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技术 > 编织制作> 一种双面结构纬编割绒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独创技术13045字

一种双面结构纬编割绒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2021-02-14 03:59:01

一种双面结构纬编割绒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产品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面结构纬编割绒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纬编割绒织物主要是通过对衬垫组织针织物、毛圈组织针织物或者长毛绒组织针织物进行起绒处理的方法形成,也可以通过将绒类织物与其他织物复合形成。通过起绒方法形成的绒毛织物具有易掉毛、绒纱露底、尺寸不稳定的问题,并且起绒处理则存在工艺参数设置复杂、生产成本高的问题。另外,采用复合工艺使用的复合试剂安全性难以保障、使生产的面料手感不够柔软。

  另外,公布号为CN 108930089A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反包割圈绒双面纬编针织方法,该方法绒面层形成毛圈跟割圈形成毛绒是分开完成的,增加了编织工艺的复杂程度;反包布面与绒面线圈密度一致,减少了通过该方法编织的绒面织物的多样性,限制了其应用范围;而且存在刀针割圈过程存在脱线脱圈的可能。

  由此可见,开发一种绒面层毛圈成形与割圈成绒同时进行的编织方法显得十分必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绒面层、平面层和连接层的双面结构纬编割绒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可以实现绒面层毛圈成形与割圈成绒同时进行,避免了刀针割圈过程脱线脱圈的可能,拓宽了纬编割绒针织物的应用范围,解决了常规纬编割绒织物掉毛、露底、尺寸不稳定的问题,并且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生产的面料手感柔软,安全性高。

  本发明提供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双面结构纬编割绒针织物,包括绒面层、平面层和连接层,所述纬编割绒针织物的绒面层由地纱和绒纱两种纱线编织而成,地纱形成绒面层的底布,绒纱形成绒面层的毛绒,所述绒面层的毛圈形成跟割圈成绒是一步完成的,;平面层由面纱编织而成;所述连接层是连接平面层和绒面层的中间层,由连接纱线编织而成。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织物是在具有针筒舌针及对应织针三角、针筒刀针及对应织针三角和含两个导纱孔的导纱器的双面圆纬机上编织而成。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绒纱、地纱、连接纱和面纱的材质为棉、毛、粘胶、涤纶、锦纶、腈纶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面纱、地纱和连接纱的线密度为50~300D,绒纱的线密度为300~1500D。

  作为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双面结构纬编割绒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编织织物绒面层,方法如下:

  绒纱和地纱从不同角度喂入具有两个导纱孔的导纱器中,地纱垫纱位置高且远离针筒舌针,绒纱垫纱位置低且靠近针筒舌针,所述针筒舌针上升到地纱垫纱高度,同时勾取地纱纱线和绒纱纱线,地纱和绒纱均成圈,所述针筒刀针上升到绒纱垫纱高度,仅勾取绒纱纱线,地纱纱线不编织,绒纱纱线随着刀针下降,下降到所述刀针的刀刃位置,绒纱被刀针割断形成毛绒;

  (2)编织织物平面层,方法如下:

  面纱喂入普通导纱器中,位于针盘上的织针向外延伸到最外端,所述平面层上的线圈从织针的针钩退到针杆上;织针向内回缩,勾取面纱;随着织针继续向内回缩,平面层的旧线圈推动针舌关闭,新的面纱完成套圈、弯纱、脱圈过程,形成新的平面层线圈;

  (3)编织织物连接层,方法如下:

  连接纱喂入普通导纱器中,位于针盘上的织针向外延伸至集圈位置,所述平面层的旧线圈仍然挂在针舌上,勾取连接纱线,织针向内回缩,新连接纱线和平面层的旧线圈一起进入针钩,新连接纱线在织物平面层内层形成悬弧;位于针筒上的舌针向上延伸至集圈位置,绒面层旧线圈仍然挂在针舌上,勾取连接纱线,舌针向下运动,新连接纱线和绒面层的旧线圈一起进入针钩,新连接纱线在织物绒面层内层形成悬弧;所述织物连接层按照一定规律进行针盘或者针筒编织,实现织物正反两面的连接。

  优选地,连接层采用两路互补编织集圈而成,即两路集圈分别在同一组针筒针编织和针盘针编织。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圆纬机针筒刀针沿挺针三角上升的高度低于针筒舌针沿挺针三角上升的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编织织物绒面层的另一种编织方法是舌针和刀针均不上升,织针不勾取纱线,地纱和绒纱均浮线编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提供的双面结构纬编割绒针织物,绒面层上的绒纱由地纱和连接纱共同绑在绒面层的底布上,减少了织物掉毛的问题。

  2、使用双面圆纬机进行织物织造,在织造中直接由针筒刀针将绒纱割断,省略了起绒处理的环节,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3、双面圆纬机针筒针采用刀针和舌针配置,针盘针采用舌针配置,可以使织物正反两面线圈密度不同,织物平面层线圈密度大于织物绒面层线圈密度,同时连接层的存在起到了对平面层和绒面层的固定、隔离作用,提高了织物结构尺寸的稳定性,减少了织物绒纱或者连接纱露底现象。

  4、连接层的存在起到了对平面层和绒面层的连接作用,同时连接纱线使用范围广泛,保证了织物蓬松柔软的手感。

  5、本发明提供的双面结构纬编割绒针织物具有复合工艺的两种不同外观,但编织方法省略了织物复合工艺的环节,使织物绒面层丰满而蓬松,织物平面层平展而致密,并且保障了面料的安全性,在服装面料、家纺面料、产业用面料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双面结构纬编割绒针织物的A/B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织针轨迹示意图。

