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技术 > 给水排水> 雨水蓄存及入渗设施独创技术54953字

雨水蓄存及入渗设施

2021-03-03 19:22:54

雨水蓄存及入渗设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雨水蓄存/入渗设施,其通过在地面下沿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放置多个单元构件提供雨水蓄存空间。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使如下成为可能的雨水蓄存/入渗设施:减少单位空间所使用的单元构件的数量,从而允许增加雨水蓄存空间的空隙空间比率,以及建造沿竖直方向从底部穿透到地面的多个检查端口,以方便雨水蓄存/入渗设施的检查。

  背景技术

  雨水蓄存/入渗设施放置在比如道路、公园、停车场等公共设施的地下,通过沿水平和竖直方向堆叠以塑料或类似物模制的多个单元构件构造。单元构件的周围以透水片材和防水片材覆盖,雨水被储蓄在雨水蓄存/入渗设施的内部空隙空间中。不同种结构构造被开发,以作沿竖直方向支撑负载的结构构件使用。对于这种类型的雨水蓄存/入渗设施,具有较大空隙空间比率的雨水蓄存空间的设施是优选的,因为它可储蓄更大容量的雨水。此外,由于在长时间的使用期间土壤和砂粒等积聚在设施内,因此期望的是设施的内部检查及设施内土壤及砂粒的移除较为容易的雨水蓄存/入渗设施。

  在专利引用文献1和专利引用文献2详细说明的雨水蓄存/入渗设施中,构成设施的单元构件沿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以密切接触的方式放置,单元构件利用配合构件连接彼此。因此,单位体积的重量增加,且雨水蓄存空间的空隙空间比率减小,这使降低材料成本变得困难。

  在专利引用文献3详细说明的雨水蓄存/入渗设施中,单元构件彼此间隔一定距离放置,并且四个相邻单元构件的角部借助连结构件连接。此外,由于利用顶棚材料覆盖所述四个相邻单元构件的顶棚部分,单位空间的重量减小,并且通过形成沿竖直方向穿入地下的检查孔,对雨水蓄存/下设设施的检查工作变得容易。然而,专利引用文献3的雨水蓄存/入渗设施具有缺陷,一个缺陷是需要连接相邻单元构件用的连结构件,这使所需部件的数量增加,另一缺陷是由于难以在顶棚材料之上进一步堆叠单元构件,因此难以使雨水蓄存空间的容量变得更大。

  现有技术

  专利引用文献

  专利引用文献1:日本专利公报公开号Hei-10-252108

  专利引用文献2:日本专利公报公开号2002-309658

  专利引用文献3:日本专利公报公开号2010-48010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如以上描述的在背景技术中被实现,并且本发明实现以下目标。

  本发明的目标在于:通过减少单位空间所需的单元构件的数量,增加雨水蓄存空间的空隙空间比率;以及提供单元构件之间的连接具有高强度的雨水蓄存/入渗设施。

  本发明的另一目标是提供如下的雨水蓄存/入渗设施:通过使形成在许多或者任意位置处且沿竖直方向穿透的检查端口成为可能,方便该雨水蓄存/入渗设施的检查工作。

  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采用以下组成,以便解决上述问题。

  即,根据本发明1的雨水蓄存/入渗设施;

  建造通过在地面下沿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组装并放置多个单元构件,以形成雨水蓄存空间,

  所述单元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给定厚度的方形或矩形平板,

  形成在平板的一个侧面的四个角部上的连接部,连接部设置有适于连接到其它单元构件的平板的四个角部上的连接部的接触面,以及

  各自呈筒形的中空的腿,所述中空的腿在平板的四个角部处与平板一体形成,突出到平板的另一侧面,并通至所述一个侧面。

  根据本发明2的雨水蓄存/入渗设施,其特征在于,在本发明1中,所述接触面是矩形凹坑底面,各矩形凹坑底面在厚度上形成为薄的以使所述平板的厚度减半、并且各矩形凹坑底面从所述一个侧面延伸到所述另一侧面;并且是适于与另一单元构件的平板的四个角部中的任何的侧向侧面接触的两个侧面。

  根据本发明3的雨水蓄存/入渗设施,其特征在于,在本发明2中,所述连接部设置有接合部和被接合部,用于与其它单元构件的连接部接合,位于所述平板的对角线位置处的腿的末端部形成为适于连接到其它单元构件的腿的凸部和凹部,并且,腿以圆形或截台锥形的形式形成,腿的直径从所述一个侧面向另一侧面逐渐减小。

  根据本发明4的雨水蓄存/入渗设施,其特征在于,在本发明3中,腿的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分别被连接,以组成一对单元构件,使所述对单元构件和其它对单元构件的接合部、被接合部和接触面分别接合,以组装单元构件,随后,将它们沿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放置在地下,以便建立雨水蓄存空间。

  根据本发明5的雨水蓄存/入渗设施,其特征在于,在本发明4中,埋入顶段处的单元构件群的上侧之上铺设的覆土中,并且设置中空结构,中空结构连接检查端口的上部和地表,以便检查摄像机可插入检查端口中,检查端口形成在位于顶段的相邻的单元构件的平板之间。

  根据本发明6的雨水蓄存/入渗设施,其特征在于,在本发明4中,检查人孔通过如下设置:沿着竖直方向移除单元构件,从而形成从顶段处定位的单元构件的上侧延伸到地面的筒形空间,检查人孔被提供。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雨水蓄存/入渗设施,用于创建蓄存雨水的空间,通过沿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组装多个单元构件并将组装后的单元构件放置在地面下被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单元构件包括:

  具有给定厚度的方形或矩形平板,

  形成在平板的一个侧面的四个角部上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置有适于连接到其它单元构件的平板的四个角部的接触面,以及

  在所述平板的四个角部上与平板一体形成的中空筒形腿,所述中空筒形腿朝着所述平板的另一侧面突出并通至所述一个侧向侧面。

  可选地,所述接触面是矩形凹坑底面,各矩形凹坑底面在厚度上被形成为薄的以使所述平板的厚度减半、并且各矩形凹坑底面从所述一个侧面延伸到所述另一侧面;并且是适于与其它单元构件的平板的四个角部中的任何的侧面接触的两个侧面。

  可选地,所述连接部设置有接合部和被接合部,用于与其它单元构件的连接部接合,

  位于平板的对角线位置处的腿的末端部分包括突出的凸部和突出的凹部,用于与其它单元构件的腿连接,以及

  腿以圆形或截台锥形的形状形成,并且腿的直径被制成沿着从所述一个侧面朝着所述另一侧面的方向逐渐减小。

  可选地,腿的凸部和凹部被连接,以构造一对单元构件,使所述对单元构件和另一对单元构件的接合部、被接合部和接触面接合,并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交替组装,随后,将组装后的单元构件放置在地面下,以建造雨水蓄存空间。

