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技术 > 测量测试> 用于罐内涂膜检测仪的检测柱独创技术19815字

用于罐内涂膜检测仪的检测柱

2021-04-08 23:38:08

用于罐内涂膜检测仪的检测柱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两片罐检测装置领域,尤其涉及用于罐内涂膜检测仪的检测柱。

  背景技术

  全喷涂是通过全喷机在空罐内壁喷上一层很薄涂料的过程。在金属饮料罐的生产中,无论是对三片的罐体或是两片的罐体,罐内全喷涂都是一个重要的工艺过程。其目的是为了保证罐内物料和金属不直接接触,以及防止出现氧化、硫化和锈蚀等问题。罐内涂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罐内物料的保质期,因此现有的罐体在加工过程中,为了确保其罐体内部涂膜的完整性,通常会有对应的罐内涂膜完整性的检测流程。

  随着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罐体的加工生产线也逐渐向自动化转型,其中罐内涂膜完整性流程也是一样,现有市场中对应的罐内涂膜完整性测定仪,该仪器是金属包装行业的常用仪器,主要用于空罐内涂膜完整性检测,现有的检测仪器是使测试主轴、电解液、待测罐体和刀座机构形成电回路,之后通过测定电流值反映涂膜的完整性、内涂膜致密性。该种仪器检测时上述四者缺一不可,而这也导致该种仪器在应用到生产线的过程中,每次检测都需要人工或者机械爪将待测罐体放置到刀座机构上,定位困难,检测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罐内涂膜检测仪的检测柱,包括第二罐顶座、穿过第二罐顶座且仅能沿着第二罐顶座竖直方向移动的调节液位柱、用于驱动调节液位柱竖直方向上移动的调节升降结构、用于接触待测罐体外部的上侧头组件以及用于与罐内电解液直接接触的测量电极探针,调节升降结构设置于调节液位柱的上方并与之连接固定,上侧头组件和测量电极探针均设置于第二罐顶座的下端面,导电时,上侧头组件、待测罐体、电解液以及测量电极探针形成电回路。本方案通过上述设置,将电极探针与上侧头组件均设置在同一端,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检测结构,待测罐体无需再进行底部的定位,能够配合输送线直接检测,在保证检测结果准确的同时,检测效率更加快速,便捷。

  本发明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用于罐内涂膜检测仪的检测柱,包括第二罐顶座、穿过所述第二罐顶座且仅能沿着所述第二罐顶座竖直方向移动的调节液位柱、用于驱动所述调节液位柱竖直方向上移动的调节升降结构、用于接触待测罐体外部的上侧头组件以及用于与罐内电解液直接接触的测量电极探针,所述调节升降结构设置于所述调节液位柱的上方并与之连接固定,所述上侧头组件和所述测量电极探针均设置于所述第二罐顶座的下端面,导电时,所述上侧头组件、待测罐体、电解液以及测量电极探针形成电回路。

  进一步地,所述上侧头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二罐顶座的支座、扭力弹簧以及通过所述扭力弹簧可转动的固定于所述支座上的接触块,所述接触块采用导电材料制成,导电时,所述接触块、电解液和测量电极探针形成电回路。

