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技术 > 编织制作> 叠纱与夹入织物独创技术6845字

叠纱与夹入织物

2020-12-23 14:40:53

叠纱与夹入织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与织造技术有关,特别是关于一种叠纱与夹入织物。

  背景技术

  凉感衣虽可将降低穿着的闷热感,但由于其大都采用疏水性材料作为纤维的主要成分,因此,在穿着后易堆积静电,造成穿着时的不适,现有技术显然仍未臻于完善,仍有加以改进的必要。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即在提供一种叠纱与夹入织物,其以纤维素长纤作为底纱,增加织物与人体肌肤间的亲合性,除可避免静电的堆积外,具有亲水性的纤维素长纤更可达到较佳的吸汗效果,以提高穿着的舒适性。

  于是,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叠纱与夹入织物,以纤维素长纤作为底纱,并以疏水性纤维制成的纱线作为面纱,并将该面纱与该底纱以叠纱经针织,其中,在叠纱针织时,使该底纱的喂纱张力为该面纱的喂纱张力的1.5倍至3倍间,以及使该底纱的喂纱纵角介于15度至30度间,同时,将一夹入纱夹入针织的纬圈(course)中。

  具体地,在针织时,使该底纱与该面纱的喂纱张力不同,而使该底纱的喂纱张力大于该面纱的喂纱张力,其倍数可为上述的1.5倍至3倍间,而具体的数值可则为使该底纱的喂纱张力介于2.5克至4.0克间,该面纱的喂纱张力则为1.5克。

  其中,制成该面纱的疏水性纤维为聚丙烯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纤维或尼龙纤维。

  其中,制成该底纱的纤维素长纤为棉纤维、麻纤维或螺萦纤维。

  其中,该夹入纱由弹性纤维、疏水性纤维、植物纤维或机能性纤维所制成的纱线。

  其中,该夹入纱交缠于纬圈的冠部(crown)上。

  其中,该夹入纱为间隔以空针地交缠于纬圈上。

  其中,该夹入纱在两相邻纬圈上的空针位置,在针织时,通过单针数起头夹入与双针数起头夹入地分别使之位于不同的经向位置上。

  另外,该底纱与该面纱的支数比介于0.4:1至1.1:1间。

  而依据上述方法及材料所制成的该叠纱与夹入织物,其瞬间最大热流通过量(Q-max)介于0.110至0.140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供一种叠纱与夹入织物,其以纤维素长纤作为底纱,增加织物与人体肌肤间的亲合性,除可避免静电的堆积外,具有亲水性的纤维素长纤更可达到较佳的吸汗效果,以提高穿着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正视图。

  图2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背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实物的局部显微相片,显示正面的状态。

  图4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实物的局部显微相片,显示背面的状态。

  图5为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背视图。

  图6为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实物的局部显微相片,显示正面的状态。

  图7为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实物的局部显微相片,显示背面的状态。

  附图标记

  10:叠纱与夹入织物;11、11’:纬圈;111:冠部;20:面纱;30:底纱;40、40’:夹入纱。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叠纱与夹入织物10,其为一面纱20与一底纱30以叠纱针织而成,并在叠纱针织时将两夹入纱40夹入而成的单面叠纱构造。

  该面纱20是由疏水性纤维所制成的纱线,这些疏水性纤维的材料在已知技术中已有如聚丙烯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纤维或尼龙纤维等,但本发明所可使用的材料并不只之为限。

  该底纱30则为具有亲水性的纤维素长纤所制成的纱线,而在已知技术中,已知的纤维素长纤材料,则有如棉、麻或螺萦等,但就本发明而言,该底纱所可使用的材料也不以上述为限。

  其中,该底纱30与该面纱20的纱线粗细比,以底纱比面纱的支数比介于0.4:1至1.1:1为佳。

  至于该二夹入纱40,其一者为由弹性纤维所制成的纱线,另一者则为由疏水性纤维、植物纤维或其他机能性纤维所制成的纱线,可通过该些夹入纱,以调整改变织物本身的弹性。

  但所应特别加以提出说明,该面纱20与该底纱30在进行叠纱针织时,使该面纱的喂纱张力为1.5克,该底纱的喂纱张力则介于2.5克至4.0克间,以及使该底纱的喂纱纵角介于15度至30度间,且在针织的同时,将该些夹入纱40夹入针织的纬圈(course)11中,而使该些夹入纱40交缠于该纬圈11的冠部(crown)111上。

  通过上述的纱线与针织方法所制成的单面叠纱与夹入织物10,其令该底纱30位于织物的内面,使之在与人体肌肤接触时,可以避免静电的堆积并提供更佳的吸湿能力,以提高穿着的舒适度,而位于外面的该面纱20则可快速地将水份予以排除,同时通过该些夹入纱40在纬圈11中的交缠,可进一步提高该叠纱与夹入织物10的立体效果,增加该叠纱与夹入织物10与人体肌肤间的空隙,以获得良好的空气流通效果,而可使该叠纱与夹入织物10的瞬间最大热流通过量(Q-max)介于0.110至0.1600间,达到凉感与舒适的穿着感,以有效地改进已知技术的缺失。在本实施例中,本发明在织物瞬间凉感验证规范(FTTS-FA-019-3.0版次-4)下,以THERMO LABOⅡB,TYPE:KES-F7设备,冷板温度25±0.1℃、热板温度35±0.1℃在,在温度为20±2℃、湿度为65±2%的测试环境下,其接触温冷感(Q-max)为0.157W/cm2。

  另外,为改变叠纱与夹入织物的立体状态,可如图5至图7所示的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中所揭般,使弹性纱40’在叠纱针织进行夹入时,采间隔以空针的方式交缠于纬圈11’中,同时可更一步地使夹入纱40’在夹入相邻纬圈11’时,其空针的位置位于不同经向位置上,而用以达成这项构造,可在相邻纬圈针织时,将该些夹入纱40’分别采用单针起头夹入与双针起头夹入,但这些空针方法仅为一般已知的技术,是以本发明在此也不再加以赘言。

  但所应说明,通过变化该些夹入纱40’的空针位置,可改变该叠纱与夹入织物的立体空间型态,而获得不同型态的立体效果,相对于前揭的实施例而言,其也可以达成相同的功效,有助于以该叠纱与夹入织物制成衣物后提供予人们穿着的舒适程度。

《叠纱与夹入织物.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