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技术 > 给水排水> 海绵城市透水道路及其施工工艺独创技术34195字

海绵城市透水道路及其施工工艺

2021-02-27 11:28:11

海绵城市透水道路及其施工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绵城市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海绵城市透水道路及其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的不断建设发展,海绵城市已成为城市建设的目标。具体来讲以道路、城市建筑、公园等基础设施为载体,对建筑表面收集或产生的雨水和废水进行下渗、净化、滞蓄和回用,以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水资源,统筹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达到节约地下水资源的目的。目前城市道路的硬化使地表水不能收集或渗入地下,导致大量可回收水资源浪费,因而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道路的改造升级是海绵城市建设的一个方向。

  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108589459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海绵城市可组装式聚氨酯生态景观道路及施工方法,其技术要点为:包括道路拼装单元和聚氨酯层,所述拼装单元包括位于道路中部的盲道砖、位于盲道砖两侧的路砖、用于支撑盲道砖和路砖的支撑砖、位于路砖两侧的路缘石和栏杆;所述路砖与盲道砖上开设有排水孔,支撑砖和路缘石上侧面开设有引水槽。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上述技术方案在雨水相对较大,雨水来不及自排水孔排出时,若路砖有所松动,行人在下雨时行进会相对较快,踩踏到松动的路砖时,雨水较为容易因为挤压自排水孔向上喷出,溅射到行人,使得实用效果相对不佳,同时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时仅通过排水孔向地面排水,会使得雨水较大时该道路来不及排水导致路面积水,进一步使得使用效果相对不佳。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海绵城市透水道路及其施工工艺,其排水效果相对较佳的同时能够有效的减小水溅射到行人的可能性。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海绵城市透水道路,包括道路和设置于道路一侧或两侧用于排蓄水的植草沟,所述道路两侧均设置有可排水的路肩,所述植草沟内部设置有用于蓄水再利用的蓄水结构,所述道路自下而上包括用于渗水及支撑的透水路基和铺装层,所述铺装层包括多个相互拼接的路砖,所述路砖为渗水砖或透水砖,所述路砖包括呈六棱柱状结构的垫块一以及垫块二,所述垫块一和垫块二同中心轴线且垫块一正六棱柱状结构大于垫块二,环绕所述垫块二设置有三个呈六棱柱状结构的垫块三,所述垫块三的两个对角棱边与垫块一的相邻两个六角棱边重合,所述垫块三的另外两个相邻的棱边与垫块二的相邻棱边重合,所述垫块三远离垫块二并朝向垫块一的棱边呈倒角设置,所述垫块一和垫块二过渡棱边成型有斜面且斜面位于相邻两个垫块三之间,环绕所述垫块一开设有背离其中心轴线开口的环槽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时,由于路砖的三个垫块三抵设于透水路基,能够使得在使用时路砖距离其中心轴线最远的受力点与其中心轴线的间距相对较大,使得在使用时,路砖相对较为更加稳定,能够有效的减小使用时路砖下未来得及排走的水飞溅的可能性,并且斜面能够使得多个路砖相互拼接时,相互搭接的路砖之间贴合的相对更加紧密,即使有间隙或滑移的情况下,斜面依旧能够对下方有落空的路砖做支撑,进一步优化使用时路砖的稳定性,以进一步减小发生雨水溅射的可能性;雨水飞溅是因为受到松动路砖挤压需要释放压力自相邻路砖间隙排出,而环槽一能够在雨水被挤出的过程中辅助释放雨水的压力并使得雨水水平流动,以减小雨水被挤出的可能性,优化使用效果,多个路砖相互拼接时由于需要相互插设,使得铺装层的整体性相对更佳,使得使用效果相对更佳,拼装时相邻路砖之间的间隙沿竖向的路径呈Z状,能够进一步对被挤出的雨水做缓冲和限制,以优化使用效果;并且在下雨时,路砖为渗水砖或透水砖,能够有效的使得雨水即使排入至透水路基渗入至地下补充地下水,同时垫块一、垫块二和垫块三均为六边形结构,能够使得路砖在相互拼接时相邻路砖之间的间隙相对更大,能够通过路砖之间的间隙进一步及时的将雨水排入至透水路基,使得排水效果相对更佳,雨水过大时,雨水还会通过可排水的路肩排入至植草沟内以将雨水部分排入至地下,部分来不及排入至地下的雨水通过植草沟内的蓄水结构做储备和再利用。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透水路基包括自下而上分布的采用素土夯实的素土层、大粒径透水沥青混合料层、大孔隙沥青碎石层、砂层和透水混凝土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时,透水混凝土层对铺装层做支撑并使得雨水能够及时排出,砂层用于铺设透水混凝土层时做铺垫,大粒径透水沥青混合料层和大孔隙沥青碎石层能够有效的增强使用时透水路基在保持透水性能的情况下具备相对较佳的强度,以使得使用效果相对更佳。