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技术 > 旅行物品> 按钮式可替换包装管独创技术23008字

按钮式可替换包装管

2022-12-10 15:13:46

按钮式可替换包装管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化妆品包装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按钮式可替换包装管。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现有的包装管,包括中束芯和底壳,由于中束芯与底壳不可分离,导致中束芯无法单独销售。随着市场需求的发展,逐渐产生对替换中束芯产生需求,而现有包装管技术无法满足。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中束芯与底壳不可分离的问题,提供一种按钮式可替换包装管。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一种按钮式可替换包装管,包括底壳以及安装于所述底壳内的中束芯,所述底壳包括相互嵌套且滑动配合的外底和内底,其中所述内底在滑动路径上具有第一工作位和第二工作位,所述内底与所述外底之间设有相互配合将所述内底保持在相应工作位的定位结构;

  所述内底中设有弹性卡爪,所述中束芯可拆卸的插接在所述内底中,且所述中束芯设置有与弹性卡爪相配合的限位部;

  所述外底中设有与所述弹性卡爪相作用的驱动件,所述弹性卡爪在所述驱动件的作用下具有与所述限位部相卡合的锁定状态,以及释放所述限位部的解锁状态,所述内底在不同工作位切换时,所述驱动件相应作用于所述弹性卡爪以切换状态。

  以下还提供了若干可选方式,但并不作为对上述总体方案的额外限定,仅仅是进一步的增补或优选,在没有技术或逻辑矛盾的前提下,各可选方式可单独针对上述总体方案进行组合,还可以是多个可选方式之间进行组合。

  可选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

  卡舌,所述卡舌设置在所述内底上且沿内底径向外扩延伸;

  卡口,所述卡口开设在外底上且与所述卡舌相配合,所述卡口包括第一卡口以及第二卡口,所述卡舌在所述第一工作位或者第二工作位分别对应卡入第一卡口或第二卡口。

  可选的,所述外底包括:

  相互嵌套的中套与外套,所述内底滑动安装于所述中套内,所述第一卡口以及第二卡口均设置于中套上;

  所述外套上还嵌装有与所述卡舌相抵的按钮,在所述按钮作用下,所述卡舌脱离与所处的卡口。

  可选的,所述外套开设有按钮安装口,所述中套开设有按钮限位口;所述按钮包括:

  可径向浮动的嵌装于所述按钮安装口的按钮本体;

  固定在所述按钮本体上且搭置于按钮安装口边缘的的插脚;

  固定于所述按钮本体内壁且与所述按钮限位口相配合的的限位卡钩;

  固定于所述按钮本体内壁与所述卡舌相抵的挤压凸点。

  可选的,所述内底呈杯状,杯底部位设有通孔,所述弹性卡爪绕所述通孔分布;

  所述驱动件为柱状并经由所述通孔伸入内底中,径向抵靠所述弹性卡爪;

  所述弹性卡爪相对驱动件轴向运动,所述弹性卡爪径向摆动以切换状态。

  可选的,所述内底与外底还设有用于驱动所述内底进入第二工作位的压簧。

  可选的,所述弹性卡爪包括根部和爪头;

  在第一工作位时,所述根部和爪头均与驱动件径向抵靠以推动爪头外扩进入锁定状态;

  在第二工作位时,所述爪头脱离驱动件,所述爪头弹性径向内收,进入解锁状态。

  可选的,所述弹性卡爪为2~4个,各弹性卡爪绕所述驱动件分布且抵靠所述驱动件外壁。

  可选的,所述限位部包括:

  开设在所述中束芯底部的插孔,所述插孔的内壁设有限位台阶,在锁定状态下、所述弹性卡爪伸入所述插孔并搭置于所述限位台阶。

  可选的,所述中束芯由内而外依次包括:

  用于承载膏体的珠子;

  与所述内底转动限位、用于容纳并引导珠子轴向运动的叉子;

  转动套设在所述叉子的外周,用于驱动所述珠子轴向运动的螺旋;

