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技术 > 供暖通风> 进风组件、吊顶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独创技术24393字

进风组件、吊顶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2021-03-05 09:06:29

进风组件、吊顶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进风组件、吊顶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器运行过程中,由于空调器的进风口将室内空气抽入空调器内,当室内空气比较差时,空气中的杂质容易附着在空调器内部结构上,造成空调器内部结构污染,长期使用时,会导致空调器内部产生霉菌,空调器吹出的风有异味,甚至含有病菌。由于现有的空调器的进风口部位通常为敞开状态,当空调器不运行时,室内空气中的杂质也会进入空调器内,造成空调器内细菌滋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进风组件、吊顶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旨在改善现有空调器内容易附着杂质、滋生细菌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进风组件,用于空调室内机,包括:

  进风壳,内部形成有进气风道,所述进风壳设有连通所述进气风道的风道入口和风道出口;

  空气净化模块,装设于所述进气风道内,用于对进入所述进气风道的气流进行净化;

  第一导风板,可转动地装设于所述进气风道内和/或所述风道入口和/或所述风道出口,用于开启或关闭所述进气风道。

  可选地,所述空气净化模块包括:

  过滤网,用于对进入所述进气风道的气流中的颗粒物进行过滤;

  和/或,紫外杀菌灯,用于对进入所述进气风道的气流进行杀菌;

  和/或,冷触媒分解装置,用于分解进入所述进气风道的气流中的有机化合物。

  本实用新型在上述进风组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吊顶式空调室内机,包括上述所述的进风组件,以及

  室内机本体,具有换热风道和与所述换热风道相连通的入风口;

  进风管,一端与所述进风壳的风道出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入风口连通,所述风道入口通过所述进风管与所述入风口连通。

  可选地,所述进风壳与所述室内机本体在水平方向上间隔设置。

  可选地,所述室内机本体还具有连通所述换热风道的出风口,所述风道入口和/或所述出风口的开口朝下设置。

  可选地,所述风道入口和所述出风口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m,且不大于3m。

  可选地,所述室内机本体内设有换热器,所述换热器与水平面呈夹角设置。

  可选地,所述换热器与水平面的夹角不小于30°,且不大于70°。

  可选地,所述室内机本体内设有多个风机,多个所述风机并排设置,所述风机用于将空气吸入所述换热风道。

  可选地,所述风机设于所述出风口与所述换热器之间。

  可选地,所述室内机本体还包括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二导风板可转动地装设于所述出风口。

  可选地,所述进风管包括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

  所述第一管体的一端与所述入风口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管体相连通,所述第二管体远离所述第一管体的一端与所述进风壳的风道出口相连通;

  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平行于水平面设置。

  可选地,所述室内机本体内设有电辅热装置;

  和/或,所述室内机本体内设有所述空气净化模块。

  本实用新型在上述吊顶式空调室内机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外机,还包括上述所述的吊顶式空调室内机,其中,所述吊顶式空调室内机的室内机本体与所述空调室外机通过冷媒管连接。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设置在进风壳内的空气净化模块,实现对气流进行进化,避免含有杂质或污染物的气体进入空调内而造成的空调室内机管道污染的问题;通过采用第一导风板控制进风壳的开启或关闭,能够在空调室内机停止运行时,将风道入口关闭,以防止颗粒物或污染物进入所述进风壳或与所述进风壳相连通的管道,进而防止空调室内机滋生细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进风壳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吊顶式空调室内机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吊顶式空调室内机内部结构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室内机本体内部结构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整体结构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6为图5左视图;

  图7为图6中A-A向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吊顶式空调室内机用于吊顶上方时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9为图8俯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使用状态下的姿态(如附图1、3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进风组件,用于空调室内机,包括:进风壳20,内部形成有进气风道22,所述进风壳20设有连通所述进气风道22的风道入口21和风道出口23;空气净化模块,装设于所述进气风道22内,用于对进入所述进气风道22的气流进行净化;第一导风板27,可转动地装设于所述进气风道22内和/或所述风道入口21和/或所述风道出口23,用于开启或关闭所述进气风道22。

  所述进风壳20内部具有所述进气风道22,所述进气风道22用于供气流流动,所述风道入口21和所述风道出口23为分别设置在所述进风壳20上的开口结构,气流自所述风道入口21进入所述进气风道22,并沿所述进气风道22向所述风道出口23流动。