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素土层和大孔隙沥青碎石层的上层表面均铺设有透水土工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用于减小使用时,素土层和砂层的泥土和细砂在雨水的作用下渗入至大粒径透水沥青混合料层和大孔隙沥青碎石层的概率,减小对大粒径透水沥青混合料层和大孔隙沥青碎石层的透水效率的影响同时维持透水路基整体的强度。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垫块一背离垫块二的一端开设有凹孔,所述凹孔内固定连接有连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在铺装或转运路砖时,可通过连杆对路砖做转运和移动,同时凹孔能够有效的减小连杆对行人产生的影响。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路砖开设有沿其六棱柱结构轴向将其贯穿的泄水孔,环绕所述泄水孔的孔壁开设有至少一个环槽二,所述泄水孔连通于凹孔,所述垫块一背离垫块二的一端开设有多个环绕泄水孔设置的泄水槽,所述泄水槽呈两端开口且两端开口分别连通于泄水孔和垫块一的角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时,雨水渗透仍需要一定的时间,泄水槽能够使得雨水能够通过泄水孔及时的排入至透水路基,以补充地下水,同时环槽二能够在路砖松动将透水路基未来得及排出的雨水挤出时,对挤出雨水做压力释放,减小泄水孔对使用的影响。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植草沟包括自下而上分布的砾石层、砂石层和种植土层,所述砾石层和砂石层的上下面层以及两者之间同样铺设有透水土工布,所述砾石层铺设于采用素土夯实的地基上面层,所述种植土层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沟槽状结构且其上面层种植有植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时,自道路排入至植草沟内的雨水先依次流经种植土层、砂石层和砾石层,通过种植土层、砂石层和砾石层能够依次对雨水做一定的净化作用同时能够使得雨水能够相对较为快速的渗入至地下,并能够通过砂石层和砾石层对地下水的渗透起到一定的反渗作用,使得使用效果相对更佳。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蓄水结构包括穿设于砾石层的穿孔排水管、设置于种植土层的溢流管和挖设于植草沟内的渗水井,所述渗水井的井壁采用透水混凝土浇筑形成,所述渗水井的上开口处设置有将其开口封闭的井盖,所述渗水井连通于穿孔排水管和溢流管,所述溢流管远离渗水井的一端穿入并位于植草沟的上开口边沿,所述溢流管设置有用于过滤的过滤件,所述渗水井的侧部通过管道连通有蓄水井,管道的高度位于穿孔排水管和溢流管穿入至渗水井一端的下方,所述蓄水井的管壁为混凝土浇筑形成,所述蓄水井的管壁外侧表面包覆有防水土工布,所述蓄水井通过管道连通于河道或市政排水管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渗入至透水路基和砾石层的雨水过多时,雨水会通过穿孔排水管将雨水排入至渗水井内做储存和渗透,同时透水布能够有效的减少进入至穿孔排水管内的沙土,以使得排入至渗水井的雨水相对较为洁净,同时渗水井内来不及渗透的雨水能够通过管道通入至蓄水井内做储存和沉淀,以留作再利用,同时在雨水过多导致蓄水井雨水过多时,能够通过管道将水排入至河道或市政排水管道,同时,溢流管能够将种植土层上方来不及渗透的雨水通过过滤件过滤后直接排入至渗水井内,以减小植草沟内雨水过多导致水漫入至道路的概率,井盖也能够有效的减小使用时外部杂质进入至渗水井和蓄水井的概率。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井盖包括多个相互拼接的井盖板和可拆卸连接于渗水井开口边沿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位于井盖板的下方,所述支撑架的中部转动连接有锁止杆,多个所述井盖板相互抵接的尖端部开设有可使得锁止杆通过的开口,所述井盖板开口开设有呈T状的锁止槽,所述锁止槽呈三端开口结构,环绕所述锁止杆固定连接有多个可自锁止槽的T状的竖直部端部滑入的锁止块,所述锁止杆的上端面开设有用于辅助将其转动的转孔,所述转孔呈多棱柱状结构且其中部固定连接有与其同中心轴线的限制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时,由于井盖若整体翻转,易将井盖边沿的杂物带入至渗水井或蓄水井内,通过多个井盖板的外圈边沿铰接于渗水井或蓄水井的开口边沿,能够有效的减少使用时井盖带入至渗水井或蓄水井内的杂质,同时多个井盖板盖合并搭设于支撑架后,可使得锁止块滑入至锁止槽内,然后转动锁止杆使得锁止块滑移至锁止槽的T状的水平部,即可将井盖板通过支撑架而翻转锁止;并且在转动锁止杆时,可通过转动端适配于转孔和限制杆之间空隙的专用扳手将锁止杆转动,能够有效的减小无关人员将井盖打开的概率。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海绵城市透水道路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施工放线:利用石灰划定道路中心线,并通过石灰描出道路轮廓以及植草沟2的轮廓;

