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技术 > 编织制作> 一种纱线张力控制装置独创技术9668字

一种纱线张力控制装置

2021-02-25 19:20:45

一种纱线张力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套管加工制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纱线张力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套管的加工,多采用纱线编织的方式进行,在编织前,需要对纱线的张力进行调整,以便编织出的套管能够保持一定的形状与弹性。

  现有的纱线张力控制装置多采用将纱线绕过两组转动轮,通过纱线经过两组转动轮时的速度差实现对纱线张力的调整,但这种方式难以精准地控制纱线的张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能够精准的控制纱线张力的纱线张力控制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纱线张力控制装置,包括:

  基座;

  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垂直于水平面,所述第一转动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基座上;

  上压盘,所述上压盘可上下移动地套设在所述第一转动轴上,所述上压盘与所述第一转动轴同步转动;

  下压盘,所述下压盘可上下移动地套设在所述第一转动轴上,所述下压盘与所述第一转动轴同步转动,所述下压盘位于所述上压盘下方,所述下压盘上表面和所述上压盘下表面之间具有用于纱线穿过的间隙;

  套设在所述第一转动轴上的第一齿轮;

  平行于所述第一转动轴的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基座上;

  导线轮,所述导线轮套设在所述第二转动轴上,所述导线轮与所述第二转动轴同步转动;

  套设在所述第二转动轴上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相啮合;

  设置在所述基座上的导线孔,所述纱线从所述导线孔流入穿过所述间隙后绕过所述导线轮后流出;

  用于带动所述上压盘向下移动的气囊,所述气囊位于所述上压盘上方;

  套设在所述第一转动轴上的弹簧,所述弹簧的上端抵住所述下压盘的下表面,所述弹簧具有驱使所述下压盘向上移动的趋势;

  所述上压盘的下表面为向下凸出的外凸面;

  所述第一齿轮齿数与所述第二齿轮齿数之比大于1。

  优选地,所述外凸面为球面、圆弧面或圆锥面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地,所述第一齿轮齿数与所述第二齿轮齿数之比为1.5。

  优选地,所述弹簧的下端抵住所述基座。

  优选地,在所述上压盘向下移动至极限位置时,所述弹簧缩至最短,所述上压盘下表面的最低点与所述导线孔圆心在上下方向上的高度相同。

  优选地,在所述上压盘向上移动至极限位置时,所述弹簧伸至最长,所述上压盘下表面的最高点与所述导线孔的圆心在上下方向上的高度相同。

  优选地,所述纱线绕在所述导线轮上的包覆角大于90°小于270°。

  优选地,所述导线轮的外圆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纱线相匹配的凹槽,所述纱线从所述导线孔流入穿过所述间隙后绕过所述导线轮上的所述凹槽后流出。

  优选地,所述第一转动轴的直径大于所述导线轮的外径。

  进一步优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连接有压缩空气管道,所述压缩空气管道上设置有电气比例阀。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纱线张力控制装置,通过将上压盘的下表面设置成向下凸出的外凸面,并使上压盘能够上下移动,使得在上压盘上下移动时,能够调整纱线绕过所述外凸面的具体位置,进而使纱线在外凸面上不同的半径处经过上压盘,调整纱线绕过第一转动轴时的线速度,从而实现精准控制纱线张力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示意图。

