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技术 > 摄像光波>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箔片使用方法独创技术44982字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箔片使用方法

2021-02-01 04:12:19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箔片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以及箔片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电子照片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要求附加价值更高的输出物,利用通过在形成于纸张上的调色剂像上重叠形成有金、银等涂装层(箔)的箔片并进行加热、加压,从而在调色剂像部分转印涂装层的技术。通过将调色剂用作粘接剂,从而实现有金属光泽的颜色等在通常的调色剂中不能表现的加饰处理。

  例如,提出如下的技术:在具备在形成有未定影的调色剂像的纸张上使调色剂定影的定影部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使不与纸张粘接而与调色剂粘接的箔在比定影部靠上游处与形成有未定影的调色剂像的纸张重叠,箔与纸张在重叠的状态下被送出到定影部,从而在纸张上形成箔图像(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95909号公报

  然而,在使用箔片进行加饰的情况下,对一张记录介质使用一张箔片,所以存在即使是一处的加饰,也花费与使用箔片的整个面的加饰同样的成本这个问题。

  另外,为了再使用已使用过一次的箔片,需要掌握哪个部分的涂装层(箔)已使用,并且,也必须考虑与记录介质的对位,不浪费地使用箔片比较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以往技术中的问题而完成的,其课题在于抑制使用了箔片的加饰处理中的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是图像形成装置,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图像形成部,在记录介质上形成调色剂像;重叠部,使形成有调色剂像的上述记录介质的调色剂像侧的面与在基膜上形成有涂装层的箔片的涂装层侧的面重叠;以及定影部,在上述记录介质与上述箔片重叠的状态下对上述记录介质以及上述箔片进行加热以及加压,来将上述涂装层转印至上述记录介质上的形成有调色剂像的部分,其中,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具备:涂装层信息获取部,获取表示上述箔片的上述涂装层所存在的区域的涂装层信息;以及控制部,基于表示上述箔片的尺寸的尺寸信息、上述涂装层信息、表示形成在上述记录介质上的调色剂像的位置的调色剂像信息,来控制上述重叠部,以使得上述箔片的上述涂装层与形成在上述记录介质上的调色剂像一致。

  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上述控制部判断是否能够用存在于上述箔片的上述涂装层覆盖上述记录介质上的新形成调色剂像的部分。

  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上述控制部以供纸托盘中所装载的箔片或者能够输送至上述重叠部的路径内的箔片为对象,来判断是否能够用存在于上述箔片的上述涂装层覆盖上述记录介质上的新形成调色剂像的部分,并且上述控制部使被判断为能够用存在于上述箔片的上述涂装层进行覆盖的上述箔片输送至上述重叠部。

  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上述控制部判断是否能够用分别存在于多个箔片的上述涂装层覆盖上述记录介质上的新形成调色剂像的部分。

  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上述控制部以供纸托盘中所装载的箔片或者能够输送至上述重叠部的路径内的箔片为对象,来判断是否能够用分别存在于上述多个箔片的上述涂装层覆盖上述记录介质上的新形成调色剂像的部分,并且上述控制部使被判断为能够用存在于上述多个箔片的上述涂装层进行覆盖的上述多个箔片输送至上述重叠部。

  技术方案6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分离部,使由上述定影部转印了上述涂装层后的上述记录介质与上述箔片分离;以及路径,将分离后的上述箔片再次输送至上述重叠部。

  技术方案7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分离部,使由上述定影部转印了上述涂装层后的上述记录介质与上述箔片分离;以及路径,将分离后的上述记录介质再次输出至上述重叠部。

  技术方案8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将上述记录介质再次输送至上述重叠部的路径在上述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上与上述图像形成部的上游侧连接,上述图像形成部在上述记录介质上的转印有上述涂装层的部分形成调色剂像。

  技术方案9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上述涂装层信息获取部通过由图像读取装置读取上述箔片来获取上述涂装层信息。

  技术方案10所述的发明在权利要求1~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上述涂装层信息获取部基于用于在上述记录介质上形成与转印上述涂装层的部分对应的调色剂像的图像数据来获取上述涂装层信息。

  技术方案11所述的发明是箔片使用方法,是图像形成装置中的箔片使用方法,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图像形成部,在记录介质上形成调色剂像;重叠部,使形成有调色剂像的上述记录介质的调色剂像侧的面与在基膜上形成有涂装层的箔片的涂装层侧的面重叠;以及定影部,在上述记录介质与上述箔片重叠的状态下对上述记录介质以及上述箔片进行加热以及加压,来将上述涂装层转印至上述记录介质上的形成有调色剂像的部分,其中,上述箔片使用方法包括:涂装层信息获取工序,获取表示上述箔片的上述涂装层所存在的区域的涂装层信息;以及重叠工序,基于表示上述箔片的尺寸的尺寸信息、上述涂装层信息、表示形成在上述记录介质上的调色剂像的位置的调色剂像信息,来控制上述重叠部,以使得上述箔片的上述涂装层与形成在上述记录介质上的调色剂像一致。

  技术方案12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1所述的箔片使用方法中,上述箔片使用方法还包括判断工序,在上述判断工序中,判断是否能够用存在于上述箔片的上述涂装层覆盖上述记录介质上的新形成调色剂像的部分。