  2、开挖路基槽:通过挖掘机械按照道路轮廓挖出道路基槽和底部截面轮廓呈弧形的植草沟基槽,并通过夯实机械将道路基槽和植草沟基槽底部翻出的泥土夯实,植草沟内挖设形成蓄水井和渗水井的基坑洞;

  3、夯实路基,路基槽压实达92%~95%密实度形成素土层,素土层上铺设透水土工布和碎石层形成垫层,碎石分层铺设压实,垫层内铺设穿孔排水管,穿孔排水管入至植草沟基槽内,穿孔排水管铺设前采用透水布包覆形成透水层;

  4、在碎石层上表面间歇喷雾,以保持潮湿强度,碎石层上通过摊铺车分层铺设预制或现场搅拌好的大粒径透水沥青混合料形成大粒径透水沥青混合料层,然后采用大孔隙沥青碎石铺设形成大孔隙沥青碎石层后再依次铺设透水土工布和细砂形成砂层,砂层的上方采用多孔混凝土或透水混凝土铺设形成透水混凝土层,透水混凝土层内预设有多个连接螺杆一,透水混凝土层铺设后覆盖养护膜养护至少10天并做防护;

  5、铺设铺装层:采用路砖铺设于透水混凝土层的上方形成铺装层,然后通过连接螺杆一连接于路肩;

  6、在透水混凝土层养护期间同步在蓄水井和渗水井的基坑洞内分别采用防水混凝土和透水混凝土浇筑形成井壁,在浇筑防水混凝土之前在蓄水井的基坑洞内壁铺设防水土工布,蓄水井和渗水井的井壁分别浇筑出基坑洞,蓄水井和渗水井的基坑洞通过管道连接;

  7、在植草沟基槽内依次采用砾石、砂石和种植土铺设分层夯实铺设形成砾石层、砂石层和种植土层,铺设砾石层和砂石层后分别在两者上层同样铺设透水土工布,铺设种植土层前砂石层的上方铺设溢流管并安装连通于溢流管的过滤件,溢流管铺设于植草沟上部,溢流管通过穿设于渗水井的孔连通于渗水井;

