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技术 > 信号装置> 报警级别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独创技术39405字

报警级别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2021-02-01 06:53:40

报警级别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安防技术,特别涉及报警级别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安防场景中,前端设备例如相机、温度传感器等在检测到异常时会上报报警事件至管理控制中心。这里的管理控制中心可以为指定的电子设备,比如服务器、指定的前端设备、云平台等。

  管理控制中心在检测到报警事件时,会依据报警事件确定出报警事件的报警级别。但是,目前仅依据报警事件来确定报警级别,导致确定出的报警级别不够准确,易产生误报。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报警级别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用以准确的确定出报警事件的报警级别。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包括: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报警级别确定方法,该方法包括:

  当检测到报警事件时,依据所述报警事件确定对应的初始报警级别;

  获得与所述报警事件相关联的事件识别结果;所述事件识别结果包括已识别出的用于引起所述报警事件的目标异常事件;

  依据所述目标异常事件和所述初始报警级别确定所述报警事件对应的目标报警级别。

  作为一个示例,所述依据报警事件确定对应的初始报警级别,包括:

  获得所述报警事件对应的至少一个属性参数;所述属性参数用于表征所述报警事件;

  在已设定的属性参数与报警参考分值之间的对应关系中确定所述至少一个属性参数对应的报警参考分值;

  依据所述至少一个属性参数对应的报警参考分值确定所述初始报警级别。

  作为一个示例,所述属性参数包括报警时间和/或报警类型和/或报警区域;所述报警时间为检测到所述报警事件的时间,所述报警类型为所述报警事件携带的报警类型,所述报警区域为:发起所述报警事件的报警源所对应的监控区域;

  所述在已设定的属性参数与报警参考分值之间的对应关系中确定所述至少一个属性参数对应的报警参考分值,包括:

  在已设定的第一对应关系中确定所述报警时间所处的报警时间段,在所述第一对应关系中查找到所述报警时间段对应的报警分值,将所述报警分值确定为所述报警时间对应的报警参考分值;所述第一对应关系为时间段与报警分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和/或,

  在已设定的第二对应关系中确定所述报警时间所处的报警时间段,在所述第二对应关系中查找到与所述报警类型和所述报警时间段对应的报警分值,将查找到的报警分值确定为所述报警类型对应的报警参考分值;所述第二对应关系为时间段、报警类型、报警分值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和/或,

  在已设定的第三对应关系中确定所述报警时间所处的报警时间段,在所述第三对应关系中查找到与所述报警类型、所述报警时间段、所述报警区域对应的报警分值,将查找到的报警分值确定为所述报警区域对应的报警参考分值;所述第三对应关系为时间段、报警类型、报警区域、报警分值四者之间的对应关系。

  作为一个示例,所述依据至少一个属性参数对应的报警参考分值确定所述初始报警级别,包括:

  依据至少一个属性参数对应的报警参考分值确定初始报警综合分值,其中,当属性参数的个数为1时,初始报警综合分值为该属性参数对应的报警参考分值,当属性参数的个数大于1时,初始报警综合分值为按照设定算法对各属性参数对应的报警参考分值进行设定运算得到的;

  在已设定的第四对应关系中查找初始报警综合分值对应的报警级别,所述第四对应关系为报警级别与报警综合分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将查找到的报警级别确定为所述初始报警级别。

  作为一个示例,所述获得与所述报警事件相关联的事件识别结果,包括:

  在确定所述初始报警级别之后的指定时长内接收外部输入的事件识别结果。

  作为一个示例,所述依据目标异常事件和所述初始报警级别确定所述报警事件对应的目标报警级别,包括:

  在已设定的异常事件与事件识别分值之间的对应关系中查找到所述目标异常事件对应的目标事件识别分值;

  依据所述目标事件识别分值、以及所述初始报警级别对应的所述初始报警综合分值,确定所述报警事件对应的目标报警级别。

  作为一个示例,所述依据所述目标事件识别分值、以及所述初始报警级别对应的所述初始报警综合分值,确定所述报警事件对应的目标报警级别,包括:

  依据所述目标事件识别分值和所述初始报警综合分值确定目标报警综合分值;

