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技术 > 发动机机器> 一种电加热曲通管接头及汽车独创技术16140字

一种电加热曲通管接头及汽车

2021-01-31 20:07:29

一种电加热曲通管接头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曲通管接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加热曲通管接头及汽车。

  背景技术

  国六法规中对曲轴箱通风系统新增特殊要求,即,曲轴箱通风系统外接管路必须可检测或不可拆卸,以此来满足目前对国六排放的需求;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当汽车在极寒地区行驶时,经常出现曲通管路结冰堵死喷机油的问题,目前为了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曲通管路多采用包裹保温材料,且通常采用将曲通管路的阳接头上加不可拆卸接头的方式进行装配;但在更换相应零部件时,必须将管路破坏或者连带其他零件一同进行拆卸,不仅维修维护成本高,而且面对寒区曲通管路结冰的问题,在曲通管路上包裹保温材料不能根本解决这一问题,长时间累积仍可以导致结冰堵死。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加热曲通管接头,能够与曲通管进行配合锁紧密封连接且实现脱离报警,以此来减少在需要更换零部件时,由于将曲通管路或连带其他零件一同拆除造成维修维护成本高的问题,同时,还能够解决在寒区中曲通管路结冰堵死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加热曲通管接头,包括外壳腔体,设置在所述外壳腔体上端的顶盖,设置在所述外壳腔体下部的管道,设置在所述外壳腔体内的导通腔室,设置在所述外壳腔体内且与所述导通腔室相邻的加热腔室,设置在所述加热腔室内用于对管道进行加热的加热机构,以及设置在所述导通腔室内用于对加热机构进行开闭的导通机构;

  所述加热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加热腔室内且紧贴所述加热腔室下内壁的导热体,设置在所述导热体上用于与顶盖配合压紧且与所述导通机构相配合的导电加热模块。

  所述导电加热模块包括设置在所述加热腔室内且位于所述导热体上的绝缘中间体,设置在所述绝缘中间体上表面且位于第一侧的第一盲孔,设置在所述第一盲孔内的第一弹簧,设置在所述顶盖上且与第一弹簧相配合的第一金属导电片,设置在所述绝缘中间体下表面且与所述第一盲孔相对应的第二盲孔,设置在所述第二盲孔内且与所述导热体接触连接的第三金属导电片;设置在所述绝缘中间体上表面且位于第二侧的通孔,设置在所述通孔内的第二弹簧,设置在所述顶盖上且与所述第二弹簧相配合的第二金属导电片,设置在所述通孔内且位于所述第二弹簧下端用于与所述导热体相配合的加热元件。

  所述导通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导通腔室第一侧且通过导线与第三金属导电片相连接的第一导电触点,设置在所述导通腔室第二侧且通过导线与第一金属导电片相连接的第二导电触点,设置在所述导通腔室内用于连接第一导电触点与第二导电触点的金属电开关,所述金属电开关的触发端延伸至管道内。

  所述管道内壁镶嵌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导热体相配合对管道内气体进行加热的环形散热套,设置在所述环形散热套内壁上的散热片。

