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技术 > 编织制作> 双拉舍尔编织物独创技术33858字

双拉舍尔编织物

2021-02-16 06:51:44

双拉舍尔编织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双拉舍尔编织物。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通过由连结纱线构成的连结部连结了表面底组织和里面底组织的双拉舍尔编织物,在表面底组织、里面底组织上形成多个开口部的结构已被众所周知。例如在专利文献1的发明中,这样的开口部作为通气孔发挥功能。一般地,这样的开口部是由编织组织形成的,并贯通了双拉舍尔编织物的表面底组织、里面底组织。

  但是因为形成开口部,所以双拉舍尔编织物的强度下降了。另外,如果形成了开口部的双拉舍尔编织物长期地使用,则存在形成了开口部的底组织的强度进一步降低的危险。

  可是,不限于双拉舍尔编织物,在经编织物全体中,进行了使强度提高的尝试。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如下的经编布弹性材料:“经编布弹性材料是由经编织物构成的布弹性材料,该经编织物由95wt%以上的多根纤维构成,其特征在于,该经编织物的底组织由至少3片以上梳栉构成,至少1片梳栉形成链编,至少2片梳栉形成1针以上8针以下横移的特里科编织,形成该特里科编织的至少2片梳栉的横移方向是不同的横移方向,底组织的线圈横列数量(C)和线圈纵行数量(W)的关系是0.8W≦C≦1.5W”。根据专利文献2的记载,具有此特征的经编布弹性材料,具有高的表面刚性和高强力。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4306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714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是作为上述的尝试之一而做出的,将提供一种双拉舍尔编织物作为课题,该双拉舍尔编织物尽管具有开口部,但在强度上优异。

  为了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双拉舍尔编织物,由表面及里面底组织和连结它们的连结部构成,其特征在于,表面底组织具有开口部,且里面底组织的由下述算式算出的沉降弧的重叠总纤度是400~1800dtex,

  [算式1]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双拉舍尔编织物,因为在里面底组织中的沉降弧的重叠总纤度是400~1800dtex,所以尽管在表面底组织上具有开口部,但在强度上优异。

  附图说明

  图1是例示表面底组织的开口部的图。

  图2是说明里面底组织由两个经平编织组织构成的情况下的沉降弧的重叠的根数的图。

  图3是说明里面底组织由经平编织组织和2针横移的凸纹编织组织构成的情况下的沉降弧的重叠的根数的图。

  图4是说明里面底组织由经平编织组织和3针横移的凸纹编织组织构成的情况下的沉降弧的重叠的根数的图。

  图5是说明里面底组织由两个经平编织组织和3针横移的凸纹编织组织构成,两个经平编织组织的针背垫纱方向不同的情况下的沉降弧的重叠的根数的图。

  图6是双拉舍尔编织物的剖视图。

  图7是从横向(与编织针并列方向相同的方向)观看双拉舍尔编织机的编织部的图。

  图8是实施例1的组织图。

  图9是实施例2的组织图。

  图10是实施例3的组织图。

  图11是实施例4的组织图。

  图12是实施例5的组织图。

  图13是实施例6的组织图。

  图14是实施例7的组织图。

  图15是实施例8的组织图。

  图16是实施例9的组织图。

  图17是实施例10的组织图。

  图18是比较例1的组织图。

  图19是比较例2的组织图。

  图20是比较例3的组织图。

  图21是比较例4的组织图。

  图22是比较例5的组织图。

  图23是比较例6的组织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实施发明的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双拉舍尔编织物进行说明。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在关于范围表现为“(数值)~(数值)”的情况下,范围的两侧的数量值被包含在该范围内。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存在将“A及B”“A”“B”三者归纳表现为“A及/或B”的情况。