  8、在种植土层上方种植水生植物或耐淹植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述工艺能够使得施工人员在施工时,根据轮廓线挖设道路基槽和底部截面轮廓呈弧形的植草沟基槽,并依次铺设形成透水性强的透水路基和铺装层,以使得道路和植草沟的透水蓄水能力相对较佳。

  综上所述,本发明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在使用时,由于路砖的三个垫块三抵设于透水路基,能够使得在使用时路砖距离其中心轴线最远的受力点与其中心轴线的间距相对较大,使得在使用时,路砖相对较为更加稳定,能够有效的减小使用时路砖下未来得及排走的水飞溅的可能性,并且斜面能够使得多个路砖相互拼接时,相互搭接的路砖之间贴合的相对更加紧密,即使有间隙或滑移的情况下,斜面依旧能够对下方有落空的路砖做支撑,进一步优化使用时路砖的稳定性,以进一步减小发生雨水溅射的可能性;雨水飞溅是因为受到松动路砖挤压需要释放压力自相邻路砖间隙排出,而环槽一能够在雨水被挤出的过程中辅助释放雨水的压力并使得雨水水平流动,以减小雨水被挤出的可能性,优化使用效果,多个路砖相互拼接时由于需要相互插设,使得铺装层的整体性相对更佳,使得使用效果相对更佳,拼装时相邻路砖之间的间隙沿竖向的路径呈Z状,能够进一步对被挤出的雨水做缓冲和限制,以优化使用效果;并且在下雨时,路砖为渗水砖或透水砖,能够有效的使得雨水即使排入至透水路基渗入至地下补充地下水,同时垫块一、垫块二和垫块三均为六边形结构,能够使得路砖在相互拼接时相邻路砖之间的间隙相对更大,能够通过路砖之间的间隙进一步及时的将雨水排入至透水路基,使得排水效果相对更佳,雨水过大时,雨水还会通过可排水的路肩排入至植草沟内以将雨水部分排入至地下,部分来不及排入至地下的雨水通过植草沟内的蓄水结构做储备和再利用;

  2.在渗入至透水路基和砾石层的雨水过多时,雨水会通过穿孔排水管将雨水排入至渗水井内做储存和渗透,同时透水布能够有效的减少进入至穿孔排水管内的沙土,以使得排入至渗水井的雨水相对较为洁净,同时渗水井内来不及渗透的雨水能够通过管道通入至蓄水井内做储存和沉淀,以留作再利用,同时在雨水过多导致蓄水井雨水过多时,能够通过管道将水排入至河道或市政排水管道,同时,溢流管能够将种植土层上方来不及渗透的雨水通过过滤件过滤后直接排入至渗水井内,以减小植草沟内雨水过多导致水漫入至道路的概率,井盖也能够有效的减小使用时外部杂质进入至渗水井和蓄水井的概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一,主要用于展示路砖的结构。

  图3是本实施例部分结构的剖视示意图一,主要用于展示路砖的内部结构。

  图4是本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二,主要用于展示路肩的结构。

  图5是本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三,主要用于展示连接螺管的结构。

  图6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主要用于展示井盖的结构。

  图中,1、道路;11、透水路基;111、素土层;112、大粒径透水沥青混合料层;113、大孔隙沥青碎石层;114、砂层;115、透水混凝土层;12、铺装层;121、路砖;1210、斜面;1211、垫块一;1212、垫块二;1213、垫块三;1214、凹孔;1215、连杆;1216、泄水孔;1217、环槽二;1218、泄水槽;1219、环槽一;2、植草沟;20、砾石层;21、蓄水结构;211、穿孔排水管;212、溢流管;213、渗水井;214、蓄水井;22、砂石层;23、种植土层;24、井盖;241、井盖板;242、支撑架;243、锁止槽;25、锁止杆;251、锁止块;252、转孔;253、限制杆;26、过滤件;3、路肩;31、垫砖;311、排水孔;32、路肩挡板;33、连接螺杆一;34、连接螺杆二;35、连接螺管;351、连接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参照图1,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海绵城市透水道路,包括道路1和设置于道路一侧或两侧用于排蓄水的植草沟2,道路1两侧边沿均设置有可排水的路肩3。植草沟2内设置有可用于蓄水和对水再利用的蓄水结构21。

