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技术 > 编织制作> 一种用于纺粘非织造布设备的切向补风装置独创技术9110字

一种用于纺粘非织造布设备的切向补风装置

2021-02-02 17:27:49

一种用于纺粘非织造布设备的切向补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非织造布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纺粘非织造布设备的切向补风装置。

  背景技术

  在纺粘法非织造布设备中,聚丙烯熔体经过喷丝板形成丝束,在进行冷却牵伸后,进入扩散风道。当今的非织造布设备,牵伸一般采用气流牵伸,气流加速带动丝束,形成牵伸将丝条拉细,但丝束带着一定的速度从牵伸装置出来后,要从原来挤在一起的集束状态分散开来,即分丝、并均匀地铺撒在成网机上,这样才能制造出分布均匀的非织造布产品。

  目前的纺粘法非织造布生产线的纺丝系统中,分丝装置有气流扩散、机械摆片、静电分丝等多种样式,最流行的当属气流扩散式,实现此功能的,我们称之为“扩散风道”。扩散风道全部都是静态结构件,它是依靠流体力学和空气动力学的原理实现纤维的分丝及均匀铺网的。与其他的分丝、铺网装置相比较,具有结构简单,分丝彻底,铺网均匀,无运动件,不会磨损,没有噪音的优点。

  图1即为常见的一种扩散风道形式,丝束从牵伸装置11出来后,经过水平方向的补风,气流突然扩散、减速后,很快与丝束的速度相同,丝束会随着气流扩散、分开,并以螺旋状向下运动,落在成网机网帘12上。

  由于水平补风对丝束向中间进行挤压,虽然扩散板1下口扩大,但是影响丝束的扩散效果,在生产速度低时还不明显,随着速度的提高,扩散效果显得越来越差,直接影响着布的均匀分布和强力。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进一步提高丝条的扩散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纺粘非织造布设备的切向补风装置,采用切向补风,增强扩散效果,其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一种用于纺粘非织造布设备的切向补风装置,包括位于牵伸装置下方固定不动的楔刀板,所述楔刀板上的水平补风通道通过气囊密封;还包括位于楔刀板下方的补风调整装置,所述补风调整装置包括侧面板和可移动框架,侧面板包括左侧面板、右侧面板,可移动框架包括对称设置的前框架和后框架;前框架、后框架都包括固定框架和活动框架,固定框架的两端与左右两个侧面板分别固定连接,活动框架安装在固定框架上,活动框架设置有扩散板,前后两个扩散板形成扩散风道,所述活动框架的位置通过固定框架上的升降机进行调整,扩散板的形状通过活动框架上的调整杆进行调整。

  所述扩散板分为依次连接的4-8个调整部,每个调整部都连接有至少一个调整杆,其形状能够通过对应连接的调整杆进行调整。

  所述扩散板分为依次连接的进风部、切风部、通风部、扩散部四个调整部,所述活动框架上安装有四组调整杆,分为上部、中部、下部、底部,上部调整杆调整进风部,中部调整杆调整切风部,下部调整杆调整通风部,底部调整杆调整扩散部。

  所述调整杆的一端固定在活动框架上,另一端固定连接扩散板,调整杆包括调整螺杆和调整螺母,活动框架上设置有固定块,调整螺杆的一端通过铰链固定连接在扩散板,另一端穿过固定块的开孔后利用调整螺母固定。

  所述侧面板上安装有旋转手轮,固定框架上安装有升降机,旋转手轮与升降机相连接,通过旋动旋转手轮,控制升降机带动活动框架整体前进或后退。

  所述固定框架上设置有滑轨,所述活动框架通过滑轨进行固定,并能够在升降机的作用下沿着滑轨前进或后退。

  所述旋转手轮安装有计数器,用于定位移动补风间隙。

  所述升降机采用蜗轮蜗杆结构。

  所述用于纺粘非织造布设备的切向补风装置中,扩散板不仅形状可调,补风间隙也可以进行调整,从而通过调整后的扩散板和补风间隙,实现扩散效果增强。

  附图说明

  图1是目前扩散风道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切向补风原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前框架扩散板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所述调整杆的示意图;

