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技术 > 给水排水> 一种超高路段中央分隔带开口处地下排水系统独创技术11139字

一种超高路段中央分隔带开口处地下排水系统

2021-04-08 17:49:36

一种超高路段中央分隔带开口处地下排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排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高路段中央分隔带开口处地下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高等级公路超高路段中央分隔带路面排水方式,根据降雨量及路面宽度,采取经内侧路面排水或设置地下排水设施排除的方案。

  1、年降水量小于400mm的地区,双向四车道公路,可在中分带设开口明槽方案,路面水流经内侧路面排除。

  2、年降水量大于400mm的地区,或车道超过四车道,外侧路面水宜通过地下排水系统排除。

  现有超高路段中央分隔带开口处一般设置通长的纵向集水沟进行排水,发明人发现,采用这种方式,由于开口处因交通流转换会间歇性的行驶车辆,车辆频繁启停及转弯掉头,对设置的纵向集水沟由于负重过大造成碾压破坏,且现行的纵向集水沟与两侧路面搭接处易发生磨损,降低了搭接处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超高路段中央分隔带开口处地下排水系统,该系统可以解决超高路段中央分隔带开口处排水问题,可以避免超高路段中央分隔带开口处间歇性的交通流转换车辆频繁启停及转弯掉头对普通纵向集水沟造成的碾压破坏,继而提高了路面强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超高路段中央分隔带开口处地下排水系统,包括设置于超高路段中央分隔带开口处的路面拦水带,所述路面拦水带与路面缝隙式集水沟连通,所述路面缝隙式集水沟底沿路线纵向设置纵坡,路面缝隙式集水沟的纵坡低端与集水井连通,集水井底部一侧通过横向排水管与边沟连通,路面拦水带将路面积水经由路面缝隙式集水沟引排至集水井,而后经由横向排水管排至边沟。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路面拦水带和路面缝隙式集水沟相互垂直设置。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路面拦水带采用伸缩缝形式。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路面拦水带设置一条。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路面拦水带设置多条。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路面缝隙式集水沟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制成,其顶部设置开口,顶部开口与下部排水孔连通。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路面缝隙式集水沟外边缘、集水井外边缘之间的纵向空隙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填充。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集水井顶部设置盖板。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横向排水管的管底坡度不小于2%。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横向排水管采用玻璃钢夹砂管制成。

  上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排水系统,由路面拦水带和路面缝隙式集水沟的配合,可以避免超高路段中央分隔带开口处间歇性的交通流转换车辆频繁启停及转弯掉头对普通纵向集水沟造成的碾压破坏,继而提高了路面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排水系统,路面拦水带可以达到路面拦水的目的,进而经由缝隙式集水沟、集水井等进行排除,可以快速的将超高路段中央分隔带开口处超高高侧的路面积水进行外排,保证开口处超高内侧路面不积水,从而保证行车安全。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图1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超高路段中央分隔带开口布置图;

  图2是图1中Ⅰ-Ⅰ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排水系统平面布置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路面缝隙式集水沟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路面拦水带示意图;

  图中:1中央分隔带,2超高路段中央分隔带开口,3路面缝隙式集水沟,4集水井,5横向排水管,6路面拦水带,7边沟。

  为显示各部位位置而夸大了互相间间距或尺寸,示意图仅作示意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实用新型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本实用新型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为了方便叙述,本实用新型中如果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解释部分:本实用新型中的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为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连接,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含义。

  正如背景技术所介绍的,现有技术中存在不足,为了解决如上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超高路段中央分隔带开口处地下排水系统,可以更好的将超高路段中央分隔带开口处路面积水排除,保证中央分隔带开口处超高内侧行车安全及延长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路面使用寿命,提高道路的建设效益,能够保障行车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中,提出一种超高路段中央分隔带开口处地下排水系统;如图1所示,公路超高路段设置多个中央分隔带1,中央分隔带之间形成超高路段中央分隔带开口2,中央分隔带开口约2km设一处,设于路线顺直、平坦路段,具体位置可视情况调整,开口路面结构与行车道相同,中央分隔带开口处设置活动栏。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超高路段中央分隔带开口处地下排水系统包括路面拦水带6、路面缝隙式集水沟3、集水井4和横向排水管5,在超高路段中央分隔带开口2处的超高外侧路缘带内设置路面拦水带6,路面拦水带6与路面缝隙式集水沟3连通,路面缝隙式集水沟3的一侧设置集水井4,路面缝隙式集水沟3与集水井4连通,集水井4通过横向排水管5与边沟7连通,通过路面拦水带将路面积水经由路面缝隙式集水沟引排至集水井,而后经由横向排水管排至路侧边沟,避免了超高低侧路面积水。

  路面拦水带如图5所示,路面拦水带6采用桥梁D80伸缩缝,缝宽6cm,将伸缩缝的止水带去除,伸缩缝6cm的空隙可拦截路表水,伸缩缝道数的设置可根据车道数及路面横坡坡大小、路面汇水量设置,一般设置一道路面拦水带,路面拦水带在其他实施方式还可以设置两条以上。

  路面拦水带的施工方法与桥梁伸缩缝的施工方法一致,路面拦水带须在缝隙式集水沟顶板预埋钢筋。

  路面拦水带和路面缝隙式集水沟相互垂直设置。

  如图4所示,路面缝隙式集水沟3采用C25现浇钢筋混凝土,排水孔径采用气囊充气形成,集水沟缝隙宽度与拦水带空隙一致,缝宽6cm,以便路面水进入集水沟。

  本实施例中,缝隙式集水沟高55cm,宽60cm,内部排水孔径采用直径30cm。缝隙式集水沟直径30cm,有一定的储水能力,并与两侧矩形集水井相连,排水能力较大。

  缝隙式集水沟每隔10m左右设置一道伸缩缝,接缝处采用双面沥青浸制布填塞并灌注水泥浆。

  缝隙式集水沟底沿路线纵向设置纵坡,集水井设置于缝隙式集水沟纵坡的低端,路面缝隙式集水沟的纵坡低端与集水井连通,以便缝隙式集水沟的汇水汇集到集水井。

  路面缝隙式集水沟外边缘与集水井外边缘之间的纵向空隙采用C25钢筋混凝土与缝隙式集水沟一起现浇填充。

  通过路面拦水带和路面缝隙式集水沟的配合,并采用钢纤维混凝土与路侧沥青路面相接,提高了路面强度,避免了开口处因间歇性的交通流转换车辆频繁启停及转弯掉头对普通纵向集水沟造成碾压破坏。

  如图3所示,集水井4采用C25混凝土现浇,集水井一侧连接缝隙式集水沟,一侧连接横向排水管;横向排水管5连接于集水井底部一侧,以便出水井内汇水经直径31.5cm横向排水管排入路基边沟内。

  本实施例中,集水井顶采用C30预制盖板遮盖,防止外来异物坠落。

  集水井采用C25钢筋混凝土现浇。

  如图3所示,横向排水管5采用玻璃钢夹砂管制成,横向排水管外用C20砼包封,外露端头应用镀锌铁丝网罩住,并保证横向管的管底坡度不小于2%。路床形成后采用反开挖施工埋设,将集水沟内汇水经排入路基边沟内。

  本实施例的拦排水系统适用于年降水量小于400mm地区的双向六、八车道公路以及年降水量大于400mm的地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可以快速将超高外侧路面汇水外排,避免超高内侧积水影响行车安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超高路段中央分隔带开口处地下排水系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