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技术 > 家具物品> 风道组件、电风机和吸尘器独创技术41244字

风道组件、电风机和吸尘器

2021-04-25 17:32:17

风道组件、电风机和吸尘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尘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风道组件、一种电风机和一种吸尘器。

  背景技术

  吸尘器是利用电机带动叶片高速旋转,在密封的壳体内产生空气负压,从而将尘屑吸入集尘袋中的清洁电器,电风机是吸尘器的核心部件,一般由两部分构成,电机部分和风道组件部分,风道组件一般包括风罩、位于风罩内部的动风叶以及与风罩固定的静风叶,动风叶转动能够使得外部空气进入风罩内。相关技术中的风道组件,动静间隙极大的影响风道系统泄漏损失,为了减小风道系统密封泄漏损失,动静间隙必须设计的非常小,但是动静间隙受制于零部件精度影响,而进一步提高零部件精度又会带来成本上的显著提升以及良品率降低的问题,不利于产品的推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风道组件。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风机。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吸尘器。

  有鉴于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道组件,包括:风罩,风罩上设有容纳腔;转子组件,设置在容纳腔中,转子组件包括动风叶和轴承;静风叶,静风叶与风罩在轴向方向上相接触,静风叶上设有配合面;凸起,凸起设置在风罩的端面和配合面中的一个上,凸起与风罩的端面和配合面中的另一个相抵接,以使静风叶支撑风罩;凹槽,设置在风罩的端面和配合面中的另一个上,凹槽被配置为适于容纳凸起;其中,转子组件与静风叶相连接,凸起与风罩的端面和配合面中的另一个相抵接,以使动风叶与容纳腔的腔壁之间形成间隙。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道组件包括风罩、转子组件、静风叶、凸起和凹槽,转子组件包括动风叶和轴承,转子组件设置在风罩的容纳腔中并能够在容纳腔中转动,静风叶与风罩在轴向方向上相接触,使得静风叶能够支撑风罩,具体地,静风叶上设有配合面,在风罩的端面和配合面中的一个上设置凸起,凸起与风罩的端面和配合面中的另一个相抵接,使得静风叶能够支撑风罩;其中,转子组件与静风叶相连接,凸起与风罩的端面和配合面中的另一个相抵接,以使动风叶与容纳腔的腔壁之间形成间隙,通过将转子组件与静风叶连接后再将静风叶与风罩组装在一起,并在风罩的端面和配合面中的一个上设置凸起,能够使得转子组件与风罩的容纳腔的腔壁之间的间隙可控,且间隙的各个位置的一致性高,并且,可以通过调整设计凸起的高度起到减小转子组件与风罩的容纳腔的腔壁之间的间隙的作用,也即可以减小风道组件的动静间隙,从而同步减小了泄漏带来的流体涡流损失,进而能够降低电风机的气动噪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道组件,还具有工艺装配简单,整体零部件的生产成本低的优点。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道组件,在风罩的端面和配合面中的一个上设置凸起,在风罩的端面和静风叶的配合面中的另一个上设有凹槽,凹槽能够容纳凸起,在产品的实际组装过程中,第一步,将转子组件、风罩与静风叶安装放置,并使得转子组件与风罩的安装腔的腔壁相接触,也即,使得动风叶与安装腔的腔壁相接触,并且,此种状态下凸起位于凹槽中,可以理解的是,安装腔的腔壁为与动风叶相适配的曲面;然后,将转子组件与静风叶相连接,具体地,可以通过粘接介质粘接转子组件与静风叶,从而实现转子组件与静风叶之间的固定连接。