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技术 > 供暖通风> 室外机及空调独创技术32852字

室外机及空调

2021-03-01 23:57:20

室外机及空调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调散热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室外机及空调。

  背景技术

  空调在夏季高温天气下运行时,由于室外环境温度较高,设置于室外机中的电脑板等电控组件运行产生的热量往往不能及时的排走,这就导致电控组件自身温度会越来越高,进而容易导致高温损毁问题的发生。相关技术中针对这一情况,通常会采用散热片等散热模块来降低电控组件上的电器元件的温度,一般是在电控组件的一侧安装散热模块,以借助于风机旋转产生的负压风力,带走散热模块和电控组件的热量。

  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现有室外机的电控组件一般是设置在与风机所在风机腔室相隔离的压缩机腔室内,由于压缩机腔室相对封闭一些,因此要使压缩机腔室内的气流经电控组件后吹出至风机腔室是需要耗费较多的风机负压压力,因此在室外机实际工作状况下,不仅会存在由于电控组件侧负压压力少所导致的气流流速慢、散热效果低的问题,同时由于分流了风机的部分负压压力,也会使得流经室外换热器的气流流速减慢,进而也会降低对室外换热器的换热效果,影响了空调的制冷性能。

  发明内容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室外机及空调,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电控组件的散热形式散热效果低且会影响空调制冷性能的技术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室外机包括:

  外机机壳,其内部通过隔板分隔限定出用于容置风机的第一腔室和用于容置压缩机的第二腔室;其中第二腔室对应的至少一侧壁上开设有辅助进风口,隔板设置有对应风机的进风侧、且连通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散热出风口;

  风力驱动装置,设置于辅助进风口,其用于驱动外部气流经由辅助进风口流入第二腔室;

  电控组件,位于第二腔室中且对应散热出风口设置,以使第二腔室内的气流能够依次经由电控组件、散热出风口流出至第一腔室。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风力驱动装置包括:

  驱动电机;

  旋转滤网,位于辅助进风口外侧,其与驱动电机驱动连接,以在通过驱动电机驱动旋转过程中对外部气流进行过滤。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旋转滤网包括:

  轴座,位于旋转滤网的中心位置,其用于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

  多个格栅条,呈辐射状间隔设置于轴座的外周;至少部分格栅条斜向设置,以在旋转滤网旋转时形成自外向内的风力;

  外环框架,与轴座同轴设置,多个格栅条的外端部连接于外环框架。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旋转滤网紧邻辅助进风口的外侧设置,且轴向投影范围至少能够覆盖辅助进风口。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辅助进风口包括:

  电机座,用于固定驱动电机;

  多个进气网孔,呈辐射状间隔设置于电机座的外周侧。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腔室对应的侧壁上还设置有接线端口,辅助进风口邻近接线端口设置;

  室外机还包括设置于侧壁外侧的接线罩壳,接线罩壳至少罩设接线端口和辅助进风口;其中接线罩壳对应辅助进风口的位置设置有罩壳进风口。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接线罩壳的对应辅助进风口的底部位置设置有出尘口。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电控组件包括:

  电控盒体,具有位于第二腔室、用于容置一个或多个电控模块的第一容置部,以及经由散热出风口延伸至第一腔室、用于容置散热模块的第二容置部,散热模块与一个或多个电控模块热导接触;

  其中,第一容置部为半封闭结构,以使第二腔室内的气流能够流入第一容置部;第一容置部和第二容置部之间设置有多个通风网孔。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室外机还包括独立的散热风道,散热风道的进风端设置于辅助进风口、出风口设置于第一容置部。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包括如上述任一种实施方式示出的室外机。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室外机,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室外机通过在电控组件所在腔室的侧壁设置辅助进风口和风力驱动装置,利用风力驱动装置运行驱动外部气流流经电控组件,从而不仅可以增加流经电控组件的气流流量和流速,提高对电控组件的散热效果,还可以减少对室外机风机的风压分流,进而降低对室外换热器换热效率的不利影响,保障空调的制冷性能。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室外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局部爆炸图;

  图2a是图2中A部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旋转滤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室外机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a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接线罩壳的立体图一;

