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技术 > 消防救生> 重力单向止流阀及便携式呼吸器独创技术30624字

重力单向止流阀及便携式呼吸器

2021-04-25 18:55:13

重力单向止流阀及便携式呼吸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流体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重力单向止流阀。同时,本发明还涉及一种便携式呼吸器。

  背景技术

  在一些处于动态运动的装置或设备中,其姿态经常会发生倾斜的情况,而其内部的液体的液面则会在重力作用下保持水平状态;当该液体和气体存在接触需要,而又要防止腔体内液体倒流到气路中的情况发生,需要在气路通道中加设控制阀门,并检测姿态的倾倒情况实施控制。这种控制借助现有的自控阀和姿态检测元件实现较为困难,且实施成本较高。

  例如,在污染严重或特定的有毒有害环境中,需要佩戴防毒面罩或者呼吸器。其中,对于空气中有害气体的处理,经常要用到处理液,通过空气经处理液的反应作用,去除其中的特定的有害气体,处理后的空气在输送至人口鼻部位的面罩,供入吸入。但人体在运动中姿态变化,会发生液体倒流到到气路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呼吸装置的使用,因此,对能在姿态变化倾倒工况下很好实现气体、液体混流控制有迫切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重力单向止流阀,以解决存在姿态倾倒变化的装置中气体、液体混流控制较难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重力单向止流阀,具有阀体及开设于所述阀体上的第一出入口和第二出入口,所述阀体内部构造有与所述第一出入口和所述第二出入口连通的阀腔,所述阀腔的主体部分被构造为可容许所述重力单向止流阀的阀芯往复移动的移动腔道;所述第一出入口与所述阀腔内壁的接合部被构造为可与所述阀芯密闭贴合的阀芯配合面,当所述阀芯因重力而沿着所述移动腔道下滑或滚动至所述阀芯配合面时,可构成对由所述第二出入口进入所述重力单向止流阀的流体经所述第一出入口流出的阻止。

  进一步的,沿所述移动腔道的布置方向,于所述移动腔道底部开设有排液槽,且于所述排液槽的远离所述第一出入口一端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排液孔。

  进一步的,所述阀芯为球体,且所述阀芯在所述移动腔道内的可移动距离在所述阀芯直径尺寸的2.5倍以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出入口开设于所述移动腔道的上方。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优势:

  (1)本发明所述的重力单向止流阀,在阀腔内壁构造移动腔道并配设可受重力作用而在移动腔道内滑动或滚动的阀芯;当因重力单向止流阀的倾斜触发阀芯的止流动作时,可实现重力单向止流阀的单向截止,适用于平常需要双向导通、而当水平姿态发生一定的倾斜时需要单向截止的场景;有利于满足存在姿态倾倒变化装置中气体、液体混流控制的需要。

  (2)排液孔的设置可及时排空大幅度倾斜发生时进入重力单向止流阀内的液体,有利于提升重力单向止流阀对液体的单向止流性能。

  (3)采用球体的阀芯,从而使阀芯滚动触发,利于提高重力单向止流阀的响应灵敏性。

  (4)将第二出入口设置在移动腔道的上方,从而使第一出入口和第二出入口大致呈直角形的分布,更适于气体、液体混合情况下各自流动的分别控制;当水平安装重力单向止流阀时,第二出入口敞口大致朝向上方,位于下方的液体飞溅难以进入到重力单向止流阀内。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便携式呼吸器,包括可对空气进行净化处理的主处理装置,所述主处理装置具有由壳体围构形成的空腔、以及设置于所述空腔内的过滤单元;所述主处理装置可绕自身的中心轴线自由旋转地安装于所述便携式呼吸器上,贴近所述壳体的顶部、所述壳体的两端分设有供气体进出所述空腔的入气口和排气口;因所述壳体底部的配重,而可构成所述入气口和排气口于所述中心轴线上方的保持;