第二步,抬起风罩,使得凸起由凹槽中脱离,并旋转风罩,使得凸起抵接在静风叶的配合面上,然后,将风罩与静风叶相连接,具体地,可以通过粘接介质粘接风罩与静风叶,从而实现风罩与静风叶之间的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道组件,通过在风罩的端面和配合面中的一个上设置凸起,在风罩的端面和静风叶的配合面中的另一个上设置凹槽,并采用上述装配方法将转子组件、风罩和静风叶组装在一起,由于第一步时动风叶与容纳腔的腔壁相接触,也即此时动风叶与容纳腔的腔壁之间没有间隙,此种状态下将转子组件与静风叶连接在一起实现第一步固定,并通过第二步抬起风罩直接改变风罩的容纳腔的腔壁与转子组件的动风叶之间的间隙,也即,可以通过控制抬起风罩的距离直接调整动风叶与容纳腔的腔壁之间的间隙,由于凸起的高度即为抬起风罩的距离,也即通过设计凸起的高度即可控制容纳腔的腔壁与转子组件的动风叶之间的间隙,使得转子组件与风罩的容纳腔的腔壁之间的间隙可控,且间隙的各个位置的一致性高,从而减少了由于多个零部件之间的装配误差、多个零部件的加工精度偏差累积后导致容纳腔的腔壁与动风叶之间的间隙难以管控的问题,无需控制每一个零部件的尺寸精度,从而降低了每一个零部件的加工难度,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风道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凸起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凸起沿风罩的周向或静风叶的周向间隔分布;凹槽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凹槽与多个凸起一一对应分布。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风罩的端面和静风叶的配合面中的一个上设有多个凸起,多个凸起沿风罩的周向或静风叶的周向分布,且多个凸起相互间隔分布,在风罩的端面和静风叶的配合面中的另一个上设有多个凹槽,多个凹槽和多个凸起一一对应分布,使得每个凸起可以对应地位于一个凹槽中,通过设置多个凸起可以使得风罩稳定的支撑在静风叶上,防止风罩晃动。具体地,可以设置凸起的数量为三个至五个,在该范围内,使得凸起的数量合理,在可以确保风罩稳定支撑的前提下,还能够防止凸起过多而导致工艺复杂;一方面,可以避免凸起的数量过多,多于五个而使得产品的结构复杂,增加产品的生产难度,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凸起的数量过少,少于三个而导致风罩与静风叶的配合不稳定。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风道组件还包括:轴承室,设置在静风叶上,轴承设置在轴承室中并与轴承室的内壁间隙配合;第一筋条,设置在轴承室的内壁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静风叶上设有轴承室,轴承设置在轴承室中并与轴承室的内壁间隙配合,通过轴承能够使得动风叶的转动更加稳定、摩擦小,轴承与轴承室间隙配合便于轴承的组装,也能防止轴承受到挤压变形而影响轴承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地,在轴承室的内壁上设有第一筋条,第一筋条能够减小轴承与轴承室的内壁之间的间隙,使得轴承与第一筋条形成轻微干涉状态,便于将轴承初步固定在轴承室中,提升轴承与轴承室的同轴度,使得动风叶的转动更加顺畅、平稳。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筋条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筋条沿轴承室的周向间隔分布,第一筋条与轴承室的内壁粘接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轴承室的内壁上设有多个第一筋条,多个第一筋条沿轴承室的周向分布,且多个第一筋条相互间隔分布,具体地,可以设置第一筋条的数量为三个至五个,在该范围内,使得第一筋条的数量合理,在可以确保轴承与轴承室稳定配合的前提下,还能够防止第一筋条的数量过多而导致加工工艺复杂;进一步地,第一筋条与轴承室的内壁粘接连接,可以通过胶水等粘接介质粘接相连。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生产设计布局,可以相应地设计第一筋条与轴承室为一体成型的一体式结构,或是通过其他方式连接,此处就不再针对该方面具体情况作一一列举了,但在不脱离本设计构思的前提下均属于本方案的保护范围。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风罩还包括套环,套环套设在静风叶上;静风叶还包括限位部,限位部的外壁被构造为圆状,套环套设在限位部上,限位部与套环间隙配合。

