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技术 > 医学兽医> 穿心莲内酯在制备脂代谢异常相关疾病药物中的应用独创技术37112字

穿心莲内酯在制备脂代谢异常相关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2021-03-21 23:32:49

穿心莲内酯在制备脂代谢异常相关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具体的是涉及一种穿心莲内酯在制备脂代谢异常相关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脂代谢异常是指血浆及其他组织器官中脂质及其代谢产物质的异常,常伴有胆固醇或甘油三酯(TG)水平的升高,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脂代谢紊乱是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动脉粥样硬化(AS)、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发病关键影响因子。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饮食呈富余化趋势,因血脂升高导致的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心血管脂代谢异常导致的慢性疾病率逐年升高,并呈年轻化趋势。我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高达18.6%,其中高胆固醇血症占2.9%,高甘油三酯血症占11.9%,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占7.4%。临床统计表明,近年来心肌梗死病死亡人数中77%是由于高血脂造成的。其中,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是全球常见多发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质量。NAFLD是指除酒精外其他因素所致的肝细胞内脂肪过度沉积的病理综合征。近年随着肥胖及相关代谢综合征全球化趋势,NAFLD在我国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日趋低龄化,国内报道肥胖儿童和青少年中NAFLD的检出率高达23.3%~59.6%,显著高于国外。如何控制血脂代谢异常、遏止心脑血管病迅猛增长势头,已成为我国公共卫生事业面临的严重挑战。

  降低血脂对于治疗脂代谢异常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因而,降血脂药物已成为近年来药物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临床应用的降血脂药主要有他汀类、贝特类、烟酸类、胆酸鳌合剂类等。其中他汀类药治疗效果最好,能有效地降低血清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三酰甘(TG),其副作用是大剂量服用会产生肌毒和升高肝转氨酶。贝特类降甘油三酯效果显著,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和肾功能损伤。而缓释烟酸在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方面表现良好,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和肝肾副作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依替米贝和胆酸螯合剂考来维仑主要降低LDL-C,但这些药物也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如面部或舌咽部水肿,以及脂溶性维生素缺失。

  用天然药物改善血脂异常具有一定效果,使用相对安全,适宜长期服用。近年来,关于中药活性成分改善血脂异常有很多报道,也筛选出了一批有效的天然产物,但大多数研究只停留在药效学研究,在治疗机制和药理作用环节方面研究较少。

  穿心莲内酯(andrographolide,AP)是穿心莲的主要活性成分,穿心莲为爵床科植物穿心莲(Andrographis)的全草或叶。又名春莲秋柳、一见喜、榄核莲、苦胆草、金香草、金耳钩、印度草和苦草。有清热解毒、消炎、消肿止痛作用。主治细菌性痢疾、尿路感染、急性扁桃体炎、肠炎、咽喉炎、肺炎和流行性感冒,外用可治疗疮疖肿毒和外伤感染。在亚洲许多国家广泛用于治疗病毒感染、糖尿病、风湿关节炎、咽喉炎和腹泻。随着对穿心莲的研究不断深入,最近有报道穿心莲及其类类似物穿心莲表现出良好的癌症(Satyanarayana et al.,Science 2003,299,363-370)治疗,并在治疗或预防艾滋病、阿尔茨海默氏病和肝炎取得了进展,虽然目前发现少量有关于穿心莲内酯在调节脂代谢紊乱疾病方面的研究报道,但是至今没有看到关于穿心莲内用于调节脂代谢紊乱疾病药理作用机制的研究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穿心莲内酯在作为制备脂代谢异常相关疾病药物中的应用,以解决穿心莲内酯目前常仅局限用于抗肿瘤和抗病毒以及现有脂代谢异常相关疾病药物副作用较大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穿心莲内酯在如下至少一方面的应用:

  作为抑制脂质合成的调节剂;

  作为降低极低密度脂蛋白形成与分泌的调节剂。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用于抑制脂质合成或降低极低密度脂蛋白形成与分泌的药物。所述药物包括有效剂量的穿心莲内酯。

  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干扰HNF4α与PGC-1α作用的方法。所述干扰HNF4α与PGC-1α作用的方法包括将有效剂量的穿心莲内酯或本发明用于抑制脂质合成或降低极低密度脂蛋白形成与分泌的药物与具有表达HNF4α的细胞细胞接触的步骤。

  同时,还提供了一种下调基因MTP、APOB和PLA2G12B表达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有效剂量的穿心莲内酯或本发明用于降低极低密度脂蛋白形成与分泌的药物与具有表达MTP、APOB和PLA2G12B的细胞接触的步骤。

