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技术 > 光学> 一种多膜层结构、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窗口独创技术36120字

一种多膜层结构、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窗口

2021-02-08 14:21:48

一种多膜层结构、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窗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多膜层结构、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窗口。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信息的交流和传递等方面的依赖程度日益增加,而显示装置作为信息交换和传递的主要载体和物质基础,现已成为众多科学家研究的热点。

  为了增加可见光的透射率,一般在显示装置中设置降反射膜,但是降反射膜并无防止紫外线和隔热(反射红外线)的功效。而可以防止紫外线和隔热的遮阳膜则无法在可见光波段具有良好的透射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多膜层结构、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窗口,以实现兼具紫外光波段高反射率、红外光波段高反射率和可见光波段低反射率。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多膜层结构,包括多个膜层,所述多个膜层包括多个高折射率材料层和多个低折射率材料层,所述多个高折射率材料层与所述多个低折射率材料层一一间隔设置,所述高折射率材料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低折射率材料层的折射率;

  所述膜层的数量大于或者等于8个,所述高折射率材料层包括透明金属氧化物,所述低折射率材料层包括氟化镁。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多膜层结构。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第二方面所述的显示面板。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窗口,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多膜层结构,以及基材,所述多膜层结构固定于所述基材上,所述基材在可见光波段的透过率大于预设值。

  本发明实施例中,多膜层结构包括至少8个膜层。其中,多个高折射率材料层与多个低折射率材料层一一间隔设置,高折射率材料层包括透明金属氧化物,低折射率材料层包括氟化镁。高折射率材料层与低折射率材料层之间的折射率差较大,从而实现兼具紫外光波段高反射率、红外光波段高反射率和可见光波段低反射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设计中降反射膜的反射率波谱图;

  图2为现有设计中遮阳膜的反射率波谱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膜层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所示多膜层结构的反射率波谱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膜层结构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所示多膜层结构的反射率波谱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膜层结构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所示多膜层结构的反射率波谱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膜层结构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所示多膜层结构的反射率波谱图;

  图11为图7中所示多膜层结构的反射率包络线波谱图;

  图12为氟化镁的透射率包络线波谱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多膜层结构的反射率波谱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多膜层结构的反射率波谱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多膜层结构的反射率波谱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多膜层结构的透射率波谱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多膜层结构的反射率波谱图;

  图18为图17中所示多膜层结构的反射率波谱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窗口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图1为现有设计中降反射膜的反射率波谱图,参考图1,紫外区指的是紫外光波段,可见光区指的是可见光波段,红外区指的是红外光波段,具体为近红外光波段。示例性地,紫外区的波长范围为300nm~400nm,可见光区的波长范围为400nm~800nm,红外区的波长范围为800nm~1100nm。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红外区、可见光区和紫外区的波长划分并非唯一和确定的,本领域中,上述红外区、可见光区和紫外区的波长划分较为常用,在上述波段划分的基础上,将波长范围的端点值上下移动一定小的范围是可以接受的,且不影响红外区、可见光区和紫外区中反射率和/或透射率的整体趋势。另一种红外区、可见光区和紫外区的波长划分例如可以为:紫外区的波长范围为300nm~380nm,可见光区的波长范围为380nm~780nm,红外区的波长范围为780nm~1100nm。由图1可见,现有设计中降反射膜在紫外区和红外区具有较低的反射率,但是无防止紫外线和隔热(反射红外线)的功效。

