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技术 > 测时学> 转动连接结构及翻盖式手表独创技术28730字

转动连接结构及翻盖式手表

2021-02-01 19:05:28

转动连接结构及翻盖式手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动连接结构及应用该转动连接结构连接表盖和表体的翻盖式手表。

  背景技术

  翻盖式手表一般包括具有显示时间功能的表盖、具有电话和短信等其他功能的表体,以及用于使表盖和表体转动连接的转动连接结构,其中,表盖还通过转动连接结构与表体建立了相关的电连接关系。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翻盖式手表不慎被液体浸湿或者掉落进液体中时,液体易通过转动连接结构浸入表体内部和/或表盖内部,造成表体和/或表盖内电路短路或开路,从而造成其功能受损,还对翻盖式手表的使用寿命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动连接结构,旨在解决现有转动连接结构的防水性能不佳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转动连接结构,用于连接表盖和表体,所述表盖内设有盖端容置腔,所述表体内设有体端容置腔,包括:

  第一转接构件,与所述表盖连接,并于前后方向上开设有贯通设置的转接通孔,所述第一转接构件还于所述转接通孔孔壁开设有连通至所述盖端容置腔的第一连通孔;

  第二转接构件,与所述表体连接,所述第二转接构件包括前后间隔设置的第一凸耳和第二凸耳,所述第一凸耳和所述第二凸耳在前后方向上的间距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转接构件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所述第一凸耳于其后侧开设有第一转接槽,所述第二凸耳于其前侧开设有第二转接槽,所述第一凸耳还于所述第一转接槽的槽壁上开设有与所述体端容置腔相通的第二连通孔;

  旋转连接组件,包括第一密封环、第二密封环,以及第一轴塞和第二轴塞,所述第一轴塞从所述转接通孔伸出至所述第一转接槽,所述第二轴塞从所述转接通孔伸出至所述第二转接槽,所述第一轴塞开设有用于将所述转接通孔连通至所述第二连通孔的轴塞通孔,所述第一密封环套接于所述第一轴塞外周,并用于在所述第一轴塞套接于所述转接通孔内时密封抵触所述转接通孔的孔壁,所述第二密封环套接于所述第二轴塞外周,并用于在所述第二轴塞套接于所述转接通孔内时密封抵触所述转接通孔的孔壁。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三密封环和第四密封环,所述第三密封环套接于所述第一轴塞外周,并与所述第一密封环间隔设置,所述第三密封环用于在所述第一轴塞卡接于所述第一转接槽内时密封抵触所述第一转接槽的槽壁,所述第四密封环套接于所述第二轴塞外周,并与所述第二密封环间隔设置,所述第四密封环用于在所述第二轴塞卡接于所述第二转接槽内时密封抵触所述第二转接槽的槽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密封环为由硅胶制成的第一密封环,所述第二密封环为由硅胶制成的第二密封环,所述第三密封环为由硅胶制成的第三密封环,所述第四密封环为由硅胶制成的第四密封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轴塞上开设有用于收纳所述第一密封环并限制所述第一密封环发生相对于所述第一轴塞轴向移动的第一环形槽,所述第一轴塞上还开设有用于收纳所述第三密封环并限制所述第三密封环发生相对于所述第一轴塞轴向移动的第三环形槽;

  所述第二轴塞上开设有用于收纳所述第二密封环并限制所述第二密封环发生相对于所述第二轴塞轴向移动的第二环形槽,所述第二轴塞上开设有用于收纳所述第四密封环并限制所述第四密封环发生相对于所述第二轴塞轴向移动的第四环形槽。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连接组件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轴塞和所述第二轴塞之间的复位结构,所述复位结构位于所述转接通孔内并具有弹性恢复力,所述第一轴塞在所述复位结构的弹性恢复力作业下能够从所述转接通孔伸出至所述第一转接槽,而在受到从前往后且大于所述复位结构的弹性恢复力的外力时能够缩入所述转接通孔,所述第二轴塞在所述复位结构的弹性恢复力作业下能够从所述转接通孔伸出至所述第二转接槽,而在受到从前往后且大于所述复位结构的弹性恢复力的外力时能够缩入所述转接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复位结构包括中转件、连接于所述中转件和所述第一轴塞之间的第一弹性件,以及连接于所述中转件和所述第二轴塞之间的第二弹性件,所述中转件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连通孔相通的一转连通孔,所述中转件上还开设有将所述一转连通孔连通至所述第二连通孔的二转连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耳还于所述第一转接槽的槽底开设有贯通设置的第一拆轴孔,所述第一拆轴孔用于供外部推顶件穿入并推顶所述第一轴塞,以解除所述第一轴塞与所述第一转接槽的卡接关系;