  以及,还提供了一种下调基因SREBP-1、FASN、SCD-1表达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有效剂量的穿心莲内酯或本发明用于抑制脂质合成的药物与具有表达SREBP-1、FASN、SCD-1的细胞接触的步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穿心莲内酯的应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经实验证明,所述穿心莲内酯能够下调包括基因FASN、SCD-1、SREBP-1表达等作用,同时干扰HNF4α与PGC-1α相互作用,下调其MTP、APOB和PLA2G12B的表达,从而降低脂质合成和/或降低极低密度脂蛋白形成与分泌,因此,将所述穿心莲内酯作为降低脂质合成和/或降低极低密度脂蛋白形成与分泌调节剂,能够有效下调SREBP1c、FASN、SCD1表达实现降低脂质合成,还能抑制极低密度脂蛋白形成和分泌,具体的如干扰HNF4α与PGC-1α相互作用和下调包括基因下调MTP、APOB和PLA2G12B表达。

  本发明用于抑制脂质合成或降低极低密度脂蛋白形成与分泌的药物由于含有有效剂量的穿心莲内酯,因此,所述药物能够下调脂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降低脂质合成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形成和分泌,以降低血脂和降低肝脏内脂质含量,最终起到预防和/或治疗脂代谢异常相关疾病的作用。另外,由于穿心莲内酯是天然药物的有效成分,疗效好,毒副作用小。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为实施例1中AP对HNF4α-LBD活性及VLDL分泌相关基因启动子转录活性的影响图;其中,图1-A为AP对HNF4α-LBD活性的影响图,图1-B为AP对APOB启动子转录活性的影响图,图2-C为AP对MTP启动子转录活性的影响图,图2-D为AP对PLA2G12B启动子转录活性的影响图,且n=4,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P<0.001;

  图2为实施例2中对照组和给药组中AP为10μmol/L对Huh-7细胞脂代谢关键基因mRNA表达影响图;其中,图2-A至图2-C为AP对参与VLDL装配和分泌相关基因mRNA表达影响图;图2-D至图2-G为AP对参与调控脂肪酸和甘油三酯生物合成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图;且n=4,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P<0.001;

  图3为实施例3中不同浓度穿心莲内酯对小鼠原代肝细胞脂滴水平的影响图;其中,图3-A为AP小鼠原代肝细胞脂滴荧光染色图;图3-B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中胞内脂滴荧光区域统计柱状图;图3-C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中胞内甘油三酯水平图;且n=4,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P<0.01,***P<0.001;

  图4为实施例4中对照组和给药组中AP为100mg/kg/天短期加药对小鼠肝脏中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影响图;其中,图4-A至图4-C为AP对参与VLDL装配和分泌相关基因mRNA表达影响图;图4-D至图4-F为AP对参与调控脂肪酸和甘油三酯生物合成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图;且n=6,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图5为实施例5中普通组、高脂组和高脂加药组中AP对高脂小鼠血脂的影响图;其中,图5-A至5-D为CD小鼠、HFD小鼠及HFD+AP小鼠血清中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C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水平,图5-E为CD小鼠、HFD小鼠及HFD+AP小鼠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变化,图5-F为CD小鼠、HFD小鼠及HFD+AP小鼠VLDL分泌率的检测。G:CD小鼠、HFD小鼠及HFD+AP小鼠血清中ApoB水平,图5-H为CD小鼠、HFD小鼠及HFD+AP小鼠肝脏蛋白western blot结果。且n=8,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P<0.01,***P<0.001。#P<0.05,##P<0.01,###P<0.001;

  图6为实施例5中普通组、高脂组和高脂加药组中AP对高脂小鼠肝脏组织的影响图;其中,图6-A为CD小鼠、HFD小鼠及HFD+AP小鼠肝脏中甘油三酯(TG)的水平,图6-B至6-C为CD小鼠、HFD小鼠及HFD+AP小鼠血清中ALT、AST水平,图6-D为CD小鼠、HFD小鼠及HFD+AP小鼠肝脏及油红、HE染色;且*P<0.05,**P<0.01,***P<0.001。#P<0.05,##P<0.01,###P<0.00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与附表,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文中涉及的相关专用名称的解释:

  穿心莲内酯(andrographolide,AP):是从植物穿心莲中提取得到的活性成分,药性和毒性试验结果显示,在急性毒性实验中,小鼠灌服穿心莲内酯的LD50在40g/kg以上,小鼠每日最大耐受量为110.25g/kg。亚急性毒性实验中,对大鼠或家兔灌服穿心莲内酯1g/kg,每日1次,连续7日,未见明显的毒性。穿琥宁注射液84m g/kg腹腔注射每日1次,连续10天,无明显毒性作用。

  肝细胞核因子4α(HNF4α):是核激素受体超家族的一种保守性的配体依赖性转录因子,主要表达于肝脏、肾脏、肠道。

  分泌型的磷脂酶A2G12B(PLA2G12B):是分泌型磷脂酶家族的成员之一,主要在小鼠肝脏和小肠中表达。

  PGC-1α:辅助激活因子-1α(PPARγcoactivator-1α)

  FASN: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

  SCD-1:硬脂酰辅酶A1

  ACACα:乙酰辅酶A羧化酶α

  MTP:微粒体甘油三酯转运蛋白(microsimal triglyceride transfer protein)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是由肝脏利用乳糜颗粒残粒、胆汁酸、脂肪酸、糖和蛋白质的中间代谢物与肝脏内合成的载脂蛋白组成的一种脂蛋白,在肝细胞中组装合成并携带脂类,是将肝脏脂质分泌输出到外周组织的主要途径。

  脂质代谢异常:是先天性或获得性因素造成的血液及其他组织器官中脂质及其代谢产物质和量的异常,其具体病症主要包括高脂蛋白血症等。

  本发明的发明人基于大量研究发现,穿心莲内酯具有下调脂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以降低血脂和肝脂的等相关作用,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穿心莲内酯在下文相关方面的应用。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穿心莲内酯在如下至少一方面的应用:

  (1)作为抑制脂质合成的调节剂;

  (2)作为降低极低密度脂蛋白形成与分泌的调节剂。

  经发明人构建的相关实验得知,所述穿心莲内酯作为活性成分,能够有效下调脂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或降低脂质合成过程,抑制或降低极低密度脂蛋白形成和分泌过程,最终达到降低肝脂和血脂的作用,从而改善脂代谢异常相关疾病。

  如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穿心莲内酯具有下调包括基因SREBP-1、FASN、SCD-1表达的作用。因此,所述穿心莲内酯可以被用于下调包括基因SREBP-1、FASN、SCD-1表达的调节剂,以及进一步可以用于制备下调包括基因SREBP-1、FASN、SCD-1表达的相关药物,以有效下调脂质合成如抑制肝脏脂质合成过程中的相关基因表达,从而实现抑制脂质合成如抑制肝脏脂质合成,达到降低相关细胞如肝脏细胞脂质形成以达到降脂如降肝脂作用,从而改善脂代谢异常相关疾病的临床效果。

  研究发现,HNF4α是调节肝脏脂代谢的重要转录因子。是细胞核受体超家族的成员之一,HNF4α在肝脏中高表达,接下来依次是肾、小肠、结肠和胰腺细胞。其作用模式是:HNF4α蛋白含有锌指结构,以同源二聚体的形式结合在DNA上,其识别位点是同向重复的AGGTCA元件,通过招募转录辅激活因子和其他辅助蛋白,上调靶基因的表达。在肝脏组织中,HNF4α仅定位于细胞核中,调控大量基因的组成型表达,这些基因编码的蛋白包括各种酶、转运蛋白、其他核受体以及大部分肝脏特异性表达的基因。而发明人在研究发现,所述穿心莲内酯具有调节HNF4α与PGC-1α相互作用,从而下调其下游靶相关基因表达,其中,下调其下游靶相关基因包括MTP、APOB和PLA2G12B。因此,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穿心莲内酯作可以为HNF4α调节剂的应用,以及进一步可以用于制备调节HNF4α与PGC-1α相互作用的相关药物,从而有效调节HNF4α与PGC-1α相互作用,以下调其下游相关靶基因的表达,从而降低极低密度脂蛋白形成和分泌,最终降低如肝脂作用和降低血脂的作用,从而改善脂代谢异常相关疾病的临床效果。

  由于所述穿心莲内酯具有下调HNF4α/PGC-1α下游相关靶基因包括MTP、APOB和PLA2G12B等的表达的作用。因此,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穿心莲内酯作为下调包括基因MTP、APOB和PLA2G12B表达的调节剂的应用,以及进一步可以用于制备调节HNF4α与PGC-1α相互作用的相关药物,从而实现降低极低密度脂蛋白形成和分泌,最终降低如肝脂作用和降低血脂的作用,从而改善脂代谢异常相关疾病的临床效果。

