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技术 > 给水排水> 一种用于建筑物屋顶的雨水自动处理装置独创技术17205字

一种用于建筑物屋顶的雨水自动处理装置

2021-02-15 23:13:22

一种用于建筑物屋顶的雨水自动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处理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用于建筑物屋顶的雨水自动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积极开展海绵城市建设,提高雨洪利用,可以减少雨水外排,延长降雨径流时间。合理利用城市雨水,不仅是开源节流的一条途径,而且对生态环境改善、水污染控制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目前,城区雨水利用主要包括三种途径,即屋面、道路、绿地。根据我国城市卫生状况比较可知,屋面雨水水质较好、径流量大、便于收集利用,具有较好的利用价值。但是现有的大部分处理方法并未考虑雨水的收集再利用而是较多的考虑引流,浪费了自然资源。

  针对上述问题,公开号CN105664584B的中国专利公开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雨水处理装置,该装置包括:分流单元的侧壁上从上至下依次设置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分流单元内部设置过滤斗,且过滤斗的外壁与分流单元的内壁接触,过滤斗的底部设置排水器,且排水器内部设置浮球阀,过滤斗与第一过滤单元相邻的侧壁上设置第二出水口;第一过滤单元内至少包括两面第一透水墙,第一过滤单元与第二过滤单元相邻的侧壁为第二透水墙。上述装置中,过滤斗底部设置排水器,且排水器设置浮球阀,可以将刚进入排水器内的雨水(即初期雨水形成的径流)排出而不进入到过滤单元内,进一步地,分流单元,第一过滤单元和第二过滤单元分次对雨水进行过滤,提高了雨水水质,减少了雨水的二次污染。

  因此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建筑物屋顶的雨水自动处理装置,通过收集板和过滤板对于水进行第一步的收集过滤,通过液位传感器监测水位,通过水泵与电机的电连接向上运输水至过滤装置,进行二次过滤。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用于建筑物屋顶的雨水自动处理装置,包括雨水收集塔箱、雨水再利用塔箱和电机,所述雨水收集塔箱上设置有收集装置,所述收集装置包括过滤板和收集板,所述雨水收集塔箱内设置有用于放置水泵的活动腔和液位传感器,所述电机和水泵为电连接,所述过滤板和收集板为铰链连接,所述雨水再利用塔箱上设置有与雨水收集塔箱连接的过滤装置,所述雨水再利用塔箱底部设置有流动出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收集塔箱用于收集雨水,雨水再利用塔箱用于放置处理后的可用雨水,在雨水收集塔箱内设置有活动腔,活动腔用于放置水泵,水泵与电机为电连接,在雨水收集塔箱内设置有液位传感器,通过液位传感器测量水位,当达到一定水位时,水泵运转将雨水传送至过滤装置,在雨水收集塔箱上设置有收集装置,收集装置包括过滤板和收集板,过滤板和收集板为铰链连接,过滤板上设有若干通孔用于过滤树叶等杂质,过滤装置位于雨水再利用塔箱上且连接雨水收集塔箱和雨水再利用塔箱,雨水再利用塔箱底部设置有流动出口,作为过滤后的可用雨水的活动窗口。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装置为双层壁结构,所述双层壁结构包括内腔壁和外腔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装置包括内腔壁和外腔壁,内腔壁用于过滤杂质和雨水,外腔壁用于雨水引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腔壁内设置有过滤腔,所述过滤腔内设置有活性炭层,所述活性炭层上方设置有收集口,所述内腔壁与外腔壁间的腔室为引流腔,所述内腔壁底部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用于贯通过滤腔和引流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腔壁内设置有过滤腔,过滤腔内设置有活性炭层,活性炭层上方设置有收集口,活性炭层用于净化和吸收雨水中的细微颗粒杂质,内腔壁与外腔壁间的腔室为引流腔,内腔壁底部设置有通孔,通孔用于贯通过滤腔和引流腔,当水流从入水口进入引流腔后,通过通孔进入过滤腔下方积蓄,当雨水积蓄至一定程度后,从下方通过活性炭层进入过滤腔上方。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腔壁上方设置有与引流腔贯通的入水口,所述过滤装置底部设置有与过滤腔贯通的排污口和用于控制排污口开闭的阀门装置,所述阀门装置为浮球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腔壁上方设置有与引流腔贯通的入水口,过滤装置底部设置有与过滤腔贯通的排污口和用于控制排污口开闭的阀门装置,阀门装置为浮球阀,雨水进入入水口时不会立刻进入排污口,未排出雨水在过滤腔内储蓄到一定水位时由于液位压作用从活性炭层进入收集口再过滤。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活性炭层包括框架和过滤模块,所述框架内部设置有过滤格,所述过滤模块位于过滤格内,所述过滤模块内设置有过滤芯体,所述过滤芯体为活性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模块位于过滤格内,且过滤模块大小尺寸相等可实现互换,过滤模块内设置有过滤芯体,过滤芯体为活性炭,活性炭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主要用于吸收细菌、毒素或特殊气体,可净化空气和水,经久耐用且易再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装置顶部设置有检修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装置顶部设置有检修口,方便检修人员进行维护。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液位传感器包括用于定位的传感部分和连接部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液位传感器包括传感部分和连接部分,传感部分用于定位且分别置于雨水收集塔箱的底部、中部和顶部,当雨水储蓄至顶部时开始抽水至过滤装置,当雨水储蓄至中部时降低传输速度,当雨水储蓄不足时停止传输,传感部分与连接部分的一端连接,连接部分的另一端与配电箱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雨水再利用塔箱内壁上的固定位置处设置有紫光灯,所述流动出口处设置有控制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再利用塔箱内壁上的固定位置处设置有紫光灯,紫光灯发出的光线会引起病菌某些蛋白质结构改变而失效,起消毒作用,防止再利用雨水由于长时间不使用滋生细菌,流动出口处设置有控制阀,控制阀用于控制流动出口,使用时开阀,不使用时闭阀。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内腔壁内设置有过滤腔,过滤腔内设置有活性炭层,活性炭层上方设置有收集口,内腔壁与外腔壁间的腔室为引流腔,内腔壁底部设置有通孔,通孔用于贯通过滤腔和引流腔,当水流从入水口进入引流腔后,通过通孔进入过滤腔下方积蓄,当雨水积蓄至一定程度后,从下方通过活性炭层进入过滤腔上方,外腔壁上方设置有与引流腔贯通的入水口,过滤装置底部设置有与过滤腔贯通的排污口和用于控制排污口开闭的阀门装置,所述阀门装置为浮球阀,雨水进入入水口时不会立刻进入排污口,未排出雨水在过滤腔内储蓄到一定水位时由于液位压作用从活性炭层进入收集口再过滤。

