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技术 > 给水排水> 雨水弃流箱独创技术23481字

雨水弃流箱

2021-03-01 00:28:57

雨水弃流箱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雨水收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雨水弃流箱。

  背景技术

  雨水快排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样行之有效。近年来,我国多个城市饱受汛期内涝之困,促使人们思考内涝的根本解决之策。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院院长俞孔坚提到,将内涝完全归咎于排水不畅,是抓错了问题的关键。所以雨水快排并没有从根本上治涝,而是一味把灾害转移至下游。要解决城市内涝,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需要全局性的思路,对雨水开展源头、过程、末端的全流程综合管控。近年来,快排的传统治涝思想渐渐被讲求慢排的“海绵城市”思维所取代。

  因刚开始下雨时,收集到的雨水会掺杂很多杂质和垃圾,污染严重,所以很有必要进行雨水初期弃流,阻止初期雨水对所有收集雨水造成污染,且带有杂质的初期雨水会加剧其他排水设施的过滤装置堵塞,不利于后期的维护和清理,长期搁置不管甚至造成整个排水系统瘫痪。因此,近年来开发了一种对初期雨水进行弃流处理的弃流装置,对初期雨水进行弃流处理不进入到常规排水系统中,从而能够对常规排水系统起到保护作用,有利于长期的排水系统维护,从长远角度降低城市涝灾发生。

  但是现有弃流装置对建筑屋顶落雨管的雨水弃流过程需要人力值守或额外电力装置值守,耗费人力物力,弃流装置不能实现自主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出了一种雨水弃流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入水管、分流室、分流组件、截流挡盖、弃流管、滞留室、系带、浮漂及出水管;入水管与分流室顶部连通,分流室底部设置有弃流通孔与弃流管连通,分流室底部还设置有滞留通孔与滞留室连通;弃流通孔上方固定有分流组件,分流组件上开设有与截流挡盖相匹配的弃流开口,分流组件与截流挡盖转轴连接,截流挡盖沿转轴轴向运动,以打开或者盖合弃流开口;分流组件上开设有系带通孔,滞留室底部设有系带卡扣,系带的一端穿系在截流挡盖上,系带的另一端穿过系带通孔、滞留通孔以及系带卡扣穿系在浮漂上,浮漂放置于滞留室底部。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分流组件包括导流挡板组与固定板;固定板固定在弃流通孔上方,固定板与截流挡盖转轴连接,导流挡板组未与截流挡盖连接的一端与导流挡板组固定连接,导流挡板组设置在弃流通孔与滞留通孔之间。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导流挡板组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调节柄,调节柄安装在分流室外侧,分流室外壁设置有与调节柄相匹配的定位卡扣。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固定板水平放置,导流挡板组与固定板之间的夹角大于90°。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分流室侧壁开设有出水通孔,分流室与出水管通过出水通孔连通,出水通孔邻近分流室的顶部。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分流室侧壁上设置有弯折部,弯折部位于分流室顶部与分流组件之间。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分流室顶部开设有通气口,分流室与入水管连通处为入水通孔,通气口与入水通孔相邻设置,且通气口与入水通孔中间设置隔离板。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滞留室靠近底部的侧壁上开设有泄水通孔,泄水通孔上安装有止水塞。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雨水弃流箱外部罩设有维护外壳,维护外壳的一侧开口,开口上设置卡槽,开口上卡接有与卡槽相匹配的维护外壳侧盖。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维护外壳一侧的底部开设维护口,维护口上安装有与其相匹配的维护盖,维护口与维护盖转轴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本申请的雨水弃流箱,在滞留室内设置浮漂,浮漂上穿系有系带,系带的另一端穿过系带卡扣、滞留通孔以及系带通孔穿系在截流挡盖上,随着滞留室内水位的变化使浮漂牵引系带,使截流挡盖完成在分流组件上的打开或者盖合,根据本申请的各方面能够实现雨水弃流箱自主工作,不需要人力值守或者额外电力装置值守。

  根据下面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及方面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与说明书一起示出了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并且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图1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雨水弃流箱的立体结构透视图;

  图2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分流室的主体结构透视图;

  图3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滞留室的主体结构透视图;

  图4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维护外壳的立体结构图;

  图5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分流组件与截流挡盖的零件拆分图;

  图6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雨水弃流箱的剖视图;

  图7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分流组件与截流挡盖相配合的主体结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其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或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

  另外,为了更好的说明本申请,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申请同样可以实施。在一些实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手段、元件和电路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申请的主旨。

  图1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雨水弃流箱1000的立体结构透视图;图2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分流室1200的主体结构透视图;图3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滞留室1600的主体结构透视图;图4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维护外壳2000的立体结构图;图5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分流组件1300与截流挡盖1400的零件拆分图;图6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雨水弃流箱1000的剖视图;图7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分流组件1300与截流挡盖1400相配合的主体结构透视图。

