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技术 > 编织制作> 一种沉降片独创技术10044字

一种沉降片

2021-01-29 20:37:00

一种沉降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脑横机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用于电脑横机的沉降片。

  背景技术

  电脑横机中的沉降片是用来将编织中的针织物向下按压,以协助织针退圈,两个针床的沉降片相对于针床口可旋转打开,让出位置以便成圈,有益于编织过程中闭口、弯纱、成圈及牵拉。现有横机中通常采用的沉降片由于结构设计不合理,出现成圈高度不一致,织物质量差,另外现有沉降片是采用刚性压力去下压线圈,容易将旧线圈压断形成残次品,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沉降片进行改进和优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能始终将织物线圈压在已成织物上的沉降片。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沉降片,包括呈片状的本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于所述本体的弹性压脚部、动力片踵部和压纱部;所述本体上开设有旋转定位孔,所述旋转定位孔中用于安装定位钢丝;所述弹性压脚部和动力片踵部连接在本体的顶侧,其中弹性压脚部位于动力片踵部的后方位置;所述动力片踵部在动力作用下,使本体以定位钢丝为转动轴来回转动;所述弹性压脚部能产生弹性形变,用于向本体提供弹性压力,使压纱部压纱时一直保持有持续的压力;所述压纱部连接在本体的前侧,压纱部上具有压纱口和限位用槽口,所述压纱口用于下压线圈,所述限位用槽口用于限制沉降片过度向前侧转动。

  优选的,所述本体、弹性压脚部、动力片踵部和压纱部是采用金属材质一体成型制成。

  优选的,所述本体分为下薄部和上厚部,所述压纱部与下薄部的前侧连接,所述弹性压脚部和动力片踵部与上厚部的顶侧连接。

  优选的,所述弹性压脚部是由本体中的上厚部的一部分顶面先向后上方延伸形成第一段直线型倾斜悬臂,然后再由第一段直线型倾斜悬臂的末端向后下方延伸形成一段S型悬臂,最后由S型悬臂的末端向后上方延伸形成与第一段直线型倾斜悬臂大致平行的第二段直线型倾斜悬臂而成;第一段直线型倾斜悬臂、S型悬臂和第二段直线型倾斜悬臂厚度一致,第二段直线型倾斜悬臂的末端进行加宽。

  优选的,所述动力片踵部是由本体中的上厚部的一部分顶面先向后上方延伸形成一倾斜悬臂,然后再由该倾斜悬臂向上延伸而成。

  优选的,所述本体厚度一致。

  优选的,所述弹性压脚部是由本体的一部分顶面先向后上方延伸形成第一段直线型倾斜悬臂,然后再由第一段直线型倾斜悬臂的末端向后下方延伸形成一段S型悬臂,最后由S型悬臂的末端向后上方延伸形成与第一段直线型倾斜悬臂大致平行的第二段直线型倾斜悬臂而成;第一段直线型倾斜悬臂、S型悬臂和第二段直线型倾斜悬臂厚度一致,第二段直线型倾斜悬臂的末端进行加宽。

  优选的,所述动力片踵部是由本体的一部分顶面先向后上方延伸形成一倾斜悬臂,然后再由该倾斜悬臂向上延伸而成。

  优选的,所述压纱口位于限位用槽口的前面,两者均开口朝下。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1、弹性压脚部使沉降片的压纱部始终保持有一种柔性压力使旧线圈处于被压的状态之下,不会出现目前市场上横机所广泛采用沉降片利用刚性压力压线圈而导致线圈压断形成残次品的现象;

  2、压纱部上具有压纱口和限位用槽口,沉降片在动力作用下绕定位钢丝向前侧转动去下压纱线时,通过使限位用槽口卡到相应的沉降片限位钢丝中,从而使沉降片的旋转角度可控,成圈的高度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在一定成圈密度下能形成统一均匀大小一致的线圈,提高编织物的质量;