  进一步地,所述上侧头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二罐顶座顶部端面的7型架、贯穿且能够沿着所述第二罐顶座和7型架滑动的刀口杆以及调节弹簧,所述刀口杆的杆身设有凸出部,所述调节弹簧套设在刀口杆上一端固定于7型架,另一端卡于所述凸出部,所述刀口杆采用导电材料制成,导电时,所述刀口杆、电解液和测量电极探针形成电回路。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柱还包括用于检测待测罐体内部电解液是否灌满的满罐水位探针以及满罐共地探针,所述满罐共地探针设置于所述第二罐顶座的下端面,所述满罐水位探针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罐顶座,所述满罐水位探针的下端比所述第二罐顶座的下端面凸出,导电时,所述满罐水位探针、电解液和满罐共地探针形成电回路。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升降结构包括升降丝杆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升降丝杆转动的电机,所述调节液位柱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升降丝杆,所述电机带动所述升降丝杆转动时,所述调节液位柱能够沿着第二罐顶座升降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罐顶座下端面还设有用于引导罐内电解液满罐溢出的引流条,所述引流条设置于所述第二罐顶座下端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用于罐内涂膜检测仪的检测柱还包括用于带动检测柱竖直方向移动的检测升降装置,包括上固定板、下固定板、若干用于连接所述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的支柱、可沿着所述支柱滑动的滑套、固定于所述滑套的安装架、用于包裹电线和气管的坦克链以及升降气缸,所述检测柱固定于所述安装架,所述升降气缸的推杆与所述安装架的底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柱设有用于防止所述第二罐顶座直接压坏待测罐体的缓冲结构,所述缓冲结构包括限位板、若干将所述限位板和所述第二罐顶座连接的连接柱以及用于包裹电线和气管的U型软管,所述限位板和所述第二罐顶座分别设置于所述安装架的相对两个面,所述连接柱穿过所述安装架且能够沿着所述安装架滑动,若干所述连接柱环形间隔设置。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的用于罐内涂膜检测仪的检测柱,包括第二罐顶座、穿过第二罐顶座且仅能沿着第二罐顶座竖直方向移动的调节液位柱、用于驱动调节液位柱竖直方向上移动的调节升降结构、用于接触待测罐体外部的上侧头组件以及用于与罐内电解液直接接触的测量电极探针,调节升降结构设置于调节液位柱的上方并与之连接固定,上侧头组件和测量电极探针均设置于第二罐顶座的下端面,导电时,上侧头组件、待测罐体、电解液以及测量电极探针形成电回路。本方案通过上述设置,将电极探针与上侧头组件均设置在同一端,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检测结构,待测罐体无需再进行底部的定位,能够配合输送线直接检测,在保证检测结果准确的同时,检测效率更加快速,便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用于罐内涂膜检测仪的检测柱优选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用于罐内涂膜检测仪的检测柱部分结构的正视图;

  图3是本发明用于罐内涂膜检测仪的检测柱的实施例一的半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用于罐内涂膜检测仪的检测柱的实施例二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用于罐内涂膜检测仪的检测柱优选实施方式的局部剖视图。

  图中:6、用于罐内涂膜检测仪的检测柱;61、第二罐顶座;611、引流条;62、调节液位柱;63、调节升降结构;631、升降丝杆;632、电机;641、支座;642、接触块;643、7型架;644、刀口杆;645、调节弹簧;65、测量电极探针;66、满罐水位探针;67、满罐共地探针;8、检测升降装置;81、上固定板;82、下固定板;83、支柱;84、滑套;85、升降气缸;86、坦克链;9、缓冲结构;91、限位板;92、连接柱;93、U型软管;30、罐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本发明用于罐内涂膜检测仪的检测柱6如图1-图5所示,用于罐内涂膜检测仪的检测柱6,包括第二罐顶座61、穿过第二罐顶座61且仅能沿着第二罐顶座61竖直方向移动的调节液位柱62、用于驱动调节液位柱62竖直方向上移动的调节升降结构63、用于接触待测罐体30外部的上侧头组件以及用于与罐内电解液直接接触的测量电极探针65,调节升降结构63设置于调节液位柱62的上方并与之连接固定,上侧头组件和测量电极探针65均设置于第二罐顶座61的下端面,导电时,上侧头组件、待测罐体30、电解液以及测量电极探针65形成电回路。本方案通过上述设置,将电极探针与上侧头组件均设置在同一端,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检测结构,待测罐体30无需再进行底部的定位,能够配合输送线直接检测,在保证检测结果准确的同时,检测效率更加快速,便捷。

  本实施例中的检测柱能够完成对罐体30内部涂膜完整性的检测,其结构对比以往传统的检测仪也存在较大的不同,其中最大的区别在于传统方案对罐体30外部接触需要将罐体30放置在刀座机构上,而本方案是通过设置在第二罐顶座61的上侧头组件来接触罐体30顶部的边缘来实现对罐体30外部接触,该种方式使得上侧头组件与测量电极探针65一同移动,可随着检测升降装置8升降一并接触或远离罐体30,罐体30无需放置在刀座机构上,无需定位,可直接通过输送装置输送罐体30,无需通过机械手夹持运输,减少了成本且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方案中的上侧头组件的实施方式有多种:以下为两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所述上侧头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二罐顶座61的支座641、扭力弹簧以及通过所述扭力弹簧可转动的固定于所述支座641上的接触块642。由于第二罐顶座61是随着检测升降装置8实现升降移动,在进行检测的过程中,若接触块642直接硬性接触待测罐体30,则罐体30可能会出现被直接压裂的风险,对此,该实施例通过扭力弹簧的设计,将接触块642套装在扭力弹簧上,在接触块642接触接触到待测罐体30的顶部边缘时,接触块642能够向上转动不至于直接压坏罐体30,同时扭力弹簧自身的弹力也能够带动接触块642反向转动使得接触块642与待测罐体30的顶部边缘紧密接触。确保检测的准确性。同时所述接触块642采用导电材料制成,在进行检测时,所述接触块642、电解液和测量电极探针65形成电回路,电控箱可通过检测此时的电阻值情况判断罐内涂膜是否完整。