  技术方案13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2所述的箔片使用方法中,在上述判断工序中,以供纸托盘中所装载的箔片或者能够输送至上述重叠部的路径内的箔片为对象,来判断是否能够用存在于上述箔片的上述涂装层覆盖上述记录介质上的新形成调色剂像的部分,上述箔片使用方法还包括输送工序,在上述输送工序中,将被判断为能够用存在于上述箔片的上述涂装层进行覆盖的上述箔片输送至上述重叠部。

  技术方案14所述的发明在权利要求11所述的箔片使用方法中,上述箔片使用方法还包括判断工序,在上述判断工序中,判断是否能够用分别存在于多个箔片的上述涂装层覆盖上述记录介质上的新形成调色剂像的部分。

  技术方案15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4所述的箔片使用方法中,在上述判断工序中,以供纸托盘中所装载的箔片或者能够输送至上述重叠部的路径内的箔片为对象,来判断是否能够用分别存在于上述多个箔片的上述涂装层覆盖上述记录介质上的新形成调色剂像的部分,上述箔片使用方法还包括输送工序,在上述输送工序中,将被判断为能够用存在于上述多个箔片的上述涂装层进行覆盖的上述多个箔片输送至上述重叠部。

  技术方案16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1~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箔片使用方法中,上述箔片使用方法还包括:分离工序,通过分离部使由上述定影部转印了上述涂装层后的上述记录介质与上述箔片分离;以及箔片再输送工序,将分离后的上述箔片再次输送至上述重叠部。

  技术方案17所述的发明在权利要求11~1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箔片使用方法中,上述箔片使用方法还包括:分离工序,通过分离部使由上述定影部转印了上述涂装层后的上述记录介质与上述箔片分离;以及记录介质再输送工序,将分离后的上述记录介质再次输出至上述重叠部。

  技术方案18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7所述的箔片使用方法中,将上述记录介质再次输送至上述重叠部的路径在上述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上与上述图像形成部的上游侧连接,上述箔片使用方法还包括形成工序,在上述形成工序中,通过上述图像形成部在上述记录介质上的转印有上述涂装层的部分形成调色剂像。

  技术方案19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1~1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箔片使用方法中,在上述涂装层信息获取工序中,通过由图像读取装置读取上述箔片来获取上述涂装层信息。

  技术方案20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1~1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箔片使用方法中,在上述涂装层信息获取工序中,基于用于在上述记录介质上形成与转印上述涂装层的部分对应的调色剂像的图像数据来获取上述涂装层信息。

  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使用了箔片的加饰处理中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要结构图。

  图2是表示箔片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3A是用于说明重叠部的结构的图。

  图3B是用于说明重叠部的结构的图。

  图4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的功能构成的框图。

  图5是表示箔片管理表的数据结构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加饰处理的图。

  图7是表示在图像形成装置中执行的箔图像形成处理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能够加饰判断处理的流程图。

  图9是用于说明箔片的再使用例A的图。

  图10A是加饰部分由多个位置构成的情况下的纸张的例子。

  图10B是加饰部分由多个位置构成的情况下的箔片的例子。

  图11是用于说明箔片的再使用例B的图。

  图12是用于说明箔片的再使用例C的图。

  图13是表示变形例2中的重叠部的结构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10…图像形成部;20…重叠部;21…吸附带;22…吸附带;30…定影部;40…分离部;50…图像读取装置;60…控制部;61…存储部;64…输送部;70…基膜;72…涂装层;611…箔片管理表;P…纸张;Q…箔片;R13…非反转循环路径;R22…箔片返回路径;T1、T2…供纸托盘;T3…排纸托盘;T4、T5…箔片供纸托盘;T6…已使用箔片排纸托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图示例子。

  图1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概要结构。图像形成装置100是电子照片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

  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0具备图像形成部10、重叠部20、定影部30、分离部40、图像读取装置50、供纸托盘T1、T2、排纸托盘T3、箔片供纸托盘T4、T5、已使用箔片排纸托盘T6、纸张输送路径R1、箔片输送路径R2、排纸路径R11、反转路径R12、非反转循环路径R13、排纸路径R21、箔片返回路径R22等。

  图像形成部10基于成为成像对象的图像数据在作为记录介质的纸张P上形成调色剂像。例如,图像形成部10基于由图像读取装置50读取到的图像数据、从外部装置接收到的图像数据、存储部61(参照图4)中存储的图像数据来形成调色剂像。

  图像形成部10具备感光鼓11、带电部12、曝光部13、显影部14、转印部15、清洁部16。

  带电部12使感光鼓11均匀地带电。

  曝光部13基于图像数据利用激光束对感光鼓11进行扫描曝光,形成静电潜像。

  显影部14使调色剂附着于感光鼓11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通过显影部14,在感光鼓11上形成调色剂像。