  参照图1和图2,道路1自下而上包括依次分布的透水路基11和铺装层12,铺装层12包括多个相互拼接的路砖121,路砖121为渗水砖或透水砖。路砖121包括呈六棱柱状结构的垫块一1211以及垫块二1212,垫块一1211和垫块二1212的六棱柱状结构同中心轴线,垫块一1211和垫块二1212的同侧两个外侧的外壁相互平行,垫块一1211横截面正六边形的内切圆直径大于垫块二1212横截面正六边形的内切圆直径。

  环绕垫块二1212设置有三分呈六棱柱状结构的垫块三1213,垫块三1213其中两个对角位置的棱边与垫块一1211的两个相邻棱边重合,垫块三1213另外的棱边中两个相邻的棱边与垫块二1212的两个相邻棱边重合,垫块三1213远离垫块二1212的外圈的棱边倒角设置形成斜面一,斜面一与垫块一1211的一个竖向侧面相交,垫块一1211和垫块二1212相交的过渡棱边处成型有三个斜面1210,三个斜面1210分别位于相邻两个垫块三1213之间。环绕垫块一1211开设有多个沿其轴向的环槽一1219,环槽一1219背离垫块一1211的中心轴线开口。其中,垫块三1213可插设于另一路砖121上相邻两个垫块三1213之间,三个垫块三1213抵设于透水路基11。

  在使用时,由于路砖121的三个垫块三1213抵设于透水路基11,能够使得在使用时路砖121距离其中心轴线最远的受力点与其中心轴线的间距相对较大,使得在使用时,路砖121相对较为更加稳定,能够有效的减小使用时路砖121下未来得及排走的水飞溅的可能性,并且斜面1210能够使得多个路砖121相互拼接时,相互搭接的路砖121之间贴合的相对更加紧密,即使有间隙或滑移的情况下,斜面1210依旧能够对下方有落空的路砖121做支撑,进一步优化使用时路砖121的稳定性,以进一步减小发生雨水溅射的可能性;雨水飞溅是因为受到松动路砖121挤压需要释放压力自相邻路砖121间隙排出,而环槽一1219能够在雨水被挤出的过程中辅助释放雨水的压力并使得雨水水平流动,以减小雨水被挤出的可能性,优化使用效果,多个路砖121相互拼接时由于需要相互插设,使得铺装层12的整体性相对更佳,使得使用效果相对更佳,拼装时相邻路砖121之间的间隙沿竖向的路径呈Z状,能够进一步对被挤出的雨水做缓冲和限制,以优化使用效果;并且在下雨时,路砖121为渗水砖或透水砖,能够有效的使得雨水即使排入至透水路基11渗入至地下补充地下水,同时垫块一1211、垫块二1212和垫块三1213均为六边形结构,能够使得路砖121在相互拼接时相邻路砖121之间的间隙相对更大,能够通过路砖121之间的间隙进一步及时的将雨水排入至透水路基11,使得排水效果相对更佳,雨水过大时,雨水还会通过可排水的路肩3排入至植草沟2内以将雨水部分排入至地下,部分来不及排入至地下的雨水通过植草沟2内的蓄水结构21做储备和再利用。

  参照图2和图3,垫块一1211背离垫块二1212的上端的中部开设有凹孔1214,凹孔1214内固定连接有呈弧状的连杆1215,以用于在铺装时辅助将路砖121铺设于透水路基11,辅助对路砖121做转运。

  路砖121开设有沿其六棱柱状结构的轴向将其贯穿的泄水孔1216,环绕泄水孔1216的孔壁开设有至少一个环槽二1217,泄水孔1216连通于凹孔1214,垫块一1211背离垫块二1212的一端开设有多个环绕泄水孔1216设置的泄水槽1218,泄水槽1218的两端分别连通于泄水孔1216和延伸至垫块一1211的角部,泄水槽1218呈两端开口结构。

