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技术 > 调节控制> 一种远程传输控制系统独创技术10885字

一种远程传输控制系统

2021-02-07 23:13:32

一种远程传输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远程传输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远程传输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财富的逐年增加,财产安全保护愈发引起人们重视。特别是近几年,随着一些社会不安全因素的增加,个人和企业财产保护变得尤为重要。

  目前,防盗监控系统作为防盗监控的技术领域重要的应用,已广泛应用在金融、医院、工厂等领域,如何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需要,以及合理构造系统已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现在的监控系统大多采用有限传输的方式,无法通过远程无线传输实现数据的交换与共享,因而需要提供一种相适应的远程传输控制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远程传输控制系统,生产低成本的防盗监控数据远程传输控制系统,完善防盗监控建设。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远程传输控制系统,包括与外部采集信息的装置相连的信号输入接口,与信号输入接口相连的扩频处理器,与信号输入接口和扩频处理器相连的频率合成器,与频率合成器相连的控制电路,与控制电路相连的无线通信模块和稳压模块,与稳压模块相连的电源模块,以及与电源模块充电输入端相连的充电管理电路。

  进一步地,所述稳压模块包括发射极与控制电路的供电输入端相连的三极管VT1,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的电阻R1,集电极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且发射极接地的三极管VT2,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的电阻R2、R3,输出端与电阻R1、R2的另一端相连且输入端与电阻R3的另一端相连的稳压源U1,一端与稳压源U1的输入端相连且另一端与稳压源U1的控制端相连的电阻R4,一端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且另一端与稳压源U1的控制端相连的电阻R5,正极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且负极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的电解电容C1;其中,电阻R3的与稳压源U1相连的一端还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电解电容C1的正极还与电源模块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电源模块包括芯片IC1,一端与芯片IC1的1管脚相连且另一端接地的电容C2,正极与芯片IC1的1管脚相连且负极接地的电解电容C3,一端与芯片IC1的3管脚相连且另一端接地的电容C4,正极与芯片IC1的3管脚相连且负极接地的电解电容C5,1管脚与芯片IC1的2管脚相连的芯片IC2,一端与芯片IC2的2管脚相连且另一端接地的电容C6,负极与芯片IC2的1管脚相连且正极接地的电解电容C7,一端与芯片IC2的3管脚相连且另一端接地的电容C8,负极与芯片IC2的3管脚相连且正极接地的电解电容C9,7管脚与芯片IC1的3管脚相连的芯片IC3,并联后一端与芯片IC3的7管脚相连且另一端接地的电容C10、C11,一端与芯片IC3的1管脚相连且另一端与芯片IC3的8管脚相连的电容C12,负极与芯片IC3的8管脚相连且正极接地的二极管D1,一端与二极管D1的负极相连的电感L1,一端与电感L1另一端相连的另一端接地的电容C13,并联于电容C3两端且负极接地的电解电容C14,以及两个固定端分别接IC3的4管脚和电解电容C14的正极且可调电阻端接地的可变电阻RP1;芯片IC2的管脚3与电解电容C1的正极,芯片IC1的管脚1、芯片IC2的管脚2与充电管理电路相连,其中,芯片IC3的6管脚接地,2管脚、3管脚、5管脚均悬空;所述的芯片IC1的型号为LM7812,芯片IC2的型号为LM7912,芯片IC3的型号为TPS5450。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管理电路包括连接于电源模块的芯片IC1管脚1和芯片IC2的管脚2之间的电容C15,与芯片IC1管脚1相连的电感L2、单片机处理器U2,一端与电感L2另一端相连、另一端与芯片IC2的管脚2相连且控制端与单片机处理器U2控制端相连的控制开关S1,与电感L2和控制开关S1公共端相连的电容C16,一端与电容C16相连且另一端与输入端Vin-相连的电感L3,正极与电容C16和电感L2的公共端相连的二极管D2,一端与二极管D2的负极相连且另一端接地的电阻R6,一端与二极管D2的负极相连且另一端接地的电容C17,一端与二极管D2的负极相连的电阻R7,其中,电阻R7的另一端及电容C17的接地一端外接充电接头。

  作为优选,所述信号输入接口采用CAN总线接口、RS232接口、RS485接口中的一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的扩频处理器、频率合成器、控制电路等简单元器件进行电路搭建,可以很好地实现对防盗报警信息的快速处理,实现防盗报警信息准确的远程传输控制,降低误报率,提升信息传输的稳定性。

