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技术 > 缝纫绣花> 底线侦测装置独创技术21744字

底线侦测装置

2021-02-27 11:04:39

底线侦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配合缝纫机使用的底线侦测装置,特别是一种能穿入旋梭的底线侦测装置,让底线侦测装置接触到位于梭芯内的底线来以来检测底线余量是否低于默认值。

  背景技术

  缝纫机进行车缝作业时,主要是通过一安装于机针的面线以及一安装于底座的底线来将数层车缝物相互结合,其中,由于底线的长度受限于梭芯的容置量,使得底线在缝纫机进行车缝作业时容易发生用尽的状况,因此,将即将耗尽底线的梭芯进行更换已成为例行性的作业,然而,为了避免底线耗尽而产生不良的缝制品,或是太早更换梭芯而浪费底线,相对就会降低缝纫机的架动率,进而如何准确的预测或侦测底线的余量,并在适合的时间点进行更换梭芯的换装作业,已成为提高缝纫机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如此,有必要在底线剩下特定长度时提醒操作人员,或是产生信号命令让机器自动更换梭芯。

  为了达到在适当时间点更换底线的目的,目前市面上已有一种用于检测底线是否即将耗尽的现有底线检测装置10,请参阅图1A所示,现有底线检测装置10具有一气压缸11、一盒体12以及一检测销13,气压缸11通过一位于盒体12内部的测定挡块14而连接于检测销13,而盒体12内部设有一位于测定挡块14一侧的接点开关15,其中,接点开关15固定连接于一设有一长孔161的调整件16,而调整件16的长孔161受到一螺栓17可调整连接于盒体12,如此,接点开关15能通过调整件16能选择性接近或远离于气压缸11,如图所示,测定挡块14于接近接点开关15的表面形成一倾斜面141。

  请参阅图1B所示,当缝纫机停止进行车缝作业时,气压缸11带动测定挡块14在盒体12内部移动,使得检测销13朝向一组装于缝纫机本体的梭芯18移动,进而使得检测销13接触于一卷绕于梭芯18的底线19,当检测销13抵触于底线19时,测定挡块14的倾斜面141会抵压于接点开关15,虽然接点开关15被倾斜面141按压,但是接点开关15尚未能由断开状态转变为接通状态,进而现有底线检测装置10不会产生任何信号,此时,则表示底线19的余量还充足,随后气压缸11返回至原本的状态,让检测销13分离于底线19,使缝纫机能继续进行车缝作业。

  请参阅图1C所示,当底线19即将耗尽时,检测销13接触于底线19,使得测定挡块14的倾斜面141会抵压于接点开关15,而让接点开关15由断开状态转变为接通状态,进而现有底线检测装置10会产生提醒操作人员要更换梭芯18的信号,如此,操作人员能在底线19耗尽的前能更换梭芯18。

  然而,现有底线检测装置10的检测方式是让气压缸11直接带动检测销13进行移动,使气压缸11的活塞与测定挡块14两者同步移动,但是,由于气压缸11的活塞、检测销13与测定挡块14三者必须要同步移动,使得气压缸11需要产生较大力量的驱动作用力,而当检测销13碰触到底线19时,检测销13往往因为所述驱动作用力的力量过大而产生惯性移动,让检测销13过于挤压底线19而造成检测有所误差,甚至检测销13还会发生损坏的状况,并且,为了避免检测销13产生惯性移动而调降所述驱动力的力量大小,则会导致检测销13的移动速度过慢,相对增加缝纫机停止的时间,进而降低缝纫机的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改良底线侦测装置的结构组成,让能接触于底线的接触杆不要通过驱动源(如:气压缸、电磁铁)的直接带动也能穿入旋梭的内部,并且,驱动源的动作行程维持固定而不会改变,而接触杆的动作行程因底线余量逐渐脚少而逐渐增加,使得接触杆不会同步与驱动源的活动组件(如:气压缸的缸杆活塞或是电磁铁的铁心)进行移动,进而接触杆能减少接触到底线的冲击力以避免发生损坏的状况。

