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技术 > 气体分配> 一种制冷剂气瓶的充装工艺独创技术18960字

一种制冷剂气瓶的充装工艺

2021-01-31 21:31:18

一种制冷剂气瓶的充装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剂充装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制冷剂气瓶的充装工艺。

  背景技术

  制冷剂,又称冷媒、致冷剂、雪种,是各种热机中借以完成能量转化的媒介物质,而制冷剂出厂运输以槽罐车为主,到分装厂分灌成小包装,然后流通到市场,而过程中需要进行充装操作。

  在公开号为CN106439481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文件中公开了1升以内制冷剂气瓶充装工艺,按以下步骤进行:1)首先对气瓶抽真空,然后充入少量欲灌装的制冷剂气体消除真空;2)接着对气瓶再次抽真空,然后又充入欲灌装的制冷剂气体消除真空;3)重复步骤2)至少一次;然后再灌入制冷剂液体;即可满足气瓶内制冷剂气体对纯度、水分、不凝性气体要求。所述步骤1)、步骤2)中的真空,是指气瓶内的气压小于等于80Pa。

  上述申请文件中,对气瓶抽真空再灌入制冷剂气体,如此多次循环,就能够有效满足制冷剂气体对纯度、水分、不凝性气体要求,并且在多次循环过程中灌入瓶内气体与欲分装的制冷剂气体相同,没有二次污染,但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每次灌装后,管路内都会残留部分制冷剂,且与空气接触后需排出,然后再次进行灌装,就会导致浪费较多的制冷剂,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因在充装过程中管路中会残留部分制冷剂,而导致制冷剂在多次充装时会产生大量浪费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冷剂气瓶的充装工艺,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其能够及时回收管路中残留的制冷剂,实现在多次充装时也不会产生大量浪费制冷剂的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一,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制冷剂气瓶的充装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开机:先打开总电源开关,开启冷却水循环系统,再开启真空泵、回收压缩机,缓慢打开真空泵阀门和回收机进出口阀门;

  步骤二,调试:启动供液泵,调节回流阀,使压力表在正常工作压力范围;

  步骤三,气瓶称重:气瓶上秤,记录气瓶的皮重、编号和电子标签号;

  步骤四,充液:连接充液管,先打开真空阀门,将充液管抽真空8-10s,再打开气瓶阀门将气瓶抽真空4-8min,然后关闭真空,打开钢瓶阀门和管道充液手阀进行充装;

  步骤五,余液回收:充液完后,关闭气瓶阀门,打开回收阀8-16s,将充液管内的余液回收,然后卸下充液管,记录皮重;

  步骤六,复称放置:将气瓶搬到秤上进行复称记录,最后将气瓶拧上气瓶闷头搬运到指定区域并放置标识牌;

  步骤七,关机清场:多次充装结束后,将充液管拧上闷头,关闭所有仪器及其阀门,关闭电源开关,清扫工作场地,整理记录;