  基于上文所述穿心莲内酯能够有效下调脂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降低脂质合成以及抑制极低密度脂蛋白形成和分泌过程等作用,所述穿心莲内酯可以被用于制备预防和/或治疗脂代谢异常相关疾病药物,进一步是作为制备抑制脂质合成的药物或降低极低密度脂蛋白形成与分泌的药物。具体如上文所述的,所述穿心莲内酯可以被用于制备下调包括基因SREBP-1、FASN、SCD-1表达的药物、被用于制备调节HNF4α与PGC-1α相互作用的药物、被用于制备下调包括基因MTP、APOB和PLA2G12B表达的药物。那么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预防和/或治疗脂代谢异常相关疾病的药物,进一步提供了一种用于抑制脂质合成或降低极低密度脂蛋白形成与分泌的药物,具体提供了一种下调包括基因SREBP-1、FASN、SCD-1表达的药物、调节HNF4α与PGC-1α相互作用的药物、下调包括基因MTP、APOB和PLA2G12B表达的药物。所述药物包括有效剂量的活性成分穿心莲内酯。另外,所述药物还可以包括能够有效预防和/或治疗脂代谢异常相关疾病的其他活性成分,此处所述的“有效”是单独预防和/或治疗脂代谢异常相关疾病有临床效果的成分,也可以是与穿心莲内酯进行复合后能够提高穿心莲内酯预防和/或治疗脂代谢异常相关疾病有临床效果的成分。所述“有效剂量”是指能够预防和/或治疗脂代谢异常相关疾病的有效量,是指足以对个体显示益处或临床意义的穿心莲内酯的量。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给药的实际量或剂量以及给药时程将取决于被预防或治疗的疾病的性质和严重性、被预防或治疗的受试者的年龄和一般状况以及给药方式等。如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穿心莲内酯在所述药物中的有效剂量为50-100mg/kg,如经动物实验,穿心莲内酯的有效剂量为50-100mg/kg,具体的可以是实验小鼠口服有效剂量为50-100mg/kg。其中,所述脂代谢异常相关疾病包括高脂血症、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包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中的至少一种。

  另外,所述药物还可以进一步包括药学上可接受的穿心莲内酯的载体(辅料)成分。所述药学上可接受的穿心莲内酯的载体成分可以根据所述药物给药方式制备的相应剂型的相应载体。只要是能够负载所述穿心莲内酯,并有利于其稳定和被吸收的符合医药要求的载体均在本发明公开的范围。因此,依据所述载体的选择,所述药物的剂型可以是口服剂型、注射剂型中的至少一种。

  因此,所述药物由于含有上文的穿心莲内酯,由此,所述药物能够有效下调脂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具体可以下调包括基因SREBP-1、FASN、SCD-1表达;同时调节HNF4α与PGC-1α相互作用,从而下调其下游靶相关基因包括MTP、APOB和PLA2G12B表达,从而抑制脂质合成和抑制极低密度脂蛋白形成和分泌过程,最终降低如肝脂作用和降低血脂的作用,从而改善脂代谢异常相关疾病的临床效果。另外,由于穿心莲内酯是天然药物的有效成分,疗效好,毒副作用小,安全。

  又一方面,基于上文所述穿心莲内酯的应用和含有所述穿心莲内酯的药物,一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干扰HNF4α与PGC-1α作用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有效剂量的所述穿心莲内酯或上文所述药物与具有表达HNF4α的细胞接触的步骤。通过所述方法能够有效干扰所述细胞中HNF4α与PGC-1α的接触,以下调其下游相关靶基因的表达,从而降低极低密度脂蛋白形成和分泌,最终降低肝脂作用和降低血脂的作用,从而改善脂代谢异常相关疾病的临床效果。

  另一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下调基因MTP、APOB和PLA2G12B表达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有效剂量的穿心莲内酯或上文所述药物与具有表达MTP、APOB和PLA2G12B的细胞接触的步骤。通过所述方法能够有效降低极低密度脂蛋白形成和分泌,最终降低肝脂作用和降低血脂的作用,从而改善脂代谢异常相关疾病的临床效果。

  再一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下调SREBP-1、FASN、SCD-1表达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有效剂量的穿心莲内酯或上文所述药物与具有表达SREBP-1、FASN、SCD-1的细胞接触的步骤。通过所述方法能够有效下调脂质合成如下调肝脏脂质合成的相关基因表达,从而实现抑制或降低脂质合成如抑制肝脏脂质合成,达到降低相关细胞如肝脏细胞脂质形成以达到降脂如降肝脂作用,从而改善脂代谢异常相关疾病的临床效果。