  所述空气净化模块用于对流经所述进气风道22的气流进行净化,可以用于过滤气流中的颗粒物,也可以用于杀灭气流中的细菌,也可以用于分解气流中的有机物,也可以为多种具有净化功能的结构的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净化模块为过滤网24,如HEPA(High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 Filter,高效空气过滤器)网,用于过滤气流中的颗粒物杂质。所述空气净化模块也可以为紫外杀菌灯25,用于杀灭气流中的病菌。所述空气净化模块也可以为冷触媒分解装置26,用于分解气流中的有机化合物,其中,冷触媒为一种低温低吸附氧化触媒,在常温下能对甲醛等挥发性有机物边吸附边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上述多种空气净化方式可以组合使用,以提高空气净化效率。本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空气净化模块依次为过滤网24、紫外杀菌灯25和冷触媒分解装置26,气流自所述风道入口21进入所述进气风道22内,并经过所述过滤网24进行过滤之后,去除其中的颗粒物,经由所述紫外杀菌灯25进行杀菌,然后气流中的有机物经过所述冷触媒分解装置26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所述第一导风板27用于开启或关闭所述进气风道22,所述第一导风板27相对转动设置在所述进风壳20上,可以设置在所述风道入口21,用于开启或关闭所述风道入口21,也可以设置在所述风道出口23,也可以设置在所述进气风道22内,也可以同时在所述进风壳20内设置多组所述导风板,用于从不同位置开启或关闭所述进气风道22。

  所述第一导风板27可以为一整块薄板结构,将其可转动地装设于所述风道入口21和/或风道出口23和/或进气风道22内,在空调室内机运行时,所述第一导风板27开启,当所述空调室内机停止运行时,所述第一导风板27将所述进气风道22关闭。

  由于气流进入所述进风壳20时,容易由于涡流效应等原因产生噪音,所述第一导风板27可以用于打乱气流产生的涡流,减小所述进风壳20的涡流噪音。所述第一导风板27也可以为多个并排设置的条形板,从多个方位对气流进行分流,打碎气流在所述进气风道22产生的涡流,对于已经形成的涡流,可以进行强行切割,进而降低由于涡流效应而造成的噪音。

  在所述第一导风板27将所述进气风道22关闭时,空气中的污染物不能通过所述进风壳20进入空调室内机,进而可以避免污染物附着在空调室内机内部造成细菌滋生的问题,有效减少空调室内机出风异味的问题。

  所述进风组件可以集成在空调室内机上,也可以设置在空调室内机的室内机本体40外部并与空调室内机的室内机本体40相对独立设置,通过进风管30将所述进风壳20的风道出口23与空调室内机的室内机本体40相连接,以使所述进风组件呈独立模块设计,进而方便在所述进风组件上进行功能扩展。在进行所述空调室内机安装时,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将所述空调室内机与室内空间100相适应,可以有效防止所述风道入口21与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41之间出现冷热气流干涉。

  所述进风壳20可以为吊顶式结构,用于安装在室内空间100的天花板上,可以将所述风道入口21设计为开口朝下,当室内空间100设置有吊顶110时,可以将所述进风壳20安装在吊顶110与天花板之间的空间内,可以在所述进风壳20的外壁上设置吊装结构,以方便将其吊装在天花板或吊顶110上;并在所述吊顶110上设置与所述风道入口21相对应的通孔,以实现气流输入。

  本实用新型在上述进风组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吊顶式空调室内机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2和图3,所述吊顶式空调室内机包括上述所述的进风组件,以及室内机本体40,具有换热风道48和与所述换热风道48相连通的入风口;进风管30,一端与所述进风壳20的风道出口23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入风口47连通,所述风道入口21通过所述进风管30与所述入风口47连通。

  所述室内机本体40为所述吊顶式空调室内机的主体结构,所述室内机本体40与所述进风壳20相互独立设置,并且所述室内机本体40与所述进风壳20通过所述进风管30相连通。所述换热风道48为设置在所述室内机本体40内部的通道,用于供气流流动,所述入风口47为设置在所述室内机本体40上的开口结构,用于气流的输入,所述室内机本体40还设有供气流输出的开口,该开口为出风口41,所述出风口41与所述换热风道48相连通,气流自所述入风口47进入所述室内机本体40内部,所述室内机本体40输出的气流自所述出风口41输出到所述吊顶式空调室内机的外部。所述室内机本体40内还可以包括其他用于实现空调器功能的部件,如电辅热装置44等等,可以参考现有技术,不再赘述。

  所述进风管30为中空管道结构,所述进风管30的一端连通所述进风壳20的风道出口23,另一端连通所述入风口47,气流自所述风道入口21进入所述进风壳20内的进气风道22,由所述风道出口23进入所述进风管,然后沿着所述进风管30向所述室内机本体40流动,并经由所述入风口47进入所述室内机本体40,经过所述室内机本体40进行换热之后输出。