  可选地,检查端口埋入顶段单元构件群之上铺设的覆土中,并形成在相邻的顶段单元构件的平板的侧面之间,检查端口的顶部与地表连接,以及

  中空结构被设置到设施,检查摄像机可穿过检查端口插入中空结构中。

  可选地,连接到地面的检查人孔通过如下设置:沿竖直方向移除单元构件,以形成从顶段单元构件群的顶表面延伸向上到地面的筒形空间。

  发明的有益效果

  利用根据本发明的雨水蓄存/入渗设施,由于可减少单位空间所需的单元构件的数量,并且借助雨水蓄存空间的空隙空间比率的改善,雨水蓄存容量增加,因此,制造成本降低。此外,由于连结两对单元构件的连接部的连结面以三个连结面连结,连结强度变得如此高,因此单元构件和其它单元构件的连接被建立。此外,由于能够使在任意位置上形成多个沿竖直方向穿过的检查端口成为可能,因此可方便设施检查工作。

  附图说明

  图1: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整个雨水蓄存/入渗设施的透视图。

  图2:图2是透视图,示出用于遮挡图1中所示的雨水蓄存/入渗设施群的第一段处的单元构件群和该单元构件群下方的空隙空间的盖构件。

  图3:图3是透视图,示出图1中所示的雨水蓄存/入渗设施的第二段处的单元构件群,以及用于遮挡该单元构件群的侧空隙空间的侧向侧面盖构件。

  图4:图4是透视图,示出如下构造:在第一段单元构件群上堆叠第二段单元构件群,并接合两个单元构件群,且沿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连接第一段单元构件群和第二段单元构件群。

  图5:图5是透视图,示出图1中所示的雨水蓄存/入渗设施的第三段单元构件群。

  图6:图6是透视图,示出用于遮挡图1中所示的雨水蓄存/入渗设施上侧处的空隙空间的盖构件。

  图7:图7是透视图,示出用于遮挡图1中所示的雨水蓄存/入渗设施的检查端口的盖构件。

  图8:图8示出组成图1中所示的雨水蓄存/入渗设施的单元构件A,图8(a)是单元构件A的正视图,图8(b)是图8(a)中所示的单元构件 A的侧视图,图8(c)是沿着线A-A截取的图8(a)中所示的单元构件A 的截面图。

  图9:图9示出组成图1中所示的雨水蓄存/入渗设施的单元构件 B,图9(a)是单元构件B的正视图,图9(b)是图9(a)中所示的单元构件 B的右侧视图,图9(c)是沿着线B-B截取的图9(a)中所示的单元构件B 的截面图。

  图10:图10示出单元构件C1、C2,两者组成图1中所示的雨水蓄存/入渗设施,图10(a)是单元构件C1的正视图,图10(b)是图10(a) 中所示的单元构件C1的右侧视图,图10(c)是沿着线C-C截取的图10(a) 中所示的单元构件C1的截面图,图10(d)是单元构件C2的正视图,图10(e)是图10(d)中所示的单元构件C2的右侧视图,以及图10(f)是沿着线D-D截取的图10(d)中所示的单元构件C2的截面图。

  图11:图11示出组成图6中所示的盖构件的盖构件A,图11(a) 是盖构件A的正视图,图11(b)是图11(a)中所示的盖构件A的右侧视图,图11(c)是沿着线E-E截取的图11(a)中所示的盖构件A的截面图。

  图12:图12示出组成图6中所示的盖构件的盖构件B,图12(a) 是盖构件B的正视图,图12(b)是图12(a)中所示的盖构件B的右侧视图,图12(c)是沿着线F-F截取的图12(a)中所示的盖构件B的截面图。

  图13:图13示出组成图6中所示的盖构件的盖构件C,图13(a)是盖构件C的正视图,图13(b)是图13(a)中所示的盖构件C的右侧视图,图13(c)是沿着线G-G截取的图13(a)中所示的盖构件C的截面图。

  图14:图14示出用于遮挡图7中所示的检查端口的盖构件D,图 14(a)是盖构件D的正视图,图14(b)是图14(a)中所示的盖构件D的右侧视图,图14(c)是沿着线H-H截取的图14(a)中所示的盖构件D的截面图。

  图15:图15示出侧向侧面盖构件A,图15(a)是正视图,图15(b) 是图15(a)中所示的侧向侧面盖构件A的右侧视图,图15(c)是图15(a) 中所示的侧向侧面盖构件A的平面图。

  图16:图16示出侧向侧面盖构件B,图16(a)是正视图,图16(b) 是图16(a)中所示的侧向侧面盖构件B的右侧视图,图16(c)是图16(a) 中所示的侧向侧面盖构件B的平面图。

  图17:图17是检查端口的纵向截面图,检查端口埋入雨水蓄存/ 入渗设施之上铺设的覆土中,且专供检查摄像机使用。

  图18:图18是设置检查端口为到雨水蓄存/入渗设施的检查人孔的示例,图18(a)是沿着图18(b)中所示的线a-a截取的雨水蓄存/入渗设施的顶段的平面图,图18(b)是用于检查人孔的检查端口周边的纵向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在下文中说明用于执行本发明的实施例。图1 是本发明的整个雨水蓄存/入渗设施的透视图;图2是透视图,示出用于遮挡雨水蓄存/入渗设施的第一段单元构件群和该单元构件群下方的空隙空间的盖构件。图3是透视图,示出图1中所示的雨水蓄存/入渗设施的第二段单元构件群;图4是透视图,示出如下构造:在第一段单元构件群上堆叠第二段单元构件群,以接合它们并沿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连接第一段单元构件群和第二段单元构件群。图5是透视图,示出图1中所示的雨水蓄存/入渗设施的第三段单元构件群。如图1至图5中所示,图1中所示的雨水蓄存/入渗设施1被组装,并被放置在通过在地面中挖掘形成的空间中,图2中所示的第一段单元构件群11、图3中所示的第二段单元构件群12和图5中所示的第三段单元构件群 13依次堆叠并接合,从而通过沿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相互连接,构造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单元构件群。