  转印部15将感光鼓11上的调色剂像转印至从供纸托盘T1、T2、反转路径R12或者非反转循环路径R13输送来的纸张P上。通过转印部15,在纸张P上形成调色剂像。

  清洁部16对转印后的感光鼓11上的调色剂进行清洁。

  重叠部20使通过图像形成部10形成有调色剂像的纸张P与从箔片供纸托盘T4、T5或者箔片返回路径R22输送来的箔片Q重叠。

  如图2所示,箔片Q具有基膜70、形成在基膜70上的剥离层71、以及形成在剥离层71上的涂装层72。基膜70由具有透光性的树脂等构成。剥离层71是用于容易从基膜70剥离涂装层72的层。涂装层72通过利用蒸镀层72B涂布着色层72A而构成。着色层72A的颜色成为通过加饰处理附加至纸张P的箔图像的颜色。通过对箔片Q施加热和压力,从而在纸张P上的形成有调色剂像的部分转印涂装层72。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在纸张P上转印、定影涂装层72称为施加装饰,从而表现为“加饰”。

  重叠部20使形成有调色剂像的纸张P的调色剂像侧的面与箔片Q的涂装层72侧的面重叠。

  此外,在通常的图像形成时(在不进行使用了箔片Q的加饰处理的情况下),不进行箔片Q相对于纸张P的重叠。

  在重叠部20中,由于使纸张P的未定影的调色剂像与箔片Q重叠,所以优选成为未定影调色剂像和箔片Q不摩擦的结构。具体而言,如图3A所示,由吸附纸张P的同时进行输送的吸附带21、和吸附箔片Q的同时进行输送的吸附带22构成重叠部20。

  吸附带21遍及其整个面形成有贯通表背的多个通气孔,通过吸引风扇23的吸引,经由各通气孔在吸附带21的上部吸附纸张P。另外,吸附带21由多个辊架设,并且伴随着多个辊中的至少一个辊的旋转驱动而旋转。吸附带21吸附纸张P,并且通过吸附带21自身的旋转输送纸张P。

  同样地,吸附带22遍及其整个面形成有贯通表背的多个通气孔,通过吸引风扇24的吸引,经由各通气孔在吸附带22的下部吸附箔片Q。另外,吸附带22由多个辊架设,并且伴随着多个辊中的至少一个辊的旋转驱动而旋转。吸附带22吸附箔片Q,并且通过吸附带22自身的旋转输送箔片Q。

  另外,在吸附带22内设置有可动辊25、26。分别输送箔片Q以及纸张P直至箔片Q的涂装层72和纸张P上的调色剂像27的位置对齐,之后,如图3B所示,通过使可动辊25、26向外侧移动,成为吸附带22向下侧伸出的状态,被吸附带22吸附的箔片Q与纸张P紧贴。这样,能够使箔片Q的涂装层72侧的面与纸张P上的调色剂像27侧的面重叠。

  例如,利用传感器探测纸张P的输送方向上的前端部,基于从纸张P的前端部到调色剂像27为止的距离、以及箔片Q的涂装层72的位置来使吸附带21、22进行动作,以箔片Q的涂装层72与纸张P上的调色剂像27一致的方式使箔片Q与纸张P重叠,并向定影部30输送。

  此外,作为未定影调色剂像与箔片Q不摩擦的结构,并不限定于上述那样的空气吸引,也可以使用静电吸附等。

  定影部30具备由加热辊以及加压辊构成的一对辊。纸张P通过一对辊的辊隙部而被施加热和压力。

  在通常的图像形成时,定影部30针对通过图像形成部10形成有调色剂像的纸张P,利用加热以及加压使图像定影。

  另外,在加饰处理时,定影部30在纸张P与箔片Q重叠的状态下对纸张P以及箔片Q进行加热以及加压,来在纸张P上的形成有调色剂像的部分转印涂装层72。

  分离部40使通过定影部30转印了箔片Q的涂装层72后的纸张P与箔片Q分离。通过分离部40,纸张P向纸张输送路径R1输送,箔片Q向箔片输送路径R2输送。

  纸张输送路径R1与排纸路径R11、反转路径R12、非反转循环路径R13连接。排纸路径R11是用于将纸张P排出到排纸托盘T3的路径。反转路径R12是用于在纸张P的两面进行图像形成时使纸张P的表背反转的路径,在纸张P的输送方向上与图像形成部10的上游侧连接。非反转循环路径R13是用于不使纸张P的表背反转而将纸张P引导至图像形成部10、重叠部20的路径,在纸张P的输送方向上与图像形成部10的上游侧连接。非反转循环路径R13是将被分离部40分离的纸张P再次输送至重叠部20的路径。

  箔片输送路径R2与排纸路径R21、箔片返回路径R22连接。排纸路径R21是用于将箔片Q排出到已使用箔片排纸托盘T6的路径。箔片返回路径R22是用于不使箔片Q的表背反转而再使用箔片Q的路径,与重叠部20的上游侧连接。箔片返回路径R22是将被分离部40分离的箔片Q再次输送至重叠部20的路径。

  图像读取装置50具备扫描仪51、ADF(自动原稿进给装置)52等,生成读取原稿等的图像而获得的图像数据。

  例如,图像读取装置50读取设置于扫描仪51的箔片Q,生成图像数据。图像读取装置50作为通过读取箔片Q来获取表示箔片Q的涂装层72所存在的区域的涂装层信息的涂装层信息获取部发挥作用。例如,在由图像读取装置50生成的图像数据中,箔片Q的涂装层72所存在的区域被表示为黑色的像素,剥离了涂装层72的区域(透明的部分)被表示为白色的像素。