  所述外壳腔体下表面向内凹陷形成与管路外壁连为一体的半圆筒面。

  所述导热体上表面的第一侧设置与所述第三金属导电片相配合的凸台。

  所述第一金属导电片的一端延伸至顶盖侧面外部形成接电正极或负极,所述第二金属导电片的一端延伸出顶盖侧面外部形成接电负极或正极。

  设置在所述管道内且位于金属电开关处用于对插入管道内的曲通管端部进行限位的限位块。

  所述加热腔室内壁设置用于对导热体周侧进行限位的多个第一限位凸起,以及设置在所述绝缘中间体周侧且用于与所述加热腔室进行配合限位的多个第二限位凸起。

  所述顶盖通过焊接或胶合的方式与所述外壳腔体上端面进行密封。

  所述限位块的横截面为半环型。

  所述散热片为侧面呈凸字形的散热片。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电加热曲通管接头。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曲轴箱通风系统外接管路必须可检测或不可拆卸,以此来满足目前对国六排放的需求;本实用新型采用可检测的方式来实现对国六排放的需求,在曲通管插入接头管道内部时,则会触发金属开关使得第一导电触点与第二导电触点之间形成电流通道,此时加热元件工作,并通过导热体将热量传递至环形散热套,来对经过管道内的气体进行加热;当曲通管拔出时使得金属开关复位,则使得第一导电触点与第二导电触点之间的电流通道断开,此时加热元件停止工作;同时使得由第一金属导电片进入接头的电流不能经第二金属导电片流出,形成断路,此时整车ECU检测到曲通管可能脱落,并会发出警报;由于分体设置的方式,能够避免在必须检修时,由于将曲通管路或连带其他零件一同拆除造成维修维护成本高的问题,同时,还能够解决在寒区中曲通管路结冰堵死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右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B-B的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去除顶盖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去除顶盖、第一金属导电片、绝缘中间体、第二金属导电片、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1-附图5,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图5所示:一种电加热曲通管接头,包括外壳腔体1,设置在所述外壳腔体1上端的顶盖2,设置在所述外壳腔体1下部的管道5,设置在所述外壳腔体1内的导通腔室23,设置在所述外壳腔体1内且与所述导通腔室23相邻的加热腔室24,设置在所述加热腔室24内用于对所述管道5进行加热的加热机构,以及设置在所述导通腔室23内用于对所述加热机构进行开闭的导通机构;为了确保外壳腔体1的绝缘效果,优选的采用PE66的材质进行制造,且更容易成型,当然还可采用PA66工程塑料进行制造,而采用将外壳腔体1内分为两部分的方式,能够有效的划分结构区域,更容易进行装配与功能区分,同时在导通腔室23内设置导通机构,能够在曲通管插入管道5后通过导通机构构成完整的电流回路,能够使得整车ECU实时检测到电加热曲通管接头与曲通管的连接,并在电加热曲通管接头与曲通管脱离时发出警报,同时还能够通过该电流回路对管道5进行加热,实现对流经电加热曲通管接头内的气体加热,避免因寒冷结冰的现象。

  其中,加热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加热腔室24内且紧贴所述加热腔室24下内壁的导热体12,设置在所述导热体12上表面用于与顶盖2配合压紧且与所述导通机构相配合的导电加热模块;导热体12设置为铝块,采用铝块作为导热体12,既能够传递热量,能更好的与管道5外壁进行紧密贴合来增大导热面积,使得热量能够更加高效的传递至管道5内,同时还能够作为导电的导体来导通电流。

  作为该实施例的一个优先技术方案,所述导电加热模块包括设置在所述加热腔室24内且位于所述导热体12上的绝缘中间体11,用于实现通电时的绝缘性,设置在所述绝缘中间体11上表面且位于第一侧的第一盲孔14,设置在所述第一盲孔14内的第一弹簧10,设置在所述顶盖2上且与第一弹簧10相配合的第一金属导电片3,设置在所述绝缘中间体11下表面且与所述第一盲孔14相对应的第二盲孔16,设置在所述第二盲孔16内且与所述导热体12相连接的第三金属导电片15;设置在所述绝缘中间体11内且位于第二侧的通孔18,设置在所述通孔18内的第二弹簧13,设置在所述顶盖2上且与所述第二弹簧13相配合的第二金属导电片4,设置在所述通孔18内且位于所述第二弹簧13下端用于与所述导热体12相配合的加热元件19,加热元件19产生的热量能够传递给导热体12,通过导热体12为管道5加热。

  其中,绝缘中间体11优选采用塑料中间体,其为阻燃塑料中间体,还可以采用陶瓷中间体,另外,由于绝缘中间体11具备绝缘作用,能够在第一盲孔14与第二盲孔16之间形成绝缘层,能够避免第一弹簧10和第三金属导电片15之间直接导通,加热元件19为PTC发热体,当然还可以采用铸铝电加热板或陶瓷电加热板,且上端面的电极与第二弹簧13相连接,而下端面的电极与导热体12相连接,导热体12不仅起到导通电流的作用,而且能够起到导热的作用。

  另外,采用的第一金属导电片3、第二金属导电片4和第三金属导电片15优选的采用铜质件,当然还可采用铝制件。

  作为该实施例的一个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导通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导通腔室23第一侧且通过导线与第三金属导电片15相连接的第一导电触点8,设置在所述导通腔室23第二侧且通过导线与第一金属导电片3相连接的第二导电触点25,设置在所述导通腔室23内用于连接第一导电触点8与第二导电触点25的金属电开关9,所述金属电开关9的触发端延伸至管道5内。