  图5b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接线罩壳的立体图二;

  图5c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接线罩壳的正视图;

  图5d是图5c的B-B向剖面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控盒体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1、外机机壳;111、侧板;112、隔板;121、换热器;122、风机;123、压缩机;124、储液罐;2、辅助进风口;21、电机座;22、进气网孔;31、驱动电机;32、旋转滤网;321、轴座;322、格栅条;323、外环框架;324、加强肋板;325、加强环筋;4、电控组件;41、电控盒体;411、第一容置部;412、第二容置部;413、通风网孔;51、接线端口;52、接线罩壳;521、罩壳进风口;522、出尘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内”、“中”、“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公开实施例中,字符“/”表示前后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表示:A或B。

  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A或B,或,A和B这三种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室外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局部爆炸图。

  结合图1和2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室外机,该室外机包括外机机壳11以及若干个功能模块;其中,外机机壳11采用硬质材料制成,如铝合金、不锈钢等,内部限定有可用于容置上述若干个功能模块的腔室,腔室能够起到防护功能模块的作用,以降低室外环境对功能模块正常运作的不利影响;功能模块主要包括换热器121、风机122、压缩机123、储液罐124和电控组件4等;其中,换热器121用于冷媒与室外环境进行热交换,具体包括在制冷或除湿模式下冷媒向室外环境释放热量,以及在制热模式下冷媒从室外环境吸收热量;风机122用于驱动室外环境的气流流经换热器121,以使冷媒持续的与风机122新输送的室外气流进行换热;压缩机123用于对冷媒进行压缩操作,使得冷媒能够达到设定的高温高压状态;储液罐124用于储存冷媒以及对气液两态的冷媒进行分流;电控组件4为实现控制功能的部件,其能够按照预置程序对压缩机123、风机122等功能模块的运行参数进行控制。

  在实施例中,外机机壳11是由前板、背板、顶板、底板和两侧板111这六块面板组成的近似矩形的壳体结构;外机机壳11的腔室可以通过隔板112分隔形成,腔室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且腔室之间相互独立,每一腔室可用于容置一个或多个功能模块。这里,每一腔室能够为其容置的一个或多个功能模块提供相对独立的工作空间,以减少置于不同腔室的功能模块之间的干扰影响,保证各个功能模块的正常稳定运行。

  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示出正面视角来看,外机机壳11通过一竖向设置隔板112分隔限定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隔板112的纵向两端边沿分别与外机机壳11的顶板、底板固定连接,横向两侧边沿分别与外机机壳11的前板和背板固定连接,使得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相互隔离,两个腔室之间仅有极少气流或者无气流流动。图中,第一腔室居于外机机壳11的左侧,第二腔室居于外机机壳11的右侧,两个腔室各自的空间体积根据各自所容置的功能模块的尺寸来确定,本实施例中第一腔室主要是作为容置风机122和换热器121的腔室,第二腔室主要是作为容置压缩机123、储液罐124和电控组件4的腔室,因此第一腔室的空间体积要大于第二居室的空间体积。实施例中,围设形成第二腔室的面板包括前板、背板、顶板和底板的右侧部分、右侧的侧板111以及隔板112。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腔室对应的侧壁上开设有辅助进风口2,辅助进风口2能够连通室外环境和第二腔室,使得空气能够在室外环境和第二腔室之间进行流通;本申请技术方案主要是限定气流从室外环境经由辅助进风口2进入第二腔室内的单向流动,相较于常规技术中较为封闭的压缩机123腔室,新开设的辅助进风口2使得第二腔室变为半封闭腔室并可有效增加第二腔室内的进风量和风压,因而在对电控组件4进行散热时可以大大减少第一腔室内风机122的负压损失。

  在一些实施例中,辅助进风口2的数量可以为1个,或者,2个,3个,等等,具体辅助进风口2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散热所需风量进行确定,如在实际散热所需风量较大时,辅助进风口2的数量可以设置为3个,而在实际散热所需风量较小时,辅助进风口2的数量可以设置为1个。