  实施例二:所述上侧头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二罐顶座61顶部端面的7型架643、贯穿且能够沿着所述第二罐顶座61和7型架643滑动的刀口杆644以及调节弹簧645,所述刀口杆644的杆身设有凸出部,所述弹簧套设在刀口杆644上且一端固定于7型架643,另一端卡于所述凸出部。该实施例中为了防止待测罐体30发生被刀口杆644压坏的风险,同样的也对应的设计了调节弹簧645,其中当上侧头组件随着检测升降装置8实现下降,刀口杆644会直接接触到待测罐体30的顶部边缘,此时若上侧头组件继续下降,则刀口杆644会沿着第二罐顶座61向上升起,防止直接压坏罐体30,同时刀口杆644向上升起会使凸出部靠近7型架643,此处两者之间的调节弹簧645则受力收缩。调节弹簧645自身舒张的作用力也带动刀口杆644与待测罐体30的顶部边缘紧密接触,确保检测的准确性。同时所述刀口杆644采用导电材料制成,在进行检测时,所述刀口杆644、电解液和测量电极探针65形成电回路,电控箱可通过检测此时的电阻值情况判断罐内涂膜是否完整。

  优选的,上述的接触块642和刀口杆644为一个或者多个时均能完成检测罐内涂膜完整性的功能,但是在仅有一个接触块642或刀口杆644接触待测罐体30时,容易因为接触不稳定而导致罐体30倾斜,因此,可采用若干个接触块642或刀口杆644配合使用,若干个接触块642或刀口杆644均环形间隔设置在第二罐顶座61的底部。其中本实施例采用两个相对设置,刚好能够在两端压住待测罐体30,保持检测时罐体30的平稳,防止罐体30内电解液倾斜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本检测柱较以往的传统的检测仪器还具有用于调节罐体30内液位高度的液位调节结构,由于本方案中的待测罐体30是通过输送装置依次通过注水柱、检测柱和吸水管,其中在注入电解液的流程中,若罐体30的液位过高则在输送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罐体30电解液洒出的风险,该种情况不但造成了检测仪器的污染,电解液洒出而接触没有涂层的罐切口边缘时,则会出现检测数据不正确的问题。因此,本方案对应的设置了能仅沿着所述第二罐顶座61竖直方向移动的调节液位柱62以及用于驱动所述调节液位柱62竖直方向上移动的调节升降结构63。其中调节液位柱62的大小小于罐体30开口,可以进入到罐体30内,测量电极探针65设置在调节液位柱62的侧边上。调节液位柱62上设置有凹陷的滑槽,对应的第二罐顶座61设有能沿滑槽滑动的突出滑块。通过该设置前方注入电解液流程所需注入的电解液减少,在输送过程中不会出现罐内电解液洒出的问题,同时液位调节结构能够使得罐内电解液的液位高度满足检测需要,确保检测的准确性。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调节升降结构63的作用是驱动调节液位柱62竖直方上下移动,其实现方式有多种,以下为一种可实行的方式:所述调节升降结构63包括升降丝杆631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升降丝杆631转动的电机632,所述调节液位柱62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升降丝杆631,所述电机632带动所述升降丝杆631转动时,所述调节液位柱62能够沿着第二罐顶座61升降滑动。在检测柱运行时,第二罐顶座61随着检测升降装置8下降直至第二罐顶座61接触到罐体30顶部,此时调节液位柱62部份进入罐体30内,且罐体30的电解液液位较低,调节升降结构63便在电控箱的控制下启动,电机632转动带动升降丝杆631转动,调节液位柱62便在升降丝杆631的转动下向下方罐体30内移动,在浸入电解液后使电解液的液位升高直到满足检测所需高度。