  单元构件A

  第一段单元构件群11、第二段单元构件群12和第三段单元构件群 13中的每个包括图8中所示的单元构件A 21、图9中所示的单元构件 B 22和图10中所示的单元构件C1 23及单元构件C2 24。单元构件A21、单元构件B 22、单元构件C1 23和单元构件C2 24全部利用合成树脂(比如,聚丙烯)模制。如图8中所示,方形平板部31和四个中空筒形腿32、32、33、33一体形成到单元构件A 21。腿32、32、33、 33以相等间距一体形成到平板31的四个角部,并朝着平板31的一个侧面311突出,且通向所述平板31的另一侧面312。腿32、32、33、 33中的每个以截台圆锥形的形式形成,随着腿从侧面311伸出,腿的直径逐渐减小。腿32、32形成在平面31的一条对角线上,腿33、33 形成在另一条对角线上。

  接合凸部321以截台圆锥形的形式形成在腿32、32的突出端的每个上,接合凹部331以能够与接合凸部321接合的截台圆锥形的形式形成在其它腿33、33的突出端的每个上。具有小直径的八个贯通孔39形成在腿32、32、33、33的突出端的每个中,以便进入腿32、32、 33、33的中空筒形部分中的水可漏到腿32、32、33、33外。单元构件 A 21的腿32、32、33、33的突出端沿竖直方向堆叠在其它单元构件A21的腿32、32、33、33的突出端上,从而建造两段式结构的单元构件A。之后,通过使腿32、32的端部上的接合凸部321与腿33、33 的接合凹部331接合,一对上下堆叠的单元构件A 21、21可沿竖直方向连接。接合凹部321和接合凸部331的连接借助大面积的锥面结合 (而非常规的销连接)有利地实现,这是因为可以增强抗弯曲强度。

  边长为L1的接触面34形成在单元构件A 21的另一侧面312处在平板31的四个角部的每个上,接触面34以方形凹坑的形式形成。注意到,该凹部设置有两个侧向侧面。接触面34沿着平板31的四个边等距离地形成在四个角部上,且接触面34凹进平板31的在侧面311上厚度H的一半。当所述两个侧向侧面与其它单元构件A的接触面34 接触时,这些侧向侧面与其它单元构件A的角部处的对应侧向侧面接触,并工作用于接收从侧向方向施加的负载。即,由于接触面34从另一侧面312凹进,即使雨水流入时引起的来自侧向侧面的动压力或者因土壤压力引起的静压力被施加,通过单元构件A连接组装成的雨水蓄存/入渗设施的机械强度得到增强。这是因为:借助矩形接触面34 的两个侧向侧面的配合,来自侧向方向的压力被接收。两个接合部35 和两个被接合部36形成在接触面34上。接合部35是这样的凸部:它从接触面34突出到平板31的另一侧面312,被接合部36是这样的凹部:它通向接触面34。所述两个接合部35和所述两个被接合部36以 90度的角度间隔布置在同一圆周上,该圆周与腿32、32、33、33同心。接合部35和被接合部36形成为在同一斜线上面向彼此。

  如图8中所示,方形平板31的一个侧面的长度是2L1+L2。从对单元构件A的描述,理解的是,单元构件A具有对称结构,其中心轴线是垂直于平板31的平面延伸的线。对于一对单元构件A的组件,单元构件A的腿32、32的突出端上的接合凸部321插入到另一单元构件 A的腿33、33的突出端的接合凹部331中。根据本发明的雨水蓄存/ 入渗设施的基本结构是组装一对单元构件A,其通过沿水平和竖直方向交替组装两个单元构件A获得。该对单元构件A的外部形状是方形的或矩形的。总而言之,通过使单元构件沿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堆叠成方形或矩形,同时保持单元构件之间的空隙空间,本发明的雨水蓄存/入渗设施被构造。注意到,对于小尺寸的雨水蓄存/入渗设施,单元构件的放置不提供空隙空间的结构会是适用的。

  单元构件B

  图9中所示的单元构件B 22与上述单元构件A 21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在单元构件B 22上,仅两个腿32、33被形成。即,单元构件B 22与矩形平板37和两个中空的腿32、33一体形成。当组装主单元构件A以构造箱形雨水蓄存/入渗设施时,单元构件A的角部处不可避免地形成间断(空隙)。单元构件B用于防止该间断形成的发生。腿 32、33一体地形成在平板37的两个角部上,它们朝着平板37的一个侧面371突出,并通向平板37的另一侧面372。腿32、33中的每个以截台圆锥形的形式形成,腿的内部是空腔,直径朝着侧面371逐渐减小,厚度不变。除末端部分外,单元构件B的腿32、33的形状与单元构件A 21的腿32、33相同。

  接合凸部321形成在腿32的突出端上,能够与接合凸部321接合的接合凹部331形成在另一个腿33的突出端上。八个贯通孔39形成在各个腿32、33的突出端上,以便水流出腿32、33,贯通孔39具有窄的直径。单元构件B 22的腿32、33的突出端沿竖直方向向上置放,另一单元构件B 22的腿32、33的突出端沿竖直方向向下置放,从而建造以两个梯段堆叠的单元构件。然后,通过使腿32的接合凸部321 与腿33的接合凹部331接合,一对上下单元构件B22、22可在竖直方向上连接。相应边长为L1的方形接触面34形成在单元构件B 22的平板37的另一侧面372处的两个角部的每个上。接触面34形成为朝着侧向侧面371凹进平板37的厚度H的一半(见图9(b))。

  两个接合部35和两个被接合部36形成在接触面34上。接合部 35是凸部:它从接触面34突出到平板37的另一侧面372,被接合部 36是凹部:它通向接触面34。所述两个接合部和所述两个被接合部 36以90度的间隔布置在同一圆周上,该圆周与腿32、33同心。接合部35和被接合部36形成为在同一斜线上面对面。如图9中所示,矩形平板37的长边的长度是2L1+L2,短边的长度是L1。即,单元构件 A 21的方形平板31的边和单元构件B 22的平板37的长边以相同的长度形成。

  单元构件C1、单元构件C2

  图10中所示的单元构件C1 23和单元构件C2 24与单元构件B 22 的主要区别在于:在单元构件C1 23和单元构件C2 24中的每个上,一个腿32或33被形成。也就是,边长为L1的方形平板38设置到单元构件C1 23和单元构件C2 24中的每个。当使用主单元构件建造箱形雨水蓄存/入渗设施时,单元构件之间的间断将不可避免地出现。与单元构件B相似的,单元构件C1和单元构件C2用于填补角部中的该间断(空隙)。单元构件C1 23与中空的腿32一体形成。腿32、33与平板38一体形成,且腿32、33朝着平板38的一个侧面381突出并通向另一侧面382。腿32、33中的每个以截台圆锥形的形式形成,其直径朝着侧面381逐渐减小。接合凸部321形成在腿32的突出端上,能够与接合凸部321接合的接合凹部331形成在腿33的突出端上。腿 32、33的突出端中的每个设置有八个贯通孔39,以便腿32、33内的水能够流出,贯通孔39具有小的直径。