  在供纸托盘T1、T2中,按照纸种、尺寸收纳纸张P。

  向排纸托盘T3排出图像形成后的纸张P、加饰处理后的纸张P。

  在箔片供纸托盘T4、T5中装载箔片Q。也有时在箔片供纸托盘T4、T5中再次装载暂时被使用过的箔片Q。向已使用箔片排纸托盘T6排出已使用的箔片Q。

  图4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功能构成的框图。

  如图4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0具备图像形成部10、重叠部20、定影部30、分离部40、图像读取装置50、控制部60、存储部61、操作部62、显示部63、输送部64、通信部65等。此外,对于已经说明的功能部,省略说明。

  控制部60由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ROM(Read Only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等构成。CPU读出ROM中存储的各种处理程序并在RAM展开,根据展开的程序,集中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各部的动作。

  存储部61由硬盘、闪存等构成,存储各种数据。例如,在存储部61中存储箔片管理表611。

  图5表示箔片管理表611的数据结构。在箔片管理表611中将箔片供纸托盘、尺寸、已使用标志、涂装层区域建立对应地储存。

  在“箔片供纸托盘”字段储存装载有箔片Q的箔片供纸托盘T4、T5的识别信息。

  在“尺寸“字段储存表示箔片Q的输送方向以及宽度方向的长度的信息。

  在“已使用标志”字段储存表示箔片Q是否是已使用的箔片Q的标志(1:已使用,0:未使用)。

  在“涂装层区域”字段中,在已使用标志为“1”的情况下,储存表示存在于箔片Q的涂装层72的区域(涂装层区域)的涂装层信息。

  此外,在箔片供纸托盘T4、T5中装载多张箔片Q的情况下,还与是第几张箔片Q的信息这个信息建立对应。

  另外,在箔片管理表611中登记的箔片Q被使用,而不存在于箔片供纸托盘T4、T5上的情况下,从箔片管理表611删除该箔片Q的记录。

  操作部62具备以覆盖显示部63的显示画面上的方式形成的触摸面板、数字按钮、开始按钮等各种操作按钮,将基于用户的操作的操作信号输出至控制部60。

  显示部63由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构成,根据从控制部60输入的显示信号的指示对各种画面进行显示。

  输送部64具备用于输送纸张P、箔片Q的输送辊,在图像形成装置100内输送纸张P或箔片Q。

  通信部65与通过规定的电缆连接的外部装置之间进行数据的收发。另外,通信部65与和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等通信网络连接的外部装置之间进行数据的收发。

  控制部60控制输送部64,使纸张P从供纸托盘T1、T2供给,并使纸张P输送至图像形成部10,控制图像形成部10,使调色剂像形成(转印)于纸张P。控制部60也有时控制输送部64,来经由反转路径R12或者非反转循环路径R13使纸张P再次输送至图像形成部10。

  控制部60控制输送部64,使形成有调色剂像的纸张P输送至重叠部20。

  另外,控制部60控制输送部64,使箔片Q从箔片供纸托盘T4、T5供给,并使箔片Q输送至重叠部20。控制部60也有时控制输送部64,来经由箔片返回路径R22使箔片Q再次输送到重叠部20。

  控制部60基于表示箔片Q的尺寸的尺寸信息、表示箔片Q的涂装层72所存在的区域的涂装层信息、表示形成在纸张P上的调色剂像的位置的调色剂像信息来控制重叠部20,以使得箔片Q的涂装层72与形成在纸张P上的调色剂像一致。具体而言,控制部60根据箔片Q的尺寸信息以及涂装层信息掌握箔片Q的残留有涂装层72的区域(涂装层区域)。控制部60对箔片Q的涂装层区域与在纸张P上形成有调色剂像的部分(加饰部分)进行比较,并调整箔片Q以及纸张P的输送定时、输送速度,以便能够用箔片Q的涂装层区域进行加饰。

  控制部60在通过重叠部20在纸张P上重叠有箔片Q的状态下,控制输送部64,使纸张P以及箔片Q输送到定影部30。

  通过定影部30中的加热,从而调色剂的成分具有粘性,涂装层72从与调色剂接触的部分的箔片Q的剥离层71剥离,该涂装层72被转印到纸张P。另外,在纸张P通过定影部30后,对转印有涂装层72的纸张P进行冷却,从而在纸张P上定影、固定(粘接)涂装层72。

  此处,参照图6,对加饰处理进行说明。以下,在与各工序对应地区分纸张P、箔片Q的情况下,对附图标记P、Q附加数字。

  纸张P1是实施加饰处理前的状态,通过胶板印刷等预先印刷有“ABC”这样的字符81。

  纸张P2是对纸张P1通过图像形成部10形成有星形的调色剂像82的状态。在重叠部20中使纸张P2与具有金色的涂装层72的箔片Q1重叠,并通过定影部30,从而获得转印有金色的箔图像83的纸张P3、和星形部分84的涂装层72被剥离的箔片Q2。在箔片Q2中,星形部分84是透明的。

