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运输技术 > 固体分离> 茵陈茶的制作方法 (方法收集6份)独创技术35020字

茵陈茶的制作方法 (方法收集6份)

2020-09-04 16:28:34

  茵陈茶的制作方法 1份:

  茵陈茶的制备方法

  第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茵陈茶的制备方法。

  第二、背景技术

  茵陈,别名牛至、耗子爪、田耐里、因尘、马先、绵茵陈、绒蒿、细叶青蒿、安吕草,拉丁文名ArtemisiacapillarisThunb.管状花目、菊科、牛至属植物蒿经冬不死,春则因陈根而生,故名因陈或茵陈。至夏其苗则变为蒿,故亦称茵陈蒿。中国民间现尚有以米粉作茵陈糕、团的习惯。茵陈作菜,要采嫩苗,老的药用是茵陈蒿。故有“二月茵陈,五月蒿”的说法。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蒙古等国家的低海拔地区的河岸、低山坡地区。茵陈有两个采收期,春季采的习称“绵茵陈”;秋季采的习称“茵陈蒿”。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主产于山东、陕西、山西等省。商品通称绵茵陈。其他种省、区产者,多自产自销。国外分布于日本、朝鲜、蒙古等国家。

  第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茵陈茶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通过在加工过程中工序及其参数的严格控制,使茵陈的香味更加浓郁,从而改善茵陈茶的口感,最终加工出的茵陈茶甘醇可口,符合大众口味。

  本发明所述的茵陈茶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原料采集:采用干净的茵陈,去掉杂质,选用无虫斑、无腐烂的原料;

  (2)清洗:将其放到气泡清洗机清洗,取出沥干备用;

  (3)揉捻:将清洗后的茵陈原料放入揉捻机中揉捻;

  (4)烘干:将揉捻后的茵陈放到烘干炉中烘干;

  (5)炒制:将烘干后的茵陈炒制炉中炒制,取出备用。

  其中:

  步骤(1)中所述的茵陈是春天三月的茵陈。

  步骤(3)中所述的揉捻时间为15-25min。

  步骤(4)中所述的烘干是烘干炉温度80-95℃,烘干20-30分钟烘干至水分10%以内。

  步骤(5)中所述的炒制是是控制温度120-125℃。

  步骤(5)中所述的炒制时间为20-35分钟。

  本发明所述的茵陈茶全草入药,可预防流感,治中暑、感冒、头痛身重、腹痛、呕吐、胸膈胀满、气阻食滞、小儿食积腹胀、腹泻、月经过多、崩漏带下、皮肤搔痒及水肿等症,其散热发表功用,尤胜于薄荷。在云南、贵州、四川三省作香薷收购及使用。全草又可提芳香油,鲜茎叶含油0.07-0.2%,干茎叶含油0.15-4%,油的比重(15℃)0.868-0.910,旋光度(20℃)-20°-70°,含醇量(以香草醇计)2-3%,含酚量(以麝香草酚计)约含7%,除供调配香精外,亦用作酒曲配料。此外它又是很好的蜜源植物。

  本发明所述的茵陈茶具有清热利湿;退黄。主治:黄疸、小便不利、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等药理学研究有利胆,保护肝功能解热,抗炎,降血脂,扩冠等作用,当然这只是西医学提取茵陈成分做出来的研究,临床应用上效果如何不好判定。陈素毒性为中枢抑制,表现为思睡,流涎等。茵陈用量过大可引起头晕,恶心,腹泻,上腹部不适,急性肝胆损伤,亦有心律不齐的报导,但是治疗剂量的茵陈一般不会造成严重的损伤作用。

  茵陈有显著的保肝作用,对甲、乙型肝炎,黄疸型肝炎,有显著的疗效。有利胆,促进胆汁分泌,增加胆汁中胆酸和胆红素排出的作用.能增加心脏冠脉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并有降血压,降血脂,抗凝血,利尿解热平喘,驱除蛔虫及抑制多种致病性皮肤真菌与细菌的作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制备方法通过在加工过程中工序及其参数的严格控制,使茵陈的香味更加浓郁,从而改善茵陈茶的口感,最终加工出的茵陈茶甘醇可口,符合大众口味。