  步骤八,监测处理:如发现已充装的钢瓶的外观或残留不合格,需将整瓶制冷剂通过气动泵、吸油棉、分子筛进行循环处理,直至外观和残留符合标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充液管,先打开真空阀门,将充液管抽真空,能够避免空气中的杂质对充装后的制冷剂造成污染。再打开气瓶阀门将气瓶抽真空,可去除气瓶内残留的氧气,并使气瓶保持良好稳定的充装条件,再打开钢瓶阀门和管道充液手阀进行充装。而充装完成后,关闭气瓶阀门,打开回收阀8-16s,将充液管内的余液回收,并使充液管内不易残留较多的制冷剂,进而在多次充装后不会产生大量制冷剂的浪费,整体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多次充装结束后,将充液管拧上闷头,关闭所有仪器及其阀门,不仅能够防止充液管被污染,还便于进行下次开机使用。如发现已充装的钢瓶的外观或残留不合格,需将整瓶制冷剂通过气动泵、吸油棉、分子筛进行循环处理,直至外观和残留符合标准,有利于保证产品质量。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步骤五具体设置为,充液完后,关闭气瓶阀门,打开回收阀8-16s,将充液管内的余液回收,然后卸下充液管,将充液管插入溶剂桶中,且充液管的管口浸没在溶剂桶内的溶剂中,记录皮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完成一个气瓶的充装之后,需更换下一个气瓶,而此时将充液管插入溶剂桶中,并使充液管的管口浸没在溶剂桶内的溶剂中,能够在更换的过程中有效防止充液管处制冷剂的挥发,有利于减少污染性气体的排放,同时,充液管内侧壁上的少量制冷剂也可以流入溶剂桶中,不易滴落在工作车间中,大大提高了该充装工艺整体的应用性。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步骤五中的溶剂选用二甲苯、异丙醇、醋酸乙酯和乙二醇单乙醚中的任意一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述种类的溶剂与制冷剂之间具有良好相容性,且可适用大多数种类不同的制冷剂。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步骤七具体设置为,多次充装结束后,对充液管内侧壁依次用乙醇、水蒸气分别洗涤2-4次后,烘干再拧上闷头,关闭所有仪器及其阀门,关闭电源开关,清扫工作场地,整理记录。。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充装完毕后,对充液管内侧壁依次用乙醇、水蒸气分别洗涤2-4次后,不仅能够去除充液管内残留的制冷剂,还能起到良好的消毒洁净作用,有利于进行下次制冷剂充装的进行,并保证了下批充装制冷剂的整体品质。同时,也对充液管起到了良好的维护效果,使其整体寿命和应用的稳定性大大提高。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步骤二中,压力表的正常工作压力范围为5-6kg/cm2。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步骤四中,控制充装流量为6-8m3/h。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选择上述范围内的工作压力和充装流量,不仅能够保持良好较快的充装效率,还能保证充装过程中的稳定性,使整个制冷剂气瓶的充装工艺具有良好的应用性。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气瓶在使用前进行预处理,且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将气瓶搬运到抽真空区域,连接真空软管,抽真空保持稳定的真空度,充入一定量制冷剂,至液相阀可放出物料;

  S2、将S1中的气瓶再次搬运到通风区域,横放在地上,来回进行滚动,使得制冷剂充分浸润钢瓶内部;

  S3、打开液相口阀门,将气瓶余气至指定地点放空后,留有微量余气在瓶内;

  S4、再次将钢瓶再次搬运到抽真空区域,连接真空软管,抽真空保持稳定的真空度,即可得到预处理后的气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气瓶抽真空后,加入制冷剂,然后将气瓶来回进行滚动,使得制冷剂充分浸润钢瓶内部,能够去除气瓶内侧壁上的部分杂质,然后将气瓶余气至指定地点放空后,留有微量余气在瓶内,再进行抽真空,能够保证瓶内水分充分挥发并抽掉,使气瓶在重装完毕后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且符合标准要求的外观、残留物和纯度。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气瓶在进行预处理时,每次抽真空时间为15-60min,相对真空度达到-0.09--0.095MPa。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气瓶在进行预处理的过程中,每次抽真空时间为15-60min,相对真空度达到-0.09--0.095MPa,不仅能够适用不同种类制冷剂的充装需求,还能使气瓶在后续使用时具有良好的充装效果。

  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充装完成后,关闭气瓶阀门,打开回收阀8-16s,将充液管内的余液回收,并使充液管内不易残留较多的制冷剂,进而在多次充装后不会产生大量制冷剂的浪费,整体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2)将充液管插入溶剂桶中,并使充液管的管口浸没在溶剂桶内的溶剂中,能够在更换气瓶的过程中有效防止充液管处制冷剂的挥发,有利于减少污染性气体的排放,同时,充液管内侧壁上的少量制冷剂也可以流入溶剂桶中,不易滴落在工作车间中,大大提高了该充装工艺整体的应用性;

  (3)对气瓶进行预处理,不仅能够去除气瓶内侧壁上的部分杂质,还能够保证瓶内水分充分挥发并抽掉,使气瓶在重装完毕后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且符合标准要求的外观、残留物和纯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一种制冷剂气瓶的充装工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开机:先打开总电源开关,开启冷却水循环系统,再开启真空泵、回收压缩机,缓慢打开真空泵阀门和回收机进出口阀门;

  步骤二,调试:启动供液泵,调节回流阀,使压力表在5.5kg/cm2;

  步骤三,气瓶称重:气瓶上秤,记录气瓶的皮重、编号和电子标签号;