  所述进风壳20和所述室内机本体40为相互独立的结构,在安装所述吊顶式空调室内机时,可以将所述进风壳20和所述室内机本体40间隔设置,当所述室内机本体40启动时,所述进风壳20用于所述吊顶式空调室内机的进风,所述出风口41用于出风,所述风道入口21和所述出风口41相互之间不干涉,进而能够有利于气流循环。

  所述吊顶式空调室内机吊装在室内天花板上,在安装所述吊顶式空调室内机时,可以在所述室内机本体40和所述进风壳20上分别设置吊装结构,用于将所述室内机本体40和所述进风壳20固定在天花板上。当在室内设置吊顶110时,可以将所述吊顶式空调室内机安装在吊顶110的上方。

  由于所述室内机本体40与所述进风壳20分开设置并且相互独立,在安装时,可以将所述吊顶式空调室内机的重量分散在室内天花板或吊顶110上,以减局部应力集中的问题,有助于提高设备的安全性。

  所述吊顶式空调室内机安装之后,不占用室内地面空间,有助于提升室内空间100利用率。用于厨房等室内空间100较小的房间,安装在天花板上时,所述室内机本体40和所述进风壳20均不占用室内空间100,可以直接安装在厨房吊顶110与屋顶之间的空间内,在室内吊顶110上设置与所述风道入口21和所述出风口41位置相对应的通孔,以使气流通过,实现对厨房进行温度调整。当在所述进风壳20内设置用于净化空气的功能部件时,所述吊顶式空调室内机还可以用于净化室内空气。

  本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进风壳20与所述室内机本体40在水平方向上间隔设置,以使所述进风壳20和所述室内机本体40分别形成独立的模块。可以通过调整所述进风管30的长度和分布方式来调整所述风道入口21和所述出风口41之间的相对位置和相对距离,在所述吊顶式空调室内机运行时,避免进出气流之间的相互干涉,以提升吊顶式空调室内机的运行效率。由于所述室内机本体40和所述进风壳20可以分别形成独立模块,在设计加工时,可以方便对所述室内机本体40或所述进风壳20进行功能模块拓展,进而方便对所述吊顶式空调室内机进行功能改进。

  请参阅图3,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风管30包括第一管体31和第二管体32;所述第一管体31的一端与所述入风口46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管体32相连通,所述第二管体32远离所述第一管体31的一端与所述进风壳20的风道出口23相连通;所述第一管体31和所述第二管体32平行于水平面设置。所述第一管体31和所述第二管体32形成连通的气流通路,由所述风道入口21进入所述进风壳20进气风道22的气流依次经由所述风道出口23、所述第二管体32以及所述第一管体31进入所述入风口46。

  当所述进风壳20与所述室内机本体40之间存在高度差时,所述第二管体32与所述进风壳20的风道出口23的高度相对应,所述第一管体31与所述室内机本体40的入风口46的高度相对应。

  在将所述吊顶式空调室内机安装在天花板下方时,由于室内天花板下方通常设置有平行于水平面的管路或管路的支撑结构,通过使所述第一管体31和所述第二管体32平行于水平面设置,能够使所述第一管体31和所述第二管体32与天花板下方的管路和管路支撑结构相配合,将天花板下方的管路和管路支撑结构作为所述第一管体31和所述第二管体32的支承部件,以使所述进风管30的重量完全落在天花板下方的管路和管路支撑结构上,进而使得进风壳20和室内机本体40不承受进风管30的重量,能够有助于提高所述吊顶式空调室内机的稳定性。

  当所述进风壳20的风道出口23和所述室内机本体40的入风口46存在高度差时,所述第一管体31和所述第二管体32在竖直平面上呈上下设置,使得所述第一管体31的下方以及所述第二管体32的上方形成规则的空间,方便天花板上其他管路的铺设,有助于节省空间。

  所述第一管体31和所述第二管体32可以为中空圆管,也可以为中空长方体管体,可以根据所述入风口46和所述进风壳20的风道出口23的具体情况选择。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道入口21和/或所述出风口41的开口朝下设置。当所述风道入口21和所述出风口41均为开口向下设置时,所述吊顶式空调室内机为垂直进风和垂直出风的方式,由于均为垂直出风的方式,所述风道入口21和所述出风口41之间的距离可以相对缩小,以适用于室内面积较小的房间。当所述风道入口21为开口朝下设置,所述出风口41开口朝向其他方向倾斜设置时,所述吊顶式空调室内机为垂直进风的方式,此时可以将所述风道入口21设置在靠近室内温度较高的位置,如靠近厨房的灶台的位置,用于快速吸热,所述出风口41可以与水平面呈夹角设置,用于将气流输送向预设方向。当所述出风口41为开口朝下设置时,所述室内机本体40为垂直出风方式,所述风道入口21可以超预设方向倾斜设置,以使所述吊顶式空调室内机的进出风方向相互错开。

