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技术 > 供暖通风> 调节热阻尼的辐射空调末端独创技术30266字

调节热阻尼的辐射空调末端

2021-02-06 15:49:23

调节热阻尼的辐射空调末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辐射空调领域,更为具体来说,本发明涉及一种调节热阻尼的辐射空调末端。

  背景技术

  辐射空调末端,作为一种新型的节能空调末端,应用范围广泛,且项目铺设面积大。

  传统的辐射空调末端中,用于输送冷水和热水的传热结构件,例如由传热管道和导热铝板组成的换能层,直接与金属辐射面板贴附连接,或者通过一层厚度<1mm的消声薄膜贴附在金属辐射面板上,由于盘管和辐射面板板面接触的密度不同,辐射面板在接近传热管道的区域,形成低温条状区域,低温条状区域的温度比其他区域温度低,使辐射面板温度不均匀;当这些低温区域的温度低于室内空气露点温度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容易在这些区域凝结形成水珠;辐射空调系统运行过程中,室内空气相对湿度随着室内人员及门窗开关情况有很大变动,导致室内空气露点温度升高,使辐射面板出现结露;辐射面板结露易滋生细菌,破坏室内卫生环境;为了防止低温区域的形成,通常的做法是:

  1、提高空调冷冻水的水温,使辐射面板表面温度维持在室内空气露点温度之上,例如:当室内干球温度26℃、相对湿度50%时,空气露点温度为15℃;当室内干球温度28℃、相对湿度50%时,空气露点温度为16.8℃;当室内干球温度28℃、相对湿度60%时,空气露点温度为18.8℃;因此将辐射空调系统板面温度控制在19.3℃以上,这样室内大多数运行工况都不会产生结露现象。但由于室内温湿度为不断产生变化的变量,将板面温度固定在某一个控制点时,并不能最大程度发挥辐射制冷的效率;

  2、在传感器探测到室内露点温度高于辐射面板表面温度0.5~1℃时,直接切断冷冻水,也即关闭空调系统的运行,这也导致空调系统的关闭,影响使用效果;

  3、依靠新风负担室内更多湿负荷,使得新风处理状态点的要求更高,能耗要比常规新风系统处理状态点高10%~35%。

  而且,目前传热管道均采用串联的形式进行传热,内部流体通道相当于串联式长行程,不便于安装,且传热效率差。辐射空调末端的传热管道多采用U型盘管,为了便于U型盘管的弯曲加工,管材宜使用圆管结构。但由于圆形的盘管与平面结构的接触面积小,热传导性差。因此通常需要在圆管外包裹增加热传导的散热翼,因此增加了生产工艺环节和制造成本,另外,散热翼既要和圆管需要贴合完好,还需保证与平面结构贴合的平整度,因此增加了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的难度。

  因此,如何使辐射面板表面温度均匀、控制辐射面板不结露的同时提高辐射传热效率,成为本领域重点关注且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辐射空调末端传热效果差、易结露、安装难度大、能耗高等问题,本发明创新地提供了一种调节热阻尼的辐射空调末端,该辐射空调末端能动态调节热阻尼层的热阻尼值,从而动态调节辐射面板的板面温度,使辐射面板的板面温度最大限度接近室内温度,从而在控制辐射面板不结露的同时提高辐射传热能力,使新风处理状态点在最佳节能点,降低系统能耗,且换能层采用并联流体通道的形式进行传热,辐射热量更均匀,提高传热效率,防止辐射面板结露。

  为实现上述的技术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调节热阻尼的辐射空调末端,包括依次设置的换能层、热阻尼层和辐射面板,所述热阻尼层为所述换能层和辐射面板之间形成的空气层;

  辐射空调末端还包括用于调节所述热阻尼层厚度的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执行机构、至少一个温湿度传感器、至少一个第一温度传感器和至少一个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温湿度传感器用于监测辐射空调末端所在室内空气的温湿度,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供水温度,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辐射面板的温度,所述执行机构用于根据供水温度和室内空气温湿度调节所述换能层与辐射面板之间的距离使辐射面板温度达到温度阈值。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执行机构、所述温湿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通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执行机构调节换能层与辐射面板之间的距离的原理为:致冷工况下,当供水温度不变时,热阻尼层的厚度与辐射面板温度成正相关,辐射面板温度和室内空气温度成正相关;致热工况下,当供水温度不变时,热阻尼层的厚度与辐射面板温度成负相关,辐射面板温度和室内空气温度成正相关。