  在使用时,雨水渗透仍需要一定的时间,泄水槽1218能够使得雨水能够通过泄水孔1216及时的排入至透水路基11,以补充地下水,同时环槽二1217能够在路砖121松动将透水路基11未来得及排出的雨水挤出时,对挤出雨水做压力释放,减小泄水孔1216对使用的影响。

  参照图2和图3,垫块一1211内开设有多个环绕泄水孔1216设置的连接孔,连接孔的两端分别连通于环槽一1219和环槽二1217,以用于使得环槽一1219或环槽二1217内雨水释放时能够通过连接孔做进一步的释放,进一步减小雨水溅射到行人的可能性。

  参照图1,透水路基11包括自下而上分布的素土层111、大粒径透水沥青混合料层112、大孔隙沥青碎石层113、砂层114和透水混凝土层115,素土层111为采用泥土夯实形成基底层。以使得在使用时,透水混凝土层115对铺装层12做支撑并使得雨水能够及时排出,砂层114用于铺设透水混凝土层115时做铺垫,大粒径透水沥青混合料层112和大孔隙沥青碎石层113能够有效的增强使用时透水路基11在保持透水性能的情况下具备相对较佳的强度,以使得使用效果相对更佳。

  参照图1和图4,素土层111和大孔隙沥青碎石层113的上表面层均铺设有透水土工布,以用于减小使用时,素土层111和砂层114的泥土和细砂在雨水的作用下渗入至大粒径透水沥青混合料层112和大孔隙沥青碎石层113的概率,减小对大粒径透水沥青混合料层112和大孔隙沥青碎石层113的透水效率的影响同时维持透水路基11整体的强度。

  参照图4和图5,路肩3包括多个与路砖121结构相同的垫砖31和一体成型于多个垫砖31上端面的路肩挡板32,多个垫砖31沿道路的长度方向分布,并且多个垫砖31的垫块三能够分别插设拼接于相邻路砖121之间的间隙;透水混凝土层115内预设有多个连接螺杆一33,路肩挡板32呈竖直设置且其长度方向沿道路的长度方向延伸,路肩挡板32的下侧边沿预设并固定连接有多个连接螺杆二34,多个连接螺杆一33分为多组且每组的多个连接螺杆一33插设于相邻垫砖31之间的间隙,连接螺杆二34同样位于相邻垫砖31之间,连接螺杆一33和连接螺杆二34之间设置有两者连接的连接螺管35。其中,相邻垫砖31之间的间隙填充有透水混凝土,以用于连接路肩3,垫砖31和路肩挡板32均为透水砖或渗水砖。

  在使用时,多个和路砖121结构相同的垫砖31能够与铺装层12搭设连接,使得路肩3与铺装层12之间连接的整体性相对较佳,同时能够通过铺装层12对垫砖31朝向铺装层12一侧做一定的限制,并且在铺设时,预设于透水混凝土层115的连接螺杆一33通过连接螺管35连接于连接螺杆二34,然后在相邻垫砖31之间的间隙填充透水混凝土,能够使得铺设路肩3相对更加便捷快速和方便,同时垫砖31和路肩挡板32均为透水砖或渗水砖,能够使得路肩3在对铺装层12做限制的同时具备一定的排水能力,使得雨水能够相对较为及时的排入至植草沟2内。

  参照图4和图5,垫砖31内开设有多个呈S状曲线延伸的排水孔311(标示于图1),排水孔311的上端与铺装层12的上面层平齐,排水孔311的下端背离铺装层12开口,以用于进一步增加路肩3的排水能力的同时,S状曲线延伸的排水孔311能够使得排出的水先急后缓,有效的减小排出雨水对植草沟2的冲击,减小对植草沟2的影响。