  固定套设在螺旋外周的中束;

  所述限位部开设在叉子底部。

  本申请提供的按钮式可替换包装管,通过按压定位结构实现内底与外底的相对分离,外底的驱动件作用于内底的弹性卡爪,弹性卡爪与限位部相配合实现内底与中束芯之间的锁定与解锁,实现了中束芯的可拆卸替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按钮式可替换包装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包装管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包装管在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包装管在A-A处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包装管在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4所示的包装管在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2所示的包装管中外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2所示的包装管中中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的中套在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2所示的包装管中按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2所示的包装管中内底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所示的内底在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4所示的包装管中叉子与珠子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所示的叉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所示的叉子在B-B处的剖面示意图;

  图16为图4所示的包装管中螺旋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6所示的螺旋在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包装管;10、底壳;11、外底;111、驱动件;112、中套;1121、按钮限位口;1122、限位槽;1123、插口;113、外套;1131、按钮安装口;1132、限位凸起;114、按钮;1141、按钮本体;1142、插脚;1143、限位卡钩;1144、挤压凸点;115、滑动凸条;12、内底;121、弹性卡爪;1211、根部;1212、爪头;122、通孔;123、滑动卡槽;13、定位结构;131、卡舌;1311、限位面;1312、引导斜面;132、卡口;1321、第一卡口;1322、第二卡口;14、压簧; 20、中束芯;21、限位部;211、插孔;212、限位台阶;22、珠子;23、叉子; 231、定位筋;24、螺旋;25、中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时,它可以直接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一并参阅1至图6,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一种便于替换中束芯20可的包装管100,该包装管100可用于放置口红膏体等。

  包装管100包括底壳10以及中束芯20,中束芯20上可安装口红盖体,盖体与底壳10配合使用封闭口红膏体。中束芯20安装在底壳10内,采用可拆卸的插接方式,中束芯20插接于底壳10并可将中束芯20从底壳10内拆卸,即中束芯20与底壳10为可分离安装,以便于实现中束芯20的可替换。其中,中束芯20与底壳10均有一轴线且两轴线重合。由于中束芯20不是本申请的重点改进点,可采用现有技术的任意一种能够适配的中束芯20,但下文中也提供了中束芯20的改进实施例。

  底壳10包括外底11和内底12,外底11嵌套于内底12外周,外底11与内底12之间滑动配合,内底12可相对外底11的产生轴向运动形成滑动路径,内底12在滑动路径上具有第一工作位以及第二工作位,内底12在第一工作位时包装管100为锁定状态,内底12在第二工作位时包装管100为解锁状态。

  外底11和内底12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定位结构13,以便固定外底11和内底12的相对位置,使内底12保持在相应的工作位。如,内底12在第一工作位时,由于定位结构13内底12与外底11的位置可相对固定;内底12相对外底 11滑动至第二工作位时,同理,通过定位结构13保持内底12处于第二工作位。内底12在轴向滑动前,定位结构13先解除轴向定位作用,内底12再产生相对滑动。其中,内底12产生相对滑动的作用力可以为外力,例如拉拔内底12,或者通过设置驱动组件作用于内底12。可以理解,定位结构13可以采用卡扣结构、插销结构或者锁扣结构等。内底12从第一工作位切换到第一工作位时,可通过按压定位结构13,实现外底11和内底12的分离,进而实现工作位的变换。

  具体地,内底12中设有弹性卡爪121,中束芯20设置有限位部21,该弹性卡爪121与限位部21相配合实现中束芯20与内底12之间的轴向定位,将中束芯20插接于内底12内。该弹性卡爪121与限位部21相分离时,中束芯20 与内底12解除轴向定位,可将中束芯20从内底12内拆除,实现中束芯20可拆卸的插接在内底12中的目的。

  外底11中设有与弹性卡爪121相作用的驱动件111,在驱动件111作用下,弹性卡爪121与限位部21相卡合实现中束芯20与内底12之间的轴向定位,形成锁定状态。弹性卡爪121释放限位部21时,形成解锁状态。

