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技术 > 给水排水> 一种防返味提篮独创技术19184字

一种防返味提篮

2021-03-29 13:11:04

一种防返味提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厨卫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返味提篮。

  背景技术

  现代家庭中,厨卫水槽的下水器是一种普遍使用的产品,虽然其在家居产品中属于一种小件产品,但对于室内卫生环境的影响却不容小视。厨卫水槽水管返味是一个普遍的问题,下水管内臭味散发会污染室内空气,影响人们健康。目前市场上也有一些防返味的下水器,大多采用的是手动密封的方式,使用相对不便,同时某些产品虽然能够实现防返味的作用,但是相应的结构范围影响了下水时的垃圾过滤和后续的垃圾清理,使整体产品的用户体验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返味提篮,其包括:

  提篮主体,所述提篮主体限定了排水腔以及与所述排水腔相连通的排水口;

  阻挡部件,所述阻挡部件与所述提篮主体相配合地设置在所述排水口处,所述阻挡部件包括活动件,所述活动件在外力作用下可以开启/关闭所述排水口;

  提手部,所述提手部限定了中心腔并且设置有与所述中心腔相连通的第一过滤孔,所述提手部连接于所述排水腔内并且所述中心腔与所述排水口相连通,从而形成依次经所述排水腔、所述第一过滤孔、所述中心腔、所述排水口的流通通路。

  进一步地,所述阻挡部件通过过盈配合固定安装在所述排水口处,直接加工制作于所述排水口处。

  进一步地,所述阻挡部件是翻板地漏、弹簧地漏或磁力地漏。

  进一步地,所述提手部连接于所述排水腔内时,所述中心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排水腔的延伸方向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提手部还包括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与所述排水腔相配合,当所述提手部连接于所述排水腔内时,所述延伸部适于使所述提手部稳固于安装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延伸部是圆环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延伸部上设置有第二过滤孔,从而形成依次经所述第二过滤孔、所述排水腔、所述第一过滤孔、所述中心腔、所述排水口的流通通路。

  进一步地,所述提手部与所述阻挡部件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提手部与所述阻挡部件通过螺纹、齿槽或套管方式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提篮主体还包括肩部,通过所述肩部适于将所述防返味提篮安装于下水器。

  本发明的防返味提篮,整体结构简单,密封效果好,用水时可以通过阻挡部件中活动件开启排水口;无水时通过阻挡部件中活动件关闭排水口,从而可以自动防止下水管内臭味上浮,同时提篮结构便于过滤下水中的垃圾,且易于将垃圾清理,即使提篮中有垃圾存留也不会影响其防返味功能的实现。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提篮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提手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阻挡部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右视图;

  图7是图6的俯视图;

  图8是图5中阻挡部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无水流状态下;

  图10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有水流状态下;

  图11是本发明的另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提手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的俯视图;

  图13是本发明的另一个较佳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无水流状态下;

  图14是本发明的另一个较佳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有水流状态下;

  图中,1-提篮主体,2-排水口,3-阻挡部件,4-过滤孔,5-提手部,6-活动板,7-活动轴,8-下水器,9-出水口,10-水流,11-排水腔,12-轴孔,13-中心腔,14-延伸部,15-过滤孔,16-肩部。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垂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附图为原理图或者概念图,各部分厚度与宽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等等,与其实际值并非完全一致。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防返味提篮,包括提篮主体1、阻挡部件3和提手部5。

  提篮主体1限定了排水腔11,排水腔11沿其延伸方向具有圆柱形结构,适于配合常用的圆形下水器和水管,排水腔11的一端连接有与其连通的排水口2,排水口2作为下水出口,如图1和图2所示。

  阻挡部件3装置在提篮主体1内,具体地是装置在排水口2处,阻挡部件3具有与排水口2通道相配合的外形轮廓,从而可稳固地设置在排水口2的孔洞中。阻挡部件3的一端是开放的入水口,另一端是出水口9,在出水口9处设置有活动板6,活动板6在外力作用下(如重力、磁力、弹簧力等)可以开放或密封阻挡部件3的出水口9。当阻挡部件3装置在排水口2的孔洞中时,阻挡部件3与排水口2紧密接触,形成密封,即两者配合不足以形成使水流通过的间隙。因此,活动板6在外力作用下不仅是开放或密封阻挡部件3的出水口9,同时也相应地起到了开启或关闭排水口2的作用。

