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技术 > 燃烧设备> 一种煤粉浓度调节装置独创技术15129字

一种煤粉浓度调节装置

2021-02-03 02:29:58

一种煤粉浓度调节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烧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煤粉浓度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在我国能源结构中主要是以煤炭为主,使得煤粉燃烧器在燃烧器领域中应用广泛。等离子体点火技术在我国煤粉燃烧器领域应用已有20年的时间,在煤粉燃烧器领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提高等离子体点火技术的煤质适应范围和点火性能,能够提高等离子体点火技术的应用效果,对等离子体点火技术的持续应用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利用等离子体点火技术的煤粉燃烧器在一定结构和一定工况下存在最适合点火的煤粉浓度范围,而当运行工况改变时,核心点火区域煤粉浓度均会发生改变而偏离最佳点火浓度范围,降低点火效果。另外,当煤粉的煤质改变时,最适合点火的煤粉浓度也会随之改变,而导致点火效果变差。

  目前,现有的煤粉浓缩器多采用固定式结构,调节性能较差,当运行工况改变时,核心点火区域的煤粉浓度不易随之调节,而使得煤粉燃烧器的点火效果变差,不利于煤粉燃烧器的正常运行。虽然在有些煤粉浓缩器中,能够利用可调分流板开度的调节来调节煤粉的浓缩效果,但是该种调节方式不仅会引起煤粉气流输送管道的通风量和压力变化,还会改变核心点火区域的风速,对点火效果造成不利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煤粉浓度调节装置,该煤粉浓度调节装置能够在调节核心点火区域煤粉浓度的同时减小对核心点火区域风速的影响,保证煤粉燃烧器的点火效果。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煤粉浓度调节装置,包括:

  煤粉管,包括直管部和弯头部,所述弯头部安装于所述直管部的末端,所述煤粉管中设置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所述煤粉管的内腔分隔为靠近所述弯头部小径一侧的输送内腔和远离所述弯头部小径一侧的输送外腔;

  燃烧腔体,所述燃烧腔体连接于所述弯头部的末端,所述输送外腔和所述输送内腔均连通于所述燃烧腔体;

  点火器,所述点火器安装于所述燃烧腔体上,所述点火器的末端置于所述燃烧腔体内,用于点燃所述燃烧腔体内的煤粉;

  调节板,所述调节板置于所述煤粉管中,且与所述分隔板之间设置有通风间隙,所述调节板转动连接于所述煤粉管内壁上,所述调节板能够对进入所述输送内腔的所述煤粉的量进行调节。

  作为优选,所述调节板包括转轴和分流板,所述转轴的中部连接于所述分流板,所述转轴的两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煤粉管内壁。

  作为优选,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设置于所述直管部的所述分隔板的延长面上。

  作为优选,所述转轴设置于所述输送内腔中。

  作为优选,所述转轴设置于所述输送外腔中。

  作为优选,所述转轴设置为与所述直管部的通风截面平行。

  作为优选,所述点火器包括点火源,所述点火源设置于所述点火器的末端出口。

  作为优选,所述点火器的末端侧壁上设置有点火源护套,用于保护所述点火器的末端。

  作为优选,所述点火器还包括点火小桶,所述点火小桶连接于所述点火器的末端且罩设于所述点火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煤粉浓度调节装置,该煤粉浓度调节装置包括煤粉管、燃烧腔体、点火器和调节板,煤粉管用于输送煤粉气流,燃烧腔体连接于煤粉管的末端,用于煤粉的燃烧,点火器的末端设置于燃烧腔体内用于点燃运送至燃烧腔体内的煤粉。煤粉管包括直管部和弯头部,煤粉管中设置有分隔板,将煤粉管的内腔分隔为靠近弯头部小径一侧的输送内腔和远离弯头部小径一侧的输送外腔,调节板置于煤粉管的内腔且与分隔板之间设置有通风间隙,调节板转动连接于煤粉管内壁能够对进入输送内腔的煤粉的量进行调节。

