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技术 > 测时学> 具有定时功能的充电器独创技术12583字

具有定时功能的充电器

2021-02-14 22:04:14

具有定时功能的充电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定时功能的充电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的不断发展,充电器的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广,目前用于给电子产品充电的充电器均不具备定时的功能,这样一来,在电子产品充满电时,充电器还会持续给电子产品进行充电,从而很容易导致电子产品中的蓄电池出现过充的现象,进而会加速电子产品中的蓄电池的老化。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定时功能的充电器,其能够根据电子产品的需求设定充电器对电子产品中的蓄电池的充电时间,这样一来,能够避免电子产品中的蓄电池出现过充的现象,从而有助于延长电子产品中的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定时功能的充电器,包括电源模块、控制模块和驱动模块,驱动模块和控制模块均与电源模块电连接,驱动模块与控制模块电连接;电源模块包括接口L1、N1,熔断器F1,整流模块DB1,电源管理芯片U1,变压器T1,电容C1、C2、C3、C4、C5、C6、C11,二极管D2、D3、D4,电感L2、L3,电阻R1、R2、R7、R8、R10、R11、R14、R15、R16,整流模块DB1的其中一个交流输入端串联熔断器F1后与接口L1电连接,整流模块DB1的另一个交流输入端与接口N1电连接,电容C3的正极与整流模块DB1的正极输出端电连接,电容C3的负极与整流模块DB1的负极输出端电连接,整流模块DB1的正极输出端串联电感L2后与电容C4的正极电连接,整流模块DB1的负极串联电感L3后与电容C4的负极电连接,电容C4的负极接地,电源管理芯片U1的3脚依次串联电阻R7和电阻R2后与电容C4的正极电连接,电源管理芯片U1的1脚依次串联电阻R11和电阻R10后与二极管D3的正极电连接,二极管D3的负极串联电容C6后接地,电源管理芯片U1的1脚与二极管D3的负极电连接,电源管理芯片U1的1脚串联电阻R14后接地,电容C11与电阻R14并联,电源管理芯片U1的2脚和4脚电连接,电源管理芯片U1的2脚串联电阻R16后接地,电阻R15与电阻R16并联,电源管理芯片U1的7脚接地,电源管理芯片U1的5脚和6脚电连接,电源管理芯片U1的5脚与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的一端电连接,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的另一端与电容C4的正极电连接,二极管D4的负极依次串联电阻R8和电阻R3后与电容C4的正极电连接,电容D4的正极与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的一端电连接,电容C2与电阻R3并联,二极管D2的正极与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的一端电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与电容C5的正极电连接,电容C5的负极接地,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1的一端与二极管D2的正极电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串联电阻R1后与二极管D2的负极电连接;控制模块包括单片机U3,稳压模块U2,接口J1,电阻R12、R13,电容C7、C8、C9、C10,稳压模块U2的1脚与二极管D2的负极电连接,稳压模块U2的2脚接地,稳压模块U2的3脚引出电源5V端,电容C8的两端分别与稳压模块U2的1脚和2脚电连接,电容C9的两端分别与稳压模块U2的3脚和2脚电连接,单片机U3的1脚与电源5V端电连接,单片机U3的8脚接地,电容C7的一端与电源5V端电连接,电容C7的另一端接地,接口J1的1脚与电源5V端电连接,接口J1的4脚接地,接口J1的2脚和3脚分别与单片机U3的7脚和6脚电连接,单片机U3的7脚串联电容C10后接地,电阻R12的一端与单片机U3的3脚电连接,电阻R13的一端与单片机U3的7脚电连接;驱动模块包括二极管D1、D5、D6,三极管Q1,场效应管Q2,电阻R4、R5、R6、R9,二极管D1的正极与二极管D2的负极电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与场效应管Q2的源极电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与电阻R12的另一端电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串联电阻R4后与场效应管Q2的源极电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串联电阻R6后与场效应管Q2的栅极电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场效应管Q2的漏极引出正极输出端,三极管Q1的发射极引出负极输出端,二极管D6的负极和正极分别与场效应管Q2的源极和漏极电连接,二极管D5的负极和正极分别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发射极电连接,电阻R5的一端与二极管D6的正极电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与电阻R13的另一端和电阻R9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9的另一端接地。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定时功能的充电器,其中,控制模块还包括发光二极管LED1、LED2,电阻R17,发光二极管LED1的正极与单片机U3的4脚电连接,发光二极管LED1的负极与电阻R17的一端电连接,发光二极管LED2的正极与单片机U3的5脚电连接,发光二极管LED2的负极与电阻R17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17的另一端接地。