  单元构件C1 23的腿32的突出端放置到沿竖直方向的上侧,单元构件C2 24的腿33的突出端放置到沿竖直方向的下侧,从而单元构件 C1和单元构件C2沿竖直方向以两段式堆叠。之后,通过使腿32的接合凸部321与腿33的接合凹部331接合,单元构件C1 23和单元构件 C2 24可沿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连接。边长为L1的方形接触面34形成在单元构件C123和单元构件C2 24中的每个的平板38的另一侧面 382上。接触面34以H/2的厚度形成,该厚度与单元构件A 21或单元构件B 22的接触面34的厚度相同。两个接合部35和两个被接合部36 形成在接触面34上。接合部35是从接触面34朝着平板38的另一侧面382突出的凸部,被接合部36是通向接触面34的凹部。所述两个接合部35和所述两个被接合部36以90度的角度间隔布置在同一圆周上,该圆周与腿32、33同心。接合部35和被接合部36形成为在同一斜线上面对面。由于单元构件A 21、单元构件B 22、单元构件C1 23 和单元构件C2 24的腿32和腿33以中空截台圆锥形的形式形成,因此运输期间它们可紧凑堆叠,这带来运输成本的下降。

  现在,将在下文中对组装单元构件A、单元构件B、单元构件C1 和单元构件C2以建造箱形雨水蓄存/入渗设施的顺序进行说明。

  第一段单元构件群11

  通过将九块两段式堆叠的单元构件A 21以网格型式等距离地放置在水平面上成三排三列,图2中所示的第一段单元构件群11被构造。相邻的两段式堆叠的单元构件A 21的平板31的边之间的距离设置为 L2。此外,三块两段式堆叠的单元构件B 22等距离放置,且平行于排和列放置在图2中所示的两段式堆叠的单元构件A 21的远侧。单元构件B 22与相邻单元构件A 21之间的距离也设置为L2。同样地,平板 37的两个相邻的边之间的距离也设置为L2。此外,一个两段式单元构件C1 23或一个两段式单元构件C2 24放置在三个两段式单元构件B22的排(横排和竖排)的交叉点处。两段式单元构件C1 23或单元构件C2 24的平板38的边与两段式单元构件B 22的平板37的边之间的距离也设置为L2。即,就第一段单元构件群11而言,所有的两段式单元构件A 21、单元构件B 22、单元构件C1 23和单元构件C2 24以相同的距离L2放置,并以网格的型式放置。

  盖构件A

  如图2中所示,盖构件A用于封闭雨水蓄存/入渗设施的底部。图 11示出了细节,并且,通过安装图11中所示的盖构件A、图12中所示的盖构件B和图13中所示的盖构件C,第一段单元构件群11的底侧面中的空隙空间被封闭。如图11中所示,方形平板61设置到盖构件A51。平板61的一个侧向侧面611平直形成,边长为L1的方形接触面64形成到另一侧面612上的四个角部中的每个。接触面64等距离地形成在平板61的四个角部上,且各自沿着侧面611的方向凹进平板61的厚度H的一半。平板61的厚度H与图8中所示的单元构件A 的平板31的厚度H相同。两个接合部65和两个被接合部66形成在这些接触面64的每个上。接合部65是从接触面64朝着平板61的另一侧面612突出的凸部,被接合部66是通向接触面64的凹部。两个接合部65和两个被接合部66的形状分别与图8中所示的单元构件A的接合部35和被接合部36的形状相同,且两个接合部65和两个被接合部66形成在与单元构件A的接合部35和被接合部36的位置相同的位置上。如图11中所示,方形平板61的边长是2L1+L2,这与图8中所示的单元构件A的平板31的边长相同。

  盖构件B

  如图2中所示,盖构件B适于封闭(固定)雨水蓄存/入渗设施底部的端部。图12示出盖构造的细节,矩形平板部67设置到盖构件B 52。盖构件B 52的平板部67的一个侧向侧面671平直形成,边长为L1的方形接触面64形成到另一侧向侧面上的两个角部中的每个。接触面 64形成为朝着所述一个侧向侧面671凹进平板67的厚度H的一半。两个接合部65和两个被接合部66形成在接触面64上。接合部65是从接触面64朝着平板67的另一侧向侧面672突出的凸部,被接合部 66是通向接触面64的凹部。两个接合部65和两个被接合部66的形状与图9中所示的单元构件的接合部35和被接合部36的形状相同,且两个接合部65和两个被接合部66形成在与单元构件B的接合部35 和被接合部36的位置相同的位置上。如图12中所示,矩形平板部67 的长边的长度是L1。即,平板部67的长边和短边的长度设计成与单元构件B 22的长边和短边的长度相同。

  盖构件C

  如图2中所示,盖构件C用于封闭雨水蓄存/入渗设施底部的角部。如图13中所示,盖构件C 53设置有边长为L1的方形平板68。盖构件C 53的平板68的一个侧向侧面681平直形成,边长为L1的方形接触面64形成在平板68的另一侧向侧面682上。接触面64的厚度设置为H/2,这与盖构件A 51和盖构件B 52的接触面64的厚度相同。两个接合部65和两个被接合部66形成在接触面64上。接合部65是从接触面64朝着平板68的另一侧向侧面682突出的凸部,被接合部66 是通向接触面64的凹部。两个接合部65和两个被接合部66形状上与图10中所示的单元构件C的接合部65和被接合部66相同,且形成在与单元构件C的接合部35和被接合部36的位置相同的位置中。

  如以上描述的,盖构件C 53放置在图2中所示的前侧角部处的单元构件A 21的前侧角部处的接触面34上。然后,盖构件C 53的接合部65和被接合部66与单元构件A 21的接合部35和被接合部36接合,从而将盖构件C 53固定到单元构件A 21的接触面34。因此,单元构件A 21的前侧角部中放置的腿32或33的开口被封闭。而且,盖构件 B 52放置在图2的前排和前列中所放置的单元构件A 21和单元构件B22的前侧的接触面34、34上。之后,盖构件B 52的接合部65和被接合部66与单元构件A 21和单元构件B 22的接合部35和被接合部36 接合,从而将盖构件B 52固定到单元构件A 21和单元构件B 22的接触面34、34。

