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技术 > 发动机机器> 换热器及发动机独创技术16968字

换热器及发动机

2021-01-31 21:48:13

换热器及发动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换热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换热器及发动机。

  背景技术

  油冷器一般安装在发动机缸体内形成的容纳腔中,冷却液流入容纳腔并流经油冷器以对油冷器内的机油进行冷却。为提高对机油的冷却效率,在制造时,油冷器的外壁一般与容纳腔的内壁贴合,以尽可能避免冷却液不流经油冷器,而是从油冷器与容纳腔内壁之间的缝隙流过的情况。而随着发动机的性能的提升,对油冷器换热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发动机中原装的油冷器无法满足要求时,就需要更换换热能力更强的油冷器,此时,会出现因更换后的油冷器与容纳腔内壁不贴合而出现缝隙,导致部分冷却液不流经油冷器而从缝隙流过,使换热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针对目前发动机更换油冷器后换热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及发动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换热器,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具有进液侧端面;

  所述换热器还包括安装于所述本体的挡水组件,所述挡水组件包括用于阻挡流向为第一方向的水流的第一挡水件,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挡水件位于所述本体的侧面;

  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进液侧端面垂直。

  优选地,所述第一挡水件为板件;所述第一挡水件的板面的延展方向具有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分量,或者,所述第一挡水件的板面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使第一挡水件为板件,并使该板件能够正面或倾斜阻挡在第一方向上流动的水流,提高了第一挡水件阻挡水流的能力,进而使更多冷却液流经换热器,使换热性能有更明显的改善。

  优选地,所述第一挡水件沿所述进液侧端面边缘延伸的框形结构。

  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这使得环绕进液侧端面形成对在第一方向流动的冷却液进行全方位阻挡,进一步增加流经换热器的冷却液的量,提升换热器的换热性能。

  优选地,所述进液侧端面具有上游端,所述第一挡水件位于所述上游端处。

  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冷却液流动至上游端时冷却液流速较大,冷却液很容易从上游端位置处的缝隙大量且快速的流过,而在上游端处设置第一挡水件能够首先对冷却液进行阻挡,有效的减少从缝隙通过的冷却液的量,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冷却液的流速,使冷却液通过换热器时能够进行充分换热,进而提高换热性能。

  优选地,所述上游端为所述进液侧端面在第二方向上的一端;

  所述挡水组件包括第二挡水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二挡水件位于所述进液侧端面远离所述上游端的一端以阻挡流向为第二方向的水流;

  所述第二方向平行于所述进液侧端面并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当冷却液流量和流速较大时,除可能在第一方向从上游端位置的缝隙流过外,冷却液还会向其他方向流动并从相应的缝隙流过,设置第二挡水件则能够直接对在第二方向上流动冷却液进行阻挡,并尽可能将冷却液限制在进液侧端面处,使冷却液通过进液侧端面,进而提高换热性能。

  优选地,所述进液侧端面用于在竖直方向上设置,在竖直方向上所述上游端为所述进液侧端面的底端;

  第二挡水件为竖向挡水板,所述竖向挡水板位于所述进液侧端面的上方以阻挡由下向上流动的水流。

  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当冷却液流量和流速较大时,冷却液的液面会快速上升,进而会使冷却液从换热器上方的缝隙流过,而通过竖向挡水板,则能对竖向流动的冷却液产生一定阻挡,减少冷却液从上方的缝隙流过的量,使更多冷却液流过换热器,提升换热性能。

  优选地,所述竖向挡水板垂直于所述进液侧端面,或者,所述竖向挡水板从与所述本体连接的位置斜向下且远离所述进液侧端面方向延伸。

  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可以通过竖向挡水板板面的方向对冷却液的流向进行适当的引导,进而使更多冷却液流过换热器,提升换热性能。

  优选地,所述进液侧端面用于在竖直方向上设置,所述上游端为所述进液侧端面在水平方向上的一端;

