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技术 > 光学> 一种具有追踪功能的可极性交换的光纤连接器独创技术12087字

一种具有追踪功能的可极性交换的光纤连接器

2021-02-24 18:26:36

一种具有追踪功能的可极性交换的光纤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纤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追踪功能的可极性交换的光纤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从1G-10G-40G-100G的不断发展,高速率时代已经到来,为了满足这一需求,数据中心的布线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根据第三方研究机构的数据表明,大多数数据中心对于光纤跳线的使用率高达70%,也因此面临巨大挑战,例如高密度光纤跳线的维护和查找困难导致运维效率低、传统布线方式导致部署成本居高不下等等。随着端口数量的增加和网络设备在数据中心的密集化,这些设备的管理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目前的信号传输采用双光路传输,一路作为发送信号,一路作为接收信号。双联LC光纤连接器由于其体积较小,被广泛使用于高密度的布线环境中。但是如果在布线完毕后,发现设备端口信号出现错误,需要进行故障排除时,光路的识别将会是严重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追踪功能的可极性交换的光纤连接器,适用于高密度布线,具有追踪功能,并可以进行极性交换,使用更加方便。

  对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具有追踪功能的可极性交换的光纤连接器,其包括连接器本体、壳体、上盖,所述连接器本体通过铆压束环、尾套与光电复合缆连接,所述连接器本体伸入壳体内并与壳体可拆卸的连接,所述上盖与壳体连接;

  所述壳体内设有LED电路板,所述LED电路板设有第一LED灯、与第一LED灯电连接的两个连接电极,所述两个连接电极分别与光电复合缆的两根电线的一端电连接;

  所述光电复合缆的两根电线的另一端连接第二LED灯;

  所述连接电极外露于壳体和上盖。

  其中,所述的光电复合缆内部有两根光纤和两根电线,其外有凯夫拉线和外被增强保护。本连接器中,光电复合缆穿过尾套、其外被和凯夫拉线使用铆压束环压紧,其光纤直达连接器本体。

  采用此技术方案,在连接器需要做极性转换时,只需打开上盖,并将两连接器本体做位置交换,然后将上盖盖住壳体,即可完成极性交换。当外部电源接触到露出的两个连接电极时,本连接器的第一LED灯亮起,并通过两根电线导通光电复合缆另外一端接入连接的第二LED灯,这样在高密度的布线环境下,可以通过灯指示,来寻找接入设备的端口位置,具有可追踪的功能,使用更加方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具有追踪功能的可极性交换的光纤连接器包括拉把,所述拉把的一端设有倾斜向上的拉环,所述连接器本体设有凸耳,所述凸耳的前端设有U形槽,所述拉环穿过上盖与U形槽配合。进一步的,拉把的后端的手柄成狭长形,末端有一通孔。采用此技术方案,当需要将连接器插入到适配器时,只需推动拉把;在拉把的推力作用下推动连接器本体插入到适配器中;当需要将连接器拔出适配器时,只需拉动拉把即可,使用更加方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盖的一侧与壳体的一侧通过转轴连接,所述上盖的另一侧与壳体的另一侧卡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盖包括前盖和后盖;所述壳体前部的一侧壁设有开口槽,另一侧壁的外侧设有凹槽,所述前盖的一侧壁伸入到开口槽中,并与开口槽体的两侧通过转轴连接;所述前盖的另一侧壁设有与凹槽对应的卡钩。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前盖的一侧壁的截面为圆弧形,所述前盖的一侧壁的中部设有用于转轴穿入的贯穿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前盖的上部设有用于拉把穿过的穿入通孔。进一步的,所述穿入通孔的截面为长方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的前部内侧设有卡接件,所述连接器本体的尾部侧壁设有对应配合的卡接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后部的两侧壁外设有凹入台阶,所述后盖的两侧壁内设有与凹入台阶连接的倒钩形卡钩。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内设有止动环,所述壳体的内部后端设有用于安装止动环的圆弧型凹槽,所述壳体的内部的两侧壁设有用于安装LED电路板的T型槽;所述后盖上设有与LED电路板的两个电极位置对应的缺口,两个电极位于缺口内,所述缺口的侧壁与电极之间设有间隙,该间隙用于外部电源与电极接触。进一步的,所述后盖内设有与止动环接触的圆弧形卡限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LED电路板设有贴片电阻,所述贴片电阻与LED灯电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两个连接电极为T形,所述第一LED灯位于两个连接电极之间,所述LED线路板在第一LED灯的下侧设有用于光纤穿过的开口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果发现收发信号的光路出现极性错位,本连接器也可以无需任何工具辅助即可进行极性交换,极性交换简单,同时具有LED灯指示区别设备的接入端口位置,具有追踪功能,特别适用于高密度布线系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追踪功能的LC型可极性交换光纤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追踪功能的LC型可极性交换光纤连接器的前盖和后盖分离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追踪功能的LC型可极性交换光纤连接器的前盖掀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追踪功能的LC型可极性交换光纤连接器的爆炸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追踪功能的LC型可极性交换光纤连接器的壳体示意图;其中(a)为壳体正面的示意图,(b)为壳体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追踪功能的LC型可极性交换光纤连接器的前盖示意图;其中,(a)为前盖正面的结构示意图,(b)为前盖反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追踪功能的LC型可极性交换光纤连接器的后盖示意图;其中,(a)为后盖正面的结构示意图,(b)为后盖反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追踪功能的LC型可极性交换光纤连接器的LED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