  第四、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1所述的茵陈茶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原料采集:采用干净的茵陈,去掉杂质,选用无虫斑、无腐烂的原料;茵陈是春天三月的茵陈;

  (2)清洗:将其放到气泡清洗机清洗,取出沥干备用;

  (3)揉捻:将清洗后的茵陈原料放入揉捻机中揉捻;揉捻时间为15min;

  (4)烘干:将揉捻后的茵陈放到烘干炉中烘干;烘干炉温度80℃,烘干20分钟烘干至水分10%以内;

  (5)炒制:将烘干后的茵陈炒制炉中炒制,控制温度120℃,炒制20分钟,取出备用。

  实施例2

  本实施例2所述的茵陈茶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原料采集:采用干净的茵陈,去掉杂质,选用无虫斑、无腐烂的原料;茵陈是春天三月的茵陈;

  (2)清洗:将其放到气泡清洗机清洗,取出沥干备用;

  (3)揉捻:将清洗后的茵陈原料放入揉捻机中揉捻;揉捻时间为25min;

  (4)烘干:将揉捻后的茵陈放到烘干炉中烘干;烘干炉温度95℃,烘干30分钟烘干至水分10%以内;

  (5)炒制:将烘干后的茵陈炒制炉中炒制,控制温度125℃,炒制35分钟,取出备用。

  实施例3

  本实施例3所述的茵陈茶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原料采集:采用干净的茵陈,去掉杂质,选用无虫斑、无腐烂的原料;茵陈是春天三月的茵陈;

  (2)清洗:将其放到气泡清洗机清洗,取出沥干备用;

  (3)揉捻:将清洗后的茵陈原料放入揉捻机中揉捻;揉捻时间为20min;

  (4)烘干:将揉捻后的茵陈放到烘干炉中烘干;烘干炉温度90℃,烘干25分钟烘干至水分10%以内;

  (5)炒制:将烘干后的茵陈炒制炉中炒制,控制温度12℃,炒制30分钟,取出备用。

  茵陈茶的制作方法 2份:

  一种茵陈茶

  第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健茶,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茵陈茶。

  第二、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 来越高,每天所摄取的食物不仅要求能够维持人体所需要的营养,而且要求具 备一定的保健和补益功效。

  第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清宿便、解表热、解酒毒、利咽喉的茵陈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成份:

  茵陈50-70份 草决明40-50份

  南甘草20-30份 北甘草20-30份。

  本发明还可以包括以下重量份的成份:

  茵陈60份 草决明50份 南甘草20份 北甘草20份。

  本发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成份:

  茵陈50-70份 草决明40-50份 南甘草20-30份

  北甘草20-30份 五味子5-10份。

  本发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成份组成:

  茵陈50-70份 草决明40-50份 南甘草20-30份

  北甘草20-30份 五味子5-10份 板蓝根5-10份。

  本发明还可以由以下重量份的成份组成:

  茵陈50-70份 草决明40-50份 南甘草20-30份

  北甘草20-30份 五味子5-10份 板蓝根5-10份 红枣5-10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发明,除了在原有的茵陈之外,还增加有南甘草和 北甘草,从而使本发明具有良好的清宿便、解表热、解酒毒、利咽喉、护肝脾、 祛火气、增睡眠和防感冒的功效。

  第四、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发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成份:

  茵陈60份 草决明50份 南甘草20份 北甘草20份。

  本发明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是:将茵陈60份、草决明50份、南甘草20份和 北甘草20份四味中药,加水常压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 并煎液,经过滤,将滤液浓缩至比重为1.30±0.02时(40℃),加人3倍量的冷 水搅拌,静置(5--10℃范围内)12小时,取上清液浓缩至比重为1.35±0.02(20℃), 取稠膏再加入蔗糖粉制成颗粒,干燥、喷人适量的香精,混匀后即为茵陈冲剂。

  由于茵陈,味苦、辛,气微寒,阴中微阳,无毒,入脾、胃、肝、胆经; 清热,利湿,退黄;用于湿热黄疸、传染性肝炎、胆道感染、胆石症、胆道蛔 虫等。南甘草和北甘草的混合加入,使得本发明的保健功效大幅度提高,从而 本发明的各组份合用,既具有良好的口感。

