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技术 > 教育印鉴> 屏幕亮度调节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独创技术41846字

屏幕亮度调节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2021-02-02 02:36:12

屏幕亮度调节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能终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屏幕亮度调节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手机、电脑、iPad、电视机等带有屏幕的终端被广泛使用,目前,很多终端都可以实现屏幕的自动亮度调节。

  以手机为例,手机可以依靠光感传感器实现自动亮度调节,光感传感器包括光感集成电路芯片(Integrated Circuit Chip,IC)和光感芯片,光感IC采集照射到光感芯片上的光照强度,将光照强度转换为数字信号后上传给手机端的处理器。手机端在初始化时会进行光感校准,设置相应的校准偏移量,手机端再获取到光感IC回传的数字信号后,根据该光感IC回传的数字信号和校准偏移量,计算真实环境光的光照强度,再根据设定好的自动亮度调节曲线,按照真实环境光的光照强度对应的亮度进行屏幕亮度调节。

  但是,在环境光亮度较低时,由于外部点光源的存在,光感IC感受到的环境光强度会在短时间内发生剧烈变化,容易造成屏幕亮度剧烈变化,产生闪屏现象。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屏幕亮度调节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可以解决了在低亮度下由于环境光噪声,易造成手机屏幕亮度剧烈变化的问题。

  一种屏幕亮度调节方法,包括:

  将采集到的预设时间段内的环境光的多个第一光感值,划分为至少两个光感值集合;每个光感值集合中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光感值;

  根据各光感值集合的亮度均值和预设时间段对应的下一时刻的光感值,对光感值集合进行去噪处理,得到去噪后的光感值集合;

  根据去噪后的光感值集合调节终端的屏幕亮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根据各光感值集合的亮度均值和预设时间段对应的下一时刻的光感值,对光感值集合进行去噪处理,得到去噪后的光感值集合,包括:

  获取目标光感值集合的亮度均值和下一时刻的光感值之间的差值;目标光感值集合为采集时间最晚的光感值集合;

  根据差值和第一阈值,对目标光感值集合进行去噪处理,得到去噪后的目标光感值集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根据差值和第一阈值,对目标光感值集合进行去噪处理,得到去噪后的目标光感值集合,包括:

  若差值大于第一阈值,则丢弃下一时刻的光感值;

  若差值不大于第一阈值,则将下一时刻的光感值添加到目标光感值集合,并删除目标光感值集合中采集时间最早的第一光感值,得去噪后的目标光感值集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包括:

  分别对各光感值集合中的第一光感值求平均值,得到各光感值集合的亮度均值;

  根据各光感值集合的亮度均值,获取亮度均值的变化率;

  根据亮度均值的变化率确定第一阈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根据去噪后的光感值集合调节终端的屏幕亮度,包括:

  根据目标亮度均值和预设的亮度调节曲线,确定目标亮度均值对应的目标屏幕亮度值;目标亮度均值为去噪后的目标光感值集合的光感平均值,亮度调节曲线表示环境光的亮度值和屏幕亮度值之间的对应关系;

  根据目标屏幕亮度值调节终端的屏幕亮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包括:

  在调节终端的屏幕亮度的过程中,采集环境光的多个第二光感值;

  根据多个第二光感值和第二阈值确定是否继续执行调节终端的屏幕亮度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根据多个第二光感值和第二阈值是否继续执行调节终端的屏幕亮度的步骤,包括:

  根据多个第二光感值获取光感值的变化率;

  若光感值的变化率大于第二阈值,则停止执行调节终端的屏幕亮度的步骤;

  若光感值的变化率不大于第二阈值,则继续执行调节终端的屏幕亮度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将采集到的预设时间段内的环境光的多个第一光感值,划分为至少两个光感值集合,包括:

  在预设时间段内,连续采集环境光的多个光照强度;

  根据多个光照强度获取光照强度的变化率;

  若光照强度的变化率小于第三阈值,则将采集到的预设时间段内的环境光的多个第一光感值,划分为至少两个光感值集合。

  一种屏幕亮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划分模块,用于将采集到的预设时间段内的环境光的多个第一光感值,划分为至少两个光感值集合;每个光感值集合中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光感值;

  去噪模块,用于根据各光感值集合的亮度均值和预设时间段对应的下一时刻的光感值,对光感值集合进行去噪处理,得到去噪后的光感值集合;