  在该技术方案中,风罩包括套环,风罩通过套环套设在静风叶上,静风叶包括限位部,限位部的外壁被构造为圆状,具体地,套环套设在限位部上,限位部与套环间隙配合,限位部与套环间隙配合便于风罩的组装,也便于在组装过程中调整风罩的位置。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风道组件还包括:第二筋条,设置在套环的内壁上,第二筋条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二筋条沿套环的周向间隔分布,第二筋条与套环的内壁粘接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套环的内壁上设有多个第二筋条,第二筋条能够减小限位部与套环的内壁之间的间隙,使得限位部与第二筋条形成轻微干涉状态,便于将静风叶初步固定在风罩中,提升风罩与静风叶的组装同轴度。具体地,在套环的内壁上设有多个第二筋条,多个第二筋条沿套环的周向分布,且多个第二筋条相互间隔分布,具体地,可以设置第二筋条的数量为三个至五个,在该范围内,使得第二筋条的数量合理,在可以确保风罩与静风叶稳定配合的前提下,还能够防止第二筋条的数量过多而导致加工工艺复杂;进一步地,第二筋条与套环的内壁粘接连接,可以通过胶水等粘接介质粘接相连。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生产设计布局,可以相应地设计第二筋条与套环为一体成型的一体式结构,或是通过其他方式连接,此处就不再针对该方面具体情况作一一列举了,但在不脱离本设计构思的前提下均属于本方案的保护范围。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风道组件还包括:第一标识部,与凸起和凹槽中的一个对应设置;第二标识部,与凸起和凹槽中的另一个对应设置,第一标识部与第二标识部配合以标识转子组件相对于风罩的位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风道组件还包括第一标识部和第二标识部,第一标识部与凸起和凹槽中的一个对应设置,第二标识部与凸起和凹槽中的另一个对应设置,第一标识部与第二标识部配合从而能够标识转子组件相对于风罩的位置,起到在产品的组装过程中对转子组件相对于风罩的位置进行标识的作用,以此便于操作者识别,从而进一步消除装配误差;也可以通过检测第一标识部与第二标识部的位置关系判断产品是否组装到位,从而提升产品的品质。

  具体地,在产品的实际组装过程中,第一步中,也即,动风叶与安装腔的腔壁相接触,并且,风罩上的凸起位于设置在静风叶上的凹槽中时,第二标识部与第一标识部对齐,第二步中,也即,凸起抵接在静风叶的配合面上时,第二标识部与第一标识部错开,也即,第一标识部与第二标识部处于相邻但错开状态且凸起与凹槽处于不接触状态。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转子组件与静风叶粘接相连。

  在该技术方案中,转子组件与静风叶之间粘接相连,可以通过胶水等粘接介质粘接相连。具体地,可以在转子组件的轴承与静风叶的轴承室之间涂抹胶水等粘接介质,使得轴承固定在轴承室中,从而实现转子组件与静风叶粘接相连。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风罩与静风叶粘接相连。

  在该技术方案中,风罩与静风叶粘接相连,可以通过胶水等粘接介质粘接相连。具体地,可以在风罩的套环与静风叶的限位部之间涂抹胶水等粘接介质,使得限位部固定在套环中,从而实现风罩与静风叶粘接相连。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凸起的高度值为动风叶与容纳腔的腔壁之间的法向间隙的间隙值的余弦值。

  在该技术方案中,凸起的高度值为动风叶与容纳腔的腔壁之间的法向间隙的间隙值的余弦值,具体地,凸起的高度为动风叶与容纳腔的腔壁之间的轴向间隙,设轴向间隙值为A,设动风叶与容纳腔的腔壁之间的法向间隙的间隙值为B,轴向间隙与法向间隙之间的夹角为θ,则也即,凸起的高度值是根据动风叶与容纳腔的腔壁之间的法向间隙的间隙值设定的,具体地,凸起的高度值为动风叶与容纳腔的腔壁之间的法向间隙的间隙值的余弦值。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求布局,可以相应地根据风道组件的实际性能等设计凸起的高度,此处就不再针对该方面具体情况作一一列举了,但在不脱离本设计构思的前提下均属于本方案的保护范围。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动风叶与容纳腔的腔壁之间的法向间隙的取值范围为0.2mm至0.3mm。

