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技术 > 测量测试> 一种面料加工用抗拉性检测装置独创技术10575字

一种面料加工用抗拉性检测装置

2021-04-08 18:46:59

一种面料加工用抗拉性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面料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面料加工用抗拉性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面料是指对衣物或是床上用品制作时所使用的原材料,面料是通过将纺纱进行一系列流程加工而成的,在对面料加工过程中需要对面料的抗拉性能进行检测,虽然市场上的抗拉性能检测装置的种类很多,但是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

  1.公告号为“CN207882075U”公开的专利名为“一种纺织品抗拉性检测装置”,解决了传统的检测装置结构复杂,价格昂贵,难以普及,另外装置上的用于康拉德弹性装置固定不变,不能满足对差异较大种类纺织品的检测工作,在对纺织品拉伸时受力不均,造成检测结果不够准确,但是该技术一次只能对一个面料进行检测,不能同时对两个面料进行检测对比,实用性较低,工作效率较慢;

  2.在对面料的两端进行固定时,需要单个对面料的两端进行固定工作,不能同步进行操作,操作较为复杂,费时费力;

  因此我们便提出了面料加工用抗拉性检测装置能够很好的解决以上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面料加工用抗拉性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传统的检测装置只能对一个面料进行检测,不能同时对两个面料进行检测对比,实用性较低,工作效率较慢,在对面料的两端进行固定时,需要单个对面料的两端进行固定工作,不能同步进行操作,操作较为复杂,费时费力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面料加工用抗拉性检测装置,包括壳体主体、横杆、传动齿轮、螺纹杆和伺服电机,所述壳体主体的中间内部轴承连接有横杆,且横杆的前端贯穿壳体主体,并且横杆的外侧面键连接有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的左右两侧面均啮合连接有齿条,所述壳体主体的中间内部开设有第一通槽,且第一通槽的内部设置有齿条,并且壳体主体的下方内部轴承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左端贯穿壳体主体的左侧面,且螺纹杆的左右两端外侧均螺纹连接有连接杆,并且连接杆的顶端螺钉固定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左侧设置有固定块,且固定块的左侧与第二通槽螺钉连接,所述壳体主体的左右两端内部均开设有第二通槽,且第二通槽的内部设置有连接杆和移动块,所述横杆的前端通过联轴器与伺服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接,且伺服电机与壳体主体为螺钉连接。

  优选的,所述齿条的外侧面螺钉固定有第一滑块,且齿条的前后两侧面均螺钉固定有压辊,并且2个齿条的移动方向相反。

  优选的,所述第一通槽的外侧面开设有第一滑槽,且第一滑槽的内部卡合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并且第一滑块与第一滑槽呈一一对应设置,同时第一滑槽的外侧固定有壳体主体。

  优选的,所述第二通槽的顶端外侧开设有第二滑槽,且第二通槽内部的空间与第二滑槽内部的空间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固定块的右侧面为凹凸状结构设置,且固定块的长度和宽度与移动块的长度和宽度均相同。

  优选的,所述移动块的顶端螺钉固定有第二滑块,且移动块的左侧面为凹凸状结构设置,并且移动块通过连接杆与螺纹杆构成滑动结构,同时第二滑块的外侧卡合滑动连接有第二滑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面料加工用抗拉性检测装置;

  (1)设置有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通过第一通槽的设置可使得壳体主体的前后两侧面均设置有压辊,通过第二通槽的设置可使得壳体主体的前后两侧面均设置有固定块和移动块,进而便于在壳体主体的前后两侧面同时同步对两个面料进行抗拉性检测工作,操作简单快捷,节省时间;