  调节模块,用于根据去噪后的光感值集合调节终端的屏幕亮度。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该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屏幕亮度调节方法。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屏幕亮度调节方法。

  上述屏幕亮度调节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终端将采集到的预设时间段内的环境光的多个第一光感值,划分为至少两个光感值集合,根据各光感值集合的亮度均值和预设时间段对应的下一时刻的光感值,对光感值集合进行去噪处理,得到去噪后的光感值集合,从而根据去噪后的光感值集合调节终端的屏幕亮度。本方案中,终端采集的是一段时间内的光感值,根据采集到的所有光感值进行光感值集合划分,且保证每个光感值集合中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光感值,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光感值集合数据量的稳定性,根据光感值集合中的各光感值进行均值滤波的去噪处理,滤除了异常光感值,使得终端可以基于去噪后的光感值集合进行屏幕亮度调节,避免了由于异常光感值的出现,造成手机屏幕亮度剧烈变化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屏幕亮度调节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屏幕亮度调节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屏幕亮度调节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屏幕亮度调节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屏幕亮度调节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屏幕亮度调节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屏幕亮度调节方法的流程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屏幕亮度调节方法的流程图;

  图9为一个实施例中屏幕亮度调节方法的流程图;

  图10为一个实施例中屏幕亮度调节方法的流程图;

  图11为一个实施例中屏幕亮度调节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2为一个实施例中屏幕亮度调节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3为一个实施例中屏幕亮度调节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4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可以理解,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可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第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分。举例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一客户端称为第二客户端,且类似地,可将第二客户端称为第一客户端。第一客户端和第二客户端两者都是客户端,但其不是同一客户端。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屏幕亮度调节方法的应用环境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应用环境包括终端1和点光源2,在终端1处于低亮度、且被点光源照射的情况下,基于本实施例提供的屏幕亮度调节方法进行终端屏幕亮度的适应性调节,避免终端屏幕自动调节过程中出现闪屏现象。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屏幕亮度调节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中的屏幕亮度调节方法,以运行于图1中的终端上为例进行描述。如图2所示,屏幕亮度调节方法包括步骤201至步骤203。

  步骤201,将采集到的预设时间段内的环境光的多个第一光感值,划分为至少两个光感值集合;每个光感值集合中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光感值。

  具体地,第一光感值可以是通过终端中的光感传感器直接采集到的环境光的光照强度,也可以是终端中的光感传感器基于预设的偏移量和环境光的光照强度计算出来的值,具体地,光感传感器包括光感IC和光感芯片,光感芯片用于感应环境光的光照强度,将该光照强度传输给光感芯片,以使光感芯片对该光照强度进行数据处理,例如,光感芯片根据该光照强度与偏移量进行计算得到的光照强度,并将光照强度转换为数字信号,得到第一光感值。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在预设的时间段内按照预设的采集频率会采集到多个第一光感值,示例地,预设的采集频率为1s/次,预设的时间段内60s,在60s的时间段内,终端可以采集到60个第一光感值。对60个第一光感值进行划分,得到至少两个光感值集合。其中,终端可以根据光感值集合中元素的数量对所有第一光感值进行划分,例如,设定光感值集合中的元素数量为10个,终端可以按照第一光感值的采集时间顺序,将第1次采集的第一光感值到第10次采集的第一光感值划分为第一组,将第11次采集的第一光感值到第20次采集的第一光感值划分为第二组,以此类推,得到6个光感值集合,每个光感值集合中包括10个第一光感值。可选地,终端还可以按照预设的移位步长和光感值集合中的元素数量,对第一光感值进行移位划分,例如,移位步长为5,规定光感值集合中的元素数量为10个,终端可以将第1次采集的第一光感值到第10次采集的第一光感值划分为第一组,将第6次采集的第一光感值到第15次采集的第一光感值划分为第二组,以此类推,得到11个光感值集合,每个光感值集合中包括10个第一光感值,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步骤202,根据各光感值集合的亮度均值和预设时间段对应的下一时刻的光感值,对光感值集合进行去噪处理,得到去噪后的光感值集合。

  具体地,光感值集合的亮度均值指的是计算光感值集合中的所有第一光感值的平均值得到的值,可选地,该亮度均值可为所有光感值集合对应的第一光感值的亮度均值,也可以为其中一个光感值集合中的第一光感值对应的亮度均值,可选地,其中一个光感值集合可以为采集时间最晚的光感值集合。