  图2为现有设计中遮阳膜的反射率波谱图,参考图2,现有设计中遮阳膜在可见光区的均反射率大于8%,且在整个可见光区的几乎所有波长位置处的反射率均大于8%,现有设计中遮阳膜在可见光区的反射率较高,无法在可见光波段具有良好的透射率。结合参考图1和图2,现有设计中还未能实现兼具紫外光波段高反射率、红外光波段高反射率和可见光波段低反射率的多膜层结构。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如果将降反射膜和遮阳膜叠层使用的话,不仅会需要两个膜层,从而需要两个膜层的单独制作工艺,两个膜层的贴合工艺,更为重要的是,将降反射膜和遮阳膜叠层使用之后,并非简单地将降反射膜的优点与遮阳膜叠层的优点结合,或者,简单地将降反射膜的缺点与遮阳膜叠层的缺点结合,由于膜层之间的多次反射、折射或者散射等光学作用,导致多个膜层的叠加使用之后的光谱并不可预测。这一点在后续结合具体示例给出较为详细的进一步介绍。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膜层结构的示意图,参考图3,多膜层结构包括多个膜层,多个膜层包括多个高折射率材料层20和多个低折射率材料层10,多个高折射率材料层20与多个低折射率材料层10一一间隔设置,高折射率材料层20的折射率大于低折射率材料层10的折射率。膜层的数量大于或者等于8个,高折射率材料层20包括透明金属氧化物,低折射率材料层10包括氟化镁。

  图4为图3中所示多膜层结构的反射率波谱图,可选地,参考图3和图4,多个高折射率材料层20包括依次叠层设置的第一高折射率材料层21、第二高折射率材料层22、第三高折射率材料层23和第四高折射率材料层24。多个低折射率材料层10包括依次叠层设置的第一低折射率材料层11、第二低折射率材料层12、第三低折射率材料层13和第四低折射率材料层14。第一高折射率材料层21位于第一低折射率材料层11与第二低折射率材料层12之间。图4中所示反射率波谱图的设计参数为:第一低折射率材料层11的厚度L1为93.64nm,第一高折射率材料层21的厚度H1为94.96nm,第二低折射率材料层12的厚度L2为180.72nm,第二高折射率材料层22的厚度H2为119.4nm,第三低折射率材料层13的厚度L3为179.14nm,第三高折射率材料层23的厚度H3为109.24nm,第四低折射率材料层14的厚度L4为187.88nm,第四高折射率材料层24的厚度H4为98.18nm。在该参数设计下,参考图4,多膜层结构在紫外区的平均反射率大于70%,在可见光区的平均反射率小于3.72%,在红外区的平均反射率大于75%。相对于现有设计中降反射膜而言,本发明实施例中多膜层结构在紫外区和红外区具有更高的反射率。相对于现有设计中遮阳膜而言,本发明实施例中多膜层结构在可见光区具有更低的反射率,从而兼具紫外光波段高反射率、红外光波段高反射率和可见光波段低反射率。

  本发明实施例中,多膜层结构包括至少8个膜层。其中,多个高折射率材料层20与多个低折射率材料层10一一间隔设置,高折射率材料层20包括透明金属氧化物,低折射率材料层10包括氟化镁。高折射率材料层20与低折射率材料层10之间的折射率差较大,从而实现兼具紫外光波段高反射率、红外光波段高反射率和可见光波段低反射率。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多膜层结构在各个波段(例如紫外区、可见光区和红外区)以及各个波长(例如350nm、700nm等)的反射率与多种因素的组合相关,改变其中的任何一种因素,均会导致多膜层结构的反射率波谱的改变,且多个因素相互结合,共同作用。示例性地,影响多膜层结构在各个波段以及各个波长的反射率的因素包括:膜层的数量、每一个膜层的材料以及每个膜层的厚度。

  可选地,多膜层结构中,膜层的数量大于或者等于8个且小于或者等于12个。任一膜层的厚度大于或者等于10nm且小于或者等于200nm。由于膜层数量太少无法实现“兼具紫外光波段高反射率、红外光波段高反射率和可见光波段低反射率”的效果,而随着膜层数量的增多,设计的难度也会显著地增加。一方面,较多膜层时,容易出现厚度小于10nm的膜层,而现有的膜层工艺(例如气相沉积等)很难实现厚度小于10nm的膜层,对现有膜层工艺不兼容;另一方面,较多膜层时,无法根据预先设计值进行膜层制作,而是需要边制作,边测量前层膜层,然后再形成新的膜层,制作工艺复杂,制作难度极大。本发明实施例中,设置膜层的数量大于或者等于8个且小于或者等于12个,任一膜层的厚度大于或者等于10nm且小于或者等于200nm,以降低多膜层结构的制作难度。

