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技术 > 鞋类技术> 一种带可装卸电源的智能鞋底独创技术28691字

一种带可装卸电源的智能鞋底

2020-11-20 22:48:30

一种带可装卸电源的智能鞋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子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带可装卸电源的智能鞋底。

  背景技术

  现有的智能鞋,为了保证检测的精准度,一般将智能装置全部封装在鞋底内,与外界隔离,以避免智能鞋中的智能装置因进水导致智能装置中的元件损坏,这样的做法虽降低了智能鞋进水的机率,但是给智能装置供电的电源也一同封装于鞋底内,如此并不环保,不便于电池回收,若电源为蓄电池,用了一段时间就会没电,那么需要重新更换电源,而更换电源较为麻烦、繁琐,费时费力,若电源为充电电池,则需要在鞋底处开设充电接口,这样就会增加智能鞋进水使得智能装置的元件损坏的机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可装卸电源的智能鞋底,其能够方便取放电源,便于回收电源,并且,避免了鞋底进水的情况发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带可装卸电源的智能鞋底,包括鞋底本体、智能装置和用于给所述智能装置供电的电源,所述鞋底本体包括大底和布设于所述大底上的中底,所述大底内开设有供所述智能装置安装的安装槽组;还包括装卸结构,所述装卸结构包括开设于所述大底上的装卸槽和嵌装于所述装卸槽内的装卸组件,所述装卸槽与所述安装槽组相连通;

  所述装卸组件包括容纳盒和以可转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容纳盒内的转动件,所述容纳盒上开设有供所述电源进出的进出口,所述容纳盒上开设有顶出孔,所述转动件的第一端与所述进出口相对应,所述顶出孔与所述转动件相对应,并且,所述转动件的两端处于同一平面。

  所述装卸槽开设于所述大底的底面处,所述容纳盒包括内盒体和嵌装于所述装卸槽内的外盒体;

  所述内盒体上设置有内盒开口和用于使所述电源的电极端伸出的电极孔,所述内盒开口与所述电极孔均与所述内盒体的内腔相连通,且所述内盒开口和所述电极孔分别位于所述内盒体的两相对侧壁上;所述进出口位于所述外盒体上,所述进出口与所述外盒体的内腔相连通,所述外盒体的侧壁上开设有导电孔,所述内盒体和所述外盒体安装后所述导电孔与所述电极孔相对位。

  所述转动件包括连接件、推动件和抵接件,所述外盒体的内腔的侧壁开设有与所述顶出孔连通的容纳凹槽,所述容纳凹槽上设置有固定杆,所述连接件以可转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固定杆上,所述推动件的一端和所述抵接件的一端分别对应安装于所述连接件的两端,所述抵接件作为所述转动件的第一端,所述推动件作为所述转动件的第二端,所述推动件与所述顶出孔相对应。

  所述中底上对应于所述装卸槽开设有供所述容纳盒穿过的中底装卸孔。

  所述装卸槽开设于所述大底的侧壁对应于后跟处,所述容纳盒包括内盒体和嵌装于所述装卸槽内的外盒体;

  所述内盒体开设有内盒开口和用于使所述电源的电极伸出的电极孔,所述内盒开口和所述电极孔分别位于所述内盒体两相邻侧壁上,所述进出口位于所述外盒体上,且所述进出口与所述外盒体的内腔相连通,所述外盒体的内腔的侧壁开设有导电孔,所述进出口与所述导电孔相对布置,所述内盒体和所述外盒体安装后所述导电孔与所述电极孔相对位。

  所述转动件包括转动件、推动件和抵接件,所述外盒体的内腔的底部开设有容纳凹槽,所述容纳凹槽的位置靠近于所述电极孔所在的侧壁处,所述容纳凹槽中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外盒体的侧壁中开设有通孔,所述顶出孔处于所述外盒体的侧壁上并与所述导电孔相对布置,所述顶出孔、所述通孔和所述容纳凹槽相连通;

  所述推动件放置于所述通孔中,所述连接件以可转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固定杆上,所述推动件的一端和所述抵接件的一端分别对应安装于所述连接件的两端,所述抵接件作为所述转动件的第一端,所述推动件作为所述转动件的第二端,所述推动件与所述顶出孔相对应。

  所述内盒体的外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的限位槽,所述外盒体的内腔的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的弹性限位体,且所述限位槽和所述弹性限位体一对一卡接配合。