  连接螺管35为弹性管且其上端开设有沿其径向将其贯穿的连接开口351,连接螺杆一33的上端被夹持于连接螺管35上连接开口351所在部位,连接开口351的两侧边沿分别通过螺栓紧固,以用于连接时使得连接开口351能够合拢将连接螺杆一33夹持住,以进一步便于安装。

  参照图1,植草沟2包括自下而上分布的砾石层20、砂石层22和种植土层23,砾石层20和砂石层22的上下面层以及两者之间同样铺设有透水土工布,砾石层20铺设于采用素土夯实的地基的上面层,种植土层23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沟槽状结构且其上面层种植有植物。

  在使用时,排入至植草沟2内的雨水先依次流经种植土层23、砂石层22和砾石层20,通过种植土层23、砂石层22和砾石层20能够依次对雨水做一定的净化作用同时能够使得雨水能够相对较为快速的渗入至地下,并能够通过砂石层22和砾石层20对地下水的渗透起到一定的反渗作用,使得使用效果相对更佳。

  参照图1,蓄水结构21包括穿设于砾石层20的穿孔排水管211、设置于种植土层23的溢流管212和外设与植草沟2内的渗水井213,穿孔排水管211沿植草沟2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其侧部连通有多个其他的穿孔排水管211,并且多个其他的穿孔排水管211穿入至透水路基11内。

  渗水井213的井壁采用透水混凝土浇筑形成,渗水井213的上开口处设置有用于将其开口封闭的井盖24。溢流管212设置于植草沟2的上开口边沿处,溢流管212上设置有用于对其内部雨水做过滤的过滤件26,渗水井213连通于穿孔排水管211和溢流管212。渗水井213的侧部通过管道连通有蓄水井214(图中未标示),蓄水井214开设于植草沟2内,蓄水井214的上开口处同样设置有用于将开口封闭的井盖24。其中,连通蓄水井214和渗水井213的管道位置低于溢流管212和穿孔排水管211连通渗水井213的位置,蓄水井214的井壁为采用普通混凝土或防水混凝土浇筑形成,浇筑井壁前铺设有防水土工布,以进一步做防水,过滤件26可选用型号为GQ的广旗牌水过滤设备。

  蓄水井214通过管道可连通于河道或市政排水管道,并且管道设置有止逆阀,以用于雨水过多时将水排出,并且蓄水井214内还可设置将水排出做再利用的水泵和管道。

  在渗入至透水路基11和砾石层20的雨水过多时,雨水会通过穿孔排水管211将雨水排入至渗水井213内做储存和渗透,同时透水布能够有效的减少进入至穿孔排水管211内的沙土,以使得排入至渗水井213的雨水相对较为洁净,同时渗水井213内来不及渗透的雨水能够通过管道通入至蓄水井214内做储存和沉淀,以留作再利用,同时在雨水过多导致蓄水井214雨水过多时,能够通过管道将水排入至河道或市政排水管道,同时,溢流管212能够将种植土层23上方来不及渗透的雨水通过过滤件26过滤后直接排入至渗水井213内,以减小植草沟2内雨水过多导致水漫入至道路1的概率,井盖24也能够有效的减小使用时外部杂质进入至渗水井213和蓄水井214的概率。

  参照图6,井盖24包括多个相互拼接的井盖板241,蓄水井214以及渗水井213上开口边沿呈阶梯状结构且为大端开口,蓄水井214和渗水井213阶梯状开口处搭设有支撑架242,支撑架242的中部转动连接有用于锁止的锁止杆25,多个井盖板241背离其中心的外圈边沿铰接于蓄水井214或渗水井213开口的外侧边沿,多个井盖板241朝向中心的尖端部开设有呈弧面状结构的开口,多个井盖板241盖合时多个开口形成可使得锁止杆25通过的通孔,井盖板241朝向中心的开口弧面开设有呈T状的锁止槽243,锁止槽243的T状的三个端部均呈开口结构,锁止槽243朝向井盖24的中心开口。其中,锁止槽243的T状的竖直部端部为下开口。