  实施例2

  本发明由以下重量份的成份:

  茵陈50份 草决明40份 南甘草30份 北甘草30份。

  本发明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是:将茵陈50份、草决明40份、南甘草30份和 北甘草30份四味中药,加水常压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 并煎液,经过滤,将滤液浓缩至比重为1.30±0.02时(40℃),加人3倍量的冷 水搅拌,静置(5--10℃范围内)12小时,取上清液浓缩至比重为1.35±0.02(20℃), 取稠膏再加入蔗糖粉制成颗粒,干燥、喷人适量的香精,混匀后即为茵陈冲剂。

  实施例3

  本发明由以下重量份的成份:

  茵陈70份 草决明45份 南甘草25份 北甘草25份。

  本发明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是:将茵陈70份、草决明45份、南甘草25份和 北甘草25份四味中药,加水常压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 并煎液,经过滤,将滤液浓缩至比重为1.30±0.02时(40℃),加人3倍量的冷 水搅拌,静置(5--10℃范围内)12小时,取上清液浓缩至比重为1.35±0.02(20℃), 取稠膏再加入蔗糖粉制成颗粒,干燥、喷人适量的香精,混匀后即为茵陈冲剂。

  实施例4

  本发明由以下重量份的成份:

  茵陈60份 草决明50份 南甘草20份 北甘草20份 五味子5份。

  本发明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是:将茵陈60份、草决明50份、南甘草20份、 北甘草20份和五味子5份五味中药,加水常压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 次1小时,合并煎液,经过滤,将滤液浓缩至比重为1.30±0.02时(40℃),加 人3倍量的冷水搅拌,静置(5--10℃范围内)12小时,取上清液浓缩至比重为1.35 ±0.02(20℃),取稠膏再加入蔗糖粉制成颗粒,干燥、喷人适量的香精,混匀后 即为茵陈冲剂。

  实施例5

  本发明由以下重量份的成份:

  茵陈60份 草决明50份 南甘草20份 北甘草20份 五味子10份。

  本发明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是:将茵陈60份、草决明50份、南甘草20份、 北甘草20份和五味子10份五味中药,加水常压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 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经过滤,将滤液浓缩至比重为1.30±0.02时(40℃), 加人3倍量的冷水搅拌,静置(5--10℃范围内)12小时,取上清液浓缩至比重为 1.35±0.02(20℃),取稠膏再加入蔗糖粉制成颗粒,干燥、喷人适量的香精,混 匀后即为茵陈冲剂。

  实施例6

  本发明由以下重量份的成份:

  茵陈50份 草决明40份 南甘草30份

  北甘草30份 五味子10份 板蓝根5份。

  本发明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是:将茵陈50份、草决明40份、南甘草30份、 北甘草30份、五味子10份和板蓝根5份六味中药,加水常压煎煮二次,第一 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经过滤,将滤液浓缩至比重为1.30±0.02 时(40℃),加人3倍量的冷水搅拌,静置(5--10℃范围内)12小时,取上清液浓 缩至比重为1.35±0.02(20℃),取稠膏再加入蔗糖粉制成颗粒,干燥、喷人适量 的香精,混匀后即为茵陈冲剂。

  实施例7

  本发明由以下重量份的成份:

  茵陈50份 草决明40份 南甘草30份

  北甘草30份 五味子7份 板蓝根10份。

  本发明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是:将茵陈50份、草决明40份、南甘草30份、 北甘草30份、五味子7份和板蓝根10份六味中药,加水常压煎煮二次,第一 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经过滤,将滤液浓缩至比重为1.30±0.02 时(40℃),加人3倍量的冷水搅拌,静置(5--10℃范围内)12小时,取上清液浓 缩至比重为1.35±0.02(20℃),取稠膏再加入蔗糖粉制成颗粒,干燥、喷人适量 的香精,混匀后即为茵陈冲剂。

  实施例8

  本发明由以下重量份的成份:

