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技术 > 气体分配> 输送组件、输送机构及乳化液输送系统独创技术24914字

输送组件、输送机构及乳化液输送系统

2021-03-07 16:23:55

输送组件、输送机构及乳化液输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乳化液冷却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输送组件、输送机构及乳化液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通常需要乳化液对加工刀具进行润滑与冷却,以便顺利完成产品加工,比如:钻孔、攻牙、切削等机加工。然而,传统的乳化液一般采用多节可弯曲的软管进行导流,导致乳化液只能冷却加工刀具的单一位置,从而无法有效对加工刀具进行润滑与冷却。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输送组件、输送机构及乳化液输送系统,它能够对加工刀具进行有效润滑与冷却。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输送组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用于与循环水箱的输出端连通设置,所述底座上设有与所述进水口连通设置的输送流槽;与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装设在所述底座上,且所述安装座覆盖所述输送流槽,所述安装座上设有与所述输送流槽连通设置的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出水口用于与第一导套的第一导向孔连通设置,所述安装座用于安装待加工产品。

  上述的输送组件,通过进水口向输送流槽输送乳化液,由于安装座装设在底座上,且安装座覆盖输送流槽,因此,输送流槽内的乳化液通过第一出水口能够流入到第一导套上的第一导向孔,使得第一导向孔内充满乳化液,从而使得乳化液能够充分作用在加工刀具上,进而使得加工刀具得到有效润滑与冷却,有利于降低加工刀具在机加工过程中的磨损。同时,由于乳化液从安装座上的第一出水口输出,且待加工产品装设在安装座上,因此,从第一出水口处输出的乳化液能够快速且准确作用在加工产品的加工位置,从而能够及时将渣屑从加工位置中排出,避免渣屑粘附在加工刀具上而导致加工精度降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送流槽包括主流槽及与所述主流槽连通设置的第一分流槽,所述第一分流槽与所述第一出水口连通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送流槽还包括第一支流槽,所述第一支流槽与所述第一分流槽连通设置,所述第一支流槽与所述第一出水口连通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流槽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流槽段与第二流槽段,所述第一流槽段位于所述第二流槽段与所述主流槽之间,且所述第一流槽段的横截面积S1大于所述第二流槽段的横截面积S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流槽段的内壁与所述第二流槽段的内壁平滑过渡衔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送流槽还包括与所述主流槽连通的第二分流槽,所述安装座上还设有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分流槽与所述第二出水口连通设置,所述第二出水口用于与第二导套的第二导向孔连通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上设有安装缺口,所述安装缺口用于装入第三导套,所述第一分流槽还用于与所述第三导套的第三导向孔连通设置。

  一种输送机构,包括第一导套与以上所述的输送组件,所述第一导套上设有第一导向孔与第一进水通道,所述第一导向孔通过所述第一进水通道与所述第一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一导向孔用于穿入加工刀具。

  上述的输送机构,采用以上的输送组件,通过进水口向输送流槽输送乳化液,由于安装座装设在底座上,且安装座覆盖输送流槽,因此,输送流槽内的乳化液通过第一出水口能够流入到第一导套上的第一导向孔,使得第一导向孔内充满乳化液,从而使得乳化液能够充分作用在加工刀具上,进而使得加工刀具得到有效润滑与冷却,有利于降低加工刀具在机加工过程中的磨损。同时,由于乳化液从安装座上的第一出水口输出,且待加工产品装设在安装座上,因此,从第一出水口处输出的乳化液能够快速且准确作用在加工产品的加工位置,从而能够及时将渣屑从加工位置中排出,避免渣屑粘附在加工刀具上而导致加工精度降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套包括连接座及均装设在所述连接座上的第一导向件与第二导向件,所述第一导向件与所述第二导向件间隔设置在所述连接座上,所述第一导向孔贯穿所述第一导向件与所述第二导向件设置,所述第一进水通道设置在连接座上,且所述第一进水通道与所述第一导向件上的所述第一导向孔连通设置。

  一种乳化液输送系统,包括循环水箱、循环水泵及以上所述的输送机构,所述循环水箱的输出端与所述进水口连通设置,所述循环水泵用于将所述循环水箱的乳化液输送至所述底座上,所述循环水箱的输入端用于与操作台上的收集口连通。

