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技术 > 给水排水> 一种园林绿化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独创技术20491字

一种园林绿化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2021-01-31 21:38:09

一种园林绿化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雨水收集利用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园林绿化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园林在都市建筑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且己经成为衡量都市是否宜居的重要标准,现阶段大多数的城市都在加紧建设园林,用以提升都市形象。园林绿化是园林建设中的重要一环,而为了匹配园林中的绿化带,通常需要增设相应的给水管路,现有的园林绿化给水过程,通常是将水源输入,通过喷洒、浇灌等方式为植物供水,大部分的水不能被植物有效吸收,从排水管道流入公共设施的排水系统中,这就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

  下雨时,尤其是夏天接连暴雨时,较多的雨水降下,植物来不及吸收,也来不及在土壤下沉中融入地下水,无法得到有效的利用,只能随排水管道流入排水系统,再次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存在的不足,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园林绿化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其具有收集、处理、储蓄园林内的雨水,减少雨水的浪费,并将雨水加以利用,减少园林用水的效果。

  本申请的上述申请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园林绿化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雨水收集装置、雨水过滤装置、蓄水装置和雨水利用装置;

  所述雨水收集装置包括排水渠和植被渗水装置,所述排水渠沿道路方向设置与道路的两侧,所述植被渗水装置设置于植被的下方,所述植被渗水装置与所述排水渠连通;

  所述雨水过滤装置包括过滤筒体,多个所述排水渠汇聚于过滤筒体的顶部,所述过滤筒体内设有过滤网;

  所述蓄水装置包括蓄水池,所述蓄水池埋于地底,所述过滤筒体的底部与所述蓄水池的顶部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植被渗水装置和排水渠收集园林内的雨水,并将雨水导入过滤装置,经过过滤后储存于蓄水池内,在雨水利用装置需要用水时,再从蓄水池内导出,减少了雨水的浪费,同时减少了园林内的用水,实现了节水环保。

  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排水渠包括多个相互拼接的排水道,所述排水道沿竖直方向的截面为凹字形,所述排水道沿其长度方向的一端设有凸块,所述排水道远离所述凸块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凸块相适配的凹槽,所述排水道的顶部设有排水盖,所述排水盖上沿其长度方向阵列有多个排水槽,所述排水道两侧壁的相对面上开设有供所述排水盖卡入的卡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相互可拆卸的排水道,便于运输和安装,同时当排水道出现损坏时也容易更换。

  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植被渗水装置包括渗水层和第一渗水膜,所述第一渗水膜设置于植被下方,所述渗水层设置于所述第一渗水膜的下方,所述渗水层包括若干相互拼接的矩形透水箱,所述矩形透水箱密布排列,所述矩形透水箱内部中空,且其表面密布有若干透水孔,所述透水箱至少设置一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渗水层储存水流,给水流足够的时间下沉融入地下水,矩形透水箱则可对渗水层上方的植被土壤起到支撑作用,同时便于蓄水,第一渗水膜则可将植被土壤挡住,仅供水流通过,减少植被土壤的流失。

  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排水道朝向所述渗水层的侧壁开设有渗水槽,所述渗水槽内设置有过滤层,所述过滤层包括金属网层、第二渗水膜和活性炭层,所述金属网层相对设于所述第二渗水膜和活性炭层的两侧,所述渗水槽与所述渗水层的顶部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渗水槽与渗水层连通时,使得渗水层内水量较多时,多余的水分进入排水道排出,过滤层则可对渗水层内的水进行过滤净化。

  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滤网上开设有滤槽,所述滤槽内安装有滤盒,所述滤网的底部设有供所述滤盒滑动的滑轨,所述过滤筒体的侧壁上设有供所述滤盒滑出的滑出槽,所述滤盒朝向所述过滤筒体外部的一端设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与所述滑出槽密封连接,所述滤盒的侧壁及底部均密布有滤孔,所述滤网上设有将污染物推进所述滤盒的清理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滤网可对水流进行过滤,尤其过滤掉大颗粒污染物,并通过清理装置将污染物推至滤盒,便于清除。