  双拉舍尔编织物是经编织物的一种,具有表面及里面底组织即表面底组织和里面底组织。双拉舍尔编织物还具有连结表面底组织和里面底组织的连结部。连结部由连结纱线形成。

  在本发明的双拉舍尔编织物中,表面底组织具有开口部。开口部是由编织组织形成的结构,并在与表面底组织的面垂直的方向贯通该表面底组织。开口部,例如在图1中如由符号H的双点点划线表示的部位的那样,被形成在没有将相邻的线圈在横方向连结的部位。另外,图1表示由2片梳栉形成的编织组织,在这2片梳栉上分别以3in3out(3穿3空)的方式排列了纱线。在图1中,实线表示从1片梳栉供给纱线的组织,虚线表示从另外的1片梳栉供给的纱线的组织。具有开口部的表面底组织的编织组织不被限定,但例如是由从2片梳栉供给的纱线构成的网组织等。关于具有开口部的表面底组织的具体的结构,在后文中叙述。

  进而,在本发明的双拉舍尔编织物中,在里面底组织中的沉降弧的重叠总纤度是400~1800dtex。在此,在里面底组织中的沉降弧的重叠总纤度由下面的算式算出。

  [算式1]

  

  在此算式中,底纱是指形成里面底组织的纱线。另外底纱的针背垫纱数量是指在里面底组织中的底纱的针背垫纱数量。另外梳栉是指用于里面底组织的编织的梳栉,n是为了里面底组织的编织而使用的梳栉的片数。另外,梳栉的通纱比是指纱线通过了的导向件的数量相对于该梳栉具有的全部导向件的数量之比。例如,以最大限度的方式向梳栉供给纱线的情况下的通纱比是1.00,以2in2out或者3in3out的方式向梳栉供给纱线的情况下的通纱比是0.50,以3in1out的方式向梳栉供给纱线的情况下的通纱比是0.75,以1in3out的方式向梳栉供给纱线的情况下的通纱比是0.25。

  根据上述的算式,例如在里面底组织由从1片梳栉供给的纱线构成的情况下,

  沉降弧的重叠总纤度(dtex)

  =底纱的纤度(dtex)×底纱的针背垫纱数量×梳栉的通纱比。

  另外,例如在里面底组织由从2片梳栉供给的纱线构成的情况下,

  沉降弧的重叠总纤度(dtex)

  =从第1片梳栉供给的底纱的底纱的纤度(dtex)

  ×从第1片梳栉供给的底纱的针背垫纱数量

  ×第1片梳栉的通纱比

  +从第2片梳栉供给的底纱的的纤度(dtex)

  ×从第2片梳栉供给的底纱的针背垫纱数量

  ×第2片梳栉的通纱比。

  另外,例如在里面底组织由从3片梳栉供给的纱线构成的情况下,

  沉降弧的重叠总纤度(dtex)

  =从第1片梳栉供给的底纱的纤度(dtex)

  ×从第1片梳栉供给的底纱的针背垫纱数量

  ×第1片梳栉的通纱比

  +从第2片梳栉供给的底纱的纤度(dtex)

  ×从第2片梳栉供给的底纱的针背垫纱数量

  ×第2片梳栉的通纱比

  +从第3片梳栉供给的底纱的纤度(dtex)

  ×从第3片梳栉供给的底纱的针背垫纱数量

  ×第3片梳栉的通纱比。

  在本发明中,决定在里面底组织中的底纱的纤度、底纱的针背垫纱数量及用于里面底组织的编织的梳栉的片数,以便在里面底组织中的沉降弧的重叠总纤度被收纳在上述的范围内。至于包含底纱的纤度等在内的里面底组织的具体的结构在后文中叙述。

  由于如上述的那样里面底组织的沉降弧的重叠总纤度是400~1800dtex,所以尽管在表面底组织上具有开口部,但双拉舍尔编织物成为在强度上是优异的编织物。在此,作为表示特别优异的特性的强度,可举出破裂强度、拉伸强度、拉裂强度及接缝抗疲劳强度。

  由于里面底组织的沉降弧的重叠总纤度是400dtex以上,所以双拉舍尔编织物成为在上面列举的那样的强度上优异的编织物。另外,由于里面底组织的沉降弧的重叠总纤度是1800dtex以下,所以可确保双拉舍尔编织物的柔软性、伸长特性,作为其结果,缝制性、窝贴性等作业性变得良好。