  2、过滤模块位于过滤格内,且过滤模块大小尺寸相等可实现互换,过滤模块内设置有过滤芯体,过滤芯体为活性炭,活性炭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主要用于吸收细菌、毒素或特殊气体,可净化空气和水,经久耐用且易再生,过滤装置顶部设置有检修口,方便检修人员进行维护。

  3、雨水再利用塔箱内壁上的固定位置处设置有紫光灯,紫光灯发出的光线会引起病菌某些蛋白质结构改变而失效,起消毒作用,防止再利用雨水由于长时间不使用滋生细菌,流动出口处设置有控制阀,控制阀用于控制流动出口,使用时开阀,不使用时闭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浮球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雨水收集塔箱;2、雨水再利用塔箱;3、活动腔;4、电机;5、过滤板;6、收集板;7、过滤腔;8、活性炭层;9、收集口;10、引流腔; 11、入水口;12、排污口;13、浮球阀;14、检修口;15、液位传感器;16、紫光灯;17、流动出口;18、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置/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用于建筑物屋顶的雨水自动处理装置,如图1所示,雨水收集塔箱 1起收集雨水的作用,在雨水收集塔箱1内设置有活动腔3,活动腔3用于放置抽水水泵,方便向外传输且感应灵敏,水泵和电机4为电连接,通过外部的电机4供电实现水泵抽水、输送水,在雨水收集塔箱1内设置有液位传感器15,液位传感器15包括用于定位的传感部分和连接部分,每个传感部分分别与连接部分的一端连接且分别位于雨水收集塔箱1的底部、中部、顶部,所有连接部分的另一端集中连接于配电箱上实现自动化,通过液位传感器15 测量水位,当达到一定水位时,水泵运转将雨水传送至过滤装置,在雨水收集塔箱1上还设置有收集装置,收集装置包括过滤板5和收集板6,过滤板5 和收集板6为铰链连接,过滤板5上设有若干通孔用于过滤树叶等杂质,收集板6用于集中收集雨水,雨水再利用塔箱2起储蓄雨水的作用,雨水再利用塔箱2内壁上的固定位置处设置有紫光灯16,紫光灯16发出的光线会引起病菌某些蛋白质结构改变而失效,起消毒作用,防止再利用雨水由于长时间不使用滋生细菌,雨水再利用塔箱2底部设置有流动出口17,流动出口17 处设置有控制阀18,控制阀18用于控制流动出口17,过滤后的雨水需使用时开阀,不使用时闭阀。