  对于阻挡部件3与排水口2间的密封设置,本实施例中是通过阻挡部件3过盈配合固定安装在排水口2的孔洞内,从而使两者紧密接触形成密封。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排水口2的孔洞内壁上设置有凹槽,在凹槽中装置密封圈,然后再将阻挡部件3插入排水口2的孔洞中,通过密封圈来实现密封的效果。

  同样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阻挡部件3的外壁上设置凹槽,在凹槽中设置密封圈,然后再将阻挡部件3插入排水口2的孔洞中,通过密封圈来实现密封的效果。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阻挡部件3通过密封胶固定到排水口2内并形成密封。

  如图5至图8所示,阻挡部件3的出水口9旁设置有轴孔12,活动板6通过活动轴7枢轴连接到轴孔12,从而活动板6可以绕活动轴7的轴向转动。

  活动板6在活动轴7一侧的外形轮廓与阻挡部件3的出水口9相配合,可以完全封闭出水口9,活动板6在活动轴7另一侧的外形并没有特别限定,只要不限制活动板6的转动;为了使活动板6在无水流情况下处于封闭出水口9的状态,所以该侧的力矩要大于封闭出水口9的那一侧,当出水口9有水流通过时,在水流重力的作用下,由于一侧力矩的变化,可以使得活动板6活动,从而打开出水口9,或者说同时也打开了排水口2。

  本实施例中的阻挡部件3具有翻板地漏的结构,可以直接采用合适的翻板地漏装置到排水口2内,实现相同的效果。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阻挡部件3也可以基于弹簧地漏或磁力地漏的启闭原理设置相应的结构,来实现启闭出水口9和排水口2的效果。

  同样地,阻挡部件3也可以直接采用合适的弹簧地漏或磁力地漏装置到排水口2内,来实现启闭出水口9和排水口2的效果。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将阻挡部件3的结构直接制作于排水口2处,即两者是一体式结构。

  如图3和图4所示,提手部5的主体具有圆筒形结构,其中限定了中心腔13,并且在提手部5的圆筒形侧壁上设置有若干过滤孔4,过滤孔4与中心腔13相连通。提手部5一端封闭、一端开口,开口端连接于提篮主体1的排水腔11内,使中心腔13与排水口2相连通,从而形成依次经提篮主体1的排水腔11、过滤孔4、提手部5的中心腔13、排水口2的流通通路。

  在本实施例中,提手部5的开口端具有与阻挡部件3的入水口相配合的外形轮廓,使其可以插入阻挡部件3的入水口一端,形成连接安装。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提手部5的开口端具有与排水口2相配合的外形轮廓,使其可以插入排水口2,形成连接安装。此时提手部5和阻挡部件2均是直接插在排水口2中,两者端面接触(而非本实施例中的侧壁接触)。

  对于安装在提篮主体1的排水腔11内的提手部5,既可以是易于分离的,如提手部5插入阻挡部件3或排水口2以限定其位置,稍微施加外力则可以将提手部5从阻挡部件3或排水口2中拔出;也可以是固定连接在排水腔11内,如通过过盈配合,一般外力提拉不足以将其拔出;还可以采用一些可分离的固定结构,如将提手部5与阻挡部件3或排水口2螺纹、卡槽连接等方式。

  如图9和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防返味提篮安置在下水器8中,提篮主体1包括圆周状向外延伸的肩部16,肩部16支撑在下水器8的入口处,从而可以将防返味提篮限位在下水器8中。肩部16与下水器8的入口处的接触面同样具有密封的作用,水流或气味无法从该接触面处进出。为了提高密封效果也可以在肩部16处设置柔性的密封圈,如在肩部16下方装置密封圈,密封圈上面接触肩部16,下面抵靠在下水器8的入口处。

