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技术 > 发动机机器> 一种摩托车变速箱油气分离器的进气分离结构独创技术10774字

一种摩托车变速箱油气分离器的进气分离结构

2021-02-02 17:31:49

一种摩托车变速箱油气分离器的进气分离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摩托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摩托车变速箱油气分离器的进气分离结构。

  背景技术

  在摩托车发动机运行过程中由于未完全燃烧的气体有一小部分不可避免的会从气缸体和活塞环之间的间隙窜入变速箱中,通常称该窜入气体为活塞窜气。由于活塞窜气会导致变速箱内部压力不断升高,且活塞窜气本身含有有害气体,为了控制变速箱内部压力和环境保护,一般通过设计变速箱强制通风系统将变速箱窜入的气体引入发动机的进气口参与二次燃烧,即避免了未燃烧完全的废气排入大气造成污染,又能起到节能环保的作用。

  但是,未经过滤的活塞窜气含有机油,它会随着活塞窜气被带入发动机进行燃烧,长期的结果就是导致发动机内部积碳严重,且大量的机油混入发动机内部之后还会导致火花塞的点火失灵,同时烧毁节气门;为此,现有技术中,一般均采用在变速箱上设置迷宫式油气分离器进行对上述活塞窜气进行油气分离,将活塞窜气流经变速箱携带的机油再截留到变速箱中,避免机油进入发动机而对发动机造成上述不利影响。

  但是,现有迷宫式油气分离器的分离效果较差,原因是:区别于其他汽油机的工作环境,在摩托车的变速箱中,由于变速箱主轴和副轴会高速转动,且考虑到安装空间的限制,油气分离器的进气口一般靠近变速箱的高速旋转轴设计,这样导致旋转轴上蒸发的润滑油会与窜入变速箱的活塞窜气混合在一起形成混合气体,这样进一步加剧了混合气体的油含量,也就是说,针对变速箱内的混合气体的油气分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现有传统的迷宫式油气分离器只能用于普通油气分离环境,并不具有绝对的分离油气的作用,而且迷宫结构的油气分离结构不能对减少油气分离前油气的形成,因此,其应用在变速箱环境中,油气分离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摩托车变速箱油气分离器的进气分离结构,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是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变速箱油气分离器的油气分离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摩托车变速箱油气分离器的进气分离结构,所述变速箱油气分离器包括油气分离室和设置在油气分离室底面上的进气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分离结构包括设置在进气口处的油气分离管,所述油气分离管向油气分离室的顶部延伸并使进气口和油气分离室隔离,所述油气分离管顶部封闭且外周壁上开设有油气提前分离口,所述进气口和油气分离室通过上述油气提前分离口相连通。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现有变速箱油气分离器的进气口处的结构进行改进,即通过设计进气分离结构,以此提高变速箱油气分离器的油气分离效果;具体工作原理如下:通过在用于将混合气体输入到油气分离室的进气口处设计油气分离管,该油气分离管向油气分离室的顶部延伸并使进气口和油气分离室隔离,这样使得混合气体在进入油气分离室进行油气分离处理前能够获得一段加长的延伸通道,同时通过对油气分离管进行设计,即油气分离管顶部封闭且在其外周壁上开设连通进气口和油气分离室的油气提前分离口,这样使得混合气体进入油气分离管并上升冲击到油气分离管封闭顶部时,混合气体受到封闭顶部的阻挡,此时部分油会与气在此处分离,即油还留在封闭顶部时,气已经顺着管壁从油气提前分离口流出到油气分离室中,也就是说,油气分离管的上述结构设计给混合气体增加了U形的迷宫路径,再配合上述向顶部延伸的加长设计,使得混合气体在进入油气分离室前就能够经过一次效果较好的油气分离;因此,通过以上油气分离管的提前油气分离设计,从而提高了变速箱油气分离器的油气分离效果;另外,上述油气分离管的设计充分利用了油气分离室内的空间,不会占用额外的安装空间,不影响对于现有油气分离器的改装。

