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技术 > 化合物分离> 高浓度次氯酸钠联产装置独创技术16592字

高浓度次氯酸钠联产装置

2021-02-13 17:51:17

高浓度次氯酸钠联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次氯酸钠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浓度次氯酸钠联产装置。

  背景技术

  次氯酸钠是一种高效氧化剂和含氯消毒剂,用作漂白剂、氧化剂及水净化剂用于造纸、纺织、轻工业等,具有漂白、杀菌、消毒的作用。其氧化能力强、作用快、效果好,其作用很广泛。现有技术中次氯酸钠的制备方法主要有盐水电解、氯气与氢氧化钠接触反应。目前多采用降膜吸收器来生产次氯酸钠,采用降膜吸收器生产次氯酸钠时,对温度的控制要求十分苛刻,由于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属于放热反应,如果温度过高,不利于反应的进行,难以稳定的制得15%的次氯酸钠,如果温度过低,降膜吸收器内会产生结晶而堵塞列管,影响降膜吸收器内列管的传热,也难以稳定的制得15%的次氯酸钠。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针对上述不足,有必要提出一种可稳定制得15%的次氯酸钠的高浓度次氯酸钠联产装置。

  还有必要提出一种可稳定制得15%的次氯酸钠的高浓度次氯酸钠联产方法。

  一种高浓度次氯酸钠联产装置,包括降膜吸收器、中间槽、尾气塔,所述降膜吸收器竖直设置,所述降膜吸收器包括冷却筒体、上封头、下封头,所述冷却筒体包括筒体本体、上端盖、下端盖、多个冷却列管,所述筒体本体为一个中空柱体,筒体本体上下两端分别由上端盖和下端盖密封,所述筒体本体、上端盖、下端盖形成一个密封的冷却室,所述上封头扣盖在上端盖上,所述上封头与上端盖形成一个密封的接收室,所述下封头扣盖在下端盖上,所述下封头与下端盖形成一个密封的汇集室,多个冷却列管依次穿过上端盖、下端盖,所述冷却列管的上端与接收室连通,所述冷却列管的下端与汇集室连通,所述冷却列管与冷却室不连通,所述冷却列管的上端超出上端盖一定高度,多个冷却列管相互平行,多个冷却列管的上端相互平齐,多个冷却列管的下端相互平齐,在冷却列管的上端面设有多个溢流槽,多个溢流槽沿冷却列管的上端面周向均匀密布,在上封头的顶部设有气相入口,在上封头的一侧部设有液相入口,所述上封头的气相入口、上封头的液相入口均与接收室连通,在下封头的底部设有气相出口,在下封头的一侧部设有液相出口,所述下封头的气相出口、下封头的液相出口均与汇集室连通,在冷却筒体的上部设有冷却介质入口,在冷却筒体的下部设有冷却介质出口,所述冷却筒体的冷却介质入口、冷却筒体的的冷却介质出口均与冷却室连通,所述下封头的气相出口与尾气塔底部的尾气入口连接,在尾气塔的顶部设有尾气出口,在尾气塔的上部设有喷淋入口,所述下封头的液相出口与中间槽上部的液相入口连接。

  优选的,所述中间槽顶部的挥发物出口与尾气塔底部的尾气入口连接。

  优选的,所述高浓度次氯酸钠联产装置还包括循环泵,所述循环泵的入口与中间槽底部的液相出口连接,所述循环泵的出口与上封头的液相入口连接。

  优选的,所述溢流槽的槽底高于上端盖的上表面,各个溢流槽的槽底水平高度相同。

  优选的,所述溢流槽成齿状。

  优选的,所述尾气塔为填料塔。

  优选的,所述中间槽还包括分流管、第一闸阀、第二闸阀、取样管,所述分流管的两端均与中间槽与降膜吸收器之间的管道连通,在分流管上安装有第一闸阀、第二闸阀,所述取样管的一端为自由端,所述取样管的另一端与第一闸阀、第二闸阀之间的分流管连通。

  一种高浓度次氯酸钠联产方法,利用高浓度次氯酸钠联产装置,包括如下步骤:

  将氢氧化钠溶液从上封头的液相入口通入接收室,氢氧化钠溶液充满接收室的底面后,从冷却列管的上端面密布的多个溢流槽流入冷却列管管内,氢氧化钠溶液沿冷却列管内壁向下流入汇集室,并在冷却列管的内壁上形成厚度均匀的液膜;

  将干燥的氯气从上封头的气相入口通入接收室,氯气沿冷却列管内壁向下流动,并与冷却列管的内壁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将冷冻淡水从冷却筒体的冷却介质入口通入冷却室,以对冷却列管进行冷却,然后从冷却筒体的冷却介质出口流出。

  优选的,所述高浓度次氯酸钠联产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将汇集室内的反应生成物送入中间槽,再利用循环泵从上封头的液相入口通入接收室与氯气继续反应,直至汇集室流出的反应生成物中次氯酸钠含量不小于15%。

  优选的,所述高浓度次氯酸钠联产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将汇集室、中间槽内未反应完全的氯气从尾气塔底部的尾气入口通入尾气塔,未反应完全的氯气从尾气塔塔底向塔顶流动;