  如图9所示,在无水流情况下,活动板6于活动轴7右侧的力矩比左侧大,轴孔12内的活动轴7具有顺时针的转动或转动趋势,使得活动板6的左侧部分向上抵靠并密封阻挡部件3的出水口9,也相当于同时关闭了排水口2。防返味提篮除排水口2外没有其它间隙或孔洞可以连通下水器8下方所连接的管道,从而当排水口2在活动板6作用下被关闭后,下水管返味被密封在下水器8内,无法进入提篮主体1的排水腔11内,从而也无法散发进入到室内空间,达到了自动防臭味的效果。

  如图10所示,当水流10进入提篮主体1时,其依次经过提篮主体1的排水腔11、过滤孔4、提手部5的中心腔13,到达出水口9。在此过程中,提手部5侧部四周的过滤孔4将垃圾13挡住,水流10在达到出水口9时,在水流10的压力下,活动板6的左侧力矩逐渐增大,直至向下转动开启出水口9(也相当于开启了排水口2),水流10从出水口9或者说从排水口2流出。当需要清理聚集在提篮主体1中的垃圾13时,通过提起提手部5或是肩部16,使防返味提篮的整体脱离下水器8,待垃圾13清理完毕后,再将整体重新放入下水器8内。

  实施例二

  如图1、图2、图5至图8、图11至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防返味提篮,包括提篮主体1、阻挡部件3和提手部5。

  提篮主体1限定了排水腔11,排水腔11沿其延伸方向具有圆柱形结构,适于配合常用的圆形下水器和水管,排水腔11的一端连接有与其连通的排水口2,排水口2作为下水出口,如图1和图2所示。

  阻挡部件3装置在提篮主体1内,具体地是装置在排水口2处,阻挡部件3具有与排水口2通道相配合的外形轮廓,从而可稳固地设置在排水口2的孔洞中。阻挡部件3的一端是开放的入水口,另一端是出水口9,在出水口9处设置有活动板6,活动板6在外力作用下(如重力、磁力、弹簧力等)可以开放或密封阻挡部件3的出水口9。当阻挡部件3装置在排水口2的孔洞中时,阻挡部件3与排水口2紧密接触,形成密封,即两者配合不足以形成使水流通过的间隙。因此,活动板6在外力作用下不仅是开放或密封阻挡部件3的出水口9,同时也相应地起到了开启或关闭排水口2的作用。

  对于阻挡部件3与排水口2间的密封设置,本实施例中是通过阻挡部件3过盈配合固定安装在排水口2的孔洞内,从而使两者紧密接触形成密封。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排水口2的孔洞内壁上设置有凹槽,在凹槽中装置密封圈,然后再将阻挡部件3插入排水口2的孔洞中,通过密封圈来实现密封的效果。

  同样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阻挡部件3的外壁上设置凹槽,在凹槽中设置密封圈,然后再将阻挡部件3插入排水口2的孔洞中,通过密封圈来实现密封的效果。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阻挡部件3通过密封胶固定到排水口2内并形成密封。

  如图5至图8所示,阻挡部件3的出水口9旁设置有轴孔12,活动板6通过活动轴7枢轴连接到轴孔12,从而活动板6可以绕活动轴7的轴向转动。

  活动板6在活动轴7一侧的外形轮廓与阻挡部件3的出水口9相配合,可以完全封闭出水口9,活动板6在活动轴7另一侧的外形并没有特别限定,只要不限制活动板6的转动;为了使活动板6在无水流情况下处于封闭出水口9的状态,所以该侧的力矩要大于封闭出水口9的那一侧,当出水口9有水流通过时,在水流重力的作用下,由于一侧力矩的变化,可以使得活动板6活动,从而打开出水口9,或者说同时也打开了排水口2。

  本实施例中的阻挡部件3具有翻板地漏的结构,可以直接采用合适的翻板地漏装置到排水口2内,实现相同的效果。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阻挡部件3也可以基于弹簧地漏或磁力地漏的启闭原理设置相应的结构,来实现启闭出水口9和排水口2的效果。