  其中,上述的细胞如具有表达HNF4α的细胞、具有表达SREBP-1、FASN、SCD-1的细胞和具有表达具有表达MTP、APOB和PLA2G12B的细胞可以但不仅仅为肝细胞、肝癌细胞,还可以是其他组织部分的相关细胞,如肾脏、肠道等中相关细胞。

  其次,上文各实施例中的所述穿心莲内酯可以按照现有常规方法从甘草原药材中提取,当然也可以设计新的提取方法从甘草原药材中提取。

  现结合具体实例,对穿心莲内酯用于抑制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应用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检测穿心莲内酯(AP)对VLDL合成和分泌关键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影响的实验:

  (1)实验方法如下:

  A.检测穿心莲内酯(AP)对VLDL合成和分泌关键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实验组:将293T细胞以2.0×104/孔的密度接种在96板上,每组3个复孔。对于启动子活性检测实验,待细胞贴壁后,使用Lipofectamine3000转染试剂将内参质粒pRL-TK、报告质粒pGL3-PLA2G12B(25ng)(或pGL3-MTP(25ng)和pGL3-APOB(25ng))和表达载体pcDNA4-HNF4a(25ng)、pcDNA4-PGC1a(10ng)共转染转入细胞培养6小时后,给药AP(10、25、50μM)处理24小时;

  对照组:参照实验组处理,其中,不添加AP;

  空白组:293T细胞。

  B.对于穿心莲内酯(AP)干扰HNF4a配体结合域(LBD)与共激活因子PGC1a相互作用的实验:

  实验组:将内参质粒pRL-TK、报告质粒pFR-Luc(25ng)和表达载体pCMV-BD-HNF4a-LBD(25ng)、pcDNA4-PGC1a(5ng)共转染转入细胞培养24小时后,给药AP(10、25、50μM)处理24小时。

  对照组:参照实验组处理,其中,不添加AP;

  空白组:293T细胞。

  (2)Luciferase荧光检测:待(1)和(2)中实验组、对照组和空白组培养完毕后,吸去各组中的培养液,PBS清洗细胞2次,加入50μl双蒸水稀释的1×passive lysis buffer,于震荡仪上震荡裂解细胞30分钟;每个孔吸出25μl细胞裂解液,加入25μl萤光素酶底物,利用多孔板化学发光检测仪检测裂解液荧光强度,加25μl的1×Stop&Glo底物,检测内参phRL-TK萤光素酶荧光强度。计算各孔中萤光素酶萤光强度与phRL-TK萤光素酶萤光强度的比值,并进行数据处理。

  (3)实验结果:本实施例测得结果如图1所示,AP通过干扰HNF4α的配体结合域与PGC-1a的相互作用,抑制了HNF4α/PGC-1a对APOB、MTP和PLA2G12B基因启动子活性的上调作用。由此可见,AP通过下调HNF4α参与的VLDL相关基因转录调控,从而参与VLDL合成和分泌的调节,而且随着AP的有效剂量浓度增加下调HNF4α参与的VLDL相关基因转录调控作用增强。

  实施例2.穿心莲内酯(AP)对Huh-7细胞脂代谢关键基因的影响实验:

  (1)实验方法如下:

  检测穿心莲内酯(AP)在细胞水平对脂代谢关键基因的影响:将Huh-7细胞按照3×105/孔的密度接种在6孔板中,用10%FBS的高糖DMEM培养。24小时后,按对照组(DMSO)和给药组(AP 10μM)处理细胞。给药处理24h后弃去培养基,用冷的PBS清洗2次,加入Trizol裂解细胞,提取细胞内总RNA,反转录制备cDNA。,体系如下表1所示:

  表1.反转录体系及RT-qPCR体系如下:

  

  反转录PCR程序:

  反应:42℃(60min),终止反应:70℃(5min)。将反转录产物稀释20倍后,进行Realtime RCR检测。

  Real time PCR反应体系如下表2所示:

  表2.Real time PCR反应体系

  

  

  

  Real time PCR引物序列如下表3所示:

  表3.Real time PCR引物序列

  

  

  (2)实验结果:本实施例测得结果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与对照组比较,浓度为10μM的AP可以明显抑制VLDL合成与分泌关键基因PLA2G12B、MTP和APOB以及脂合成关键基因SREBP-1c、FASN、SCD-1和ACACa表达。由此可见,AP通过抑制脂质的从头合成和VLDL分泌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调控胞内脂质合成和分泌。