  所述限位槽为弧形槽,所述弹性限位体为弧形片。

  所述导电孔内装设有导电片,所述导电片通过供电导线与所述智能装置的电源输入端电连接。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装卸组件配合鞋底本体的设置,且鞋底本体设置装卸槽,这样,既保证了电源对智能装置的正常供电,同时也方便电源的拿取,对电源进行充电或更换,解决智能装置封装于鞋底本体后,电源拿取麻烦的问题,便于电源的回收。且,在电源方便拿取的同时,当电源放置于鞋体本体内后,使得电源封装于容纳盒中,保证了智能鞋底的密封性,提高了智能鞋底的防水性能,延长了电源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装卸结构配合鞋底本体的设置,装卸结构设置位置灵活多变,并且,不影响用户穿着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使用鞋服用可拆卸结构的实施例一中装卸组件与电源的装配示意图。

  图2为使用鞋服用可拆卸结构的实施例一中内盒体的正视图示意图。

  图3为使用鞋服用可拆卸结构的实施例一中内盒体的侧视图。

  图4为使用鞋服用可拆卸结构的实施例一中外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使用鞋服用可拆卸结构的实施例一中转动件的安装结构图。

  图6为使用鞋服用可拆卸结构的实施例二中装卸组件与电源的装配示意图。

  图7为使用鞋服用可拆卸结构的实施例二中内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使用鞋服用可拆卸结构的实施例二中外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局部透视图。

  图10为使用鞋服用可拆卸结构的实施例三的安装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智能装置和安装槽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使用鞋服用可拆卸结构的实施例四的安装示意图。

  图13为使用鞋服用可拆卸结构的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使用鞋服用可拆卸结构的实施例五中可打开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20-容纳盒 21-进出口

  22-顶出孔 30-转动件

  31-推动杆 32-抵接杆

  33-转动块 34-固定杆

  40-内盒体 41-内盒开口

  42-电极孔 43-限位槽

  50-外盒体 51-导电孔

  52-容纳凹槽 53-顶出槽

  54-弹性限位体 60-鞋底本体

  61-大底 611-安装槽组

  612-装卸槽62-中底

  621-中底装卸孔622-中底装卸凹槽

  63-导线豁口 70-整合盒体

  72-压力传感器 73-红外传感器

  75-第一安装槽 76-第二安装槽

  77-整合槽 80-上衣本体

  81-脉搏传感器 82-心率传感器

  83-温度传感器 84-微处理器

  85-无线收发器 91-上盖布

  92-拉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一种鞋服用可装卸结构,可装卸电源结构安装于鞋子或衣服中。

  如图1-14所示,鞋服用可装卸结构包括装卸组件,装卸组件包括容纳盒20和转动件30,转动件30以可转动的方式安装于容纳盒 20内,容纳盒20上开设有进出口21,进出口21与容纳盒20的内腔相通,进出口21用于供电源进出。容纳盒20上还开设有顶出孔22,该顶出孔22与外设的顶针相适配,该顶针并不属于鞋服用可装卸结构的一部分,顶出孔22与容纳盒20的内腔相通,且所述顶出孔22 和所述进出口21位于容纳盒20的同一侧,转动件30的第一端与进出口21相对应,转动件30的第二端与顶出孔22相对应,其中,转动件3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处于同一平面内。

  本实用新型中,容纳盒20包括内盒体40和外盒体50,内盒体 40用于容纳电源,外盒体50和内盒体40均具有内腔,其中,容纳盒20的内腔即为外盒体50的内腔,前述的进出口21位于外盒体50 上,并与外盒体50的内腔相连通,内盒体40插设于外盒体50的内腔中;电源位于内盒体40中,且内盒体40和外盒体50安装后,电源的电极端伸出外盒体50;前述的转动件30安装于外盒体50的内腔中,内盒体40和外盒体50安装后转动件30的第一端抵接于内盒体40的侧壁,换言之,电源通过内盒体40与转动件30的第一端间接抵接;前述的顶出孔22位于外盒体50上,并与外盒体50的内腔相连通,且顶出孔22与转动件30的第二端相对应。

  转动件30包括推动件、抵接件和连接件,推动件可为块状、片状或杆状结构,抵接件可为块状、片状或杆状结构,连接件可为块状、片状或杆状结构,本实施例中以推动件为推动杆31、抵接件为抵接杆32、连接件为转动块33为例进行说明。