  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清理装置包括清理环和驱动装置,所述清理环的内壁上沿其周向阵列有多个刮板,多个刮板远离所述清理环的一端相互连接;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内齿轮、转动轴和转轴,所述内齿轮与所述清理环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与所述过滤筒体的侧壁转动连接且穿出所述过滤筒,所述转动轴上固定有第一锥齿轮,所述转轴竖直设置且通过支架固定于所述过滤筒体的内壁上,所述转轴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所述转轴上固定有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的第二锥齿轮,所述转轴上还固定有齿轮,所述齿轮与所述内齿轮相啮合,所述内齿轮的外侧壁与所述过滤筒体的内壁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轴转动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第一锥齿轮再带动齿轮转动,齿轮则带动内齿轮转动,进而使得刮板对滤网进行清理。

  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过滤筒的底部设有过滤管,所述过滤管包括连接管和动力管,所述连接管相对设置与所述动力管的两端,两个所述连接管分别与所述过滤筒的底部和所述蓄水池的顶部连通;

  所述动力管的侧壁上设有驱动腔,所述驱动腔与所述动力管的交界处转动连接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上沿其周向阵列有多个驱动叶片,所述驱动轴与所述转动轴穿出所述过滤筒体的部分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自过滤筒体流出的水流再经过连接管和动力管进入蓄水池,经过动力管时,水流推动驱动叶片,带动驱动轴转动,进而带动转动轴转动,使得刮板始终处于工作状态,减少滤网处出现堵塞的可能。

  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滑轨内还滑动连接有临时网,所述临时网与所述滤盒远离所述密封板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滤盒被抽出所述过滤筒体时,所述滤槽沿竖直方向的投影位于所述临时网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临时网用于在滤盒被拉出时,将滤槽封住,减少清理滤盒时,污染物自滤槽通过的可能。

  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过滤筒体的外侧壁上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位于所述滑出槽的下方,所述过滤筒体的外侧壁上设有供所述挡板滑动的滑道,所述挡板的尺寸为所述滑出槽尺寸的1.5倍,所述挡板朝向过滤筒体的侧壁与所述过滤筒体的侧壁相适配,所述挡板的底部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板用于在滤盒抽出后,将滑出槽封住,减少水流自滑出槽泄露的可能。

  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蓄水池包括池体和支撑部,所述池体的底部设有基层,所述支撑部设于所述池体内,所述支撑部包括若干个相互拼接的蓄水模块和连接件,所述蓄水模块包括底板和支持部,所述底板与所述支撑部均镂空设置,所述底板相对设置于所述支持部的两端,两个所述底板相背侧壁的角落处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槽底沿所述底板的厚度方向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件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板和连接销,所述连接板的厚度与两个连接槽的深度一致,所述连接板放置于所述连接槽内,连接销沿所述连接板的厚度方向相对设置,所述连接销数量等于与同一所述连接件连接的底板的数量一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部用于支撑池体,同时镂空设置,便于蓄水,连接件则便于蓄水模块的拼接,提升支撑部整体的连接强度。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雨水收集装置、雨水过滤装置、蓄水装置和雨水利用装置的设置,收集、过滤、储蓄园林内的雨水,减少雨水的浪费,并将雨水加以利用,减少园林用水,实现节水环保;

  2.通过动力管、驱动轴、驱动叶片、驱动装置、清理环和刮板的设置,具有持续对滤网表面进行清理,减少滤网出现堵塞的可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中体现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体现雨水收集装置的剖切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用于体现矩形透水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用于体现排水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用于体现雨水过滤装置和蓄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施例用于体现清理装置和驱动装置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8是图7中C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9是图6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10是本实施例用于体现蓄水模块和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雨水收集装置;11、植被渗水装置;111、第一渗水膜;112、渗水层;113、矩形透水箱;1131、透水孔;12、排水渠;121、排水道;1211、凸块;1212、凹槽;1213、卡槽;122、排水盖;1221、排水槽;123、渗水槽;124、过滤层;1241、金属网层;1242、第二渗水膜;1243、活性炭层;13、植被;14、植被土壤;2、雨水过滤装置;21、过滤筒体;211、滑出槽;22、滤网;221、滤槽;222、滑轨;2221、临时网;2222、卡孔;2223、横板;2224、竖板;23、滤盒;231、滤孔;232、密封板;233、卡杆;24、挡板;241、滑道;242、锁紧螺栓;25、清理装置;251、清理环;2511、刮板;252、驱动装置;2521、转动轴;2522、第一锥齿轮;2523、第二锥齿轮;2524、转轴;2525、直齿轮;2526、内齿轮;2527、支架;26、过滤管;261、连接管;262、动力管;263、驱动腔;2631、驱动轴;2632、驱动叶片;3、蓄水装置;31、蓄水池;313、蓄水模块;3131、底板;3132、支持部;3133、连接槽;3134、连接孔;314、连接件;3141、连接板;3142、连接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参照图1,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园林绿化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雨水收集装置1、雨水过滤装置2、蓄水装置3和雨水利用装置。