  为实现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底线侦测装置,配合一旋梭进行使用,并包含:一移动机构、一驱动机构以及一传感器,所述移动机构具有一接触杆、一接触杆作用件以及一复位作用件,所述接触杆位于一远离于所述旋梭的预备位置,而所述接触杆作用件安装于所述接触杆,并具有一能带动所述接触杆远离于所述预备位置的接触作用力,则所述复位作用件具有一力量大小大于所述接触作用力的复位作用力,所述复位作用力的力量方向相反于所述接触作用力,其中,所述驱动机构具有一止挡件以及一驱动源,所述止挡件安装于所述复位作用力,并接触于所述接触杆,使得所述止挡件通过所述复位作用力而推动所述接触杆,让所述接触杆由一靠近于所述旋梭的检测位置移动至所述预备位置,而所述驱动源能产生一力量大于所述复位作用件的驱动作用力,使所述驱动源能带动所述止挡件远离于所述接触杆,进而所述接触杆作用件通过所述接触作用力而带动所述接触杆由所述预备位置移动至所述检测位置,则所述传感器能在所述接触杆位于所述检测位置时产生一感应信号。

  所述接触杆设有一感应片,而所述传感器设有一配合所述感应片使用的感应区域,则所述接触杆移动至所述检测位置时,所述感应片同时移入或移出所述感应区域。

  再者,所述止挡件具有一枢接轴套,并能以所述枢接轴套为轴心进行摆动,而所述接触杆具有一枢接轴,并能以所述枢接轴为轴心进行摆动,则所述枢接轴活动组装于所述枢接轴套,使所述止挡件与接触杆能分别进行摆动,其中,所述枢接轴套的轴心重叠于所述枢接轴的轴心。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在于当驱动源带动止挡件进行移动时,止挡件会远离于接触杆,让止挡件与接触杆之间呈现没有相互接触的分离状态,此时,接触杆作用件就会带动接触杆移动至检测位置,进而接触杆会穿入旋梭的内部以碰触到底线,致使当接触杆位于检测位置的情况下,传感器能产生感应信号,让操作人员可以马上得知底线已快耗尽,进而可以在底线耗尽的前适时更换梭芯。

  此外,本实用新型底线侦测装置的结构组成能让接触杆必须通过接触杆作用件的接触作用力才能移动至检测位置,使得驱动源不会直接带动接触杆移动至检测位置,相对地,接触杆就不会因为驱动源的推力过大而过度撞击到旋梭内部的底线,进而接触杆能避免因为过度挤压到底线而发生断裂损坏的情况,致使能提高接触杆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A为现有底线检测装置的示意图;

  图1B为检测销抵触于底线而表示底线还有余量的示意图;

  图1C为检测销抵触于底线而表示底线即将耗尽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底线侦测装置于第一较佳实施例中组装于缝纫机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底线侦测装置于第一较佳实施例中组装于缝纫机的分解图;

  图4A为第一较佳实施例中接触杆位于预备位置的示意图;

  图4B为第一较佳实施例中止挡件与接触杆之间呈现分离状态的示意图;

  图4C为第一较佳实施例中接触杆移动至第一检测位置的示意图;

  图4D为第一较佳实施例中接触杆移动至第二检测位置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底线侦测装置于第二较佳实施例中组装于缝纫机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底线侦测装置于第二较佳实施例中组装于缝纫机的分解图;

  图7A为第二较佳实施例中接触杆位于预备位置的示意图;

  图7B为第二较佳实施例中止挡件与接触杆之间呈现分离状态的示意图;

  图7C为第二较佳实施例中接触杆移动至第一检测位置的示意图;