  里面底组织的沉降弧的重叠总纤度优选为500~1600dtex,由此,双拉舍尔编织物的上述的效果变得更优异。

  在表面底组织中的沉降弧的重叠总纤度也可由上述的算式算出。在表面底组织中的沉降弧的重叠总纤度由上述的算式进行的计算中,底纱是指形成表面底组织的纱线,底纱的针背垫纱数量是指在表面底组织中的底纱的针背垫纱数量,梳栉是指用于表面底组织的编织的梳栉。

  而且,表面底组织的沉降弧的重叠总纤度和里面底组织的沉降弧的重叠总纤度之和(以下称为“表面及里面底组织的沉降弧的重叠总纤度之和”),优选为650~2000dtex。由于表面及里面底组织的沉降弧的重叠总纤度之和是650dtex以上,所以双拉舍尔编织物成为在上面列举了的那样的强度上优异的编织物。另外,由于表面及里面底组织的沉降弧的重叠总纤度之和是2000dtex以下,所以可确保双拉舍尔编织物的柔软性、伸长特性,作为其结果,缝制性、窝贴性等作业性变得良好。

  另外,表面及里面底组织的沉降弧的重叠总纤度之和,更优选为650~1700dtex,进一步优选为750~1600dtex。如果表面及里面底组织的沉降弧的重叠总纤度之和是650~1700dtex,则双拉舍尔编织物的强度、柔软性及伸长特性能良好地并存。另外如果表面及里面底组织的沉降弧的重叠总纤度之和是750~1600dtex,则双拉舍尔编织物的强度、柔软性及伸长特性能进一步良好地并存。

  在此,用于本发明的双拉舍尔编织物的纱条的纤度,优选为84~550dtex。由于纱条的纤度是84dtex以上,所以双拉舍尔编织物成为在强度上优异的编织物。另外,由于纱条的纤度是550dtex以下,所以双拉舍尔编织物的柔软性变得良好,另外缝制性等作业性变得良好。另外关于用于双拉舍尔编织物的纱条的材质、形状等不被特别地限定。

  在此,本发明的用于双拉舍尔编织物的纱条的单纤度(也称为单纤维纤度),优选为2.3~8.3dtex,更优选为2.3~4.6dtex。由于纱条的单纤度是2.3dtex以上,所以双拉舍尔编织物成为在强度上优异的编织物。另外,由于纱条的单纤度是8.3dtex以下,所以双拉舍尔编织物的柔软性变得良好,另外缝制性等作业性变得良好。特别是,在表面底组织中,上述单纤度(即2.3~8.3dtex或者2.3~4.6dtex)的纱条在底组织整体中所占的比例(即,上述单纤度的纱条的根数相对于在表面底组织中使用的全部的纱线的根数的比例)是70%以上,所以能做成质量风格良好的双拉舍尔编织物。

  另外,在作为本发明的双拉舍尔编织物使用了单纤维纱和多纤维纱的情况下,单纤维纱的根数相对于作为双拉舍尔编织物使用的全部的纱线的根数的比例,优选为8~40%,更优选为8~30%。由于单纤维纱的根数的比例是8%以上,所以双拉舍尔编织物的保形性、强度变得优异。另外,由于单纤维纱的根数的比例是40%以下,所以双拉舍尔编织物的柔软性变得良好,另外缝制性等作业性变得良好。

  接着,对本发明的双拉舍尔编织物的表面及里面底组织的优选的具体的结构进行说明。

  首先,在本发明的双拉舍尔编织物中,里面底组织优选由多个编织组织构成。即,里面底组织优选由从多片梳栉供给的纱线构成,从各梳栉供给的纱线分别形成不同的编织组织。

  在里面底组织由多个编织组织构成的情况下,在它们的编织组织的针背垫纱方向不同的情况下、在它们的编织组织的针背垫纱数量不同的的情况下,如图2~图5所示,它们的编织组织的沉降弧彼此重叠。另外,在图中,F表示由表侧的编织针进行的编织的线圈横列,B表示由里侧的编织针进行的编织的线圈横列。