  环绕锁止杆25固定连接有多个锁止块251,锁止块251的数量与井盖板241的数量相同,锁止块251可惜锁止槽243的下开口滑入至锁止槽243内,并能够通过转动锁止杆25滑至锁止槽243的T状的水平部。锁止杆25的顶部开设有用于辅助将其转动的转孔252,转孔252呈多棱柱状结构且其中部固定连接有与其同中心轴线的限制杆253。

  在使用时,由于井盖24若整体翻转,易将井盖24边沿的杂物带入至渗水井213或蓄水井214内,通过多个井盖板241的外圈边沿铰接于渗水井213或蓄水井214的开口边沿,能够有效的减少使用时井盖24带入至渗水井213或蓄水井214内的杂质,同时多个井盖板241盖合并搭设于支撑架242后,可使得锁止块251滑入至锁止槽243内,然后转动锁止杆25使得锁止块251滑移至锁止槽243的T状的水平部,即可将井盖板241通过支撑架242而翻转锁止;并且在转动锁止杆25时,可通过转动端适配于转孔252和限制杆253之间空隙的专用扳手将锁止杆25转动,能够有效的减小无关人员将井盖24打开的概率。

  实施例二

  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海绵城市透水道路的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施工放线:利用石灰划定道路中心线,并通过石灰描出道路轮廓以及植草沟2的轮廓;

  2、开挖路基槽:通过挖掘机械按照道路轮廓挖出道路基槽和底部截面轮廓呈弧形的植草沟基槽,并通过夯实机械将道路基槽和植草沟基槽底部翻出的泥土夯实,植草沟内挖设形成蓄水井214和渗水井213的基坑洞;

  3、夯实路基,路基槽压实达92%~95%密实度形成素土层111,素土层111上铺设透水土工布和碎石层形成垫层,碎石分层铺设压实,垫层内铺设穿孔排水管211,穿孔排水管211入至植草沟基槽内,穿孔排水管211铺设前采用透水布包覆形成透水层;

  4、在碎石层上表面间歇喷雾,以保持潮湿强度,碎石层上通过摊铺车分层铺设预制或现场搅拌好的大粒径透水沥青混合料形成大粒径透水沥青混合料层112,然后采用大孔隙沥青碎石铺设形成大孔隙沥青碎石层113后再依次铺设透水土工布和细砂形成砂层114,砂层114的上方采用多孔混凝土或透水混凝土铺设形成透水混凝土层115,透水混凝土层115内预设有多个连接螺杆一33,透水混凝土层115铺设后覆盖养护膜养护至少10天并做防护;

  5、铺设铺装层12:采用路砖121铺设于透水混凝土层115的上方形成铺装层12,然后通过连接螺杆一33连接于路肩3;

  6、在透水混凝土层115养护期间同步在蓄水井214和渗水井213的基坑洞内分别采用防水混凝土和透水混凝土浇筑形成井壁,在浇筑防水混凝土之前在蓄水井214的基坑洞内壁铺设防水土工布,蓄水井214和渗水井213的井壁分别浇筑出基坑洞,蓄水井214和渗水井213的基坑洞通过管道连接;

  7、在植草沟基槽内依次采用砾石、砂石和种植土铺设分层夯实铺设形成砾石层20、砂石层22和种植土层23,铺设砾石层20和砂石层22后分别在两者上层同样铺设透水土工布,铺设种植土层23前砂石层22的上方铺设溢流管212并安装连通于溢流管212的过滤件26,溢流管212铺设于植草沟2上部,溢流管212通过穿设于渗水井213的孔连通于渗水井;

  8、在种植土层23上方种植水生植物或耐淹植物。

  通过上述工艺能够使得施工人员在施工时,根据轮廓线挖设道路基槽和底部截面轮廓呈弧形的植草沟基槽,并依次铺设形成透水性强的透水路基11和铺装层12,以使得道路1和植草沟2的透水蓄水能力相对较佳。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海绵城市透水道路及其施工工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