  在上述的摩托车变速箱油气分离器的进气分离结构中,所述油气分离管呈直柱状且内顶部具有由上往下向油气提前分离口所在一侧倾斜的油气分离斜面。当混合气体进入油气分离管并冲击油气分离管内顶部时,混合气体受到斜面的导向,使得油气分离的位置移到斜面和管壁之间的夹角处,而由于气体流速快且重量轻,并且油气分离斜面由上往下向油气提前分离口所在一侧倾斜,那么混合气体受到阻挡折返时,此时油气分离斜面就能够将分离出的气快速导向油气提前分离口流出,而流速相对较慢较重分离出的油会顺着从远离油气提前分离口一侧的管壁上流回到变速箱中,因此,通过以上设计,明确规划了油、气的分离路径,减少了两者分离后又混合的情况,也大大减少了油被气带着吹向油气提前分离口的量,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油气分离效果。

  在上述的摩托车变速箱油气分离器的进气分离结构中,所述油气提前分离口的开口下边缘与油气分离室的底面相接且平齐或者所述油气提前分离口的开口下边缘属于油气分离室底面的一部分。通过以上设计,使得混合气体从油气提前分离口流出时能够第一时间与油气分离室的底面接触,这样有利于提高混合气体与油气分离室的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长,从而有利于提高油气分离效果。

  在上述的摩托车变速箱油气分离器的进气分离结构中,所述进气口的截面呈圆形,所述油气提前分离口的竖向开口宽度小于进气口的直径。通过以上设计油气提前分离口的缩小设计,这样使得油气分离口处能够形成类似于过滤孔的过滤效果,从而有利于提高油气分离管对于混合气体的提前分离效果。

  在上述的摩托车变速箱油气分离器的进气分离结构中,所述油气分离斜面与进气口横截面的夹角为30°~60°。通过对于以上倾斜夹角的合理设计,能够提高油气分离管的油气分离效果。上述夹角优选为45°。

  在上述的摩托车变速箱油气分离器的进气分离结构中,所述油气分离管的外周壁上具有连接板,所述油气分离管穿过进气口并通过连接板固定在油气分离室的底面上。通过以上分体设计,有利于对于现有迷宫式油气分离器的改装设计;作为另一种等同方案,所述油气分离管也可以与进气口内壁一体成型,最终也能实现油气分离管与进气口的固定设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摩托车变速箱油气分离器的进气分离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1、本进气分离结构通过在进气口处设计油气分离管,使得混合气体进入油气分离室前就能够得到提前分离,从而大大提高了油气分离的效果。

  2、本油气分离管的设计充分利用了油气分离室内的空间,不会占用额外的安装空间,不影响现有油气分离器的改装,结构简单,改装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摩托车变速箱油气分离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摩托车变速箱油气分离器的盖体爆炸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进气分离结构中油气分离管处沿横向剖开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进气分离结构中油气分离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a、变速箱油气分离器;a1、盖体;1、油气分离室;2、进气口;3、油气分离管;31、油气提前分离口;32、连接板;3a、油气分离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具体来说,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本变速箱油气分离器a包括油气分离室1和设置在油气分离室1底面上且用于将混合气体输入到油气分离室1的进气口2。其中,油气分离器的壳体包括变速箱的部分箱体和固连在箱体上的盖体a1,油气分离室1为盖体a1和变速箱的部分箱体合围形成的腔体结构,进气口2设置在变速箱的箱体上。再如图2和图3所示,本进气分离结构包括设置在进气口2处且呈直柱状的油气分离管3,油气分离管3向油气分离室1的顶部延伸并使进气口2和油气分离室1隔离,油气分离管3顶部封闭且外周壁上开设有连通进气口2和油气分离室1的油气提前分离口31。

  更具体地,油气分离管3的内顶部具有由上往下向油气提前分离口31所在一侧倾斜的油气分离斜面3a。油气提前分离口31的开口下边缘与油气分离室1的底面相接且平齐或者油气提前分离口31的开口下边缘属于油气分离室1底面的一部分。进气口2的截面呈圆形,油气提前分离口31的竖向开口宽度小于进气口2的直径。油气分离斜面3a与进气口2横截面的夹角为30°~60°,优选为45°。再具体地,如图4所示,油气分离管3的外周壁上具有连接板32,油气分离管3穿过进气口2并通过连接板32固定在油气分离室1的底面上或者固定在变速箱箱体的内表面上。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变速箱油气分离器a、盖体a1、油气分离室1、进气口2、油气分离管3、油气提前分离口31、连接板32、油气分离斜面3a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一种摩托车变速箱油气分离器的进气分离结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