  将氢氧化钠溶液从尾气塔的喷淋入口通入尾气塔,氢氧化钠溶液从尾气塔塔顶向塔底流动,并与逆向流动的未反应完全的氯气反应,生成的反应生成物中次氯酸钠含量不小于10%。

  本实用新型中,冷却列管的上端超出上端盖一定高度,多个冷却列管的上端相互平齐,这样,随着氢氧化钠溶液不断地进入接收室后,接收室内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液面高度相对稳定,使得氢氧化钠溶液能相对均匀的进入每个冷却列管,冷却列管的上端面均匀密布的溢流槽,能使得氢氧化钠溶液沿冷却列管周向各个位置均匀流淌,有利于在冷却列管内壁形成一周厚度均匀的液膜层,液膜层能与氯气均匀接触,反应更完全,冷却列管内各个位置的散热,放热能保持相对的平衡,有利于稳定的制得15%的次氯酸钠。

  附图说明

  图1为所述高浓度次氯酸钠联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所述降膜吸收器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中:降膜吸收器10、冷却筒体11、筒体本体111、上端盖112、下端盖113、冷却列管114、溢流槽1141、上封头12、下封头13、中间槽20、分流管21、第一闸阀22、第二闸阀23、取样管24、尾气塔30、循环泵4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浓度次氯酸钠联产装置,包括降膜吸收器10、中间槽20、尾气塔30,降膜吸收器10竖直设置,降膜吸收器10包括冷却筒体11、上封头12、下封头13,冷却筒体11包括筒体本体111、上端盖112、下端盖113、多个冷却列管114,筒体本体111为一个中空柱体,筒体本体111上下两端分别由上端盖112和下端盖113密封,筒体本体111、上端盖112、下端盖113形成一个密封的冷却室,上封头12扣盖在上端盖112上,上封头12与上端盖112形成一个密封的接收室,下封头13扣盖在下端盖113上,下封头13与下端盖113形成一个密封的汇集室,多个冷却列管114依次穿过上端盖112、下端盖113,冷却列管114的上端与接收室连通,冷却列管114的下端与汇集室连通,冷却列管114与冷却室不连通,冷却列管114的上端超出上端盖112一定高度,多个冷却列管114相互平行,多个冷却列管114的上端相互平齐,多个冷却列管114的下端相互平齐,在冷却列管114的上端面设有多个溢流槽1141,多个溢流槽1141沿冷却列管114的上端面周向均匀密布,在上封头12的顶部设有气相入口,在上封头12的一侧部设有液相入口,上封头12的气相入口、上封头12的液相入口均与接收室连通,在下封头13的底部设有气相出口,在下封头13的一侧部设有液相出口,下封头13的气相出口、下封头13的液相出口均与汇集室连通,在冷却筒体11的上部设有冷却介质入口,在冷却筒体11的下部设有冷却介质出口,冷却筒体11的冷却介质入口、冷却筒体11的的冷却介质出口均与冷却室连通,下封头13的气相出口与尾气塔30底部的尾气入口连接,在尾气塔30的顶部设有尾气出口,在尾气塔30的上部设有喷淋入口,下封头13的液相出口与中间槽20上部的液相入口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冷却列管114的上端超出上端盖112一定高度,多个冷却列管114的上端相互平齐,这样,随着氢氧化钠溶液不断地进入接收室后,接收室内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液面高度相对稳定,使得氢氧化钠溶液能相对均匀的进入每个冷却列管114,冷却列管114的上端面均匀密布的溢流槽1141,能使得氢氧化钠溶液沿冷却列管114周向各个位置均匀流淌,有利于在冷却列管114内壁形成一周厚度均匀的液膜层,液膜层能与氯气均匀接触,反应更完全,冷却列管114内各个位置的散热,放热能保持相对的平衡,有利于稳定的制得15%的次氯酸钠。

  参见图1和图2,进一步,中间槽20顶部的挥发物出口与尾气塔30底部的尾气入口连接。

  本实施例中,通入降膜吸收器10的氯气是过量的,多余的氯气从下封头13的气相出口流出后,进入尾气塔30,与尾气塔30内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产10%的次氯酸钠,有效处理了多余的氯气,还实现了10%的次氯酸钠和15%的次氯酸钠的联产。

  参见图1和图2,进一步,高浓度次氯酸钠联产装置还包括循环泵40,循环泵40的入口与中间槽20底部的液相出口连接,循环泵40的出口与上封头12的液相入口连接。

  本实施例中,中间槽20中反应生成物利用循环泵40再进入降膜吸收器10内,主要考虑到生产起初,反应生成物中含有未反应的氢氧化钠,这些未反应的氢氧化钠再次进入降膜吸收器10内与氯气反应,直至反应平衡后,中间槽20中不再含有未反应的氢氧化钠,从而稳定的制得15%的次氯酸钠。