  此外,也可以在对纸张P使用箔片Q进行加饰后,通过电子照片方式等任意图像形成方法形成“ABC”等字符。

  控制部60判断是否能够用存在于箔片Q的涂装层72覆盖纸张P上的新形成调色剂像的部分。具体而言,控制部60以箔片供纸托盘T4、T5中装载的箔片Q或者能够输送至重叠部20的路径(箔片返回路径R22)内的箔片Q为对象,判断是否能够用存在于箔片Q的涂装层72覆盖纸张P上的新形成调色剂像的部分。即,控制部60判断在箔片Q上是否残留有加饰所需的面积的涂装层72。

  控制部60使被判断为能够用存在于箔片Q的涂装层72覆盖纸张P上的新形成调色剂像的部分的该箔片Q输送至重叠部20。

  另外,在箔片Q上残留有接下来的加饰所需的面积的涂装层72的情况下,为了再使用,控制部60通过分离部40使箔片Q和纸张P分离后,使箔片Q经由箔片返回路径R22再次输送至重叠部20。另一方面,在箔片Q上未残留有接下来的加饰所需的面积的涂装层72的情况下,控制部60使箔片Q排出到已使用箔片排纸托盘T6。

  控制部60判断是否能够用分别存在于多个箔片Q的涂装层72覆盖纸张P上的新形成调色剂像的部分。具体而言,控制部60以箔片供纸托盘T4、T5中装载的箔片Q或者能够输送至重叠部20的路径(箔片返回路径R22)内的箔片Q为对象,判断是否能够用分别存在于多个箔片Q的涂装层72覆盖纸张P上的新形成调色剂像的部分。

  控制部60使被判断为能够用存在于多个箔片Q的涂装层72覆盖纸张P上的新形成调色剂像的部分的该多个箔片Q输送至重叠部20。

  控制部60基于用于在纸张P上形成与转印涂装层72的部分对应的调色剂像的图像数据来获取表示箔片Q的涂装层72所存在的区域的涂装层信息。即,控制部60作为涂装层信息获取部发挥作用。控制部60识别进行加饰的纸张P的尺寸、加饰部分的形状,所以能够判断从箔片Q向纸张P转印涂装层72的部分、和在箔片Q上残留涂装层72的部分是何处。

  接下来,对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7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00中执行的箔图像形成处理的流程图。该处理通过基于控制部60的CPU和ROM中存储的程序的配合的软件处理来实现。

  首先,控制部60判断在箔片返回路径R22中是否有箔片Q(步骤S1)。例如,在箔片返回路径R22设置检测箔片Q的有无的传感器,基于该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来判断在箔片返回路径R22中是否有箔片Q。另外,也可以在此以前使用了箔片Q时,预先存储表示在箔片返回路径R22输送了箔片Q的信息,基于该信息来判断在箔片返回路径R22中是否有箔片Q。

  在箔片返回路径R22中有箔片Q的情况下(步骤S1:是),控制部60针对箔片返回路径R22的箔片Q,求出从箔片Q的整体尺寸(加饰前的涂装层72的区域)除去使用位置后所得的区域作为涂装层区域(步骤S2)。如果是第一次的加饰刚刚结束,则涂装层区域是从箔片Q的整体尺寸除去使用于第一次的加饰的涂装层72的区域后所得的部分,在进行了多次的加饰的情况下,是从箔片Q的整体尺寸除去使用于多次的加饰的涂装层72的区域后所得的部分。使用位置与形成箔图像的部分对应,根据形成于纸张P上的调色剂像的图像数据进行判断。

  接下来,控制部60进行能够加饰判断处理(步骤S3)。

  此处,参照图8,对能够加饰判断处理进行说明。

  控制部60将纸张P上的新形成调色剂像的部分(加饰部分)与箔片Q的涂装层区域进行比较(步骤S21),判断是否能够用箔片Q的涂装层区域覆盖纸张P的加饰部分(步骤S22)。

  在能够用箔片Q的涂装层区域覆盖纸张P的加饰部分的情况下(步骤S22:是),控制部60判断为能够加饰(步骤S23)。

  在步骤S22中,不能用箔片Q的涂装层区域覆盖纸张P的加饰部分的情况下(步骤S22:否),控制部60判断加饰部分是否被分成多个位置(步骤S24)。

  在加饰部分被分成多个位置的情况下(步骤S24:是),控制部60判断是否能够用处理对象的箔片Q的涂装层区域覆盖多个位置中的任意一个位置(步骤S25)。

  在能够用处理对象的箔片Q的涂装层区域覆盖任意一个位置的情况下(步骤S25:是),控制部60对加饰部分进行分割(步骤S26),对于能够用涂装层区域覆盖的位置,判断为能够加饰(步骤S23)。该情况下,控制部60控制为:将有多个位置的加饰部分的该部分作为本次的加饰部分,通过图像形成部10形成调色剂像,并进行加饰,并且为了将剩余的位置作为下一次的加饰部分进行加饰而将纸张P引导至非反转循环路径R13。