  在该技术方案中,设置动风叶与容纳腔的腔壁之间的法向间隙的取值范围为0.2mm至0.3mm,在该范围内,使得动风叶与容纳腔的腔壁之间的法向间隙合理,在尽可能地减小动静密封间隙,减小流体泄漏,进而提升电风机系统效率的前提下,还能够防止动风叶与容纳腔的腔壁之间的法向间隙过小而导致加工精度需求过高,有利于在保证电风机的性能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转子组件还包括:转轴,与动风叶相连接,转轴穿设在轴承中;磁性件,套设在转轴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转子组件还包括转轴和磁性件,转轴与动风叶相连接,转轴穿设在轴承中使得动风叶在转动过程中轴承能够起到润滑、减小摩擦的作用,磁性件套设在转轴上,磁性件可以为磁铁。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动风叶上设有安装孔,转轴穿设在安装孔中,安装孔与转轴过盈配合;磁性件与转轴间隙配合,磁性件与转轴粘接相连。

  在该技术方案中,动风叶通过安装孔与转轴相连接,安装孔与转轴过盈配合,过盈配合使得装配后的动风叶与转轴的同轴度高,装配偏差小,从而使得动风叶在旋转过程中的平衡性好;进一步地,动风叶的质心位于转轴轴线上,进一步地提升了动风叶的转动平稳性。磁性件与转轴间隙配合,磁性件与转轴粘接相连,具体地,可以通过胶水等粘接介质粘接相连。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轴承包括:内滚道,设置在转轴的侧壁上;外圈,套设在转轴的外侧,外圈上设有外滚道,外圈与转轴之间形成容纳空间;滚子,设置在容纳空间中,滚子支撑在内滚道与外滚道之间。

  在该技术方案中,轴承包括内滚道、外圈、外滚道和滚子,其中,内滚道设置在转轴的侧壁上,也即,转轴的侧壁形成了轴承的内圈,无需单独设置轴承的内圈,简化了轴承的结构,从而降低了轴承的生产成本;具体地,在外圈上设有外滚道,外圈与转轴之间形成容纳空间,滚子设置在容纳空间中,滚子支撑在内滚道与外滚道之间。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电风机,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风道组件,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风机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提供的风道组件的全部有益效果。

  进一步地,电风机还包括电机,电机带动转子组件转动。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吸尘器,包括上述第一方面任一技术方案中的风道组件或上述第二方面中的电风机,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尘器具有上述第一方面任一技术方案中所提供的风道组件或上述第二方面所提供的电风机的全部有益效果。

  进一步地,电风机还包括电机,电机带动转子组件转动,在密封的壳体内产生空气负压,从而将尘屑吸入吸尘器的集尘袋中。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风道组件的爆炸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风道组件在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示出了图1中的风道组件在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风道组件的组装后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4中的风道组件在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示出了图4的实施例的风道组件的一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风道组件的在组装过程中的一个组装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7中的风道组件在D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示出了图7的实施例的风道组件的一个截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9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风道组件,110风罩,111端面,112凸起,114套环,116第二筋条,120转子组件,122动风叶,124轴承,126转轴,128磁性件,130静风叶,132配合面,134凹槽,136轴承室,138第一筋条,139限位部,140第一标识部,142第二标识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9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风道组件100、电风机和吸尘器。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道组件100,包括:风罩110、转子组件120、静风叶130、凸起112和凹槽134,其中,转子组件120包括动风叶122和轴承124。