  茵陈60份 草决明45份 南甘草25份

  北甘草25份 五味子8份 板蓝根8份。

  本发明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是:将茵陈60份、草决明45份、南甘草25份、 北甘草25份、五味子8份和板蓝根8份六味中药,加水常压煎煮二次,第一次 2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经过滤,将滤液浓缩至比重为1.30±0.02时 (40℃),加人3倍量的冷水搅拌,静置(5--10℃范围内)12小时,取上清液浓缩 至比重为1.35±0.02(20℃),取稠膏再加入蔗糖粉制成颗粒,干燥、喷人适量的 香精,混匀后即为茵陈冲剂。

  实施例9

  本发明还可以由以下重量份的成份组成:

  茵陈70份 草决明40份 南甘草20份 北甘草30份

  五味子5份 板蓝根5份 红枣5份。

  本发明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是:将茵陈70份、草决明40份、南甘草20份、 北甘草30份、五味子5份、板蓝根5份和红枣5份七味中药,加水常压煎煮二 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经过滤,将滤液浓缩至比重为 1.30±0.02时(40℃),加人3倍量的冷水搅拌,静置(5--10℃范围内)12小时, 取上清液浓缩至比重为1.35±0.02(20℃),取稠膏再加入蔗糖粉制成颗粒,干燥、 喷人适量的香精,混匀后即为茵陈冲剂。

  实施例10

  本发明还可以由以下重量份的成份组成:

  茵陈60份 草决明45份 南甘草30份 北甘草20份

  五味子10份 板蓝根10份 红枣10份。

  本发明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是:将茵陈60份、草决明45份、南甘草30份、 北甘草20份、五味子10份、板蓝根10份和红枣10份七味中药,加水常压煎 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经过滤,将滤液浓缩至比重 为1.30±0.02时(40℃),加人3倍量的冷水搅拌,静置(5--10℃范围内)12小时, 取上清液浓缩至比重为1.35±0.02(20℃),取稠膏再加入蔗糖粉制成颗粒,干燥、 喷人适量的香精,混匀后即为茵陈冲剂。

  实施例11

  本发明还可以由以下重量份的成份组成:

  茵陈60份 草决明45份 南甘草30份 北甘草20份

  五味子10份 板蓝根8份 红枣8份。

  本发明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是:将茵陈60份、草决明45份、南甘草30份、 北甘草20份、五味子10份、板蓝根8份和红枣8份七味中药,加水常压煎煮 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经过滤,将滤液浓缩至比重为 1.30±0.02时(40℃),加人3倍量的冷水搅拌,静置(5--10℃范围内)12小时, 取上清液浓缩至比重为1.35±0.02(20℃),取稠膏再加入蔗糖粉制成颗粒,干燥、 喷人适量的香精,混匀后即为茵陈冲剂。

  本发明中的重量份可以是K、Kg等等重量单位。

  茵陈茶的制作方法 3份:

  一种红枣茵陈茶及其制备方法

  第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红枣茵陈茶,同时还涉及一种该红枣茵陈茶的制备方法。

  第二、技术背景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每天所摄取的食物不仅要求能够维持人体所需要的营养,而且要求具备一定的保健和补益功效。中医认为,红枣入药,性味甘平、无毒,对脾胃虚弱、腹泻久痢、心悸怔忡、血虚萎黄和肺虚咳嗽等症,是一味益气养血健脾的良药。红枣中维生素C的含量居百果之冠,比苹果、桃子高80~90倍,比梨高140倍左右,被誉为“天然维生素C丸”。现有的大枣制品主要有滩枣、枣羹、枣酒、枣饮料、枣粉、枣酱、枣片、枣干及枣脯等单一原料的品种,这些枣制品不便于人们携带和食用,并且贮存也不太方便。茵陈,清热,利湿,退黄。使用时,大多为煎服或外用,使用起来不方便。

  第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营养保健功能、方便食用的红枣茵陈茶。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红枣茵陈茶的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采用了一种红枣茵陈茶,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制备而成:红枣85—95份,茵陈5—15份。

  所述的红枣为去核的干枣。

  另外,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采用了一种红枣茵陈茶的制备方法,将去核的干枣经干燥、糊化,磨微粉,粒度达200—600目;茵陈,磨微粉,粒度达200—600目,与红枣粉混合,制粒。成为冲剂。