  进一步地,所述温度阈值的设定方法包括:根据室内空气温湿度确定空气露点温度,根据所述空气露点温度设定所述温度阈值。

  进一步地,所述执行机构包括伺服放大器、电机、位置发送器和丝杠,所述伺服放大器分别与所述电机和所述位置发送器通信连接,所述电机与所述位置发送器通信连接,所述丝杠的第一端与所述辐射面板固定连接,所述丝杠的第二端穿过所述换能层后与所述电机通过减速器传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组件包括两个所述执行机构,两个所述执行机构调节的所述换能层与辐射面板之间的距离相同或不同。

  进一步地,辐射空调末端还包括隔热层,所述隔热层设置在所述换能层远离所述热阻尼层的一侧,所述隔热层的热阻大于所述热阻尼层的热阻。

  进一步地,辐射空调末端包括辐射面板以及辐射面板两侧对称设置的换能层、热阻尼层和调节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换能层包括第一主管、第二主管和多个支管,多个所述支管并行排列形成支管阵列,所述第一主管和所述第二主管平行,所述第一主管和所述第二主管分别固定在所述支管阵列的两端,所述第一主管和所述第二主管均与所述支管阵列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支管为矩形管,第一主管、第二主管和多个支管在辐射面板上的投影面积之和大于多个支管间空隙的投影面积总和;所述支管的管壁厚度为0.5mm-2.5mm,所述支管的导热系数为0.1W/mK-1.0W/mK。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的调节热阻尼的辐射空调末端能动态调节热阻尼层的热阻尼值,从而动态调节辐射面板的板面温度,使辐射面板的板面温度最大限度接近室内温度,从而在控制辐射面板不结露的同时提高辐射传热能力,使新风处理状态点在最佳节能点,降低系统能耗;换能层采用并联流体通道的形式进行传热,辐射热量更均匀,提高传热效率,防止辐射面板结露;换能层与辐射面板板面的温差更大,对冷源或热源的温度要求更低,降低能耗、更加节能;轻质、便于安装;模块化结构,对使用场合没有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调节热阻尼的辐射空调末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调节热阻尼的辐射空调末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调节热阻尼的辐射空调末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调节组件的原理图。

  图5为执行机构的工作原理图。

  图6为焓湿图。

  图7a为一种实施例的换能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7b为与图7a的接口位置不同的换能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8a为另一实施例的换能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8b为与图8a的接口位置不同的换能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9a为无热阻尼层的辐射空调末端的热量传递示意图。

  图9b为本发明的调节热阻尼的辐射空调末端的热量传递示意图。

  图9c为铜管外侧热阻尼层的温度分布呈对数曲线图。

  图中,

  1、换能层;2、热阻尼层;4、辐射面板;5、调节组件;11、第一主管;12、第二主管;13、支管;14、进液口;15、出液口;16、阻断件;17、接口;31通孔;51、控制单元;52、执行机构;53、温湿度传感器;54、第一温度传感器;55、第二温度传感器;521、伺服放大器;522、电机;523、位置发送器;524、丝杠;525、减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提供的调节热阻尼的辐射空调末端进行详细的解释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具体公开了一种调节热阻尼的辐射空调末端,包括依次设置的换能层1、热阻尼层2和辐射面板4,热阻尼层2为换能层1和辐射面板4之间形成的空气层。

  辐射空调末端还包括用于调节热阻尼层2厚度的调节组件5。调节组件5包括执行机构52、至少一个温湿度传感器53、至少一个第一温度传感器54(图中未示出)和至少一个第二温度传感器55,温湿度传感器53用于监测辐射空调末端所在室内空气的温湿度,第一温度传感器54用于监测供水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55用于监测辐射面板4的温度,执行机构52根据供水温度和室内空气温湿度控制执行机构52调节换能层1与辐射面板4之间的距离,即调节换能层1与辐射面板4之间的空气层的厚度,来调节热阻尼层2的热阻尼值,从而使辐射面板温度达到温度阈值,始终保持最大限度接近室内温度,达到防结露的目的。本实施例通过人工控制执行机构52,能根据供水温度和室内控制温湿度实时控制执行机构52调节换能层1与辐射面板4之间的距离。