  因此,单元构件A 21和单元构件B 22的前侧中放置的腿32或33 的开口被封闭。另外,盖构件A 51放置在单元构件A 21、单元构件B22、单元构件C1 23和单元构件C2 24的除以上提及之外的相邻的四个接触面34、34、34、34上。然后,单元构件A 21、单元构件B 22、单元构件C1 23和单元构件C2 24的接合部35和被接合部36与盖构件A 51的接合部65和被接合部接合,从而将盖构件A 51固定到单元构件A 21、单元构件B 22、单元构件C1 23和单元构件C2 24的接触面34、34、34、34。因此,单元构件A 21、单元构件B 22、单元构件 C1 23和单元构件C2 24的相邻的四个腿32、32、33、33的开口被封闭。

  第二段单元构件群12

  通过将九组两段式单元构件A 21以网格型式等距离地放置在水平面上成三排三列,图3中所示的第二段单元构件群12被构造。两段式单元构件A 21的相邻平板31之间的距离设置为L2。另外,三组两段式单元构件B 22分别等距离地放置在图3中所示的两段式单元构件A21的前方,且平行于两段式单元构件A 21的前排和前列放置。两段式单元构件B 22和相邻的两段式单元构件A 21之间的距离也设置为L2。同样地,两段式单元构件B 22的平板37的边与相邻平板37的另一边之间的距离也设置为L2。此外,一个两段式单元构件C1 23和一个两段式单元构件C2 24放置在由三个两段式单元构件B 22组成的排和列的交叉部上。类似的,两段式单元构件C1 23或两段式单元构件C2 24 的平板38的边与两段式单元构件B 22的平板37的边之间的距离也设置为L2。即,第一段单元构件群11和第二段单元构件群12的差异在于:两段式单元构件B 22、两段式单元构件C1 23和两段式单元构件 C2 24既平行于两段式单元构件A 21的前排放置,也平行于两段式单元构件A 21的前列放置。

  侧向侧面盖构件A

  如图3中所示,侧向侧面盖构件A适于封闭雨水蓄存/入渗设施的侧向侧面。通过安装图15中所示的侧向侧面盖构件A 55和图16中所示的侧向侧面盖构件B,雨水蓄存/入渗设施的第二段单元构件群12 的侧向侧面上的空隙空间被封闭。如图15中所示,侧向侧面盖构件A55设置有矩形平板81。平板81的一个侧向侧面811平直形成,接触面813形成在另一侧向侧面812的上侧上(图15中(a)和(b)的上侧) 上,接触面813突出超过另一侧向侧面812。在接触面813上,两个接合部82分别形成在沿图15中所示的左右方向的两端上。接合部82是从接触面813突出的凸部,且能够与单元构件B的平板37的侧向侧面371接合。两个接触突起83A和另两个接触突起83B形成在另一侧向侧面812的下部位置(图15中(a)和(b)中的下部位置)上,两者皆从另一侧向侧面812突起。接触突起83A和83B能够接触单元构件A、单元构件B、单元构件C1和单元构件C2中的任何的截台圆锥形的腿 32、33的外圆周。具有较小突起度的接触突起83A、83A能够接触腿 32、33的较大的外圆周。而具有较大突起度的接触突起83B、83B能够接触腿32、33的较小的外圆周。

  倾斜45度的接触面84A形成在平板81的端面814上(图15中(a) 和(b)的上部)。倾斜接触面84A面向侧向侧面811。另外,倾斜45度的接触面84B形成在平板81的另一端面815的接触面84中(图15 中(a)和(b)的下部)。倾斜接触面84B面向另一侧向侧面812。两个接合沟841B、842B和两个接合突起843B、844B形成在倾斜接触面84B 上。接合沟841B、842B中的每个是通过刮切倾斜接触面84B形成的矩形沟。接合突起843B、844B中的每个是从倾斜接触面84B朝着另一侧向侧面812突出的矩形突起,且形成在与另一侧向侧面812相同的平面上。接合突起843B、844B设置有接合部845B、846B,接合部 845B、846B的形状相同。接合部845B、846B形成为从另一侧向侧面 812突出。

  两个接合突起841A、842A和两个接合沟843A、844A形成在倾斜接触面84A上。接合突起841A、842A中的每个是从倾斜接触面84A 朝着侧向侧面811突出的矩形突起,且形成在侧向侧面811形成于的相同平面上。接合沟843A、844A中的每个是通过刮切倾斜接触面84A形成的矩形沟。矩形接合孔845A、846A分别形成在接合沟843A、844A 的底部中。接合孔845A、846A通向接触面813。如图3中所示,六个侧向侧面盖构件A从前部角部按顺序并排安装到第二段单元构件群12 的前部右侧处的侧向侧面。侧向侧面盖构件A的短边(图15中所示的竖直边)的长度L5设置为L1+L2+L4。L4是沿着侧向侧面盖构件A 的倾斜接触面84A、84B的短边方向的长度。由于竖直堆叠的两段式单元构件B22的高度设置为H1,侧向侧面盖构件A的长边(图15(a) 中所示的沿竖直方向的一边)的长度L6以H1-H表示。H是单元构件 B 22的平板37的厚度。

  如图3中所示,在一排和列上位于后部的侧向侧面盖构件A的倾斜接触面84B置放在位于最靠近的一侧的侧向侧面盖构件A的倾斜接触面84A上。相应地,在一排和列上位于后部的侧向侧面盖构件A的接合沟841B、842B与位于最靠近的一侧的侧向侧面盖构件A的接合突起841A、842A接合。另外,在一排和列上位于后部的侧向侧面盖构件A的接合突起843B、844B与位于最靠近的一侧的侧向侧面盖构件A的接合沟843A、844A接合。同时,在一排和列上位于后部的侧向侧面盖构件A的接合部845B、846B与位于最靠近的一侧的侧向侧面盖构件A的接合孔845A、846A接合,由此,位于最靠近的一侧的侧向侧面盖构件A与一排和列上位于后部的侧向侧面盖构件A连接。按照相同的程序,全部六个侧向侧面盖构件A被安装到第二段单元构件群12的位于前侧及右侧的侧向侧面。

  接下来,如图3中所示,一个上下翻转的侧向侧面盖构件A安装到第二段单元构件群12的位于左前侧的侧向侧面的角部。上下翻转的侧向侧面盖构件A的接触突起83A、83B与单元构件C1和单元构件 C2的截台圆锥形的腿32、33的外圆周接触。另外,上下翻转的侧向侧面盖构件A的接合部82、82与第一段单元构件A和第三段单元构件A的平板31的另一侧向侧面312、312接合。之后,侧向侧面盖构件A的上下翻转的倾斜接触面84B堆叠在位于图3中所示的右前侧向侧面的角部上的侧向侧面盖构件A的倾斜接触面84B上。之后,侧向侧面盖构件A的上下翻转的接合突起843B、844B与位于盖构件A的右前侧向侧面的角部上的侧向侧面盖构件A的接合沟841B、842B接合。同时,侧向侧面盖构件A的上下翻转的接合沟841B、842B与位于右前侧的角部上的侧向侧面盖构件A的接合突起843B、844B接合。因此,位于右前侧的角部上的侧向侧面盖构件A与上下翻转的侧向侧面盖构件A连接。尽管未示出,然而左前侧向侧面中的空隙空间通过如下被封闭:安装五块上下翻转的侧向侧面盖构件A到第二段单元构件群12的左前侧向侧面,延续到左前侧向侧面中的角部上的上下翻转的侧向侧面盖构件A。