  第二挡水件为侧向挡水板,所述侧向挡水板位于所述进液侧端面远离所述上游端的一侧以阻挡在水平方向上流动的水流。

  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当冷却液流量和流速较大时,部分冷却液可能会在水平面内且平行于进液侧端面的方向上快速流向进液侧端面的另一侧,从该另一侧处的缝隙流过,而通过该侧向挡水板,则能对这部分冷却液进行有效阻挡,使冷却液更多的流过换热器,继而提升换热性能。

  优选地,所述侧向挡水板垂直于所述进液侧端面,或者,所述侧向挡水板从与所述本体连接的位置向靠近所述上游端且远离所述进液侧端面的方向倾斜延伸。

  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可以通过侧向挡水板板面的方向对冷却液的流向进行适当的引导,进而使更多冷却液流过换热器,提升换热性能。

  优选地,所述进液侧端面用于在竖直方向上设置,所述第一挡水件安装在所述本体的底部。

  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进液侧端面用于在竖直方向上设置时,冷却液会首先向换热器底部的缝隙流动,将第一挡水件安装在本体的底部,使对冷却液阻挡的效果更加明显,换热性能的提升也更加明显。

  优选地,所述进液侧端面用于在竖直方向上设置,所述第一挡水件安装在所述本体的顶部。

  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这样能够阻挡部分从本体顶部流过的冷却液,以改善换热性能,特别是与竖向挡水板结合使用时,可分两级阻挡从本体顶部流过的冷却液,使换热性能提升更加明显。

  本申请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发动机,包括缸体和上述本申请所提供的换热器,在所述缸体内形成有换热器容纳腔,所述换热器安装于所述换热器容纳腔内。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所提供的换热器及发动机,通过设置在本体的上述侧面的第一挡水件,对从换热器与换热器容纳腔内壁之间的缝隙流过的冷却液形成一定阻挡,进而减少从缝隙流过的冷却液的量,改善换热性能。

  本申请的附加技术特征及其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内容中阐述地更加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具体实践可以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某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发动机一种实施方式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换热器;

  110-竖向挡水板;

  120-本体;

  121-进液侧端面;

  130-侧向挡水板;

  140-第一挡水件;

  200-缸体;

  210-进水口;

  300-缝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3所示,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换热器100,包括:本体120,本体120具有进液侧端面121;

  换热器100还包括安装于本体120的挡水组件,挡水组件包括用于阻挡流向为第一方向的水流的第一挡水件140,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方向上第一挡水件140位于本体120的侧面;

  第一方向与进液侧端面121垂直。

  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中,水指的是冷却液;上述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方向上第一挡水件140位于本体120的侧面,其中的侧面可以为本体120的上、下、左和/或右。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换热器100,通过设置在本体120的上述侧面的第一挡水件140,对从换热器100与换热器容纳腔内壁之间的缝隙流过的冷却液形成一定阻挡,进而减少从缝隙300流过的冷却液的量,改善换热性能。

  在本申请的一种或多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挡水件140为板件;第一挡水件140的板面的延展方向具有垂直于第一方向的分量,或者,第一挡水件140的板面与第一方向垂直。使第一挡水件140为板件,并使该板件能够正面或倾斜阻挡在第一方向上流动的水流,提高了第一挡水件140阻挡水流的能力,进而使更多冷却液流经换热器100,使换热性能有更明显的改善。当然,第一挡水件140也可以为网件、杆件等结构。

  在本申请的一种或多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挡水件140为沿进液侧端面121边缘延伸的框形结构。这使得环绕进液侧端面121形成对在第一方向流动的冷却液进行全方位阻挡,进一步增加流经换热器100的冷却液的量,提升换热器100的换热性能。

  在本申请的一种或多种实施方式中,进液侧端面121具有上游端,第一挡水件140位于上游端处。

  上述上游端为进液侧端面121首先与冷却液接触的一端,该上游端的位置可与换热器容纳腔的进水口210的位置相对应。由于冷却液流动至上游端时冷却液流速较大,冷却液很容易从上游端位置处的缝隙300大量且快速的流过,而在上游端处设置第一挡水件140能够首先对冷却液进行阻挡,有效的减少从缝隙300通过的冷却液的量,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冷却液的流速,使冷却液通过换热器100时能够进行充分换热,进而提高换热性能。