  在步骤S24中加饰部分未被分成多个位置的情况下(步骤S24:否),或者,在步骤S25中不能用处理对象的箔片Q的涂装层区域覆盖多个位置中的任何一个位置的情况下(步骤S25:否),控制部60判断为不能加饰(步骤S27)。

  在步骤S23或者步骤S27之后,能够加饰判断处理结束。

  返回到图7,在步骤S3之后,在能够加饰的情况下(步骤S4:是),控制部60使用箔片返回路径R22的箔片Q来进行加饰(步骤S5)。具体而言,控制部60控制图像形成部10,基于与箔图像(转印涂装层72的部分)对应的图像数据在纸张P上形成调色剂像。然后,控制部60控制重叠部20,使纸张P的调色剂像侧的面与箔片Q的涂装层72侧的面重叠,并通过定影部30对纸张P以及箔片Q进行加热以及加压,使涂装层72转印至纸张P上的形成有调色剂像的部分。此时,控制部60基于表示箔片Q的尺寸的尺寸信息、表示箔片Q的涂装层72所存在的区域的涂装层信息、表示形成在纸张P上的调色剂像的位置的调色剂像信息来控制重叠部20,以使得箔片Q的涂装层72与形成在纸张P上的调色剂像一致。

  在步骤S1中,在箔片返回路径R22中没有箔片Q的情况下(步骤S1:否),或者,在步骤S4中不能加饰的情况下(步骤S4:否),控制部60判断在箔片供纸托盘T4、T5中是否有箔片Q(步骤S6)。例如,在箔片供纸托盘T4、T5中设置检测箔片Q的有无的传感器,控制部60基于该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来判断在箔片供纸托盘T4、T5中是否有箔片Q。另外,控制部60也可以判断是否有存储部61所存储的箔片管理表611中所登记的箔片Q。

  在箔片供纸托盘T4、T5中有箔片Q的情况下(步骤S6:是),控制部60对于处理对象的箔片Q,判断是否有已使用信息(步骤S7)。具体而言,控制部60参照存储部61中存储的箔片管理表611,来判断处理对象的箔片Q的“已使用标志”是否是“1”。

  在对于处理对象的箔片Q有已使用信息的情况下(步骤S7:是),控制部60从箔片管理表611获取与该箔片Q对应的“涂装层区域”(步骤S8)。

  此外,箔片管理表611的“涂装层区域”是用户将已使用的箔片Q重新放置到箔片供纸托盘T4、T5时所登记的信息。此时,控制部60使图像读取装置50读取已使用的箔片Q,从所生成的图像数据获取表示涂装层区域的信息,并储存至箔片管理表611。另外,也可以用户针对箔片Q的涂装层72所存在的区域,从操作部62手动输入箔片Q的输送方向上的前端侧一半、后端侧一半等信息。

  在步骤S7中,对于处理对象的箔片Q,在没有已使用信息的情况下(步骤S7:否),控制部60从箔片管理表611获取与该箔片Q对应的“尺寸”,并将箔片Q的整体尺寸设为涂装层区域(步骤S9)。

  在步骤S8或者步骤S9之后,控制部60进行能够加饰判断处理(参照图8)(步骤S10)。

  在步骤S10之后,在能够进行加饰的情况下(步骤S11:是),控制部60使用箔片供纸托盘T4、T5的箔片Q来进行加饰(步骤S12)。对于加饰处理的详细,与步骤S5相同。

  在步骤S6中在箔片供纸托盘T4、T5中没有箔片Q的情况下(步骤S6:否),或者,在步骤S11中不能进行加饰的情况下(步骤S11:否),控制部60判断为不能加饰(步骤S13),使显示部63显示补给箔片Q的主旨的消息(步骤S14)。

  在步骤S5、步骤S12或者步骤S14之后,箔图像形成处理结束。

  [再使用例A]

  接下来,对伴随着箔片Q的再使用的加饰处理的具体例进行说明。

  在图6中,对纸张P和箔片Q为相同的尺寸,使片材整体彼此重叠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为了节约箔片Q,优选每次使与纸张P的相对位置位移加饰所需的涂装层72的宽度。

  再使用例A是多次使用一张箔片Q的情况的例子。箔片Q可以经由箔片返回路径R22再次被输送至重叠部20,也可以再次供给重新放置到箔片供纸托盘T4、T5的已使用的箔片Q。

  如图9所示,针对通过胶板印刷等预先印刷有“ABC”这样的字符91的纸张P11,如纸张P12那样,通过图像形成部10形成星形的调色剂像92。

  假设箔片Q11已经被使用一次,星形部分93的涂装层72被剥离。在重叠部20中,在纸张输送方向上错开约一个星形量进行重叠,以使纸张P12的调色剂像92不与箔片Q11的星形部分93一致,并通过定影部30,从而获得转印有箔图像94的纸张P13和(除了星形部分93以外)星形部分95的涂装层72被剥离的箔片Q12。若反复同样的处理,则获得星形部分93、95、96、97的涂装层72被剥离的箔片Q13。

  此外,在图9中,仅在纸张输送方向上使将纸张P与箔片Q重叠的相对位置位移,但也可以通过使纸张P在与纸张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纸张宽度方向)上位移,来进一步减少涂装层72的浪费。