  可选的,对于辅助进风口2设置数量为1个的室外机,辅助进风口2的设置位置可以是在前板、背板、顶板和底板和侧板111的其中一个上,如图1实施例中是将辅助进风口2设置于侧板111。其中对于设置在顶板上的辅助进风口2,由于辅助进风口2是朝向向上,恶劣天气下雨雪容易经由该辅助进风口2进入第二腔室内,长期使用会使得第二腔室内的功能模块老化加快,降低使用寿命,因此一般需要额外设置防雨雪的遮挡结构,如挡雨板等部件。

  对于辅助进风口2设置数量超过1个的室外机,辅助进风口2的设置位置可以是前板、背板、顶板和底板和侧板111的其中一个或多个上。可选的一实施例中,室外机的多个面板上分别设置1个辅助进风口2,如前板、侧板111各设置1个辅助进风口2;又一可选的实施例中,室外机的同一面板上设置有多个辅助进风口2,如在同一侧板111上设置2个或3个辅助进风口2。这里,多个辅助进风口2的设置形式可以根据具体散热需求进行灵活调整,本申请不限于此。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辅助进风口2的结构形式可以是圆形、椭圆形、方形等对称的规则形状,或者,也可以是其它非对称的不规则形状,本申请不限于此。在本实施例中,辅助进风口2的结构形式选择为圆形。

  在本实施例中,隔板112设置有散热出风口,散热出风口能够连通第二腔室和第二腔室,使得空气能够在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之间进行流通;本申请技术方案主要是限定气流从第二腔室经由散热出风口进入第一腔室内的单向流动,同时由于侧板111是相对于隔板112设置,经由侧板111上辅助进风口2进入的气流是在流经电控组件4的大部分位置后流动至散热出风口,气流在流动过程中能够与电控组件4的大多数元器件进行热量交换,因而能够有效保证对电控组件4整体的散热效果。

  这里,室外机的外机机壳11在对应第一腔室的背板位置设置有外机进风口、前板位置设置有外机出风口,风机122位于外机进风口和外机出风口之间,其运转产生的气流流向为从外机进风口流向外机出风口,因此靠近背板(或者外机进风口)的一侧为风机122的进风侧,靠近前板(或者外机出风口)的一侧为风机122的出风侧。散热出风口对应风机122的进风侧设置。本实施例中,散热出风口对应风机122的进风侧设置,风机122的进风侧相比于室外环境为负压状态,而第二腔室与室外环境通过辅助进风口2相连通、压力状态相同,这样散热出风口对应第一腔室侧的气压要低于对应的第二腔室侧,使得第二腔室内的空气可以在负压驱动下流向第一腔室。,

  图1示出的实施例中,散热出风口位于隔板112的顶部且靠近背板的一侧。电控组件4对应散热出风口设置,以使第二腔室内的气流能够依次经由电控组件4、散热出风口流出至第一腔室。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为降低驱动气流从第二腔室向第一腔室流动时分流的风机122负压压力,本申请的室外机还在辅助进风口2出设置有风力驱动装置,其用于驱动外部气流经由辅助进风口2流入第二腔室中,在风力驱动装置运转时,可以持续的将室外环境的空气送入第二腔室中,第二腔室内的空气量增加、气压增大,这样使得第二腔室和第一腔室内的气压压差变得更大,从而可以提升流经电控组件4的气流流量和气流流速,进而增强散热效率。特别是在室外机的风机122以低转速运行时,其进风侧的负压压力较小,仅靠分流的负压压力驱动产生的散热气流较少、流速较慢,此时通过运行风力驱动装置可以通过提高第二腔室正压力的方式加快散热气流流量和流速,以保证对电控组件4的散热效果。

  在一些未示出附图的实施例中,风力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31和多个扇叶,多个扇叶与驱动电机31驱动连接,驱动电机31与室外机的供电电路电连接;在对驱动电机31上电后,驱动电机31带动多个扇叶进行旋转,以产生驱动气流从室外侧流向第二腔室的风力。

  在本实施例中,扇叶的轴向投影范围至少能够覆盖辅助进风口2,扇叶旋转产生的风场截面面积能够覆盖辅助进风口2的最大进气面积,能够有效保证辅助进风口2的进风风量,进而提升对电控组件4的散热效果。