  外盒体50的内腔的侧壁上固定设置有固定杆34,转动块33以可转动的方式安装于固定杆34上,转动块33的可转动安装结构为现有常规的安装结构。抵接杆32固定连接于转动块33的第一端,推动杆31固定安装于转动块33的第二端,且抵接杆32和推动杆31处于同一平面内。展开来说,抵接杆32的一端固定连接于转动块33的第一端,抵接杆32的自由端与进出口21相对应,内盒体40与外盒体 50安装后抵接杆32的自由端抵接于内盒体40的外侧壁,推动杆31 的一端固定连接于转动块33的第二端,推动杆31的自由端与顶出孔22相对应,即,抵接杆32的自由端为转动件30的第一端,推动杆 31的自由端为转动件30的第二端。其中,推动杆31、抵接杆32和转动块33一体成型,或者推动杆31和抵接杆32分别通过常规连接结构安装于转动块33的两端,例如常规的螺纹结构、卡接结构等。较佳地,推动杆31的长度大于抵接杆32的长度,以实现操作者施加最小的力给推动杆31即可带动抵接杆32。

  本实用新型中,电源为现有常规的充电电池或蓄电池等,且电源的形状呈板状、圆柱体状或块状。

  为方便描述,以内盒开口41所在的一侧为容纳盒20的前侧,内盒开口41相对的一侧为容纳盒20的后侧,以前述的进出口21所在的一侧为容纳盒20的上侧,进出口21相对的一侧为下侧。

  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优选地,容纳盒20上设置有卡接结构,卡接结构包括卡接配合的限位槽43和弹性限位体54,弹性限位体54 为现有常规的弹性限位体,例如弧形弹性片等。具体来说,内盒体 40的外侧壁上开设有限位槽43,外盒体50的内腔的侧壁上开设有弹性限位体54,内盒体40与外盒体50安装在一起后,限位槽43与弹性限位体54卡接在一起,使得内盒体40和外盒体50安装更加牢固,两者不易脱开,本实施例中限位槽43设置于内盒体40的左侧壁,弹性限位体54设置于外盒体50的内腔的左侧壁。较佳地,为进一步使内盒体40和外盒体50安装后不易脱开,限位槽43设置有四个,四个限位槽43分别两两相对布置,且两限位槽43设置于内盒体40的左侧壁,另外两个限位槽43设置于内盒体40的右侧壁;弹性限位体 54设置有四个,且各弹性限位体54与各限位槽43一对一卡接配合,前述的容纳凹槽52位于同一侧的两弹性限位体54之间;这样,内盒体40和外盒体50安装在一起后,当要将内盒体40拆卸出来时,外设的顶针施力大带动推动杆31向下移动,即可带动抵接杆32向上移动,将内盒体40顶出外盒体50的内腔中。此外,限位槽43和弹性限位体54的个数可根据实际容纳盒20的尺寸进行设置。

  本实用新型中,装卸组件有两种布置结构,下面对装卸组件的两种布置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中进出口21位于外盒体50的上侧,这样使得内盒体40沿上下方向进出外盒体50。

  具体来说,内盒体40开设有内盒开口41和电极孔42,该电极孔42用于供电源的电极端伸出,内盒开口41和电极孔42均与内盒体40的内腔相连通,且内盒开口41和电极孔42相对布置,外盒体 50的侧壁上开设有导电孔51,导电孔51位于外盒体50的后侧,在内盒体40和外盒体50安装后导电孔51与电极孔42相对位,所述导电孔51内插设有导电片,该导电片为金属片。这样,电源安装于内盒体40后,电源的电极端伸出电极孔42,随后安装有电源的内盒体 40盖设于外盒体50的内腔后,电源的电极端伸入外盒体50的导电孔51内与导电片相接触。

  外盒体50的内腔的左侧壁或右侧壁上开设有容纳凹槽52,前述的顶出孔22设置于外盒体50的上侧壁,顶出孔22与容纳凹槽52处于外盒体50的同一侧,且顶出孔22与容纳凹槽52相连通,以容纳凹槽52开设于外盒体50的内腔的左侧壁为例进行说明,固定杆34 设置于容纳凹槽52的左侧壁上,且固定杆34垂直于容纳凹槽52的左侧壁,推动杆31位于容纳凹槽52中,抵接杆32未位于容纳凹槽 52中。

  作为优选地,内盒体40的底部开设有内外相通的顶出槽53,该顶出槽53与抵接杆32相对应,在内盒体40和外盒体50安装后转动件30的抵接杆32插入顶出槽53内,这样,确保了内盒体40盖设于外盒体50内后,内盒体40的下侧壁与外盒体50的内腔的底部相接触,令内盒体40和外盒体50紧密安装在一起。

