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技术 > 光学> 一种导光板插接安装的背光模组独创技术16475字

一种导光板插接安装的背光模组

2021-03-02 22:11:28

一种导光板插接安装的背光模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背光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导光板插接安装的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背光模组是液晶显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背光模组从液晶显示器的液晶面板背面为液晶面板提供白光,白光经过液晶面板处理后才能实现五颜六色的显示画面。背光模组包括直下式背光模组和侧入式背光模组,侧入式背光模组因为其轻薄化的特点而被中小尺寸的显示器广泛使用。导光板是侧入式背光模组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导光板将侧光转换成背光,从而才形成一个面光源的背光模组。导光板重量相对较重,需要稳定的固定在背光模组的背壳内才能保证背光模组的结构稳定,现在的导光板固定一般采用软垫块来固定,通过双面胶将软垫块粘接固定在背壳的各个内侧壁上,进而导光板安装在背壳内时通过软垫块在导光板的四周将导光板卡紧固定。这种采用软垫块固定导光板的方式需要逐个在背壳内粘接固定软垫块,粘接时还需要对位来保证粘接的位置准确,导致背光模组组装时操作麻烦,不利于背光模组组装生产效率的提高,而且软垫块也容易粘错(偏)位置,以及背光模组受到振动时软垫块存在弹起风险,影响背光模组结构的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导光板插接安装的背光模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导光板插接安装的背光模组,包括背壳、侧入式光源、光散射组件和前框,所述侧入式光源固定在背壳的内侧面上,所述光散射组件设置在背壳内,所述前框固定在背壳前侧;所述光散射组件包括导光板,所述导光板上设置有第一插块和第二插块,所述第一插块与第二插块相对设置在导光板的两个侧面上,并且均设置在导光板的外侧;所述背壳上设置有第一插孔,所述前框上设置有第二插孔,所述第一插块插接在第一插孔内,所述第二插块插接在第二插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插块的大小比第二插块大,所述第一插块和第二插块至少有部分侧面为圆弧面;所述第一插孔与第一插块相适配,所述第二插孔与第二插块相适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插块和第二插块设置在导光板上靠近侧入式光源的一侧;所述前框在远离侧入式光源一侧设置有内凹的弧形弹片,所述弧形弹片与前框一体成型,所述弧形弹片抵接在导光板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导光板在远离侧入式光源一侧设置有弧形凸起,所述弧形凸起与弧形弹片相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弧形弹片内侧设置有第一凸块,所述第一凸块与弧形凸起相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导光板上还设置有抵接块,所述抵接块与侧入式光源和/或背壳的内侧壁相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光散射组件还包括膜片结构,所述膜片结构叠设在导光板上;所述膜片结构上设置有定位缺口,所述第二插块插接到定位缺口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插块和定位缺口均设置多个,各所述的定位缺口开口方向不同。

  进一步地,所述膜片结构外侧设置有第二凸块,所述背壳侧壁上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二凸块直接定位安装在凹槽内或通过前框压固在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前框内侧设置有开槽,所述开槽内填充有软胶垫,所述软胶垫高出开槽的表面。

  本申请实现的有益效果主要有以下几点:背光模组的导光板上两侧分别设置第一插块和第二插块,背壳上设置第一插孔,前框上设置第二插孔,在背光模组组装时,可以将导光板通过第一插块与第一插孔的配合在一侧插接固定在背壳上,并通过第二插块与第二插孔的配合在另一侧插接固定在前框上,从而在导光板安装时可以通过插块与插孔的配合进行定位,并且通过插块与插孔的配合可以将导光板稳定的固定在背光模组的背壳和前框上;而且直接通过插块与插孔的插接来固定安装导光板,相对在背壳内侧粘接软胶垫来卡紧导光板的方式更加方便,操作更加容易,可以提高背光模组的组装效率,实现背光模组的快速组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或二中背光模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或二中背光模组的导光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或二中背光模组的导光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或二中背光模组的各个膜片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或二中背光模组的背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或二中背光模组的前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C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8中D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参阅图1~10,一种导光板插接安装的背光模组,可以通过导光板、背壳1及前框4的结构改进来方便背光模组的组装,提高背光模组的组装效率。背光模组包括背壳1、侧入式光源2、光散射组件3和前框4,背壳1一般采用金属冲压成型件,具有底部和侧壁;侧入式光源2可以采用柔性FPCB板制作的LED灯条;光散射组件3是散光结构,包括导光板、增光膜、散光膜等;前框4可以采用注塑成型的框状结构。所述侧入式光源2固定在背壳1的内侧面上,可以通过导热双面胶21、导热双面胶22粘接固定,侧入式光源2的伸出端从背壳1上设置的穿孔14穿出到背壳1背面,穿孔14外侧贴附单面胶23保护,避免穿孔的披锋刮伤侧入式光源2的伸出端。所述光散射组件3设置在背壳1内,侧入式光源2发出的光可以从侧面照射向光散射组件3。所述前框4固定在背壳1前侧,前框4与背壳1之间可以通过卡扣结构卡接固定。