  所述第二凸耳还于所述第二转接槽的槽底开始有贯通设置的第二拆轴孔,所述第二拆轴孔用于供外部推顶件穿入并推顶所述第二轴塞,以解除所述第二轴塞与所述第二转接槽的卡接关系。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轴塞的后侧还设有用于对位卡接于所述第一拆轴孔内的轴塞定位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轴塞的后侧延伸设置有轴塞限位件,所述轴塞限位件用于限位抵接所述第二连通孔的孔底。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翻盖式手表,其包括表盖和表体,还包括上述的转动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动连接结构通过先将与第一转接构件一端套接的第一轴塞与第一转接槽卡接,实现了第一转接构件和第一凸耳之间的连接,再通过与第一转接构件另一端套接的第二轴塞与第二转接槽卡接,实现了第二转接构件和第二凸耳之间的连接,从而实现了表盖和表体之间的转动连接;还通过依次连通设置的第一连通孔、转接通孔、轴塞通孔和第二连通孔,建立起一条从盖端容置腔连通至体端容置腔的通道,利于构建表盖与表体之间的电连接关系;还通过第一密封环在第一轴塞套接于转接通孔内时密封抵触转接通孔的孔壁,并通过第二密封环在第二轴塞套接于转接通孔内时密封抵触转接通孔的孔壁,从而对第一转接构件两端进行密封,使得液体无法浸入转接通孔内,更无法通过相通的第一连通孔浸入盖端容置腔内,也无法通过相通的第二连通孔浸入体端容置腔内,从而提高了该转动连接结构的防水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翻盖式手表的盖合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翻盖式手表的开盖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翻盖式手表的爆炸示意图;

  图4为图3提供的旋转连接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提供的旋转连接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动连接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按照图1中所建立的XYZ直角坐标系定义:位于X轴正方向的一侧定义为前方,位于X轴负方向的一侧定义为后方;位于Y轴正方向的一侧定义为左方,位于Y轴负方向的一侧定义为右方;位于Z轴正方向的一侧定义为上方,位于Z轴负方向的一侧定义为下方。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

  请参阅图3、4、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动连接结构,用于连接表盖100’和表体200’,表盖100’内设有盖端容置腔,表体200’内设有体端容置腔,该转动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转接构件100、第二转接构件200和旋转连接组件300。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表盖100’于盖端容置腔内容置有用于使表盖100’具有显示时间功能的表盖100’电子元件,上述表体200’于体端容置腔内容置有用于使表体200’具有电话和短信等功能的表体200’电子元件,表盖100’电子元件和表体200’电子元件之间通过导电连接件建立电连接关系,其中,上述导电连接件可为但不限于为柔性电路板。

  其中,第一转接构件100与表盖100’连接,并于前后方向上开设有贯通设置的转接通孔101,第一转接构件100还于转接通孔101孔壁开设有连通至盖端容置腔的第一连通孔;第二转接构件200与表体200’连接,第二转接构件200包括前后间隔设置的第一凸耳210和第二凸耳220,第一凸耳210和第二凸耳220在前后方向上的间距大于或等于第一转接构件100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第一凸耳210于其后侧开设有第一转接槽211,第二凸耳220于其前侧开设有第二转接槽221,第一凸耳210还于第一转接槽211的槽壁上开设有与体端容置腔相通的第二连通孔212;旋转连接组件300包括第一密封环310、第二密封环320,以及第一轴塞330和第二轴塞340,第一轴塞330从转接通孔101伸出至第一转接槽211,第二轴塞340从转接通孔101伸出至第二转接槽221,第一轴塞330开设有用于将转接通孔101连通至第二连通孔212的轴塞通孔331,第一密封环310套接于第一轴塞330外周,并用于在第一轴塞330套接于转接通孔101内时密封抵触转接通孔101的孔壁,第二密封环320套接于第二轴塞340外周,并用于在第二轴塞340套接于转接通孔101内时密封抵触转接通孔101的孔壁。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转接构件100连接于表盖100’上,第二转接构件200连接于表体200’上,且第一凸耳210和第二凸耳220在前后方向上的间距大于或等于第一转接构件100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以使得第一转接构件100可设于第一凸耳210和第二凸耳220之间,优选地,第一凸耳210和第二凸耳220在前后方向上的间距建议等于第一转接构件100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以缩小第一转接构件100和第二转接构件200之间的缝隙,降低液体侵入的可能性。通过第一轴塞330与第一转接构件100的转接通孔101套接,并与第一凸耳210的第一转接槽211卡接,可实现第一转接构件100的一端与第一凸耳210之间的连接;通过第二轴塞340与第一转接构件100的转接通孔101套接,并与第二凸耳220的第二转接槽221卡接,可实现第二转接构件200的另一端与第二凸耳220之间的连接,从而可建立第一转接构件100与第二转接构件200的连接关系,即建立起表盖100’和表体200’的连接关系,使得表盖100’与表体200’转动连接。