  其中:100.基座;200.第一转动轴;201.上压盘;2011.圆弧面;202.下压盘;203.第一齿轮;204.气囊;205.弹簧;300.第二转动轴;301.导线轮;3011.凹槽;302.第二齿轮;400.导线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纱线张力控制装置,包括:基座100、第一转动轴200、上压盘201、下压盘202、第一齿轮203、第二转动轴300、导线轮301、第二齿轮302、导线孔400,其中,第一转动轴200垂直于水平面,第一转动轴200可转动地设置在基座100上;第一转动轴200上从上向下依次套设有上压盘201、下压盘202、弹簧205、第一齿轮203,上压盘201可上下移动地套设在第一转动轴200上,上压盘201与第一转动轴200保持同步转动,具体地,上压盘201的中心开设有用于第一转动轴200穿过的通孔,该通孔上开设有键槽,第一转动轴200上嵌设有与该键槽相匹配的键,在上压盘201相对于第一转动轴200上下移动时,由于该键和键槽的存在,上压盘201能够与第一转动轴200保持同步转动;下压盘202可上下移动地套设在第一转动轴200上,下压盘202与第一转动轴200保持同步转动,其结构与上压盘201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下压盘202的上表面和上压盘201的下表面之间具有用于纱线穿过的间隙;第一齿轮203套设在第一转动轴200上,第一齿轮203与第一转动轴200保持同步转动;第二转动轴300平行于第一转动轴200,第二转动轴300可转动地设置在基座100上,第二转动轴300上从上向下依次套设有导线轮301、第二齿轮302,导线轮301及第二齿轮302均与第二转动轴300保持同步转动,第二齿轮302与第一齿轮203相啮合;基座100上设置有导线孔400,纱线从导线孔400流入穿过上压盘201与下压盘202之间的间隙后绕过导线轮301后流出,导线轮301的外圆周面上设置有与纱线相匹配的凹槽3011,纱线绕过导线轮301上的凹槽3011后流出;上压盘201的下表面为向下凸出的圆弧面2011,下压盘202的上表面为平面,由于纱线穿过导线孔400和绕过导线轮301上的凹槽3011的位置固定,在上压盘201及下压盘202上下移动时,位于上压盘201入口和出口处的纱线在导线孔400和凹槽3011的拉扯下上下移动,使得纱线在圆弧面2011上的位置发生改变,即改变了纱线绕第一转动轴200转动时的半径,从而改变纱线在上压盘201处的线速度,而纱线在凹槽3011处的线速度并未改变,通过纱线在上压盘201和凹槽3011处线速度的差值实现对纱线张力的调整;第一齿轮203与第二齿轮302的齿数比会影响第一转动轴200与第二转动轴300的转速比,进而影响到上压盘201/下压盘202与导线轮301的转速比,使纱线在上压盘201/下压盘202处的线速度与在导线轮301处的线速度产生差值,实现调大或减小纱线张力的效果,在本实施例中,纱线来料时的张力在0-10N的范围内,调整后纱线的张力需要达到80-100N,因此,需要对增大纱线的张力,第一齿轮203齿数与第二齿轮302齿数之比应大于1,在本实施例中,该比值为1.5;气囊204位于上压盘201顶部与基座100之间,气囊204用于带动上压盘201向下移动,气囊204可以跟随上压盘201一起转动,此时,气囊204的接气口需连接气动旋转接头,也可以不跟随上压盘201一起转动,此时气囊204与上压盘201之间需设置推力轴承,在气囊204充气时,气囊204向下膨胀,推动上压盘201向下移动;弹簧205套设在第一转动轴201上,弹簧205的上端抵住下压盘202的下表面,弹簧205的下端抵住基座100,弹簧205具有驱使下压盘202向上移动的趋势,气囊204放气时,弹簧205推动下压盘202向上移动,并带动上压盘201向上移动。

  在上压盘201向下移动至极限位置时,气囊204向下膨胀使弹簧205缩至最短,圆弧面2011的最低点与导线孔301的圆心在上下方向上的高度相同;在上压盘201向上移动至极限位置时,气囊204放气,弹簧205在自身弹力作用下伸至最长,圆弧面2011的最高点与导线孔400的圆心在上下方向上的高度相同。

  纱线绕在导线轮301上的包覆角会影响导线轮301带动纱线转动时的效果,该包覆角过小时,纱线与导线轮301之间容易打滑,该包覆角过大时,纱线容易被扯断,在本实施例中,该包覆角大于90°小于270°,所述包覆角是指纱线贴合在导线轮301上的部分的弧度;第一转动轴200的直径大于导线轮301的外径,气囊204的接气口处连接有压缩空气管道,该压缩空气管道上设置有电气比例阀,通过电气比例阀能够精准控制气囊204内的气压,从而精准控制气囊204推动上压盘201上下移动的距离。

  上述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纱线张力控制装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