  参照图2和图3,雨水收集装置1包括植被渗水装置11和排水渠12,园林内设有植被13,植被13的下方设有植被土壤14,植被渗水装置11包括渗水层112和第一渗水膜111,第一渗水膜111设置于植被土壤14的下方,渗水层112设置于第一渗水膜111的下方。渗水层112包括若干相互拼接的矩形透水箱113,矩形透水箱113密布排列,且至少设置一层,用于储水。矩形透水箱113内部中空,且其表面密布有若干透水孔1131,最大可能地实现蓄水。矩形透水箱113采用PP再生塑料制成,第一渗水膜111采用反滤土工膜制成,仅可供水穿过,减少植被土壤的流失。渗水层112可储蓄植被13所无法吸收的水流,并使其慢慢下沉融入地下水。

  参照图2和图4,排水渠12沿园林的道路方向开设于园林道路的边缘处,可以开设一边,也可以开设两边。排水渠12包括多个相互拼接的排水道121,排水道121沿竖直方向的截面为凹字形,排水道121沿其长度方向的一端一体成型有凸块1211,排水道121远离凸块1211的一端则一体成型有与凸块1211相适配的凹槽1212,便于相邻的排水道121进行拼接,提升相邻排水道121间的连接强度。排水道121两侧壁的相对面上开设有卡槽1213,卡槽1213内卡有排水盖122,排水盖122上沿其长度方向阵列有多个排水槽1221,供水流入排水道121。

  参照图2,排水道121朝向渗水层112的侧壁上开设有渗水槽123,渗水槽123内包括过滤层124,过滤层124包括金属网层1241、第二渗水膜1242和活性炭层1243,渗水槽123与渗水层112的顶部连通。金属网层1241相对设于第二渗水膜1242和活性炭层1243的两侧,提供一定的强度,减少过滤层124被破坏的可能。第二渗水膜1242采用反滤土工布,用于减少土壤进入排水道121的可能,活性炭层1243则可吸附水中污染物。渗水槽123用于在渗水层112内水量过多时,将多余的水流排入排水道121。渗水槽123的底壁略高于渗水层112高度的四分之三,即渗水层112内的水位高度超过其高度的四分之三的水流会进入排水道121。排水道121的底部圆弧设置,减少水流流动的阻力。

  参照图5和图6,雨水过滤装置2包括过滤筒体21,过滤筒体21竖直设置,园林内的排水渠12内的水流均汇聚于过滤筒内。过滤筒体21内水平固定有滤网22,滤网22为刚性滤网22,可采用不锈钢。过滤筒的底部设有过滤管26,过滤管26包括两个连接管261和一个竖直设置的动力管262,两个连接管261相对设置于动力管262的两端,其中一个连接管261与过滤筒的底部连通。

  参照图7和图8,滤网22上开设有滤槽221,滤槽221内安装有滤盒23,滤网22的底部设有供滤盒23滑动的滑轨222,过滤筒体21的侧壁上设有供滤盒23滑出的滑出槽211,滤盒23朝向过滤筒体21外部的一端设有密封板232,密封板232与滑出槽211密封连接,滤盒23的侧壁及底部均密布有滤孔231。滑轨222内还滑动连接有临时网2221,临时网2221的截面呈匚字形,且开口朝向下方,临时网2221包括一体成型的两个竖板2224和一个横板2223,两个竖板2224滑动于滑轨222内。滤盒23上一体成型有竖直设置的卡杆233,横板2223上则开设有供卡杆233卡入的卡孔2222,滤盒23位于过滤筒体21内时,卡杆233位于卡孔2222内。滤盒23被抽出过滤筒体21时,滤槽221沿竖直方向的投影位于临时网2221内,此时将卡杆233拉出卡孔2222,即可使滤盒23与临时网2221脱离连接。

  过滤筒体21的外侧壁上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有挡板24,挡板24位于滑出槽的下方,过滤筒体21的外侧壁上设有供挡板24滑动的滑道241,挡板24的尺寸为滑出槽尺寸的1.5倍,挡板24朝向过滤筒体21的侧壁与过滤筒体21的侧壁相适配,挡板24的底部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栓。挡板24用于滤盒23取出时,将滑出槽211封住,减少泄露的可能。