  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通过第一连通孔可使转接通孔101和盖端容置腔相连通,通过第二连通孔212和轴塞通孔331可使转接通孔101与体端容置腔相连通,从而通过依次连通的第一连通孔、转接通孔101、轴塞通孔331和第二连通孔212可共同组成供导电连接件穿过的电接通道,并实现表盖100’电子元件和表体200’电子元件之间的电连接,即建立起表盖100’和表体200’之间的电连接关系。补充说明的是,通过依次连通的第一连通孔、转接通孔101、轴塞通孔331和第二连通孔212还可平衡盖端容置腔和体端容置腔之间的气压,避免该转动连接结构由于压强难以拆装,即,可相应提高该转动连接结构的拆装便利性。

  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套接于第一轴塞330外周侧的第一密封环310在第一轴塞330套接于转接通孔101内时密封抵触转接通孔101的孔壁,即第一密封环310与转接通孔101过盈配合,从而可对转接通孔101一侧进行密封处理;通过套接于第二轴塞340外周侧的第二密封环320可在第二轴塞340套接于转接通孔101内时密封抵触转接通孔101的孔壁,即第二密封环320与转接通孔101过盈配合,从而可对转接通孔101的另一侧进行密封处理,即,基于第一密封环310和第二密封环320可密封转接通孔101,从而在翻盖式手表不慎被液体浸湿或者掉落进液体中时,避免液体通过第一转接构件100和第二转接构件200之间的缝隙、第一轴塞330和第一转接构件100之间的缝隙和/或第二轴塞340和第一转接构件100之间的缝隙浸入转接通孔101内,并避免液体通过转接通孔101浸入与转接通孔101相通的盖端容置腔和体端容置腔内造成电路损坏。通过第一密封环310和第二密封环320的设置可提高了转动连接结构的防水性能,从而相应提高翻盖式手表的防水性能,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翻盖式手表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动连接结构通过先将与第一转接构件100一端套接的第一轴塞330与第一转接槽211卡接,实现了第一转接构件100和第一凸耳210之间的连接,再通过与第一转接构件100另一端套接的第二轴塞340与第二转接槽221卡接,实现了第二转接构件200和第二凸耳220之间的连接,从而实现了表盖100’和表体200’之间的转动连接;还通过依次连通设置的第一连通孔、转接通孔101、轴塞通孔331和第二连通孔212,建立起一条从盖端容置腔连通至体端容置腔的通道,利于构建表盖100’与表体200’之间的电连接关系;还通过第一密封环310在第一轴塞330套接于转接通孔101内时密封抵触转接通孔101的孔壁,并通过第二密封环320在第二轴塞340套接于转接通孔101内时密封抵触转接通孔101的孔壁,从而对第一转接构件100两端进行密封,使得液体无法浸入转接通孔101内,更无法通过相通的第一连通孔浸入盖端容置腔内,也无法通过相通的第二连通孔212浸入体端容置腔内,从而提高了该转动连接结构的防水性能。

  请参阅图4-6,在本实施例中,旋转连接组件300还包括第三密封环350和第四密封环360,第三密封环350套接于第一轴塞330外周,并与第一密封环310间隔设置,第三密封环350用于在第一轴塞330卡接于第一转接槽211内时密封抵触第一转接槽211的槽壁,第四密封环360套接于第二轴塞340外周,并与第二密封环320间隔设置,第四密封环360用于在第二轴塞340卡接于第二转接槽221内时密封抵触第二转接槽221的槽壁。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与第一密封环310间隔设置的第三密封环350可在第一轴塞330卡接于第一转接槽211内时密封抵触第一转接槽211的槽壁,即使得第三密封环350与第一转接槽211过盈配合,从而对第一转接槽211进行密封处理,从而避免液体从第一轴塞330和第一转接槽211之间的缝隙浸入第二连通孔212,并避免液体经第二连通孔212浸入盖端容置腔或体端容置腔内,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该转动连接结构的防水性能;通过与第二密封环320间隔设置的第四密封环360可在第二轴塞340卡接于第二转接槽221内时密封抵触第二转接槽221的槽壁,即使得第四密封环360与第二转接槽221过盈配合,从而可对第二转接槽221进行密封处理,可进一步避免液体进入盖端容置腔或体端容置腔内,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该转动连接结构的防水性能。