  所述空腔内部分地盛装有处理液,所述过滤单元被驱动旋转地设置于所述入气口和所述排气口之间,所述处理液构成所述过滤单元部分地浸入于所述处理液中;于所述处理液的液面上方,形成供所述气体流经的通道;所述气体于流经途中,穿越附带有所述处理液的所述过滤单元;

  于所述空腔内的所述入气口和所述排气口处,安装有本发明所述重力单向止流阀;于所述中心轴线偏离水平面而造成所述处理液趋近重力单向止流阀时,被趋近的所述重力单向止流阀的所述阀体被触发而向着所述第一出入口移动,而可防止所述处理液流出所述空腔。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单元为回转体,于所述过滤单元所在处的所述空腔具有供所述过滤单元于所述空腔内密封转动的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单元包括边框,以及若干层布设于所述边框之中、呈薄壁状的过滤体。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体为多孔过滤结构体或吸附体。

  进一步的,所述空腔由固装于所述壳体上的隔仓板分隔为两个仓室,且各所述仓室中均部分地盛装有所述处理液、并均设有至少一个所述过滤单元;于所述隔仓板的上部两侧对称并连通的装设有两个所述重力单向止流阀;于所述中心轴线偏离水平面而造成所述处理液趋近该两所述重力单向止流阀的任一时,被趋近的所述重力单向止流阀的所述阀体被触发而向着所述第一出入口移动,而可防止两所述仓室中所述处理液之间的混合。

  进一步的,于所述空腔内设置有容料筐,于所述壳体的上部开设有正对所述容料筐的填充口,所述主处理装置还包括可经所述填充口插装于所述容料筐内的填料盒,所述填料盒内填装有可改善所述处理液的处理性能的填料。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出的便携式呼吸器具有以下优势:

  (1)本发明所述的便携式呼吸器,在壳体内的空腔中盛装部分的处理液,过滤单元被部分浸泡并旋转地安装在壳体内;气体流经过滤单元时,气体中的粉尘可因过滤单元的拦截和处理液的附着而被去除,气体中的有害气体也可被适配的处理液反应或溶解吸收;被拦截的粉尘或吸收的物质还可被冲刷入处理液而离开过滤单元;使得便携式呼吸器不仅具备较好的气体处理效果,且过滤单元中的滤材因及时的冲洗而寿命延长,从而有利于气体处理净化成本的节降。自由旋转的安装结构及重力单向止流阀的配置,则使便携式呼吸器适应便携性的要求,不会因为便携式呼吸器的姿态变化而造成处理液流出主处理装置,保证了便携式呼吸器的使用性能。

  (2)过滤单元采用回转体状,利于过滤单元的旋转布置,可使过滤单元很好地将空腔分隔开来,从而为气体的流通过滤创造良好的条件。

  (3)采用一或多层的过滤体过滤,均可达到预定的过滤效果,由边框撑起的薄壁结构适合过滤的需求。

  (4)采用滤网、滤布,便于配备,且具备适合冲刷清洁、耐用性高等特点;而采用活性炭或过滤石材制成的过滤圆盘,利于对气体中有害气体的捕捉吸附,且有助于有害气体于匹配的处理液之间的反应中和。