  在所述第四对应关系中查找所述目标报警综合分值对应的报警级别,将查找到的报警级别确定为所述报警事件对应的目标报警类别。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报警级别确定装置,包括:

  级别确定单元,用于当检测到报警事件时,依据所述报警事件确定对应的初始报警级别;

  结果获得单元,用于获得与所述报警事件相关联的事件识别结果;所述事件识别结果包括已识别出的用于引起所述报警事件的目标异常事件;

  所述级别确定单元,还用于依据所述目标异常事件和所述初始报警级别确定所述报警事件对应的目标报警级别。

  作为一个示例,所述级别确定单元依据报警事件确定对应的初始报警级别,包括:

  获得所述报警事件对应的至少一个属性参数;所述属性参数用于表征所述报警事件;

  在已设定的属性参数与报警参考分值之间的对应关系中确定所述至少一个属性参数对应的报警参考分值;

  依据所述至少一个属性参数对应的报警参考分值确定所述初始报警级别。

  作为一个示例,所述属性参数包括报警时间和/或报警类型和/或报警区域;所述报警时间为检测到所述报警事件的时间,所述报警类型为所述报警事件携带的报警类型,所述报警区域为:发起所述报警事件的报警源所对应的监控区域;

  所述级别确定单元在已设定的属性参数与报警参考分值之间的对应关系中确定所述至少一个属性参数对应的报警参考分值,包括:

  在已设定的第一对应关系中确定所述报警时间所处的报警时间段,在所述第一对应关系中查找到所述报警时间段对应的报警分值,将所述报警分值确定为所述报警时间对应的报警参考分值;所述第一对应关系为时间段与报警分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和/或,

  在已设定的第二对应关系中确定所述报警时间所处的报警时间段,在所述第二对应关系中查找到与所述报警类型和所述报警时间段对应的报警分值,将查找到的报警分值确定为所述报警类型对应的报警参考分值;所述第二对应关系为时间段、报警类型、报警分值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和/或,

  在已设定的第三对应关系中确定所述报警时间所处的报警时间段,在所述第三对应关系中查找到与所述报警类型、所述报警时间段、所述报警区域对应的报警分值,将查找到的报警分值确定为所述报警区域对应的报警参考分值;所述第三对应关系为时间段、报警类型、报警区域、报警分值四者之间的对应关系。

  作为一个示例,所述级别确定单元依据至少一个属性参数对应的报警参考分值确定所述初始报警级别,包括:

  依据至少一个属性参数对应的报警参考分值确定初始报警综合分值,其中,当属性参数的个数为1时,初始报警综合分值为该属性参数对应的报警参考分值,当属性参数的个数大于1时,初始报警综合分值为按照设定算法对各属性参数对应的报警参考分值进行设定运算得到的;

  在已设定的第四对应关系中查找初始报警综合分值对应的报警级别,所述第四对应关系为报警级别与报警综合分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将查找到的报警级别确定为所述初始报警级别。

  作为一个示例,所述结果获得单元获得与所述报警事件相关联的事件识别结果,包括:

  在确定所述初始报警级别之后的指定时长内接收外部输入的事件识别结果。

  作为一个示例,所述级别确定单元依据目标异常事件和所述初始报警级别确定所述报警事件对应的目标报警级别,包括:

  在已设定的异常事件与事件识别分值之间的对应关系中查找到所述目标异常事件对应的目标事件识别分值;

  依据所述目标事件识别分值、以及所述初始报警级别对应的所述初始报警综合分值,确定所述报警事件对应的目标报警级别。

  作为一个示例,所述级别确定单元依据所述目标事件识别分值、以及所述初始报警级别对应的所述初始报警综合分值,确定所述报警事件对应的目标报警级别,包括:

  依据所述目标事件识别分值和所述初始报警综合分值确定目标报警综合分值;

  在所述第四对应关系中查找所述目标报警综合分值对应的报警级别,将查找到的报警级别确定为所述报警事件对应的目标报警类别。

  根据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通过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存储器,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前述的报警级别确定方法。