  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通过第三密封环350的设置还可进一步稳定第一轴塞330和第一转接槽211之间的卡接关系,使得第一轴塞330不会轻易从第一转接槽211内脱落;通过第四密封环360的设置还可进一步稳定第二轴塞340和第二转接槽221之间的卡接关系,使得第二轴塞340不会轻易从第二转接槽221内脱落,从而提高了转动连接结构的稳定性,并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表盖100’和表体200’的连接关系。

  请参阅图4-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环310为由硅胶制成的第一密封环310,第二密封环320为由硅胶制成的第二密封环320,第三密封环350为由硅胶制成的第三密封环350,第四密封环360为由硅胶制成的第四密封环360。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密封环310、第二密封环320、第三密封环350和第四密封环360均由硅胶制成,以使得上述第一密封环310、第二密封环320、第三密封环350和第四密封环360具有较高的吸附性能以实现更好的密封,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以实现重复使用,以及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以保障其使用期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转动连接结构的防水性能持久性和稳定性,并相应提高转动连接结构的使用寿命。

  补充说明的是,上述第一轴塞330为由硬胶制成的第一轴塞330,上述第二轴塞340为由硬胶制成的第二轴塞340。采用硬胶制成第一轴塞330和第二轴塞340,可相应提高第一轴塞330和第二轴塞340的硬度,从而保障了第一转接构件100和第二转接构件200之间的连接的稳定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转动连接结构的稳定性,并相应提高转动连接结构的使用寿命。

  请参阅图4-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轴塞330上开设有用于收纳第一密封环310并限制第一密封环310发生相对于第一轴塞330轴向移动的第一环形槽332,第一轴塞330上还开设有用于收纳第三密封环350并限制第三密封环350发生相对于第一轴塞330轴向移动的第三环形槽333;第二轴塞340上开设有用于收纳第二密封环320并限制第二密封环320发生相对于第二轴塞340轴向移动的第二环形槽341,第二轴塞340上开设有用于收纳第四密封环360并限制第四密封环360发生相对于第二轴塞340轴向移动的第四环形槽342。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通过第一环形槽332的设置,可限制第一密封环310相对于第一轴塞330发生轴向移动,从而对第一密封环310的密封性能进行保障,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转动连接结构的防水性能;同理,通过第二环形槽341的设置,可限制第二密封环320相对于第二轴塞340发生轴向移动,从而对第二密封环320的密封性能进行保障,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转动连接结构的防水性能;相似地,通过第三环形槽333的设置,可限制第三密封环350相对于第一轴塞330发生轴向移动,从而对第三密封环350的密封性能进行保障,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转动连接结构的防水性能;相似地,通过第四环形槽342的设置,可限制第四密封环360相对于第二轴塞340发生轴向移动,从而对第四密封环360的密封性能进行保障,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转动连接结构的防水性能。

  请参阅图4-6,在本实施例中,旋转连接组件300还包括连接于第一轴塞330和第二轴塞340之间的复位结构370,复位结构370位于转接通孔101内并具有弹性恢复力,第一轴塞330在复位结构370的弹性恢复力作业下能够从转接通孔101伸出至第一转接槽211,而在受到从前往后且大于复位结构370的弹性恢复力的外力时能够缩入转接通孔101,第二轴塞340在复位结构370的弹性恢复力作业下能够从转接通孔101伸出至第二转接槽221,而在受到从前往后且大于复位结构370的弹性恢复力的外力时能够缩入转接通孔101。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复位结构370的设置,可在第一轴塞330从转接通孔101伸出至第一转接槽211时,弹性抵触第一轴塞330,使得第一轴塞330与第一转接槽211稳定卡接,还可在第二轴塞340从转接通孔101伸出至第二转接槽221时,弹性抵触第二轴塞340,使得第二轴塞340与第二转接槽221稳定卡接,从而提高了转动连接结构的稳定性,并相应提高转动连接结构的使用寿命。

  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复位结构370的设置,还可通过施加大于复位结构370的弹性恢复力的外力轻松解除第一轴塞330与第一转接槽211的卡接关系和/或第二轴塞340与第二转接槽221的卡接关系,从而提高了转动连接结构的维修便利性和可更换性能。