  侧向侧面盖构件B

  如图3中所示,侧向侧面盖构件B适于封闭雨水蓄存/入渗设施的角部。由于将六块侧向侧面盖构件A安装到第二段单元构件群12的右前侧,因此在第二段单元构件群12的右前侧面的后侧上的角部中仍然存在长度为L1的空隙空间。故而,通过安装图16中所示的侧向侧面盖构件B,遮挡该空隙空间。如图16中所示,矩形平板85形成在侧向侧面盖构件B 56中。平板85的侧面851和另一侧面852平直形成。在另一侧向侧面852上,两个接触突起83A和两个接触突起83B形成在图16(a)和图16(b)中所示的竖向中间部分上,两个接触突起83A和两个接触突起83B都从另一侧向侧面852突出。接触突起83A和接触突起83B具有与接触突起83A和接触突起83B相同的形状及相同的功能。

  具有45度角的倾斜接触面86A形成在平板85的一个端面854上(图16中(a)和(b)的上侧)。倾斜接触面86A的倾斜与侧向侧面盖构件 A的倾斜接触面84A的倾斜方向上相反,且倾斜接触面86A的倾斜面向另一侧向侧面852。另外,具有45度角的倾斜接触面86B形成在平板85的另一端面855上(图16中(a)和(b)的下侧)。倾斜接触面86B 也面向另一侧向侧面852。倾斜接触面86A和倾斜接触面86B沿图16(a) 中的竖直方向彼此对称地形成。也就是,两个接合沟861B、862B和两个接合突起863B、864B形成在倾斜接触面86B上。接合沟861B、862B中的每个是通过刮切倾斜接触面86B形成的矩形沟。并且,接合突起863B、864B中的每个是朝着另一侧向侧面852突出的矩形突起,且形成在另一侧向侧面852形成于的相同平面上。接合部865B、866B 分别形成在接合突起863B、864B上,两者以相同的形状形成。接合部865B、866B形成为从另一侧向侧面852突出。

  与倾斜接触面86B相似的,两个接合沟861A、862A和两个接合突起863A、864A也形成在倾斜接触面86A上。接合沟861A、862A 中的每个是通过切开倾斜接触面86A形成的矩形沟。接合突起863A、 864A中的每个是从倾斜接触面86A朝着另一侧向侧面852突出的矩形突起,并形成在另一侧向侧面852形成于的相同平面上。接合部865A、 866A分别形成在接合突起863A、864A上,接合部865A、866A两者具有相同的形状。接合部865A、866A形成为从另一侧向侧面852突出。侧向侧面盖构件B的短边(图16中沿(b)的竖直方向的边)的长度L7设置为L1+L4+L4。L4是侧向侧面盖构件B的倾斜接触面86A 或倾斜接触面86B的短边方向的长度。侧向侧面盖构件B的长边(图 16(a)中沿左右方向的边)的长度L6与侧向侧面盖构件A的长边的长度相同,设置为H1-H(从H1减去H)。

  侧向侧面盖构件B的倾斜接触面86B堆叠在位于图3中所示的远侧的侧向侧面盖构件A的倾斜接触面84A上。于是,侧向侧面盖构件 B的接合沟861B、862B分别与侧向侧面盖构件A的接合突起841A、 842A接合。另外,侧向侧面盖构件B的接合突起863B、864B分别与侧向侧面盖构件A的接合沟843A、844A接合。同时,侧向侧面盖构件B的接合部865B、866B分别与侧向侧面盖构件A的接合孔845A、846A接合,由此使侧向侧面盖构件A与侧向侧面盖构件B连接。

  接下来,如图3中所示,一块上下翻转的侧向侧面盖构件B安装在角部上,靠近处于第二段单元构件群12的右边远侧处的侧向侧面。上下翻转的侧向侧面盖构件B的接触突起83A、83B与单元构件B的筒形腿32、33的外圆周接触。之后,上下翻转的侧向侧面盖构件B的倾斜接触面86A堆叠在位于图3中所示的右前侧向侧面的后侧的角部上的侧向侧面盖构件B的倾斜接触面86A上。之后,上下翻转的侧向侧面盖构件B的接合突起863A、864A与位于右前侧向侧面的后侧的角部上的侧向侧面盖构件B的接合沟861A、862A接合。另外,上下翻转的侧向侧面盖构件B的接合沟861A、862A与位于右前侧向侧面的后侧的角部上的侧向侧面盖构件B的接合突起863A、864A接合。因此,位于右前侧向侧面的后侧的角部上的侧向侧面盖构件B与上下翻转的侧向侧面盖构件B连接。尽管未示出,然而右边远侧上形成的空隙空间通过如下被遮挡:安装五块上下翻转的侧向侧面盖构件A到第二段单元构件群12的右边远处侧向侧面,延续到上下翻转的侧向侧面盖构件B。

  根据如以上描述的程序,在单元构件群的侧向侧面周边形成的空隙空间可利用侧向侧面盖构件A和侧向侧面盖构件B中的两种构件被遮挡。如以上描述的,首先,利用多个侧向侧面盖构件A遮挡单元构件群的侧向侧面,并且,通过安装一块侧向侧面盖构件B,遮挡角部上仍留有长度为L1的空隙空间的部分。另外,通过安装一块上下翻转的侧向侧面盖构件B或一块上下翻转的侧向侧面盖构件A,遮挡与首先遮挡的一侧相邻的侧向侧面的角部上的部分。

  第二段单元构件群12到第一段单元构件群11上的连接

  如图4中所示,第二段单元构件群12被连接到第一段单元构件群 11上。如图4中所示,第二段单元构件群12的单元构件A放置成相对于第一段单元构件群11的单元构件A移位L1+L2的距离到排和列的后侧。因此,第二段单元构件群12的单元构件A的接触面34接触抵靠第一段单元构件群11的相邻的四个单元构件A的接触面34。因此,第一段单元构件A和第二段单元构件A的两个接合部35和两个被接合部36分别与彼此接合(连接),由此使第一段单元构件A和第二段单元构件A沿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连接。接触面34形成为朝着侧向侧面311凹进平板31的厚度H的一半的长度。因此,通过接触来连接第一段单元构件群11和第二段单元构件群12的接触面34,第一段单元构件群11和第二段单元构件群12的平板31在相同的平面上对齐。因此,连接部的剪切面积变得更大,连接部的强度增强,尤其是抵抗来自水平方向的负载的强度将得到改善。

