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技术 > 供暖通风> 加湿器结构及具有该加湿器结构的空气处理装置独创技术13405字

加湿器结构及具有该加湿器结构的空气处理装置

2021-02-02 07:42:44

加湿器结构及具有该加湿器结构的空气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湿器结构及具有该加湿器结构的空气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湿膜加湿器作为一种清洁无噪音的空气加湿器件,被广泛应用在新风系统和空调加湿系统中,现有的湿膜加湿器的布水器通常是在进水侧设置一个进水口,出水侧设置多个孔径相同的出水孔,这样的布水器设计虽然结构简单,但存在一定的缺陷。当布水器的进水侧仅设置一个进水口时,无论是采用自来水管进水还是水泵进水,随着出水孔距离进水口位置的变远,出水孔处的水流水压会逐渐变小,相应的出水孔流量也逐渐减小,出水孔流量差异会导致布水效果不均匀,靠近进水口位置的出水孔流量大,容易在加湿材料上形成水流,水流直接自加湿材料表面流下,加湿材料不能充分吸附水分,湿膜加湿器加湿效率低下,用户体验度差;并且,现有的湿膜加湿器中,水是从一路进水管道进入到布水器中,为保障布水器出水孔流量,布水器进水时所需的水压较高,容易造成水资源浪费;此外,一般的湿膜加湿器习惯将加湿材料的导流波纹设计得与水流方向平行,但这样水容易顺着加湿材料的导流波纹直接流下来,导致湿膜出现吹水、吹泡泡现象,引起机组能耗居高不下,使用成本增加。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加湿器结构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布水效果均匀、不易引起吹水现象且加湿效率高的加湿器结构及具有该加湿器结构的空气处理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基于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加湿器结构,包括湿膜、安装在湿膜上方的布水器和用于安装湿膜的湿膜安装框,所述湿膜包括多个沿竖直方向叠放的子湿膜,所述子湿膜表面沿水平方向延伸分布有导流波纹,所述湿膜自靠近布水器一侧的端面沿子湿膜叠放方向形成数个深度不一的导流盲孔,所述布水器包括至少两个进水口和多个出水孔,所述进水口通过毛细管与自来水管连通。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所述进水口之间,多个所述出水孔的孔径自距进水口最远的中间位置向两侧递减。根据出水孔距离进水口的远近,相应的对出水孔孔径进行调整,距离进水口越远的出水孔孔径越大,以两个进水口之间的中点为对称中心,设于该两个进水口之间的出水孔围绕对称中心对称分布,距离进水口越近的出水孔孔径越小,对出水孔孔径进行调整,可进一步缩小不同位置出水孔之间的流量差异,进一步提高加湿器的布水均匀度。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出水孔在所述布水器上间隔均匀分布,可使加湿器工作时,布水器出水侧流出的水能更均匀的流到湿膜上,有利于使湿膜整体尽快的润湿,具备较大的蒸发面积,进一步提高加湿饱和率。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进水口在所述布水器上间隔均匀分布,布水器上相邻进水口之间的距离是统一的,有利于简化布水器出水侧的出水孔数目和孔径的设计,在基于距离进水口越远的出水孔孔径越大,距离进水口越近的出水孔孔径越小的前提下,针对相邻进水口之间的出水孔进行一次设计即可。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每一所述进水口通过多根毛细管与自来水管连通,所述毛细管的流量之和等于或大于所述出水孔的流量之和,有利于确保加湿器工作时,布水器的出水侧能持续稳定的给水。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导流盲孔在湿膜上间隔均匀分布,且多个所述导流盲孔的深度呈阶梯状分布。自布水器出水侧流出的水先流到湿膜端面,一部分自上层子湿膜往下层子湿膜渗透,另一部分直接从各个导流盲孔流入到湿膜内部各层,在湿膜上间隔均匀的开设多个深度呈阶梯状分布的导流盲孔,有利于水更迅速且充分的分布到湿膜内部各个部位,使得湿膜的水量分布更加均匀,具有较大的蒸发面积,加湿饱和率高。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出水孔设于布水器的与所述湿膜端面正对的一侧,使得从布水器出来的水尽可能的都散落到湿膜上,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湿膜安装框包括湿膜上框、湿膜下框和两个湿膜侧框,所述湿膜安装框与湿膜可拆卸连接。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湿膜上框和湿膜下框的两端、两个湿膜侧框的两端均设有连接孔,所述湿膜上框、湿膜下框通过螺栓和螺母与两个湿膜侧框连接,湿膜上框、湿膜下框和湿膜侧框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拆装方便且结构可靠。

  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又一方面,提供一种包括上述任一种加湿器结构的空气处理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加湿器结构的优点在于:

  (1)通过增加布水器的进水口数量,减少各出水孔之间的水压差值,使得出水孔之间的流量差异较小,避免了在湿膜上形成水流而湿膜不能充分吸附水分的情况,湿膜加湿器布水更加均匀,具有较大的蒸发面积,从而加湿饱和率很高,有效降低了机组的能耗,并且,加湿器表面没有水滴飘洒,不需要设计挡水板,机组体积可适当减少,提高了机组的美观性。

  (2)将布水器的进水分散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进水口进行后,相较单一进水口类型的布水器而言,每个进水口的流量要求得以减少,更易于用毛细管连通进水口和自来水管这一方式的实现,每个进水口均通过毛细管与自来水管连通,布水器加水时不再需要用很大的水压来确保加湿效果,仅利用自来水的水压即可,大大的节约了水资源,有效降低了使用成本。