  例如如图2所示,里面底组织由两个编织组织构成,它们之中的1个是由虚线表示的经平编织组织,剩余的1个是由实线表示的经平编织组织,它们两个经平编织组织的针背垫纱方向不同。在此情况下,如图2的那样沉降弧彼此交叉地重叠。图2的里面底组织的沉降弧的重叠的根数是2根。

  在此,里面底组织的沉降弧的重叠的根数,是指在里面底组织中的1线圈纵行之间且1线圈横列之间(换言之,在里面底组织中,在由在线圈纵行方向相邻的两个线圈和在线圈横列方向相邻的两个线圈包围的范围内,即在图2~图5中由双点点划线包围的范围内)重叠的沉降弧的根数。

  里面底组织的沉降弧的重叠的根数,根据构成里面底组织的编织组织的针背垫纱数量、构成里面底组织的编织组织的数量(换言之,编织里面底组织的梳栉的片数)等改变。

  例如,如图3所示,在里面底组织由用虚线表示的经平编织组织和用实线表示的2针横移的凸纹编织组织构成的情况下,里面底组织的沉降弧的重叠的根数成为3条。另外如图4所示,在里面底组织由用虚线表示的经平编织组织和用实线表示的3针横移的凸纹编织组织构成的情况下,里面底组织的沉降弧的重叠的根数成为4条。另外如图5所示,在里面底组织由用虚线表示的经平编织组织、用单点点划线表示的经平编织组织和用实线表示的3针横移的凸纹编织组织构成并且两个经平编织组织的针背垫纱方向不同的情况下,里面底组织的沉降弧的重叠的根数成为5条。

  这样,在里面底组织由多个编织组织构成、沉降弧彼此重叠的情况下,里面底组织的沉降弧的重叠的根数的平均值优选为2~10根/(线圈纵行·线圈横列)。

  在此,里面底组织的沉降弧的重叠的根数的平均值,是指在里面底组织的一个图案内的全部的部位中求出沉降弧的重叠的根数,并求出它们的平均值,将小数点以下进行了四舍五入的值。这样求出平均值的理由如下面的那样。首先,在构成里面底组织的全部的编织组织成为全套的纱线排列的情况下(换言之,在由以全套的方式供给纱线的梳栉进行编织的情况下),无论在里面底组织的哪个部位中,沉降弧的重叠的根数都是相同的。但是,在构成里面底组织的编织组织的至少1个成为脱针的纱线排列的情况下(换言之,在由脱针地供给纱线的梳栉进行了编织的情况下),里面底组织的沉降弧的重叠的根数因部位而不同。这是因为,在此情况下,里面底组织的沉降弧的重叠的根数的平均值与双拉舍尔编织物的强度等有关。

  由于里面底组织的沉降弧的重叠的根数的平均值是2根/(线圈纵行·线圈横列)以上,所以双拉舍尔编织物成为在强度上优异的编织物。在此,作为表示特别优异的特性的强度可举出破裂强度、拉伸强度、拉裂强度及接缝抗疲劳强度。另外,由于里面底组织的沉降弧的重叠的根数的平均值是10根/(线圈纵行·线圈横列)以下,所以可确保双拉舍尔编织物的柔软性、伸长特性,作为其结果,缝制性、窝贴性等作业性变得良好。

  里面底组织的沉降弧的重叠的根数的平均值,更优选为3~7根/(线圈纵行·线圈横列)。由此,双拉舍尔编织物的上述的效果变得更优异。

  另外,在表面底组织由多个编织组织构成、它们的编织组织的沉降弧彼此重叠的情况下,由与里面底组织相同的方法,能求出表面底组织的沉降弧的重叠的根数的平均值。而且,在表面底组织及里面底组织的各自中多个编织组织的沉降弧彼此重叠的情况下,表面底组织的沉降弧的重叠的根数的平均值和里面底组织的沉降弧的重叠的根数的平均值之和优选为4~15根/(线圈纵行·线圈横列)。