  具体地,如图1、图2和图3所示,风罩110上设有容纳腔,转子组件120设置在容纳腔中,静风叶130与风罩110在轴向方向上相接触,且静风叶130上设有配合面132;在风罩110的端面111和配合面132中的一个上设置有凸起112,凸起112与风罩110的端面111和配合面132中的另一个相抵接,以使静风叶130支撑风罩110;在风罩110的端面111和配合面132中的另一个上设置有凹槽134,凹槽134被配置为适于容纳凸起112;其中,转子组件120与静风叶130相连接,凸起112与风罩110的端面111和配合面132中的另一个相抵接,以使动风叶122与容纳腔的腔壁之间形成间隙。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道组件100包括风罩110、转子组件120、静风叶130、凸起112和凹槽134,转子组件120包括动风叶122和轴承124,转子组件120设置在风罩110的容纳腔中并能够在容纳腔中转动,静风叶130与风罩110在轴向方向上相接触,使得静风叶130能够支撑风罩110,具体地,静风叶130上设有配合面132,风罩110的端面111和配合面132中的一个上设有凸起112,凸起112与风罩110的端面111和配合面132中的另一个相抵接以使得静风叶130支撑风罩110,其中,转子组件120与静风叶130相连接,凸起112与风罩110的端面111和配合面132中的另一个相抵接,以使动风叶122与容纳腔的腔壁之间形成间隙,通过将转子组件120与静风叶130连接后再将静风叶130与风罩110组装在一起,并在风罩110的端面111和配合面132中的一个上设置凸起112,能够使得转子组件120与风罩110的容纳腔的腔壁之间的间隙可控,且间隙的各个位置的一致性高,并且,可以通过调整设计凸起112的高度起到减小转子组件120与风罩110的容纳腔的腔壁之间的间隙的作用,也即可以减小风道组件100的动静间隙,从而同步减小了泄漏带来的流体涡流损失,进而能够降低电风机的气动噪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道组件100,还具有工艺装配简单,整体零部件的生产成本低的优点。

  如图1至图9所示,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道组件100,在风罩110的端面111和配合面132中的一个上设置凸起112,在风罩110的端面111和配合面132中的另一个上设有凹槽134,凹槽134能够容纳凸起112,在产品的实际组装过程中,第一步,将转子组件120、风罩110与静风叶130安装放置,并使得转子组件120与风罩110的安装腔的腔壁相接触,图9示出了在产品的实际组装过程中第一步中动风叶122与安装腔的腔壁相接触时的风道组件100的内部状态示意图,此时,动风叶122与安装腔的腔壁相接触,并且,此种状态下凸起112位于凹槽134中,可以理解的是,安装腔的腔壁为与动风叶122相适配的曲面;然后,将转子组件120与静风叶130相连接,具体地,可以通过粘接介质粘接转子组件120与静风叶130,从而实现转子组件120与静风叶130之间的固定连接。第二步,抬起风罩110,使得凸起112由凹槽134中脱离,并旋转风罩110,使得凸起112抵接在静风叶130的配合面132上,然后,将风罩110与静风叶130相连接,具体地,可以通过粘接介质粘接风罩110与静风叶130,从而实现风罩110与静风叶130之间的固定连接,图6示出了在产品的实际组装过程中第二步中凸起112抵接在静风叶130的配合面132上时的风道组件100的内部状态示意图,此时,动风叶122与安装腔的腔壁之间具有间隙。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道组件100,通过在风罩110的端面111和配合面132中的一个上设置凸起112,在风罩110的端面111和配合面132中的另一个上设置凹槽134,并采用上述装配方法将转子组件120、风罩110和静风叶130组装在一起,由于第一步时动风叶122与容纳腔的腔壁相接触,也即此时动风叶122与容纳腔的腔壁之间没有间隙,此种状态下将转子组件120与静风叶130连接在一起实现第一步固定,并通过第二步抬起风罩110直接改变风罩110的容纳腔的腔壁与转子组件120的动风叶122之间的间隙,也即,可以通过控制抬起风罩110的距离直接调整动风叶122与容纳腔的腔壁之间的间隙,由于凸起112的高度即为抬起风罩110的距离,也即通过设计凸起112的高度即可控制容纳腔的腔壁与转子组件120的动风叶122之间的间隙,使得转子组件120与风罩110的容纳腔的腔壁之间的间隙可控,且间隙的各个位置的一致性高,从而减少了由于多个零部件之间的装配误差、多个零部件的加工精度偏差累积后导致容纳腔的腔壁与动风叶122之间的间隙难以管控的问题,无需控制每一个零部件的尺寸精度,从而降低了每一个零部件的加工难度,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如图1、图4和图7所示,凸起11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凸起112沿风罩110的周向或静风叶130的周向间隔分布;凹槽13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凹槽134与多个凸起112一一对应分布。