  (5)采用两仓室结构,可为主处理装置配置两种不同性能的处理液,以有针对性地处理处理液中不同类型的有害气体。

  (6)在空腔内设置容料筐,并通过填料盒方便的加装石灰石、方解石等填料,伴随填料的缓慢溶解,可保持处理液的碱性,有利于气体中硫化物、氮氧化物等溶于处理液后的中和反应,从而持续改善处理液的处理性能。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是用于解释本发明,其中涉及到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词语仅用于表示相对的位置关系,均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重力单向止流阀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C-C所示部位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重力单向止流阀的在发生姿态倾倒而触发其阀芯动作而实现止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述的便携式呼吸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述的呼吸器背包的内部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述的主处理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述的主处理装置另一视角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述的主处理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6中A-A所示部位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B所示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述的填料盒插装到容料筐的结构关系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100-下壳体,101-入气端侧板,102-排气端侧板,103-沉降槽,104-封装翻边,105-紧固螺栓,106-入气口,107-自转轴承,108-排气口,109-隔仓板,110-上壳体,120-填充口,121-第一填充口,122-第二填充口;130-积废仓,131-第一积废仓,132-第二积废仓,133-排泄口,709-储气囊,140-容料筐,141-第一容料筐,142-第二容料筐,143-填料盒,1430-料腔,1431-承托翻边,1432-避让部,1433-通孔,144-透孔,2-过滤单元;200-过滤体,201-边框,202-支撑架,203-转轴,204-电机,205-轴承,206-轴封,207-密封体,21-第一过滤单元,22-第二过滤单元,6-呼吸面罩,7-呼吸器背包,701-输送管,702-回流管,703-进气管,704-排出管;705-电池,706-除湿单元,707-调温单元,708-杀菌单元,8-重力单向止流阀,80-阀腔,800-移动轴线,801-阀体,802-第一出入口,803-第二出入口,804-排液孔,805-丝堵,806-阀芯,807-阀芯配合面,808-移动腔道,809-排液槽。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涉及到的左、右、上、下等方位名词,是为了描述方便而基于图示状态下的用语,不应理解为构成对本发明结构的限定;提到的第一、第二、第三等也均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的重要性。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重力单向止流阀,可以解决存在姿态倾倒变化的装置中气体、液体混流控制较难的问题。该重力单向止流阀,具有阀体及开设于所述阀体上的第一出入口和第二出入口,所述阀体内部构造有与所述第一出入口和所述第二出入口连通的阀腔,所述阀腔的主体部分被构造为可容许所述重力单向止流阀的阀芯往复移动的移动腔道;所述第一出入口与所述阀腔内壁的接合部被构造为可与所述阀芯密闭贴合的阀芯配合面,当所述阀芯因重力而沿着所述移动腔道下滑或滚动至所述阀芯配合面时,可构成对由所述第二出入口进入所述重力单向止流阀的流体经所述第一出入口流出的阻止。

  基于上述的总体结构原则,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本实施例的重力单向止流阀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1所示,其具有阀体801,阀体801可以采用塑料或金属制造,优选采用不锈钢加工。在阀体801上开设有第一出入口802和第二出入口803。阀体801内部构造有与第一出入口802和第二出入口803连通的阀腔80,阀腔80的主体部分被构造为可容许重力单向止流阀8的阀芯806往复移动的移动腔道808;第一出入口802与阀腔80内壁的接合部被构造为可与阀芯806密闭贴合的阀芯配合面807,当阀芯806因重力而沿着移动腔道808下滑或滚动至阀芯配合面807时,可构成对由第二出入口803进入重力单向止流阀8的流体经第一出入口802流出的阻止。

  结合图2所示,沿移动腔道808的布置方向,在移动腔道808底部开设有排液槽809,在排液槽809的远离第一出入口802一端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排液孔804。当重力单向止流阀8所在的工况环境中,因为倾倒姿态,液体容易进入阀腔80时,由于阀芯806的封堵,液体无法经第一出入口802流出,当姿态恢复,排液孔804处于最下方,阀腔80内的液体会顺其排出,进一步防止了液体倒流到第一出入口802一侧情况的发生。当不需要排泄功能时,可在排液孔804内螺接安装丝堵805,使得重力单向止流阀8的适用性更佳。这种能及时排空大幅度倾斜发生时进入重力单向止流阀8内的液体的设计,有利于提升重力单向止流阀8对液体的单向止流性能。