  如图2、图3所示,过滤装置的内腔壁所包围的腔室为过滤腔7,过滤腔 7内设置有活性炭层8,活性炭层8上方设置有收集口9,内腔壁与外腔壁间的腔室为引流腔10,内腔壁底部设置有通孔,将过滤腔7与引流腔10贯通,外腔壁上方设置有与引流腔10贯通的入水口11,装置底部设置有与过滤腔7 贯通的排污口12,入水口11面积大于排污口12面积。本体底部设置有用于控制排污口12开闭的浮球阀13,浮球阀13包括浮球,杠杆和球塞,球塞上设置有漏液口,活性炭层8包括框架和过滤格,按雨水过滤顺序分别设置有上层过滤模块,下层过滤模块,过滤模块的尺寸、大小均相等,互相之间可替换,上层过滤模块的过滤芯体为石英砂,下层为活性炭,雨水从入水口11 经引流腔10流入,将上一次过滤后残留的杂质从排污口12冲出,由于排污口12面积小于入水口11,因此雨水在过滤腔7和引流腔10内积蓄,当液位积蓄到一定位置后,浮球阀13将排污口12关闭,进一步提高液位积蓄速度,在液压作用下,雨水通过活性炭层8进入过滤腔7上方,被过滤净化后的雨水通过收集口9进入雨水收集管路,当入水口11停止进水后,装置内积蓄的雨水从浮球阀13球塞上的漏液口缓慢排出,当液位下降至一定阶段后,浮球阀13打开,雨水从排污口12排出,装置复位,部分过滤剩余的杂质残留在过滤腔7底部,等待下一次进水时随水流冲,在过滤装置顶部设置有检修口 14,方便维修人员维修。

  雨水自动处理装置正常工作时,通过收集装置上的收集板6对雨水进行收集,通过收集装置上的过滤板5进行第一层过滤,用于过滤树叶,树干等较大杂质,经第一层过滤后的雨水储蓄在雨水收集塔箱1中,雨水收集塔箱 1中设置有液位传感器15,液位传感器15包括传感部分和连接部分,传感部分用于定位且分别置于雨水收集塔箱1的底部、中部和顶部,当雨水储蓄至顶部时开始抽水至过滤装置,当雨水储蓄至中部时降低传输速度,当雨水储蓄不足时停止传输,传感部分与连接部分的一端连接,连接部分的另一端与配电箱连接,当雨水储蓄至顶部时开始抽水至过滤装置,过滤装置为双层壁结构,双层壁结构包括内腔壁和外腔壁,内腔壁为过滤作用,外腔壁为引流作用,内腔壁内设置有过滤腔7,过滤腔7内设置有活性炭层8,活性炭层8 包括框架和过滤模块,过滤模块位于过滤格内,且过滤模块大小尺寸相等可实现互换,过滤模块内设置有过滤芯体,过滤芯体为活性炭,活性炭层8上方设置有收集口9,内腔壁与外腔壁间的腔室为引流腔10,内腔壁底部设置有通孔,通孔用于贯通过滤腔7和引流腔10,当水流从入水口11进入引流腔10后,通过通孔进入过滤腔7下方积蓄,当雨水积蓄至一定程度后,从下方通过活性炭层8进入过滤腔7上方,外腔壁上方设置有与引流腔10贯通的入水口11,过滤装置底部设置有与过滤腔7贯通的排污口12和用于控制排污口12开闭的阀门装置,阀门装置为浮球阀13,雨水进入入水口11时不会立刻进入排污口12,未排出雨水在过滤腔7内储蓄到一定水位时由于液位压作用从活性炭层8进入收集口9再过滤,雨水过滤完成后流通口进入雨水再利用塔箱2,雨水再利用塔箱2内壁上高于水位的固定位置处设置有紫光灯 16,紫光灯16发出的光线会引起病菌某些蛋白质结构改变而失效,起消毒作用,防止再利用雨水由于长时间不使用滋生细菌,流动出口17处设置有控制阀18,控制阀18用于控制流动出口17,使用时开阀,不使用时闭阀。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一种用于建筑物屋顶的雨水自动处理装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