  在该实施例中,在风罩110的端面111和静风叶130的配合面132中的一个上设有多个凸起112,多个凸起112沿风罩110的周向或静风叶130的周向分布,且多个凸起112相互间隔分布,在在风罩110的端面111和静风叶130的配合面132中的另一个上设有多个凹槽134,多个凹槽134和多个凸起112一一对应分布,使得每个凸起112可以对应地位于一个凹槽134中,通过设置多个凸起112可以使得风罩110稳定的支撑在静风叶130上,防止风罩110晃动。具体地,可以设置凸起112的数量为三个至五个,在该范围内,使得凸起112的数量合理,在可以确保风罩110稳定支撑的前提下,还能够防止凸起112过多而导致工艺复杂;一方面,可以避免凸起112的数量过多,多于五个而使得产品的结构复杂,增加产品的生产难度,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凸起112的数量过少,少于三个而导致风罩110与静风叶130的配合不稳定。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静风叶130上设有轴承室136,轴承124设置在轴承室136中并与轴承室136的内壁间隙配合,通过轴承124能够使得动风叶122的转动更加稳定、摩擦小,轴承124与轴承室136间隙配合便于轴承124的组装,也能防止轴承124受到挤压变形而影响轴承124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地,在轴承室136的内壁上设有第一筋条138,第一筋条138能够减小轴承124与轴承室136的内壁之间的间隙,使得轴承124与第一筋条138形成轻微干涉状态,便于将轴承124初步固定在轴承室136中,提升轴承124与轴承室136的同轴度,使得动风叶122的转动更加顺畅、平稳。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在轴承室136的内壁上设有多个第一筋条138,多个第一筋条138沿轴承室136的周向分布,且多个第一筋条138相互间隔分布,具体地,可以设置第一筋条138的数量为三个至五个,在该范围内,使得第一筋条138的数量合理,在可以确保轴承124与轴承室136稳定配合的前提下,还能够防止第一筋条138的数量过多而导致加工工艺复杂;进一步地,第一筋条138与轴承室136的内壁粘接连接,可以通过胶水等粘接介质粘接相连。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生产设计布局,可以相应地设计第一筋条138与轴承室136为一体成型的一体式结构,或是通过其他方式连接,此处就不再针对该方面具体情况作一一列举了,但在不脱离本设计构思的前提下均属于本方案的保护范围。

  进一步地,如图1、图6和图9所示,风罩110包括套环114,风罩110通过套环114套设在静风叶130上,静风叶130包括限位部139,限位部139的外壁被构造为圆状,具体地,套环114套设在限位部139上,限位部139与套环114间隙配合,限位部139与套环114间隙配合便于风罩110的组装,也便于在组装过程中调整风罩110的位置。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在套环114的内壁上设有多个第二筋条116,第二筋条116能够减小限位部139与套环114的内壁之间的间隙,使得限位部139与第二筋条116形成轻微干涉状态,便于将静风叶130初步固定在风罩110中,提升风罩110与静风叶130的组装同轴度。具体地,在套环114的内壁上设有多个第二筋条116,多个第二筋条116沿套环114的周向分布,且多个第二筋条116相互间隔分布,具体地,可以设置第二筋条116的数量为三个至五个,在该范围内,使得第二筋条116的数量合理,在可以确保风罩110与静风叶130稳定配合的前提下,还能够防止第二筋条116的数量过多而导致加工工艺复杂;进一步地,第二筋条116与套环114的内壁粘接连接,可以通过胶水等粘接介质粘接相连。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生产设计布局,可以相应地设计第二筋条116与套环114为一体成型的一体式结构,或是通过其他方式连接,此处就不再针对该方面具体情况作一一列举了,但在不脱离本设计构思的前提下均属于本方案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三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如图2、图3、图4、图5、图7和图8所示,风道组件100还包括:第一标识部140,与凸起112和凹槽134中的一个对应设置;第二标识部142,与凸起112和凹槽134中的另一个对应设置,第一标识部140与第二标识部142配合以标识转子组件120相对于风罩110的位置。

  在该实施例中,风道组件100还包括第一标识部140和第二标识部142,第一标识部140与凸起112和凹槽134中的一个对应设置,第二标识部142与凸起112和凹槽134中的另一个对应设置,第一标识部140与第二标识部142配合从而能够标识转子组件120相对于风罩110的位置,起到在产品的组装过程中对转子组件120相对于风罩110的位置进行标识的作用,以此便于操作者识别,从而进一步消除装配误差;也可以通过检测第一标识部140与第二标识部142的位置关系判断产品是否组装到位,从而提升产品的品质。