  如图2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具体公开了一种调节热阻尼的辐射空调末端,包括依次设置的换能层1、热阻尼层2和辐射面板4,热阻尼层2为换能层1和辐射面板4之间形成的空气层。

  辐射空调末端还包括用于调节热阻尼层2厚度的调节组件5。如图4所示,调节组件5包括控制单元51、执行机构52和至少一个温湿度传感器53、至少一个第一温度传感器54和至少一个第二温度传感器55,执行机构52、温湿度传感器53、第一温度传感器54和第二温度传感器55分别与控制单元51通信连接,温湿度传感器53用于监测辐射空调末端所在室内空气的温湿度,第一温度传感器54用于监测供水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55用于监测辐射面板4的温度,执行机构52用于调节换能层1与辐射面板4之间的距离,控制单元51根据供水温度和室内空气温湿度控制执行机构52调节换能层1与辐射面板4之间的距离,即调节换能层1与辐射面板4之间的空气层的厚度,来调节热阻尼层2的热阻尼值,从而使辐射面板温度达到温度阈值,始终保持最大限度接近室内温度,达到防结露的目的。

  在实际使用时,室内由多个辐射空调末端组成,每个辐射空调末端都设有执行机构52,多个辐射空调末端可以采用同一个控制单元51,即多个执行机构52均与控制单元51通信连接,控制单元51同时控制多个执行机构52同步工作,使整个室内的辐射热量均匀。

  执行机构52调节换能层1与辐射面板4之间的距离的原理为:致冷工况下,当供水温度不变时,热阻尼层2的厚度与辐射面板温度成正相关;而辐射面板温度和室内空气温度成正相关。因此,调节热阻尼层2的厚度,即可调节室内空气温度,热阻尼层2的厚度越大,室内温度越高。致热工况下,当供水温度不变时,热阻尼层2的厚度与辐射面板温度成负相关;而辐射面板温度和室内空气温度成正相关。因此,调节热阻尼层2的厚度,即可调节室内空气温度,热阻尼层2的厚度越大,室内温度越低。根据供水温度、室内空气温度和室内空气湿度这三个参数动态调节热阻尼层的厚度,通过调节热阻尼层的厚度实现动态调节辐射面板的板面温度,使辐射面板的板面温度最大限度接近室内温度,在控制辐射面板不结露的同时提高辐射传热能力。

  根据室内空气温湿度确定空气露点温度,具体根据如图6所示的标准焓湿图确定空气露点温度,然后根据空气露点温度设定辐射面板温度要达到的温度阈值,当辐射面板温度达到温度阈值时,人工调整或者通过控制单元51调整执行机构52的调节速度。

  当温湿度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数量为一个时,可以直接采用传感器监测的数据;当每种传感器的数量为多个时,计算同种传感器检测数据的平均值,根据四个平均值控制执行机构52调节换能层1与辐射面板4之间的距离。本实施例中,辐射面板的温度指辐射面板的板面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55安装于辐射面板的板面上。

  如图4和5所示,执行机构52包括伺服放大器521、电机522、位置发送器523和丝杠524,伺服放大器521分别电机522和位置发送器523通信连接,电机522与位置发送器523通信连接,丝杠524的第一端与辐射面板4固定连接,丝杠524的第二端穿过换能层1后通过减速器525与电机522传动连接,电机522通过第一联轴器与减速器525连接,减速器525通过第二联轴器与丝杆524连接。

  在人工控制执行机构52时,直接操作电机522的正反转以及电机522工作的时间,就可实现热阻尼层厚度的增大或缩小。

  在通过控制单元51自动控制时,伺服放大器521和电机522分别与控制单元51通信连接,控制单元51将输出信号传输给伺服放大器521,控制电机522进行工作,电机522驱动丝杆524旋转移动,位置发送器523实时监测电机522转动的圈数,即监测丝杠524运动的距离,位置发送器523将位置信息发送给伺服放大器521,进而传输给控制单元51,当辐射面板温度接近室内温度时,控制单元51控制电机522停止工作。通过控制电机522的正反转来实现丝杠的正反向移动,即实现热阻尼层厚度的增大或缩小。