  可选的,扇叶的数量可以为三叶,或者,五叶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在又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a所示,风力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31和旋转滤网32,与前一实施例类似的,旋转滤网32与驱动电机31驱动连接,驱动电机31与室外机的供电电路电连接,在对驱动电机31上电后,驱动电机31带动旋转滤网32进行旋转,同样可以产生驱动气流从室外侧流向第二腔室内的风力。相比于前一实施例,本实施例将扇叶替换为旋转滤网32,旋转滤网32在运行过程中不仅可以产生风力,同时还能够利用自身滤网特性实现对外部进行的过滤作用,将气流中混杂的灰尘、枝叶等杂质过滤掉,使得过滤后的气流处于较为洁净的状态,有效保障了室外机长期使用过程中第二腔室内部的洁净度。

  实施例中,旋转滤网32位于辅助进风口2外侧,以使杂质在进入辅助进风口2之前能够被滤除。这里,旋转滤网32紧邻辅助进风口2的外侧设置,以在不干涉旋转滤网32正常旋转的情况下,缩小旋转滤网32与辅助进风口2之间轴向间隙距离,以减少经由该间隙从旋转滤网32的外周侧流入的气流流量,使得大部分气流均是被旋转滤网32过滤后再进入辅助进风口2,进一步保障对于外部空气的过滤效果。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旋转滤网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结合图3所示,旋转滤网32包括轴座321、多个格栅条322和外环框架323。其中,轴座321位于旋转滤网32的中心位置,其用于与驱动电机31的输出轴连接,在输出轴进行转动时,可以带动轴座321及其所属的旋转滤网32进行转动:多个格栅条322呈辐射状间隔设置于轴座321的外周,其可用于对流经其的气流进行过滤;外环框架323与轴座321同轴设置,外环框架323主要起到定型和支撑的作用,多个格栅条322的外端部连接于外环框架323。

  在实施例中,轴座321为扁平的柱形凸台结构,其内部沿自身轴向形成有轴孔,驱动电机31的输出轴伸入该轴孔内实现与轴座321的配合固定;可选的,轴座321的外周还形成有薄型的环板,多个格栅条322的内端部与环板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格栅条322中的至少部分格栅条322斜向设置,以在旋转滤网32旋转时形成自外向内的风力;为使旋转滤网32在旋转过程中能够均匀受力,斜向设置的格栅条322在旋转滤网32上均匀分布且以等间距的方式进行布设。

  为提高旋转滤网32在旋转过程中的抗形变强度,旋转滤网32还设置有加强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强结构包括加强肋板324,加强肋板324的数量为多个,以等间距的方式均匀的沿轴座321的外周方向布设,这里,每一加强肋板324沿旋转滤网32的径向方向延伸成型,两端分别与轴座321和外环框架323相固定;加强肋板324能够提高外环框架323与轴座321之间的连接强度,减少旋转过程中外环框架323因在离心力作用下向外周扩张移动趋势施加给多个格栅条322的拉力,降低格栅条322被拉断的风险。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加强结构还包括加强环筋325,其与轴座321同轴设置且位于轴座321和外环框架323之间的中部位置,多个格栅条322的中部分别与加强环筋325相连接,加强环筋325能够为格栅条322的中部提供有效的支撑作用。

  可选的,加强环筋325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当加强环境的设置数量为两个以上时,不同加强环筋325可以分别设置于轴座321和外环框架323的不同圆周线上,以在不同径向长度上对格栅条322实现支撑加固。

  在上述多个旋转滤网32的实施例中,旋转滤网32的各个部件为一体成型结构。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旋转滤网32的轴向投影范围至少能够覆盖辅助进风口2,不仅可以实现前一实施例中相近的送风散热效果,即可以使旋转滤网32旋转产生的风场截面面积能够覆盖辅助进风口2的最大进气面积,保证辅助进风口2的进风风量;还可以使得旋转滤网32能够覆盖辅助进风口2的绝大部分面积,使得大部分气流均能够被旋转滤网32过滤后再进入辅助进风口2,确保对于外部空气的过滤效果。

