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技术 > 气体分配> 一种新型污泥进料系统独创技术11395字

一种新型污泥进料系统

2021-02-01 23:53:26

一种新型污泥进料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泥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污泥进料系统。

  背景技术

  在污泥处理技术中,部分污泥通过运输车辆直接运输至污泥处理厂进行处理,通过运输车辆将污泥向进料斗倾斜后,通过输送泵以及相连的管道将污泥输送至处理车间,以进行后续处理生产,但由于污泥进料过程并未为连续过程,并且车间的生产在每天下班时间都需要停机检修,这样使输送污泥的管道在上一天输送后,输送管道内的部分污泥容易发生结构凝固或者板结,而在下一天输送时,板结或凝固的污泥会严重影响后续污泥的输送顺利进行,因此通过对输送结构优化设置以及因优化设置后的输送结构而发生的不同输送方式对于提高污泥输送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差异化压力输送且工作安全可靠的新型污泥进料系统,旨在对污泥输送结构优化设置且提高污泥输送工作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污泥进料系统,包括下部内壁面倾斜设置的进料斗,进料斗底端与总进料管相连,总进料管外周面分别与若干组相互分离的进料装置相连,进料装置内部设有两组不同工作压力的输送泵以及与输送泵适应相连且不同内径的输送管适应不同输送工况,若干组进料装置的出料口同时与送料总管相连。

  优选地,所述进料装置包括平行输送的第一输送泵和第二输送泵,第一输送泵和第二输送泵的进料口同时与过渡管一端相连,过渡管另一端与所述总进料管相连,第一输送泵的压力大于第二输送泵,与第一输送泵进口端和出口端相连的第一管道的内径小于与第二输送泵进口端和出口端相连的第二管道内径,第一管道的出口端和第二管道的出口端分别与所述送料总管相连。

  优选地,所述第一管道的出口设置于沿所述送料总管输送方向的所述第二管道出口的上游端。

  优选地,所述污泥输送进料系统还设有柱塞泵输送管道与若干组相互分离的所述进料装置平行设置且输送污泥。

  优选地,所述送料总管内部设有螺旋叶片轴,螺旋叶片轴一端穿过送料总管端部并与电机相连,螺旋叶片轴表面设有螺旋叶片,电机驱动螺旋叶片轴旋转并推动污泥轴向移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管道且位于所述第一输送泵出口端设有压力表。

  优选地,所述送料总管内部设有压力传感器与总控制器电相连,总控制器与蜂鸣器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进料斗内壁面设有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的防粘涂层。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相对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每组进料装置首先通过压力相对较大的第一输送泵将污泥从总进料管向第一管道进行输送,由于第一输送泵功率和压力相对较大且第一管道内径相对较小,这样使得通过该路径进行输送的污泥产生较大的压强,这样进入至送料总管内部后,就算送料总管内部不设置有电机驱动的螺旋叶片轴,也能很好地推动之前的污泥向前进行输送,保证初级阶段不会影响发生堵塞以及输送不通畅。因此通过不同工作压力以及不同输送内径管道进行输送,使得污泥能够在输送惯性的情况下保持相对恒定速度输送,并且还可降低输送泵的工作能耗。而进入至送料总管内的污泥通过螺旋叶片轴进行搅拌推送,不仅能够对板结或凝固的污泥进行搅拌疏松且产生有效的推动作用力,加快输送速度。

  与此同时,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第一管道的出口设置于沿送料总管输送方向的第二管道出口的上游端,这样通过第一管道的高压输送,能够有效清除第一管道出口与第二管道出口之间板结或凝固的污泥,使污泥输送过程更加通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新型污泥进料系统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型污泥进料系统。