  阀芯806的形状可以灵活设计,但为了提高重力单向止流阀8的响应灵敏性,阀芯806优选为球体,从而使阀芯806可以在触发时滚动。而且。阀芯806在移动腔道808内的可移动距离优选设置在阀芯806直径尺寸的2.5倍以上,这样的移动距离,便于第二出入口803的布设。显然,阀芯806的材质同样可以选用不锈钢,以便于加工光滑的表面、且比重重于工况环境中的液体比重为原则。采用球体的阀芯806。

  基于上述的结构,第二出入口803和第一出入口802与管路的连接可以采用螺接或快插等多种方式;它们可以在同一轴线上布设,也可以相互之间形成一定的角度。优选地,如图1或图3所示,第二出入口803开设于移动腔道808的上方,并优选为互相垂直的布置。将第二出入口803设置在移动腔道808的上方,从而使第一出入口802和第二出入口803大致呈直角形的分布,更适于气体、液体混合情况下各自流动的分别控制;当水平安装重力单向止流阀8时,第二出入口803敞口大致朝向上方,位于下方的液体飞溅难以进入到重力单向止流阀8内。

  本实施例所述的重力单向止流阀在使用时,如图1并结合图3所示,当其随所在装置发生倾斜时,图1中所示的移动轴线800逆时针旋转至水平时,移动腔道808也成为水平,进一步倾斜翻转,则阀芯806向着第一出入口802滚动,直至封堵住阀芯配合面807,此时,由第二出入口803或者排液孔804进入阀腔80的液体将不能通过第一出入口802流出。因此,在重力单向止流阀8安装到装置上时,需要考虑,装置倾倒造成液体的液面趋近重力单向止流阀8时,移动轴线800应该与液面平行,进一步倾倒,则移动轴线800逆时针旋转,从而可实现止流止流功能。

  上述实施方案的重力单向止流阀,在阀腔80内壁构造移动腔道808并配设可受重力作用而在移动腔道808内滑动或滚动的阀芯806;当因重力单向止流阀8的倾斜触发阀芯806的止流动作时,可实现重力单向止流阀8的单向截止,适用于平常需要双向导通、而当水平姿态发生一定的倾斜时需要单向截止的场景;有利于满足存在姿态倾倒变化装置中气体、液体混流控制的需要。

  实施例二

  基于实施例一所述的重力单向止流阀8的一种应用,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呼吸器。如图4、图5所示,该便携式呼吸器包括呼吸面罩6、呼吸器背包7和连接于两者之间的输送管701和回流管702。该呼吸面罩6可为现有技术中成熟的结构,其至少覆盖面部的口鼻处。在呼吸器背包7内装配主处理装置、电池705、除湿单元706、调温单元707、杀菌单元708和储气囊709等功能单元。为了便于使用者随身携带,此处的呼吸器背包7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背包结构,以便于背在身上,不影响使用者的正常行动。电池705放置在呼吸器背包7的最底部,以为主处理装置的电机和气路中的引流泵等供电。为了使主处理装置在人体在前后方向倾倒时保持主处理装置的姿态不变,从而保证主处理装置内部处理液的液面变化,甚至从主处理装置内跑出来,进入气路,如图6、7所示,需要将在主处理装置可绕自身的中心轴线自由旋转地安装于便携式呼吸器的呼吸器背包7中。在本实施例中,主处理装置优选采用圆柱体形状,在其壳体1的两端,即排气端侧板102和入气端侧板101外周安装自转轴承107,自转轴承107固装在呼吸器背包7内,主处理装置的本体可自由地旋转在自转轴承107中,通过在壳体1底部的配重,例如可将电池705固定吊装在壳体1底部,实现壳体1在重力下、在其轴线水平时,其底部一致水平地位于下方。从而确保了不会因为人体前后倾倒而造成壳体1内处理液从入气口106或排气口108外流。