  根据本申请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机器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内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的报警级别确定方法。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中,在依据报警事件确定出对应的报警级别(记为初始报警级别)时,其并非将该初始报警级别确定为最终的报警级别,而是借助该初始报警级别和报警事件相关联的事件识别结果(事件识别结果包括已识别出的用于引起报警事件的目标异常事件)相结合最终确定对应的报警级别(记为目标报警级别),这相比现有仅依赖于报警事件确定出对应的报警级别而言,能够提高报警准确度,减少误操作。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报警级别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步骤101的实现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步骤103的实现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报警级别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4所示装置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它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申请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申请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见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报警级别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作为一个实施例,图1所示流程可应用于管理控制中心。在一个例子中,这里的管理控制中心可以为指定的电子设备,比如服务器、指定的前端设备、云平台等,本实施例并不具体限定。

  如图1所示,该流程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当检测到报警事件时,依据报警事件确定对应的初始报警级别。

  在应用中,可预先根据需求在监控区域内布设至少一个前端设备。可选地,这里的前端设备可为相机、雷达、温度传感器或红外传感器等设备,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每一前端设备都被配置有对应的监控区域,用于对其对应的监控区域进行监控。在应用中,上述的监控区域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例如,可以是银行、超市或学校等封闭区域,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在一个例子中,一旦前端设备检测到异常事件,比如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温度高于预设温度阈值、雷达传感器检测到物体移动速度超过预设速度阈值时,则会向上述管理控制中心上报报警事件。即,本步骤101中,上述管理控制中心会检测到前端设备上报的报警事件。当管理控制中心检测到报警事件后,如步骤101描述,管理控制中心首先会依据报警事件确定对应的初始报警级别。下文图2所示流程会举例描述如何确定初始报警级别,这里暂不赘述。这里,初始报警级别可通过数值表示,数值越高,可用于表示异常引起的后果越严重,需要急需处理;反之,数值越低,可用于表示异常引起的后果不严重,可暂缓处理。

  步骤102,获得与报警事件相关联的事件识别结果;事件识别结果包括已识别出的用于引起报警事件的目标异常事件。

  作为一个示例,为保证及时处理报警事件,可在上述步骤101中确定出报警事件对应的初始报警级别后,执行以下步骤a:根据预先设定的报警级别与处置预案之间的对应关系,查找到对应于初始报警级别的处置预案,并按照查找到的处置预案进行相应处理。基于此,在一个例子中,本步骤102可在按照查找到的处置预案进行相应处理的过程中执行。

  作为一个示例,假若初始报警级别比较低,用于表示可暂缓处理,也可在上述步骤101中确定出报警事件对应的初始报警级别后,不执行上述步骤a。基于此,在一个例子中,本步骤102可在按照查找到的处置预案进行相应处理之前执行。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获得与报警事件相关联的事件识别结果有多种实现方式。作为其中一种实现方式,比如可以在确定上述初始报警级别之后的指定时长内接收外部输入的事件识别结果。这里的外部输入事件识别结果可为用户在识别出目标异常事件后输入的携带目标异常事件的事件识别结果。

  在一个例子中,管理控制中心在检测到报警事件后,通知管理用户比如向管理用户通知报警事件或者将报警事件显示在管理控制中心的屏幕上等。当管理用户接收到通知后,会对引起该报警事件的异常进行识别,最终识别出目标异常事件,将目标异常事件携带在事件识别结果中反馈给上述管理控制中心。即实现了上述步骤102中获得与报警事件相关联的事件识别结果(事件识别结果包括已识别出的用于引起报警事件的目标异常事件)。

  作为另一种实现方式,上述获得与报警事件相关联的事件识别结果也可为:接收其它外部设备输入的事件识别结果。例如,管理控制中心在检测到报警事件后触发其它外部设备进行事件识别,其它外部设备在接收到触发后,依据预先配置的事件识别算法对引起该报警事件的异常进行识别,最终识别出目标异常事件,将目标异常事件携带在事件识别结果中反馈至管理控制中心。这也实现了上述步骤102中获得与报警事件相关联的事件识别结果(事件识别结果包括已识别出的用于引起报警事件的目标异常事件)。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其它外部设备可以是上述的前端设备或除前端设备之外单独设置的其它设备例如,相机或雷达等,本申请对上述的其它设备不做具体限定。此外,事件识别算法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本申请对上述的事件识别算法也不做具体限定。