  优选的,检测柱还设有用于检测待测罐体30内部电解液是否灌满的满罐水位探针66以及满罐共地探针67,所述满罐共地探针67设置于所述第二罐顶座61的下端面,所述满罐水位探针66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罐顶座61,所述满罐水位探针66的下端比所述第二罐顶座61的下端面凸出。本方案中满罐水位探针66以及满罐共地探针67均是配合上方的液位调节结构设置,由于调节升降结构63在带动调节液位柱62向下移动的过程中,电解液的液位高度也会随之向上提升但是若没有具体检测液位高度的结构,则可能出现调节升降结构63的电机632转动没能够及时停止,调节液位柱62一直向下移动使电解液的液位高度直接过高溢出。该种情况不但会对仪器造成污染,同时当液位过高溢出时,可能会有电解液接触或残留在罐体30顶部边缘甚至直接与所述上侧头组件直接接触,影响了罐体30内部涂膜检测的准确性。因此在调节液位高度时,随着电解液液位高度不断上升直至接触到所述满罐水位探针66时,此时满罐共地探针67在电解液中,所述满罐水位探针66、电解液和满罐共地探针67形成电回路,并反馈至电控箱,电控箱控制调节升降结构63的电机632停止转动,此时调节液位柱62便停止向下移动,确保液位不会溢出,同时液位高度也能够满足检测需要。

  优选的,所述第二罐顶座61下端面还设有用于引导罐内电解液满罐溢出的引流条611,所述引流条611设置于所述第二罐顶座61下端面上。在上述液位调节结构的调节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调节液位柱62下降太快或者注入电解液太多,导致罐内液位可能满罐溢出,此时电解液直接与第二罐顶座61的底端面接触,该接触为面接触,电解液不会快速流出,甚至会残留在罐体30的顶部的边缘,后续可能跟上测头组件接触,影响了检测结果。而通过上述设置后,将罐内电解液满罐后的面接触转为线接触,之后引流条611能够快速将电解液引导流出,防止电解液接触到罐体30边缘或者接触到上侧头组件影响检测效果。优选的,引流条611有两条,两引流条611平行设置在罐顶座的底端面上,引流条611的截面现状呈半圆形状,电解液接触到引流条611会快速汇聚在弧形下端之后排出。

  本实施例中的所述检测升降装置8包括上固定板81、下固定板82、若干用于连接所述上固定板81和下固定板82的支柱83、可沿着所述支柱83滑动的滑套84、固定于所述滑套84的安装架、用于包裹电线和气管的坦克链86以及升降气缸85,所述检测柱固定于所述安装架,所述升降气缸85的推杆与所述安装架的底板固定连接。在常规状态下,为了输送装置能够将罐体30输送到主检测机构的正下方,此时升降气缸85会启动,升降气缸85推杆将安装架向上推动,安装架沿着支柱83向上滑动并保持,直到待测罐体30被定位机构的定位完成后,升降气缸85才将气缸推杆收缩,带动安装架沿着支柱83向下移动,同时带动检测柱向下接触待测罐体30。

  由于检测柱直接固定在安装架上,且随着检测升降装置8一并进行升降移动,在下降过程中,检测柱的第二罐顶座61会直接接触到罐体30便可能直接将待测罐体30压坏。因此本实施例的所述检测柱设有用于防止所述第二罐顶座61直接压坏待测罐体30的缓冲结构9,所述缓冲结构9包括限位板91、若干将所述限位板91和所述第二罐顶座61连接的连接柱92以及用于包裹电线和气管的U型软管93,所述限位板91和所述第二罐顶座61分别设置于所述安装架的相对两个面,所述连接柱92穿过所述安装架且能够沿着所述安装架滑动,若干所述连接柱92环形间隔设置。通过上述设计后,在常态下,受检测柱自身的重量,若干连接柱92均滑动在安装架下方;之后在工作状态下,检测升降装置8带动安装架上的检测柱一并向下移动,第二罐顶座61在接触到罐体30的顶部边缘后不会继续向下移动,而是受罐体30顶起,连接柱92相对于安装架向上移动,此时检测柱是通过自身重量压在待测罐体30上,不会将罐体30直接压坏。优选的,U型软管93能够在升降的过程中给气管和电线起到引导作用,防止气管和电线在升降移动的过程中相互缠绕甚至发生故障影响装置的运行使用。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用于罐内涂膜检测仪的检测柱.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