  图7D为第二较佳实施例中接触杆移动至第二检测位置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现有底线检测装置;11-气压缸;12-盒体;13-检测销;14-测定挡块;141-倾斜面;15-接点开关;16-调整件;161-长孔;17-螺栓;18-梭芯;19-底线;20-底线侦测装置;30-底座;31-旋梭;32-梭芯座;33-梭芯;34-底线;35-梭壳;36-大釜座;40-移动机构;41-接触杆;411-接触部;412-作用部;413-枢接轴;414-感应片;415-活动部;415a-定位杆;415b-定位槽;416-延伸杆;42-接触杆作用件;421-组装部;422-第一端;423-第二端;424-配重块;43-复位作用件;431-复位件组装部;432-复位件第一端;433-复位件第二端;50-驱动机构;51-止挡件;511-枢接轴套;512-推抵块;513-接触块;52-驱动源;60-传感器;61-感应区域;A1-接触状态;A2-分离状态;F1-接触作用力;F2-复位作用力;F3-驱动作用力;P1-预备位置;P2-第一检测位置;P3-第一检测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来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点将会随着描述而更为清楚。

  请参阅图2与图3所示,在第一较佳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底线侦测装置20配合一缝纫机(图未示)使用,所述缝纫机具有一安装有底线侦测装置20的底座30以及一安装于底座30的旋梭31,而旋梭31具有一梭芯座32以及一位于梭芯座32内部的梭芯33。

  底线侦测装置20主要由一移动机构40、一驱动机构50以及一传感器60所构成,移动机构40具有一能相对于底座30进行摆动的接触杆41、一设为扭转弹簧的接触杆作用件42以及一同样也设为扭转弹簧的复位作用件43,接触杆41具有一接触部411以及一作用部412,而接触部411一体成形于作用部412,并且,接触部411的形状呈现弧型态样,而接触部411的排列方向相交于作用部412,使得接触杆41的整体外观呈现L字型,其中,作用部412安装于一穿设于底座30的枢接轴413,并设有一配合传感器60使用的感应片414。

  移动机构40的接触杆作用件42具有一能进行形变的组装部421、一位于组装部421一侧的第一端422以及一位于组装部421另一侧的第二端423,组装部421套设于接触杆41的枢接轴413,使得组装部421位于枢接轴413的外围,而第一端422勾住底座30,则第二端423勾住接触杆41的作用部412,其中,当第一端422与第二端423两者分别勾住于底座30与接触杆41时,组装部421会进行形变而产生扭力,使得接触杆作用件42产生一作用于接触杆41的接触作用力F1(如图4C所示),进而接触杆41能通过接触作用力F1而以枢接轴413为轴心进行逆时针方向摆动。

  另外,复位作用件43设有一能进行形变的复位件组装部431、一位于复位件组装部431一侧的复位件第一端432以及一位于复位件组装部431另一侧的复位件第二端433,复位件组装部431套设于枢接轴413,使得复位件组装部431位于枢接轴413的外围,而复位件第一端432插入于底座30,则复位件第二端433勾住驱动机构50,其中,当复位件第一端432与复位件第二端433分别勾住于底座30与驱动机构50时,复位件组装部431会因进行形变而产生扭力,使得复位作用件43会产生一力量大于接触作用力F1的复位作用力F2(如图4A所示),而复位作用力F2的力量相反于接触座用力F1。

  驱动机构50具有一能相对于底座30进行移动的止挡件51以及一固定于底座30的驱动源52,如图3所示,止挡件51具有一活动组装于枢接轴413的枢接轴套511、一远离于枢接轴套511的推抵块512以及一远离于枢接轴套511的接触块513,枢接轴套511套设于接触杆41的枢接轴413,使得枢接轴套511位于枢接轴413的外侧,于较佳实施例中,由于枢接轴413活动组装于枢接轴套511,使得接触杆41与止挡件51两者能分别进行摆动,并且,枢接轴套511同轴设置于枢接轴413,让枢接轴套511的轴心重叠于枢接轴413的轴心,其中,推抵块512能选择性接触或分离于接触杆41,而推抵块512抵触于复位作用件43的复位件第二端433,使得复位作用件43的复位作用力F2作用于止挡件51,让止挡件51能通过复位作用力F2而进行顺时针方向摆动,进而接触块513持续接触于驱动源52,当驱动源52进行运作时,则驱动源52能推动止挡件51进行移动,使得止挡件51能以枢接轴套511为轴心进行逆时针方向摆动,于此实施例中,驱动源52可设为电磁铁,此外,传感器60固定于底座30,并具有一能让感应片414选择性移入或移出的感应区域61,于此实施例中,传感器60设为一透射式光传感器。