  (3)湿膜包括多个沿竖直方向叠放的子湿膜,子湿膜表面沿水平方向延伸分布有导流波纹,通过将湿膜的子湿膜安装方法调整为沿竖直方向叠放,使得子湿膜上导流的波纹与加湿水流的方向垂直,避免了水顺着加湿材料的导流波纹直接流下来使湿膜出现吹水吹泡泡现象的情况,避免了机组产生较高能耗。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结合附图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加湿器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加湿器结构中布水器出水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加湿器结构中湿膜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加湿器结构中湿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湿膜,11子湿膜,12导流盲孔,2布水器,21进水口,22出水孔,23毛细管,3湿膜安装框,31湿膜上框,311配合槽,32湿膜下框,33湿膜侧框,34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在附图中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加湿器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参阅图1至图4,其中图2的直线箭头用于指示水流方向,在本实施例中,加湿器结构包括湿膜1、安装在湿膜1上方的布水器2和用于安装湿膜1的湿膜安装框3,湿膜1包括多个沿竖直方向叠放的子湿膜11,子湿膜11表面沿水平方向延伸分布有导流波纹,湿膜1自靠近布水器2一侧的端面沿子湿膜11叠放方向形成数个深度不一的导流盲孔12,布水器2包括至少两个进水口21和多个出水孔22,进水口21通过毛细管23与自来水管连通。布水器2上设置进水口21的具体个数可以根据布水器2的长度和出水孔22个数来确定,通过在布水器2的进水侧设置多个进水口21,可确保加湿器工作时,布水器2上不同位置的出水孔22附近均有水流送到,各个出水孔22之间水压差值小从而流量差异小,加湿器布水更加均匀,湿膜1的端面开设的数个导流盲孔12用于供自布水器2流出的水流入,从而润湿湿膜1的内部各层。

  在本实施例中,进水口21在布水器2上间隔均匀分布,多个出水孔22在布水器2上间隔均匀分布,相邻的两个进水口21之间,多个出水孔22的孔径自距进水口21最远的中间位置向两侧递减,出水孔22设于布水器2的与湿膜1端面正对的一侧。对出水孔22孔径进行调整,可进一步缩小不同位置出水孔22之间的流量差异,进一步提高加湿器的布水均匀度。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可根据需要设计每一进水口21通过多根毛细管23与自来水管连通,毛细管23的流量之和等于或大于出水孔22的流量之和,有利于确保加湿器工作时,布水器2的出水侧能持续稳定的给水。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导流盲孔12在湿膜1上间隔均匀分布,且多个导流盲孔12的深度呈阶梯状分布。具体的,可以将导流盲孔12的深度分布设计成自湿膜1的居中位置向边缘递减,也可以将导流盲孔12的深度分布设计成自湿膜1的居中位置向边缘递增,还可以是其他的分布方式,只要导流盲孔12有不同的深度即可。自布水器2出水侧流出的水先流到湿膜1端面,一部分自上层子湿膜11往下层子湿膜11渗透,另一部分直接从各个导流盲孔12流入到湿膜1内部各层,在湿膜1上间隔均匀的开设多个深度呈阶梯状分布的导流盲孔12,有利于水更迅速且充分的分布到湿膜1内部各个部位,使得湿膜1的水量分布更加均匀,具有较大的蒸发面积,加湿饱和率高。

  在本实施例中,布水器2采用PVC给水管制成,不需热熔工具,制作过程简练。

  在本实施例中,湿膜安装框3包括湿膜上框31、湿膜下框32和两个湿膜侧框33,湿膜安装框3与湿膜1可拆卸连接。湿膜加湿器的湿膜1需要定期更换,从耗材角度看,湿膜1与湿膜安装框3可拆卸连接,当湿膜1需要更换时,仅仅更换湿膜加湿纸即可,不需要将加湿器整体更换,方便维修,降低了维护成本,使价格上具有了同行竞争优势。

  在本实施例中,湿膜上框31、湿膜下框32和两个湿膜侧框33均为横截面呈U形的边框结构,布水器2设于湿膜上框31和湿膜1之间,湿膜上框31上设有与布水器2外形配合的配合槽311。具体的,湿膜上框31和湿膜下框32的两端、两个湿膜侧框33的两端均设有连接孔34,湿膜上框31、湿膜下框32通过螺栓和螺母与两个湿膜侧框33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气处理装置,包括上述的加湿器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湿器结构及空气处理装置,通过增加布水器的进水口数量,减少各出水孔之间的水压差值,使得出水孔之间的流量差异较小,避免了在湿膜上形成水流而湿膜不能充分吸附水分的情况,湿膜加湿器布水更加均匀,具有较大的蒸发面积,从而加湿饱和率很高,有效降低了机组的能耗,并且,加湿器表面没有水滴飘洒,不需要设计挡水板,机组体积可适当减少,提高了机组的美观性;将布水器的进水分散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进水口进行后,相较单一进水口类型的布水器而言,每个进水口的流量要求得以减少,更易于用毛细管连通进水口和自来水管这一方式的实现,每个进水口均通过毛细管与自来水管连通,布水器加水时不再需要用很大的水压来确保加湿效果,仅利用自来水的水压即可,大大的节约了水资源,有效降低了使用成本;湿膜包括多个沿竖直方向叠放的子湿膜,子湿膜表面沿水平方向延伸分布有导流波纹,通过将湿膜的子湿膜安装方法调整为沿竖直方向叠放,使得子湿膜上导流的波纹与加湿水流的方向垂直,避免了水顺着加湿材料的导流波纹直接流下来使湿膜出现吹水吹泡泡现象的情况,避免了机组产生较高能耗。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加湿器结构及具有该加湿器结构的空气处理装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