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技术 > 给水排水> 抵靠板多管头排布结构独创技术10697字

抵靠板多管头排布结构

2021-02-01 05:20:55

抵靠板多管头排布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箱涵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多管路修复系统的抵靠板多管头排布结构。

  背景技术

  城市污水处理系统运行过程中,受设施老化、地质环境改变和建筑施工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箱涵伸缩缝错位、开裂等现象时有发生,影响管网系统正常运行,同时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而大口径箱涵常用于主排水管路上,破坏或断裂时维修困难,并且一般不允许长时间停水维修。因此,快速建立应急排水通道,以作为损坏部分的临时替代非常必要。申请人在前期开发了一种排水管道应急抢险的引流修复技术及修复连接装备。在中小管径的排水管道修复中得到成功应用,但对于大口径排水箱涵仍然存在困难。这是因为,受限于当前的布带材料和成型加工技术,大口径引水布带的膨胀系数过大,承受拉扯力太小,与法兰连接部位达到受力极限而被拉坏,在布带下方无托架、保护架的前提下,布带重力方向受力无法承受大体积水量。因此,目前仅能使用较小口径的引水布带来修复大口径箱涵,如何保证修复结构的水流通量存在挑战。另外,箱涵一般离地较高,其修复属于高空作业且工序复杂,因而需要合理设计修复结构,以便于施工安装。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为解决上述多个问题中的一个,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抵靠板多管头排布结构。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抵靠板多管头排布结构,其关键在于,包括端面抵靠板,该端面抵靠板上开设有一组过液孔,对应每个所述过液孔分别设有转接管;

  所有所述过液孔紧密排布在所述端面抵靠板上;

  所有所述转接管连接在所述端面抵靠板的同一侧,所述转接管分别与相应的所述过液孔连通。

  采用以上设计,通过在端面抵靠板上连接多个转接管,从而实现大孔径流道向多个小孔径流道的分流,允许使用多个内径较小的布带来导流,克服了大径布带强度不足的问题,并且过液孔密排在端面抵靠板上,尽量保证了流道的截面积。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相邻两个所述过液孔之间的最小间距大于所述转接管壁厚的两倍。

  采用以上设计,为多个转接管的装配提供空间,同时保证过液孔之间的端面抵靠板的强度。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上述端面抵靠板的中部为流道区,环绕该流道区的所述端面抵靠板的部分形成抵靠区,所述流道区内密排有所述过液孔。

  采用以上设计,流道区对应了箱涵的内腔,在流道区密集排布过液孔,过液孔的数量可以尽可能多,使得经箱涵对接头转换后,流道尺寸的损失降至最低。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上述过液孔呈矩阵形排布在所述流道区。

  采用以上设计,便于加工,方便转接管的安装排布。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上述转接管为弯曲管,所述转接管的两端分别为抵靠板端和布带端,其中所述抵靠板端与所述端面抵靠板连接,所述布带端朝向下方。

  采用以上设计,由于布带为柔性管道,转接管的布带端朝向下方,便于布带的连接,并保证布带的连接段以承受拉力为主,有利于维持连接强度。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上方的所述转接管的布带端在水平方向上越过位于其下方的所述转接管。

  采用以上设计,便于连接在不同高度上的布带的排布,不至于发生干涉。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上述转接管包括顺次连接的水平直线段、转弯段和竖向直线段,其中所述水平直线段的自由端形成所述抵靠板端,所述竖向直线段的自由端形成所述布带端;

  位于同一水平位置的所述转接管的水平直线段长度相等,从下往上分布的所述转接管的水平直线段长度依次增加。

  采用以上设计,便于各个转接管的整齐排布,方便施工。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上述过液孔的内径不大于DN400管的外径。

  采用以上设计,转接管的尺寸不大于DN400管,从而能够使用尺寸较小的布带,以满足强度要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在端面抵靠板上连接多个转接管,从而实现大孔径流道向多个小孔径流道的分流,允许使用多个内径较小的布带来导流,克服了大径布带强度不足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端面抵靠板上过液孔的分布结构示意图;

  图2为箱涵对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左视图;

  图4为箱涵抢修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接头组件与箱涵安装连接示意图;

  图6为端面抵靠板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7为对接头稳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抵靠板多管头排布结构,包括竖向设置的端面抵靠板110,该端面抵靠板110上开设有一组过液孔111,对应每个所述过液孔111分别设有转接管120。所有所述过液孔111紧密排布在所述端面抵靠板110上。相邻两个所述过液孔111之间的最小间距大于所述转接管120壁厚的两倍。所有所述转接管120连接在所述端面抵靠板110的同一侧,所述转接管120分别与相应的所述过液孔111连通。