  如图1-7所示,该雨水弃流箱1000包括:入水管1100、分流室1200、分流组件1300、截流挡盖1400、弃流管1500、滞留室1600、系带1700、浮漂1800;入水管1100与分流室1200顶部连通,分流室1200底部设置有弃流通孔1510与滞留通孔1610,分别与弃流管1500以及滞留室1600连通;弃流通孔1510上方固定有分流组件1300,分流组件1300上开设有与截流挡盖1400相匹配的弃流开口1330,分流组件1300与截流挡盖1400转轴连接,截流挡盖1400沿转轴轴向运动,且分流组件1300与截流挡盖1400可密封开合;分流组件1300上开设有系带通孔1710,系带1700的一端穿过系带通孔1710穿系在截流挡盖1400上,系带1700的另一端穿系在浮漂1800上,浮漂1800放置于滞留室1600底部。因刚开始下雨时,收集到的雨水会掺杂很多杂质,且污染严重,所以很有必要进行雨水初期弃流,阻止初期雨水对所有收集雨水造成污染,且带有杂质的初期雨水会加剧其他排水设施的过滤装置堵塞,不利于后期的维护和清理,长期搁置不管甚至造成整个排水系统瘫痪。

  在此实施例中,分流室1200的顶部与雨水管通过入水通孔1110连通,入水管1100为外界雨水流入的管道,雨水经过入水通孔1110进入分流室1200,分流室1200的底部一侧通过滞留通孔1610与滞留室1600连通,另一侧通过弃流通孔1510与弃流管1500连接,此处需要指出,弃流管1500连接至下级设施,便于下级设施对雨水弃流进行进一步处理再排入城市下水管道,降低水的污染程度。分流组件1300固定于弃流通孔1510上方,分流组件1300位于分流室 1200整体结构的中部,雨水进入分流室1200后因重力原因继续往下流,经过分流组件1300对雨水进行分流,一部分雨水进入弃流管1500,另一部分雨水则进入滞留室1600中,还需指出,分流室1200的具体形状不做限定,只需保证能与分流室1200连通的管道合理连接,下雨时不会因雨水流量过大导致分流室1200无法正常分流工作即可。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滞留室1600底部放置有一个浮漂1800,浮漂1800 上系有系带1700,系带1700的另一端穿过滞留通孔1610以及分流组件1300上的系带通孔1710,穿系到截流挡盖1400上,截流挡盖1400与分流组件1300转轴连接,由于分流组件1300固定在分流室1200的内壁,仅截流挡盖1400在转轴轴向进行转动,在系带1700未对截流挡盖1400产生牵引力作用时,截流挡盖1400由于重力原因自由下垂,分流组件1300上开设有与截流挡盖1400相匹配的弃流开口1330,这样,当系带1700对截流挡盖1400产生牵引力时,截流挡盖1400慢慢被系带1700拽到弃流开口1330上,逐渐与截流挡盖1400贴合,最后完成截留分流组件1300与截流挡板相配合使雨水无法流入弃流管1500 中,而只是进入滞留室1600,此处需要指出,截流挡盖1400与分流组件1300 连接贴合处需要做防水密封处理,确保在截流挡盖1400闭合后雨水不能进入弃流管1500中,具体密封方式不做限定,一般的,在弃流开口1330处加设防水密封圈即可。系带1700的材质具体不做限定,只需保证系带1700具有一定的强度,且具有较强的耐侵蚀性,不会因水流冲刷而轻易损坏。

  具体的,如图1所示,本申请的雨水弃流箱1000具体工作流程为:刚开始下雨时,雨水从入水管1100进入分流室1200,在分流组件1300的分流作用下,大部分雨水进入弃流管1500中,其余部分雨水落入滞留室1600,随着滞留室1600中的水位逐渐上升,滞留室1600底部的浮漂1800受到浮力影响为系带1700施加一个拉力,系带1700牵引截流挡盖1400,随着水位逐渐升高,截流挡盖1400慢慢与分流组件1300上的弃流开口1330贴合,当滞留室1600内达到预设水位时,浮漂1800通过系带1700牵引截流挡盖1400,使截流挡盖1400 与弃流开口1330完全闭合,雨水经过分流组件1300两侧,最终均流入滞留室 1600内,完成初期雨水弃流工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分流组件1300包括导流挡板组1310与固定板 1320;固定板1320固定在弃流通孔1510上方,固定板1320与截流挡盖1400转轴连接,导流挡板组1310未与截流挡盖1400连接的一端与导流挡板组1310固定连接,导流挡板组1310设置在弃流通孔1510与滞留通孔1610之间。

