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技术 > 发动机机器> 一种内燃机车的变排量机油泵独创技术10292字

一种内燃机车的变排量机油泵

2021-02-01 07:12:58

一种内燃机车的变排量机油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内燃机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内燃机车的变排量机油泵。

  背景技术

  机油泵作用是将机油提高到一定压力后,强制地压送到发动机各零件的运动表面上。机油泵结构形式可以分为齿轮式和转子式两类。齿轮式机油泵又分为内接齿轮式和外接齿轮式,一般把后者称为齿轮式油泵,现有的变排量机油泵虽然可以实现对机油的运输,但存在内转子长时间带动外转子,会造成内转子与外转子造成磨损,进而使得变排量机油泵工作性能下降,影响变排量机油泵的工作效率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燃机车的变排量机油泵,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变排量机油泵虽然可以实现对机油的运输,但存在内转子长时间带动外转子,会造成内转子与外转子造成磨损,进而使得变排量机油泵工作性能下降,影响变排量机油泵的工作效率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内燃机车的变排量机油泵,包括变排量机油泵体,所述变排量机油泵体的腔体内部设有外转子机构;

  所述外转子机构包括外圈、滚珠、内圈、外转子、第一块体、滑杆和弹簧;

  所述外圈的外壁固接于变排量机油泵体的内腔,所述外圈的内壁间隙配合有内圈,所述外圈的内壁与内圈的外壁转动相连有多个滚珠,所述内圈的内壁固接有外转子,所述外转子的内壁固接有多个第一块体,多个所述块体两两之间内侧均固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外壁两侧均间隙配合有弹簧。

  优选的,所述变排量机油泵体的内壁设有转动机构;

  所述转动机构包括圆块、滑槽、滑块、竖杆、通孔和第二块体;

  所述圆块固接于变排量机油泵体的前端面,所述圆块的外壁加工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壁滑动相连有多个滑块,所述滑块的外侧均固接有竖杆,所述竖杆的外侧加工有通孔,多个所述通口的内壁分别与多个滑杆的外壁滑动相连,所述竖杆的两侧与两个弹簧的内侧相贴合,多个所述竖杆的左侧均固接有第二块体。

  优选的,所述圆块位于变排量机油泵体的内腔圆心处。

  优选的,所述变排量机油泵体的内腔设有内转子机构;

  所述内转子机构包括圆杆和内转子;

  所述圆杆转动相连于变排量机油泵体的内腔后端面,所述圆杆的外壁固接有内转子。

  优选的,所述内转子的前端面设有连接机构;

  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第一销轴、杆体和第二销轴;

  多个所述杆体均通过第一销轴与内转子的前端面活动相连,多个所述杆体分别通过第二销轴与多个第二块体转动相连。

  优选的,多个所述杆体的长度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

  该内燃机车的变排量机油泵通过外转子、滑杆和竖杆之间的配合,使得外转子与内转子的摩擦力减小,避免内转子长时间带动外转子,会造成内转子与外转子造成磨损,进而使得变排量机油泵工作性能下降,影响变排量机油泵的工作效率。

  该内燃机车的变排量机油泵通过圆块、滑槽和竖杆之间的配合,使得竖杆受力转动时,可进行稳定的带动外转子进行转动,进而使得该内燃机车的变排量机油可稳定的进行机油运输。

  该内燃机车的变排量机油泵通过内转子、杆体和外转子之间的配合,使得内转子无需与外转子进行接触,也可带动外转子进行转动,进而使得变排量机油泵可进行稳定的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滚珠、内圈和外转子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竖杆和内转子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杆体、内转子和转动机构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中:1、变排量机油泵体,2、外转子机构,201、外圈,202、滚珠,203、内圈,204、外转子,205、第一块体,206、滑杆,207、弹簧,3、转动机构,301、圆块,302、滑槽,303、滑块,304、竖杆,305、通孔,306、第二块体,4、内转子机构,401、圆杆,402、内转子,5、连接机构,501、第一销轴,502、杆体,503、第二销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内燃机车的变排量机油泵,包括变排量机油泵体1,变排量机油泵体1的腔体内部设有外转子机构2,外转子机构2包括外圈201、滚珠202、内圈203、外转子204、第一块体205、滑杆206和弹簧207,外圈201的外壁固接于变排量机油泵体1的内腔,外圈201的内壁间隙配合有内圈203,外圈201的内壁与内圈203的外壁转动相连有多个滚珠202,外圈201、滚珠202和内圈203过程轴承,内圈203的内壁固接有外转子204,使得外转子204受力时可通过内圈203进行转动,外转子204的内壁固接有多个第一块体205,多个块体205两两之间内侧均固接有滑杆206,滑杆206数量为4个,滑杆206的外壁两侧均间隙配合有弹簧207,弹簧207的弹力系数为7500-8500NM。

  变排量机油泵体1的内壁设有转动机构3,转动机构3包括圆块301、滑槽302、滑块303、竖杆304、通孔305和第二块体306,圆块301固接于变排量机油泵体1的前端面,圆块301的外壁加工有滑槽302,滑槽302的内壁滑动相连有多个滑块303,滑块303的数量为4个,使得滑块303可在滑槽302的内壁进行转动,滑块303的外侧均固接有竖杆304,使得滑块303可带动竖杆304可在滑槽302的内壁进行转动,竖杆304的外侧加工有通孔305,多个通口305的内壁分别与多个滑杆206的外壁滑动相连,使得竖杆304可在滑杆206的外壁进行滑动,竖杆304的两侧与两个弹簧207的内侧相贴合,弹簧207给予竖杆304居中的力,多个竖杆304的左侧均固接有第二块体306,圆块301位于变排量机油泵体1的内腔圆心处,使得竖杆304受力转动时,可带动外转子204进行转动。

  变排量机油泵体1的内腔设有内转子机构4,内转子机构4包括圆杆401和内转子402,圆杆401转动相连于变排量机油泵体1的内腔后端面,使得圆杆401可在变排量机油泵体1的后端面进行转动,圆杆401的外壁固接有内转子402,使得圆杆401可带动内转子402进行转动。

  内转子402的前端面设有连接机构5,连接机构5包括第一销轴501、杆体502和第二销轴503,多个杆体502均通过第一销轴501与内转子402的前端面活动相连,杆体502的数量为4个,多个杆体502分别通过第二销轴503与多个第二块体306转动相连,使得内转子402转动时,可带动杆体502进行转动,进而使得杆体502可带动外转子204进行转动,多个杆体502的长度相同,使得杆体502可均匀带动外转子204进行转动。

  当使用该内燃机车的变排量机油泵时,圆杆401受力转动时,圆杆401可带动内转子402进行转动,内转子402转动时,内转子402通过第一销轴501带动杆体502进行转动,进而使得杆体502通过第二销轴503带动竖杆304进行转动,进而使得杆体304可通过于滑槽302在滑槽302的内壁进行转动,进而使得杆体304可在滑杆206上进行滑动,进而使得杆体304可通过弹簧207带动外转子204进行转动,进而使得外转子204通过内圈203、滚珠202和外圈301形成的轴承,在变排量机油泵体1的内腔进行转动,进而使得外转子204与内转子402的摩擦力减小,避免内转子402长时间带动外转子204,会造成内转子402与外转子204造成磨损,进而使得变排量机油泵工作性能下降,影响变排量机油泵的工作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一种内燃机车的变排量机油泵.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