  一般地,膜层的数量越多,越容易实现紫外光波段高反射率、红外光波段高反射率和可见光波段低反射率。进一步地,还可以设置膜层的数量大于或者等于9个且小于或者等于12个,任一膜层的厚度大于或者等于10nm且小于或者等于200nm,以进一步提升紫外光波段和红外光波段的反射率,以及进一步降低可见光波段的反射率。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膜层结构的示意图,参考图5,多个高折射率材料层20包括依次叠层设置的第一高折射率材料层21、第二高折射率材料层22、第三高折射率材料层23和第四高折射率材料层24。多个低折射率材料层10包括依次叠层设置的第一低折射率材料层11、第二低折射率材料层12、第三低折射率材料层13、第四低折射率材料层14和第五低折射率材料层15。第一高折射率材料层21位于第一低折射率材料层11与第二低折射率材料层12之间。第一低折射率材料层11的厚度L1满足:119.42nm≤L1≤124.30nm。第一高折射率材料层21的厚度H1满足:18.71nm≤H1≤20.27nm。第二低折射率材料层22的厚度L2满足:191.11nm≤L2≤198.91nm。第二高折射率材料层22的厚度H2满足:116.56nm≤H2≤121.32nm。第三低折射率材料层13的厚度L3满足:185.17nm≤L3≤192.73nm。第三高折射率材料层23的厚度H3满足:102.09nm≤H3≤106.25nm。第四低折射率材料层14的厚度L4满足:189.20nm≤L4≤196.92nm。第四高折射率材料层24的厚度H4满足:99.95nm≤H4≤104.03nm。第五低折射率材料层15的厚度L5满足:181.43nm≤L5≤188.83nm。

  图6为图5中所示多膜层结构的反射率波谱图,可选地,参考图5和图6,图6中所示反射率波谱图的设计参数为:L1=121.86nm,H1=19.46nm,L2=195.01nm,H2=118.94nm,L3=188.95nm,H3=104.17nm,L4=193.06nm,H4=101.99nm,L5=185.13nm。在该参数设计下,多膜层结构在紫外区的平均反射率大于70%,在可见光区的平均反射率小于4.8%,在红外区的平均反射率大于75%。相对于现有设计中降反射膜而言,本发明实施例中多膜层结构在紫外区和红外区具有更高的反射率。相对于现有设计中遮阳膜而言,本发明实施例中多膜层结构在可见光区具有更低的反射率,从而兼具紫外光波段高反射率、红外光波段高反射率和可见光波段低反射率。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8个膜层的多膜层结构在可见光区的平均反射率比9个膜层的多膜层结构更小,但是9个膜层的多膜层结构在整个可见光波段的反射率较为均衡,不存在反射率较大的波峰。示例性地,9个膜层的多膜层结构在550nm~650nm比8个膜层的多膜层结构具有更小的反射率,9个膜层的多膜层结构在675nm~775nm比8个膜层的多膜层结构具有更小的反射率。并且,9个膜层的多膜层结构在紫外光波段的反射率比8个膜层的多膜层结构更高。示例性地,9个膜层的多膜层结构在310nm~314nm比8个膜层的多膜层结构具有更高的反射率。故而,9个膜层的多膜层结构相比于8个膜层的多膜层结构为更为优化的设计。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图6中所示的反射率波谱图为在具体的某一膜层数值点时的反射率波谱,当该膜层的厚度在一定小的范围内波动时,对于反射率波谱的影响较小。示例性地,图6中反射率波谱是在L1=121.86nm时得出的,但是L1满足:119.42nm≤L1≤124.30nm时,反射率波谱的波动很小,多膜层结构在紫外区的平均反射率大于70%,在可见光区的平均反射率小于4.8%,在红外区的平均反射率大于75%。膜层厚度在一个小的波动范围内的波动对于反射率波谱造成的影响在后续结合具体示例给出较为详细的进一步介绍。示例性地,对于小于10nm后的膜层,小的波动范围内的波动可以为其厚度的±4%。对于大于或者等于10nm的膜层,小的波动范围内的波动可以为其厚度的±2%。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膜层结构的示意图,参考图7,多个高折射率材料层20包括依次叠层设置的第一高折射率材料层21、第二高折射率材料层22、第三高折射率材料层23、第四高折射率材料层24和第五高折射率材料层25。多个低折射率材料层10包括依次叠层设置的第一低折射率材料层11、第二低折射率材料层12、第三低折射率材料层13、第四低折射率材料层14和第五低折射率材料层15。第一高折射率材料层21位于第一低折射率材料层11与第二低折射率材料层12之间。第一低折射率材料层11的厚度L1满足:82.56nm≤L1≤89.44nm。第一高折射率材料层21的厚度H1满足:40.94nm≤H1≤44.35nm。第二低折射率材料层12的厚度L2满足:22.71nm≤L2≤24.60nm。第二高折射率材料层22的厚度H2满足:29.50nm≤H2≤31.95nm。第三低折射率材料层13的厚度L3满足:190.54nm≤L3≤198.31nm。第三高折射率材料层23的厚度H3满足:103.56nm≤H3≤107.79nm。第四低折射率材料层14的厚度L4满足:180.06nm≤L4≤187.41nm。第四高折射率材料层24的厚度H4满足:100.88nm≤H4≤105.00nm。第五低折射率材料层15的厚度L5满足:15.01nm≤L5≤16.26nm。第五高折射率材料层25的厚度H5满足:11.64nm≤H5≤12.61nm。

