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技术 > 烟草用品> 一种双腔并列设计的电子雾化装置独创技术11712字

一种双腔并列设计的电子雾化装置

2021-04-08 17:11:34

一种双腔并列设计的电子雾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雾化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腔并列设计的电子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子烟,大多采用雾化器、储油管与供电组件同轴排布,导致电子烟烟体太长,不便携带。此外,雾化器工作时,会产生凝结水珠或油珠,有时雾化器还会有漏烟油现象,雾化器部分和电路部分轴向排布的方式会导致烟油或者水珠直接进入到电路部分,从而损坏电路。

  此外,传统电子烟通过导油绳直接插入油杯进行烟油的传导,导油绳与油杯的接触面积较小,传导的烟油的油量有限,用户在抽吸的过程中由于没有足够的烟油会产生烧糊的味道,用户体验不好。

  因而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腔并列设计的电子雾化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电子雾化装置雾化组件与供电组件同轴排布造成的烟体太长和用户在抽吸过程中因没有足有烟油产生烧糊的味道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腔并列设计的电子雾化装置,包括壳体、电池和雾化组件,所述电池和雾化组件均设置于壳体内,所述雾化组件与电池并列排列,所述雾化组件与电池电连接,所述雾化组件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油杯、吸油棉和玻纤管,且三者同轴设置。

  所述雾化组件还包括发热丝和有机棉,所述发热丝设置于玻纤管中、与电池电连接,所述有机棉设置于发热丝上。

  所述有机棉两侧与吸油棉连接,所述油杯中的烟油经过吸油棉传递至有机棉上。

  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用于密封的后壳硅胶,所述后壳硅胶一侧设置于电池和雾化组件之间,所述后壳硅胶另一侧紧贴壳体内壁。

  所述上壳体的上端设置有凹弧形烟嘴。

  所述油杯两端分别设置有上盖封油硅胶塞和下盖封油硅胶塞,所述上盖封油硅胶塞沿轴线设置有供雾化烟油通过的孔,下盖封油硅胶塞沿轴线设置有通孔,上盖封油硅胶塞、油杯和下盖封油硅胶塞之间形成连通至烟嘴的烟雾通道。

  所述油杯两端分别与上盖封油硅胶塞和下盖封油硅胶塞抵接。

  所述雾化组件的一端设置有气流开关控制器,所述气流开关控制器与发热丝电连接。

  所述壳体分为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卡舌,所述下壳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匹配卡舌的卡槽。

  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长度均等且外形采用不同的颜色。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腔并列设计的电子雾化装置,包括壳体、电池和雾化组件,所述电池和雾化组件均设置于壳体内,所述雾化组件与电池并列排列,所述雾化组件与电池电连接,所述雾化组件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油杯、吸油棉和玻纤管,且三者同轴设置。雾化组件与电池的并列排列使得电子雾化装置的结构紧凑,有效提高了装置内部空间的利用率,避免了雾化器工作时,产生的凝结水珠或者油珠滴落损坏电路的现象。通过吸油棉将油杯中的烟油传递,避免了因传导油量有限而导致电子雾化装置产生烧糊的味道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腔并列设计的电子雾化装置的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腔并列设计的电子雾化装置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装设于”、“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上,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部件。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部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部件。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腔并列设计的电子雾化装置,包括壳体1、电池 2和雾化组件3,所述电池2和雾化组件3均设置于壳体1内,所述雾化组件3与电池2并列排列,所述雾化组件3与电池2电连接,所述雾化组件3 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油杯30、吸油棉31和玻纤管32,且三者同轴设置。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为扁平状,扁平状的设计使得用户手持手感更加舒适,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所述雾化组件3并列设置于电池2 右侧,并列设置的方式使得整个电子雾化装置的结构更加紧凑,方便用户携带,有效的提高了壳体1内部的空间利用率。所述电池2的下端与雾化组件3的下端电连接,电池2作为供电单元对雾化组件3提供电能。所述吸油棉31轴向设置于玻纤管32和油杯30之间进行烟油的传导,吸油棉31 相对于传统的吸油绳而言,可以储存大量的烟油且吸油速度快,在用户使用电子雾化装置的过程中可以及时的进行烟油的补充,避免因传导的烟油的油量有限,导致用户在抽吸的过程中由于没有足够的烟油会产生烧糊的味道。

  所述雾化组件3还包括发热丝33和有机棉34,所述发热丝33设置于玻纤管32中、与电池2电连接,所述有机棉34设置于发热丝33上。所述有机棉34两侧与吸油棉31连接,所述油杯30中的烟油经过吸油棉31传递至有机棉34上。