  内盒体40与外盒体50之间的安装过程为:电源通过内盒开口 41放置到内盒体40的内腔中,此时电源的电极端伸出电极孔42,然后内盒体40经进出口21盖设于外盒体50的内腔中,在内盒体40盖设于外盒体50的过程中,内盒体40的下侧壁与抵接杆32的自由端接触,因转动块33的作用(即杠杆原理),抵接杆32沿靠近外盒体 50的内腔的底部的方向(即向下)移动,推动杆31沿靠近于顶出孔 22的方向(即向上)移动,至抵接杆32插入顶出槽53中,同时电源的电极端依次穿过电极孔42、伸入导电孔51中,使得电源的电极端与导电孔51中的导电片接触,这样即完成将内盒体40安装在外盒体50中。

  内盒体40与外盒体50之间的拆卸过程:通过外设的顶针插入顶出孔22中,操作者通过顶针给推动杆31施力,令推动杆31沿靠近于外盒体50的内腔的底部的方向(即向下)移动,因转动块33的作用,抵接杆32背离外盒体50的内腔的底部的方向(即向上)移动,同时抵接杆32推动内盒体40一起向上移动,这样即可将内盒体40 脱离外盒体50,完成拆卸。

  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地,外盒体50的内腔中有两个转动件30,两转动件30相对布置,且两转动件30沿外盒体50的左右方向布置,并且,顶出孔22的数量与转动件30的数量相同,各顶出孔22与各转动件30一对一配设。

  实施例二

  如图6-9所示,本实施例中进出口21位于外盒体50的上侧。

  内盒体40上开设有内盒开口41和电极孔42,电极孔42用于供电源的电极端伸出于内盒体40外,内盒开口41和电极孔42均与内盒体40的内腔相连通,且内盒开口41和电极孔42分别对应位于内盒体40的两相邻侧壁上,外盒体50的侧壁上开设有导电孔51,导电孔51与顶出孔22相对设置,即该导电孔51设置于外盒体50的下侧壁处,在内盒体40和外盒体50安装后导电孔51与电极孔42相对位,所述导电孔51内插设有导电片,该导电片为金属片。这样,电源安装于内盒体40后,电源的电极端伸出电极孔42外,随后安装有电源的内盒体40插设于外盒体50的内腔后,电源的电极端伸出外盒体50外,并与导电孔51内的导电片相接触。

  外盒体50的内腔的底部开设有容纳凹槽52,该容纳凹槽52靠近于电极孔42所在位置处,外盒体50的侧壁上开设有沿上下方向布置的通孔,旋转件30的推动杆31以能够沿上下方向移动的方式设置于通孔内,顶出孔22通过通孔与容纳凹槽52相连通,且固定杆34 固定设置于容纳凹槽52的底部处,且固定杆34垂直于容纳凹槽52 的底部,转动块33位于容纳凹槽52内,抵接杆32位于容纳凹槽52 的前方。其中,为保证内盒体40更加贴合在外盒体50内,通孔与外盒体50的后侧壁之间的高度小于外盒体50的内腔的底部与外盒体 50的后侧壁之间的高度。

  作为优选地,内盒体40的下侧壁开设有顶出槽53,该顶出槽53 内外相通,且顶出槽53与抵接杆32相对应,在内盒体40和外盒体 50安装后抵接杆32卡入顶出槽53内。

  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地,外盒体50的内腔中有两个转动件30,两转动件30的推动杆31相对布置,且两转动件30沿外盒体50的左右方向布置,并且,顶出孔22的数量和通孔的数量均与转动件30的数量相同,各顶出孔22与各转动件30一对一配设。

  本实施例中,内盒体40与外盒体50之间的装卸过程与实施例一中所述的装卸过程的工作原理相同,故不再展开叙述。

  本实用新型一种鞋服用可装卸结构,转动件30安装于容纳盒20 的内腔中,电源放置于容纳盒20中,当拆卸电源时,通过转动件30 的第二端朝容纳盒20的内腔的底部移动,带动转动件30的第二端朝进出口21方向移动,将电源顶出,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且装卸电源方便,这样使得拿出或更换电源更为简单、快速;且,可装卸电源结构安装于需供电的鞋子或衣服上,避免了鞋子或衣服清洗时电源浸水的情况发生,提高了电源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通过容纳盒20包括内盒体40和外盒体50的设置,电源放置于内盒体40的内腔中,内盒体40安装于外盒体50中,容纳盒20密封,这样使得容纳盒20具有一定的防水性能。