  步骤103,依据目标异常事件和初始报警级别确定报警事件对应的目标报警级别。

  通过步骤103可以看出,上述在依据报警事件确定出对应的报警级别(记为初始报警级别)时,其并非将该初始报警级别确定为最终的报警级别,而是借助该初始报警级别和报警事件相关联的事件识别结果(事件识别结果包括已识别出的用于引起报警事件的目标异常事件)相结合最终确定对应的报警级别(记为目标报警级别),这相比现有仅依赖于报警事件确定出对应的报警级别而言,能够提高报警准确度,减少误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中,步骤103中如何依据目标异常事件和初始报警级别确定报警事件对应的目标报警级别有很多实现方式。下文图3所示流程会举例描述其中一种实现方式,这里暂不赘述。

  可选地,作为一个示例,当确定出目标报警级别后,则可根据预先设定的报警级别与处置预案之间的对应关系,查找到目标报警级别对应的处置预案,并在当前未执行其它的处置预案对应的处理时,直接依据查找到的处置预案进行相应处理;而在当前正执行其它处置预案(比如初始报警级别对应的处置预案)对应的处理时,则可停止其它处置预案对应的处理,并直接转向依据查找到的处置预案进行相应处理。

  至此,完成图1所示流程。

  可见,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依据报警事件确定出对应的报警级别(记为初始报警级别)时,其并非将该初始报警级别就确定为最终的报警级别,而是借助该初始报警级别和报警事件相关联的事件识别结果(事件识别结果包括已识别出的用于引起报警事件的目标异常事件)相结合最终确定对应的报警级别(记为目标报警级别),这相比现有仅依赖于报警事件确定出对应的报警级别而言,能够提高报警准确度,减少误操作。

  下面对上述步骤101中如何依据报警事件确定对应的初始报警级别进行描述:

  参见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步骤101的实现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流程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获得报警事件对应的至少一个属性参数。

  在申请本实施例中,上述属性参数用于表征报警事件,比如,报警时间、报警类型、报警区域等中的至少一个。这里只是简单以报警时间、报警类型、报警区域描述属性参数。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属性参数也可不为上述报警时间、报警类型、报警区域中的任一种,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预先设定。本实施例暂以报警时间、报警类型、报警区域描述属性参数:

  可选地,报警时间是指检测到报警事件的时间,可以表征报警事件的发生时间。报警类型为报警事件携带的报警类型,可以表征引起报警事件的目标异常事件所触发的报警类型,例如,烟感报警、红外入侵报警、视频丢失报警等。

  报警区域为发起报警事件的报警源(上报报警事件的前端设备)所对应的监控区域,可用于表征引起报警事件的目标异常事件的发生区域,例如,营业大厅、金库库房等。在一个例子中,报警事件中会携带报警源的IP地址和/或MAC地址和/或报警源设备标识。基于此,当管理控制中心检测到报警事件时,会依据已设定的设备IP地址和/或MAC地址和/或报警源设备标识与监控区域之间的对应关系,查找到报警源的IP地址和/或MAC地址和/或报警源设备标识对应的监控区域,将查找到的监控区域确定为上述的报警区域。

  步骤202,在已设定的属性参数与报警参考分值之间的对应关系中确定至少一个属性参数对应的报警参考分值。

  以属性参数为报警时间为例,则本步骤202中,在已设定的属性参数与报警参考分值之间的对应关系中确定至少一个属性参数对应的报警参考分值可包括:

  在已设定的第一对应关系中确定报警时间所处的报警时间段,在第一对应关系中查找到报警时间段对应的报警分值,将报警分值确定为报警时间对应的报警参考分值;第一对应关系为时间段与报警分值之间的对应关系。

  比如,第一对应关系可通过表格示意,如表1举例所示的第一对应关系:

  表1

  以表1的第三行为例对表1进行说明,“10-17时”表示时间段是上午10时至下午17时,“30”表示时间段“10-17时”对应的报警分值为30。

  当然,上述通过表格示意的第一对应关系只是一种举例,并非用于限定。

  以表1为例,假若报警时间为上午10:30,则基于表1所示的第一对应关系,确定报警时间所处的报警时间段为上述10-17时这一时间段,基于此,基于表1所示的第一对应关系,发现10-17时这一时间段对应的报警分值为30,则报警时间对应的报警参考分值即为上述10-17时这一时间段对应的报警分值即30。