  [再使用例B]

  加饰部分并不限定于一处,也可以由多个位置构成。

  例如,如图10A所示,也有时在纸张P上的分开了规定的距离的位置形成箔图像101、102。该情况下,在加饰处理后的箔片Q中,如图10B所示,今后可利用的区域103变窄,较难高效地再使用箔片Q来进行加饰处理。

  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分为多次进行对纸张P的同一面的加饰处理,从而将箔片Q的涂装层72的浪费抑制在最小限度。为了可以对纸张P的同一面进行多次的加饰处理,而使用用于不使定影后的纸张P表背反转而再次向重叠部20输送的非反转循环路径R13。

  再使用例B是不浪费地从端部起使用箔片Q的涂装层72的情况的例子。

  如图11所示,在纸张P21上通过胶板印刷等预先印刷有“ABC”这样的字符111。

  纸张P22是相对于纸张P21由图像形成部10形成有星形的调色剂像112的状态。在重叠部20中,使纸张P22与箔片Q21重叠,并通过定影部30,从而获得转印有箔图像113的纸张P23和星形部分114的涂装层72被剥离的箔片Q22。箔片Q22被输送至箔片返回路径R22。

  接下来,使纸张P23经由非反转循环路径R13输送至图像形成部10,如纸张P24那样,由图像形成部10形成菱形的调色剂像115。在重叠部20中,使纸张P24与箔片Q22重叠,并通过定影部30,从而获得转印有箔图像116的纸张P25和菱形部分117的涂装层72被剥离的箔片Q23。此时,将星形部分114和菱形部分117的位置分离到不重叠的程度并尽可能地靠近,从而能够较宽地确保涂装层72残留的区域,能够将涂装层72的浪费抑制在最小限度。

  [再使用例C]

  再使用例C是针对纸张P的同一面的加饰,使用多张箔片Q的情况的例子。即使是涂装层72的剩余较少的箔片Q、小于纸张尺寸的箔片Q,通过使用多张箔片Q,并使纸张P多次通过重叠部20,从而能够进行目标的加饰,并能够将箔片Q的浪费限于最小限度。

  参照图12,对使用全部区域的一半区域的涂装层72被使用了的再利用箔片Q31、Q41,对纸张P的同一面进行加饰的情况进行说明。再利用箔片Q31、Q41假设是为了再使用而装载到箔片供纸托盘T4、T5的、已使用的箔片Q。

  首先,通过图像形成部10在纸张P31上形成星形的调色剂像121。在重叠部20中,使纸张P31与涂装层72残留一半的再利用箔片Q31重叠,并通过定影部30,从而获得转印有箔图像122的纸张P32和星形部分123的涂装层72被剥离的已使用箔片Q32。

  接下来,如纸张P33那样,通过图像形成部10形成菱形的调色剂像124。在重叠部20中,使纸张P33与涂装层72残留一半的再利用箔片Q41重叠,并通过定影部30,从而获得转印有箔图像125的纸张P34和菱形部分126的涂装层72被剥离的已使用箔片Q42。

  在图12中,对使用涂装层72的剩余较少的再利用箔片Q31、Q41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同样地,也能够使用多个小的尺寸的箔片Q对大的纸张P进行加饰。

  另外,在多次形成同一形状的箔图像的情况下,预先保管已使用的箔片Q以再利用,在再使用之前通过图像读取装置50读取已使用的箔片Q,与片材顺序建立对应地使存储部61存储各箔片Q的涂装层区域,之后将已使用的箔片Q装载至箔片供纸托盘T4、T5,基于该信息进行加饰。

  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使箔片Q和纸张P重叠以使箔片Q的涂装层72与形成在纸张P上的调色剂像一致,所以能够在再使用箔片Q时不浪费地利用涂装层72,能够抑制使用箔片Q的加饰处理中的成本。

  另外,通过由图像读取装置50读取箔片Q来获取表示箔片Q的涂装层72所存在的区域的涂装层信息,所以对于已使用的箔片Q,能够容易地掌握在哪个区域残留涂装层72。

  另外,也能够根据用于在纸张P上形成与转印涂装层72的部分(加饰部分)对应的调色剂像的图像数据来获取涂装层信息。

  另外,能够判断是否能够用存在于箔片Q的涂装层72覆盖纸张P上的新形成调色剂像的部分(加饰部分),并使被判断为能够用存在于箔片Q的涂装层72覆盖纸张P上的加饰部分的该箔片Q输送至重叠部20。

  另外,在加饰部分被分成多个位置的情况下,能够使用多个箔片Q来覆盖纸张P上的加饰部分。具体而言,通过依次分割加饰部分,以能够用存在于箔片Q的涂装层72覆盖构成加饰部分的多个位置中的任意一个位置,从而使被判断为能够用存在于多个箔片Q的涂装层72覆盖加饰部分的该多个箔片Q输送至重叠部20。

  另外,由于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设置有将被分离部40分离后的箔片Q再次输送至重叠部20的箔片返回路径R22,所以能够多次使用箔片Q。