  由于表面底组织的沉降弧的重叠的根数的平均值和里面底组织的沉降弧的重叠的根数的平均值之和是4根/(线圈纵行·线圈横列)以上,所以双拉舍尔编织物成为在强度上优异的编织物。在此,作为表示特别优异的特性的强度可举出破裂强度、拉伸强度、拉裂强度及接缝抗疲劳强度。另外,由于此和是15根/(线圈纵行·线圈横列)以下,所以可确保双拉舍尔编织物的柔软性、伸长特性,作为其结果,缝制性、窝贴性等作业性变得良好。

  表面底组织的沉降弧的重叠的根数的平均值和里面底组织的沉降弧的重叠的根数的平均值之和,更优选为6~11根/(线圈纵行·线圈横列)。由此,双拉舍尔编织物的上述的效果变得更优异。

  接着,对里面底组织具有凸纹编织组织的情况进行说明。在里面底组织由多个编织组织构成的情况下,多个编织组织的至少1个优选为凸纹编织组织。由此,能调整凸纹编织组织的针背垫纱数量而将在里面底组织中的沉降弧的重叠总纤度作为所希望的范围。

  进而,在里面底组织的多个编织组织的至少1个是凸纹编织组织的情况下,里面底组织的剩余的编织组织优选为经平编织组织及/或链编组织。即,里面底组织优选为凸纹编织组织和经平编织组织的组合,凸纹编织组织和链编组织的组合,或者凸纹编织组织、经平编织组织和链编组织的组合。由于里面底组织是它们的组合,所以双拉舍尔编织物在向各方向的伸长平衡上变得优异。另外,里面底组织也可以是一个凸纹编织组织和一个经平编织组织及/或一个链编组织的组合。另外,里面底组织也可以是多个凸纹编织组织和一个经平编织组织及/或一个链编组织的组合。

  这样,在里面底组织由凸纹编织组织和经平编织组织及/或链编组织的组合构成的情况下,凸纹编织组织的针环和经平编织组织及/或链编组织的针环也可以在不同方向重叠。即,在里面底组织为凸纹编织组织和经平编织组织的组合的情况下,这两个组织的针环也可以在不同方向重叠;在里面底组织为凸纹编织组织和链编组织的组合的情况下,这两个组织的针环也可以在不同方向重叠;在里面底组织为凸纹编织组织、经平编织组织和链编组织的组合的情况下,凸纹编织组织的针环与其它两个编织组织的针环也可以在不同方向重叠。由此,将凸纹编织组织的底纱和经平编织组织及/或链编组织的底纱在针环的位置向线圈纵行方向的相反方向拉伸,针环变大,其结果,双拉舍尔编织物的伸缩性提高。

  另外,在里面底组织至少具有凸纹编织组织和经平编织组织的组合的情况下,优选为凸纹编织组织和经平编织组织在相同方向进行针背垫纱而形成沉降弧。由此,双拉舍尔编织物的纵方向的伸长变得良好,另外双拉舍尔编织物的编结、加工变得容易,另外,即使是在底纱收缩了的情况下,折皱也难以进入双拉舍尔编织物内。

  另外,在里面底组织由凸纹编织组织和经平编织组织及/或链编组织构成的情况下,凸纹编织组织形成的针环优选为闭线圈。由此,针环的形状变大。由于针环的形状变大,所以双拉舍尔编织物的纵横的伸长平衡变得良好,另外,由于在针环上产生融通性,所以折皱难以进入双拉舍尔编织物。

  另外,在里面底组织由凸纹编织组织和经平编织组织及/或链编组织的组合构成的情况下,经平编织组织及/或链编组织形成的针环优选为开线圈。由此,经平编织组织及/或链编组织形成的底纱的纱线长度变短,双拉舍尔编织物的横方向的伸长被抑制,伸长平衡提高。

  另外,在里面底组织由凸纹编织组织和经平编织组织及/或链编组织的组合构成的情况下,优选为在里面底组织的针环侧配置凸纹编织组织,在里面底组织的沉降弧侧配置经平编织组织及/或链编组织。一般地,凸纹编织组织是伸长良好的组织,但由于通过做成上述的配置,经平编织组织抑制凸纹编织组织的沉降弧,所以能抑制纵和横的伸长。