  图7是旋转手轮带动升降机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图中,切向补风采用康达效应(Coanda Effect)亦称附壁作用或柯恩达效应。举个简单例子:打开水龙头,放出小小的水流。把小汤匙的背放在流动的旁边。水流会被吸引,流到汤匙的背上。当水流附在汤匙上以后,附壁作用令水流一直在汤匙上的凸出表面流动。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切向补风装置,丝束经过牵伸装置11 出来后,经过固定的楔刀板9,在切向补风气流下,丝束向扩散板1两侧面贴近,在落到网帘12上面时,丝束相比水平补风,打开度更大,分布更均匀,提高了布的均匀度和强力,避免水平补风则由楔刀板9上安装的气囊密封10来实现。

  切向补风相比水平补风,使得扩散效果加强,但是扩散板1的形状和补风间隙(补风气流速度)对于扩散效果尤为重要。随着速度的进一步提升,需要扩散板的形状和补风间隙都要有所调整。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在楔刀板9下方的补风调整装置,包括侧面板8和可移动框架2,侧面板8分为左侧面板、右侧面板两个侧面板,可移动框架2分为前框架和后框架,所述可移动框架2的两侧分别与左侧面板、右侧面板相固定,即前框架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左侧面板、右侧面板相固定,后框架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左侧面板、右侧面板相固定。

  所述前框架和后框架为前后对称结构,都包括固定框架和活动框架,固定框架与左右两个侧面板分别固定连接,活动框架安装在固定框架上,活动框架上设置有扩散板,前框架的扩散板和后框架的扩散板同样对称设置。通过两个扩散板,形成扩散风道。在使用过程中,前框架的扩散板和后框架的扩散板可以各自调整,可以采用非对称形式。

  本实施例中,对于对称结构的可移动框架2,则以前框架进行描述,如图5所示,所述前框架的活动框架上安装有四组调整杆4,四组调整杆4分为上部、中部、下部、底部四部分,调整杆4的一端固定在活动框架上,另一端固定连接扩散板1。通过调整杆4对扩散板1的形状进行调整,所述扩散板对应分为依次连接的进风部、切风部、通风部、扩散部,上部调整杆调整进风部,中部调整杆调整切风部,下部调整杆调整通风部,底部调整杆调整扩散部。

  扩散板1的形状调整利用安装在活动框架上的调整杆4来进行调整,通过上部、中部、下部、底部四部分的调整杆,即可将扩散板1的形状改变。

  如图6所示,所述调整杆4包括调整螺杆和调整螺母,活动框架上设置有固定块,调整螺杆的一端通过铰链固定连接在扩散板1,另一端穿过固定块的开孔后利用调整螺母固定,通过改变调整螺杆与调整螺母的相对位置,则能够对扩散板1的形状进行改变。

  如图7所示,所述可移动框架2的固定框架上安装有升降机5,升降机 5采用蜗轮蜗杆结构,通过齿轮用于将旋转运动转换成升降杆的直线运动。所述侧面板8上安装有旋转手轮6,所述旋转手轮6与升降机5相连接,通过旋动旋转手轮6,带动升降机5的升降杆前进或后退,所述升降机5与活动框架相连接,进而带动活动框架整体前进或后退。

  固定框架上设置有多个滑轨3,所述活动框架通过滑轨3进行固定,并能够沿着滑轨3前进或后退。本实施例中,前框架设置有四个滑轨。

  这样,补风间隙则是通过旋转手轮6带动升降机5前后移动,升降机5 带动安装在可移动框架2的固定框架前后移动,进而实现补风间隙的调整。而旋转手轮6旁有计数器,可以定位移动补风间隙。

  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分级调整加整体调整,或叫整体调整和局部调整相结合的方式,以及在线整体调整与离线局部调整相结合的方式。

  所述用于纺粘非织造布设备的切向补风装置中,扩散板不仅形状可调,补风间隙也可以进行调整,从而通过调整后的扩散板和补风间隙,实现扩散效果增强。

《一种用于纺粘非织造布设备的切向补风装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