  参阅图3~5,所述光散射组件3包括导光板31、膜片结构32和反射膜33,膜片结构32设置在导光板31上面,反射膜33设置在导光板31背面。导光板外侧设置有反光片315,导光板31上设置有第一插块311和第二插块312,所述第一插块311与第二插块312相对设置在导光板31的两个侧面上,并且均设置在导光板31的外侧;第一插块311与第二插块312可以在导光板注塑时一体成型。第一插块311和第二插块312可以在导光板31四个边的外侧都设置,也可以设置在导光板31的一个、两个或三个侧边外侧;只在导光板31一个侧边外侧设置第一插块311和第二插块312时,最好在该边设置两个以上的第一插块311和第二插块312;本实施例附图中只在导光板31的一个侧边外侧设置第一插块311和第二插块312,因而在导光板31的左中右三个位置分别设置第一插块311和第二插块312。

  参阅图7、8和10,所述背壳1上设置有第一插孔11,第一插孔11的大小、位置与第一插块311相适配,从而所述第一插块311可以插接在第一插孔11内。所述前框4上设置有第二插孔41,第二插孔41的大小、位置与第二插块312相适配,从而第二插块312插接在第二插孔41内。背光模组组装时,可以将导光板31通过第一插块311与第一插孔11的配合在一侧插接固定在背壳1上,并通过第二插块312与第二插孔41的配合在另一侧插接固定在前框4上,从而在导光板安装时可以通过插块与插孔的配合进行定位,并且可以通过插块与插孔的配合将导光板稳定的固定在背光模组的背壳和前框上;而且直接通过插块与插孔的插接来固定安装导光板,相对在背壳内侧粘接软胶垫来卡紧导光板的方式更加方便,操作更加容易,可以提高背光模组的组装效率,实现背光模组的快速组装。

  参阅图3~5,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插块311的大小最好设置为比第二插块312的大小大,从而第一插块311的机械强度更好,插入到金属结构的背壳1内时更加稳定,避免高强度的金属背壳1损伤第一插块311;第二插块312一般与塑件材料的前框4配合,因而其大小可以设置的较小,也能满足与前框4配合的强度要求。所述第一插块311和第二插块312至少有部分侧面为圆弧面,从而可以增大与背壳1的第一插孔11及前框4的第二插孔41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导光板31与背壳1及前框4安装的强度。所述第一插孔11与第一插块311相适配,所述第二插孔41与第二插块312相适配,即第一插孔11和第二插孔41的大小、形状、位置适应第一插块311和第二插块312的大小、形状、位置,设置为与第一插块311和第二插块312的大小、形状、位置一致的结构;考虑到金属材质与塑件材质热胀冷缩系数不同,也可以将背壳1上的第一插孔11设置的稍大。

  本实施例中的背光模组组装时,先将侧入式光源2固定在背壳1的内侧壁上,然后将反射膜33固定在背壳1内;再将导光板31安装在背壳1内,第一插块311插入到第一插孔11内;接着在导光板31上安装膜片结构32;最后将前框4固定在背壳1上,同时第二插块312插入到第二插孔41内。

  实施例二

  参阅图1~10,本实施例中的背光模组基于实施例一,并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

  参阅图8和图9,本实施例的背光模组在一个长边设置侧入式光源2,第一插块311和第二插块312设置在导光板31上靠近侧入式光源2的一侧。所述前框4在远离侧入式光源2一侧设置有内凹的弧形弹片42,所述弧形弹片42与前框4一体成型,导光板31安装在背壳1内时所述弧形弹片42抵接在导光板31外侧,从而通过弧形弹片42将导光板31压紧在背壳1内,加上前述插孔与插块的固定作用,可以在背光模组相对的两侧将导光板31固定在背壳1内,固定效果更好;而且弧形弹片42为具有弹性的结构,与硬性插接的插孔与插块结构配合来固定导光板,可以进一步提升固定的效果。弧形弹片42最好设置两个以上,在前框4注塑时一体成型。

