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技术 > 供暖通风> 一种高度可调节的电力设备独创技术11398字

一种高度可调节的电力设备

2021-02-26 20:57:07

一种高度可调节的电力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光伏支架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高度可调节的电力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以其环保可再生等优势在电力行业中占据了相对重要的地位,由于在每个地域的光照环境有所不同,且随着季节地变化,其光照辐射量也会有所差异,因此对太阳能光伏支架的可调节要求相当重要。

  但是目前常见的太阳能光伏支架还存在调节功能不完善,通常先对安装环境进行勘测并计算出最佳安装倾角,然后对光伏支架进行固定不变的角度进行设置,导致辐射量存在一定损失,造成降低发电量的问题。

  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高度可调节的电力设备,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度可调节的电力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常见的太阳能光伏支架还存在调节功能不完善,通常先对安装环境进行勘测并计算出最佳安装倾角,然后对光伏支架进行固定不变的角度进行设置,导致辐射量存在一定损失,造成降低发电量的问题和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度可调节的电力设备,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高度可调节的电力设备,包括:前底板、前梁、剪式千斤顶、后底板、后梁、调节杆、铰联板、横梁、斜撑、辅梁、檩条、劲板;所述前底板上侧的中间设置有前梁,且前底板与前梁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剪式千斤顶的下端设置在前梁的上端,且剪式千斤顶与前梁之间铰接;所述后梁设置在后底板上侧的中间,且后梁与后底板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调节杆的下端设置在后梁上端的内部,且调节杆与后梁之间插接;所述铰联板分别设置在剪式千斤顶和调节杆的上端,且铰联板分别与剪式千斤顶和调节杆之间铰接;所述横梁设置在铰联板的上侧,且横梁与铰联板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斜撑设置在横梁的上方,且斜撑与横梁通过螺栓固定的方式相连接;所述辅梁分别设置在斜撑上方的前后两侧,且辅梁与斜撑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檩条设置在辅梁的上侧,且檩条与辅梁通过螺栓固定的方式相连接;所述劲板设置在横梁和辅梁之间,且劲板分别与横梁和辅梁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高度可调节的电力设备所述后底板和前底板均为表面设有四处通孔的正方形板状结构,且后底板呈左右对称的方式设置有两处。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高度可调节的电力设备所述后梁为方管状结构,且后梁左右两侧的上方呈上下垂直分布的方式设有三处圆形通孔。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高度可调节的电力设备所述调节杆为方管状结构,且调节杆左右两侧的下方呈上下垂直分布的方式设有四处通孔,并且调节杆与后梁通过间隙配合的方式滑动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高度可调节的电力设备所述铰联板为匚形的板状结构,且装置后方两铰联板的上侧设有一处横梁,装置前方铰联板的上侧设有一处横梁。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高度可调节的电力设备所述斜撑为两端焊接连接板的圆管状结构,且斜撑呈W形分布的方式设置有多处。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一种高度可调节的电力设备,通过在装置的前侧设置剪式千斤顶,可以随时对装置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以使装置获取最大的光照辐射量,从而使该装置起到吸收辐射量大的作用。

  2、本实用新型一种高度可调节的电力设备,通过在装置的后侧设置可以滑动的后梁和调节杆,并利用螺栓插入其通孔进行固定,可以使装置的高度进行上下调节,以更加适应安装所在地的环境,即使安装所在地的地面不平坦,也可以通过调节装置高度的方式让太阳能光伏板的平面保持一致,从而使该装置起到环境适应度高的作用。

  3、本实用新型一种高度可调节的电力设备,通过在装置的下侧设置三处底板,在安装过程中只需浇筑三处混凝土方即可进行安装,不但使装置具有占地面积小的功能,还可以加快装置的安装速度,从而使该装置起到安装方便的作用。

  4、本实用新型通过对上述装置在结构上的改进,具有吸收辐射量大,环境适应度高以及安装方便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本实用新型在背景技术一项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足。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A处结构示意图。

  图中:前底板1、前梁2、剪式千斤顶3、后底板4、后梁5、调节杆6、铰联板7、横梁8、斜撑9、辅梁10、檩条11、劲板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同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见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度可调节的电力设备的具体技术实施方案:

  一种高度可调节的电力设备,包括:前底板1、前梁2、剪式千斤顶3、后底板4、后梁5、调节杆6、铰联板7、横梁8、斜撑9、辅梁10、檩条11、劲板12;前底板1上侧的中间设置有前梁2,且前底板1与前梁2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剪式千斤顶3的下端设置在前梁2的上端,且剪式千斤顶3与前梁2之间铰接;后梁5设置在后底板4上侧的中间,且后梁5与后底板4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调节杆6的下端设置在后梁5上端的内部,且调节杆6与后梁5之间插接;铰联板7分别设置在剪式千斤顶3和调节杆6的上端,且铰联板7分别与剪式千斤顶3和调节杆6之间铰接;横梁8设置在铰联板7的上侧,且横梁8与铰联板7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斜撑9设置在横梁8的上方,且斜撑9与横梁8通过螺栓固定的方式相连接;辅梁10分别设置在斜撑9上方的前后两侧,且辅梁10与斜撑9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檩条11设置在辅梁10的上侧,且檩条11与辅梁10通过螺栓固定的方式相连接;劲板12设置在横梁8和辅梁10之间,且劲板12分别与横梁8和辅梁10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

  具体的,后底板4和前底板1均为表面设有四处通孔的正方形板状结构,且后底板4呈左右对称的方式设置有两处。

  具体的,后梁5为方管状结构,且后梁5左右两侧的上方呈上下垂直分布的方式设有三处圆形通孔。

  具体的,调节杆6为方管状结构,且调节杆6左右两侧的下方呈上下垂直分布的方式设有四处通孔,并且调节杆6与后梁5通过间隙配合的方式滑动连接。

  具体的,铰联板7为匚形的板状结构,且装置后方两铰联板7的上侧设有一处横梁8,装置前方铰联板7的上侧设有一处横梁8。

  具体的,斜撑9为两端焊接连接板的圆管状结构,且斜撑9呈W形分布的方式设置有多处。

  具体实施步骤:

  首先将该装置通过前底板1和后底板4表面的通孔安装在浇筑土方的地脚螺栓处,然后根据地面的平整度调节后梁5和调节杆7的相对位置,并用螺栓进行固定,以对装置的高度进行调节,再通过调节剪式千斤顶3以对装置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从而使装置获得最大的光照辐射量,最后将相关设备剂线路在装置的上侧进行安装即可,通过使用三个底板的方式将装置进行固定,不但使装置具有占地面积小的功能,还可以加快装置的安装速度,从而使该装置具备吸收辐射量大,环境适应度高作用的同时还具有安装方便的效果,大大提高其实用价值。

  综上所述:该一种高度可调节的电力设备,通过在装置的前侧设置剪式千斤顶,可以随时对装置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以使装置获取最大的光照辐射量,从而使该装置起到吸收辐射量大的作用;通过在装置的后侧设置可以滑动的后梁和调节杆,并利用螺栓插入其通孔进行固定,可以使装置的高度进行上下调节,以更加适应安装所在地的环境,即使安装所在地的地面不平坦,也可以通过调节装置高度的方式让太阳能光伏板的平面保持一致,从而使该装置起到环境适应度高的作用;通过在装置的下侧设置三处底板,在安装过程中只需浇筑三处混凝土方即可进行安装,不但使装置具有占地面积小的功能,还可以加快装置的安装速度,从而使该装置起到安装方便的作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一种高度可调节的电力设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