  类似地,第二段单元构件群12的单元构件B放置成相对第一段单元构件群11的单元构件A沿排和列的方向移位L1+L2的长度。因此,第二段单元构件群12的单元构件B的接触面34以桥接的方式与第一段单元构件群11的两个相邻的单元构件A的接触面34接触。因此,第一段单元构件A和第二段单元构件B的两个接合部35和两个被接合部36分别被连接,由此使第一段单元构件A和第二段单元构件B 沿水平和竖直方向连接。此外,第二段单元构件群12的单元构件C1、 C2放置在第一段单元构件群11的单元构件A的前侧的角部上。因此,第二段单元构件群12的单元构件C1、C2的接触面38与第一段单元构件群11的单元构件A的角部上的接触面34接触。因此,第二段单元构件C1、C2的两个接合部35和两个被接合部36利用彼此与第一段单元构件A接合,由此使第一段单元构件A沿水平和竖直方向连接到第二段单元构件C1、C2。相应地,使第二段单元构件群12和第一段单元构件群11沿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连接。之后,检查端口4被形成,在平面图上,检查端口4呈方形,沿竖直方向穿过。检查端口4形成在相邻单元构件A 21的平板31的侧向侧面之间。检查端口4中的每个以方形的形式形成,边长为L2,且九个检查端口等距离地形成。

  第三段单元构件群13到第二段单元构件群12上的连接

  图5中所示的第三段单元构件群13被连接到图4中所示的第二段单元构件群12上。由于图5中所示的第三段单元构件群13的结构与图2中所示的第一段单元构件群11的结构相同,因此跳过对第三段单元构件群的详细说明。第三段单元构件群13的单元构件A放置成相对第二段单元构件群12的单元构件A移位L1+L2的长度到排和列两者的前侧。因此,第三段单元构件群13的前侧的角部上的单元构件A的接触面34与第二段单元构件群12的单元构件C1、C2的接触面38、邻近单元构件C1、C2的两个单元构件B的接触面34、34以及邻近单元构件C1、C2的一个单元构件A的接触面34接触。因此,使位于第三段的前侧得角部上的单元构件A与第二段单元构件群12接合,并沿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相互连接。

  在第三段单元构件群13的前侧排和列中的单元构件A的接触面 34与在第二段单元构件群12的前侧排和列上的单元构件B的接触面 34、34以及邻近单元构件B的一个单元构件A的接触面34、34接触。因此,第三段单元构件群13的前部排和列中的单元构件A与第二段单元构件群12接合,并且该单元构件A沿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连接。另外,第三单元构件群13的剩下的单元构件A以桥接的方式与邻近第二单元构件群11的四个单元构件A的接触面34接触。因此,第三段的剩下的单元构件A与第二单元构件群12接合,并且第三段的剩下的单元构件A沿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连接。

  处在第三段单元构件群13远侧的单元构件B、单元构件C1和单元构件C2与处在第二段单元构件群12远侧的排和列中的单元构件A 的接触面34、34接触。因此,处在第三段单元构件群13远侧的单元构件C1和单元构件C2沿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连接到第二段单元构件群12。因此,如图1中所示,第一段单元构件群11、第二段单元构件群12和第三单元构件群13堆叠并沿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接合,由此构成雨水蓄存/入渗设施1。之后,检查端口4被形成到位于第三段单元构件群13下方的单元构件A 21的平板31的水平,检查端口4在平面图中的形状是方形的,沿竖直方向穿过。

  如以上描述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雨水蓄存/入渗设施1以这样的方式构造:单元构件A 21、单元构件B 22、单元构件C1 23和单元构件C2 24放置成使得单元构件A 21、单元构件B 22、单元构件C1 23和单元构件C2 24的平板31、37、38的相应的相邻侧向侧面之间的距离设置为L2。因此,可减少单位体积使用的单元构件的数量,以使制造成本降低,并且改善雨水蓄存空间的空隙空间比率,这使雨水蓄存容量更大。此外,由于沿竖直方向穿透的多个检查端口的形成变得可实行,因此雨水蓄存/入渗设施的检查工作将变得更容易。另外,由于不需要连接单元构件用的配合构件,因此制造成本进一步降低。利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雨水蓄存/入渗设施,借助堆叠后的单元构件的腿的在相同竖直线上的对齐,从竖直方向施加的负载可被恰当支撑。另外,借助水平面上放置的单元构件的腿的在水平线上的另一对齐,来自水平方向的负载也被恰当支撑。

  图6是盖构件的透视图,该盖构件适于安装在图1中所示的雨水蓄存/入渗设施1的第三段单元构件群13上,用于遮挡雨水蓄存/入渗设施1之上的空隙空间,以防止土壤和砂粒侵入所述设施。如图6中所示,通过安装图11中所示的盖构件A、图12中所示的盖构件B和图13中所示的盖构件C,本发明1的雨水蓄存/入渗设施的上侧的空隙空间被遮挡,以及利用盖构件的图2中所示的雨水蓄存/入渗设施1的底侧的遮挡。如图6中所示,盖构件C 53堆叠在图6前部的角部上放置的单元构件A 21的前侧的角部上的接触面34上。之后,单元构件A21的接合部35和被接合部36与盖构件C 53的接合部65和被接合部 66接合,以将盖构件53固定到单元构件A 21的接触面34。因此,单元构件A 21的前部的角部上放置的腿32或腿33的开口被封闭。此外,盖构件B 52堆叠在图6中前部排和列中放置的单元构件A 21和单元构件B 22的前侧的接触面34、34上。之后,盖构件B 52的接合部65 和被接合部66与单元构件A21和单元构件B 22的接合部35和被接合部36接合,以将盖构件B 52固定到单元构件A 21和单元构件B 22 的接触面34、34。

  因此,单元构件A 21和单元构件B 22的前侧中放置的腿32或腿 33的开口被遮挡。此外,盖构件A 51分别放置到单元构件A 21、单元构件B 22、单元构件C1 23和单元构件C224的相邻的四个接触面 34、34、34、34上。之后,盖构件A 51的接合部65和被接合部66 与单元构件A 21、单元构件B 22、单元构件C1 23和单元构件C2 24 的接合部35和被接合部36接合,以将盖构件A 51固定到单元构件A21、单元构件B 22、单元构件C1 23和单元构件C224的接触面34、34、34、34。因此,单元构件A 21、单元构件B 22、单元构件C1 23 和单元构件C2 24的相邻的四个腿32、32、33、33的开口被遮挡。