  针对上述多个实施例示出的风力驱动装置,相应的,辅助进风口2还设置有电机座21,电机座21可用于固定驱动电机31;如图2a和图4所示,电机座21为一圆形的开口,其形状及尺寸与驱动电机31相适配,驱动电机31的至少部分机体能够被卡持在该电机座21上,并且辅助进风口2在该电机座21的外周设置有多个安装孔,驱动电机31能够以螺钉固定的方式与多个安装孔进行装配。

  另外,为进一步提高对外部气流的过滤效果,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4所示,辅助进风口2通过多个进风网孔进行通风,多个进气网孔22呈辐射状间隔设置于电机座21的外周侧,进气网孔22的孔径较小且排布密集,因而能够在不影响进气量的情况下利用网孔结构对气流进行过滤,使得体积较大的杂质不能够进入第二腔室内。

  这里,处于最外周的进气网孔22处于旋转滤网32的轴向投影范围内。

  在又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2a所示,第二腔室对应的侧板111上还设置有接线端口51,该接线端口51主要是用于室内机的功能模块的供电电路或者控制电路与外部的对应电路相接;本实施例中是将辅助进风口2邻近接线端口51设置,图示中,接线端口51位于侧板111的上部位置,辅助进风口2设置于该接线端口51的下方。这里,空调室外机在该侧板111对应接线端口51的位置设置有接线罩壳52,接线罩壳52的作用之一的起到对接线端口51的防护作用,以减少室外环境的雨雪、沙尘对接线端口51的侵蚀损害。本实施例对接线罩壳52结构设计做了尺寸加大处理,使得接线罩壳52至少能够罩设接线端口51和辅助进口,使得接线罩壳52还能够对辅助进风口2和设置在该辅助进风口2的风力驱动装置起到防护作用,以延长两者的使用寿命。

  相应的,为保证辅助进风口2的正常进风,接线罩壳52对应辅助进风口2的位置设置有罩壳进风口521,室外气流经由该罩壳进风口521流入接线罩壳52与侧板111围设成的防护空间中,进而经由辅助进风口2流入第二腔室。

  图5a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接线罩壳的立体图一,图5b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接线罩壳的立体图二,图5c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接线罩壳的正视图,图5d是图5c的B-B向剖面图。

  结合图5a至图5d示出的实施例,罩壳进风口521由多个子进风口组成,多个子进风在接线罩壳52的纵向方向上呈两列并排设置,每一子进风口呈细短的矩形形状,在其外侧具有凸起设置的弧形遮挡条,遮挡条的上边沿和侧边沿分别连接于子进风口的上边沿和侧边沿,使得遮挡条与子进风口之间围设形成向下的开口,外部气流经由该向下的开口进入子进风口,进而流向辅助进风口2,弧形的遮挡条能够阻挡来自接线罩壳52上方或斜上方的雨雪、灰尘等。

  另外,对于旋转滤网32吸附滤除的杂质,其受旋转滤网32的离心力作用下会被向外周方向甩出,之后,杂质受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会向下掉落,本实施例中在接线罩壳52的对应辅助进风口2的底部位置设置有除尘口522,向下掉落的杂质可以经由该除尘口522重新排出至室外环境中,以避免接线罩壳52内堆积的杂质过多而干扰旋转滤网32正常运行或者堵塞辅助进风口2的问题。

  如图5b所示,除尘口522的数量为多个,呈两列并排开设于接线罩壳52的底板上。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控盒体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电控组件4包括电控盒体41、电控模块和散热模块。结合图6所示,电控盒体41具有第一容置部411和第二容置部412,其中,第一容置部411用于容置一个或多个电控模块,且第一容置部411位于第二腔室内;第二容置部412用于容置散热模块,其经由散热出风口延伸至第一腔室中且位于室外机风机122的进风侧,散热模块与第一容置部411内的一个或多个电控模块热导接触,因此除了利用第二腔室流向第一腔室的气流实现以对流散热方式为电控模块散热之外,电控模块产生的热量也可以通到热传导的方式传递至散热模块,以使散热模块被以风冷方式散失热量。