  同样地,阻挡部件3也可以直接采用合适的弹簧地漏或磁力地漏装置到排水口2内,来实现启闭出水口9和排水口2的效果。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将阻挡部件3的结构直接制作于排水口2处,即两者是一体式结构。

  如图11和图12所示,提手部5的主体具有圆筒形结构,其中限定了中心腔13,并且在提手部5的圆筒形侧壁上设置有若干过滤孔4,过滤孔4与中心腔13相连通。提手部5一端封闭、一端开口,开口端连接于提篮主体1的排水腔11内,使中心腔13与排水口2相连通。提手部5还包括延伸部14,延伸部14与提篮主体1的排水腔11相配合,呈圆环状,当提手部5连接于排水腔11内时,延伸部14可以触及提篮主体1的内壁或两者间存在一定间隙,从而使提手部5更稳固地被设置在其安装位置上。此外,延伸部14上还开设有过滤孔15,延伸部14在稳固提手部5安装的同时,也进一步利于对水流中垃圾的过滤。从而,除具有类似实施例一中依次经提篮主体1的排水腔11、过滤孔4、提手部5的中心腔13、排水口2的流通通路外,还形成有依次经过滤孔15、提篮主体1的排水腔11、过滤孔4、提手部5的中心腔13、排水口2的流通通路。

  在本实施例中,提手部5的开口端具有与阻挡部件3的入水口相配合的外形轮廓,使其可以插入阻挡部件3的入水口一端,形成连接安装。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提手部5的开口端具有与排水口2相配合的外形轮廓,使其可以插入排水口2,形成连接安装。此时提手部5和阻挡部件2均是直接插在排水口2中,两者端面接触(而非本实施例中的侧壁接触)。

  对于安装在提篮主体1的排水腔11内的提手部5,既可以是易于分离的,如提手部5插入阻挡部件3或排水口2以限定其位置,稍微施加外力则可以将提手部5从阻挡部件3或排水口2中拔出;也可以是固定连接在排水腔11内,如通过过盈配合,一般外力提拉不足以将其拔出;还可以采用一些可分离的固定结构,如将提手部5与阻挡部件3或排水口2螺纹、卡槽连接等方式。

  如图13和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防返味提篮安置在下水器8中,提篮主体1包括圆周状向外延伸的肩部16,肩部16支撑在下水器8的入口处,从而可以将防返味提篮限位在下水器8中。肩部16与下水器8的入口处的接触面同样具有密封的作用,水流或气味无法从该接触面处进出。为了提高密封效果也可以在肩部16处设置柔性的密封圈,如在肩部16下方装置密封圈,密封圈上面接触肩部16,下面抵靠在下水器8的入口处。

  如图13所示,在无水流情况下,活动板6于活动轴7右侧的力矩比左侧大,轴孔12内的活动轴7具有顺时针的转动或转动趋势,使得活动板6的左侧部分向上抵靠并密封阻挡部件3的出水口9,也相当于同时关闭了排水口2。防返味提篮除排水口2外没有其它间隙或孔洞可以连通下水器8下方所连接的管道,从而当排水口2在活动板6作用下被关闭后,下水管返味被密封在下水器8内,无法进入提篮主体1的排水腔11内,从而也无法散发进入到室内空间,达到了自动防臭味的效果。

  如图14所示,当水流10进入提篮主体1时,其依次经过过滤孔15、提篮主体1的排水腔11、过滤孔4、提手部5的中心腔13,到达出水口9。在此过程中,提手部5侧部四周的过滤孔4以及延伸部14上的过滤孔将垃圾13挡住,水流10在达到出水口9时,在水流10的压力下,活动板6的左侧力矩逐渐增大,直至向下转动开启出水口9(也相当于开启了排水口2),水流10从出水口9或者说从排水口2流出。当需要清理聚集在提篮主体1中的垃圾13时,通过提起提手部5或是肩部16,使防返味提篮的整体脱离下水器8,待垃圾13清理完毕后,再将整体重新放入下水器8内。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一种防返味提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