  参阅图7,背壳1上最好设置避让开口13,避让开口13的大小、位置与弧形弹片42适配,在前框4与背壳1安装时可以通过避让开口13避让弧形弹片42,保证弧形弹片42可以与导光板31抵接。

  参阅图3、4和9,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导光板31在远离侧入式光源2一侧设置有弧形凸起313,所述弧形凸起313与弧形弹片42相抵接,通过弧形凸起313与弧形弹片42相配合,使得导光板31与前框4之间连接的更紧。所述弧形弹片42内侧最好进一步设置第一凸块421,所述第一凸块421与弧形凸起313相抵接。第一凸块421可以设置多个,来增加弧形弹片42与弧形凸起313抵接时两者之间的摩擦力,增强两者连接的稳定性。

  参阅图3~5,为了保证侧入式光源2与导光板31间保持合适的距离,充分的利用侧入式光源发出的光,并且保证背光模组发光的视觉效果,所述导光板31上还设置有抵接块314,所述抵接块314与侧入式光源2和/或背壳1的内侧壁相抵接,从而可以保证侧入式光源2与导光板31间的距离。可以设置三个抵接块314,导光板上左中右各一个,两侧两个抵接在背壳1的内侧壁上,中间位置的抵接块314抵接在侧入式光源2上(具体为侧入式光源2的FPCB板上);还可以将三个抵接块314均抵接在侧入式光源2上。抵接块314也可以在导光板注塑时与导光板主体结构一体成型。

  参阅图1、2和6,本实施例中的膜片结构32包括散光膜323、下层增光膜324和上层增光膜325,散光膜323、下层增光膜324和上层增光膜325依次叠设在导光板31上。为了更好的固定各个膜片结构,所述散光膜323、下层增光膜324和上层增光膜325上均设置有定位缺口321,所述第二插块312插接到定位缺口321内,从而各个膜片夹设在导光板31与前框4之间的同时,可以通过第二插块312与定位缺口321配合进一步对各个膜片定位固定。第二插块312与膜片上定位缺口321接触的侧面最好设置为圆弧形结构,避免第二插块312锋利的棱角损伤膜片。

  参阅图6,所述第二插块312和定位缺口321最好均设置多个,各所述的定位缺口321开口方向不同,从而从不同的方向对膜片结构进行定位,定位固定的效果更好。例如本实施例的图中设置三个定位缺口321,左侧的定位缺口321的开口向左、中间定位开口321的开口向上、右侧定位开口321的开口向右,使得膜片通过定位缺口321与第二插块312配合安装后,膜片的上下左右方向的活动均被限制;而且采用开口的定位缺口结构膜片安装也方便。

  参阅图1、2、6和7,所述膜片结构32外侧设置有第二凸块322,第二凸块322为从膜片主体结构凸出的部分,所述背壳1侧壁上设置有凹槽12,凹槽12与第二凸块322的大小、位置一致,从而第二凸块322可以直接定位安装在凹槽12内,方便膜片结构32在背壳1上的安装;最好在第二凸块322定位安装在凹槽12内之后进一步通过前框4压固在凹槽12内,从而可以进一步将各个膜片更好的固定在背光模组上。第二凸块322和凹槽12最好设置多个,本实施例中设置为三个,设置在背光模组的左右两侧。

  参阅图1、图8和图9,所述前框4内侧设置有多个开槽43,所述开槽43内填充有软胶垫431,所述软胶垫431高出开槽43的表面,前框4压固膜片时,软胶垫431与膜片接触,软质的软胶垫431可以更好的压固膜片。软胶垫431可以采用泡棉胶。

  参阅图1,所述前框4正面还设置有一圈泡棉胶5,泡棉胶5方便后续显示器组装时液晶面板的安装。最上层膜片结构的上层增光膜325上最好设置拉手6,拉手6贴附在上层增光膜325的保护膜(图中未示出)上,通过拉手6更容易撕除上层增光膜325的保护膜,方便显示器组装时撕除保护膜。

  参阅图1,为了避免背光模组漏光,提高背光模组发光的视觉效果,在避让开口13外侧贴附有遮光胶71,在凹槽12的外侧贴附有遮光胶72,在第一插孔11的外侧贴附有遮光胶73,从而在背光模组各个可能漏光的位置贴附遮光胶来遮堵,避免背光模组漏光。

  显然,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申请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导光板插接安装的背光模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