  当煤粉气流经过弯头部时,由于受到弯头部和分隔板的作用,在弯头部的输送内腔靠近分隔板处会形成浓煤粉,浓煤粉沿输送内腔被输送至点火器的末端,被点火器点燃。当煤粉燃烧器的运行工况改变时,若将调节板向增大导入输送内腔通风而减小导入输送外腔通风的方向转动,则进入输送内腔的煤粉量增大,浓煤粉的浓度也会增大以适应煤粉燃烧器核心点火区域需要增加煤粉浓度的改变,保证了煤粉燃烧器的点火效果;若将调节板向减小导入输送内腔通风而增大导入输送外腔通风的方向转动,则进入输送内腔的煤粉量减小,浓煤粉的浓度也会减小以适应煤粉燃烧器核心点火区域需要减少煤粉浓度的改变,保证了煤粉燃烧器的点火效果。同时,由于通风间隙的存在,使得在调节板的调节过程中,输送外腔和输送内腔之间的压力和通风量变化不大,从而使核心点火区域的风速变化不大,保证了煤粉燃烧器的点火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提供的煤粉浓度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提供的煤粉浓度调节装置增大导入输送内腔煤粉量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提供的煤粉浓度调节装置减小导入输送内腔通煤粉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提供的煤粉浓度调节装置增大导入核心点火区域煤粉量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所提供的煤粉浓度调节装置增大导入核心点火区域煤粉量的示意图。

  图中:

  1、煤粉管;11、直管部;12、弯头部;2、分隔板;21、输送内腔;22、输送外腔;3、燃烧腔体;4、点火器;41、点火源;42、点火源护套;43、点火小桶;5、调节板;6、通风间隙;100、核心点火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煤粉浓度调节装置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煤粉浓度调节装置,如图1所示,该煤粉浓度调节装置包括煤粉管1、燃烧腔体3、点火器4和调节板5,燃烧腔体3安装于煤粉管1的末端,煤粉管1用于向燃烧腔体3内输送煤粉气流,煤粉气流在燃烧腔体3内燃烧,点火器4连接于燃烧腔体3上,且点火器4的末端伸入置于燃烧腔体3内,用于点燃燃烧腔体3内的煤粉,实现点火;调节板5设置于煤粉管1内腔中,且转动连接于煤粉管1的内壁上,能够通过转动对进入输送内腔21的煤粉的量进行调节。通过上述结构,当煤粉燃烧器的运行工况改变时,能够通过改变进入输送内腔21与输送外腔22的煤粉分配比例来改变核心点火区域100的煤粉浓度,使核心点火区域100的煤粉浓度能够在改变后的运行工况也调节至最适合点火的煤粉浓度范围,从而保证点火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煤粉管1包括直管部11和弯头部12,弯头部12的首端连接于直管部11的末端,弯头部12的末端连通于燃烧腔体3。优选地,煤粉管1中设置有分隔板2,分隔板2将煤粉管1的内腔分隔为靠近弯头部12小径一侧的输送内腔21和远离弯头部12小径一侧的输送外腔22,输送外腔22和输送内腔21均连通于燃烧腔体3,外部输送过来的煤粉气流能够通过输送外腔22和输送内腔21进入燃烧腔体3内,其中从输送内腔21输送来的煤粉气流被分隔板2进行煤粉浓缩,较高浓度煤粉进入燃烧腔体3内的点火器4末端所处的核心点火区域100,被点火器4末端点燃,从输送外腔22输送来的煤粉气流主要进去核心点火区域100的外围。