  步骤四,充液:连接充液管,先打开真空阀门,将充液管抽真空9s,再打开气瓶阀门将气瓶抽真空6min,然后关闭真空,打开钢瓶阀门和管道充液手阀进行充装,控制充装流量为7m3/h;

  步骤五,余液回收:充液完后,关闭气瓶阀门,打开回收阀12s,将充液管内的余液回收,然后卸下充液管,记录皮重;

  步骤六,复称放置:将气瓶搬到秤上进行复称记录,最后将气瓶拧上气瓶闷头搬运到指定区域并放置标识牌;

  步骤七,关机清场:多次充装结束后,将充液管拧上闷头,关闭所有仪器及其阀门,关闭电源开关,清扫工作场地,整理记录;

  步骤八,监测处理:如发现已充装的钢瓶的外观或残留不合格,需将整瓶制冷剂通过气动泵、吸油棉、分子筛进行循环处理,直至外观和残留符合标准。

  实施例2:一种制冷剂气瓶的充装工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开机:先打开总电源开关,开启冷却水循环系统,再开启真空泵、回收压缩机,缓慢打开真空泵阀门和回收机进出口阀门;

  步骤二,调试:启动供液泵,调节回流阀,使压力表在5kg/cm2;

  步骤三,气瓶称重:气瓶上秤,记录气瓶的皮重、编号和电子标签号;

  步骤四,充液:连接充液管,先打开真空阀门,将充液管抽真空8s,再打开气瓶阀门将气瓶抽真空4min,然后关闭真空,打开钢瓶阀门和管道充液手阀进行充装,控制充装流量为6m3/h;

  步骤五,余液回收:充液完后,关闭气瓶阀门,打开回收阀8s,将充液管内的余液回收,然后卸下充液管,记录皮重;

  步骤六,复称放置:将气瓶搬到秤上进行复称记录,最后将气瓶拧上气瓶闷头搬运到指定区域并放置标识牌;

  步骤七,关机清场:多次充装结束后,将充液管拧上闷头,关闭所有仪器及其阀门,关闭电源开关,清扫工作场地,整理记录;

  步骤八,监测处理:如发现已充装的钢瓶的外观或残留不合格,需将整瓶制冷剂通过气动泵、吸油棉、分子筛进行循环处理,直至外观和残留符合标准。

  实施例3:一种制冷剂气瓶的充装工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开机:先打开总电源开关,开启冷却水循环系统,再开启真空泵、回收压缩机,缓慢打开真空泵阀门和回收机进出口阀门;

  步骤二,调试:启动供液泵,调节回流阀,使压力表在6kg/cm2;

  步骤三,气瓶称重:气瓶上秤,记录气瓶的皮重、编号和电子标签号;

  步骤四,充液:连接充液管,先打开真空阀门,将充液管抽真空10s,再打开气瓶阀门将气瓶抽真空8min,然后关闭真空,打开钢瓶阀门和管道充液手阀进行充装,控制充装流量为8m3/h;

  步骤五,余液回收:充液完后,关闭气瓶阀门,打开回收阀16s,将充液管内的余液回收,然后卸下充液管,记录皮重;

  步骤六,复称放置:将气瓶搬到秤上进行复称记录,最后将气瓶拧上气瓶闷头搬运到指定区域并放置标识牌;

  步骤七,关机清场:多次充装结束后,将充液管拧上闷头,关闭所有仪器及其阀门,关闭电源开关,清扫工作场地,整理记录;

  步骤八,监测处理:如发现已充装的钢瓶的外观或残留不合格,需将整瓶制冷剂通过气动泵、吸油棉、分子筛进行循环处理,直至外观和残留符合标准。

  实施例4:一种制冷剂气瓶的充装工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步骤五具体设置为,充液完后,关闭气瓶阀门,打开回收阀12s,将充液管内的余液回收,然后卸下充液管,将充液管插入溶剂桶中,且充液管的管口浸没在溶剂桶内的溶剂中,记录皮重。