  请参阅图1,所述发热丝33和有机棉34均设置于油杯30内侧,且有机棉34的两端分别与油杯30的内壁接触,所述有机棉34横向设置于玻纤管32和吸油棉31的中下部,且有机棉34外侧缠绕有用于雾化烟油的发热丝33,通过发热丝33发热将有机棉34上的烟油雾化,从而产生电子烟雾。有机棉34在烟油雾化的过程中,使得烟油的雾化更加充分,产生的烟雾香气更加细腻、饱满。所述发热丝33的两端设置于玻纤管32内,从而避免发热丝33加热过程中,吸油棉31内局部温度较高造成的的烟油雾化。所述油杯30中的烟油经过吸油棉31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竖直方向传递至有机棉34的两端,吸油棉31可以将油杯30中的烟油储存起来,持续不断的将烟油输送至有机棉34上,对有机棉34上的烟油进行补充,这样用户在使用电子雾化装置时,可以进行不间断的烟油雾化,避免了有机棉34上的烟油的油量有限造成用户在抽吸的过程中由于没有足够的烟油会产生烧糊的味道的问题。

  所述壳体1内还设置有用于密封的后壳硅胶4,所述后壳硅胶4一侧设置于电池2和雾化组件3之间,所述后壳硅胶4另一侧紧贴壳体1内壁。

  所述后壳硅胶4设置于壳体1内部中各个部件之间的空隙部分,后壳硅胶4一方面起到了对整个壳体1的密封作用,另一方面避免了雾化组件3 中的未完全雾化的烟油从壳体1的下方泄漏,提升用户的体验感。

  所述上壳体10的上端设置有凹弧形烟嘴5。所述烟嘴5的形状与人的嘴唇相匹配,在抽吸时避免吸入空气,使得用户的使用体验更加舒适。

  所述油杯30两端分别设置有上盖封油硅胶塞6和下盖封油硅胶塞7,所述上盖封油硅胶塞6沿轴线设置有供雾化烟油通过的孔,下盖封油硅胶塞7沿轴线设置有通孔,上盖封油硅胶塞6、油杯30和下盖封油硅胶塞7 之间形成连通至烟嘴5的烟雾通道。所述油杯30两端分别与上盖封油硅胶塞6和下盖封油硅胶塞7抵接。

  为了防止烟油从油杯30中挥发出来,在油杯30的两端设置有上盖封油硅胶塞6和下盖封油硅胶塞7,避免了用户因烟油挥发而导致抽吸到挥发后的烟油。所述上盖封油硅胶塞6上设置有用于油杯30和玻纤管32插入的环形槽(图中未标注),所述下盖封油硅胶塞7上设置有用于支撑油杯 30和玻纤管32的凸台,玻纤管32的上端插入环形槽中,玻纤管32的内侧与环形槽的内壁紧贴,玻纤管32的外侧通过密封圈与环形槽的外壁弹性接触。玻纤管32的存在既起到了隔热的作用,又对外侧的吸油棉31起到了支撑固定的作用。所述下盖封油硅胶塞7靠近发热丝33,使得从壳体1下端进入的空气在经过下盖封油硅胶塞7中的通孔后与有机棉34的接触更加充分,进而使烟油的雾化更完全,保证用户吸烟口感。

  所述雾化组件3的一端设置有气流开关控制器8,所述气流开关控制器 8与发热丝33电连接。所述雾化组件3的下端设置有用于控制雾化组件3 的通电状态的气流开关控制器8,所述气流开关控制器8、电池2和发热丝 33彼此之间电连接,电池2作为供电单元对电池2和发热丝33提供电能,气流开关控制器8通过感应用户的抽吸动作,控制发热丝发热,发热丝33 升温到一定温度时,对有机棉34上的烟油进行雾化,产生烟雾。采用气流开关控制器8,使得整个电子雾化装置更加智能,简单易操作,用户可根据自身情况随时进行抽吸动作。

  请参阅图2,所述壳体1分为上壳体10和下壳体11,所述上壳体10 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卡舌(图中未标注),所述下壳体1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匹配卡舌的卡槽(图中未标注)。所述上壳体10与下壳体11长度均等且外形采用不同的颜色,可以顾客造成视觉冲击,有利于吸引顾客进行产品的购买。卡舌与卡槽相互卡合的方式,使得壳体1结构更加紧凑,外形美观,在电子雾化装置发生故障时,用户无需整体更换电子雾化装置,降低用户的使用成本,用户本人可将上壳体10和下壳体11分开对电子雾化装置进行维修或者零部件的更换,其操作简单快捷。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腔并列设计的电子雾化装置,包括壳体、电池和雾化组件,所述电池和雾化组件均设置于壳体内,所述雾化组件与电池并列排列,所述雾化组件与电池电连接,所述雾化组件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油杯、吸油棉和玻纤管,且三者同轴设置。雾化组件与电池的并列排列使得电子雾化装置的结构紧凑,有效的提高了装置内部空间的利用率,避免了雾化器工作时,产生的凝结水珠或者油珠滴落损坏电路。通过吸油棉将油杯中的烟油传递,避免了因传导油量有限而导致电子雾化装置产生烧糊的味道的问题。

  可以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而所有这些改变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一种双腔并列设计的电子雾化装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