  盖构件D

  图7是盖构件D的透视图,盖构件D适于安装在图1中所示的雨水蓄存/入渗设施1的第三段单元构件群13上,其遮挡雨水蓄存/入渗设施1的检查端口4,以防止发生土壤和砂粒侵入设施。如参考图6 说明的,通过安装盖构件A、盖构件B和盖构件C,本发明的雨水蓄存/入渗设施1的上侧的空隙空间被遮挡,但检查端口4的遮挡利用不同的盖构件D制成。盖构件A、盖构件B、盖构件C和盖构件D由任何类型的合成树脂制成。如图14中所示,盖构件D 54以方箱形的形式形成,边长为L2,厚度为H,厚度H与图8中所示的单元构件A 的平板31的厚度相同。盖构件D 54的边的长度以方形检查端口4的边的长度L2的相同长度形成。底板71一体地形成在盖构件D 54的一个侧向侧面上,且盖构件D 54的另一侧向侧面敞开。宽度为L3的凸缘部72形成在盖构件D 54的四个边上。

  如图7中所示,在将盖构件D 54的底板71放置上之后,将盖构件D 54推入雨水蓄存/入渗设施1的第三段单元构件群13的检查端口 4中,以将盖构件D 54安装到检查端口4。之后,雨水蓄存/入渗设施 1的检查端口4被遮挡,并完全防止土壤和砂粒侵入设施中的发生。以这样的方式,通过完全遮挡雨水蓄存/入渗设施1的空隙空间并在所示设施1的顶部覆盖土壤和砂粒,可防止土壤和砂粒侵入雨水蓄存/入渗设施1的发生,并且雨水蓄存/入渗设施1埋入的土地可被利用。注意到,当需要检查雨水蓄存/入渗设施1时,检查应通过从雨水蓄存/ 入渗设施1移除盖构件D 54完成。

  检查端口

  如以上描述的,根据本发明的雨水蓄存/入渗设施1设置有贯通孔,贯通孔借助其结构从顶段穿透到底段,无需实施特殊的构造和设计变化。图17是供检查摄像机使用的检查端口的纵向截面图,检查端口埋入雨水蓄存/入渗设施上铺设的覆土中。如图17中所示,当在雨水蓄存/入渗设施1的上侧上覆盖比如土壤、砂粒和碎石之类的覆土73时,连接第三段单元构件群13的检查端口4的顶部与地面的中空筒形结构 (例如,由氯乙烯或类似物制成的管)被埋入,无需将盖构件D 54安装到检查端口4。盖75可移除地附连在中空筒形结构74的上部上。多个中空筒形结构74安装在检查端口4的要求位置上。当需要检查雨水蓄存/入渗设施1时,盖75被移除,并且检查摄像机通过筒形结构74 插入检查端口4中,以便执行检查。以这样的方式,不需要进行移除和回填检查端口4周围的覆土73的工作。

  尽管检查端口4是供检查摄像机使用的,然而存在工人为了修复工作及沉积物移除操作等需要进入雨水蓄存/入渗设施1的情况。图18 示出了雨水蓄存/入渗设施设置有检查人孔的实施例,图18(a)是沿着图 18(b)中所示的线a-a截取的雨水蓄存/入渗设施的顶段的平面图,图 18(b)是检查人孔的周边的纵向截面图。检查人孔80是沿竖直方向形成在雨水蓄存/入渗设施1中的呈方形管状的空间。检查人孔80的开口的大小是这样的尺度:检查工人能够进入雨水蓄存/入渗设施的内部中。检查人孔80是通过移除雨水蓄存/入渗设施1的沿竖直方向放置的一些单元构件A形成的呈喇叭状的空间。

  在图18(a)中所示的实施例中,十块单元构件A绕着雨水蓄存/入渗设施1的顶段上设置的检查人孔80的外圆周以矩形型式放置。在该实施例中,两块单元构件B也被放置(图18(a)中上部位置和下部位置)。作为少量的单元构件B通过单元构件A固定,但由于检查人孔80的形成,机械强度是薄弱的。出于该原因,如图18(b)中所示,单元构件 B利用由矩形角构件或类似物制成的增强构件81固定,增强构件81 与检查人孔80的形状匹配。此外,方形板状的混凝土楼板82放置在雨水蓄存/入渗设施1的顶段上,并且它也处于检查人孔80的外圆周上。圆孔83形成在混凝土楼板82的中心部分上。用于调整铸铁盖87 的水平高度位置的圆形调整环85布置在混凝土楼板82上的覆土84 中。铸铁盖87和用于支撑铸铁盖的支撑框架86放置在调整环85上。当需要检查或维护雨水蓄存/入渗设施1的内部时,工人可打开铸铁盖 87,进入设施内。根据该实施例的检查人孔80形成为这样的结构:它从顶段延伸到底段,无需对雨水蓄存/入渗设施1实施特别的构造和设计变化。

  其它实施例

  尽管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然而本发明不限于以上描述的实施例。例如,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雨水蓄存/入渗设施1通过将一组单元构建群堆叠成三段被构造,然而以多于一段构造的设施会是适用的。当就设施的高度没有条件要求或者就待安装的设施的高度存在任何结构限制时,通过将单元构件A、单元构件B、单元构件C、盖构件A等置放在平面上而没有使腿彼此连结被建造的结构会是适用的。注意到,作为该案例中腿的下端,连接到末端凹部和凸部的盖构件(未示出)被使用。另外,尽管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腿以截台圆锥形的形式形成,然而腿的截面形状不限于圆形,任何的任意的形状会是适用的,比如方锥形和六角锥形。由于在雨水蓄存/入渗设施长时间的使用期间出现因蠕变引起的变形,因此需要检查抗持续作用负载的长期性能,检查的指南由相关机构组织规定。相应地,抗持续作用负载的长期性能的检查被实施。在这个方面,沿竖直和水平两个方向的负载的检查被执行。

  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腿的厚度是不变的(见图8、图9),然而当由沿水平方向的负载引起的蠕变超过指南中规定的程度时,可借助增加腿的直径或借助将肋附连到一些部分来增强强度。如果需要的话,材料强度方面的该改进不仅可适用于腿,也可适用于其它部分。图8 中所示的平板31在示意的平面图中以方形的形式形成,它不限于方形,其它的形状也是适用的,比如矩形以及方形和矩形的组合。

《雨水蓄存及入渗设施.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