  上述的乳化液输送系统,采用了以上的输送机构,通过循环水泵,将循环水箱中的乳化液输送至进水口处,再通过进水口向输送流槽输送乳化液,由于安装座装设在底座上,且安装座覆盖输送流槽,因此,输送流槽内的乳化液通过第一出水口能够流入到第一导套上的第一导向孔,使得第一导向孔内充满乳化液,从而使得乳化液能够充分作用在加工刀具上,进而使得加工刀具得到有效润滑与冷却,有利于降低加工刀具在机加工过程中的磨损。同时,由于乳化液从安装座上的第一出水口输出,且待加工产品装设在安装座上,因此,从第一出水口处输出的乳化液能够快速且准确作用在加工产品的加工位置,从而能够及时将渣屑从加工位置中排出,避免渣屑粘附在加工刀具上而导致加工精度降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输送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输送组件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圈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4中底座沿着B-B方向局部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安装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输送机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第一导套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循环水箱、循环水泵及操作台配合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输送组件,110、底座,111、进水口,112、输送流槽,1121、主流槽,1122、第一分流槽,11221、第一流槽段,11222、第二流槽段,11223、倾斜过渡面,1123、第一支流槽,1124、第二分流槽,1125、第二支流槽,120、安装座,121、第一出水口,122、第二出水口,123、安装缺口,124、安装槽,200、第一导套,210、连接座,220、第一导向件,230、第二导向件,240、第一导向孔,250、排屑通道,260、第一进水通道,270、进水孔,300、第二导套,310、第二导向孔,400、第三导套,410、第三导向孔,500、定位件,600、循环水泵,700、循环水箱,710、分隔件,720、第一腔室,730、第二腔室,800、操作台,810、收集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图2、图7及图9,一种输送组件100,包括:底座110与安装座120。底座110上设有进水口111。进水口111用于与循环水箱700的输出端连通设置。底座110上设有与进水口111连通设置的输送流槽112。安装座120装设在底座110上,且安装座120覆盖输送流槽112,安装座120上设有与输送流槽112连通设置的第一出水口121。第一出水口121用于与第一导套200的第一导向孔240连通设置。安装座120用于安装待加工产品。

  上述的输送组件100,通过进水口111向输送流槽112输送乳化液,由于安装座120装设在底座110上,且安装座120覆盖输送流槽112,因此,输送流槽112内的乳化液通过第一出水口121能够流入到第一导套200上的第一导向孔240,使得第一导向孔240内充满乳化液,从而使得乳化液能够充分作用在加工刀具上,进而使得加工刀具得到有效润滑与冷却,有利于降低加工刀具在机加工过程中的磨损。同时,由于乳化液从安装座120上的第一出水口121输出,且待加工产品装设在安装座120上,因此,从第一出水口121处输出的乳化液能够快速且准确作用在加工产品的加工位置,从而能够及时将渣屑从加工位置中排出,避免渣屑粘附在加工刀具上而导致加工精度降低。此外,本实施例通过输送流槽112将乳化液稳定输出至加工位置处,取消了传统的软管,使得机加工过程中变得更加简洁,从而使得机加工操作变得更加顺利。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座120与底座110贴合设置,如此,使得安装座120与底座110的连接更加紧密,从而保证输送流槽112中的乳化液能够完全流入第一出水口121中,避免乳化液从安装座120与底座110之间的间隙渗出。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3与图4,输送流槽112包括主流槽1121及与主流槽1121连通设置的第一分流槽1122。第一分流槽1122与第一出水口121连通设置。由此可知,当乳化液从进水口111处流入底座110中时,乳化液首先流入主流槽1121中,再流入第一分流槽1122中,最后,从第一分流槽1122处流入第一出水口121中,如此,使得乳化液能够持续且稳定输出。具体在本实施例中,主流槽1121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一分流槽1122的横截面积,如此,使得流入第一分流槽1122的乳化液压力增大,从而保证乳化液从第一出水口121处输出具有足够的冲力,以便乳化液将渣屑从加工位置处彻底排出。

  更进一步地,输送流槽112还包括第一支流槽1123。第一支流槽1123与第一分流槽1122连通设置,第一支流槽1123与第一出水口121连通设置。由此可知,当乳化液从主流槽1121流入第一分流槽1122中后,乳化液会从第一分流槽1122中流入第一支流槽1123中。流入第一支流槽1123后,乳化液再从第一支流槽1123中流入第一出水口121中。本实施例在第一分流槽1122上设置第一支流槽1123,能够保证乳化液能够从不同位置上的第一出水口121处流出,有利于乳化液作用在待加工产品的不同部位上。同时,当乳化液需要从处于不同位置的第一出水口121处流出时,本实施例只需在第一分流槽1122上开设对应的第一支流槽1123即可,如此,通过设置第一支流槽1123,极大方便了对乳化液的流向调整操作。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流槽1123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的第一支流槽1123间隔设置在安装座120上。如此,通过两个以上的第一支流槽1123,使得乳化液流入不同位置上的第一出水口121,从而使得乳化液能够准确作用在不同的加工位置上,避免需要额外增加多个输送软管而导致操作台800变得混乱。其中,第一支流槽1123的长度与位置需要根据待加工产品上的加工位置设计。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分流槽1122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流槽段11221与第二流槽段11222。第一流槽段11221位于第二流槽段11222与主流槽1121之间,且第一流槽段11221的横截面积S1大于第二流槽段11222的横截面积S2。根据流量公式(1)可知:

  Q=S×ν(1)

  Q-乳化液流量;S-第一分流槽1122的横截面积;ν-乳化液的流速。

  由于第一流槽段11221的横截面积S1大于第二流槽段11222的横截面积S2,因此,第二流槽段11222中的乳化液流速则大于第一流槽段11221中的乳化液流速,使得乳化液从第一出水口121输出的冲击力变大,有利于提高乳化液的排屑性能。其中,为了便于理解第一流槽段11221的横截面积S1与第二流槽段11222的横截面积S2,以图5为例,第一流槽段11221的横截面积S1为图5中方框K1表示的面积;第二流槽段11222的横截面积S2为图5中方框K2表示的面积。

  可选地,第一流槽段11221的横截面积S1大于第二流槽段11222的横截面积S2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第一流槽段11221的深度h1大于第二流槽段11222的横截面积h2;或者第一流槽段11221的宽度W1大于第二流槽段11222的横截面积W2。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3与图4,第一流槽段11221的内壁与第二流槽段11222的内壁平滑过渡衔接。如此,使得乳化液更加顺畅地从第一流槽段11221中流入第二流槽段11222中,减少乳化液在第一分流槽1122内的动能损失,保证乳化液能够将渣屑从加工位置处及时排出。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流槽段11221的底部与第二流槽段11222的底部之间设置倾斜过渡面11223。

  在一个实施例中,输送流槽112还包括与主流槽1121连通的第二分流槽1124。安装座120上还设有第二出水口122。第二分流槽1124与第二出水口122连通设置,第二出水口122用于与第二导套300的第二导向孔310连通设置。由此可知,乳化液从主流槽1121流出后,分成两份分别流入第一分流槽1122与第二分流槽1124中,流入第二分流槽1124中的乳化液则从第二出水口122处输出。如此,通过第一分流槽1122与第二分流槽1124,使得乳化液流向不同位置,从而使得乳化液能够对不同加工位置进行润滑与冷却。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分流槽1122与第二分流槽1124的连接处位于主流槽1121的中心线L上,如此,使得乳化液从主流槽1121中按照相等流量分别进入第一分流槽1122与第二分流槽1124中。

  进一步地,输送流槽112还包括第二支流槽1125。第二支流槽1125与第二分流槽1124连通设置,第二支流槽1125与第二出水口122连通设置。由此可知,当乳化液从主流槽1121流入第二分流槽1124中后,乳化液会从第二分流槽1124中流入第二支流槽1125中。流入第二支流槽1125后,乳化液再从第二支流槽1125中流入第二出水口122中。本实施例在第二分流槽1124上设置第二支流槽1125,能够保证乳化液能够从不同位置上的第二出水口122处流出,有利于乳化液作用在待加工产品的不同部位上。同时,当乳化液需要从处于不同位置的第二出水口122处流出时,本实施例只需在第二分流槽1124上开设对应的第二支流槽1125即可,如此,通过设置第二支流槽1125,极大方便了对乳化液的流向调整操作。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流槽1125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的第二支流槽1125间隔设置在安装座120上。如此,通过两个以上的第二支流槽1125,使得乳化液流入不同位置上的第二出水口122,从而使得乳化液能够准确作用在不同的加工位置上,避免需要额外增加多个输送软管而导致操作台800变得混乱。其中,第二支流槽1125的长度与位置需要根据待加工产品上的加工位置设计。

  在一个实施例中,安装座120上设有安装缺口123。安装缺口123用于装入第三导套400,第一分流槽1122还用于与第三导套400的第三导向孔410连通设置。由此可知,当第三导套400装入安装缺口123中时,乳化液从第一分流槽1122中流入第三导向孔410,从而使得加工刀具得到充分润滑与冷却。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分流槽1124也用于与第三导套400的第三导向孔410连通设置。其中,为了实现第一分流槽1122与第二分流槽1124均与第三导向孔410连通,本实施例第一分流槽1122与第二分流槽1124均需要朝向进水口111处延伸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安装座120上设有安装槽124,第一出水口121设置在安装槽124底部,由此可知,为了使得第一出水口121与第一导向孔240连通设置,第一导套200则需要装设在安装槽124内。同时,安装槽124也用于装入定位件500,通过该定位件500,使得待加工产品稳定装设在安装座120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图2、图6及图7,一种输送机构,包括第一导套200与以上实施例中的输送组件100。第一导套200上设有第一导向孔240与第一进水通道260,第一导向孔240通过第一进水通道260与第一出水口121连通,第一导向孔240用于穿入加工刀具。