  如上所述,在里面底组织的针环侧配置凸纹编织组织、在里面底组织的沉降弧侧配置经平编织组织及/或链编组织的情况下,沉降弧侧的经平编织组织及/或链编组织对双拉舍尔编织物的纵方向的伸长影响大。因此,在此情况下,如果沉降弧侧的经平编织组织及/或链编组织形成的针环是开线圈,则因为双拉舍尔编织物的纵方向的伸长被抑制,伸长平衡提高这样的上述的效果变得显著,所以特别优选。

  以上对里面底组织由多个编织组织构成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里面底组织也可以仅由一个编织组织形成。例如里面底组织也可以由1片凸纹编织组织形成。

  不管里面底组织具有的编织组织的数量如何,在里面底组织具有凸纹编织组织的情况下,凸纹编织组织也优选为2~8针横移。由此,使里面底组织的沉降弧的重叠总纤度成为所希望的范围变得容易。另外,由于凸纹编织组织是2针横移以上,所以双拉舍尔编织物成为在强度上优异的编织物。另外,由于凸纹编织组织是8针横移以下,所以可确保双拉舍尔编织物的柔软性、伸长特性,作为其结果,缝制性、窝贴性等作业性变得良好。

  在里面底组织具有凸纹编织组织的情况下,凸纹编织组织特别优选为3~6针横移。由此,双拉舍尔编织物的上述的效果成为更优异的效果。

  不管表面及里面底组织的具体的结构如何,在不对双拉舍尔编织物施加应力的状态下的表面及里面底组织和连结纱线构成的角度,优选为30~85度。表面及里面底组织和连结纱线构成的角度,是指图6所示的表面及里面底组织1、2和连结纱线4构成的角度(在角度成为最小的部位的角度)θ。由于表面及里面底组织和连结纱线构成的角度是30度以上,所以即使对双拉舍尔编织物施加了其厚度方向的力,双拉舍尔编织物也难以压坏地保持厚度。另外,由于表面及里面底组织和连结纱线构成的角度是85度以下,所以即使对表面及里面底组织在纵横方向施加张力,连结纱线页不会大地偏移,在双拉舍尔编织物中难以产生变形。

  作为表面及里面底组织和连结纱线构成的角度,每条连结纱线都有偏差,但表面及里面底组织和连结纱线构成的角度成为30~85度的连结纱线的比例(按照连结纱线的根数算出的比例),优选为全部的连结纱线的75%以下。

  另外,表面及里面底组织和连结纱线构成的角度,优选为40~85度。另外,表面及里面底组织和连结纱线构成的角度成为40~85度的连结纱线的比例(按照连结纱线的根数算出的比例),更优选为全部的连结纱线的75%以下。由此,双拉舍尔编织物难以压坏等的上述的效果变得更优异。

  另外,不管表面及里面底组织的具体的结构如何,双拉舍尔编织物的密度都优选为18~60线圈横列/25.4mm及16~50线圈纵行/25.4mm。由于密度是这些下限值以上,所以双拉舍尔编织物的柔软性、作业性变得良好。另外由于密度是这些上限值以下,所以伸长特性变得良好。

  另外,不管表面及里面底组织的具体的结构如何,双拉舍尔编织物的厚度都优选为2~12mm。由于厚度是2mm以上,所以双拉舍尔编织物的接缝抗疲劳强度、破裂强度变得良好。另外由于厚度是12mm以下,所以双拉舍尔编织物的柔软性、作业性变得良好。

  另外,双拉舍尔编织物的厚度,更优选为2~8mm。由于厚度是8mm以下,所以双拉舍尔编织物的柔软性、作业性变得更良好。

  另外,不管表面及里面底组织的具体的结构如何,双拉舍尔编织物的破裂强度都优选为1800~3800Pa。在此,破裂强度是指由后述的实施例的方法测定的破裂强度。由于破裂强度是1800Pa以上,所以可得到在车辆内部装饰材料、室内装饰材料、鞋等用途上足够的耐久性。另外,由于破裂强度是3800Pa以下,所以质量风格难以变得粗硬,另外折皱难以进入。