  示例地,预设时间段为60s,采集频率为1s/次,预设时间段对应的下一时刻的光感值可以理解为第61秒采集到的光感值。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根据计算得到的各光感值集合的亮度均值,和获取到的预设时间段对应的下一时刻的光感值,对光感值集合进行去噪处理。具体地,终端可以直接将下一时刻的光感值与亮度均值进行对比,若下一时刻的光感值不等于亮度均值,则确定下一时刻的光感值为噪声数据,并将下一时刻的光感值滤除。可选地,为了使得结果更为准确,允许存在一定的误差,终端可以计算下一时刻的光感值与亮度均值的差值,判断该差值与预设偏差阈值的大小,若差值大于预设的偏差阈值,则确定下一时刻的光感值为噪声数据,并将下一时刻的光感值滤除。将下一时刻的光感值滤除指的是不将该光感值加入到光感值集合,即实现了对光感值集合去噪的效果,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步骤203,根据去噪后的光感值集合调节终端的屏幕亮度。

  其中,去噪后的光感值集合为光滑数据集合,即,该光感值集合中不存在噪点数据,当终端根据去噪后的光感值集合进行屏幕亮度调节时,并不会出现屏幕亮度忽高忽低的情况出现。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根据预设光感值与屏幕亮度的对应关系,根据去噪后的光感值集合调节屏幕亮度,例如,计算去噪后的所有光感值集合的亮度均值,根据光感值与屏幕亮度的对应关系,确定该亮度均值对应的第一屏幕亮度,将当前终端的屏幕亮度调节到第一屏幕亮度;或者终端还可以只计算采集时间最晚的光感值集合的亮度均值,根据光感值与屏幕亮度的对应关系,确定该亮度均值对应的第二屏幕亮度,将当前终端的屏幕亮度调节到第二屏幕亮度,其中,采集时间最晚的光感值集合指的是,按照采集时间顺序,最接近当前时间的光感值集合;又或者,终端还可以确定采集时间最晚的光感值集合的中的中位值,根据光感值与屏幕亮度的对应关系,确定该中位值对应的第三屏幕亮度,将当前终端的屏幕亮度调节到第三屏幕亮度,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本实施例中的屏幕亮度调节方法,终端将采集到的预设时间段内的环境光的多个第一光感值,划分为至少两个光感值集合,根据各光感值集合的亮度均值和预设时间段对应的下一时刻的光感值,对光感值集合进行去噪处理,得到去噪后的光感值集合,从而根据去噪后的光感值集合调节终端的屏幕亮度。本方案中,终端采集的是一段时间内的光感值,根据采集到的所有光感值进行光感值集合划分,且保证每个光感值集合中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光感值,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光感值集合数据量的稳定性,根据光感值集合中的各光感值进行均值滤波的去噪处理,滤除了异常光感值,使得终端可以基于去噪后的光感值集合进行屏幕亮度调节,避免了由于异常光感值的出现,造成手机屏幕亮度剧烈变化的问题。

  由于光感值是实时变化的浮点型数据,为了使得去噪结果更为准确,允许存在一定的光感值误差,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上述根据各光感值集合的亮度均值和预设时间段对应的下一时刻的光感值,对光感值集合进行去噪处理,得到去噪后的光感值集合,包括步骤301至步骤302。

  步骤301,获取目标光感值集合的亮度均值和下一时刻的光感值之间的差值;目标光感值集合为采集时间最晚的光感值集合。

  其中,目标光感值集合指的是采集时间最晚的光感值集合,示例地,预设的采集频率为1s/次,预设的时间段内60s,光感值集合中的元素数量为10个,按照第一光感值的采集时间顺序,将每10个第一光感值划分为一组,得到6个光感值集合,目标光感值集合可以为第六个光感值集合。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计算目标光感值集合的所有第一光感值的亮度均值,其计算亮度均值的方法可为求和平均,还可为加权平均。下一时刻的光感值指的是按照预设的采集频率,在预设时间段之后的下一个采集时刻采集到的光感值,以上述例子说明,下一时刻的光感值可以理解为第61s采集到的光感值;可选地,若预设的采集频率为2s/次,预设的时间段内60s,则下一时刻的光感值可以理解为第62s采集到的光感值。终端在获取到下一时刻的光感值和目标光感值集合的亮度均值,计算该下一时刻的光感值和亮度均值的差值,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步骤302,根据差值和第一阈值,对目标光感值集合进行去噪处理,得到去噪后的目标光感值集合。