  请参阅图4A所示,由于复位作用力F2的力量大小大于接触作用力F1,使得复位作用件43带动驱动机构50的止挡件51沿着图式中的箭头方向进行顺时针方向摆动,进而使止挡件51的推抵块512朝向靠近于接触杆41的方向进行移动,而当推抵块512接触到接触杆41的作用部412时,止挡件51与接触杆41之间呈现一相互接触的接触状态A1,使得推抵块512通过复位作用力F2而推动接触杆41,让接触杆41保持在一远离于旋梭31的预备位置P1,如图所示,当接触杆41位于预备位置P1时,接触杆41的接触部411没有穿过于旋梭31的梭芯座32,而接触杆41的感应片414则遮住传感器60的感应区域61,同时,止挡件51的接触块513抵触于驱动机构50的驱动源52。

  请参阅图4B所示,当所述缝纫机停止车缝作业时,旋梭31同步也停止转动,随后,驱动机构50的驱动源52产生一力量大于复位作用力F2的驱动作用力F3,使得驱动源52能带动驱动机构50的止挡件51沿着图示中的箭头方向进行逆时针方向摆动,进而止挡件51的推抵块512远离于移动机构40的接触杆41,致使止挡件51与接触杆41之间由接触状态A1转变为一没有相互接触的分离状态A2,请参阅图4C所示,当止挡件51与接触杆41之间呈现分离状态A2时,接触杆作用件42因有产生接触作用力F1而能带动接触杆41以枢接轴413为轴心进行摆动,让接触杆41的作用部412靠近于推抵块512,使得接触杆41能由预备位置P1沿着图式中的箭头方向逆时针摆动至一第一检测位置P2,进而接触杆41的接触部411穿入至旋梭31的梭芯座32内部,让接触部411碰触到一卷绕于梭芯33的底线34,如图所示,当接触杆41位于第一检测位置P2时,感应片414的一部分依然遮住传感器60的感应区域61,使得传感器60不会发出任何信号,致使所述缝纫机可继续进行车缝作业。

  请参阅图4D所示,当梭芯33内的底线34快要消耗殆尽时,底线侦测装置20再进行底线侦测动作,此时,止挡件51与接触杆41之间呈现分离状态A2,接触杆41通过接触杆作用件42的接触作用力F1而以枢接轴413为轴心进行摆动,让接触杆41能由预备位置P1沿着图式中的箭头方向逆时针摆动至一远离于第一检测位置P2的第二检测位置P3,进而接触杆41的接触部411穿入至旋梭31的梭芯座32内部,让接触部411碰触到底线34,如图所示,当接触杆41位于第二检测位置P3时,接触杆41的感应片414的露出于传感器60的感应区域61,使得传感器60产生一通知于操作人员的感应信号,让操作人员能尽快更换梭芯33。

  如此,底线侦测装置20的结构组成能让接触杆41必须通过接触杆作用件42的接触作用力F1才能移动至第一检测位置P2或第二检测位置P3,使得驱动源52无法直接带动接触杆41移动至第一检测位置P2或第二检测位置P3,相对地,接触杆41就不会因为驱动源52的驱动作用力F3过大而过度撞击到梭芯座32内部的底线34,进而接触杆41能避免因为过度挤压到底线34而发生断裂损坏的情况,致使能提高接触杆41的使用寿命。

  请参阅图5与图6所示,于第二较佳实施例中,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差别在于旋梭30、移动机构40的接触杆41以及移动机构40的接触杆作用件42,至于驱动机构50与传感器60的结构组成原理相同于第一较佳实施例,进而于此实施例中,将不再针对驱动机构50进行描述。