  仍如图5所示,在主处理装置的壳体1的上方分别设置除湿单元706、调温单元707和杀菌单元708,从进气管703进入便携式呼吸器的空气首先经过主处理装置,净化后的气体依次通过除湿单元706、调温单元707和杀菌单元708,再经输送管701输送至呼吸面罩6;由人体呼出的气体可经过回流管702回到呼吸器背包7内,为保障呼出的气体可能携带有病菌,可在呼吸器背包7内再配置一套主处理装置,用于处理呼出的气体,该呼出的气体再可经过杀菌单元708等进一步消毒净化后再经排出管704排至外界。

  基于上述的结构,本实施例中的便携式呼吸器,其主处理装置为了使用人体使用过程中的动态要求、适应人体倾倒和姿态变化的情况,除了通过设置自转轴承107克服人体前后方向的倾倒;对于人体朝着左右方向倾斜或姿态变化的情况,则通过在主处理装置内加设实施例一所述的重力单向止流阀来基于解决。

  如图8、9所示,主处理装置具有由壳体1围构形成的空腔、以及设置于空腔内的过滤单元2。主处理装置可绕自身的中心轴线自由旋转地安装于便携式呼吸器上,贴近壳体1的顶部、壳体1的两端分设有供气体进出空腔的入气口106和排气口108。因壳体1底部的配重,而可构成入气口106和排气口108于中心轴线上方的保持;空腔内部分地盛装有处理液,过滤单元2被驱动旋转地分隔于入气口106和排气口108之间,并部分浸泡地冲刷于处理液中;气体穿越浸湿有处理液的过滤单元2,因过滤单元2的拦截和/或处理液的作用,而形成对气体内有害物质的去除和/或分离;于空腔内的入气口106和排气口108处,安装有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的重力单向止流阀;于中心轴线偏离水平面而造成处理液趋近重力单向止流阀8时,被趋近的重力单向止流阀8的阀体801被触发而向着第一出入口802移动,而可防止处理液流出空腔。

  通过在壳体1内的空腔中盛装部分的处理液,过滤单元2被部分浸泡并旋转地安装在壳体1内;气体流经过滤单元2时,气体中的粉尘可因过滤单元2的拦截和处理液的附着而被去除,气体中的有害气体也可被适配的处理液反应或溶解吸收;被拦截的粉尘或吸收的物质还可被冲刷入处理液而离开过滤单元2;使得便携式呼吸器不仅具备较好的气体处理效果,且过滤单元2中的滤材因及时的冲洗而寿命延长,从而有利于气体处理净化成本的节降。自由旋转的安装结构及重力单向止流阀8的配置,则使便携式呼吸器适应便携性的要求,不会因为便携式呼吸器的姿态变化而造成处理液流出主处理装置,保证了便携式呼吸器的使用性能。

  对于主处理装置的具体结构,一种优选的结构为:将壳体1分别构造为下壳体100和上壳体110,壳体1的两端的入气端侧板101和排气端侧板102可和下壳体100一体构造。通过壳体1上方的敞口将过滤单元2等部件装配入壳体1的空腔后,再将上壳体110封盖上,通过下壳体100和上壳体110的封装翻边104密封配合,由紧固螺栓105紧固,形成密闭的空腔。

  空腔的入气口106可设置在入气端侧板101上,排气口108可设在排气端侧板102上,显然,至少排气口108需要靠近壳体1的上部开设,以能够容许呼吸器能有较大的倾斜角度,不易发生处理液淹没排气口108或入气口106的情况。过滤单元2被设置在空腔内,将入气口106和排气口108分隔开来,其过滤单元2采用可旋转的装配结构,可由外力驱动旋转。本实施例中,将过滤单元2固装在转轴203上,转轴203的一端或两端穿设在壳体1上,其中一端穿过壳体1的侧壁外露于壳体1外部,在该端加装电机204,由电机204驱动过滤单元2在空腔内旋转。优选地,在转轴203贯穿壳体1侧壁的部位装配轴承205和轴封206,在转轴203的其他枢转固定部位也加装轴承205,以改善转轴203在空腔内的转动稳定性。