  其中,第一阈值为光照强烈变化阈值,该第一阈值可以预先设定,也可以通过终端采集的光感值实时的计算得到。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在计算得到下一时刻的光感值和亮度均值的差值之后,可以根据确定的第一阈值,判断差值对应的下一时刻的光感值是否为噪声数据。示例地,若差值大于第一阈值,则确定下一时刻的光感值为噪声数据,并将下一时刻的光感值滤除。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根据目标光感值集合的亮度均值和下一时刻的光感值之间的差值,以及第一阈值,确定下一时刻的光感值是否为噪声数据,基于目标光感值集合中的亮度均值做数据处理,由于样本数据量稳定,使得其得到的去噪结果也较为准确。

  具体地,终端根据差值与第一阈值进行噪声数据的判断,确定为噪声数据的差值对应的下一时刻光感值进行滤除,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上述根据差值和第一阈值,对目标光感值集合进行去噪处理,得到去噪后的目标光感值集合,包括步骤401至步骤402。

  步骤401,若差值大于第一阈值,则丢弃下一时刻的光感值。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将差值与第一阈值进行大小比较,在差值大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确定下一时刻的光感值为噪声数据,并执行丢弃将下一时刻的光感值的操作,即不将下一时刻的光感值加入至光感值集合中,实现光感值集合噪声数据的滤除。

  步骤402,若差值不大于第一阈值,则将下一时刻的光感值添加到目标光感值集合,并删除目标光感值集合中采集时间最早的第一光感值,得去噪后的目标光感值集合。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将差值与第一阈值进行大小比较,在差值不大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确定下一时刻的光感值为正常数据,执行将下一时刻的光感值加入至光感值集合中的操作,其中,光感值集合为采集时间最晚的集合。需要注意是的,为了确保每个光感值集合中的元素的数量不变,在将下一时刻的光感值加入至光感值集合中时,需要剔除该光感值集合中采集时间最早的光感值数据,实现光感值集合中元素数量的平衡,从而得到去噪之后的光感值集合。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根据差值与第一阈值的大小关系,确定差值对应的下一时刻的光感值是否为噪声数据,第一阈值为根据实际情况计算确定的值,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因此,基于第一阈值的噪声数据的判断结果也较为准确。

  上述第一阈值与差值的大小关系,决定了差值对应的下一时刻的光感值是否为噪声数据,故第一阈值需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上述方法还包括步骤501至步骤503。

  步骤501,分别对各光感值集合中的第一光感值求平均值,得到各光感值集合的亮度均值。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可以通过求和平均计算每个光感值集合中所有第一光感值的平均值,或者,终端还可以通过加权平均计算每个光感值集合中所有第一光感值的平均值,即,假设有6个光感值集合,终端最终得到6个亮度均值。

  步骤502,根据各光感值集合的亮度均值,获取亮度均值的变化率。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根据所有光感值集合对应的各亮度均值,计算亮度均值的变化率,其中,亮度均值的变化率可以通过通用的数学计算方法计算得到。可选地,终端可以直接根据所有亮度均值,计算所有亮度均值对应的变化率;或者,终端还可以计算两两相邻光感值集合的亮度均值的第一变化率,再根据第一变化率,计算变化率的均值,从而根据变化率的均值确定亮度均值最终的变化率;或者终端在计算得到第一变化率之后,再通过两两计算第一变化率的方式,计算确定亮度均值最终的变化率。

  步骤503,根据亮度均值的变化率确定第一阈值。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可以直接将亮度均值的变化率确定为第一阈值,还可以根据亮度均值变化率与预设的偏移量,确定第一阈值,具体地,终端可以将亮度均值变化率与偏移量的差,确定为第一阈值;终端还可以将亮度均值变化率与偏移量的和,确定为第一阈值,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根据划分后的各光感值集合的第一光感值,实时地计算第一阈值,使得第一阈值更加贴近实际情况,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噪声数据的判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在确定下一时刻的光感值是够为噪声数据之后,终端执行的是去噪处理,得到去噪处理后的光感值集合,并根据光感值集合进行屏幕亮度调节,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上述根据去噪后的光感值集合调节终端的屏幕亮度,包括步骤601至步骤602。