  本发明的各组份中,红枣,又名大枣、干枣、枣子,红枣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P以及钙、磷、铁和环磷酸腺苷等营养成分,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在果品中名列前茅,有“维生素王”之美称,红枣所含有的环磷酸腺苷,是人体细胞能量代谢的必需成分,能够增强肌力、消除疲劳、扩张血管、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肌营养,对防治心血管系统疾病有良好的作用;中医中药理论认为,红枣入药,性味甘平无毒,对脾胃虚弱、腹泻久痢、心悸怔忡、血虚萎黄和肺虚咳嗽等症,是一味益气养血健脾的良药。近年来,科学家研究发现,红枣还含有其他多种人体所需的物质,具有不少新的保健功能:抗过敏、抗癌、护肝、缓和药性、康复人体等等。茵陈,味苦、辛,气微寒,阴中微阳,无毒,入脾、胃、肝、胆经;清热,利湿,退黄;用于湿热黄疸、传染性肝炎、胆道感染、胆石症、胆道蛔虫等。本发明的各组份合用,既具有良好的口感,又具有红枣和茵陈的药用保健功能。本发明的红枣茵陈茶冲剂便于储存,携带方便,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第四、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的红枣茵陈茶,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制备而成:红枣90份,茵陈10份。其中,红枣为去核的干枣。

  红枣茵陈茶的制备方法,将去核的干枣经干燥、糊化,磨微粉,粒度达400目;茵陈,磨微粉,粒度达400目,与红枣粉混合,制粒成为颗粒冲剂。制粒及糊化为常规工艺。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的红枣茵陈茶,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制备而成:红枣85份,茵陈15份。其中,红枣为去核的干枣。

  红枣茵陈茶的制备方法,将去核的干枣经干燥、糊化,磨微粉,粒度达500目;茵陈,磨微粉,粒度达500目,与红枣粉混合,制粒成为颗粒冲剂。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的红枣茵陈茶,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制备而成:红枣95份,茵陈5份。其中,红枣为去核的干枣。

  红枣茵陈茶的制备方法,将去核的干枣经干燥、糊化,磨微粉,粒度达600目;茵陈,磨微粉,粒度达600目,与红枣粉混合,制粒成为颗粒冲剂。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而非限制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局部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茵陈茶的制作方法 4份:

  一种茵陈茶生产用烘干装置

  第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茵陈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茵陈茶生产用烘干装置。

  第二、背景技术

  茵陈茶,生于山坡、路边。全国各地均有分布,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状,茎直立,高0.5~1m,基部木质化,表面黄棕色,具纵条纹,多分枝;幼时全体有褐色丝状毛,成长后近无毛。叶1~3回羽头深裂,下部裂片较宽短,常被短绢毛;中部叶裂片细长如发,宽约1mm;上部叶羽头分裂,3裂或不裂,近无毛。头状花序小而多,密集成复总状;总苞片3~4层,无毛,外层卵形,内层椭圆形,中央绿色,边缘膜质;花黄色,管状,外层花3~5,雌性,能育,内层花两性5~7,不育,瘦果长圆形,长约0.8mm,无毛。花期9~10月,果期10~12月。

  茵陈茶在生产时,需要对其进行清洗,将茶叶上的灰尘和茶梗吹落,然后将茶叶进行烘干,茶叶烘干,一般都是直接通过热风机,进行烘干,但是清洗后的茶叶,其外表面依附有水珠,直接通过热风机的方式烘干,费时费力,且工作效率低。

  第三、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茵陈茶生产用烘干装置,具备快速烘干优点,解决了清洗后的茶叶,其外表面依附有水珠,直接通过热风机的方式烘干,费时费力,且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快速烘干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茵陈茶生产用烘干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相对的一侧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过滤网,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曲轴,所述曲轴的外表面套设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过滤网的下表面与所述连接杆相铰接,所述底板的上表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废水桶,所述废水桶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物料桶,所述物料桶的外表面开设有多个,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工作电机,所述工作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表面与所述支撑杆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链轮,两个所述第一传动链轮的外表面之间传动连接有第一传动链条,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L形安装板,所述L形安装板的下表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杆,所述转轴与所述转杆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传动链轮,两个所述第二传动链轮的外表面之间传动连接有第二传动链条,所述转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扇叶。