  实施例3.穿心莲内酯(AP)对小鼠原代肝细胞脂滴分泌的影响,提高原代肝细胞内甘油三酯积累水平实验

  (1)实验方法如下:

  实验组:小鼠原代肝细胞的提取:小鼠肝脏经过冲洗、消化、重悬和percoll分层后得到原代肝细胞。用冷的PBS清洗三遍后,10%FBS(DMEM-L)重悬,台盼蓝计数,看细胞活率。按1.5*105/孔铺24孔板,3.5*105/孔铺12孔板。铺板3小时后,有爬片的孔板换液;铺板12小时后,加OA(储存浓度:10mM)至培养基中,终浓度为100μM;加OA培养12小时后,加药处理,AP(10,25,50μM)。培养24小时后收细胞进行一步处理。

  对照组:参照实验组处理,其中,不添加AP;

  (2)检测方法:

  胞内甘油三酯浓度测定:待(1)和(2)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培养完毕后,裂解细胞,提取后按试剂盒说明检测胞内甘油三酯和蛋白浓度。

  胞内脂滴荧光实验:对实验组加药24小时后和对照组24形式后收样,PBS清洗两遍,4%PVF固定15分钟;PBS清洗3遍,用BODIPY493/503染色10分钟,用DAPI染核3分钟;PBS清洗3遍后,把细胞爬片倒扣在滴有防淬灭剂的载玻片上;最后,在Olympus正置荧光显微镜(BX51)下观察并拍摄照片。

  (3)实验结果:本实施例测得结果如图3所示。由图3-C可知,随着AP药物浓度增加,胞内甘油三酯浓度显著增加,并呈剂量依赖性,说明AP能够抑制小鼠原代肝细胞胞内甘油三酯的输出;由图3-A和图3-B所示的胞内脂滴荧光染色分析结果同样表明,AP抑制小鼠原代肝细胞胞内脂滴向胞外分泌,造成胞内脂滴积累增加。由此可见,AP可通过调控VLDL合成和分泌相关基因影响胞内脂质的输出。

  实施例4.检测穿心莲内酯(AP)对于普通小鼠短期加药后,对肝脏中与脂代谢相关基因的影响

  (1)实验方法如下:

  C57BL/6J小鼠随机分组(n≥6),穿心莲内酯(AP)剂量为100mg/kg/day,连续5天灌胃给药。处死后取肝脏,提取肝脏总RNA,反转录制备cDNA。反转录体系和程序以及qPCR的体系和程序按实例2。

  Real time PCR引物序列如下表4所示:

  表4.Real time PCR引物序列

  

  

  (2)实验结果:本实施例测得结果如图4所示。AP加药组可以抑制小鼠肝脏细胞脂合成关键基因SREBP-1c、FASN、SCD-1。同时对VLDL合成与分泌关键基因PLA2G12B、MTP和APOB表达也具有抑制作用。由此可见,穿心莲内酯(AP)可以通过调控肝脏的脂质合成和VLDL分泌从而调节胞内脂质合成和分泌。

  实施例5.检测穿心莲内酯(AP)对于高脂饲料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模型的影响实验

  (1)实验方法如下:

  将6周龄雄性C57BL/6小鼠分为3组,普通组(CD)、高脂组(HFD)和高脂穿心莲内酯加药组(HFD+AP)。普通组给予普通喂食,高脂组和高脂药组给予高脂饲料。18周后高脂加药组给予高脂饮食的同时每天灌胃剂量为50mg/kg的AP,对照组给予空白对照溶剂,6周后将小鼠处死,收集血液和肝脏等样本进行检测。

  (2)实验结果:本实施例测得结果如图5和6所示。由图5-A和图5-D所示可知,血生化分析显示,与HFD组相比,AP加药组能有效降低高脂饮食导致的血浆中高甘油三酯、高胆固醇和高低密度脂蛋白。由图6-A和6-D所示,通过对肝脏甘油三酯含量、组织切片染色和肝功能检测分析,发现AP能够明显降低高脂脂饮诱导的肝脏甘油三酯含量上升,改善肝脏脂肪变性程度。同时,如图6-B和图6-C所示,AP能够明显降低高脂饮食诱导的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的活性上升,改善肝功能。如图5-E和图5-F所示,对肝脏VLDL分泌分析表明,AP能降低由高脂饮食诱导肝脏VLDL分泌率增加。如图5-G和图5-H所示,对肝脏中VLDL合成与分泌的相关基因表达量检测结果表明,AP能够显著下调小鼠肝脏中APOB、MTP和PLA2G12B基因的表达。由此可见,AP通过下调APOB、MTP和PLA2G12B基因表达来抑制VLDL合成和分泌,降低肝脏中脂质输出,从而降低血脂。