  步骤601,根据目标亮度均值和预设的亮度调节曲线,确定目标亮度均值对应的目标屏幕亮度值;目标亮度均值为去噪后的目标光感值集合的光感平均值,亮度调节曲线表示环境光的亮度值和屏幕亮度值之间的对应关系。

  其中,目标亮度均值指的是去噪后的目标光感值集合的光感平均值,可选地,该目标亮度均值可以为根据所有去噪后的目标光感值集合中的第一光感值,计算得到的光感平均值;还可以为根据采集时间最晚的去噪后的目标光感值集合中的第一光感值,计算得到的光感平均值。预设的亮度调节曲线指的是根据专家经验或实际情况,预先设定的环境光的亮度值和屏幕亮度值之间的对应关系的曲线。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可以根据所有去噪后的目标光感值集合中的第一光感值,计算得到光感平均值,根据环境光的亮度值和屏幕亮度值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该光感平均值对应的目标屏幕亮度值;或者终端可以根据采集时间最晚的去噪后的目标光感值集合中的第一光感值,计算得到光感平均值,根据环境光的亮度值和屏幕亮度值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该光感平均值对应的目标屏幕亮度值,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步骤602,根据目标屏幕亮度值调节终端的屏幕亮度。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根据目标亮度均值和预设的亮度调节曲线,确定目标屏幕亮度值,将当前终端的屏幕亮度调节到目标屏幕亮度值,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根据预设的亮度调节曲线与去噪之后的光感值集合进行屏幕亮度的调节,由于去噪之后的光感值集合中不存在噪声数据,即不存在异常数据,使得在屏幕调节过程中,终端不会出现屏幕亮度忽高忽低的情况,避免了闪屏的出现。

  在终端调节屏幕亮度的过程中,终端可以通过实时采集环境光的光感值,实时修正屏幕亮度调节操作,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上述方法还包括步骤701至步骤702。

  步骤701,在调节终端的屏幕亮度的过程中,采集环境光的多个第二光感值。

  其中,第二光感值指的是在屏幕亮度调节的过程中,终端采集到的环境光的光照强度,该第二光感值的采集方式与第一光感值的采集方式类似,在这里不做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在进行屏幕亮度调节的过程中,通过光感传感器持续的实时采集当前环境光的光照强度,作为第二光感值,其中第二光感值的采集频率可以与第一光感值的采集频率同步,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步骤702,根据多个第二光感值和第二阈值确定是否继续执行调节终端的屏幕亮度的步骤。

  其中,第二阈值可以为终端在调节屏幕亮度时确定的亮度变化阈值,该第二阈值可以在调节屏幕亮度过程中,根据第一光感值计算确定;第二阈值还可以为在调节屏幕亮度过程中的屏幕亮度均值。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二阈值为亮度变化阈值的情况下,终端可以计算多个第二光感值的变化率,判断第二光感值的变化率与第二阈值的大小关系,根据判断结果,确定是否继续执行调节终端的屏幕亮度的步骤;或者,在第二阈值为屏幕亮度均值的情况下,终端可以计算和亮度均值的差值之后,可以多个第二光感值的平均值,判断该平均值与第二阈值的大小关系,根据判断结果,确定是否继续执行调节终端的屏幕亮度的步骤,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在屏幕亮度调节的过程中,实时采集环境光的第二光感值,及时对屏幕亮度调节过程进行修正或者终止,可以有效地提高屏幕亮度调节的效果。

  具体地,第二光感值的变化率更贴合屏幕亮度调节过程的实际情况,终端根据第二光感值的变化率和第二阈值确定是否干涉当前屏幕亮度调节过程,以实现屏幕亮度调节的最佳效果,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上述根据多个第二光感值和第二阈值是否继续执行调节终端的屏幕亮度的步骤,包括步骤801至步骤803。

  步骤801,根据多个第二光感值获取光感值的变化率。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根据所有第二光感值,计算第二光感值的变化率,其中,第二光感值的变化率可以通过通用的数学计算方法计算得到。可选地,终端可以直接根据所有第二光感值,计算所有第二光感值对应的变化率;或者,终端还可以计算两两采集时间相邻的第二光感值的第一变化率,再根据第一变化率计算变化率的均值,从而根据变化率的均值确定第二光感值的最终变化率;或者终端在计算得到第一变化率之后,再通过两两计算第一变化率的方式,计算确定第二光感值的最终变化率,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步骤802,若光感值的变化率大于第二阈值,则停止执行调节终端的屏幕亮度的步骤。