  1-连接器本体,2-壳体,3-前盖,4-后盖,5-钢轴,6-LED电路板,7-拉把,8-光电复合缆,9-止动环,10-铆压束环,11-尾套;12-凸耳,13-倒钩状U形槽,14-回型凹槽,15-通孔,16-台阶,17-凹入台阶,18-下沉凹槽,19-圆弧型凹槽,20-T型槽,21-第二通孔,22-卡钩,23-穿入通孔,24-侧壁,25-弧形凹槽,26-开口,27-钢片,28-LED灯,29-贴片电阻,30-开口槽,31-拉环,32-圆形通孔,33-光纤,34-电线,35-凯夫拉线,36-外被,37-缝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优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图4所示,一种具有追踪功能的LC型可极性交换光纤连接器,其包括连接器本体1、壳体2、前盖3、后盖4、钢轴5、LED电路板6、拉把7、光电复合缆8、止动环9、铆压束环10和尾套11。

  如图4所示,所述连接器本体1的凸耳12上方有成斜度的倒钩状U形槽13,所述连接器本体1的后端侧壁设有回型凹槽14。

  如图5所示,所述壳体2的前半部分的左侧设有开口槽,所述开口槽的两侧壁设有通孔15,所述壳体2的前半部分的右侧有凹入的台阶16。所述壳体2的后半部分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凹入台阶17。所述壳体2的内部前端有下沉凹槽18,所述壳体2的内部的后端有圆弧型凹槽19,两侧设有T型槽20。

  如图6所示,所述前盖3的左侧壁成圆弧状,长度不大于开口槽的宽度,所述前盖3的左侧壁的中间有贯穿的第二通孔21,所述前盖3的右侧壁下设有卡钩22。所述前盖3的上部设有两开口的用于拉把穿过的穿入通孔23,所述穿入通孔的截面为长方形。

  如图7所示,所述后盖4的左右两个侧壁为倒钩状侧壁24,所述后盖4内的中部设有弧形凹槽25,用于与止动环配合,所述弧形凹槽25两侧有贯穿的开口26。

  如图8所示,所述LED电路板6的两侧有T形的钢片27,作为两个连接电极;所述LED电路板6的中部是贴片LED灯28和贴片电阻29,LED灯28位于两个钢片27的内侧中间,并与两个钢片27电连接。所述LED灯28的下方是开口槽30。当低电压直流电源接触两个钢片27时,LED灯28亮起。

  如图4所示,所述拉把7的前端是成倾斜向上的两方形拉环31,后端的手柄成狭长形,末端有一圆形通孔32。

  如图4所示,所述光电复合缆8内部有两根光纤33和两根电线34,其外有凯夫拉线35和外被36增强保护。壳体2内部的前端侧壁的下沉凹槽18与连接器本体1的回型凹槽14相匹配,连接器本体1可以通过壳体2下沉凹槽18的外侧壁组装卡在回型凹槽14上实现壳体与连接器本体的可拆卸的连接。所述前盖3的左侧壁与壳体2的前半部左侧用钢轴5通过通孔15和第二通孔21实现转动连接。当合起前盖3,扣紧壳体2的台阶16时,前盖3可压紧本体1。拉把7的两个方形拉环31穿过前盖3上方穿入通孔23,并搭在本体1的凸耳12的倒钩状U形槽13上。当需要将连接器插入到适配器时,只需推进拉拉把7;当需要将连接器拔出适配器时,只需拉动拉把7,通过拉把7带动连接器本体1与适配器的位置关系的改变,操作更加方便。

  所述止动环9安装在壳体2后端的圆弧型凹槽19上。当后盖4的倒钩状侧壁24插入壳体2后半部分时,倒钩状侧壁24的倒钩可卡住在凹入台阶17上。后盖4同时也压紧止动环9。

  所述LED电路板6安装在壳体2后端的T形槽20内,钢片27露出后盖4的开口26位置,组装完成后,开口26的侧壁与钢片27之间留有缝隙37,用于连接低压电源。

  当光电复合缆6穿过尾套11、其外被36和凯夫拉线35使用铆压束环10压紧在止动环9上,其光纤33和电线34穿过止动环9,并穿过LED电路板6的开口槽30,光纤33直达连接器本体1,两根电线34分别接入两个钢片27与电路板的焊接处。在后盖的缝隙37处,外部电源接触到露出的钢片27时,本连接器的LED灯28亮起,并通过两根电线35导通光电复合缆8另外一端接入连接的第二LED灯。在高密度的布线环境下,可以通过灯指示,来寻找接入设备的端口位置。

  本连接器需要做极性转换时,只需扣起前盖3的右侧壁的卡钩22,将前盖3掀起翻开,并将两连接器本体1做位置交换,然后将前盖3扣回,即可完成极性交换。

  以上所述之具体实施方式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并非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范围,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包括并不限于本具体实施方式,凡依照本实用新型之形状、结构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一种具有追踪功能的可极性交换的光纤连接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