  图8为图7中所示多膜层结构的反射率波谱图,可选地,参考图7和图8,图8中所示反射率波谱图的设计参数为:L1=86.00nm,H1=42.64nm,L2=23.65nm,H2=30.73nm,L3=194.42nm,H3=105.68nm,L4=183.74nm,H4=102.94nm,L5=15.63nm,H5=12.12nm。在该参数设计下,多膜层结构在紫外区的平均反射率大于75%,在可见光区的平均反射率小于1.8%,在红外区的平均反射率大于75%。相对于现有设计中降反射膜而言,本发明实施例中多膜层结构在紫外区和红外区具有更高的反射率。相对于现有设计中遮阳膜而言,本发明实施例中多膜层结构在可见光区具有更低的反射率,从而兼具紫外光波段高反射率、红外光波段高反射率和可见光波段低反射率。

  需要说明的是,10个膜层的多膜层结构在可见光区的平均反射率比9个膜层的多膜层结构更小,10个膜层的多膜层结构在整个可见光波段的反射率较为均衡,不存在反射率较大的波峰。10个膜层的多膜层结构在红外区以及紫外区的平均反射率比9个膜层的多膜层结构更大,10个膜层的多膜层结构在整个紫外光波段以及整个近红外光波段的反射率较为均衡,不存在反射率较小的波峰,尤其在紫外光波段反射率的均衡性有较大的提升。故而,10个膜层的多膜层结构相比于9个膜层的多膜层结构为更为优化的设计。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膜层结构的示意图,参考图9,多个高折射率材料层20包括依次叠层设置的第一高折射率材料层21、第二高折射率材料层22、第三高折射率材料层23、第四高折射率材料层24、第五高折射率材料层25和第六高折射率材料层26。多个低折射率材料层10包括依次叠层设置的第一低折射率材料层11、第二低折射率材料层12、第三低折射率材料层13、第四低折射率材料层14、第五低折射率材料层15和第六低折射率材料层16。第一高折射率材料层21位于第一低折射率材料层11与第二低折射率材料层12之间。第一低折射率材料层11的厚度L1满足:102.19nm≤L1≤106.37nm。第一高折射率材料层21的厚度H1满足:31.60nm≤H1≤34.24nm。第二低折射率材料层12的厚度L2满足:30.81nm≤L2≤33.37nm。第二高折射率材料层22的厚度H2满足:22.20nm≤H2≤24.04nm。第三低折射率材料层13的厚度L3满足:183.40nm≤L3≤190.88nm。第三高折射率材料层23的厚度H3满足:104.05nm≤H3≤108.29nm。第四低折射率材料层14的厚度L4满足:181.00nm≤L4≤188.38nm。第四高折射率材料层24的厚度H4满足:104.84nm≤H4≤109.12nm。第五低折射率材料层15的厚度L5满足:178.20nm≤L5≤185.48nm。第五高折射率材料层25的厚度H5满足:108.20nm≤H5≤112.62nm。第六低折射率材料层16的厚度L6满足:184.51nm≤L6≤192.05nm。第六高折射率材料层26的厚度H6满足:109.04nm≤H6≤113.50nm。