  如图2所示,所述端面抵靠板110的中部为流道区,环绕该流道区的所述端面抵靠板110的部分形成抵靠区,所述流道区内密排有所述过液孔111。

  所有所述过液孔111的尺寸相同,对于确定的所述过液孔111尺寸,在所述流道区上所述过液孔111密排的含义是,所述过液孔111以最多数量的方式排布。为加工和安装方便,可以选择使用矩形阵列式的排布,例如,在预留适当的转接管120间距的情况下,若在流道区的水平方向上最多可排布m个所述过液孔111,在竖直方向上最多可以排布n个所述过液孔111,则在所述流道区内设置m×n个所述过液孔111(m,n均为正整数)。

  图2所示的端面抵靠板110上,所述过液孔111呈矩阵形排布在所述流道区。

  如图2和3所示,所述转接管120为弯曲管,所述转接管120的两端分别为抵靠板端和布带端,其中所述抵靠板端与所述端面抵靠板110连接,所述布带端朝向下方。上方的所述转接管120的布带端在水平方向上越过位于其下方的所述转接管120。

  所述转接管120包括顺次连接的水平直线段、转弯段和竖向直线段,其中所述水平直线段的自由端形成所述抵靠板端,所述竖向直线段的自由端形成所述布带端。位于同一水平位置的所述转接管120的水平直线段长度相等,从下往上分布的所述转接管120的水平直线段长度依次增加。

  所述过液孔111的内径不大于DN400管的外径。

  所述抵靠板多管头排布结构适用于如图4所示箱涵抢修系统。如图4所示,一种大口径箱涵多管路桥接抢修系统,包括两段水平设置的箱涵a,在两个所述箱涵a的相对端面上分别设置接头组件,所述接头组件与相应的所述箱涵a连接,所述接头组件上设有一组过液孔111,该过液孔111与所述箱涵a连通,每个所述过液孔111分别连接有转接弯管120。两个所述接头组件内的相应所述转接弯管120之间分别连接有排水布带400。

  如图5和6所示,所述接头组件包括箱涵对接头100和对接头稳定座300。所述箱涵对接头100包括竖向设置的端面抵靠板110,该端面抵靠板110的两侧面分别为抵靠面和自由面,所述抵靠面贴靠相应的所述箱涵a端面,所述自由面一侧连接有所述转接弯管120。所述端面抵靠板110上开设有所述过液孔111。所述对接头稳定座300固定在相应的所述箱涵a上,所述对接头稳定座300与所述箱涵对接头100平行正对,二者之间连接有可调张紧机构200。

  如图3所示,所述端面抵靠板110的中部为流道区110a,在所述流道区110a内密排有所述过液孔111。在所述抵靠面上对应所述流道区110a下缘设有承托板160,该承托板160与所述端面抵靠板110垂直,该承托板160伸入并落在所述箱涵a的底壁上。环绕所述流道区110a的所述抵靠面形成抵靠区110b,所述抵靠区110b与所述箱涵a的断端端面形状相同,所述抵靠区110b贴靠所述箱涵a的断端端面。所述抵靠区110b的上部和两侧外部的所述端面抵靠板110形成门形的连接区110c。

  所述对接头稳定座300呈门形,所述对接头稳定座300与所述连接区110c平行正对,二者之间连接有所述可调张紧机构200。

  如图7和8所示,所述对接头稳定座300包括座条,该座条的两端同向弯折,以形成门形的所述对接头稳定座300。所述座条包括平行于所述连接区110c设置的基板310和拉紧板320,所述基板310的内侧面贴靠所述箱涵a的外壁,在所述基板310上贯穿有基座孔311,该基座孔311内穿设有膨胀螺栓,所述膨胀螺栓将所述基板310固定在所述箱涵a外壁上。所述拉紧板320与所述基板310的外侧面相连,该拉紧板320与所述基板310相垂直。沿着所述拉紧板320的走向平行分布有至少两个所述可调张紧机构200。

  在所述连接区110c上贯穿有多个抵靠板孔170,所有所述抵靠板孔170沿着所述连接区110c的走向分布。在所述拉紧板320上贯穿有拉紧板孔321,所述拉紧板孔321与所述抵靠板孔170一一正对。所述可调张紧机构200为花篮螺栓,该花篮螺栓的两端分别穿设在所述抵靠板孔170和所述拉紧板孔321内。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种类似的表示,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抵靠板多管头排布结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