  其中,采用金属电开关9来连接第一导电触点8与第二导电触点25的方式,能够在曲通管插入管道5并推动金属电开关9的触发端后,使得第一导电触点8和第二导电触点25通过金属电开关9进行导通,实现电流的传递;其中采用的金属电开关9为Z型金属片,并在Z型金属片的折弯处设置与导通腔室23底面相连接的弹簧垫,能够在曲通管接触限位台时通过挤压的方式,挤压Z型金属片下端,使得整体克服弹簧的弹力,向上运动从而使得第一导电触点8与第二导电触点25通过Z型金属片连通;当然采用的金属电开关9还可采用T型金属片,而T型金属片的金属柱下端通过弹簧与导通腔室23的下表面进行连接,同时金属柱穿过管道5的侧壁进入管道5内,能够在曲通管插入时,将T型金属片顶起,使得第一导电触点8与第二导电触点25进行连通,并在拔出曲通管后,在弹簧的作用下,使得T型金属片的上端与第一导电触点8和第二导电触点25脱离接触,从而进行形成断路。采用的金属电开关9中的金属件可以优选为铜质件,当然还可采用铁质件,同理采用的第一导电触点8与第二导电触点25也可以为铜质件,还可采用铁质件。

  另外,所述导热体12上表面的第一侧设置与所述第三金属导电片15相配合的凸台17;设置的凸台17能够与第二盲孔16内的第三金属导电片15更好的进行接触,确保电连接的稳定性,避免虚接的现象发生;同时还能够获得较为稳定的绝缘空间并避免第三金属导电片15与凸台17上表面之间发生晃动。

  其中,由于金属电开关9的触发端需要伸入管道5中,因此管道5内的气体实际是与外壳腔体1内是连通的,为了避免气体从顶盖2与外壳腔体1上端面处溢出的现象,采用的顶盖2通过振动摩擦焊接的方式进行焊接固定确保密封的效果,当然还可采用胶水进行胶合的方式进行密封。

  实施例二

  其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外壳腔体1下表面向内凹陷形成与管路5外壁连为一体的半圆筒面21;这种设计方式能够增大导热体12与管路5的外壁的接触面积,能够提高导热的效果。

  另外,管道5内壁镶嵌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导热体12配合对管道5内气体进行加热的环形散热套22,采用管道5内壁镶嵌环形散热套22的方式,能够减少管道5的壁厚,减少导热体12与环形散热套22之间的热传递距离,同时由于热量传递至环形散热套22上,能够形成均匀稳定的加热环境,而为了避免贴近管道5处气体较热而中心区域气体温度较低,造成气流加热不均匀的现象,在环形散热套22内壁上设置散热片7;且采用的散热片7为侧面呈凸字形的散热片,能够在不影响气体流动的前提下,实现对流经气体的均匀加热。

  作为该实施例的一个优选技术方案,设置在所述管道5内且位于金属电开关9处用于对插入管道5内的曲通管端部进行限位的限位块6;设置限位块6能够提高曲通管的装配定位效果,使得曲通管端部插入管道5中后抵达限位块6时,能够实现定位与金属电开关9的导通;为了尽可能的减少对管道内气流的阻力,限位块6的横截面为半环型。

  其中,为了更好的对导热体12的周侧进行限位,在加热腔室24内壁设置用于对导热体12周侧进行限位的多个第一限位凸起20;以及设置在所述绝缘中间体11周侧且用于与所述加热腔室24进行配合限位的多个第二限位凸起26;能够对绝缘中间体11进行很好的限位,确保装配效果的同时,也确保了装配的稳固性。

  其中,第一金属导电片3的一端延伸至顶盖2侧面外部形成接电正极,所述第二金属导电片4的一端延伸出顶盖2侧面外部形成接电负极;为了确保顶盖2不会漏气,在第一金属导电片3与第二金属导电片4伸出形成电极的孔洞内添加密封胶,来确保密封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汽车包括如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电加热曲通管接头,其中,上述电加热曲通管接头的实施例均适用于该汽车的实施例中,也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首先将加热机构和导通机构安装在对应的腔体内,然后通过顶盖2对外壳腔体1的上端进行密封,然后将曲通管的一端由靠近金属电开关9的触发端插入,且曲通管前端紧贴限位块6表面并触发金属电开关9,使得第一导电触点8与第二导电触点25之间形成电流通道,使得由第一金属导电片3进入接头的电流顺利的经第二金属导电片4流出,并将完整信号传递至整车ECU,而管道5的另一端则直接与发动机盖出气端相连通,如此设置能够通过ECU随时检测到曲通管路与接头是否连接牢固,同时还能在极寒地区使用时,通过加热元件的工作能够对流经接头内的气体进行加热,避免由于气温低而结冰阻塞的现象。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一种电加热曲通管接头及汽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