  再以属性参数为报警类型为例,则本步骤202中,在已设定的属性参数与报警参考分值之间的对应关系中确定至少一个属性参数对应的报警参考分值可包括:

  在已设定的第二对应关系中确定报警时间所处的报警时间段,在第二对应关系中查找到与报警类型和报警时间段相对应的报警分值,将查找到的报警分值确定为报警类型对应的报警参考分值;第二对应关系为时间段、报警类型、报警分值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

  比如,第二对应关系可通过表格示意,如表2举例所示的第二对应关系:

  表2

  

  以表2的第三行为例对表2进行说明,“8-10时”表示时间段为上午8时至上午10时,“移动侦测”表示报警类型为移动侦测,“30”表示时间段“8-10时”和报警类型为“移动侦测”对应的报警分值为30。

  当然,上述通过表格示意的第二对应关系只是一种举例,并非用于限定。

  以表2为例,假若报警类型为烟感报警,报警时间为上午10:30,则基于表2所示的第二对应关系,确定报警时间所处的报警时间段为上述10-17时这一时间段,基于此,基于表2所示的第二对应关系,发现烟感报警这一报警类型在10-17时这一时间段对应的报警分值为80,则报警类型对应的报警参考分值即为上述烟感报警这一报警类型在10-17时这一时间段的对应的报警分值即80。

  最后以属性参数为报警区域为例,则本步骤202中,在已设定的属性参数与报警参考分值之间的对应关系中确定至少一个属性参数对应的报警参考分值可包括:

  在已设定的第三对应关系中确定报警时间所处的报警时间段,在第三对应关系中查找到与报警类型、报警时间段、报警区域相对应的报警分值,将查找到的报警分值确定为报警区域对应的报警参考分值;第三对应关系为时间段、报警类型、报警区域、报警分值四者之间的对应关系。

  比如,第三对应关系可通过表格示意,如表3举例所示的第三对应关系:表3

  

  以表3的第三行为例对表3进行说明,“8-10时”表示时间段为上午8时至上午10时,“视频丢失”表示报警类型为视频丢失,“大厅”表示报警区域为大厅,“60”表示报警区域“大厅”、时间段“8-10时”、报警类型“视频丢失”三者对应的报警分值为60。

  当然,上述通过表格示意的第三对应关系只是一种举例,并非用于限定。

  以表3为例,假若报警区域为大厅、报警时间为上午8:30、报警类型为视频丢失,则基于表3所示的第三对应关系,确定报警时间所处的报警时间段为上述8-10时这一时间段,基于此,基于表3所示的第三对应关系,发现大厅这一报警区域在时间段为8-10时、以及报警类型为视频丢失这一前提下对应的报警分值为60,则报警区域对应的报警参考分值即为上述大厅这一报警区域在时间段为8-10时、以及报警类型为视频丢失这一前提下对应的报警分值即60。

  步骤203,依据至少一个属性参数对应的报警参考分值确定初始报警级别。

  作为一个示例,在本步骤203中,依据至少一个属性参数对应的报警参考分值确定初始报警级别有多种实现方式。作为其中一种实现方式,可通过以下步骤确定初始报警级别:

  步骤b,依据至少一个属性参数对应的报警参考分值确定初始报警综合分值。

  上述步骤b中,在确定初始报警综合分值时,若属性参数的个数为1,则初始报警综合分值为该属性参数对应的报警参考分值。而若属性参数的个数大于1,则初始报警综合分值为按照设定算法对各属性参数对应的报警参考分值进行设定运算得到的。

  可选的,上述的设定算法可以是求和算法。比如,将各属性参数对应的报警参考分值进行求和,求和得到的结果即为上述的初始报警综合分值。

  可选的,上述的设定算法也可以是加权求和算法。比如,将每一属性参数对应的报警参考分值与每一属性参数预先被配置的权重值相乘,得到每一属性参数对应的加权报警参考分值。之后,再将各属性参数对应的加权报警参考分值进行求和,求和得到的结果即为上述的初始报警综合分值。这里,各属性参数的权重值可依据经验预先设置,本申请并不对各属性参数的权重值做具体限定。