  图3为圆机针筒织针示意图。

  图4为具有两个导纱孔的导纱器穿纱示意图。

  图5为圆机上针筒不同织针沿挺针三角的上升高度与喂纱高度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2织针轨迹示意图。

  附图标记:101-平面层,102-中间层,103-绒面层,001-舌针轨迹,002-刀针轨迹,a-舌针,b-刀针,003-地纱穿纱孔,004-绒纱穿纱孔,005-织针初始位置,006-绒纱喂入位置,007-地纱喂入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所编织的双面纬编割绒针织物的结构,如图1所示。

  本实施中纱线选用规格为:

  第1路:绒纱:300D/288F白色涤纶DTY;地纱:100D/48F白色涤纶DTY

  第2路:面纱:100D/48F白色涤纶DTY

  第3路:连接纱:50D/36F白色涤纶高弹丝

  本实施例中圆机按如下设置:圆纬机针筒刀针和针筒舌针一隔一配置,普通导纱器和具有两个导纱孔的导纱器二隔一配置。

  圆机设备参数:

  机号:24G/25.4mm

  筒径:30英寸

  总针数:2256

  路数:54F

  如图2所示,本实施中编织方法采用第1、4、7、10、13、16路编织绒面层,如图4所示,绒纱和地纱一起喂入具有两个导纱孔的导纱器中,针筒刀针沿挺针三角上升的高度低于针筒舌针沿挺针三角上升的高度,如图5所示,地纱垫纱位置高,在007位置,且远离针筒舌针a,绒纱垫纱位置低,在006位置,且靠近针筒舌针a,所述针筒舌针a上升到地纱垫纱高度007位置,同时勾取地纱纱线和绒纱纱线,地纱和绒纱均成圈,所述针筒刀针b上升到绒纱垫纱高度006位置,仅勾取绒纱纱线,地纱纱线不编织,绒纱纱线随着刀针b下降,下降到所述刀针b的刀刃位置,绒纱被刀针割断形成毛绒,舌针和刀针均不上升,织针不勾取纱线,地纱和绒纱均浮线编织,在织物表面形成二隔一斜纹起绒效果;

  第2、5、8、11、14、17路编织平面层,面纱喂入普通导纱器中,位于针盘上的织针向外延伸到最外端,所述平面层上的线圈从织针的针钩退到针杆上;织针向内回缩,勾取面纱;随着织针继续向内回缩,平面层的旧线圈推动针舌关闭,新的面纱完成套圈、弯纱、脱圈过程,形成新的平面层线圈,面纱在织物表面形成致密平纹线圈。

  第3、6、9、12、15、18路编织连接层,连接纱线喂入普通导纱器中,位于针盘上的织针向外延伸至集圈位置,所述平面层的旧线圈仍然挂在针舌上,勾取连接纱线,织针向内回缩,新连接纱线和平面层的旧线圈一起进入针钩,新连接纱线在织物平面层内层形成悬弧;位于针筒上的舌针a向上延伸至集圈位置,绒面层旧线圈仍然挂在针舌上,勾取连接纱线,舌针a向下运动,新连接纱线和绒面层的旧线圈一起进入针钩,新连接纱线在织物绒面层内层形成悬弧;所述织物连接层规律地进行针盘或者针筒编织,连接纱前后采用集圈方式连接织物绒面层和平面层,且连接层是两路互补编织集圈形成的,即两路集圈分别在同一组针筒针编织和针盘针编织。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所编织的双面纬编割绒针织物的结构,如图1所示。

  本实施中纱线选用规格为:

  第1路:绒纱:600D/288F黑色锦纶DTY;地纱:150D/72F黑色锦纶DTY

  第2路:面纱:150D/72F白色锦纶DTY

  第3路:连接纱:50D/36F白色涤纶高弹丝

  本实施例中圆机按如下设置:圆纬机针筒刀针和针筒舌针一隔一配置,普通导纱器和具有两个导纱孔的导纱器二隔一配置。

  圆机设备参数:

  机号:24G/25.4mm

  筒径:30英寸

  总针数:2256

  路数:54F

  如图6所示,本实施中编织方法采用第1、4、7、10、13、16路编织绒面层,如图4所示,绒纱和地纱一起喂入具有两个导纱孔的导纱器中,如图5所示,地纱垫纱位置高,在007位置,且远离针筒舌针a,绒纱垫纱位置低,在006位置,且靠近针筒舌针a,所述针筒舌针a上升到地纱垫纱高度007位置,同时勾取地纱纱线和绒纱纱线,地纱和绒纱均成圈,所述针筒刀针b上升到绒纱垫纱高度006位置,仅勾取绒纱纱线,地纱纱线不编织,绒纱纱线随着刀针b下降,下降到所述刀针b的刀刃位置,绒纱被刀针割断形成毛绒,在织物表面形成二隔一斜纹起绒效果。

  第2、8、14路和第5、11、17路编织平面层,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面层编织方法,面纱在织物表面形成同色致密拉长均匀提花线圈;第3、6、9、12、15、18路编织连接层,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连接层编织方法,连接纱前后采用集圈方式连接织物绒面层和平面层,且连接层是两路互补编织集圈形成的。

  通过以上实施例,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双面结构纬编割绒针织物的编织方法,绒面层毛圈成形与割圈成绒同时进行,生产工艺简单,所得到的双面结构纬编割绒针织物,没有露底现象;平面层具有不同的纹理,平展而致密;织物绒面层丰满而蓬松,且不易脱毛;织物结构尺寸稳定。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一种双面结构纬编割绒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