  在本实施例中,若光感值的变化率大于第二阈值,说明终端在屏幕亮度调节过程中采集到的第二光感值的变化率已经超过预设变化范围,第二光感值中存在光感值过大或过小的情况,即第二光感值相对于当前手机屏幕亮度有比较大的亮度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为更贴合实际情况调节屏幕亮度,终端需要中止当前的屏幕亮度调节操作,可选地,终端可以根据新获取到的第二光感值,执行新的一轮的屏幕亮度调节操作。

  步骤803,若光感值的变化率不大于第二阈值,则继续执行调节终端的屏幕亮度的步骤。

  在本实施例中,光感值的变化率不大于第二阈值,说明终端在屏幕亮度调节过程中采集到的第二光感值的变化率仍处于预设变化范围,即第二光感值相对于当前手机屏幕亮度没有太大的亮度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终端可以继续执行当前的屏幕亮度调节,直到完成当前屏幕亮度调节的步骤,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在根据第二光感值的变化率和第二阈值判断是否需要终端当前屏幕亮度调节,必要时及时对屏幕亮度调节过程进行中断,可以有效地提高屏幕亮度调节的效果。

  终端需要在各个阶段考虑是否存在噪声数据,具体地,在获取第一光感值时,需要考虑预设时间段内是否存在噪声数据,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上述将采集到的预设时间段内的环境光的多个第一光感值,划分为至少两个光感值集合,包括步骤901至步骤903。

  步骤901,在预设时间段内,连续采集环境光的多个光照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在预设的时间段内,根据预设的采集频率,连续采集环境光的多个光照强度,示例地,预设的采集频率为1s/次,预设的时间段内60s,在60s的时间段内,终端可以连续采集到60个光照强度,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步骤902,根据多个光照强度获取光照强度的变化率。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根据上述采集到的多个光照强度,计算光照强度的变化率,其中,计算光照强度变化率的方式可以通过通用的数学方法来实现。例如,终端可以直接根据所有光照强度,计算所有光照强度对应的变化率;或者,终端还可以计算两两光照强度的第一变化率,再根据第一变化率计算变化率均值,从而根据变化率的均值确定光照强度的最终变化率;或者终端在计算得到第一变化率之后,再通过两两计算第一变化率的方式,计算确定光照强度的最终变化率,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步骤903,若光照强度的变化率小于第三阈值,则将采集到的预设时间段内的环境光的多个第一光感值,划分为至少两个光感值集合。

  其中,第三阈值指的是根据光照强度的数据平滑程度,确定的第三阈值。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将上述步骤902计算得到的光照强度的变化率与预设的第三阈值进行比较,若光照强度的变化率大于或等于第三阈值,则意味着光照强度的变化率超出预设的强度变化范围,即,光照强度出现了忽高忽低的情况,光照强度的数据存在不平滑的特征;若光照强度的变化率小于第三阈值,则意味着光照强度的变化率在预设的强度变化范围内,光照强度的数据具有平滑的特征,此时,终端可以将采集到的所有光照强度的数据确定为第一光感值,并对所有第一光感值进行光感值集合的划分,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根据光照强度的变化率和第三阈值的大小关系,确定预设时间段内的第一光感值,避免了光照强度变化率过高,即光照强度在段时间内忽高忽低的情况,保证了光感值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另一种屏幕亮度调节方法,包括步骤101至步骤116。

  步骤101,将采集到的预设时间段内的环境光的多个第一光感值,划分为至少两个光感值集合;

  步骤102,分别对各光感值集合中的第一光感值求平均值,得到各光感值集合的亮度均值;

  步骤103,根据各光感值集合的亮度均值,获取亮度均值的变化率;

  步骤104,根据亮度均值的变化率确定第一阈值;

  步骤105,获取目标光感值集合的亮度均值和下一时刻的光感值之间的差值;

  步骤106,将差值和第一阈值进行比较,若差值大于第一阈值,则执行步骤107;若差值不大于第一阈值,则执行步骤108;

  步骤107,丢弃下一时刻的光感值;

  步骤108,将下一时刻的光感值添加到目标光感值集合,并删除目标光感值集合中采集时间最早的第一光感值,得去噪后的目标光感值集合;

  步骤109,根据目标亮度均值和预设的亮度调节曲线,确定目标亮度均值对应的目标屏幕亮度值;

  步骤110,根据目标屏幕亮度值调节终端的屏幕亮度;