  另外,由于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设置有将被分离部40分离后的纸张P再次输送至重叠部20的非反转循环路径R13,所以能够分为多次进行对纸张P的同一面的加饰处理。

  此外,在使箔片Q与纸张P重叠时,如果是相同尺寸,则通过使端部对齐进行输送,由此较难产生箔片Q和纸张P的偏移。然而,在为了使箔片Q的涂装层区域与纸张P的加饰部分(调色剂像)对齐而使端部错开的情况下,根据向定影部30的进入定时的不同,还由于箔片Q和纸张P的重叠,有可能箔片Q和纸张P在接触的状态下产生偏移。特别是在使未定影调色剂像与箔片Q重叠的情况下,有可能该偏移导致未定影调色剂像的混乱,所加饰的部分(箔图像)的图像不良。

  因此,也可以不在未定影调色剂像重叠箔片Q来进行加饰,而利用非反转循环路径R13将定影后的纸张P向重叠部20输送,对定影后的调色剂像进行加饰。该情况下,能够抑制箔图像的混乱。另外,也可以选择性地实施使用未定影调色剂像一次性地进行定影和加饰的方法、和在使调色剂定影后进行加饰的方法。

  另外,如果非反转循环路径R13在比重叠部20更靠上游侧,则既可以与图像形成部10的上游侧连接,也可以与图像形成部10的下游侧连接。

  在非反转循环路径R13与图像形成部10的上游侧连接的情况下,也有能够对已经通过了一次定影部30的纸张P再形成调色剂像这个优点。

  假设,在图像形成部10的下游侧连接有非反转循环路径R13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多个位置进行加饰处理时,通过图像形成部10在纸张P上形成多个调色剂像,分为多次仅进行加饰工序。

  [变形例1]

  接下来,对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进行说明。在变形例1中,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相同的结构部分,使用同一附图标记,省略图示以及说明。

  在变形例1中,在加饰处理后的纸张P上还用调色剂形成图像。

  图像形成部10在纸张P上的转印有涂装层72的部分形成调色剂像。

  为了再使用箔片Q,而在箔片供纸托盘T4、T5中装载已使用的箔片Q的情况下,较难准备多个种类的箔片Q。因此,也有仅使用“银”的箔片Q,来代替分别准备多用于加饰处理的“金”、“银”的箔片Q的方法。在想要进行金色的加饰的情况下,在利用“银”的箔片Q进行加饰后,使纸张P经由非反转循环路径R13再次送到图像形成部10,在“银”的箔(涂装层)上载置黄色的调色剂,能够获得与“金”的加饰同等的效果。

  根据变形例1,由于在纸张P上的转印有涂装层72的部分(箔图像)形成调色剂像,所以能够利用由涂装层72的着色层72A和调色剂的颜色的混色表现的颜色进行加饰处理。另外,除了可以不具有各个颜色的箔片Q这个优点之外,通过将箔片Q统一成“银”,从而进一步促进箔片Q的再使用,有带来成本的抑制这个效果。

  此外,在使用彩色的调色剂的情况下,图像形成装置100具备彩色的图像形成部,而不是图1所记载的单色的图像形成部10。

  [变形例2]

  接下来,对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进行说明。在变形例2中,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00同样的结构部分,使用同一附图标记,省略图示以及说明。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在重叠部20中使纸张P的未定影调色剂像与箔片Q重叠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在变形例2中,设为使纸张P的定影后的调色剂像与箔片Q重叠的结构。该情况下,由于调色剂像不会由于未定影调色剂像和箔片Q的摩擦而混乱,所以能够以图13那样的简单的结构使纸张P和箔片Q在输送方向上的位置对齐,并使纸张P与箔片Q重叠。

  如图13所示,变形例2中的重叠部20具备纸张输送辊641、642、箔片输送辊643、644。在纸张输送方向(箔片输送方向)上,将下游侧的纸张输送辊642以及箔片输送辊644用作定位辊,使纸张P以及箔片Q与纸张输送辊642以及箔片输送辊644抵接来使片材端面(前端)对齐,使纸张输送辊642以及箔片输送辊644同时旋转,来将纸张P以及箔片Q输送至定影部30。

  此处,纸张P在形成有调色剂像后,暂时通过定影部30,并经由非反转循环路径R13再次被输送至重叠部20。

  控制部60根据纸张P的尺寸和表示形成在纸张P上的调色剂像的位置的调色剂像信息来求出从纸张P的前端部到调色剂像为止的距离。

  控制部60在箔片Q被再使用的情况下,求出从箔片Q的前端部到残留有涂装层72的部分为止的距离。

  控制部60基于应输送纸张P和箔片Q的各个的距离,与其差值相对应地使与需要更多地输送的一方对应的输送辊进行动作,在使纸张P上的调色剂像与箔片Q的涂装层72的位置对齐的状态下,输送至定影部30。

  根据变形例2,由于使纸张P的定影后的调色剂像与箔片Q重叠,使涂装层72转印至纸张P,所以与在使未定影调色剂像与箔片Q重叠的情况相比较,能够防止箔图像的混乱。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中的描述是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例子,并不限定于此。关于构成装置的各部的详细结构以及详细动作,也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中适当地变更。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箔片使用方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