  图10为图9中所示多膜层结构的反射率波谱图,可选地,参考图9和图10,图10中所示反射率波谱图的设计参数为:L1=104.28nm,H1=32.92nm,L2=32.09nm,H2=23.12nm,L3=187.14nm,H3=106.17nm,L4=184.69nm,H4=106.98nm,L5=181.84nm,H5=110.41nm。L6=188.28nm,H6=111.27nm。在该参数设计下,多膜层结构在紫外区的平均反射率大于75%,在可见光区的平均反射率小于1.6%,在红外区的平均反射率大于75%。相对于现有设计中降反射膜而言,本发明实施例中多膜层结构在紫外区和红外区具有更高的反射率。相对于现有设计中遮阳膜而言,本发明实施例中多膜层结构在可见光区具有更低的反射率,从而兼具紫外光波段高反射率、红外光波段高反射率和可见光波段低反射率。

  需要说明的是,12个膜层的多膜层结构在可见光区的平均反射率比9个膜层的多膜层结构更小,12个膜层的多膜层结构在整个可见光波段的反射率较为均衡,不存在反射率较大的波峰。12个膜层的多膜层结构在红外区以及紫外区的平均反射率比9个膜层的多膜层结构更大,12个膜层的多膜层结构在整个紫外光波段以及整个近红外光波段的反射率较为均衡,不存在反射率较小的波峰,尤其在紫外光波段反射率的均衡性有较大的提升。故而,12个膜层的多膜层结构相比于9个膜层的多膜层结构为更为优化的设计。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可以将膜层数量设置为10层、11层或者12层,此时膜层数量适中,且任一膜层的厚度可以控制在10nm~200nm,即任一膜层的厚度大于或者等于10nm,且小于或者等于200nm,从而可以使用现有的设备来制作多膜层结构,不会增加工艺难度。并能够实现近红外波段、可见光波段以及紫外光波段中反射率的均衡性。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使用多于12层的膜层来形成多膜层结构。

  图11为图7中所示多膜层结构的反射率包络线波谱图,参考图7、图8和图11,其中,“设计值”指的是图8中所示反射率波谱图的设计值,“设计值”至少包括任一膜层的厚度设计值,即:L1=86.00nm,H1=42.64nm,L2=23.65nm,H2=30.73nm,L3=194.42nm,H3=105.68nm,L4=183.74nm,H4=102.94nm,L5=15.63nm,H5=12.12nm。“第一包络线”和“第二包络线”是将紫外区、可见光区以及红外区中单个小波段随膜层厚度波动后的反射率结果拼接后得到的,从而可以从“第一包络线”和“第二包络线”看出膜层厚度在一个小的范围内波动后,导致反射率波谱的最大波动范围,从图11可以看出,当该膜层的厚度在一定小的范围内波动时,对于反射率波谱的影响较小,可以实现兼具紫外光波段高反射率、红外光波段高反射率和可见光波段低反射率。本发明实施例中仅以多膜层结构包括10个膜层为例,并非以此为限。