  内底12在不同工作位切换时,驱动件111相应作用于弹性卡爪121以切换状态。内底12在第一工作位时,内底12与外底11的位置通过定位结构13相对固定,外底11的驱动件111作用于内底12的弹性卡爪121,使得弹性卡爪121 与限位部21形成锁定状态,进而将中束芯20锁定于内底12内。内底12与外底11之间的轴向定位作用解除后,内底12相对外底11滑动切换至第二工作位时,驱动件111释放弹性卡爪121,弹性卡爪121与限位部21形成解锁状态,内底12与外底11之间再次通过定位结构13将内底12定位于第二工作位。

  本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管100,通过按压定位结构13实现内底12与外底11 的相对分离,外底11的驱动件111作用于内底12的弹性卡爪121,弹性卡爪121 与限位部21相配合实现内底12与中束芯20之间的锁定与解锁,实现了中束芯 20的可拆卸替换。

  请结合参阅图7至图12,在另一实施例中,内底12与外底11滑动配合,内底12外壁设有滑动卡槽123,外底11内壁设有与滑动卡槽123相配合的滑动凸条115。滑动凸条115卡入滑动卡槽123,实现内底12与外底11的周向定位。其中,滑动卡槽123沿轴线方向延伸,滑动卡槽123为至少一个,例如2个、3 个或者4个等,各滑动卡槽123沿内底12周向分布,滑动卡槽123优选为2个。滑动卡槽123底部设有一扩口结构,便于实现将内底12卡入外底11。可以理解,滑动卡槽也可开设在外底11内壁,滑动凸条对应开设在内底12外壁。

  在另一实施例中,内底12与外底11之间的定位结构13包括卡舌131以及与卡舌131相配合的卡口132,卡舌131设置在内底12上,卡口132开设在外底11上,卡舌131沿内底12径向外扩延伸,具有外翻趋势即至少局部径向向外凸起,并伸入卡口132形成卡合状态以实现内底12与外底11之间的轴向定位。

  卡口132包括第一卡口1321以及第二卡口1322,内底12在第一工作位时,卡舌131卡入第一卡口1321;内底12在第二工作位,卡舌131卡入第二卡口 1322。具体地,第一卡口1321与第二卡口1322沿外底11的轴线方向排列分布。优选的实施例中,卡舌131与内底12为一体结构。

  在另一实施例中,外底11包括相互嵌套的中套112与外套113,中套112 与外套113大致呈筒状,内底12滑动安装于中套112内,中套112开设有限位槽1122,外套113内壁设有限位凸起1132,限位凸起1132与限位槽1122相配合以实现嵌套。可以理解,限位凸起也可以开设在中套112上,限位槽对应开设在外套113上。

  外套113上嵌装有按钮114,该按钮114与卡舌131相抵,在按钮114作用下,卡舌131脱离与所处的卡口132,以便于实现通过按钮控制中束芯的拆卸。中套112上开设第一卡口1321以及第二卡口1322,可以理解,在第一工作位时,卡舌131卡入第一卡口1321,且按钮114抵靠卡舌131。在第一工作位切换至第二工作位的过程中,按压按钮114,按钮114挤压卡舌131,卡舌131从第一卡口1321处脱离,外底11与内底12之间的轴向定位解除,内底12相对外底 11轴向运动,卡舌131滑动至第二卡口1322时,卡舌131卡入第二卡口1322,实现轴向定位,使内底12保持在第二工作位。

  卡舌131端部为与相应卡口内缘相抵的限位面1311,一般为平面,在限位面1311外侧带有引导斜面1312,当中束芯复位时卡舌131的引导斜面1312与第二卡口1322底缘接触,并引导卡舌131径向内收,直至到达第一卡口1321 时,卡舌131在自身弹性作用下再次外扩卡入第一卡口1321,即限位面1311与第一卡口1321顶缘相抵。