  在此实施例中,将分流组件1300分成导流挡板组1310与固定板1320两部分,固定板1320固定在分流室1200的内壁上,导流挡板组1310与分流板的一侧转轴连接,需要指出的是,为保证分流效果,导流挡板组1310与固定板1320 具有一定的预设角度,且导流挡板组1310高于固定板1320以及截流挡板,确保导流挡板组1310能从较高处对雨水进行分流,截留挡板与固定板1320贴合和密封,使分流后的雨水起到截流作用。导流挡板组1310设置在弃流通孔1510与滞留通孔1610之间,利于初期雨水分流,固定板1320未与导流挡板组1310转轴连接的一端与截流挡盖1400转轴连接,截流挡盖1400设置在固定板 1320下方,由于固定板1320水平放置,如果截流挡盖1400置于固定板1320上方会因重力原因自动闭合,所以截流挡盖1400放置在固定板1320下方,系带 1700穿系在截流挡盖1400上,具体方式不做限定,可以在截流挡盖1400上开有系带通孔1710使系带1700穿过,也可以在截流挡盖1400上设置系带卡扣 1720,系带1700穿过系带卡扣1720使其完成固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导流挡板组1310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调节柄,调节柄安装在分流室1200外侧,分流室1200外壁设置有与调节柄相匹配的定位卡扣1240。

  其中,如图5和7所示,由于在导流挡板组1310的一侧安装有调节柄,导流挡板组1310与固定板1320固定连接则无法实现导流挡板组1310移动,所以对导流挡板组1310进行改进,使导流挡板组1310呈菱形,且菱形的四个角均为转轴连接结构,使导流挡板组1310在一定程度内可以小幅度的调节形状,进而改变分流角度,此处需要指出,菱形导流挡板组1310邻近固定板1320的侧面与固定板1320实现固定连接,且固定连接处不能在导流挡板组1310的转轴上,影响导流挡板组1310调节自身形状。优选的,固定板1320与菱形导流挡板组1310相固定的一面侧壁一体化生产,可以减少导流挡板组1310与固定板1320进行焊接固定的加工步骤,其余导流挡板组1310的三面壁单独生产加工,最后通过转轴拼接在一起。具体的,调节柄安装在菱形导流挡板组1310 的其中一个转轴上,该转轴内安装有与调节柄相匹配的固定方轴,调节柄与固定方轴,旋转调节柄即可对菱形导流挡板组1310进行小幅度调节。

  进一步的,如图1和图2所示,分流室1200外侧预设位置设置有与调节柄相匹配的定位卡扣1240,定位卡扣1240的作用在于对调节柄进行支撑,通过对调节柄进行支撑从而使菱形导流挡板组1310在分流时不发生形变,有利于本申请的雨水弃流箱1000进行分流工作。调节柄的旋转控制导流挡板组1310 的张合,控制雨水分流流量,通过在预设位置设置的定位卡扣1240使调节柄可以在多个档位上进行切换及固定,此处需要指出,预设的定位卡扣1240经过试验计算,划分为多个档位。优选的,选用最常见的三种户型房屋面积作为通常档位,分别对应房屋面积小于100平方米、150平方米、200平方米的屋面弃流量,并且满足《屋面工程技术规范》要求的最大弃流量。具体工作状态为:当顺时针旋转调节柄时,调节柄依次经过100平方米、150平方米、 200平方米的定位卡扣1240,逆时针时反之,在此不做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固定板1320水平放置,导流挡板组1310与固定板1320之间的夹角大于90°。分流室1200侧壁开设有出水通孔 1210,分流室1200与出水管1900通过出水通孔1210连通,出水通孔1210邻近分流室1200的顶部。

  在此实施例中,固定板1320与导流挡板组1310之间的预设角度大于90°,由于开始时大部分雨水为弃流雨水,固定板1320设置在弃流通孔1510上方,所以固定板1320与导流挡板组1310的预设夹角大于90°,开始时大部分弃流雨水流入弃流管1500一侧,有效提高雨水弃流的效率,降低初期弃流雨水对整体雨水的污染程度。降雨量过多时,水位线迅速增长,水位从滞留室1600 内上升至分流室1200出现本申请的雨水弃流箱1000内无法收集更多雨水,雨水弃流箱1000内雨水溢出的情况发生,所以在靠近分流室1200顶部的侧壁上加装出水通孔1210,出水通孔1210与外部的出水管1900连通,由于滞留室 1600底部开始时还是会有少部分初期弃流雨水,故位于水位线附近的雨水相比滞留室1600底部的雨水所受污染更少,出水通孔1210设置在靠近分流室 1200顶部的侧壁处。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分流室1200侧壁上设置有弯折部1230,弯折部1230位于分流室1200顶部与分流组件1300之间。