  图12为氟化镁的透射率包络线波谱图,参考图12,氟化镁在各个厚度下的透射率位于“第三包络线”和“第四包络线”之间,单纯的氟化镁材料形成的膜层在紫外光波段具有较高的透射率,即,在紫外光波段具有较低的反射率。故而,单纯的材料改变并不能带来紫外光波段、可见光波段以及红外光波段所需要的设计,本领域人员可以理解的是,高低折射率材料的组合使用,以及膜层的材料、膜层的厚度(反射率波谱对于膜层厚度敏感)、膜层的数量等共同作用,才能够实现兼具紫外光波段高反射率、红外光波段高反射率和可见光波段低反射率。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多膜层结构的反射率波谱图,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多膜层结构的反射率波谱图,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多膜层结构的反射率波谱图,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多膜层结构的透射率波谱图,参考图13-图16,为了便于描述,将图13中所示反射率波谱图对应的多膜层结构称为第一多膜层结构,将图14中所示反射率波谱图对应的多膜层结构称为第二多膜层结构,将图15中所示反射率波谱图对应的多膜层结构称为第三多膜层结构,将图16中所示透射率波谱图对应的多膜层结构称为第四多膜层结构。第四多膜层结构为第一多膜层结构、第二多膜层结构和第三多膜层结构的堆叠结构,且第二多膜层结构位于第一多膜层结构与第三多膜层结构之间。其中,第一多膜层结构在可见光区可以实现低反射率,但是在紫外区和红外区无法实现高反射率。第二多膜层结构在红外区可以实现高反射率,但是在可见光区无法实现低反射率,在紫外光区也无法实现高反射率。第三多膜层结构在紫外区可以实现高反射率,在可见光区可以实现低反射率,但是在红外光区无法实现高反射率。虽然第四多膜层结构为第一多膜层结构、第二多膜层结构和第三多膜层结构的堆叠结构,但是第四多膜层结构在紫外区以及红外区的平均透射率大于30%,平均反射率小于70%。第四多膜层结构在可见光区的平均透射率小于80%,平均反射率大于20%。由于膜层之间的多次反射、折射或者散射等光学作用,导致多个膜层的叠加使用之后的光谱并不可预测,第四多膜层结构并不能实现紫外光波段高反射率、红外光波段高反射率和可见光波段低反射率。

  可选地,多膜层结构中,膜层的数量大于或者等于13个且小于或者等于37个。任一膜层的厚度大于或者等于1nm且小于或者等于206nm。本发明实施例中,膜层的数量增多,更有利于使得多膜层结构在紫外区和红外区实现高反射率,并在可见光区实现低反射率。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膜层结构的示意图,参考图17,多个膜层包括十八个高折射率材料层20和十九个低折射率材料层10。多个高折射率材料层20包括依次叠层设置的第一高折射率材料层21、第二高折射率材料层22、第三高折射率材料层23、第四高折射率材料层24、第五高折射率材料层25、第六高折射率材料层26、第七高折射率材料层27、第八高折射率材料层28、第九高折射率材料层29、第十高折射率材料层210、第十一高折射率材料层211、第十二高折射率材料层212、第十三高折射率材料层213、第十四高折射率材料层214、第十五高折射率材料层215、第十六高折射率材料层216、第十七高折射率材料层217和第十八高折射率材料层218。多个低折射率材料层10包括第一低折射率材料层11、第二低折射率材料层12、第三低折射率材料层13、第四低折射率材料层14、第五低折射率材料层15、第六低折射率材料层16、第七低折射率材料层17、第八低折射率材料层18、第九低折射率材料层19、第十低折射率材料层110、第十一低折射率材料层111、第十二低折射率材料层112、第十三低折射率材料层113、第十四低折射率材料层114、第十五低折射率材料层115、第十六低折射率材料层116、第十七低折射率材料层117、第十八低折射率材料层118和第十九低折射率材料层119。