  本实用新型中,装卸组件可安装于具有智能装置和电源的鞋子或衣服中,衣服包括上衣本体或裤子本体,鞋子包括鞋底或鞋面,下面以装卸组件安装在鞋底和装卸组件安装于上衣本体为例进行说明。装卸组件安装于裤子本体上和鞋面上的结构均与安装于上衣本体的结构相同,故不再展开叙述。

  实施例三

  如图10-11所示,本实施例中,安装有电源、智能装置和装卸组件的鞋底称之为智能鞋底,即一种带可装卸电源的智能鞋底,智能鞋底包括电源、智能装置和装卸结构,电源给智能装置提供工作电源,即智能装置的电源输入端电连接电源的输出端,该装卸结构包括实施例一中所述的装卸组件。

  智能鞋底还包括鞋底本体60,鞋底本体60包括大底61和布设于大底61上的中底62,大底61内开设有安装槽组611,智能装置安装于安装槽组611内。

  需说明的是,前述的智能装置为现有公知的智能装置,例如本实施例中的智能装置即可为申请号为“201821350948.X”中所述的传感器配件,并且安装槽组611也可与申请号为“201821350948.X”中所述的组件安装槽相一致。此外,智能装置也可以由其他硬件(例如播放器、信号收发器等)构成,安装槽组611根据智能装置中的各硬件和实际用途进行设置。举个例子来说,如图11所示,智能装置包括以常规方式电连接的微处理器、压力传感器72、红外传感器73和播放器,微处理器和播放器均设置于同一整合盒体70内,大底61上开设有第一安装槽75、第二安装槽76和整合槽77,压力传感器72嵌装于第一安装槽75内,红外传感器73嵌装于第二安装槽76内,整合盒体70嵌装于整合槽77内,其中,装卸槽组611主要由第一安装槽75、第二安装槽76和整合槽77构成。

  实施例一中所述的装卸组件的安装结构具体如下:

  装卸结构还包括装卸槽612,装卸槽612设置于大底61的底面处,装卸组件安装于装卸槽612内,装卸槽612与安装槽组611相互连通,且实施例一中所述的顶出孔22朝向中底62。

  具体来说,实施例一中所述的外盒体50固定安装在装卸槽612 内,且外盒体50的下侧壁与装卸槽612的槽底相接触;装卸槽612 和安装槽组611之间通过导线豁口63相连通,并且,中底62上开设有中底装卸孔621,该中底装卸孔621与容纳盒20相适配,且中底装卸孔621与装卸槽612相对应。实施例一中所述的导电孔51内的导电片与智能装置的电源输入端之间通过供电导线电连接。展开来说,供电导线的第一端连接智能装置的电源输入端,第二端连接导电片,供电导线的第二端固定设置于导线豁口63处,并且与第二端端部连接的导电片伸入外壳体50中,并固定设置在导电孔51内,当内盒体40携带电源插入后,导电片直接与电源的电极进行接触连接,实现通电。装卸槽612就近位于智能装置的电源输入端的外侧处,以避免供电线路较长而导致大底61需增加供供电线路放置的容纳槽,增加生产成本。

  将电源安装在鞋底本体60的过程为:先将电源放置于装卸组件中,随后将内盒体40插设在外盒体50的内腔中,并使得电极孔42 与导电孔51相对应,电源的电极端与导电片相接触,然后中底62布设于大底61上,此时容纳盒20通过中底装卸孔621,且容纳盒20 的上侧面与中底62的上表面相齐平,这样即可完成安装。

  将电源从鞋底本体60拆卸出来的过程为:操作者将外设的顶针穿过顶出孔22,随后操作者通过顶针施加外力给推动杆31,使得内盒体40被抵接杆32顶起,操作者即可将内盒体40与鞋底本体60分离,即电源即可从鞋底本体60中取出。

  实施例四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三的区别在于:装卸结构替换为实施例二中所述的装卸组件,且实施例二中所述的装卸组件的安装方式也有所不同。

  本实施例中,装卸结构还包括装卸槽612,装卸槽612开设于大底61的侧壁处,且装卸槽612位于大底61的鞋后跟处,装卸槽612 内外连通,且装卸槽612与安装槽组611相互连通,装卸组件安装于装卸槽612内,实施例二中所述的顶出孔22和进出口21均朝向大底 61的侧壁外。