  如图9并结合图10所示,过滤单元2优选为回转体,壳体1的外部以便于装置的固定为原则,壳体1内的过滤单元2采用回转体形状,为保证其良好的旋转运行,于过滤单元2所在处的空腔具有供所述过滤单元2于空腔内密封转动的空间;为了便于构造,空腔优选为圆柱体形状,当然,除了供过滤单元2旋转的空间部分,空腔及其壳体1其他部分的形状可以根据需要构造为各种形状。过滤单元2采用回转体状,利于过滤单元2的旋转布置,可使过滤单元2很好地将空腔分隔开来,从而为气体的流通过滤创造良好的条件。而在过滤单元2上,包括边框201,以及若干层布设于边框201之中、呈薄壁状的过滤体200。采用一或多层的过滤体200过滤,均可达到预定的过滤效果,由边框201撑起的薄壁结构适合过滤的需求。

  而为了达到良好的过滤效果,本实施例中,将过滤单元2设计为圆盘状的形式,当采用布设一层过滤体200的结构时,过滤体200可以为平面形状,也可以为凸面形,优选地,过滤体200呈迎着气体的流向凸起的曲面状。采用曲面结构的过滤体200,可借助离心力将附着在过滤体200上的固态杂质甩出,有助于过滤体200的清洁。如图9并图10所示,对于过滤单元2的具体结构,为加强其稳固性,可在过滤单元2的固定在转轴203上的中心部件和边框201之间加装支撑架202;其中边框201可设计为圆筒状,被过滤体200甩出的处理液或固态物体被边框201阻挡收集,并随其进入处理液中;当然,也可将过滤体200安装在边框201的气体流向的上游一侧,使被过滤体200甩出的处理液或固态物体被直接甩入处理液中。为保持过滤单元2两侧的相对隔绝效果,可在边框201的外部加装软性耐磨的密封体207,以形成边框201和壳体1的内壁之间的一定密封性,例如可以采用耐磨橡胶制备的胶圈,或密集的毛刷或高密封性轴承等。同时,可以在边框201的两侧或下游一侧、在空腔内壁上构造承托边框201的凸台,以增加过滤单元2受气流冲击时的稳定性。在空腔的内壁面上设有分置于各过滤单元2两侧的环状凸起,并于环状凸起和过滤单元2间设多个滚动件。具体结构上,在环状凸起的朝向对应过滤单元2的侧面上设有支架,滚动件为定位安装在支架上的滚珠。在外边框上设有供滚珠滑动的滑道。此处,通过设置环状凸起和滚动件,可增大壳体1对过滤单元2的承载力,同时,采用滚动摩擦增加了稳固性,并有效减少过滤单元2在旋转过程中的摩擦力,进而减少使用过程中的磨损。

  对于过滤体200的材料,可以是过滤滤布、滤网,或使用为多孔过滤结构体或吸附体,例如由活性炭或过滤石材制成的过滤圆盘等。当同一个过滤单元2中有多层的过滤体200时,各个过滤体200可采用同一种滤材,也可采用多种滤材的组合。采用滤网时,可以是金属网、塑料纤维网等,可视气体中含有的污染物情况灵活选用;网的过滤精细度,即网的目数规格,可根据气体的处理需求配备。过滤体200采用滤网时,便于配备,且具备适合冲刷清洁、耐用性高等特点。过滤体200采用为活性碳过滤盘时,由于活性炭在水中同样具备良好的吸附效应,可以吸收气体中的二氧化硫等多种气体,这些被吸附的物质可因处理液的冲刷而溶解于处理液中、或与处理液反应中和,从而起到清洁恢复活性碳性能的效果。而且,在本实施例的应用场景中,克服了活性炭现有应用方式中的诸多问题。例如,现有活性炭在气流中应用由于没有液体的湿润,吸附效果和促进有害气体与处理液反应的能力无法发挥;活性炭静态浸泡在水中时,由于没有活性炭圆盘在处理液中的旋转冲刷,使用一段时间后,活性炭会吸附较多的杂质,而缺乏必要的清洗,活性炭的性能会很快下降,需要更换。而在本实施例的应用中,克服了上述问题,使活性炭可发挥持久的良好吸附性能。