  如图4至图9所示,具体地,图7和图8示出了在产品的实际组装过程中第一步中动风叶122与安装腔的腔壁相接触时的风道组件100的外部状态示意图,此时,风罩110上的凸起112位于设置在静风叶130上的凹槽134中,第二标识部142与第一标识部140对齐;图4和图5示出了在产品的实际组装过程中第二步中凸起112抵接在静风叶130的配合面132上时的风道组件100的外部状态示意图,此时,第二标识部142与第一标识部140错开,也即,第一标识部140与第二标识部142处于相邻但错开状态且凸起112与凹槽134处于不接触状态。

  进一步地,转子组件120与静风叶130之间粘接相连,可以通过胶水等粘接介质粘接相连。具体地,可以在转子组件120的轴承124与静风叶130的轴承室136之间涂抹胶水等粘接介质,使得轴承124固定在轴承室136中,从而实现转子组件120与静风叶130粘接相连。

  进一步地,风罩110与静风叶130粘接相连,可以通过胶水等粘接介质粘接相连。具体地,可以在风罩110的套环114与静风叶130的限位部139之间涂抹胶水等粘接介质,使得限位部139固定在套环114中,从而实现风罩110与静风叶130粘接相连。

  进一步地,凸起112的高度值为动风叶122与容纳腔的腔壁之间的法向间隙的间隙值的余弦值,具体地,凸起112的高度为动风叶122与容纳腔的腔壁之间的轴向间隙,设轴向间隙值为A,设动风叶122与容纳腔的腔壁之间的法向间隙的间隙值为B,轴向间隙与法向间隙之间的夹角为θ,则也即,凸起112的高度值是根据动风叶122与容纳腔的腔壁之间的法向间隙的间隙值设定的,具体地,凸起112的高度值为动风叶122与容纳腔的腔壁之间的法向间隙的间隙值的余弦值。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求布局,可以相应地根据风道组件100的实际性能等设计凸起112的高度,此处就不再针对该方面具体情况作一一列举了,但在不脱离本设计构思的前提下均属于本方案的保护范围。

  进一步地,设置动风叶122与容纳腔的腔壁之间的法向间隙的取值范围为0.2mm至0.3mm,在该范围内,使得动风叶122与容纳腔的腔壁之间的法向间隙合理,在尽可能地减小动静密封间隙,减小流体泄漏,进而提升电风机系统效率的前提下,还能够防止动风叶122与容纳腔的腔壁之间的法向间隙过小而导致加工精度需求过高,有利于在保证电风机的性能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地,如图1、图6和图9所示,转子组件120还包括转轴126和磁性件128,转轴126与动风叶122相连接,转轴126穿设在轴承124中使得动风叶122在转动过程中轴承124能够起到润滑、减小摩擦的作用,磁性件128套设在转轴126上,磁性件128可以为磁铁。

  进一步地,动风叶122通过安装孔与转轴126相连接,安装孔与转轴126过盈配合,过盈配合使得装配后的动风叶122与转轴126的同轴度高,装配偏差小,从而使得动风叶122在旋转过程中的平衡性好;进一步地,动风叶122的质心位于转轴126轴线上,进一步地提升了动风叶122的转动平稳性。磁性件128与转轴126间隙配合,磁性件128与转轴126粘接相连,具体地,可以通过胶水等粘接介质粘接相连。

  进一步地,轴承124包括内滚道、外圈、外滚道和滚子,其中,内滚道设置在转轴126的侧壁上,也即,转轴126的侧壁形成了轴承124的内圈,无需单独设置轴承124的内圈,简化了轴承124的结构,从而降低了轴承124的生产成本;具体地,在外圈上设有外滚道,外圈与转轴126之间形成容纳空间,滚子设置在容纳空间中,滚子支撑在内滚道与外滚道之间。