  在本申请的一种或多种实施方式中,上游端为进液侧端面121在第二方向上的一端;

  挡水组件包括第二挡水件,在第二方向上第二挡水件位于进液侧端面121远离上游端的一端以阻挡流向为第二方向的水流;

  第二方向平行于进液侧端面121。

  当冷却液流量和流速较大时,除可能在第一方向从上游端位置的缝隙300流过外,冷却液还会向其他方向流动并从相应的缝隙300流过,设置第二挡水件则能够直接对在第二方向上流动冷却液进行阻挡,并尽可能将冷却液限制在进液侧端面121处,使冷却液通过进液侧端面121,进而提高换热性能。

  在本申请的一种或多种实施方式中,进液侧端面121用于在竖直方向上设置,在竖直方向上上游端为进液侧端面121的底端;

  第二挡水件为竖向挡水板110,竖向挡水板110位于进液侧端面121的上方以阻挡由下向上流动的水流。

  当冷却液流量和流速较大时,冷却液的液面会快速上升,进而会使冷却液从换热器100上方的缝隙300流过,而通过竖向挡水板110,则能对竖向流动的冷却液产生一定阻挡,减少冷却液从上方的缝隙300流过的量,使更多冷却液流过换热器100,提升换热性能。

  在本申请的一种或多种实施方式中,竖向挡水板110垂直于进液侧端面121,或者,竖向挡水板110从与本体120连接的位置斜向下且远离进液侧端面121方向延伸。可以通过竖向挡水板110板面的方向对冷却液的流向进行适当的引导,进而使更多冷却液流过换热器100,提升换热性能。

  在本申请的一种或多种实施方式中,进液侧端面121用于在竖直方向上设置,上游端为进液侧端面121在水平方向上的一端;

  第二挡水件为侧向挡水板130,侧向挡水板130位于进液侧端面121远离上游端的一侧以阻挡在水平方向上流动的水流。

  当冷却液流量和流速较大时,部分冷却液可能会在水平面内且平行于进液侧端面121的方向上快速流向进液侧端面121的远离上游端的一侧,从该远离上游端的一侧处的缝隙300流过,而通过该侧向挡水板130,则能对这部分冷却液进行有效阻挡,使冷却液更多的流过换热器100,继而提升换热性能。

  在本申请的一种或多种实施方式中,侧向挡水板130垂直于进液侧端面121,或者,侧向挡水板130从与本体120连接的位置向靠近上游端且远离进液侧端面121的方向倾斜延伸。可以通过侧向挡水板130板面的方向对冷却液的流向进行适当的引导,进而使更多冷却液流过换热器100,提升换热性能。

  在本申请的一种或多种实施方式中,进液侧端面121用于在竖直方向上设置,第一挡水件140安装在本体120的底部。进液侧端面121用于在竖直方向上设置时,冷却液会首先向换热器100底部的缝隙300流动,将第一挡水件140安装在本体120的底部,使对冷却液阻挡的效果更加明显,换热性能的提升也更加明显。

  在本申请的一种或多种实施方式中,进液侧端面121用于在竖直方向上设置,第一挡水件140安装在本体120的顶部。这样能够阻挡部分从本体120顶部流过的冷却液,以改善换热性能,特别是与竖向挡水板110结合使用时,可分两级阻挡从本体120顶部流过的冷却液,使换热性能提升更加明显。

  本申请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发动机,包括缸体和上述的换热器100,在缸体200内形成有换热器容纳腔,换热器100安装于换热器容纳腔内。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发动机采用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换热器100,通过设置在本体120的上述侧面的第一挡水件140,对从换热器100与换热器容纳腔内壁之间的缝隙300流过的冷却液形成一定阻挡,进而减少从缝隙300流过的冷却液的量,改善换热性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换热器及发动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