  优选的,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水箱,所述水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输入端与所述水箱相连通,所述水泵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水管,所述水管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喷头。

  优选的,两个所述支撑板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块,两个所述限位块分别位于所述过滤网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过滤网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挡板。

  优选的,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废料盒,所述废料盒位于所述过滤网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底座,所述电机底座与所述驱动电机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废水桶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两个短板,所述物料桶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耳板,所述耳板的外表面穿插设置有定位销,所述定位销的底端贯穿并延伸至所述短板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物料桶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导流板,所述物料桶的外表面设置有出水口。

  优选的,所述L形安装板的下表面设置有电阻加热丝,所述电阻加热丝位于所述扇叶的下方。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茵陈茶生产用烘干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茵陈茶生产用烘干装置,在使用时,将茶叶放置在过滤网上,通过设置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带动曲轴旋转,曲轴通过套筒和连接杆拉动过滤网快速震动,可将茶叶上的灰尘茶梗抖落,在需要清洗时,可通过设置的水泵,水泵将水箱内的水通过水管和喷头喷出,喷向过滤网上的茶叶上,起到清洗的效果,且在过滤网震动时,茶叶会不断的抖动,提高清洗效果,同时使茶叶逐渐向废水桶的方向移动。

  (2)该茵陈茶生产用烘干装置,在使用时,通过设置的工作电机,当茶叶通过过滤网,落入物料桶内后,工作电机带动转轴旋转,通过第一传动链轮和第一传动链条,带动支撑杆旋转,支撑杆带动废水桶旋转,废水桶带动物料桶旋转,将经清洗后的茶叶上依附的水珠,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快速甩落,同时,转轴通过第二传动链轮带动转杆旋转,转杆带动扇叶旋转,起到吹风的效果,通过设置的电阻加热丝,将扇叶附近的空气加热,吹向茶叶,起到快速烘干的效果。

  第四、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图1中A的结构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的图1中B的结构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的过滤网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支撑板、3过滤网、4驱动电机、5曲轴、6套筒、7连接杆、8支撑杆、9废水桶、10物料桶、11工作电机、12转轴、13第一传动链轮、14第一传动链条、15L形安装板、16第二传动链轮、17传动链轮、18第二传动链条、19扇叶、20水箱、21水泵、22水管、23喷头、24废料盒、25短板、26耳板、27定位销、28电阻加热丝。

  第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一种茵陈茶生产用烘干装置,一种茵陈茶生产用烘干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板2,两个支撑板2相对的一侧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过滤网3,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4,驱动电机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曲轴5,曲轴5的外表面套设有套筒6,套筒6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7,过滤网3的下表面与连接杆7相铰接,底板1的上表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支撑杆8,支撑杆8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废水桶9,废水桶9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物料桶10,物料桶10的外表面开设有多个,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工作电机11,工作电机1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12,转轴12的外表面与支撑杆8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链轮13,两个第一传动链轮13的外表面之间传动连接有第一传动链条14,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L形安装板15,L形安装板15的下表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杆16,转轴12与转杆16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传动链轮17,两个第二传动链轮17的外表面之间传动连接有第二传动链条18,转杆16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扇叶19。

  进一步的,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水箱20,水箱20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水泵21,水泵21的输入端与水箱20相连通,水泵2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水管22,水管2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喷头23,起到清洗物料的效果。

  进一步的,两个支撑板2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块,两个限位块分别位于过滤网3的两侧,起到限位的效果,避免过滤网3的抖动幅度过大,与其他装置发生碰撞,造成损坏的现象出现。

  进一步的,过滤网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挡板,起到避免物料从过滤网3上掉落的现象出现。

  进一步的,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废料盒24,废料盒24位于过滤网3的下方,起到收集废水茶梗等杂物的效果

  进一步的,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底座,电机底座与驱动电机4固定连接,为驱动电机4提供支撑力,驱动电机4的型号一般选用YS7134,可根据工作需求,进行更换。