  以下举例说明本发明的辐射空调末端动态调节热阻尼层厚度的过程:

  供水温度是10℃,初始热阻尼层厚度为1.5mm,室内干球温度26℃、相对湿度50%时,空气露点温度为15℃,辐射面板温度为22℃;此时驱动执行机构52可以执行多种自动控制模式,对热阻尼层厚度(空气层厚度)进行调节,例如:

  快速致冷模式:以0.5mm/分钟的速度,逐步缩小换能层与辐射面板之间的距离,即逐步缩小空气层厚度,直至辐射面板的板面温度降低到空气露点温度以上0.8℃,即停止调节,维持空气层厚度;当辐射面板的板面温度接近空气露点温度0.5℃范围时,以0.5mm/分钟的速度,增加空气层厚度,直至辐射面板的板面温度高于露点温度以上0.6℃,即停止调节,维持空气层厚度;如果辐射面板的板面温度继续波动,则按照以上规则持续动态调节。

  标准致冷模式:以0.1mm/分钟的速度,逐步缩小空气层厚度,直至辐射面板的板面温度降低到露点温度以上1.5℃,即停止调节,维持空气层厚度;当辐射面板的板面温度接近露点温度1℃范围时,以0.1mm/分钟的速度,增加空气层厚度,直至辐射面板的板面温度高于露点温度以上1.2℃,即停止调节,维持空气层厚度;如果板面温度继续波动,则按照以上规则持续动态调节。

  节能致冷模式:以0.05mm/分钟的速度,逐步缩小空气层厚度,直至辐射面板的板面温度降低到露点温度以上3℃,即停止调节,维持空气层厚度;当辐射面板的板面温度接近露点温度2℃范围时,以0.05mm/分钟的速度,增加空气层厚度,直至板面温度高于露点温度以上2.5℃,即停止调节,维持空气层厚度;如果辐射面板的板面温度继续波动,则按照以上规则持续动态调节。

  调节组件5的调节范围为0.5mm-5mm,即空气层的厚度为0.5mm-5mm,空气在室温条件下导热系数λ约0.026W/mK,因此热阻尼层2的热阻范围为0.023m2K/W-0.1m2K/W。

  调节热阻尼的辐射空调末端在辐射空调系统采用10℃冷冻水供能的情况下,通过动态调节辐射空调末端的热阻尼值,可以将辐射面板的板面温度在12℃-25℃范围内自由调整,从而可以自由适应各种运行环境的防结露高效率运行。

  在第三实施例中,调节组件5包括两个执行机构52,两个执行机构52调节的换能层1与辐射面板4之间的距离相同或不同。

  当两个执行机构52调节的换能层1与辐射面板4之间的距离相同时,热阻尼层的厚度均匀,辐射面板4的板面温度均匀。

  当两个执行机构52调节的换能层1与辐射面板4之间的距离不同时,以两个执行机构52分别设置在辐射面板上部和辐射面板下部为例,可以形成辐射面板上部和下部温度不同的效果,可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用于提高室内舒适性和节能性。

  例如:对于屏风式辐射空调末端,在冬季,由于热空气有上升特点,室内的顶部温度比下方高,而人员活动在中下方。可以将下部的热阻尼层调节的更薄,下部辐射面板温度比上部稍高,从而提高室内舒适性和节能性。

  在夏季,则可以进行反向调节造成上方冷空气沉降下来,从而提高室内舒适性和节能性。

  辐射空调末端还包括隔热层,隔热层设置在换能层1远离热阻尼层2的一侧,隔热层的热阻>热阻尼层2的热阻。隔热层与热阻尼层2形成不对称传热,热量更多的向热阻尼层2一侧传递,而且作为热阻尼层2的空气层使得辐射更均匀,达到防结露的效果。隔热层的热阻>0.1m2K/W,优选地,隔热层的厚度>1mm,导热系数≤0.05W/mK。更优选地,隔热层的厚度为2.5mm-50mm,导热系数为0.001W/mK-0.05W/mK。隔热层为硬质塑料板或发泡成型板材。