  注:步骤五中的溶剂根据制冷剂的种类不同选用二甲苯、异丙醇、醋酸乙酯和乙二醇单乙醚中的任意一种。

  实施例5:一种制冷剂气瓶的充装工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步骤五具体设置为,充液完后,关闭气瓶阀门,打开回收阀8s,将充液管内的余液回收,然后卸下充液管,将充液管插入溶剂桶中,且充液管的管口浸没在溶剂桶内的溶剂中,记录皮重。

  实施例6:一种制冷剂气瓶的充装工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步骤五具体设置为,充液完后,关闭气瓶阀门,打开回收阀16s,将充液管内的余液回收,然后卸下充液管,将充液管插入溶剂桶中,且充液管的管口浸没在溶剂桶内的溶剂中,记录皮重。

  实施例7:一种制冷剂气瓶的充装工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步骤七具体设置为,多次充装结束后,对充液管内侧壁依次用乙醇、水蒸气分别洗涤3次后,烘干再拧上闷头,关闭所有仪器及其阀门,关闭电源开关,清扫工作场地,整理记录。

  实施例8:一种制冷剂气瓶的充装工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步骤七具体设置为,多次充装结束后,对充液管内侧壁依次用乙醇、水蒸气分别洗涤2次后,烘干再拧上闷头,关闭所有仪器及其阀门,关闭电源开关,清扫工作场地,整理记录。

  实施例9:一种制冷剂气瓶的充装工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步骤七具体设置为,多次充装结束后,对充液管内侧壁依次用乙醇、水蒸气分别洗涤4次后,烘干再拧上闷头,关闭所有仪器及其阀门,关闭电源开关,清扫工作场地,整理记录。

  实施例10:一种制冷剂气瓶的充装工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气瓶在使用前进行预处理,且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将气瓶搬运到抽真空区域,连接真空软管,抽真空保持稳定的真空度,抽真空时间为37.5min,相对真空度达到-0.0925MPa,充入一定量制冷剂,至液相阀可放出物料;

  S2、将S1中的气瓶再次搬运到通风区域,横放在地上,来回进行滚动,使得制冷剂充分浸润钢瓶内部;

  S3、打开液相口阀门,将气瓶余气至指定地点放空后,留有微量余气在瓶内;

  S4、再次将钢瓶再次搬运到抽真空区域,连接真空软管,抽真空保持稳定的真空度,抽真空时间为37.5min,相对真空度达到-0.0925MPa,即可得到预处理后的气瓶。

  实施例11:一种制冷剂气瓶的充装工艺,与实施例10的不同之处在于,气瓶在进行预处理时,每次抽真空时间为15min,相对真空度达到-0.095MPa。

  实施例12:一种制冷剂气瓶的充装工艺,与实施例10的不同之处在于,气瓶在进行预处理时,每次抽真空时间为60min,相对真空度达到-0.09MPa。

  对比例1:一种制冷剂气瓶的充装工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选用公开号为CN106439481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文件中实施例1所公开了的1升以内制冷剂气瓶充装工艺。

  效果测试

  试验样品:选用体积为50m3的R-410A制冷剂,物质成分五氟乙烷(HFC-125)50%和二氟甲烷(HFC-32)50%;气瓶选用40L的钢瓶。

  试验方法:选用实施例1-12和对比例1所公开的制冷剂气瓶的充装工艺,分别从装有50m3的R-410A制冷剂储罐中充装10瓶,隔天再充装10瓶,计算20瓶的充装质量,并与储罐中的制冷剂总量作对比,测算出在充装过程中所损失的制冷剂重量,并记录。同时,从隔天充装完毕后的气瓶进行抽检,检测其内不凝性气体的量和水分,并记录。

  试验结果:实施例1-12和对比例1的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由实施例1-3和对比例1的测试结果对照可得,充装完成后,关闭气瓶阀门,打开回收阀8-16s,将充液管内的余液回收,并使充液管内不易残留较多的制冷剂,进而在多次充装后不会产生大量制冷剂的浪费。由实施例7-9和实施例1的测试结果对照可得,对充液管内侧壁依次用乙醇、水蒸气分别洗涤2-4次后,有利于提高充装制冷剂的整体品质。由实施例10-11和实施例1的测试结果对照可得,对气瓶进行预处理,有利于提高分装制冷剂的整体品质。

  表1实施例1-12和对比例1的测试结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一种制冷剂气瓶的充装工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