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技术 > 绳索技术> 高速编织机独创技术7957字

高速编织机

2021-02-16 06:15:26

高速编织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往线缆上编织网层的机械装置。

  目前使用的往同轴射频电缆、高科技电子信号线等需要屏蔽的线缆上编织金属网屏蔽层的高速编织机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缺陷:高速编织机的编织头内驱动上锭线股走线的机构系采取齿轮与环形齿条驱动设置在一环形滑环上的上锭的形式,结构松散,体积庞大;编织头内驱动下锭线股走动的机构系采取用内锥面凸轮控制机械臂送线的形式,结构复杂且由于机构臂损坏率高,造成编织机可靠性差。而放线轴的摆放系采取使上、下锭的放线轴的轴心线均与放线轴均匀分布点形成的圆周的切线相平行的方式,使得放线轴旋转圆周直径较大,限制了旋转速度,也限制了放线轴缠绕编织线股的有效容量长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可靠性好的高速编织机。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的:高速编织机由编织头、传动机构、引取机构和机架组成。在编织头的上锭驱动盘17上均匀设置了一定数量的骨耙8,在编织头的下锭驱动盘15上附着一开有滑槽的凸轮11,滑槽内设置了与滑耙8相同数量的滑块9,由各条滑耙8一一对应地穿带着,上锭驱动盘17、滑耙8、滑块9、凸轮11共同组成编织头内驱动上锭线股走线的机构。在编织头的底座2上以均布的方式紧固了一定数量的托线架16,在编织头的下锭驱动盘15上固定有下锭支架19,下锭支架19上安装了导杆13,下锭驱动盘15、托线架16、下锭支架19、导杆13共同组成驱动下锭线股走线的机构。走线机构的工作过程如下:滑耙8随同上锭驱动盘17共同旋转,同时因穿带着的滑块9在凸轮11的滑槽内滑动,因而又受到凸轮11的控制上下运动,不间断地驱动上锭线股绕待编织线缆旋转走线;下锭支架19随同下锭驱动盘15共同旋转,同时因托线架16的导向作用和导杆13的压线作用,一边绕待编织线缆旋转走线一边相对于上锭线股上下走动,从而形成编织网层。本实用新型通过对驱动上、下锭线股走线的机构的改进,使高速编织机的结构更简单、紧凑,同时克服了目前使用的高速编织机的机械臂损坏率高的缺陷,大大提高了高速编织机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精巧,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厂房的有限空间,且不容易发生零件损坏,具有良好的可靠性,而上、下锭放线轴的缠绕编织线股的有效容量长度也大大增加,减少了停机换线的次数,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机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编织头当下锭线股从上锭船的上表面经过时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编织头当下锭线股从上锭船的下表面经过时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4为原高速编织机上、下锭放线轴位置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上、下锭放线轴位置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编织头内托线架的形状示意图。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照图1、图2、图3,本实用新型由编织头、传动机构、引取机构、机架组成,本实用新型的编织头主要由主传动轴1、编织头底座2、大伞齿3及18、小伞齿4、连接座5、滑耙8、滑块9、凸轮11、上锭船12、导杆13、下锭驱动盘15、托线架16、上锭驱动盘17、下锭支架19等组成。高速编织机进行编织时,将缠绕着待编织线缆的芯轴C安放在高速编织机的前下方,待编织线缆从编织头F底座的中心孔由下向上经编织点0引至引取轮G。电机B经离合器E带动编织头F的主传动轴1,小伞齿4固定在主传动轴1上,同时与上大伞齿18、下大伞齿3啮合。由于上锭驱动盘17与下大伞齿3共同固定在连接座5上,而下锭驱动盘15固定在上大伞齿18上,因此,上锭驱动盘17与下锭驱动盘15分别跟随下大伞齿3、上大伞齿18产生相反方向的旋转运动。上锭驱动盘17上均匀设置了一定数量的滑耙8。最好是在上锭驱动盘17上开有滑槽,将滑耙8安放其中,滑耙8的两端伸出滑槽,其中一端可插入安放在下锭驱动盘15的导轨槽内的上锭船12。在下锭驱动盘15上表附有一环形凸轮11,其内锥面开有滑槽,滑槽内设置了与滑耙8数量相同的滑块9,各条滑耙8一一对应地穿带着一个滑块9。这样,上锭驱动盘17、滑耙8、滑块9、凸轮11共同组成驱动上锭线股走线的机构。上锭驱动盘17旋转时滑耙8跟随同步旋转,同时,因穿带着的滑块9在凸轮11的滑槽内滑动,因而又受到凸轮11的控制产生上、下往复运动,当滑耙8向上运动时插入上锭船12,驱动上锭船12旋转;当滑耙8向下运动时脱离上锭船12。由于每部高速编织机都有一定数量的上锭船12安装在下锭驱动盘15的导轨槽内,而每两条相邻的滑耙8成对地驱动一个上锭船12,这样每相邻的两条滑耙8就你上我下、此起彼伏地交替驱动某个相应的上锭船12不间断地在导轨槽内滑动,使得插在各个上锭船12上的各个上锭放线轴10放出的上锭线股6在编织点0不停地绕着待编织线缆L旋转。与此同时,固定在下锭驱动盘15上的与上锭船12数量相同的下锭支架19随同下锭驱动盘15旋转,插在下锭支架19上的各个下锭放线轴14放出的下锭线股7一边在编织点0围绕待编织线缆L旋转,一边由于所经的安装在下锭支架19上的导杆13的压线作用以及均匀分布固定在编织头底2上的托线架16的导向作用作周期性的上下起落运动。当下锭编织线股7沿着如图6所示具有特定曲线形状的托线架16走线到托线架16的最高位置时,因托线架16的托起作用,经过上锭船12的上表面走线,覆盖在上锭线股6之上围绕着待编织线缆L旋转;当下锭线股7沿着托线架16走线越过托线架16的最高位置后,因导杆13的压线作用落至托线架16的最低位置时,从上锭船12的下表面走线,被压在上锭线股6之下围绕待编织线缆L旋转,而此时滑耙8正处于脱离上锭船12的状态,使下锭线股7得以顺利地从上锭船12的下表面走线。就这样,通过上、下锭线股6、7在编织点0共同围绕待编织线缆相互反向地旋转,且下锭线股7同时周期性地有规律地相对于上锭线股6上下走动,而待编织线缆在引取机构的作用下不停地送线,从而在整条待编织线缆上交织形成同心的网状编织层,紧紧覆盖其上。本实施例还对上锭船12的安装排列方式和下锭放线轴的支撑作出改进。上锭船12由原来的安放在一环型滑环上的方式改为沿下锭驱动盘15圆周的径向插入下锭驱动盘15的导轨槽内的方式,而该导轨槽最好为V型。相应地,下锭放线轴14改为以下锭支架19支撑的方式,下锭支架19的支撑面基本与下锭驱动盘15的径向平行,从而如图4、图5所示,使得上、下锭放线轴10、14在位置摆放方面从原来的上、下锭放线轴轴心线均与放线轴均匀分布点所形成的圆周的切线相平行的方式改为上锭放线轴10的轴心线在编织点0与上锭放线轴10均匀分布点的连线上,而下锭放线轴14的轴心线基本上与上锭放线轴10的轴心线垂直。这样,缩小了放线轴的旋转圆周直径,提高了旋转速度。同时也增加了放线轴缠绕编织线股的有效容量长度,减少停机换线的次数,提高了生产效率。

《高速编织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