  上述的输送机构,采用以上的输送组件100,通过进水口111向输送流槽112输送乳化液,由于安装座120装设在底座110上,且安装座120覆盖输送流槽112,因此,输送流槽112内的乳化液通过第一出水口121能够流入到第一导套200上的第一导向孔240,使得第一导向孔240内充满乳化液,从而使得乳化液能够充分作用在加工刀具上,进而使得加工刀具得到有效润滑与冷却,有利于降低加工刀具在机加工过程中的磨损。同时,由于乳化液从安装座120上的第一出水口121输出,且待加工产品装设在安装座120上,因此,从第一出水口121处输出的乳化液能够快速且准确作用在加工产品的加工位置,从而能够及时将渣屑从加工位置中排出,避免渣屑粘附在加工刀具上而导致加工精度降低。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6、图7及图8,第一导套200包括连接座210及均装设在连接座210上的第一导向件220与第二导向件230。第一导向件220与第二导向件230间隔设置在连接座210上。第一导向孔240贯穿第一导向件220与第二导向件230设置。第一进水通道260设置在连接座210上,且第一进水通道260与第一导向件220上的第一导向孔240连通设置。由此可知,在机加工过程中,加工刀具穿入第一导向孔240中,乳化液从第一出水口121中流入第一导向件220上的第一导向孔240中,并对加工刀具进行润滑与冷却,由于第一导向件220与第二导向件230间隔设置,因此,第一导向件220与第二导向件230之间形成排屑通道250,使得乳化液将渣屑从排屑通道250及时排出。同时,当加工刀具进行退刀时,粘附在加工刀具上的乳化液会在加工刀具的带动下撒出操作台800,导致工作环境变得恶劣。本实施例将第一导向件220与第二导向件230间隔设置,使得第一导向件220与第二导向件230之间形成排屑通道250,以便加工刀具在退刀过程中,流出的乳化液集中收集在排屑通道250中,如此,有利于保持加工环境保持整洁。

  更进一步地,连接座210上还设有进水孔270,该进水孔270与第二导向件230上的第一导向孔240连通设置,由此可知,当第一进水通道260发生堵塞或者第一导向件220损坏时,操作人员通过调转第一导套200,使得第一出水口121与该进水孔270连通,从而使得第一导套200能够继续正常使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输送机构还包括第二导套300,输送流道包括主流槽1121、第一分流槽1122及第二分流槽1124,第一分流槽1122与第二分流槽1124均与主流槽1121连通设置,第一分流槽1122还与第一出水口121连通设置。同时,安装座120上还设有与第二分流槽1124连通设置的第二出水口122,第二导套300上设有第二导向孔310与第二进水通道,第二导向孔310通过第二进水通道与第二出水口122连通。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6、图7及图9,一种乳化液输送系统,包括循环水箱700、循环水泵600及以上实施例中的输送机构。循环水箱700的输出端与进水口111连通设置。循环水泵600用于将循环水箱700的乳化液输送至底座110上。循环水箱700的输入端用于与操作台800上的收集口810连通。

  上述的乳化液输送系统,采用了以上的输送机构,通过循环水泵600,将循环水箱700中的乳化液输送至进水口111处,再通过进水口111向输送流槽112输送乳化液,由于安装座120装设在底座110上,且安装座120覆盖输送流槽112,因此,输送流槽112内的乳化液通过第一出水口121能够流入到第一导套200上的第一导向孔240,使得第一导向孔240内充满乳化液,从而使得乳化液能够充分作用在加工刀具上,进而使得加工刀具得到有效润滑与冷却,有利于降低加工刀具在机加工过程中的磨损。同时,由于乳化液从安装座120上的第一出水口121输出,且待加工产品装设在安装座120上,因此,从第一出水口121处输出的乳化液能够快速且准确作用在加工产品的加工位置,从而能够及时将渣屑从加工位置中排出,避免渣屑粘附在加工刀具上而导致加工精度降低。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循环水泵600为物理水泵,该物理水泵能够提高10MPa的压力,如此,有利于增加输出的乳化液的压力,从而使得渣屑更加有效从加工位置处排出。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9,循环水箱700内设有分隔件710,分隔件710将循环水箱700分为第一腔室720与第二腔室730,第一腔室720的输入端用于与操作台800上的收集口810连通,第二腔室730的输出端与进水口111连通。由此可知,当携带渣屑的乳化液从收集口810处流入第一腔室720中,由于第一腔室720与第二腔室730被分隔件710隔离,因此,携带渣屑的乳化液会在第一腔室720中得到充分静止、沉淀,使得渣屑集中在第一腔室720的底部,当乳化液充满第一腔室720时,沉淀后的乳化液会通过分隔件710溢流至第二腔室730中,如此,使得乳化液得到有效循环利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底座110上位于进水口111处设有控制阀,如此,通过控制阀,使得乳化液的流速得到准确控制,便于乳化液更好地对加工刀具进行润滑与冷却。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输送组件、输送机构及乳化液输送系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