  为保证第二腔室内的气流能够流经电控盒体41内需散热的电控模块并进行吸热降温,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容置部411设置为半封闭结构,具体可以将第一容置部411的其中一个或多个侧壁设置为开口形式,以使第二腔室内的气流能够经由开口流入第一容置部411;同时,第一容置部411和第二容置部412之间设置有多个通风网孔413,进入第一容置部411的空气可以经由该通风网孔413吹向散热出风口,通风网孔413可以作为空气流出第一容置部411的通道,以使第二腔室内的空气能够持续的流入第一容置部411进行热交换。

  在又一些未示出附图的实施例中,室外机还包括独立的散热风道,散热风道的进风端设置于辅助进风口2、出风口设置于第一容置部411,这样,经由辅助进风口2流入的外部空气可以直接经由散热风道吹入第一容置部411进行热交换,相比于前文其它的实施例,散热风道可以使外部空气被集中的用于对电控模块的散热,并可有效减少风力驱动装置的风压损失,从而加快外部空气对电控模块的散热效率。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风力驱动装置的进风风量或进风风速可受控地进行调整。这里,可以通过调整风力驱动装置的驱动电机31的转速,控制经由辅助进风口2的进风风量或进风风速。可选的,对于驱动电机31的转速控制可以是根据电控模块的散热需求或者室外机的风机122转速进行调整。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控组件4处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图中未示出),温度传感器可用于检测电控组件4的实时温度,因此可以通过电控组件4当前的实时温度判断其散热需求,在电控组件4测得的实时温度较高时,说明其散热需求高,反之,则散热需求低。

  这里,电控组件4还包括转速控制模块(图中未示出),转速控制模块与温度传感器电连接;示例性的,转速控制模块被配置为在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小于第一温度阈值时,控制风力驱动装置以第一进风风量或第一进风风速进行送风;而在温度检测器检测到的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温度阈值时,控制风力驱动装置以第二进风风量或第二进风风速进行送风。其中,第一进风风量小于第二进风风量,第二进风风速小于第二进风风速。

  这里,对于风力驱动装置的进风风量或进风风速的控制与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实时温度成正相关的关系,也即在基于实时温度判断电控组件4的散热需求高的情况下,调节风力驱动装置的进风风量增大、进风风速加快,以加快空气与电控模块之间的热交换效果,提升散热速率;而在基于实时温度判断电控组件4的散热需求低的情况下,调节风力驱动装置的进风风量减小、进风风速减慢,以在满足对电控模块的散热需求的情况下降低风力驱动装置的运行功耗。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转速控制模块被为根据室外机的风机122转速调节风力驱动装置的进风风量或进风风速。这里,在室外机的风机122转速较高时,其进风侧形成的负压压力大,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之间的负压压差较大,因此外部气流能够以较快的速度从外部流入第二腔室中,进而在吸热后吹入第一腔室中,实际散热效率较快;反之,室外机风机122的进风侧的负压压力较小,实际散热效率较慢。因此,本实施例中可以在实际散热效率较快的情况下控制减小风力驱动装置的进风风量或进风风速,而在实际散热效率较慢的情况下控制增大风力驱动装置的进风风量或进风风速,以适配电控组件4不同的散热需求。

  示例性的,转速控制模块在室外机风机122的转速小于第一转速阈值时,时,控制风力驱动装置以第一进风风量或第一进风风速进行送风;而在室外机风机122的转速大于或等于第一转速阈值时,控制风力驱动装置以第二进风风量或第二进风风速进行送风。其中,第一进风风量小于第二进风风量,第二进风风速小于第二进风风速。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空调包括如上述任一种实施例示出的室外机。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室外机通过在电控组件所在腔室的侧壁设置辅助进风口和风力驱动装置,利用风力驱动装置运行驱动外部气流流经电控组件,从而不仅可以增加流经电控组件的气流流量和流速,提高对电控组件的散热效果,还可以减少对室外机风机的风压分流,进而降低对室外换热器换热效率的不利影响,保障空调的制冷性能。

  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室外机及空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