  步骤111,在调节终端的屏幕亮度的过程中,采集环境光的多个第二光感值;

  步骤112,根据多个第二光感值获取光感值的变化率;

  步骤113,将光感值的变化率与第二阈值进行比较,若光感值的变化率大于第二阈值,则执行步骤115;若光感值的变化率不大于第二阈值,则执行步骤115;

  步骤114,停止执行调节终端的屏幕亮度的步骤;

  步骤115,继续执行调节终端的屏幕亮度的步骤。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可以通过光感值变化率动态确定第一阈值,并根据第一阈值,确定下一时刻的光感值是否为异常值,并将异常值进行滤除,使得光感值集合中的各光感值保持正常稳定,基于去噪后的光感值集合进行屏幕亮度调节,避免了由于异常光感值的出现,造成手机屏幕亮度剧烈变化的问题。且,在屏幕亮度调节过程中,终端还可以实时地获取当前光感值的变化率,以确保亮度调节的稳定进行。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2-10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2-10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图11为一个实施例的屏幕亮度调节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11所示,屏幕亮度调节装置包括划分模块01、去噪模块02和调节模块03,其中:

  划分模块01,用于将采集到的预设时间段内的环境光的多个第一光感值,划分为至少两个光感值集合;每个光感值集合中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光感值;

  去噪模块02,用于根据各光感值集合的亮度均值和预设时间段对应的下一时刻的光感值,对光感值集合进行去噪处理,得到去噪后的光感值集合;

  调节模块03,用于根据去噪后的光感值集合调节终端的屏幕亮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去噪模块02,具体用于获取目标光感值集合的亮度均值和下一时刻的光感值之间的差值;目标光感值集合为采集时间最晚的光感值集合;根据差值和第一阈值,对目标光感值集合进行去噪处理,得到去噪后的目标光感值集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去噪模块02,具体用于若差值大于第一阈值,则丢弃下一时刻的光感值;若差值不大于第一阈值,则将下一时刻的光感值添加到目标光感值集合,并删除目标光感值集合中采集时间最早的第一光感值,得去噪后的目标光感值集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上述屏幕亮度调节装置还包括确定模块04,用于分别对各光感值集合中的第一光感值求平均值,得到各光感值集合的亮度均值;根据各光感值集合的亮度均值,获取亮度均值的变化率;根据亮度均值的变化率确定第一阈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调节模块03,具体用于根据目标亮度均值和预设的亮度调节曲线,确定目标亮度均值对应的目标屏幕亮度值;目标亮度均值为去噪后的目标光感值集合的光感平均值,亮度调节曲线表示环境光的亮度值和屏幕亮度值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目标屏幕亮度值调节终端的屏幕亮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上述屏幕亮度调节装置还包括监控模块05,用于在调节终端的屏幕亮度的过程中,采集环境光的多个第二光感值;根据多个第二光感值和第二阈值确定是否继续执行调节终端的屏幕亮度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监控模块05,具体用于根据多个第二光感值获取光感值的变化率;若光感值的变化率大于第二阈值,则停止执行调节终端的屏幕亮度的步骤;若光感值的变化率不大于第二阈值,则继续执行调节终端的屏幕亮度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划分模块01,具体用于在预设时间段内,连续采集环境光的多个光照强度;根据多个光照强度获取光照强度的变化率;若光照强度的变化率小于第三阈值,则将采集到的预设时间段内的环境光的多个第一光感值,划分为至少两个光感值集合。

  上述屏幕亮度调节装置中各个模块的划分仅仅用于举例说明,在其他实施例中,可将屏幕亮度调节装置按照需要划分为不同的模块,以完成上述屏幕亮度调节装置的全部或部分功能。

  关于屏幕亮度调节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屏幕亮度调节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屏幕亮度调节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图14为一个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如图14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该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支撑整个电子设备的运行。存储器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及内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可被处理器所执行,以用于实现以下各个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屏幕亮度调节方法。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提供高速缓存的运行环境。该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PDA(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POS(Point of Sales,销售终端)、车载电脑、穿戴式设备等任意终端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屏幕亮度调节装置中的各个模块的实现可为计算机程序的形式。该计算机程序可在终端或服务器上运行。该计算机程序构成的程序模块可存储在电子设备的存储器上。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一个或多个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屏幕亮度调节方法的步骤。

  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屏幕亮度调节方法。

  本申请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它用作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 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屏幕亮度调节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