  在另一实施例中,外套113开设有按钮安装口1131,按钮安装口1131用于实现将按钮114嵌套于外套113内。按钮114包括按钮本体1141以及插脚1142,插脚1142固定在按钮本体1141上,按钮本体1141径向浮动的嵌装于按钮安装口1131,插脚1142搭置于按钮安装口1131边缘。可以理解,按钮本体1141在外力按压作用下可沿外套113的径向产生位移。

  在按钮本体1141内壁固定设置有挤压凸点1144,挤压凸点1144与卡舌131 相抵,在径向按压按钮本体1141时,挤压凸点1144沿径向运动,迫使卡舌131 离开卡口132,解除定位作用。在按钮本体1141内壁固定设置有限位卡钩1143,中套112开设有按钮限位口1121,限位卡钩1143与按钮限位口1121相配合用于限制按钮114的径向运动,实现按钮本体1141的浮动嵌装,防止按钮114脱落。

  可以理解,限位卡钩1143的轴向位置可与挤压凸点1144平齐或沿轴向呈高低分布。按钮限位口1121可与第一卡口1321或者第二卡口1322连通或视为共用,或者按钮限位口1121单独开设在中套112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限位卡钩1143的轴向布置位置与挤压凸点1144平齐,且按钮限位口1121与第一卡口1321共用。在未按压按钮114时,限位卡钩1143与第一卡口1321相配合限位,按压按钮114时,限位卡钩1143向内径方向移动,径向脱离按钮限位口 1121。

  进一步地,中套112上开设有插口1123,插脚1142经由按钮安装口1131 嵌入该插口1123,以实现插脚1142搭置于按钮安装口1131边缘。插脚1142的数量为至少一个,优选为两个,插口1123对应为两个。

  具体地,限位卡钩1143的径向延伸长度大于挤压凸点1144。挤压凸点1144 的径向长度优选为中套112壁厚,以便于挤压凸点1144将卡舌131从卡口132 挤出。限位卡钩的径向长度大于两倍的中套112壁厚。在卡舌131与卡口132 的卡合时,卡舌131外径与中套112的外径平齐。

  内底12在不同二工作位时,驱动件111与弹性卡爪121之间有相对位移,继而产生相互作用的变化,本申请恰利用两者相互作用的变化来切换弹性卡爪 121的状态,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图11以及图12,内底12呈杯状,内底12沿轴线方向延伸的高度低于中套112,杯底部位设有通孔122,弹性卡爪 121绕通孔122分布。驱动件111为柱状,驱动件111经由通孔122伸入内底12 中,径向抵靠弹性卡爪121,弹性卡爪121因受到驱动件111的径向挤压而外扩,使得弹性卡爪121的内壁紧靠驱动件111外壁。弹性卡爪121与中束芯20的限位部21卡接,实现中束芯20安装于内底12上的锁定状态,内底处于第一工作位。

  卡舌131与第一卡口1321相分离时,解除内底12与外底11的轴向定位,弹性卡爪121相对驱动件111轴向运动,在图6中的方位中弹性卡爪121向上运动,驱动件111对弹性卡爪121的径向支撑力逐渐丧失,弹性卡爪121在自身弹性作用下径向向内摆动,弹性卡爪121围成的外径逐渐减小,弹性卡爪121 与中束芯20的限位部21之间的插接逐渐解除,以切换至解锁状态,内底进入第二工作位。

  为了便于中束芯20的替换,在另一实施例中,内底12与外底11还设有用于驱动内底12进入第二工作位的压簧14。在第一工作位时,压簧14处于压缩状态,当卡舌131从第一卡口1321脱离时,压簧14驱动内底12相对外底11 轴向运动,也即弹性卡爪121相对驱动件111轴向运动。具体地,压簧14安装在内底12的底部位置,且套设在内底12外周。内底12内凹形成凹槽,凹槽外径小于内底12的外径,凹槽的外壁与中套112形成一容置空间,请参阅图4,该空间可容置该压簧14。在无压簧14时,可人力驱动内底12轴向运动。