  (2)本实用新型的通过设置稳压模块及充电管理电路,并对该两部分电路结构进行改进,实现对远程传输控制系统整个芯片模块及电路的稳定供电,充电管理电路使得系统在市电供电时不受电网波动的影响,保证无线通信模块的稳定传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原理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稳压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源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充电管理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方式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远程传输控制系统,包括与外部采集信息的装置相连的信号输入接口,与信号输入接口相连的扩频处理器,与信号输入接口和扩频处理器相连的频率合成器,与频率合成器相连的控制电路,与控制电路相连的无线通信模块和稳压模块,与稳压模块相连的电源模块,以及与电源模块充电输入端相连的充电管理电路。其中,所述信号输入接口采用CAN总线接口、RS232接口、RS485接口中的一种,所述扩频处理器的型号为HFA3861B、频率合成器的型号为SI4133,两者均可通过采购获得。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稳压模块包括发射极与控制电路的供电输入端相连的三极管VT1,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的电阻R1,集电极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且发射极接地的三极管VT2,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的电阻R2、R3,输出端与电阻R1、R2的另一端相连且输入端与电阻R3的另一端相连的稳压源U1,一端与稳压源U1的输入端相连且另一端与稳压源U1的控制端相连的电阻R4,一端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且另一端与稳压源U1的控制端相连的电阻R5,正极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且负极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的电解电容C1;其中,电阻R3的与稳压源U1相连的一端还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电解电容C1的正极还与电源模块相连。稳压模块用于对电源模块提供的电压进行降压、稳压转换,实现对控制电路的稳压供电。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源模块包括芯片IC1,一端与芯片IC1的1管脚相连且另一端接地的电容C2,正极与芯片IC1的1管脚相连且负极接地的电解电容C3,一端与芯片IC1的3管脚相连且另一端接地的电容C4,正极与芯片IC1的3管脚相连且负极接地的电解电容C5,1管脚与芯片IC1的2管脚相连的芯片IC2,一端与芯片IC2的2管脚相连且另一端接地的电容C6,负极与芯片IC2的1管脚相连且正极接地的电解电容C7,一端与芯片IC2的3管脚相连且另一端接地的电容C8,负极与芯片IC2的3管脚相连且正极接地的电解电容C9,7管脚与芯片IC1的3管脚相连的芯片IC3,并联后一端与芯片IC3的7管脚相连且另一端接地的电容C10、C11,一端与芯片IC3的1管脚相连且另一端与芯片IC3的8管脚相连的电容C12,负极与芯片IC3的8管脚相连且正极接地的二极管D1,一端与二极管D1的负极相连的电感L1,一端与电感L1另一端相连的另一端接地的电容C13,并联于电容C3两端且负极接地的电解电容C14,以及两个固定端分别接IC3的4管脚和电解电容C14的正极且可调电阻端接地的可变电阻RP1;芯片IC2的管脚3与电解电容C1的正极,芯片IC1的管脚1、芯片IC2的管脚2与充电管理电路相连,其中,芯片IC3的6管脚接地,2管脚、3管脚、5管脚均悬空;所述的芯片IC1的型号为LM7812,芯片IC2的型号为LM7912,芯片IC3的型号为TPS545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充电管理电路包括连接于电源模块的芯片IC1管脚1和芯片IC2的管脚2之间的电容C15,与芯片IC1管脚1相连的电感L2、单片机处理器U2,一端与电感L2另一端相连、另一端与芯片IC2的管脚2相连且控制端与单片机处理器U2控制端相连的控制开关S1,与电感L2和控制开关S1公共端相连的电容C16,一端与电容C16相连且另一端与输入端Vin-相连的电感L3,正极与电容C16和电感L2的公共端相连的二极管D2,一端与二极管D2的负极相连且另一端接地的电阻R6,一端与二极管D2的负极相连且另一端接地的电容C17,一端与二极管D2的负极相连的电阻R7,其中,电阻R7的另一端及电容C17的接地一端外接充电接头。其中,所述单片机处理器U2的型号为16F629。充电管理电路使得系统在市电供电时不受电网波动的影响,保证无线通信模块的稳定传输。

  通过上述设计,本实用新型中的扩频处理器、频率合成器、控制电路等简单元器件进行电路搭建,可以很好地实现对防盗报警信息的快速处理,实现防盗报警信息准确的远程传输控制,降低误报率,提升信息传输的稳定性。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实质性的特点和进步。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之一,不应当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但凡在本实用新型的主体设计思想和精神上作出的毫无实质意义的改动或润色,其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仍然与本实用新型一致的,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远程传输控制系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