  双拉舍尔编织物的破裂强度优选为1900~3200Pa。由此,耐久性、质量风格等变得更良好。

  另外,不管表面及里面底组织的具体的结构如何,双拉舍尔编织物的接缝抗疲劳强度都优选为2.5mm以下。在此,接缝抗疲劳强度是指由后述的实施例的方法测定的接缝抗疲劳强度。由于接缝抗疲劳强度是2.5mm以下,所以底纱难以从接缝破断,双拉舍尔编织物难以破裂,所以双拉舍尔编织物的耐久性变得良好。

  以上说明的双拉舍尔编织物,由作为经编机的一种的双拉舍尔编织机编织。如图7所示,双拉舍尔编织机具有2列编织针列N1、N2;分别具有多个导向件G1~G6的梳栉L1~L6(在图中存在表现为L-1~L-6的情况);和分别向梳栉L1~L6供给纱线的经轴B1~B6。图7中的符号M1、M2是针筒。

  双拉舍尔编织机优选为14~28针距。只要双拉舍尔编织机是14针距以上,被编织的双拉舍尔编织物的质量风格就难以变得粗硬,另外,双拉舍尔编织物的单位面积重量不容易变重,不容易损害作业性。另外,如果双拉舍尔编织机是28针距以下,则被编织的双拉舍尔编织物的质量风格难以变得粗硬,另外,双拉舍尔编织物的伸长良好,在使用时难以产生折皱、变形。

  这样的双拉舍尔编织机编织本发明的双拉舍尔编织物。如果双拉舍尔编织机工作,则从经轴B1~B6供给的编织纱线A1~A6,由梳栉L1~L6及编织针列N1、N2的动作,编织成由表面底组织1、里面底组织2及连结部3构成的双拉舍尔编织物10。

  对由双拉舍尔编织机编织的双拉舍尔编织物,能进行以往公知的后加工,例如染色、热调整等。

  被制造了的本发明的双拉舍尔编织物,例如作为室内装饰材料、车辆内部装饰材料、鞋使用。作为车辆内部装饰材料,例如可举出座椅的座面、靠背、头枕。本发明的双拉舍尔编织物,其质量风格、缓冲性优异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在表面底组织上具有开口部,所以通气性良好,出汗时的舒适性也好。而且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双拉舍尔编织物在强度上也优异。因此,本发明的双拉舍尔编织物至少适合于上述的用途。

  接着,对实施例及比较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1]

  使用22针距的双拉舍尔编织机(RD6DPLM-77E-22G,卡尔迈耶公司制)编织了双拉舍尔编织物。如图8所示,在梳栉L-1上以全套的方式排列了167dtex/48f的聚酯多纤维纱而形成了3针横移的凸纹编织组织(1-0/3-4),在梳栉L-2上以全套的方式排列167dtex/48f的聚酯多纤维纱而形成了经平编织组织(0-1/2-1),编织了里面底组织。进而,在梳栉L-3上以全套的方式排列了33dtex/1f的聚酯单纤维纱,连结了表面及里面底组织。进而,在梳栉L-4上以3in3out的方式排列了167dtex/48f的聚酯加工纱线,在梳栉L-5上以3in3out的方式排列了167dtex/48f的聚酯加工纱线,编织了表面底组织。

  将被编织了的双拉舍尔编织物由热定形机在190℃预置1分钟之后,在由分散染料在130℃下进行染色,然后进行干燥,由热定形机在150℃进行最终调整1分钟,最终得到了34线圈横列/25.4mm、23线圈纵行/25.4mm、厚度3.0mm的双拉舍尔编织物。将得到的双拉舍尔编织物的性质数量、编织物的结构记载在表1中。

  [实施例2~10及比较例1~6]

  对实施例2~10及比较例1~6的双拉舍尔编织物,总结成图9~图23及表1~表2。只要没有特别记载,则实施例2~10及比较例1~6的双拉舍尔编织物的制造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接着,对实施例及比较例的双拉舍尔编织物的评价项目及评价方法进行说明。

