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技术 > 织物处理> 一种用于纺织起绒的刺针独创技术10980字

一种用于纺织起绒的刺针

2021-04-02 03:44:58

一种用于纺织起绒的刺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刺针纺织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纺织起绒的刺针。

  背景技术

  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5.01.07公布了一件公布号为“CN 104264395 A”专利名称为“一种无线背刺绒绣方法”的发明专利,该专利在说明书中记载了:一种无线背刺绒绣方法,所述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将绣片反面朝上置于绣花机台面棚框上;所述绣片为针织短纤纱纯纺织物,纤维长度为100一150mm;选择一根无线背刺绣花刺针装在绣花机上,所述刺针由针柄1、针杆2和针叶3 构成,在针叶处设计钩齿4;所述刺针的钩齿4形状为切口型。刺针按电脑编程沿绣花图案或绣花针法的设计轨迹穿过绣片运动,刺针穿过绣片时其钩齿4将绣片纱线中的部分纤维钩带至绣片面,形成凸显的绒面或绒圈结构花型。

  但是,目前的刺针还存在以下问题:

  1)三棱柱形的刺针容易在绣片面上产生针痕,不能满足使用需求。

  2)现有刺针的刺钩开口方向均朝向针头方向,只能将绣片反面朝上置于绣花机台面上,绣片正面朝下,在绣片正面起绒后会与立即绣花机台面接触,绒面结构不稳定,不利于凸显绒面。

  3)刺针只有单节杆和刺杆两个部分,在织造的过程中,单杆结构的刺针柔韧性较差,容易断针,不利于生产。

  基于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纺织起绒的刺针,可有效解决以上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状况,为克服以上缺陷,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开设的第二刺钩可同时捕捉纤维,不会产生针痕现象;第一刺钩可直接将绣片正面朝上进行刺针起绒,利于绒面的形成,可得到自然凸显的绒绣结构图案;并且本实用新型的刺针采用多节连杆,增加了刺针的柔韧性,减少了刺针的断针率,减少损失。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纺织起绒的刺针,包括依次连接的曲柄、第一连接杆、刺杆和针头,所述曲柄、第一连接杆和刺杆的连接处均为平滑过渡;所述刺杆的呈三棱柱形,且刺杆三条棱边上均开设有第一刺钩,所述第一刺钩的开口方向均朝向所述曲柄方向;所述刺杆的三条棱边与针头的连接处均开设有第二刺钩,且第二刺钩的开口方向均朝向所述曲柄方向。

  曲柄、第一连接杆和刺杆的连接处均为平滑过渡,有利于刺针在绣片中穿插;刺钩的开口方向均朝向所述曲柄方向,可直接将绣片正面朝上进行刺针起绒,利于绒面的形成,可得到自然凸显的绒绣结构图案。开设的第二刺钩可同时捕捉纤维,不会产生针痕现象。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刺钩的开口夹角为20°~35°。

  优选第一刺钩的开口夹角为25°,这样可更好地使得第一刺钩勾起绒毛。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刺钩的开口夹角为30°~55°

  优选第二刺钩的开口夹角为40°,这样可更好地使得第二刺钩同时捕捉绒毛,在绣片面上不留下针痕。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刺杆上的每条棱边上均开设有两个第一刺钩,且相邻两个第一刺钩沿刺针延伸方向上的距离均相同。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相邻两个第一刺钩沿刺针延伸方向上的距离均为0.25cm。

  相邻两个第一刺钩沿刺针延伸方向上的距离均为0.25cm,这样可使得第一刺针勾起的绒毛更具有层次感。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刺钩均处于同一平面,相邻两个第二刺钩之间的距离为0.5mm。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曲柄、第一连接杆和刺杆的长度比值为1.75:1:1。

  上述曲柄、第一连接杆和刺杆的长度比值设计合理,可增加刺针的柔韧性和弹性,减少刺针的断针率。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连接杆和刺杆之间还连接有第二连接杆。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曲柄、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刺杆的长度比值为3:2:1.5:1。

  在第一连接杆和刺杆之间还连接有第二连接杆,且曲柄、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刺杆的长度比值设计合理,可进一步地增加刺针的柔韧性和弹性,减少刺针的断针率。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曲柄、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直径依次减小。

  曲柄、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直径依次减小,有利于刺针在绣片中穿插。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开设的第二刺钩可同时捕捉纤维,不会产生针痕现象;第一刺钩可直接将绣片正面朝上进行刺针起绒,利于绒面的形成,可得到自然凸显的绒绣结构图案;并且本实用新型的刺针采用多节连杆,增加了刺针的柔韧性,减少了刺针的断针率,减少损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理解,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所述刺针的材质包括但不仅限于不锈钢材料。

  下面将结合图1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纺织起绒的刺针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参考图1,一种用于纺织起绒的刺针,包括依次连接的曲柄11、第一连接杆12、刺杆13和针头14,所述曲柄11、第一连接杆12和刺杆13的连接处均为平滑过渡;所述刺杆13的呈三棱柱形,刺杆13的截面为正三角形,且刺杆 13三条棱边上均开设有第一刺钩131,第一刺钩131螺旋式排布在第一刺杆13 的三条棱边上,所述第一刺钩131的开口方向均朝向所述曲柄11方向;所述刺杆13的三条棱边与针头14的连接处均开设有第二刺钩132,且第二刺钩132的开口方向均朝向所述曲柄11方向。

  进一步地,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刺钩131的开口夹角为20°~35°。

  进一步地,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刺钩132的开口夹角为30°~55°。

  进一步地,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刺杆13上的每条棱边上均开设有两个第一刺钩131,且相邻两个第一刺钩131沿刺针1延伸方向上的距离均相同。

  进一步地,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相邻两个第一刺钩131沿刺针1延伸方向上的距离均为0.25cm。

  进一步地,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刺钩132均处于同一平面,相邻两个第二刺钩132之间的距离为0.5mm。

  进一步地,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曲柄11、第一连接杆12和刺杆13的长度比值为1.75:1:1。

  进一步地,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杆12和刺杆13之间还连接有第二连接杆15。第一连接杆12、第二连接杆15和刺杆13之间均平滑过渡。

  进一步地,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曲柄11、第一连接杆12、第二连接杆 15和刺杆13的长度比值为3:2:1.5:1。

  进一步地,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曲柄11、第一连接杆12和第二连接杆 15的直径依次减小。

  进一步地,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曲柄11、第一连接杆12、第二连接杆 15、刺杆13和针头14为一体成型,且曲柄11、第一连接杆12和第二连接杆 15均为圆柱形。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开设的第二刺钩可同时捕捉纤维,不会产生针痕现象;第一刺钩可直接将绣片正面朝上进行刺针起绒,利于绒面的形成,可得到自然凸显的绒绣结构图案;并且本实用新型的刺针采用多节连杆,增加了刺针的柔韧性,减少了刺针的断针率,减少损失。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及附图,本领域技术人员很容易制造或使用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纺织起绒的刺针结构,并且能够产生本实用新型所记载的积极效果。

  如无特殊说明,本实用新型中,若有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本实用新型中描述方位或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附图,并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本实用新型中,若有术语“设置”、“相连”及“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用于纺织起绒的刺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