  本实用新型能够根据电子产品的需求设定充电器对电子产品中的蓄电池的充电时间,这样一来,能够避免电子产品中的蓄电池出现过充的现象,从而有助于延长电子产品中的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图2为电源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3为控制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4为驱动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定时功能的充电器,包括电源模块1、控制模块2和驱动模块3,驱动模块3和控制模块2均与电源模块1电连接,驱动模块3与控制模块2电连接;电源模块1包括接口L1、N1,熔断器F1,整流模块DB1,电源管理芯片U1,变压器T1,电容C1、C2、C3、C4、C5、C6、C11,二极管D2、D3、D4,电感L2、L3,电阻R1、R2、R7、R8、R10、R11、R14、R15、R16,整流模块DB1的其中一个交流输入端串联熔断器F1后与接口L1电连接,整流模块DB1的另一个交流输入端与接口N1电连接,电容C3的正极与整流模块DB1的正极输出端电连接,电容C3的负极与整流模块DB1的负极输出端电连接,整流模块DB1的正极输出端串联电感L2后与电容C4的正极电连接,整流模块DB1的负极串联电感L3后与电容C4的负极电连接,电容C4的负极接地,电源管理芯片U1的3脚依次串联电阻R7和电阻R2后与电容C4的正极电连接,电源管理芯片U1的1脚依次串联电阻R11和电阻R10后与二极管D3的正极电连接,二极管D3的负极串联电容C6后接地,电源管理芯片U1的1脚与二极管D3的负极电连接,电源管理芯片U1的1脚串联电阻R14后接地,电容C11与电阻R14并联,电源管理芯片U1的2脚和4脚电连接,电源管理芯片U1的2脚串联电阻R16后接地,电阻R15与电阻R16并联,电源管理芯片U1的7脚接地,电源管理芯片U1的5脚和6脚电连接,电源管理芯片U1的5脚与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的一端电连接,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的另一端与电容C4的正极电连接,二极管D4的负极依次串联电阻R8和电阻R3后与电容C4的正极电连接,电容D4的正极与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的一端电连接,电容C2与电阻R3并联,二极管D2的正极与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的一端电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与电容C5的正极电连接,电容C5的负极接地,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1的一端与二极管D2的正极电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串联电阻R1后与二极管D2的负极电连接;控制模块2包括单片机U3,稳压模块U2,接口J1,电阻R12、R13,电容C7、C8、C9、C10,稳压模块U2的1脚与二极管D2的负极电连接,稳压模块U2的2脚接地,稳压模块U2的3脚引出电源5V端,电容C8的两端分别与稳压模块U2的1脚和2脚电连接,电容C9的两端分别与稳压模块U2的3脚和2脚电连接,单片机U3的1脚与电源5V端电连接,单片机U3的8脚接地,电容C7的一端与电源5V端电连接,电容C7的另一端接地,接口J1的1脚与电源5V端电连接,接口J1的4脚接地,接口J1的2脚和3脚分别与单片机U3的7脚和6脚电连接,单片机U3的7脚串联电容C10后接地,电阻R12的一端与单片机U3的3脚电连接,电阻R13的一端与单片机U3的7脚电连接;驱动模块3包括二极管D1、D5、D6,三极管Q1,场效应管Q2,电阻R4、R5、R6、R9,二极管D1的正极与二极管D2的负极电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与场效应管Q2的源极电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与电阻R12的另一端电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串联电阻R4后与场效应管Q2的源极电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串联电阻R6后与场效应管Q2的栅极电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场效应管Q2的漏极引出正极输出端,三极管Q1的发射极引出负极输出端,二极管D6的负极和正极分别与场效应管Q2的源极和漏极电连接,二极管D5的负极和正极分别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发射极电连接,电阻R5的一端与二极管D6的正极电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与电阻R13的另一端和电阻R9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9的另一端接地。

  控制模块还包括发光二极管LED1、LED2,电阻R17,发光二极管LED1的正极与单片机U3的4脚电连接,发光二极管LED1的负极与电阻R17的一端电连接,发光二极管LED2的正极与单片机U3的5脚电连接,发光二极管LED2的负极与电阻R17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17的另一端接地;通过发光二极管LED1和发光二极管LED2的设置,发光二极管LED1和发光二极管LED2在单片机U3的控制下能够被点亮或熄灭,即发光二极管LED1和发光二极管LED2能够指示充电器的工作状态,以起到提示用户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在出厂前,通过接口J1往单片机U3中写入程序,即设定充电器每次插电之后的持续充电时间,用户也可以根据电脑上的软件来修改单片机U3中的程序,即来重新设定充电器每次插电之后的持续充电时间,这样一来,充电器在插入到插座中后,单片机U3开始计时,当计时时间到时,充电器停止对电子产品的充电;在充电器从插座上拔下后,计时停止,且在充电器再次插入到插座中后,计时重新开始;本实用新型中的单片机U3的型号为HT46R01C,电源管理芯片U1的型号为FDS9926A,稳压模块U2的型号为7805。

  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的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具有定时功能的充电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