  结合上述细胞水平研究实验结果可知,AP可以通过调控脂合成和VLDL分泌相关基因降低肝脏细胞内脂质合成和分泌,从而降低肝脂和血脂,改善动脉粥样化,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炎具有疗效。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序列表

  SEQUENCE LISTING

  <110>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120> 穿心莲内酯在制备脂代谢异常相关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130> 1

  <160> 36

  <170> PatentIn version 3 .3

  <210> 1

  <211> 21

  <212> DNA

  <220>

  <223> 人工合成,以用作得到APOB基因的编码序列的正向引物

  <400> 1

  CGGGCTCGTT ACCACATGAA G 21

  <210> 2

  <211> 23

  <212> DNA

  <220>

  <223> 人工合成,以用作得到APOB基因的编码序列的反向引物

  <400> 2

  GCGTAGAGAC CCATCACATG ATA 23

  <210> 3

  <211> 21

  <212> DNA

  <220>

  <223> 人工合成,以用作得到MTP基因的编码序列的正向引物

  <400> 3

  AGCTCACGTA CTCCACTGAA G 21

  <210> 4

  <211> 22

  <212> DNA

  <220>

  <223> 人工合成,以用作得到MTP基因的编码序列的反向引物

  <400> 4

  CCTCCATAGT AAGGCCACAT CC 22

  <210> 5

  <211> 21

  <212> DNA

  <220>

  <223> 人工合成,以用作得到PLA2G12B基因的编码序列的正向引物

  <400> 5

  TGGGCATTCC AGCAATGACA A 21

  <210> 6

  <211> 21

  <212> DNA

  <220>

  <223> 人工合成,以用作得到PLA2G12B基因的编码序列的反向引物

  <400> 6

  GATCGAGTGG AGACACCATC G 21

  <210> 7

  <211> 21

  <212> DNA

  <220>

  <223> 人工合成,以用作得到SREBP-1c基因的编码序列的正向引物

  <400> 7

  CGGAACCATC TTGGCAACAG T 21

  <210> 8

  <211> 19

  <212> DNA

  <220>

  <223> 人工合成,以用作得到SREBP-1c基因的编码序列的反向引物

  <400> 8

  CGCTTCTCAA TGGCGTTGT 19

  <210> 9

  <211> 23

  <212> DNA

  <220>

  <223> 人工合成,以用作得到FASN基因的编码序列的正向引物

  <400> 9

  AAGGACCTGT CTAGGTTTGA TGC 23

  <210> 10

  <211> 21

  <212> DNA

  <220>

  <223> 人工合成,以用作得到FASN基因的编码序列的反引物

  <400> 10

  TGGCTTCATA GGTGACTTCC A 21

  <210> 11

  <211> 22

  <212> DNA

  <220>

  <223> 人工合成,以用作得到SCD-1基因的编码序列的正向引物

  <400> 11

  TCTAGCTCCT ATACCACCAC CA 22

  <210> 12

  <211> 22

  <212> DNA

  <220>

  <223> 人工合成,以用作得到SCD-1基因的编码序列的反引物

  <400> 12

  TCGTCTCCAA CTTATCTCCT CC 22

  <210> 13

  <211> 21

  <212> DNA

  <220>

  <223> 人工合成,以用作得到ACACα基因的编码序列的正引物

  <400> 13

  ATGTCTGGCT TGCACCTAGT A 21

  <210> 14

  <211> 23

  <212> DNA

  <220>

  <223> 人工合成,以用作得到ACACα基因的编码序列的反引物

  <400> 14

  CCCCAAAGCG AGTAACAAAT TCT 23

  <210> 15

  <211> 19

  <212> DNA

  <220>

  <223> 人工合成,以用作得到G6Pc基因的编码序列的正引物

  <400> 15

  GTGTCCGTGA TCGCAGACC 19

  <210> 16

  <211> 20

  <212> DNA

  <220>

  <223> 人工合成,以用作得到G6Pc基因的编码序列的反引物

  <400> 16

  GACGAGGTTG AGCCAGTCTC 20

  <210> 17

  <211> 21

  <212> DNA

  <220>

  <223> 人工合成,以用作得到PEPCK1基因的编码序列的正引物

  <400> 17