  在此实施例中,在入水通孔1110与导流挡板之间加设有弯折部1230,弯折部1230可以短暂滞留雨水,降低雨水的流速,使通过弯折部1230后的雨水更均匀的分布以达到更均匀的控制雨水弃流量。弯折部1230为弧形弯折部 1230,且圆弧的凹面朝向分流室1200的内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分流室1200顶部开设有通气口1220,分流室 1200与入水管1100连通处为入水通孔1110,通气口1220与入水通孔1110相邻设置,且通气口1220与入水通孔1110中间设置隔离板。

  在该实现方式中,分流室1200顶部,邻近入水通孔1110的位置开设有通气口1220,且在分流室1200内部通气口1220与入水通孔1110之间设置隔离板,保证从入水管1100进入分流室1200的雨水不会影响到通气口1220的通气效果,稳定本申请实施例的雨水弃流箱1000内部与多个管道内的压力差,防止雨水串流。

  如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滞留室1600靠近底部的侧壁上开设有泄水通孔1620,泄水通孔1620上安装有止水塞。

  在此实施例中,泄水通孔1620的开设是为了当下雨过后,滞留室1600内还存有部分雨水,且滞留室1600底部少部分为初期雨水,掺杂污染、杂质较多,增设泄水通孔1620使其排出,不会在滞留室1600内堆积过多、过量的杂质,并且泄水通孔1620设置在滞留室1600靠近底部的侧壁上,当雨水通过泄水通孔1620流出时,还可以对滞留室1600底部进行冲刷,带走滞留室1600底部的大部分垃圾,易于实施人员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雨水弃流箱1000进行维护和清理。此处需要指出,由于大部分初期雨水已经流入弃流管1500,只有少部分还存在于滞留室1600中,所以并未有很多杂质、污染物排出雨水弃流箱 1000外,且排出的杂质均置于雨水弃流箱1000附近的周边环境,只需维护人员对本申请的雨水弃流箱1000周边进行适当清理即可。为了方便维护人员取拿止水塞,在止水塞外加设一个握把,使泄水通孔1620以及止水塞的设计更加合理化、人性化。

  优选的,如图6所示,泄水通孔上连通有泄水管1640,泄水管1640与弃流管1500下部相连通,不影响弃流管1500进行弃流即可,泄水管1640上半圆部分设置有组隔板,止水塞上半圆敞开,下半圆为截流槽,当需要排出滞留室内的雨水时,顺时针旋转止水塞上的握把,泄水管下半圆部分可以进行正常排水工作。

  如图4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雨水弃流箱1000外部安装有维护外壳2000,维护外壳2000的一侧开口,开口上设置卡槽,开口上卡接有与卡槽相匹配的外壳侧盖2100,维护外壳2000一侧的底部开设维护口2200,维护口2200上安装有与其相匹配的维护盖2300,维护口2200与维护盖2300转轴连接。

  其中,因为本申请的雨水弃流箱1000各组件连通时虽然连接稳固,但是在室外工作时,风吹日晒等恶劣的天气条件会降低雨水弃流箱1000的使用寿命,且不利于后期的日常维护工作,所以在箱体外侧罩设维护外壳2000,保护雨水弃流箱1000本体的同时,易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进行维修、护理。在此需要指出,分流室1200、滞留室1600的形状均不作具体限定,只需保证二者连通,且能与前文中描述的各个管道连通,维护外壳2000上开有与各个管道大小相匹配的通孔,能合理完成本申请的雨水弃流箱1000正常工作即可。为了便于在本申请的雨水弃流箱1000外部罩设维护外壳2000,除前文中的弯折部1230外,雨水弃流箱1000的整体结构尽量不出现弧面结构,避免本领域实施人员在将雨水弃流箱1000放入维护外壳2000时出现不必要的困难,且滞留室1600生产制造成方体,降低设计、生产及加工维护外壳2000时造成的麻烦,只需确保维护外壳2000与本申请的雨水弃流箱1000无过大框量即可。维护外壳2000一侧开口,开口处设置卡槽,开口上卡接有与开口形状一致的外壳侧盖2100,安装时,通过此开口将雨水弃流箱1000装入维护外壳2000内,然后合上外壳侧盖2100,完成维护外壳2000的安装。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维护外壳2000靠近底部的一面侧壁上开设有维护口2200,维护口2200的开设能使维护人员需要操作止水塞,完成滞留室 1600内的泄水工作时,不需要每次都开启外壳侧盖2100,为维护人员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此处需要指出,维护口2200的大小不做具体限定,保证人的胳膊能轻松伸进、伸出且能够通过维护口2200观察到雨水弃流箱1000底部周围环境的基本状况,判断维护外壳2000内部是否需要清理即可。

  还需特别强调的是,本申请中各个管道与分流室、滞留室连通处均为防水密封连接,防水密封方式均采用本领域现有技术,不做具体限定,确保水流不会从缝隙泄漏即可。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申请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的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

《雨水弃流箱.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