  参照图9,滤网22上设有将污染物推进滤盒23的清理装置25,清理装置25包括清理环251和驱动装置252,清理环251的内壁上沿其周向阵列有多个刮板2511,刮板2511与清理环251一体成型,多个刮板2511远离清理环251的一端相互一体成型,刮板2511与滤网22表面抵接。驱动装置252包括内齿轮2526、转动轴2521和转轴2524,内齿轮2526与清理环251一体成型,转动轴2521与过滤筒体21的侧壁转动连接且穿出过滤筒,转动轴2521上固定有第一锥齿轮2522,转轴2524竖直设置且通过支架2527固定于过滤筒体21的内壁上,转轴2524与支架2527转动连接,转轴2524上固定有与第一锥齿轮2522啮合的第二锥齿轮2523。转轴2524上还固定有直齿轮2525,直齿轮2525与内齿轮2526相啮合,内齿轮2526的外侧壁与过滤筒体21的内壁转动连接。

  参照图5和图9,动力管262的侧壁上一体成型有驱动腔263,驱动腔263与动力管262的交界处转动连接有驱动轴2631,驱动轴2631上沿其周向阵列有多个驱动叶片2632,驱动轴2631与转动轴2521穿出过滤筒体21的部分固定连接。水流穿过滤网22进入动力管262时,推动驱动叶片2632转动,连续被推动的多个驱动叶片2632带动驱动轴2631转动,驱动轴2631则带动转动轴2521转动,转动轴2521再带动第一锥齿轮2522转动,第一锥齿轮2522通过与第二锥齿轮2523的啮合带动转轴2524转动,转轴2524则通过直齿轮2525带动内齿轮2526转动,进而带动清理环251转动,使刮板2511对滤网22表面进行清洁,减少滤网22表面出现堵塞的可能。

  参照图5,蓄水装置3包括蓄水池31,蓄水池31埋于地底,蓄水池31的顶部与远离过滤筒体21的连接管261连通。蓄水池31包括池体和支撑部,池体的底部设有基层,蓄水池31建造时需先挖出基坑,基层安装于基坑的底部,可采用PP再生塑料板。蓄水池31的周向均采用防渗材料包覆,如防渗土工膜等,并在防渗材料外再添加一层保护板,保护板也可采用PP再生塑料板。排水渠12内水流进入过滤筒体21处的高度高于蓄水池31的高度,使得水流可穿过动力管262进入蓄水池31。

  参照图10,支撑部设于池体内,支撑部包括若干个相互拼接的蓄水模块313和连接件314,蓄水模块313包括一体成型的两个底板3131和支持部312,底板3131与支撑部均镂空设置,其蓄水空间可达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两个底板3131相对设置于支持部312的两端,两个底板3131相背侧壁的角落处均开设有连接槽3133,连接槽3133的槽底沿底板3131的厚度方向开设有连接孔3134。连接件314包括一体成型的连接板3141和连接销3142,连接板3141的厚度与两个连接槽3133的深度一致,连接板3141放置于连接槽3133内,连接销3142沿连接板3141的厚度方向相对设置,连接销3142数量等于与同一连接件314连接的底板3131的数量一致,本实施例中底板3131和连接板3141均为矩形块。

  雨水利用装置可以是用于观赏的喷泉装置,也可以是植被13上用于浇灌的喷淋装置,可通过排空泵将水流自蓄水池31抽出,输入雨水利用装置内。

  本实施例的实施过程为:下雨后,园林内的水流汇入排水渠12或植被13,进入植被13的水流逐渐穿过植被土壤和第一渗水膜111进入渗水层112,当渗水层112内水流高度达到渗水槽123底壁的高度时,水流自渗水层112汇入排水渠12。

  排水渠12内的水流流入过滤筒体21,穿过滤网22经过连接管261和动力管262进入蓄水池31。水流穿过动力管262时,推动驱动叶片2632转动,连续被推动的多个驱动叶片2632带动驱动轴2631转动,驱动轴2631则带动转动轴2521转动,转动轴2521再带动第一锥齿轮2522转动,第一锥齿轮2522通过与第二锥齿轮2523的啮合带动转轴2524转动,转轴2524则通过直齿轮2525带动内齿轮2526转动,进而带动清理环251转动,使刮板2511对滤网22表面进行清洁,减少滤网22表面出现堵塞的可能。

  蓄水池31内的水流再通过排空泵,将水流导入雨水利用装置,实现雨水的再利用。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园林绿化雨水收集利用系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