  在一些实施例中,辐射空调末端包括辐射面板以及辐射面板两侧对称设置的换能层、热阻尼层和调节组件。该辐射空调末端垂直安装,作为室内的隔断时使用。可以根据辐射面板供水温度、辐射面板两侧板面温度和辐射面板两侧室内不同的温湿度,分别调节辐射面板两侧热阻尼层的厚度,从而个性化调节两侧室内的温度环境。其优点是:既具有隔断功能,还发挥了同时为两个空间进行空气调节的作用。

  如图7a、7b、8a和8b所示,换能层1包括第一主管11、第二主管12和多个支管13,多个支管13并行排列形成支管阵列,第一主管11和第二主管12平行设置,第一主管11和第二主管12分别固定在支管阵列的两端,第一主管11和第二主管12均与支管阵列连通。冷源或热源的液体经第一主管11或第二主管12进入换能层1后,流经多个支管13形成的并联通道,进行传热。采用多个支管并联的传热方式,使换能层内部流体通道成并联式短行程,相比于串联长行程流体通道,降低流体阻力、减少能耗,传热更均匀。

  多个支管13可以垂直于第一主管11和第二主管12,也可以与第一主管11和第二主管12形成一定的夹角(即支管13在第一主管11和第二主管12之间倾斜设置)。优选地,多个支管13垂直于第一主管11和第二主管12。

  支管13为矩形管,即支管13的纵截面为长方形或正方形,相对于传统的圆形管,矩形管的有效传热面积更大,传热更均匀,提高辐射效率,提高防结露能力,可以不需要散热翼结构,降低成本,且降低现场安装难度。第一主管11、第二主管12和多个支管13在辐射面板上的投影面积之和大于多个支管13间空隙的投影面积总和,传热面积更大,辐射效果更好,更加节能。优选地,第一主管11和第二主管12也为矩形管。

  支管13的管壁厚度为0.5mm-2.5mm,支管13的导热系数为0.1W/mK-1.0W/mK。优选地,支管13为PP-R管(聚丙烯无规共聚物管)、LDPE管(低密度聚乙烯管)、HDPE管(高密度聚乙烯管)、PP管(聚丙烯管)、PET管(聚对苯二甲酸管)、PMMA管(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管)、PVC管(聚氯乙烯管)、PEEK管(聚醚醚酮管)、PC管(聚碳酸酯纤维)、聚丁烯管、聚酰胺纤维管、环氧树脂管或尼龙管。本发明的支管13相对于金属管质量轻、便于运输和安装,降低现场安装难度,管壁厚度和导热系数的设置使得支管在保持轻质和强度的基础上,导热效果良好。

  优选地,支管13的表面为发射率较高的黑色或深色。

  如图7a和图7b所示,换能层1的进液口14和出液口15均设置在第一主管11上,第一主管11内部设有阻断件16,阻断件16位于进液口14和出液口15之间。液体从进液口14进入第一主管11内,在阻断件16处被阻断,阻断件16将第一主管11分隔成左右两侧;进入到第一主管11内的液体在第一主管11左侧被分流到阻断件16左侧的多个支管13内,流体经支管13汇流到第二主管12后,又被分流到阻断件16右侧的多个支管13内,最终汇流到第一主管11右侧,从出液口15流出。图中箭头方向为液体的流动方向。

  如图7a所示,进液口14和出液口15分别设置在第一主管11的左右两端,进液口14和出液口15均连接有接口17,通过接口17将两个辐射空调末端直接连接,降低辐射空调末端的安装难度。

  如图7b所示,第一主管11的两端为封闭端,进液口14和出液口15设置在第一主管11的管体上,进液口14和出液口15均连接有接口17,接口17垂直于第一主管11。在进行安装时,通过软管连接相邻两个辐射空调末端上的接口17来实现组合安装。软管的一端连接其中一个辐射空调末端出液口15处的接口17,软管的另一端连接另一个辐射空调末端出液口15处的接口17。