  如图所示,旋梭31的梭芯33位于一梭壳35的内部,而移动机构40的接触杆41进一步具有一位于作用部412与接触部411之间的活动部415,而作用部412经由活动部415活动组装于接触部411,使得进行直线移动的接触部411能通过活动部415而能相对于进行摆动的作用部412进行移动,其中,活动部415具有一形成于接触部411的定位杆415a以及一形成于作用部412的定位槽415b,而定位杆415a活动组装于定位槽415b,并且,作用部412之中央区域安装一远离于接触部411的延伸杆416,而延伸杆416于远离作用部412的一端安装感应片414。

  移动机构40的接触杆作用件42设为一具有重量的配重块424,配重块424锁固于接触杆41的延伸杆416,于此实施例中,配重块424能调整锁固于延伸杆416的轴向位置,使得配重块424可靠近于接触杆41的作用部412或是接触杆41的感应片414,进而配重块424通过本身的重量以及改变与延伸杆416之间相对位置而能调整接触作用力F1的力量大小。

  请参阅图7A所示,驱动源52在没有产生驱动作用力F3的状态下,复位作用件43通过复位作用力F2而带动移动机构40的接触杆41保持在预备位置P1,而当接触杆41位于预备位置P1时,接触杆41的接触部411没有穿过旋梭31的梭壳35,而是穿设于一组装于梭壳35的大釜座36的侧面开孔,同时,接触杆41的感应片414远离于传感器60,使得感应片414没有位于感应区域61内,并且,止挡件51的接触块513(请参阅图6)抵触于驱动机构50的驱动源52。

  请参阅图7B所示,所述缝纫机停止车缝作业时,旋梭31停止转动,随后,驱动机构50的驱动源52产生驱动作用力F3,使得驱动源52能带动驱动机构50的止挡件51沿着图示中的箭头方向进行顺时针方向摆动,让止挡件51的推抵块512远离于移动机构40的接触杆41,进而止挡件51与接触杆41之间由接触状态A1转变为分离状态A2,请参阅图7C所示,当止挡件51与接触杆41之间呈现分离状态A2时,配重块424因为本身的重量而产生接触作用力F1,使得接触杆41通过接触作用力F1而移动至第一检测位置P2,进而接触杆41的接触部411穿入至旋梭31的梭壳35内部,让接触部411碰触到底线34,如图所示,当接触杆41位于第一检测位置P2时,感应片414的依然没有移入传感器60的感应区域61,使得传感器60不会发出任何信号,则所述缝纫机可继续进行车缝作业。

  如图所示,配重块424靠近于接触杆41的作用部412,使得配重块424产生力量较小的接触作用力F1,反之,当调整配重块424靠近于接触杆41的感应片414,让配重块424产生力量较大的接触作用力F1,然而,即使接触作用力F1能进行调整,但接触作用力F1的力量大小依然小于复位作用件43的复位作用力F2。

  于此实施例中,在接触杆41移动至第一检测位置P2的过程中,接触杆41的作用部412以枢接轴413为轴心沿着图7C中的箭头方向进行顺时针摆动,而进行摆动的作用部412通过接触杆41的活动部415而带动接触杆41的接触部411沿着图7C中的箭头方向进行直线移动,如此,由于作用部412与接触部411之间设有活动部415,使得在接触杆41移动至第一检测位置P2的过程中,活动部415的定位杆415a会在活动部415的定位槽415b内产生相对位移。

  请参阅图7D所示,当梭芯33内的底线34快要消耗殆尽时,底线侦测装置20再进行底线侦测动作,此时,止挡件51与接触杆41之间呈现分离状态A2,接触杆41的作用部412通过接触杆作用件42的接触作用力F1而以枢接轴413为轴心进行摆动,同时接触杆41的接触部411进行直线移动,让接触杆41移动至第二检测位置P3,进而接触杆41的接触部411穿入至旋梭31的梭壳35内部,让接触部411的端部碰触到底线34,如图所示,当接触杆41位于第二检测位置P3时,接触杆41的感应片414的移入于传感器60的感应区域61,使得传感器60产生一感应信号以提醒操作人员要尽快更换梭芯33。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底线侦测装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