  具体地,可以选择轴承124为双列滚珠式连体轴承,双列滚珠式连体轴承的具体结构为两个轴承内滚道布置于转轴126上,两个轴承外滚道可布置于外圈上,也可布置于单独的外圈,且由外壳连接两个外圈。

  实施例四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电风机,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风道组件100,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风机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提供的风道组件100的全部有益效果。

  进一步地,电风机还包括电机,电机带动转子组件120转动。

  实施例五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吸尘器,包括上述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中的风道组件100或上述第二方面中的电风机,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尘器具有上述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中所提供的风道组件100或上述第二方面所提供的电风机的全部有益效果。

  进一步地,电风机还包括电机,电机带动转子组件120转动,在密封的壳体内产生空气负压,从而将尘屑吸入吸尘器的集尘袋中。

  具体实施例

  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吸尘器用电风机的高精度风道组件100,包括风罩110、动风叶122、静风叶130、轴承124、磁性件128及粘接介质。动风叶122、轴承124、磁性件128组成转子组件120,转子组件120中轴承124与静风叶130的轴承室136间隙配合,依靠粘接介质固定;风罩110与静风叶130间隙配合,依靠粘接介质配合,同时为了提高间隙配合的同轴度,静风叶130的轴承124内圆面设计有三条以上的第一筋条138,与静风叶130配合的风罩110内表面位置设计有三条以上的第二筋条116。与风罩110配合的静风叶130轴向位置设计有止口结构,用于限定风罩110的轴向装配尺寸,静风叶130止口平面设计有三个以上的凹槽134结构,风罩110止口平面设计有三个以上的凸起112结构,且凸起112结构高度一致,其中凹槽134结构的宽度与深度大于等于凸起112结构的宽度与高度,凹槽134与凸起112的周向分布一一对应,也即,凹槽134的周向分布角度与凸起112的周向分布角度一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精度风道组件100,可有效减小风道组件100中动风叶122与静风叶130的动静密封间隙,减小流体泄漏,进而提升电风机系统效率。同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风机,具有气动噪音小的特点。

  进一步地,依次将转子组件120、风罩110与静风叶130安装放置,转子组件120与静风叶130间隙配合处涂抹粘接介质而后一次粘接固定,且此时转子组件120中动风叶122外形线面与风罩110内曲面处于接触状态,风罩110的凸起112与静风叶130的凹槽134对齐且两者轴向装配至止口位置。完成一次粘接固定后,抬起风罩110,使风罩110的凸起112结构与凹槽134结构脱离,风罩110与静风叶130间隙配合处涂抹粘接介质而后二次粘接固定,且此时凸起112与凹槽134相互错开,风罩110的凸起112与静风叶130的止口平面齐平。

  进一步地,风罩110外侧圆面与其中一个凸起112对应位置设计有第一标识,静风叶130外侧圆面与其中一个凹槽134设对应位置计有第二标识,在一次粘接时,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处于对齐状态且凸起112与凹槽134亦处于对齐状态,在二次粘接时,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处于相邻但错开状态且凸起112与凹槽134处于不接触状态,以此便于操作者识别且进一步消除装配误差。

  具体地,凸起112高度依照的一次粘接时动风叶122、风罩110接触位置处的动静法向间隙尺寸的余弦值设定,亦可依照实际设计,设计凸起112高度与动静法向间隙的对应尺寸。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不提高零部件精度,及不提高装配工艺精度的基础上,但是可实现超小间隙、超高精度的动静间隙的风道组件100,同时,由于减小了风道动静间隙,同步减小了泄漏带来的流体涡流损失,从而降低电风机的气动噪声。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精度风道组件100,工艺装配简单,整体零部件及生产成本低,且风道动静间隙尺寸一致性高,电风机效率波动小。

  具体地,凸起112设置于风罩110端面111上,凹槽134设置于静风叶130配合面132上,且凸起112的数量具体为3个,凹槽134的数量具体为3个。

  具体地,凸起112设置于风罩110端面111上,凹槽134设置于静风叶130配合面132上,且凸起112的数量大于3个,凹槽134的数量具体大于3个。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风道组件、电风机和吸尘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