  请参阅图4-6,在本实施例中,复位结构370包括中转件371、连接于中转件371和第一轴塞330之间的第一弹性件372,以及连接于中转件371和第二轴塞340之间的第二弹性件373,中转件371上开设有与第一连通孔相通的一转连通孔3711,中转件371上还开设有将一转连通孔3711连通至第二连通孔212的二转连通孔3712。在此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中转件371的设置,可在导电连接件通过第一连通孔进入一转连通孔3711,并通过一转连通孔3711转入二转连通孔3712再转入转接通孔101时,对导电连接件进行防护和支撑,从而稳定了表盖100’和表体200’之间的电连接关系。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通过第一弹性件372和第二弹性件373的设置可为复位结构370提供一定的弹性恢复力,优选地,上述第一弹性件372和第二弹性件373为弹簧。

  请参阅图2-3、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凸耳210还于第一转接槽211的槽底开设有贯通设置的第一拆轴孔213,第一拆轴孔213用于供外部推顶件穿入并推顶第一轴塞330,以解除第一轴塞330与第一转接槽211的卡接关系;第二凸耳220还于第二转接槽221的槽底开始有贯通设置的第二拆轴孔222,第二拆轴孔222用于供外部推顶件穿入并推顶第二轴塞340,以解除第二轴塞340与第二转接槽221的卡接关系。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通过第一拆轴孔213的设置,可于外部通过推顶件穿过该第一拆轴孔213对第一轴塞330施加一定的外力以解除第一轴塞330和第一转接槽211的卡接关系;通过第二拆轴孔222的设置,可于外部通过推顶件穿过该第二拆轴孔222对第二轴塞340施加一定的外力以解除第二轴塞340和第二转接槽221的卡接关系,从而提高了该转动连接结构的维修便利性和可更换性能。

  请参阅图4-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轴塞330的后侧还设有用于对位卡接于第一拆轴孔213内的轴塞定位件334。在此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轴塞定位件334与第一拆轴孔213对位卡接,一方面可提高第一轴塞330和第一转接槽211之间的定位精准度,从而相应提高了该转动连接结构的安装便利性,还相应提高了第一轴塞330和第一转接槽211之间卡接的稳定性;另一方面还利于通过推顶件对轴塞定位件334定点施加外力以解除第一轴塞330和第一转接槽211的卡接关系,从而提高了该转动连接结构的维修便利性和可更换性能。

  请参阅图4-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轴塞330的后侧延伸设置有轴塞限位件335,轴塞限位件335用于限位抵接第二连通孔212的孔底。在此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轴塞限位件335限位抵接第二连通孔212的孔底,可相应限制第一轴塞330脱离第一转接槽211,从而进一步保障第一轴塞330和第一转接槽211之间卡接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动连接结构通过先将与第一转接构件100一端套接的第一轴塞330与第一转接槽211卡接,实现了第一转接构件100和第一凸耳210之间的连接,再通过与第一转接构件100另一端套接的第二轴塞340与第二转接槽221卡接,实现了第二转接构件200和第二凸耳220之间的连接,从而实现了表盖100’和表体200’之间的转动连接;还通过依次连通设置的第一连通孔、转接通孔101、轴塞通孔331和第二连通孔212,建立起一条从盖端容置腔连通至体端容置腔的通道,利于构建表盖100’与表体200’之间的电连接关系;还通过第一密封环310在第一轴塞330套接于转接通孔101内时密封抵触转接通孔101的孔壁,并通过第二密封环320在第二轴塞340套接于转接通孔101内时密封抵触转接通孔101的孔壁,从而对第一转接构件100两端进行密封,使得液体无法浸入转接通孔101内,更无法通过相通的第一连通孔浸入盖端容置腔内,也无法通过相通的第二连通孔212浸入体端容置腔内,从而提高了该转动连接结构的防水性能。

  请参阅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翻盖式手表,其包括表盖100’和表体200’,还包括上述的转动连接结构。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表盖100’内部的各组件通过防水双面胶和/或防水膜实现粘连,并实现防水;上述表体200’内部的各组件通过防水双面胶和/或防水膜实现粘连,并实现防水。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该翻盖式手表在表盖100’盖合于表体200’之上时,用户可通过表盖100’获取时间等信息,而在表盖100’开启时,用于可基于表体200’实现电话、短信等功能。上述表盖100’和表体200’通过转动连接结构转动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动连接结构及翻盖式手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