  3、弹性压脚部是由第一段直线型倾斜悬臂、S型悬臂和第二段直线型倾斜悬臂连接而成;S型悬臂的设计能使弹性压脚部的弹性变形系数增加,使之受外力作用后更易发生形变,压在线圈上的压力的柔性更强,不易压断线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右视结构示意图(本体厚薄不一致)。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右视结构示意图(本体厚薄一致)。

  附图标记说明:本体11、弹性压脚部12、第一段直线型倾斜悬臂121、S型悬臂122、第二段直线型倾斜悬臂123、动力片踵部13、压纱部14、旋转定位孔111、压纱口141、限位用槽口14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

  参见图1至图4。

  本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沉降片,包括呈片状的本体11、连接于本体11的弹性压脚部12、动力片踵部13和压纱部14。本体11、弹性压脚部12、动力片踵部13和压纱部14是采用金属材质一体成型制成。

  本体11上开设有旋转定位孔111,旋转定位孔111用于安装定位钢丝2。本实施例中,本体11的结构分为两种形式:第一种是本体11分为下薄部和上厚部,第二种是本体11厚度一致。本实施例中,将沉降片安装在针板上时,本体11的两侧通常安装齿片、镶片等其他零件,第一种结构形式的本体11下薄部能使与齿片、镶片等其他零件的间隙变大,可以有效地减少运动干涉情况的发生。

  本体11采用第一种结构形式时,压纱部14与下薄部的前侧连接,两者厚度一致,弹性压脚部12和动力片踵部13与上厚部的顶侧连接。具体地讲,弹性压脚部12是由本体11中的上厚部的一部分顶面先向后上方延伸形成第一段直线型倾斜悬臂121,然后再由第一段直线型倾斜悬臂121的末端向后下方延伸形成一段S型悬臂122,最后由S型悬臂122的末端向后上方延伸形成与第一段直线型倾斜悬臂121大致平行的第二段直线型倾斜悬臂123而成;第一段直线型倾斜悬臂121、S型悬臂122和第二段直线型倾斜悬臂123厚度一致,第二段直线型倾斜悬臂123的末端进行加宽。S型悬臂122的设计能使弹性压脚部12的弹性变形系数增加,使之受外力作用后更易发生形变,压在线圈上的压力的柔性更强,不易压断线圈。

  动力片踵部13是由本体11中的上厚部的一部分顶面先向后上方延伸形成一倾斜悬臂,然后再由该倾斜悬臂向上延伸而成。

  本体11采用第二种结构形式时,弹性压脚部12是由本体11的一部分顶面先向后上方延伸形成第一段直线型倾斜悬臂121,然后再由第一段直线型倾斜悬臂121的末端向后下方延伸形成一段S型悬臂122,最后由S型悬臂122的末端向后上方延伸形成与第一段直线型倾斜悬臂121大致平行的第二段直线型倾斜悬臂123而成;第一段直线型倾斜悬臂121、S型悬臂122和第二段直线型倾斜悬臂123厚度一致,第二段直线型倾斜悬臂123的末端进行加宽。动力片踵部13是由本体11的一部分顶面先向后上方延伸形成一倾斜悬臂,然后再由该倾斜悬臂向上延伸而成。

  本实施例中,弹性压脚部12位于动力片踵部13的后方位置。动力片踵部13在动力作用下,使本体11以定位钢丝2为转动轴来回转动;弹性压脚部12能产生弹性形变,用于向本体11提供弹性压力,使压纱部14压纱时一直保持有持续的柔性压力,不会出现目前市场上横机所广泛采用沉降片利用刚性压力压线圈而导致线圈压断形成残次品的现象。

  压纱部14上具有压纱口141和限位用槽口142,压纱口141位于限位用槽口142的前面。压纱口141用于下压线圈,限位用槽口142用于限制沉降片过度向前侧转动,沉降片在动力作用下绕定位钢丝向前侧转动去下压纱线时,通过使限位用槽口142卡到相应的沉降片限位钢丝中,从而使沉降片的旋转角度可控,成圈的高度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在一定成圈密度下能形成统一均匀大小一致的线圈,提高编织物的质量。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结构所作的举例说明。凡依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者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一种沉降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