  仍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空腔由固装于壳体1上的隔仓板109分隔为两个仓室,且各仓室中均部分地盛装有处理液、并均设有至少一个过滤单元2;于隔仓板109的上部两侧对称并连通的装设有两个重力单向止流阀8;于中心轴线偏离水平面而造成处理液趋近该两重力单向止流阀8的任一时,被趋近的重力单向止流阀8的阀体801被触发而向着第一出入口802移动,而可防止两仓室中处理液之间的混合。采用两仓室结构,可为主处理装置配置两种不同性能的处理液,以有针对性地处理处理液中不同类型的有害气体。例如,当污染环境中存在二氧化硫和氨气时,可在图中的左侧仓室加入碱性溶液,在右侧仓室加入酸性溶液,当空气经过重力单向止流阀8依次通过两个仓室的处理后,则可被分别中和反应处理。

  基于上述的结构,为进一步改善处理液的工作效能,如图9所示,壳体1的底部构造有与空腔连通、并逆着气体的流向下倾的沉降槽103;由处理液捕捉或反应生成的沉降物经沉降槽103滑移至沉降槽103的末端,并可经开设于末端的排泄口排出。在壳体1底部构造沉降槽103,可积存并滑出处理液中悬浮或反应生成并慢慢沉降的固态物质,从而改善处理液的清澈度。本实施例中,在排泄口下方还配设有积废仓130,其包括与第一过滤单元21对应的排泄口133下方的第一积废仓131,和与第二过滤单元22对应的排泄口133下方的第二积废仓132。它们分别收集对应仓室内沉降并由沉降槽103滑出的固态废料。

  此外,如图9所示,还可在空腔内布置若干容料筐140,对应容料筐140,在上壳体110上正对的开设多个填充口120,容料筐140可容许转轴203贯穿,容料筐140的侧壁上加工密集的透孔144。通过填充口120除可补充处理液外,还可加装溶解速度较慢的块状填料到容料筐140中,如方解石、石灰石、碳酸钠等,伴随填料的逐渐溶解和反应,可改善处理液的化学处理性能,从而延长装置的处理性能。例如,采用碳酸钙填料时,其在有二氧化碳和水情况下可生成易溶于水的碳酸氢钙,可加速对处理液因吸收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后的中和。容料筐140可单独设置,也可对应过滤单元2配对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设有第一过滤单元21和第二过滤单元22,对应第一过滤单元21设有第一容料筐141和第一填充口121,对应第二过滤单元22设有第二容料筐142和第二填充口122。

  如图9并结合图1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主处理装置,除了在过滤部2和出气口108之间的空腔内设置有容料筐140外,还可经填充口120插装填料盒143到容料筐140内。填料盒143的料腔1430内填装有可改善处理液的处理性能的填料。插装时,填料盒143的承托翻边1431搭设在填充口120的外沿上,填料盒143的避让部1432可避让开转轴203。填料盒143的通孔1433和容料筐140的透孔144可实现处理液与填料之间的接触导通。在空腔内设置容料筐140,并通过填料盒143方便的加装石灰石、方解石等填料,伴随填料的缓慢溶解,可保持处理液的碱性,有利于特定环境下空气中硫化物、氮氧化物等溶于处理液后的中和反应,从而持续改善处理液的处理性能。

  本实施例的便携式呼吸器,采用自转轴承107和重力单向止流阀8配合,使得便携式呼吸器具备良好的适用性,可满足人体使用过程中,一定角度下的身体倾斜等情况。从而便携使用、运动使用等更为适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重力单向止流阀及便携式呼吸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