  进一步的,废水桶9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两个短板25,物料桶10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耳板26,耳板26的外表面穿插设置有定位销27,定位销27的底端贯穿并延伸至短板25的下方,起到方便安装拆卸的效果。

  进一步的,物料桶10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导流板,物料桶10的外表面设置有出水口,起到方便排水的效果。

  进一步的,L形安装板15的下表面设置有电阻加热丝28,电阻加热丝位于扇叶19的下方,起到加热的效果。

  综上所述,该茵陈茶生产用烘干装置,在使用时,将茶叶放置在过滤网3上,通过设置驱动电机4,驱动电机4带动曲轴5旋转,曲轴5通过套筒6和连接杆7拉动过滤网3快速震动,可将茶叶上的灰尘茶梗抖落,在需要清洗时,可通过设置的水泵21,水泵21将水箱20内的水通过水管22和喷头23喷出,喷向过滤网3上的茶叶上,起到清洗的效果,且在过滤网3震动时,茶叶会不断的抖动,提高清洗效果,同时使茶叶逐渐向废水桶9的方向移动。

  该茵陈茶生产用烘干装置,在使用时,通过设置的工作电机11,当茶叶通过过滤网3,落入物料桶10内后,工作电机11带动转轴12旋转,通过第一传动链轮13和第一传动链条14,带动支撑杆8旋转,支撑杆8带动废水桶9旋转,废水桶9带动物料桶10旋转,将经清洗后的茶叶上依附的水珠,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快速甩落,同时,转轴12通过第二传动链轮17带动转杆16旋转,转杆16带动扇叶19旋转,起到吹风的效果,通过设置的电阻加热丝28,将扇叶19附近的空气加热,吹向茶叶,起到快速烘干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申请文件中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而且根据说明书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而且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作出具体叙述,同时该文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均与外界的主控制器及市电电连接,说明书中提到的外设控制器可为本文提到的电器元件起到控制作用,而且该外设控制器为常规的已知设备。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茵陈茶的制作方法 5份:

  一种藏茵陈茶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防肝胆疾病,保健的藏茵陈茶。

  现有的保健茶种类繁多,但讫今为止尚未发现一种具有预防肝胆疾病的保健茶,而现有的治疗肝胆疾病的中药含有藏茵陈制成的针剂、片剂等,但主要用于临床,而不是预防为主,而我国西部民间用采集的藏茵陈枝叶折碎后泡茶饮用,防病治病,这种饮用方法存在两大缺陷,一是藏茵陈枝叶在采集,运输,贮存过程中感染的有害病菌未作消毒处理,容易造成其它疾病人口,二是藏茵陈性苦寒,长期饮用伤脾、伤胃,负面影响明显。

  本发明的是为了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根据藏茵陈的性味特点扬长避短,经过优化配方,科学加工的藏茵陈茶,以饮茶的方式达到保护肝脏的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该藏茵陈茶的配方组成重量百分比为:

  藏茵陈:15-40%,大枣:35-45%,五味子:13-30%,莲籽:10-27%,经过药材质量检验,粉碎过筛,混合搅拌,包装,消毒,综合包装工艺制成藏茵陈成品茶。本发明的藏茵陈茶经青海医学院中医系鉴定认为“藏茵陈有清肝利胆,退黄疸等作用,制成茶饮用可疏调情志,调节肠胃功能,增进食欲,预防和治疗急慢性肝炎、胆囊炎、肝硬化,可预防高胆固醇、高血脂、高血压等疾病”目前治肝病的药物上千种,预防肝病除接种疫苗外,尚无特效药品。本发明的藏茵陈茶重在预防,防治结合,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发明的生产工艺流程图。

  实施例:

  配方重量百分比

  配方 一 二 三 藏茵陈 15% 20% 40% 大 枣 45% 40% 35% 五味子 30% 13% 15% 莲 籽 10% 27% 10%

  按上述配方,经过药材质量检验,粉碎过筛,混合搅拌,包装,消毒,综合包装工艺制成藏茵陈成品茶。

《茵陈茶的制作方法 (方法收集6份).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