  [接缝抗疲劳强度]

  对宽度100mm、长度100mm的编织物片,从纵及横方向分别选取2片作为1组。而且,使其2片编织物片的表侧彼此一致,将从其1边的端算起为7mm的位置缝合做成了试验片。

  缝合的条件是,编织针:DP×17 21BPD(风琴针株式会社制),缝纱线:聚酯#8,接缝形式:平缝,接缝间距:5.0±0.5mm。进而,在相对于试验片的缝纫接缝(针脚)平行的2边,分别各放入了2条切缝。从相对于缝纫接缝平行的边的两端,分别在25mm内侧的位置放入了切缝。切缝的长度做成了88mm。从纵及横方向分别各作了2组这样的试验片。

  使用阿姆斯拉型接缝疲劳试验机(ATD-200L,大荣科学精密机器株式会社制),在由上述的两个切缝进行了3分割之中的中央的部分中,以间隔120mm抓住试验片,在两侧分别施加了30N的载荷。在行程为150mm、速度为30往复/分的条件下进行了2500往复的试验。在往复试验后,在施加了载荷的状态下,测定了试验片的由接缝的偏移产生的孔的尺寸的最大值。

  接缝抗疲劳强度是分别对纵及横方向由2组试验片之中的都大的值表示。如果结果是2.5mm以下,则可以说在接缝抗疲劳强度上优异。

  [破裂强度]

  使用安装了直径25mm的压杆式破裂夹具的布帛用拉伸试验机(TGE-10kN,美蓓亚三美株式会社制)。向从双拉舍尔编织物选取的直径44mm的圆形的试验片以100mm/分的速度推入压杆,将当时的试验力的最大点(N)换算成Pa作为破裂强度。

  [拉伸强度·伸长率]

  从纵方向及横方向分别各选取3片宽度50mm、长度250mm的试验片,在那些试验片上以标线之间距离成为100mm的方式加上了标线。接着,以150mm的抓住间隔将试验片安装在英斯特朗形试验机的夹具上,施加初期载荷1.0N,去除了折皱、松弛。以200mm/分的速度拉伸,对最大载荷及破断时的标线之间距离进行了测定。

  将在纵方向及横方向的各3片试验片的最大载荷的平均值作为拉伸强度。只要结果是392N/50mm以上,就可以说在拉伸强度上优异。

  伸长率,由下式计算,由3片试验片的平均值表示。

  伸长率=(L1-L0)/L0×100

  L0:施加初期载荷时的标线之间距离(mm)

  L1:破断时的标线之间的距离(mm)

  [拉裂强度]

  从纵方向及横方向分别各选取3片宽度50mm、长度250mm的试验片。接着,在试验片的长度方向中央,相对于试验片的边呈直角地切出10mm的切缝,进而以切缝成为等腰梯形短边的中央的方式附加了短边为100mm、长边为150mm的等腰梯形的记号。接着,在英斯特朗形试验机的夹具上,以100mm的抓住间隔安装了标记在试验片上的等腰梯形的两斜边侧的部分。在此,以梯形的短边成为张紧的状态、长边成为松弛的状态的方式安装。然后以200mm/分的速度拉裂直到试验片切断,测定了最大载荷。对纵方向的3片试验片及横方向3片试验片分别求出了最大载荷的平均值,将该平均值作为纵方向及横方向的各自的拉裂强度。只要结果是78.4N以上,就可以说在拉裂强度上优异。

  实施例及比较例的双拉舍尔编织物的评价结果如表3~表4的那样。能确认实施例的评价结果是良好的。

  

  

  【表3】

  

  【表4】

  

  符号的说明:

  A1~A6:编织纱线

  B1~B6:经轴

  G1~G6:导向件

  H:开口部

  L1~L6:梳栉

  M1~M2:针筒

  N1~N2:编织针列

  1:表面底组织

  2:里面底组织

  3:连结部

  4:连结纱线

  10:双拉舍尔编织物。

《双拉舍尔编织物.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