  具体来说,实施例二中所述的外盒体50固定安装在装卸槽612 内,大底61上开设有导线豁口63,装卸槽612和安装槽组611之间通过导线豁口63相连通,导线豁口63位于大底61的鞋后跟处。装卸槽612与外盒体50相适配,外盒体50固定安装于装卸槽61内,且外盒体50的导电孔51正对导线豁口63。中底62上开设有中底装卸凹槽622,中底装卸凹槽622与装卸槽612相对应。

  实施例二中所述的导电孔51内的导电片与智能装置的电源输入端之间通过供电导线电连接。展开来说,供电导线的第一端连接智能装置的电源输入端,第二端连接导电片,供电导线的第二端固定设置于导线豁口63处,并且与第二端端部连接的导电片伸入外壳体50中,并固定设置在导电孔51内,当内盒体40携带电源插入后,导电片直接与电源的电极进行接触连接,实现通电。

  本实施例中,电源的装卸过程与实施例三所述的装卸过程相同,故不再展开叙述。

  实施例三和实施例四所述的一种带可装卸电源的智能鞋底,通过装卸组件配合鞋底本体60的设置,既保证了电源对智能装置中的正常供电,同时也能保证电源方便拿取,进行充电或更换,解决智能装置封闭于鞋底本体60后,电源拿取麻烦的问题,便于电池的回收。且,在电源方便拿取的同时,当电源放置于鞋体本体60内后,也保证了智能鞋底的密封性,提高了智能鞋底的防水性能,延长了电源的使用寿命。此外,装卸组件配合鞋底本体60的设置,装卸组件设置位置灵活多变,且不影响用户穿着的舒适性。

  实施例五

  如图13-14所示,本实施例中,安装有智能装置和装卸组件的上衣称之为智能上衣,即,智能上衣包括电源、智能装置和装卸结构,装卸结构包括实施例一中所述的装卸组件。

  智能上衣还包括上衣本体80,上衣本体80具有夹层,智能装置设置于夹层中。

  本实施例中,智能装置中的各硬件均为现有公知的装置,且各硬件之间的电路连接也为现有公知的,并且,智能装置结合上衣本体 80的设置也为现有常规的操作。本实施例中以下述智能装置为例进行说明,智能装置包括安装于上衣本体80的夹层内的脉搏传感器81、心率传感器82、温度传感器83、微处理器84和无线收发器85,电源、脉搏传感器81、心率传感器82、温度传感器83、微处理器84 和无线收发器85按图13所示进行布置和连接。

  为方便描述,以上衣本体80对应于人体皮肤的一侧为内侧,另一侧为外侧。

  实施例一中所述的外盒体50固定设置于上衣本体80的夹层内,外盒体50靠近于微处理器84,且外盒体50的进出口21朝向上衣本体80的外侧,且上衣本体80上对应于外盒体50处开设有供进出口 21露出或隐藏的可打开结构。具体地,上衣本体80的外侧对应于外盒体50处开设有上衣开口,上衣开口处设置有可打开结构,外盒体 50通过可打开结构裸露或隐藏在上衣本体80的夹层中;可打开结构包括上盖布91和拉链92,上盖布91与上衣开口相适配,拉链92包括相配合的第一拉链和第二拉链,第一拉链设置于上衣开口的口沿,第二拉链设置于上盖布91的边沿处,这样,通过第一拉链和第二拉链的拉合露出或隐藏外盒体50,即,在内盒体40安装于外盒体50 内后,通过第一拉链和第二拉链的拉合露出或隐藏内盒体40。

  作为优选地,所述容纳盒20包括外盒体50和用于容纳所述电源的内盒体40,所述进出口21位于所述外盒体50上,所述内盒体40 安装于所述外盒体50内,所述电源安装于所述内盒体40中,所述外盒体50和所述内盒体40安装后所述电源的电极端伸出所述容纳盒20外;

  所述转动件30以可转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外盒体50中,所述电源与所述转动件30的第一端通过所述内盒体40间接抵接,所述顶出孔22位于所述外盒体50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种带可装卸电源的智能上衣,通过装卸组件配合上衣本体80的设置,既保证了电源对智能装置的正常供电,同时也能保证电源方便拿取,进行充电或更换,解决智能装置封闭于上衣本体80后,电源拿取麻烦的问题,便于电池的回收。且,智能上衣适用于智能装置的各硬件布设零散且面积较广的情况。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凡跟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和修饰,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

《一种带可装卸电源的智能鞋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