  (2)固定有连接杆,通过螺纹杆的旋转可同步带动左右两端外侧螺纹连接的连接杆同时向左侧移动,使得连接杆带动顶端的移动块与固定块进行凹凸配合贴合,进而便于同步对面料的两端进行夹紧固定,操作简单快捷,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螺纹杆与连接杆连接右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主体;2、横杆;3、传动齿轮;4、齿条;41、第一滑块;42、压辊;5、第一通槽;51、第一滑槽;6、螺纹杆;7、连接杆;8、第二通槽;81、第二滑槽;9、固定块;10、移动块;1001、第二滑块;11、伺服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面料加工用抗拉性检测装置,包括壳体主体1、横杆2、传动齿轮3、齿条4、第一滑块41、压辊42、第一通槽5、第一滑槽51、螺纹杆6、连接杆7、第二通槽8、第二滑槽81、固定块9、移动块10、第二滑块1001和伺服电机11,壳体主体1的中间内部轴承连接有横杆2,且横杆2的前端贯穿壳体主体1,并且横杆2的外侧面键连接有传动齿轮3,传动齿轮3的左右两侧面均啮合连接有齿条4,壳体主体1的中间内部开设有第一通槽5,且第一通槽5的内部设置有齿条4,并且壳体主体1的下方内部轴承连接有螺纹杆6,螺纹杆6的左端贯穿壳体主体1的左侧面,且螺纹杆6的左右两端外侧均螺纹连接有连接杆7,并且连接杆7的顶端螺钉固定有移动块10,移动块10的左侧设置有固定块9,且固定块9的左侧与第二通槽8螺钉连接,壳体主体1的左右两端内部均开设有第二通槽8,且第二通槽8的内部设置有连接杆7和移动块10,横杆2的前端通过联轴器与伺服电机11的输出端相连接,且伺服电机11与壳体主体1为螺钉连接;

  齿条4的外侧面螺钉固定有第一滑块41,且齿条4的前后两侧面均螺钉固定有压辊42,并且2个齿条4的移动方向相反,进而通过2个齿条4的移动方向相反,以便于两个压辊42进行反向移动对面料进行拉动;

  第一通槽5的外侧面开设有第一滑槽51,且第一滑槽51的内部卡合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41,并且第一滑块41与第一滑槽51呈一一对应设置,同时第一滑槽51的外侧固定有壳体主体1,通过第一滑槽51与第一滑块41的卡合滑动,保证齿条4稳定的移动;

  第二通槽8的顶端外侧开设有第二滑槽81,且第二通槽8内部的空间与第二滑槽81内部的空间相连通,通过第二通槽8内部的空间与第二滑槽81内部的空间相连通以便于后期第二滑块1001稳定的滑动带动移动块10稳定的进行移动;

  固定块9的右侧面为凹凸状结构设置,且固定块9的长度和宽度与移动块10的长度和宽度均相同,通过固定块9的右侧面为凹凸状结构设置,以便于后期与移动块10进行凹凸配合;

  移动块10的顶端螺钉固定有第二滑块1001,且移动块10的左侧面为凹凸状结构设置,并且移动块10通过连接杆7与螺纹杆6构成滑动结构,同时第二滑块1001的外侧卡合滑动连接有第二滑槽81,通过第二滑块1001的外侧卡合滑动连接有第二滑槽81,以便于保证移动块10稳定的移动。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面料加工用抗拉性检测装置时,首先,如附图2-3所示将整个装置移动到工作区域内,到达工作区域后将两个面料一一放置在壳体主体1前后两侧面的压辊42上,再将两个面料的两端插入固定块9与移动块10之间,接着如附图1和附图3-5所示手动旋转螺纹杆6的左端,螺纹杆6在旋转时带动左右两端外侧螺纹连接的连接杆7同步向左进行移动,进而使得连接杆7带动顶端的移动块10向左移动,这时移动块10顶端的第二滑块1001在第二滑槽81内进行卡合滑动,从而保证移动块10稳定的进行移动,进而使得两组移动块10与固定块9接触,由于固定块9的内侧面为凹凸状,移动块10的外侧面为凹凸状,进而便于固定块9和移动块10很好的进行凹凸接触,提高了对面料夹紧的稳固性,操作简单,只需选择螺纹杆6就能对两组移动块10同步进行控制;

  两个面料的两端固定好后,如附图2所示将伺服电机11与外界的电源相连接,伺服电机11的输出端带动横杆2进行旋转,使得横杆2带动外侧键连接的传动齿轮3进行旋转,如附图1所示,传动齿轮3在旋转时带动左侧啮合连接的齿条4向下移动,传动齿轮3在旋转时带动右侧啮合连接的齿条4向上移动,进而左侧的齿条4同步带动前后两侧面的压辊42向下移动对面料向下拉动,如附图1-3所示,同时右侧的齿条4同步带动前后两侧面的压辊42向上移动对面料向上拉动,进而便于很好的同步对两个面料的抗拉性进行检测,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面料加工用抗拉性检测装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