  参见图1和图2,进一步,溢流槽1141的槽底高于上端盖112的上表面,各个溢流槽1141的槽底水平高度相同。

  参见图1和图2,进一步,溢流槽1141成齿状。

  参见图1和图2,进一步,尾气塔30为填料塔。

  参见图1和图2,进一步,中间槽20还包括分流管21、第一闸阀22、第二闸阀23、取样管24,分流管21的两端均与中间槽20与降膜吸收器10之间的管道连通,在分流管21上安装有第一闸阀22、第二闸阀23,取样管24的一端为自由端,取样管24的另一端与第一闸阀22、第二闸阀23之间的分流管21连通。

  参见图1和图2,还提供了一种高浓度次氯酸钠联产方法,利用高浓度次氯酸钠联产装置,包括如下步骤:

  将氢氧化钠溶液从上封头12的液相入口通入接收室,氢氧化钠溶液充满接收室的底面后,从冷却列管114的上端面密布的多个溢流槽1141流入冷却列管114管内,氢氧化钠溶液沿冷却列管114内壁向下流入汇集室,并在冷却列管114的内壁上形成厚度均匀的液膜;

  将干燥的氯气从上封头12的气相入口通入接收室,氯气沿冷却列管114内壁向下流动,并与冷却列管114的内壁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将冷冻淡水从冷却筒体11的冷却介质入口通入冷却室,以对冷却列管114进行冷却,然后从冷却筒体11的冷却介质出口流出。

  试验表明,冷却介质的比热容对于降膜吸收器10稳定的制得15%的次氯酸钠具有重要的作用,例如,冷却介质采用冷冻盐水时,就会导致降膜吸收器10内温度过低,即使控制冷冻盐水的流量也不能解决降膜吸收器10内会产生结晶而堵塞冷却列管114的问题,由于冷却列管114堵塞后,冷却列管114内壁各个位置的传热变得不均匀,冷却列管114内壁上的氢氧化钠分布也不均匀,难以形成沿冷却列管114内壁流淌的厚度均匀的液膜层,从而难以稳定的制得15%的次氯酸钠。

  采用冷冻淡水作为冷却介质,降膜吸收器10内的温度得到有效控制,避免了降膜吸收器10内会产生结晶而堵塞冷却列管114的问题,从而稳定的制得15%的次氯酸钠。

  参见图1和图2,进一步,高浓度次氯酸钠联产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将汇集室内的反应生成物送入中间槽20,再利用循环泵40从上封头12的液相入口通入接收室与氯气继续反应,直至汇集室流出的反应生成物中次氯酸钠含量不小于15%。

  参见图1和图2,进一步,高浓度次氯酸钠联产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将汇集室、中间槽20内未反应完全的氯气从尾气塔30底部的尾气入口通入尾气塔30,未反应完全的氯气从尾气塔30塔底向塔顶流动;

  将氢氧化钠溶液从尾气塔30的喷淋入口通入尾气塔30,氢氧化钠溶液从尾气塔30塔顶向塔底流动,并与逆向流动的未反应完全的氯气反应,生成的反应生成物中次氯酸钠含量不小于10%。

  实施例1:将氢氧化钠溶液以5m3/h的流量从上封头12的液相入口通入接收室,氢氧化钠溶液充满接收室的底面后,从冷却列管114的上端面密布的多个溢流槽1141流入冷却列管114管内,氢氧化钠溶液沿冷却列管114内壁向下流入汇集室,并在冷却列管114的内壁上形成厚度均匀的液膜,将过量的干燥氯气从上封头12的气相入口通入接收室,氯气沿冷却列管114内壁向下流动,并与冷却列管114的内壁的氢氧化钠溶反应,将汇集室内的反应生成物送入中间槽20,通过取样管24检测中间槽20内次氯酸钠的含量,若中间槽20内次氯酸钠的含量未达到15%,再利用循环泵40从上封头12的液相入口通入接收室与氯气继续反应,直至汇集室流出的反应生成物中次氯酸钠含量为15%。

  实施例2:将氢氧化钠溶液以5m3/h的流量从上封头12的液相入口通入接收室,氢氧化钠溶液充满接收室的底面后,从冷却列管114的上端面密布的多个溢流槽1141流入冷却列管114管内,氢氧化钠溶液沿冷却列管114内壁向下流入汇集室,并在冷却列管114的内壁上形成厚度均匀的液膜,将过量的干燥氯气从上封头12的气相入口通入接收室,氯气沿冷却列管114内壁向下流动,并与冷却列管114的内壁的氢氧化钠溶反应,将汇集室内的反应生成物送入中间槽20,通过取样管24检测中间槽20内次氯酸钠的含量,若中间槽20内次氯酸钠的含量未达到15%,再利用循环泵40从上封头12的液相入口通入接收室与氯气继续反应,直至汇集室流出的反应生成物中次氯酸钠含量为15%,将汇集室、中间槽20内未反应完全的氯气从尾气塔30底部的尾气入口通入尾气塔30,未反应完全的氯气从尾气塔30塔底向塔顶流动,将氢氧化钠溶液从尾气塔30的喷淋入口通入尾气塔30,氢氧化钠溶液从尾气塔30塔顶向塔底流动,并与逆向流动的未反应完全的氯气反应,生成的反应生成物中次氯酸钠含量为1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装置中的模块或单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并、划分和删减。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高浓度次氯酸钠联产装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