  具体地,如图2所示,若将调节板5向增大导入输送内腔21煤粉量而减小导入输送外腔22煤粉量的方向转动,则进入输送内腔21的煤粉量增大,浓煤粉的浓度也会增大以适应煤粉燃烧器运行工况的改变,保证了煤粉燃烧器的点火效果;如图3所示,若将调节板5向减小导入输送内腔21煤粉量而增大导入输送外腔22煤粉量的方向转动,则进入输送内腔21的煤粉量减小,浓煤粉的浓度也会减小以适应煤粉燃烧器运行工况的改变,保证了煤粉燃烧器的点火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调节板5与分隔板2之间设置有通风间隙6,煤粉管1中的空气能够通过通风间隙6进行流通,使得在调节板5的调节过程中,输送外腔22和输送内腔21之间的空气压力变化通风量变化不大,从而使核心点火区域100的风速变化不大,有利于保证煤粉燃烧器的点火效果。

  优选地,调节板5包括转轴和分流板,转轴的中部固定连接于分流板,两端转动连接于煤粉管1的内壁。可选地,转轴的中部固定连接于分流板,转轴的两端转动连接于煤粉管1的内壁上。优选地,转轴设置于直管部11的分隔板2所在的延长面上,使得调节板5在转动时能够同时对导入输送内腔21和输送外腔22的煤粉量进行调节。在本实施例中,分流板的初始位置设置为与分隔板2平行,使得分流板在初始位置时对煤粉气流的阻力最小,对煤粉气流的导向作用最弱。具体地,转轴极限设置为与直管部11的通风截面平行,使得调节板5在转动时调节的通风截面面积最大,有利于使导入输送内腔21和输送外腔22的通风变化明显,调节效果明显。

  在本实施例中,调节板5还包括调节杆,调节杆的一端连接于转轴,另一端为调节把手,使得操作人员能够操作调节把手对分流板的转动角度进行调节。优选地,调节杆的另一端还可与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连接,使得能够通过调节伺服电机输出端的输出角度来实现对分流板转动角度的调节。在本实施例中,分流板的转动角度范围设置为与分隔板2呈-60°~60°的夹角,能够保证煤粉管1内腔中通过的煤粉气流量,改变核心点火区域100的点火状态,保证燃烧腔体3内的燃烧。

  在本实施例中,点火器4包括点火源41,点火源41设置于点火器4的末端出口且置于燃烧腔体3内,使得从输送内腔21输送来的浓煤粉能够与点火源41接触充分,有利于保证点火效果。更为优选地,点火器4的末端侧壁上设置有点火源护套42,用于保护点火器4末端的侧壁,防止点火器4末端因受到高温影响及煤粉冲刷的影响而损坏。在本实施例中,点火器4还包括点火小桶43,点火小桶43的内腔形成核心点火区域100,连接于点火器4的末端且罩设于点火源41上,便于点火源41对煤粉进行点燃。

  实施例二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该煤粉浓度调节装置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实施例一是改变输送内腔21与输送外腔22煤粉的分配比例,进而控制进入核心点火区域100的浓煤粉量,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煤粉调节装置中的转轴设置于弯头部12的输送外腔22中,改变输入外腔22内部的煤粉分配关系。

  在本实施例中,当煤粉燃烧器的运行工况改变时,若将分流板转动改变输送外腔22的煤粉分布,使输送外腔22的煤粉分配到核心点火区域100的煤粉量增加,以适应煤粉燃烧器运行工况的改变,保证了煤粉燃烧器的点火效果。

  实施例三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该煤粉浓度调节装置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实施例一是改变输送内腔21与输送外腔煤粉的分配比例,进而控制进入核心点火区域100的浓煤粉量,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煤粉调节装置中的转轴设置于弯头部12的输送内腔21中,改变输入内腔21内部的煤粉分配关系。

  在本实施例中,当煤粉燃烧器的运行工况改变时,若将分流板转动改变输送内腔21中的煤粉分布,使输送内腔21的煤粉分配到核心点火区域100的煤粉量增加,以适应煤粉燃烧器运行工况的改变,保证了煤粉燃烧器的点火效果。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煤粉浓度调节装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