  步骤c,在已设定的第四对应关系中查找初始报警综合分值对应的报警级别,第四对应关系为报警级别与报警综合分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将查找到的报警级别确定为初始报警级别。

  作为一个示例,本步骤c中,在已设定的第四对应关系中查找初始报警综合分值对应的报警级别可包括:将确定出的初始报警综合分值作为关键字,在第四对应关系中查找到对应该关键字的报警级别。

  可选的,第四对应关系可以通过表格表示,如表4举例所示的第四对应关系:

  表4

  以表4的第三行为例对表4进行说明,“二级”表示报警级别是二级,“201-300”表示报警级别为二级时所对应的报警综合分值为201至300。其中,报警综合分值越大,可以用于表示其对应的报警级别越高;反之,报警综合分值越低,可以用于表示其对应的报警级别就越低。

  当然,上述通过表格示意的第四对应关系只是一种举例,并非用于限定。

  以上对上述步骤101中如何依据报警事件确定对应的初始报警级别进行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只是举例描述初始报警级别如何确定,并非用于限定。

  下面对上述步骤103中如何依据目标异常事件和初始报警级别确定报警事件对应的目标报警级别进行描述:

  参见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步骤103的实现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流程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在已设定的异常事件与事件识别分值之间的对应关系中查找到目标异常事件对应的目标事件识别分值。

  作为一个示例,本步骤301中,在已设定的异常事件与事件识别分值之间的对应关系中查找到目标异常事件对应的目标事件识别分值,可包括:将目标异常事件作为关键字,在已设定的异常事件与事件识别分值之间的对应关系查找该关键字对应的目标事件识别分值。

  比如,异常事件与事件识别分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可通过表格示意,如表5举例所示的异常事件与事件识别分值之间的对应关系:

  表5

  

  

  以表5的第二行为例对表5进行说明,“胁迫开门”表示引起报警事件的异常事件为胁迫开门,“300”表示异常事件“胁迫开门”对应的事件识别分值为300。其中,事件识别分值越大,可以用于表示该事件识别分值对应的异常事件所引起的后果越严重;反之,事件识别分值越低,则可表示该事件识别分值对应的异常事件所引起的后果就越不严重。

  当然,上述通过表格示意的异常事件与事件识别分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只是一种举例,并非用于限定。

  步骤302,依据目标事件识别分值、以及初始报警级别对应的初始报警综合分值,确定报警事件对应的目标报警级别。

  作为一个示例,在本步骤302中,依据目标事件识别分值和初始报警综合分值确定报警事件对应的目标报警级别有多种实现方式。作为其中一种实现方式,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步骤d,依据目标事件识别分值和初始报警综合分值确定目标报警综合分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本步骤d可通过设定算法对目标事件识别分值和初始报警综合分值进行设定运算,将得到的结果确定为目标报警综合分值。

  可选的,上述的设定算法可以是求和算法。比如,将目标事件识别分值和初始报警综合分值进行求和,求和得到的结果即为上述的目标报警综合分值。

  可选的,上述的设定算法也可以是加权求和算法。比如,将目标事件识别分值和初始报警综合分值分别与各自预先被配置的权重值相乘,得到加权目标事件识别分值和加权初始报警综合分值。之后,再将加权目标事件识别分值和加权初始报警综合分值进行求和,求和得到的结果即为上述的目标报警综合分值。这里,目标事件识别分值和初始报警综合分值的权重值可依据经验预先设置,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步骤e,在已设定的第四对应关系中查找目标报警综合分值对应的报警级别,第四对应关系为报警级别与报警综合分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将查找到的报警级别确定为报警事件对应的目标报警级别。

  作为一个示例,本步骤e中,在已设定的第四对应关系中查找目标报警综合分值对应的报警级别,可包括:将确定出的目标报警综合分值作为关键字,在第四对应关系中查找到对应该关键字的报警级别。

  以上对上述步骤103中如何依据目标异常事件和初始报警级别确定报警事件对应的目标报警级别进行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只是举例描述目标报警级别如何确定,并非用于限定。

  下面对本申请提供的装置进行描述:

  请参见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报警级别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报警级别确定装置可应用于上述的管理控制中心。

  如图4所示,该报警级别确定装置可以包括:

  级别确定单元,用于当检测到报警事件时,依据报警事件确定对应的初始报警级别;

  结果获得单元,用于获得与报警事件相关联的事件识别结果;事件识别结果包括已识别出的用于引起报警事件的目标异常事件;

  级别确定单元,还用于依据目标异常事件和初始报警级别确定报警事件对应的目标报警级别。

  作为一个示例,级别确定单元依据报警事件确定对应的初始报警级别,包括:获得报警事件对应的至少一个属性参数;属性参数用于表征报警事件;在已设定的属性参数与报警参考分值之间的对应关系中确定至少一个属性参数对应的报警参考分值;依据至少一个属性参数对应的报警参考分值确定初始报警级别。

  作为一个示例,属性参数包括报警时间和/或报警类型和/或报警区域;报警时间为检测到报警事件的时间,报警类型为报警事件携带的报警类型,报警区域为:发起报警事件的报警源所对应的监控区域;

  级别确定单元确定至少一个属性参数对应的报警参考分值,包括:

  在已设定的第一对应关系中确定报警时间所处的报警时间段,在第一对应关系中查找到报警时间段对应的报警分值,将报警分值确定为报警时间对应的报警参考分值;第一对应关系为时间段与报警分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和/或,在已设定的第二对应关系中确定报警时间所处的报警时间段,在第二对应关系中查找到与报警类型和报警时间段相对应的报警分值,将查找到的报警分值确定为报警类型对应的报警参考分值;第二对应关系为时间段、报警类型、报警分值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和/或,在已设定的第三对应关系中确定报警时间所处的报警时间段,在第三对应关系中查找到与报警类型、报警时间段、报警区域相对应的报警分值,将查找到的报警分值确定为报警区域对应的报警参考分值,第三对应关系为时间段、报警类型、报警区域、报警分值四者之间的对应关系。

  作为一个示例,级别确定单元依据至少一个属性参数对应的报警参考分值确定初始报警级别,包括:依据至少一个属性参数对应的报警参考分值确定初始报警综合分值,其中,当属性参数的个数为1时,初始报警综合分值为该属性参数对应的报警参考分值,当属性参数的个数大于1时,初始报警综合分值为按照设定算法对各属性参数对应的报警参考分值进行设定运算得到的;在已设定的第四对应关系中查找初始报警综合分值对应的报警级别,第四对应关系为报警级别与报警综合分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将查找到的报警级别确定为初始报警级别。

  作为一个示例,结果获得单元获得与报警事件相关联的事件识别结果,包括:在确定初始报警级别之后的指定时长内接收外部输入的事件识别结果。

  作为一个示例,级别确定单元依据目标异常事件和初始报警级别确定报警事件对应的目标报警级别,包括:在已设定的异常事件与事件识别分值之间的对应关系中查找到目标异常事件对应的目标事件识别分值;依据目标事件识别分值、以及初始报警级别对应的初始报警综合分值确定报警事件对应的目标报警级别,初始报警综合分值用于确定初始报警级别。

  作为一个示例,级别确定单元依据目标事件识别分值、以及初始报警级别对应的初始报警综合分值确定报警事件对应的目标报警级别,初始报警综合分值用于确定初始报警级别,包括:依据目标事件识别分值和初始报警综合分值确定目标报警综合分值;在已设定的第四对应关系中查找目标报警综合分值对应的报警级别,第四对应关系为报警级别与报警综合分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将查找到的报警级别确定为报警事件对应的目标报警类别。

  至此,完成对图4所示装置的描述。

  对应地,本申请还提供了图4所示装置的硬件结构。参见图5,该硬件结构可包括:处理器和机器可读存储介质,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执行的机器可执行指令;处理器用于执行机器可执行指令,以实现本申请上述示例公开的方法。

  基于与上述方法同样的申请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机器可读存储介质,机器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若干计算机指令,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能够实现本申请上述示例公开的方法。

  示例性的,上述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电子、磁性、光学或其它物理存储装置,可以包含或存储信息,如可执行指令、数据,等等。例如,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AM(Ra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易失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闪存、存储驱动器(如硬盘驱动器)、固态硬盘、任何类型的存储盘(如光盘、dvd等),或者类似的存储介质,或者它们的组合。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报警级别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