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技术 > 帽类制品> 一种速吸快排汗带独创技术8732字

一种速吸快排汗带

2021-02-26 01:50:44

一种速吸快排汗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品辅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速吸快排汗带。

  背景技术

  为了保证佩戴者的体感更舒适,现有技术中需要在帽体与头围贴合处设置汗带。汗带的作用之一在于采用弹性层减少帽体与头围之间的摩擦,增加佩戴舒适度;汗带的作用之二在于当头围特别是额头部分的汗液较多时,汗带可吸收汗液。现有技术中的汗带主要采用表层、弹性层和背层材料叠合而成。其中,上述的弹性层多采用海绵,经过头围与帽檐之间的挤压,海绵受压回弹过程中经由表层吸收汗液,背层材质多为多为疏水合成纤维材质的无纺布或织物。由于背层的疏水性,汗液多存于海绵内,海绵中的汗液蒸发形成的水蒸气经由背层的组织孔隙排出,但汗液在海绵与背层之间不能以液态传递,最终导致汗液在海绵中沿汗带延伸方向传递,汗液在海绵中存蓄过多会影响服用体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速吸快排汗带,吸水海绵层内的汗液可通过排汗层和帽体之间的直接接触实现液体传导,有助于增加汗液受热面积,加速水蒸气排出,具有快速吸汗排汗的功能。

  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速吸快排汗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层叠的吸汗层、吸水海绵层和排汗层,所述排汗层为选自亲水织物、亲水无纺布、经亲水处理的织物和经亲水处理的无纺布中的一种;吸汗层的两侧边翻折并与排汗层的外侧表面边缘叠合,吸汗层与排汗层、吸水海绵层通过缝合或粘接一体式连接。

  由于排汗层为亲水型,汗液被吸收到排汗层中后,汗液很容易向排汗层的干燥部分扩散,而不直接经由排汗层表面排出,为了避免上述现象,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排汗层上印刷设置有导汗疏水网或至少一根导汗疏水条,导汗疏水网的交叉线条或导汗疏水条的端部或端部延长线与排汗层的两侧边相交。导汗疏水条的作用在于阻止汗液在排汗层中的扩散,促使汗液尽快经由排汗层表面排出。具体的,导汗疏水条可为短条状、直线型、齿形、锯齿形、波浪形或者上述形状的组合。进一步的,导汗疏水条沿汗带延伸方向等间距平行设置。

  为了使海绵层具有主动的快速吸水性能,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吸水海绵层的材质为50~100PPI的聚酯海绵,聚酯海绵的泡孔径不大于400μm。上述结构的聚酯海绵微孔较多,通过利用微孔的毛细现象,使海绵的吸水速率增加。与现有技术中孔径较大的聚酯海绵相比,吸水海绵层的吸水速率增加明显,常用的PVA吸水海绵干燥后手感发硬,而吸水海绵层干燥后手感仍然柔软。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导汗疏水网的交叉线条和导汗疏水条为选自直线、波纹线、齿形线、锯齿形线中的一种。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若干根导汗疏水条相互平行设置并将排汗层分隔为若干个排汗段。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导汗疏水网的网格为选自矩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六边形中的一种。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

  该速吸快排汗带由吸汗层、吸水海绵层和排汗层层叠而成,通过选用亲水的排汗层,可加快汗带的吸汗排汗速度,减少汗液在海绵层中的存蓄时间,避免因汗液挥发吸收热量导致佩戴者额头处体感温度较低的现象,有助于保证汗带处于较干燥的状态,优化服用体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速吸快排汗带实施例1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速吸快排汗带实施例2的排汗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吸快排汗带实施例3的排汗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吸快排汗带实施例4的排汗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吸汗层;2、吸水海绵层;3、排汗层;4、导汗疏水条;5、导汗疏水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实施例1的速吸快排汗带包括层叠的吸汗层1、吸水海绵层2和排汗层3,排汗层3为亲水织物、亲水无纺布、经亲水处理的织物和经亲水处理的无纺布中的一种;吸汗层2的两侧边翻折并与排汗层3的外侧表面边缘叠合,吸汗层1与排汗层3、吸水海绵层2通过缝合一体式连接。 具体的,实施例1的排汗层为经亲水处理的涤纶无纺布。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排汗层3的外侧表面印刷设置有导汗疏水条4,且导汗疏水条4沿汗带延伸方向设置。吸汗层1与排汗层3、吸水海绵层2通过热熔胶点粘合形成一体式连接结构。实施例2中的导汗疏水条为直线。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导汗疏水条4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排汗层3的两侧边。具体的,导汗疏水条4的形状为锯齿形。吸汗层1与排汗层3、吸水海绵层2通过缝合形成一体式连接结构。

  吸水海绵层的材质为50~100PPI的聚酯海绵,聚酯海绵的泡孔径不大于400μm。聚酯海绵的泡孔径过大,落至海绵表面的汗液不能呈现主动吸收,而泡孔径不大于400μm的聚酯海绵由于毛细效应,对汗液主动吸收,孔径越小,对汗液的吸收速率越大,进而更有利于汗液的及时排出。

  实施例1-3中的吸汗层均为现有技术中常用的纯棉或纯棉与合成纤维(涤纶、胶丝、高弹丝)混纺所得或通过无纺布生产工艺制得。

  实施例4

  如图4所示,实施例4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排汗层上设置有网格为菱形的导汗疏水网5。导汗疏水网的交叉线条的端部与排汗层的侧边相交。

  导汗疏水网5的交叉线宽与实施例2和实施例3中的导汗疏水条宽度一致。

  对比例1为现有技术中汗带,该汗带的排汗层即背层未经过亲水处理的涤纶面料。

  对比例2中的吸水海绵层的泡孔径为500~600μm。

  对比例1-2汗带的材料、材质厚度与实施例1-4相同。

  性能检测:

  1、将实施例1-4和对比例所得形状一致的排汗层倾斜45度角放置于台面上,在排汗层的同一高度标记,用胶头滴管分别自标记处滴一滴水(假设水滴重量相等),观察水滴滚落或被排汗层吸收情况,并对比排汗层表面水珠被吸收留下的水痕长度(平行试验5组,取水痕长度平均值),结果如下:

  实施例1:水滴扩散吸收,水痕长度4.97cm;

  实施例2:水滴扩散吸收,水痕长度4.30cm;

  实施例3:水滴扩散吸收,水痕长度4.13cm;

  实施例4:水滴扩散吸收,水痕长度4.10 cm;

  对比例1:水滴在排汗层表面呈滚落状,被部分吸收,水痕长度7.72cm;

  对比例2:水滴在汗带表面呈滚落状,被少部分吸收,水痕延伸至汗带底端。

  2、汗带水平放置,在汗带的吸汗层表面滴5ml水,在排汗层表面贴合吸水纸,比较模拟汗液透过汗带的排汗速率和透过量如下:对比例排汗速率明显小于实施例1-4,实施例1的排汗速率略小于实施例2-4。对比例5的排汗层无水痕,吸汗层表面的水痕面积最大,将汗带剪开,实测海绵层不吸水;实施例2-4的吸水纸最先被润湿,其次为实施例1,最后为对比例1。

  经由上述实验对比得,带有导汗疏水条的汗排汗层汗液扩散受到导汗疏水条的阻挡,可促使汗液直接由帽体或者排汗层蒸发排出,避免汗液在排汗层内扩散的现象,有助于提高排汗速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一种速吸快排汗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