  如图8a和图8b所示,换能层1的进液口14设置在第一主管11上,换能层1的出液口15设置在第二主管12上,进液口14和出液口15设置在支管阵列的不同侧,即进液口14和出液口15对角设置。液体从进液口14进入第一主管11内,被分流到多个支管13内,流经并联的多个支管13后汇流到第二主管12,从第二主管12上的出液口15流出。图中箭头方向为液体的流动方向。

  傅里叶导热定律:q=-λ(αt/αx)n

  其中,q:热流密度;λ:导热系数;αt/αx:温度梯度;n:等温线上的法向单位矢量。

  如图9a所示,无热阻尼层,换能层1直接与辐射面板4接触;由于缺少热阻尼层2的y方向热传导,辐射面板4的等温线T4弧度较大,即表面温差较大。

  如图9b所示,在换能层1和辐射面板4之间设置热阻尼层2;按照傅里叶导热定律,在各向均质的热阻尼层2中,如热量从换能层1进入热阻尼内部后,由于临近左侧的x和y方向都存在温度梯度(等温线在x-y的截面表现为曲线),温度梯度最大的方向,通过的热流密度q也最大。由于积分累积效应,经计算可以得出:热量达到热阻尼层2右侧边界时,等温线趋于平坦,也即热阻尼层2右侧边界温度趋于均匀。辐射面板4的等温线T4则更为平坦。

  因此,增设热阻尼层2的辐射空调末端的辐射热量更均匀,辐射效果更好,防止结露现象的发生。而本发明动态调节热阻尼层的热阻尼值,更加增强防结露能力,杜绝结露现象的发生。

  等温线理论基础:常见的导热结构件为铜管,如图9c所示,如果将热阻尼层看做半侧的圆筒壁,那么铜管和热阻尼层近似为单层圆筒壁的一维稳态热传导过程。根据杨世铭《传热学》第四版P52推导可知,热阻尼层中的温度分布(t1-t2)呈对数曲线。

  按照傅里叶导热定律,热阻尼层右侧边界的均匀程度,与热阻尼材料的导热系数λ和厚度x正相关。但是,随着导热系数λ或厚度x加大,热传导的效率会降低;热阻尼材料采用空气时,厚度x加大还会增加热对流,并不利于等温线的平坦化。但是,如果空气层厚度x太小,热传导效率虽然会提高,但是会造成换能层和辐射面板板面的温差较小,辐射面板表面产生结露,需要提高供冷时冷源的温度,导致高能耗、高造价。

  因此,本发明通过调节组件调节的热阻尼层的厚度在0.5mm-5mm范围,既保证了热传导效率,同时也达到节能的效果。

  控制单元可以具有时间编程功能,可设置周期性(例如每日和每周)调节动作,例如在7:30上班前调低热阻尼层厚度,加大致冷量,并在日照充足的中午和下午特定时段,调节到最低厚度,而在夜间调高厚度,将致冷量大幅度降低。

  控制单元与可以具有自我学习功能,根据历史数据改变控制策略。

  本发明的隔热层和热阻尼层构成不对称换能的辐射空调末端,以隔热层采用厚度为10mm的EPP发泡保温板(发泡聚丙烯板)、热阻尼层厚度为固定值1mm的辐射空调末端进行实验。实验环境为室内温度28.5℃,相对湿度60%,对应的露点温度为20℃。采用10℃冷冻水输入辐射空调末端的换能层后1小时,实测辐射面板的板面温度为24.2℃-24.7℃,而隔热层外表面温度在28.0℃-28.3℃。由于隔热层的热阻较高,而热阻尼层的热阻较低,因此更多的热量能从热阻尼层一侧传入换能层,被冷冻水吸热,使辐射面板的板面温度更低,从而本发明的辐射空调末端可以自由适应各种运行环境的防结露高效率运行。

  综上,本发明通过动态调节热阻尼层的热阻尼层,从而动态调节辐射面板的板面温度,使辐射面板的板面温度最大限度接近室内温度,从而在控制辐射面板不结露的同时提高辐射传热能力。而且,本发明提供的调节热阻尼的辐射空调末端为标准化模块结构,质轻、价廉,便于运输,且在施工现场组合安装方便、快捷;可应用于不同的建筑场景中,如吊顶、墙面或地面等,对使用场合没有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本实施例”、“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实质内容上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简单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调节热阻尼的辐射空调末端.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