  请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型污泥进料系统包括下部内壁面倾斜设置的进料斗1,通过向下倾斜设置的内壁面11能够使输送车辆倾倒的污泥能够通过自重,顺利地落入至进料斗1的底端出口且进入至总进料管2内,此外,本实施例的进料斗内壁面11设有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的防粘涂层,不仅能够使得污泥能够更为顺利地向下滑动而流动,并且还可防止造成进料斗1发生严重腐蚀而提高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的进料斗1底端与总进料管2相连,总进料管2外周面分别与三组相互分离的进料装置3相连,其中每组进料装置3内部都设有两组不同工作压力的输送泵以及与输送泵适应相连且不同内径的输送管,从而可适应不同输送工况,并且进料装置3的出料口同时与送料总管4相连。

  具体地,本实施例的进料装置3包括平行输送的第一输送泵31和第二输送泵32,第一输送泵31和第二输送泵32的进料口同时与过渡管5一端相连,过渡管5另一端与总进料管2相连,第一输送泵31的压力大于第二输送泵32,与第一输送泵31进口端和出口端相连的第一管道311的内径小于与第二输送泵32进口端和出口端相连的第二管道321内径,第一管道311的出口端和第二管道321的出口端分别与送料总管4相连。优选地,本实施例的第一管道311的出口设置于沿送料总管4输送方向的第二管道321出口的上游端,这样通过第一管道311的高压输送,能够有效清除第一管道311出口与第二管道321出口之间板结或凝固的污泥,使污泥输送过程更加通畅。

  另外本实施例的送料总管4内部设有螺旋叶片轴6,螺旋叶片轴6一端穿过送料总管4端部并与电机7相连,螺旋叶片轴6表面设有螺旋叶片61,电机7驱动螺旋叶片轴6旋转并推动污泥进行轴向移动。

  请参见图1,本实施例的新型污泥进料系统的工作原理:

  输送车辆将污泥运输至污泥处理厂后,通过将污泥卸料至进料斗1内,由于带有水的污泥呈流动状,因此污泥通过自重而落入至进料斗1底部位置,并最终进入至总进料管2内,管理人员可根据不同进料要求而适应选择性地选择不同数量的进料装置3对污泥进行输送。其中每组进料装置3首先通过压力相对较大的第一输送泵31将污泥从总进料管2向第一管道311进行输送,由于第一输送泵31功率和压力相对较大且第一管道311内径相对较小,这样使得通过该路径进行输送的污泥产生较大的压强,这样进入至送料总管4内部后,就算送料总管4内部不设置有电机7驱动的螺旋叶片轴6,也能很好地推动之前的污泥向前进行输送,保证初级阶段不会影响发生堵塞以及输送不通畅。当多个管道内的污泥输送逐渐正常化输送后,同时启动压力相对较小第二输送泵32,并经过内径相对较大的第二管道321将污泥同步向送料总管4进行输送,当第二输送泵32和第二管道321正常输送后,通过停止第一输送泵31工作,而只通过第二输送泵32进行污泥输送,这样能够使污泥持续通过第一输送泵31进行输送。由于第一输送泵31的工作压力较低且第二管道321内径较大,这样使得污泥能够在输送惯性的情况下保持相对恒定速度输送,并且还可降低输送泵的工作能耗。而进入至送料总管4内的污泥通过螺旋叶片轴6进行搅拌推送,不仅能够对板结或凝固的污泥进行搅拌疏松且产生有效的推动作用力,加快输送速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管道311且位于第一输送泵31出口端设有压力表,通过压力表的读数,管理人员即可方便地获知污泥输送的初始阶段压力是否超过工序参数值,从而可确保污泥输送可靠性。污泥输送进料系统还可设有柱塞泵输送管道与若干组相互分离的进料装置3平行设置且输送污泥。此外,送料总管4内部设有压力传感器与总控制器电相连,总控制器与蜂鸣器电连接,当送料总管内部压力超过压力传感器预设定值时,通过向总控制器发出控制信号,相应地通过总控制触发蜂鸣器发出报警信号,从而使管理人员采用不同数量输送装置3以确保污泥输送过程安全可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一种新型污泥进料系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