  为了使弹性卡爪121更加灵敏的响应与驱动件111之间的相对位移,在一实施例中,弹性卡爪121包括根部1211和爪头1212,根部1211和爪头1212固定连接且为一体结构,在第一工作位时,根部1211和爪头1212均与驱动件111 径向抵靠以推动爪头1212外扩进入锁定状态,在锁定状态下,爪头1212与限位部21相配合实现轴向限位;第二工作位时,爪头1212脱离驱动件111,并且爪头1212弹性径向内收,爪头1212与限位部21相脱离,进入解锁状态。可以理解,改变径向抵靠力或施力位置都可以实现弹性卡爪121脱离限位部21。例如,驱动件111自身可实现径向收缩,通过改变驱动件111径向扩展的大小以改变驱动件111对弹性卡爪121的抵靠力。

  为了保证弹性卡爪121与限位部21配合的稳定,避免意外松脱,在一实施例中,弹性卡爪121的数量为多个,例如为2~4个,各弹性卡爪121绕驱动件 111分布且抵靠驱动件111外壁。弹性卡爪121沿轴线方向延伸的长度大致为内底12高度的五分之一至三分之一。进一步地,柱状驱动件111沿轴向延伸的高度等于弹性卡爪121顶部至内底12底端的高度。

  请结合参阅图13至图17,在另一实施例中,限位部21包括开设在中束芯 20底部的插孔211,插孔211的内壁设有限位台阶212,在锁定状态下、弹性卡爪121伸入插孔211并搭置于限位台阶212。在解锁状态,弹性卡爪121脱离限位台阶212。具体地,该限位台阶212为中束芯20底部内凸形成一凸台,插孔 211穿透该凸台,在轴线方向限位台阶212高于内底12的底部,便于实现通过改变对弹性卡爪121施力位置,实现弹性卡爪121脱离限位部21。

  现有技术中,中束芯有不同类型和结构,但在正常使用时,其中一部件会与底壳相对固定即作为固定部件,本申请底壳配合不同结构的中束芯时,可将限位部设置在该固定部件上,实现与弹性卡爪的配合。

  在一实施例中,中束芯20由内而外依次包括珠子22、叉子23、螺旋24以及中束25,珠子22用于承载口红膏体,叉子23用于容纳并引导珠子22轴向运动,且叉子23与内底12转动限位,叉子23底部开设有限位部21,螺旋24用于驱动珠子22轴向运动,螺旋24内壁设有螺旋,用于与珠子22配合旋转,且螺旋24转动套设在叉子23的外周,中束25固定套设在螺旋24外周。

  本实施例中,在中束芯正常使用时,叉子23即作为固定部件与底壳中的内底12相对固定,其中:

  轴向上,限位部21与弹性卡爪121相互限位;

  周向上,叉子23外壁与内底12内壁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定位筋231,定位筋231可设在叉子23外壁和/或内底12内壁上,由于定位筋231轴向延伸,因此替换时并不影响中束芯的插拔。

  在使用该包装管100时,外底11相对中束25旋转,外底11带动叉子23 转动,进而带动珠子22运动,珠子22受螺旋24驱动作用产生轴向运动,进而旋出膏体。

  本申请提供的中束芯20可替换包装管100,至少具有如下效果之一,通过定位结构13实现内底12与外底11的相对固定与分离,外底11的驱动件111 作用于内底12的弹性卡爪121,弹性卡爪121与限位部21相配合实现内底12 与中束芯20之间的锁定与解锁,实现了中束芯20的可拆卸替换,定位结构13 采用卡舌131以及卡口132相配合的方式。另外,通过按钮114实现按钮114 式控制中束芯20与底壳10分离,采用压簧14以提供内底12相对于外底11滑动的驱动力。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体现在同一附图中时,可视为该附图也同时披露了所涉及的各个实施例的组合例。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按钮式可替换包装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