  为了避免所述吊顶式空调室内机的进风和出风之间相互干涉,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道入口21和所述出风口41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m,且不大于3m。当所述风道入口21和所述出风口41之间距离过大时,所述进风管30的距离过长,容易造成所述室内机本体40的运行功率过大,整体能耗增加。当所述风道入口21和所述出风口41之间的距离过小时,容易出现进风和出风相互干涉,降低吊顶式空调室内机的运行效率。所述风道入口21和所述出风口41之间的距离在1-3m为宜,能够适用于室内空间100的温度调整,同时不会造成所述吊顶式空调室内机的能耗增加。

  为了避免空气中的杂质通过所述出风口41进入所述室内机本体40内,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室内机本体40还包括第二导风板46,所述第二导风板46可转动地装设于所述出风口41。所述第二导风板46可以用于对输出气流进行导向,以实现定向出风。也可以用于关闭所述出风口41,以防止所述吊顶式空调室内机停止运行时杂质进入所述室内机本体40内造成污染的问题,也可以防止由于细菌滋生造成的出风异味的问题。

  为了进一步降低所述吊顶式空调室内机出风安全性,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室内机本体40内设有所述空气净化模块。所述室内机本体40内的所述空气净化模块可以与所述进风壳20内的空气净化模块相同,也可以根据需要选取不同的空气净化方式。

  当所述室内机本体40的空气净化模块与所述第二导风板46相配合时,可以减少所述室内机本体40内部附着杂物,有助于使所述吊顶式空调室内机的出风更加洁净。

  请参阅图3和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室内机本体40内设有换热器43,所述换热器43与水平面呈夹角设置。气流沿所述入风口47向所述出风口41流动时,所述换热器43与气流流动方向呈一定夹角,以增大所述换热器43与气流的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本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换热器43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其中α的角度范围为30°~70°。当所述室内机本体40运行时,所述换热器43产生凝水可以沿着所述换热器43向下流动,进入所述室内机本体40内的水槽45。

  在设置有所述电辅热装置44时,所述换热器43呈倾斜放置,可以在所述室内机本体40内形成用于安装所述电辅热装置44的空间,以使所述室内机本体40内部空间布局更紧凑,有助于减小所述室内机本体40的体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室内机本体40内设有风机42,所述风机4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风机42并排设置,所述风机42用于将吸入所述换热风道48,使气流自所述风道入口21抽送至所述出风口41。

  多个所述风机42并排设置是指多个所述风机42呈并列设置在所述室内机本体40内,同时将气流向所述出风口41抽送。通过利用多个并排设置的风机42,能够实现增压功能,以改善长进风管30的风阻问题,有效保障风量。当所述出风口41的开口朝下设置时,所述风机42可以直接将气流向下输送,配合多个所述风机42,能够使出风口41的风感更强。所述风机42包括风轮422和电机421,所述电机421用于带动所述风轮422转动。所述风机42可以采用离心风机、贯流风机,也可以采用轴流风机。

  为了增强所述出风口41的风感,本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风机42设于所述出风口41与所述换热器43之间,所述风机42运行时,在所述换热器43靠近所述出风口41一侧形成负压,使气流由所述风道入口21进入所述进风壳20内,气流由所述出风口41输出时,风感更强。

  本实用新型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空调器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5、图6和图7,所述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外机50,还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吊顶式空调室内机,其中,所述吊顶式空调室内机的室内机本体40与所述空调室外机50通过冷媒管连接。

  室内吊顶110将室内空间100分隔形成上方的安装空间120和下方的活动空间,所述吊顶式空调室内机用于安装在吊顶110上方的安装空间120内,以减小占用室内地面空间。

  请参阅图8和图9,所述吊顶110的下方为室内活动空间,所述进风壳20和所述室内机本体40在所述吊顶110的上方分别独立设置,所述进风管30连通所述室内机本体40和所述进风壳20,以防止所述风道入口21和所述出风口41的冷热风相互干涉。

  所述吊顶110上设置有分别与所述风道入口21和所述出风口41相对应的通孔,在安装时,可以根据室内环境设计和所述吊顶110的设计来确定所述进风壳20和所述室内机本体40的相对位置。

《进风组件、吊顶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