  图18为图17中所示多膜层结构的反射率包络线波谱图,参考图17和图18,第一低折射率材料层11至第十九低折射率材料层119的的十九个低折射率材料层10的厚度分别为L1、L2、L3、L4、L5、L6、L7、L8、L9、L10、L11、L12、L13、L14、L15、L16、L17、L18和L19。第一高折射率材料层21至第十八高折射率材料层218的十八个高折射率材料层20的厚度分布为H1、H2、H3、H4、H5、H6、H7、H8、H9、H10、H11、H12、H13、H14、H15、H16、H17和H18。设计参数为:L1=90.01nm,H1=108.12nm,L2=184.72nm,H2=106.87nm,L3=178.33nm,H3=103.72nm,L4=177.09nm,H4=103.01nm,L5=175.60nm,H5=103.10nm,L6=178.99nm,H6=109.22nm,L7=205.60nm,H7=32.55nm,L8=45.04nm,H8=28.11nm,L9=83.91nm,H9=21.08nm,L10=64.99nm,H10=29.40nm,L11=70.39nm,H11=21.60nm,L12=67.22nm,H12=39.43nm,L13=37.11nm,H13=33.66nm,L14=90.6nm,H14=9.39nm,L15=101.08nm,H15=23.06nm,L16=50.94nm,H16=21.12nm,L17=24.42nm,H17=2.80nm,L18=10.47nm,H18=1.40nm,L19=11.98nm。在该参数设计下,多膜层结构在紫外区的平均反射率大于99%(接近100%),在可见光区的平均反射率小于0.5%,在红外区的平均反射率大于99%(接近100%)。相对于现有设计中降反射膜而言,本发明实施例中多膜层结构在紫外区和红外区具有更高的反射率。相对于现有设计中遮阳膜而言,本发明实施例中多膜层结构在可见光区具有更低的反射率,从而兼具紫外光波段高反射率、红外光波段高反射率和可见光波段低反射率。

  可选地,透明金属氧化物包括五氧化二铌或者二氧化钛。五氧化二铌与二氧化钛的折射率均较高,从而五氧化二铌以及二氧化钛与氟化镁之间的折射率差值较大,从而有利于在较少膜层下实现较好的设计效果。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透明金属氧化物还可以包括五氧化二铌、二氧化钛之外的其他材料,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9,显示面板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多膜层结构46,从而本发明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多膜层结构46可以实现兼具紫外光波段高反射率、红外光波段高反射率和可见光波段低反射率,从而多膜层结构46可以对显示面板出射的可见光具有较高的透过率,对外界环境光中的紫外光(即紫外线)以及红外光(即红外线)具有较高的反射率,从而防止外界环境光中的紫外光对显示面板内部器件造成损伤,也可以防止外界环境光中的红外光照射至显示面板内部造成发热,具有隔热的效果,从而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显示质量和延长了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参考图19,显示面板还包括衬底基板30、显示介质50和盖板45,显示介质50位于衬底基板30与盖板45之间。多膜层结构46位于盖板45远离衬底基板30一侧。由于显示面板中的器件几乎全部位于盖板45临近衬底基板30的一侧,本发明实施例中,多膜层结构46位于盖板45远离衬底基板30一侧,从而可以使得多膜层结构46可以保护显示面板中几乎所有的器件免受外界环境光中紫外光和红外光的伤害。

  示例性地,参考图19,显示介质50包括多个液晶分子,显示面板为液晶显示面板。在其他实施例中,显示面板例如还可以为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等。当显示面板为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时,显示介质50可以包括有机发光材料层。

  可选地,结合参考图3-图19,显示面板的多膜层结构46中,与盖板45距离最远的膜层为低折射率材料层10。示例性地,多膜层结构46中,与盖板45距离最远的膜层为第一低折射率材料层11。本发明实施例中,与盖板45距离最远的膜层为低折射率材料层10,低折射率材料层10包括氟化镁,从而可以防止手指等触摸主体触摸显示面板后留下指纹。