  CAAGACGGTT ATCGTCACCC A 21

  <210> 18

  <211> 20

  <212> DNA

  <220>

  <223> 人工合成,以用作得到PEPCK1基因的编码序列的反引物

  <400> 18

  GAACCTGGCA TTGAACGCTT 20

  <210> 19

  <211> 21

  <212> DNA

  <220>

  <223> 人工合成,以用作得到β-Actin基因的编码序列的正引物

  <400> 19

  CATGTACGTT GCTATCCAGG C 21

  <210> 20

  <211> 21

  <212> DNA

  <220>

  <223> 人工合成,以用作得到β-Actin基因的编码序列的反引物

  <400> 20

  CTCCTTAATG TCACGCACGA T 21

  <210> 21

  <211> 20

  <212> DNA

  <220>

  <223> 人工合成,以用作得到PLA2G12B基因的编码序列的正引物

  <400> 21

  CCAGCAATGA CCAAGTGTTG 20

  <210> 22

  <211> 20

  <212> DNA

  <220>

  <223> 人工合成,以用作得到PLA2G12B基因的编码序列的反引物

  <400> 22

  GAGAATCACA GGCTGCTTCC 20

  <210> 23

  <211> 23

  <212> DNA

  <220>

  <223> 人工合成,以用作得到MTP基因的编码序列的正引物

  <400> 23

  CAAGCTCACG TACTCCACTG AAG 23

  <210> 24

  <211> 23

  <212> DNA

  <220>

  <223> 人工合成,以用作得到MTP基因的编码序列的反引物

  <400> 24

  TCATCATCAC CATCAGGATT CCT 23

  <210> 25

  <211> 22

  <212> DNA

  <220>

  <223> 人工合成,以用作得到APOB基因的编码序列的正引物

  <400> 25

  GCCCATTGTG GACAAGTTGA TC 22

  <210> 26

  <211> 21

  <212> DNA

  <220>

  <223> 人工合成,以用作得到APOB基因的编码序列的反引物

  <400> 26

  CCAGGACTTG GAGGTCTTGG A 21

  <210> 27

  <211> 19

  <212> DNA

  <220>

  <223> 人工合成,以用作得到SREBP-1c基因的编码序列的正引物

  <400> 27

  GCAGCCACCA TCTAGCCTG 19

  <210> 28

  <211> 21

  <212> DNA

  <220>

  <223> 人工合成,以用作得到SREBP-1c基因的编码序列的反引物

  <400> 28

  CAGCAGTGAG TCTGCCTTGA T 21

  <210> 29

  <211> 20

  <212> DNA

  <220>

  <223> 人工合成,以用作得到FASN基因的编码序列的正引物

  <400> 29

  GGCATCATTG GGCACTCCTT 20

  <210> 30

  <211> 20

  <212> DNA

  <220>

  <223> 人工合成,以用作得到FASN基因的编码序列的反引物

  <400> 30

  GCTGCAAGCA CAGCCTCTCT 20

  <210> 31

  <211> 22

  <212> DNA

  <220>

  <223> 人工合成,以用作得到SCD1基因的编码序列的正引物

  <400> 31

  TTCTTGCGAT ACACTCTGGT GC 22

  <210> 32

  <211> 22

  <212> DNA

  <220>

  <223> 人工合成,以用作得到SCD1基因的编码序列的反引物

  <400> 32

  CGGGATTGAA TGTTCTTGTC GT 22

  <210> 33

  <211> 20

  <212> DNA

  <220>

  <223> 人工合成,以用作得到ACACα基因的编码序列的正引物

  <400> 33

  GATGAACCAT CTCCGTTGGC 20

  <210> 34

  <211> 23

  <212> DNA

  <220>

  <223> 人工合成,以用作得到ACACα基因的编码序列的反引物

  <400> 34

  GACCCAATTA TGAATCGGGA GTG 23

  <210> 35

  <211> 20

  <212> DNA

  <220>

  <223> 人工合成,以用作得到β-Actin基因的编码序列的正引物

  <400> 35

  GGCTGTATTC CCCTCCATCG 20

  <210> 36

  <211> 22

  <212> DNA

  <220>

  <223> 人工合成,以用作得到β-Actin基因的编码序列的反引物

  <400> 36

  CCAGTTGGTA ACAATGCCAT GT 22

《穿心莲内酯在制备脂代谢异常相关疾病药物中的应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