  可选地,参考图19,显示面板还包括背光模组60、第一偏光片35、第二偏光片41、色阻49和黑矩阵47。第一偏光片35位于衬底基板30远离显示介质50一侧,背光模组60位于第一偏光片35远离衬底基板30一侧,色阻49以及黑矩阵47位于显示介质50与第二偏光片41之间,第二偏光片41位于色阻49以及黑矩阵47与盖板45之间。本发明实施例中,背光模组60、第一偏光片35、第二偏光片41、色阻49和黑矩阵47均包括有机材料,有机材料在受到紫外线照射时更容易发生损伤。本发明实施例中,背光模组60、第一偏光片35、第二偏光片41、色阻49和黑矩阵47均位于盖板45远离多膜层结构46的一侧,从而多膜层结构46可以防止外界环境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到背光模组60、第一偏光片35、第二偏光片41、色阻49和黑矩阵47上,为背光模组60、第一偏光片35、第二偏光片41、色阻49和黑矩阵47提供了防紫外线保护。

  可选地,参考图19,显示面板还包括触控功能层43。其中,触控功能层43可以包括自容式触控电极或者互容式触控电极。沿显示面板的出光方向上,多膜层结构46位于触控功能层43的上方。本发明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触控功能层43,从而显示面板可以实现触控功能。沿显示面板的出光方向上,多膜层结构46位于触控功能层43的上方,从而多膜层结构46可以防止外界环境光中的紫外线以及红外线照射到触控功能层43上。

  示例性地,参考图19,触控功能层43位于第二偏光片41与盖板45之间。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沿衬底基板30朝向显示介质50依次设置的栅极绝缘层31、层间绝缘层32、平坦化层33和电极绝缘层34。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薄膜晶体管36、公共电极37和像素电极38。薄膜晶体管包括栅极、源极、漏极和半导体层。栅极绝缘层31位于栅极与半导体层之间,层间绝缘层32位于栅极与源极之间,源极与漏极同层设置,平坦化层位于源极与公共电极37之间。电极绝缘层34位于公共电极37与像素电极38之间。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对置基板40、第一光学胶层42、第二光学胶层44和支撑柱48。对置基板40位于第二偏光片41与黑矩阵47之间。第一光学胶层42位于第二偏光片41与触控功能层43之间。第二光学胶层44位于盖板45与触控功能层43之间。支撑柱48位于黑矩阵47以及色阻49与显示介质50之间。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20,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具体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以及智能可穿戴设备等。

  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窗口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2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窗口,窗口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多膜层结构以及基材,多膜层结构固定于基材上,基材在可见光波段的透过率大于预设值。预设值例如可以为90%、95%或者99%。也就是说,基材在可见光波段具有较高的透光率,基材为透明基材,基材例如可以采用玻璃等透明材料。本发明实施例中,窗口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多膜层结构,从而兼具紫外光波段高反射率、红外光波段高反射率和可见光波段低反射率。

  示例性地,参考图21,窗口为车窗100,车窗100包括基材和多膜层结构,多膜层结构可以贴覆于基材外侧,本发明实施例中基材即为车窗玻璃。由于车窗100包括多膜层结构,因此一方面车窗100可以反射环境光中的红外光波段,以防止红外光波段的光线照射至车内,达到了隔热的效果,另一方面,车窗100可以反射环境光中的紫光光波段,防止紫光光波段的光照射至车内,达到了保护车内器件以及提高车内器件抗老化性能的作用,再一方面,车窗100在可见光波段反射率低,提高了可见光波段的光线透过率,提高了视线清晰度。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窗口还可以为建筑外窗,此时,基材为建筑外墙玻璃,建筑外窗包括多膜层结构。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相互结合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一种多膜层结构、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窗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